实验3 由键盘输入数据、数组、字符串

实验3 由键盘输入数据、数组、字符串
实验3 由键盘输入数据、数组、字符串

实验3:由键盘输入数据、数组、字符串

一.实验目的

(1)掌握Java程序由键盘输入数据的方法

(2)掌握数组和字符串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实验题3.1:从键盘输入两个整数,在程序中计算这两个整数的和,并输出。程序如下: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Ex3_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int num1,num2,sum;

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

System.out.print("Input the first integer:");

num1=sc.nextInt();

System.out.print("Input the Second integer:");

num2=sc.nextInt();

sc.close();

sum=num1+num2;

System.out.println("The sum is "+sum);

}

}

[基本要求]

运行程序

C:\JAVA>java Ex3_1

Input the first integer : 11

Input the Second integer : 21

The sum is 32

............................................................. C:\JAVA> [思考问题]

①键入java Ex3_1.class以运行程序是否可以?

②试改写本程序,使程序能够按照如下方式运行:

C:\JAVA>java Ex3_1 11 21

The sum is 32

提示:可参考实验题3.2

实验题3.2:

⒈编写一个应用程序求若干个数的平均数,原始数字要求从命令行输入。应用程序中main方法的参数String类型的数组args能接受用户从命令行键入的参数。

(1)编辑Average.java,设保存在D:\myjava目录下。

class Averag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double n,sum=0;

for (int i=0;i

{

sum=sum+Double.valueOf(args[i]).doubleValue();

}

n=sum/args.length;

System.out.println("average="+n);

}

}

(2)编译。键入如下命令:

D:\myjava>javac Average.java

(3)执行。键入如下命令。注意,命令行参数之间用空格分隔。

D:\myjava>java Average 12.34 34.45 212

注意:

1)参数的个数可以利用args.length来取得。

2)参数“12.34”“34.45”“212”分别赋给了main方法的参数arges[0]、arges[1] 和arges[2]。

由于arges[0]、arges[1]和arges[2]是String类型的,所以要利用Double.valueOf (String s)方法将String类型转化成Double类型,再用doubleValue()方法求出double类型的值。

[思考问题]

试改写本程序,将本题的要求修改为:将输入的多个数进行排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输出。

提示(用数组实现,用Arrays.sort排序)

实验题3.3:

思考以下程序的输出及其原因:

class TestString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String s1 = "abc";

String s2 = "abc";

String s3 = new String("abc");

System.out.println(s1 == s2);

System.out.println(s1 == s3);

System.out.println(s1.equals(s3));

}

}

三、作业(教材,P75,第11题)

编写一个叫牌程序,模拟21点游戏。程序开始运行时,给玩家随机发一张牌,由玩家通过控制台输入交互指令(Y/N)决定是否要下一张牌,玩家输入Y,继续给他发一张牌,输入N,发牌结束,最后显示该玩家手中持有的牌。

提示:随机发牌使用Math.random(),可通过JDK文档查询该方法的使用。

数据结构实验答案1

重庆文理学院软件工程学院实验报告册 专业:_____软件工程__ _ 班级:_____软件工程2班__ _ 学号:_____201258014054 ___ 姓名:_____周贵宇___________ 课程名称:___ 数据结构 _ 指导教师:_____胡章平__________ 2013年 06 月 25 日

实验序号 1 实验名称实验一线性表基本操作实验地点S-C1303 实验日期2013年04月22日 实验内容1.编程实现在顺序存储的有序表中插入一个元素(数据类型为整型)。 2.编程实现把顺序表中从i个元素开始的k个元素删除(数据类型为整型)。 3.编程序实现将单链表的数据逆置,即将原表的数据(a1,a2….an)变成 (an,…..a2,a1)。(单链表的数据域数据类型为一结构体,包括学生的部分信息:学号,姓名,年龄) 实验过程及步骤1.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ElemType int #define MAXSIZE 100 /*此处的宏定义常量表示线性表可能达到的最大长度*/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elem[MAXSIZE]; /*线性表占用的数组空间*/ int last; /*记录线性表中最后一个元素在数组elem[ ]中的位置(下标值),空表置为-1*/ }SeqList; #include "common.h" #include "seqlist.h" void px(SeqList *A,int j); void main() { SeqList *l; int p,q,r; int i; l=(SeqList*)malloc(sizeof(SeqList)); printf("请输入线性表的长度:"); scanf("%d",&r); l->last = r-1; printf("请输入线性表的各元素值:\n"); for(i=0; i<=l->last; i++) { scanf("%d",&l->elem[i]); } px(l,i); printf("请输入要插入的值:\n");

java中的数组和字符串

Java中的数组和字符串 一.数组:用一个标识符(变量名)和一组下标来代表一组相同数据类型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其中的每个数组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是固定的.可以通过叫做下标的编号加以区分,通过标识符和下标来访问每一个数据元素. 数组必须经过声明和初始化后,才可以使用. 1、数组的声明(确定数组名、数组的维数和数组的数据数据类型)但并没有分配存储空间 一维数组的声明格式如下: 类型标识符数组名[]; 或类型标识符[] 数组名; int x[]; //可读性强 int[] x;常用于作为方法的返回值 public int[] fun() { } 二维数组的声明格式如下: 类型标识符数组名[][]; 或类型标识符[][] 数组名; int x[][]; int[][] x; 类型说明符指明数组元素的类型,可以是基本类型、类或接口;方括号表示数组的维数. 注意:对于二维数组,前面的[]表示行,后面的[]表示列. 2、数组的初始化 声明数组并不能够为数组分配存储空间.要想使数组分配存储空间必须指定数组元素的个数. java有两种方式进行初始化: 1)通过指定初值的方式: 例如: int[] a={12,33,77,88}; int[][] a={{1,2,3},{4,5,6},{7,8,9}}; 2)用关键字new初始化数组: 用关键字new初始化数组时候,只为数组分配存储空间而不对数组元素赋初值. 用关键字初始化数组也有两种形式: (1)先声明数组,再初始化数组 一维:类型标识符数组名[]; 数组名=new 类型标识符[数组长度]; 二维:类型标识符数组名[][]; 数组名=new 类型标识符[数组长度][];//必须指定行的长度.跟c语言不同. 注意:对于二维数组来说,可以不指定列,但必须指定行数. 或 数组名=new 类型标识符[数组长度][数组长度];//数组长度是整型但不能是长整型 (2)声明并初始化 一维:类型标识符数组名[]=new 类型标识符[数组长度]; 二维:类型标识符数组名[][]=new 类型标识符[数组长度][];//如果没有给数组赋值的话,系统自动赋予默认值. (也就是说声明和初始化写在同一行) 3、数组的引用 一维数组的引用格式如下: 数组名[数组下标];

实验三 数组和字符串

实验三数组和字符串 一、实验目的 1.掌握Java中的数组定义、引用 2.掌握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技术 3.掌握使用字符串String类处理字符串的方法 4.掌握使用字符串StringBuffer类处理字符串的方法 5.掌握Date类以及Calendar类的常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使用https://www.360docs.net/doc/8310048514.html,ng.Math类,生成100 个100~999 之间的随机整数,找出他们之中的最大的和最小的,并统计随机产生的大于300 的整数个数。 package exercise; publicclass shiyan3_1 { publicstaticvoid main(String [] args) { int count=0; int max=0; int min=Integer.MIN_VALUE; int num[]=newint[100];//声明并创建一个具有100 个元素的整型数组对象num int i; for(i=1;i<=100;i++) { num[i-1]=100+(int)(Math.random()*899); System.out.print(num[i-1]+"\t");//随机产生一个100~999 之间的随机整数 if(i % 10 == 0) System.out.println();//输出当前产生的随机数,并一行输出10 个数 if(num[i-1]>max) max=num[i-1]; if(num[i-1]300) count++; } System.out.println("最大的随机整数是:"+max); System.out.println("最小的随机整数是:"+min); System.out.println("大于300 的整数个数是:"+count); }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实验一线性表基本操作和简单程序 1.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Visual C++ 6.0上机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2)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初始化、插入、删除、取数据元素等运算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表存储结构上的程序设计方法。 2.实验要求 (1)认真阅读和掌握和本实验相关的教材内容。 (2)认真阅读和掌握本章相关内容的程序。 (3)上机运行程序。 (4)保存和打印出程序的运行结果,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5)按照你对线性表的操作需要,重新改写主程序并运行,打印出文件清单和运行结果 实验代码: 1)头文件模块 #include iostream.h>//头文件 #include//库头文件-----动态分配内存空间 typedef int elemtype;//定义数据域的类型 typedef struct linknode//定义结点类型 { elemtype data;//定义数据域 struct linknode *next;//定义结点指针 }nodetype; 2)创建单链表

nodetype *create()//建立单链表,由用户输入各结点data域之值,//以0表示输入结束 { elemtype d;//定义数据元素d nodetype *h=NULL,*s,*t;//定义结点指针 int i=1; cout<<"建立一个单链表"<> d; if(d==0) break;//以0表示输入结束 if(i==1)//建立第一个结点 { h=(nodetype*)malloc(sizeof(nodetype));//表示指针h h->data=d;h->next=NULL;t=h;//h是头指针 } else//建立其余结点 { s=(nodetype*) malloc(sizeof(nodetype)); s->data=d;s->next=NULL;t->next=s; t=s;//t始终指向生成的单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

实验六 一维数组程序设计

实验六一维数组程序设计 一、实验学时 2学时 二、实验目的 (一)掌握一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方法; (二)掌握一维数组中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方法; (三)掌握与一维数组有关的程序和算法; (四)了解用数组处理大量数据时的优越性。 三、预习要求 (一)理解数组的概念、利用数组存放数据有何特点; (二)一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方法; (三)一维数组中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方法。 四、实验内容 (一)下面的几个程序都能为数组元素赋值,请输入程序并运行。比较一下这些赋值方法的异同。 1.在定义数组的同时对数组初始化。 /* c6-1.c */ /*在定义数组的同时对数组初始化*/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 int a[4]={0,1,2,3}; printf("\n%d %d %d %d\n",a[0],a[1],a[2],a[3]); } 2.不使用循环对单个数组元素赋值。 /* c6-2.c */ /*不使用循环对单个数组元素赋值*/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 int a[4]; a[0]=2;a[1]=4;a[2]=6;a[3]=8; printf("\n%d %d %d %d\n",a[0],a[1],a[2],a[3]); } 3.用循环结构,从键盘输入为每个数组元素赋值,输出各数组元素。 /* c6-3.c */ /*利用循环通过键盘对数组元素赋值*/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 int i,a[4]; for(i=0; i<4; i++) scanf("%d",&a[i]); printf("\n"); for(i=0; i<4; i++) printf("%d ",a[i]);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答案

数据结构(C语言版)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实验1 实验题目:单链表的插入和删除 实验目的: 了解和掌握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掌握单链表的基本算法及相关的时间性能分析。 实验要求: 建立一个数据域定义为字符串的单链表,在链表中不允许有重复的字符串;根据输入的字符串,先找到相应的结点,后删除之。 实验主要步骤: 1、分析、理解给出的示例程序。 2、调试程序,并设计输入数据(如:bat,cat,eat,fat,hat,jat,lat,mat,#),测 试程序的如下功能:不允许重复字符串的插入;根据输入的字符串,找到相应的结点并删除。 3、修改程序: (1)增加插入结点的功能。 (2)将建立链表的方法改为头插入法。 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node . . 示意图:

head head head 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使我们对链表的实质了解更加明确了,对链表的一些基本操作也更加熟练了。另外实验指导书上给出的代码是有一些问题的,这使我们认识到实验过程中不能想当然的直接编译执行,应当在阅读并完全理解代码的基础上再执行,这才是实验的意义所在。

实验2 实验题目:二叉树操作设计和实现 实验目的: 掌握二叉树的定义、性质及存储方式,各种遍历算法。 实验要求: 采用二叉树链表作为存储结构,完成二叉树的建立,先序、中序和后序以及按层次遍历 的操作,求所有叶子及结点总数的操作。 实验主要步骤: 1、分析、理解程序。 2、调试程序,设计一棵二叉树,输入完全二叉树的先序序列,用#代表虚结点(空指针), 如ABD###CE##F##,建立二叉树,求出先序、中序和后序以及按层次遍历序列,求 所有叶子及结点总数。 实验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 20 ertex=a; irstedge=NULL; irstedge; G->adjlist[i].firstedge=s; irstedge; R[i] 留在原位

Java数组与Java基础类实验报告

西安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 课内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数组与Java基础类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科1405班 学生姓名:高宏伟 学号:04141152 指导教师:刘霞林 实验日期:2016.10.27

一、实验目的 掌握Java中的数组定义、引用,掌握String类和StringBuffer类的使用。 二、实验要求 1.编写一个使用Java 数组的的程序。 2.编写一个使用String类的程序。 3.编写一个使用StringBuffer类的程序。 三、实验内容 (一) 使用数组求Fibonacci数列前10项之和 1.编写程序。 public class Fibonacci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i=0,j=1,s=0; for(int n=1;n<=5;n++){ s+=(i+j); i = (int)(i+j); j = (int)(i+j); } System.out.print("前10项之和是:"+s); } } 2.编译并运行程序。 (二)练习String类的常用方法 ?实验要求: 编写一个Java应用程序,判断两个字符串是否相同,判断字符串的前缀、后缀是否和某个字符串相同,按字典顺序比较两个字符串的大小关系,检索字符串,创 建字符串,将数字型字符串转换为数字,将字符串存放到数组中,用字符数组创建 字符串。。 ?程序模板: StringExample.java class String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1=new String("you are a student"),s2=new String("how are you"); if(【代码1】) // 使用equals方法判断s1与s2是否相同 { System.out.println("s1与s2相同"); }

实验报告_实验3 类与对象

实验报告_实验3 类与对象(学生学号_姓 名)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类的组成,掌握类的声明方法; 2.理解构造方法的作用,并掌握构造方法的定义; 3.熟练使用访问器和设置器实现信息隐藏和封装; 4.熟悉一般方法、构造方法的重载; 5.能够正确地区分静态变量与实例变量、静态方法与实例方法的不同,掌握静态变量和静态方法的使用;6.掌握对象的创建、引用和使用及向方法传递参数的方式; 7.掌握this关键字的使用以及对象数组的创建和访问; 8.掌握Java包的创建、包成员的各种访问方式; 9.掌握一维数组:声明,创建,初始化,数组元素的访问; 10.掌握多维数组的概念:二维数组的声明,初始化,元素的访问。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1.请回答下列问题: (1)Cirecle类定义了几个属性?它们的类型、访问权限各为什么? 答:两个PI,floatl类型,静态私有权限 Radius,float;类型,私有权限 (2)类中的“PI”的值可以在程序的方法中更改吗? 答:不可以,因为PI为静态变量 (3)Cirecle类定义了几个方法?它们的访问权限怎样?

答:四个,getRadius(),setRadius(float radius),getPerimeter(),getArea()都是公有权限 2.写出Rectangle类的程序代码: class Rectangle { private float width; private float length; public float getWidth( ) //获取矩形宽度 {return width;} public float getLength( ) //获取矩形长度 {return length;} public float getPerimeter( ) //获取矩形周长 {return 2*(width+length);} public float getArea( ) //获取矩形面积 {return (width*length);} public void setWidth(float w) //设置矩形宽度 {width=w;} public void setLength(float l) //设置矩形长度 {length=l;} } 3.回答下列问题: (1)该程序中有几个类?主类是什么?如果将这两个类放在一个文件中,源程序文件名应是什么?答:两个类:Circle、CircleTest;主类是CircleTest;源程序文件名是CircleTest。

实验 6-3 数组

实验6-3 数组(三) 1 【实验目的】 (1)掌握字符数组的定义、赋值和输入输出的方法 (2)掌握字符数组和字符串函数的使用 (3)掌握数组的基本操作和排序算法 【实验要求】 (1)熟悉掌握字符数组的定义、赋值和输入输出方法 (2)掌握字符数组和字符串函数的使用 (3)掌握数组的增加元素和删除元素的操作 (4)掌握数组的排序算法(比较、选择和冒泡三种算法,要求至少会一种) 【实验环境】 (1) Microsoft XP操作系统 (2) Microsoft VC++ 6.0 【实验内容】 1、Palindromes_easy version https://www.360docs.net/doc/8310048514.html,/acmhome/problemdetail.do?&method=showdetail&id=1384 描述 “回文串”是一个正读和反读都一样的字符串,比如“level”或者“noon”等等就是回文串。请写一个程序判断读入的字符串是否是“回文”。

输入 输入包含多个测试实例,输入数据的第一行是一个正整数n,表示测试实例的个数,后面紧跟着是n个字符串,每个字符串的长度不超过30。 输出:如果一个字符串是回文串,则输出"yes",否则输出"no". 样例输入: 4 level abcde noon haha 样例输出: yes no yes no 2、分割整数https://www.360docs.net/doc/8310048514.html,/acmhome/problemdetail.do?&method=showdetail&id=1173 描述:从键盘输入一个长正整数(不超过10位),从高位开始逐位分割并输出。 输入:正整数n,不含前导零。 输出:分割的整数序列,各整数之间用空格格开。注意,最后一个数字后面没有空格! 样例输入:654321 样例输出:6 5 4 3 2 1

VB实验3数组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人机界面程序设计基础实验项目:三、数组 实验地点:北区多学科楼 专业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数组的声明、数组元素的引用。 2、掌握固定长度数组和动态数组的使用差别。 3、掌握数组常用的操作和常用算法。 4、掌握列表框和组合框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随机产生30~100(包括30、100)的10个正整数,求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并显示整个数组的值和结果。 2、随机产生20个学生的成绩,统计各分数段人数并显示结果。产生的数据在List1显示,统计结果在List2显示。 提示:①、在通用声明段声明一个数组。例如:Dim mark%(19);在Command2声明一个数组s(9),分别存放分数段的人数。 ②、统计时的关键在于确定每个人的分数mark(i)与数组s下标之间的关系。 3、窗体上建立一个简单组合框,在组合框的文本框输入数字字符,按回车键后加入到组合框的列表框内,单击“交换”按钮,将列表框中最小值项目和第0个项目交换;最大值项目与最后项目交换。 三、主要仪器设备 计算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1.随机产生30~100(包括30,100)的10个正整数,求最大值、最小值、

平均值,并显示整个数组的值和结果,。 代码: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i%, s%(1 To 10), max%, min%, avg! For i = 1 To 10 s(i) = Int(Rnd * 71 + 30) Next i max = s(1) min = s(1) avg = s(1) For i = 2 To 10 If s(i) > max Then max = s(i) If s(i) < min Then min = s(i) avg = avg + s(i) Next i avg = avg / 10 For i = 1 To 10 Print s(i); Next i Print Print "max="; max; "min="; min; "avg="; avg End Sub 2.随机产生20个学生的成绩,统计各分数段人数。即0~59,60~69,70~ 79,80~89, 90~100, 并显示结果。产生的数据在picture1显示,统计结果在picture2显示,如图E3所示。

实验六 一维数组实验报告

*** 软件类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学号: 姓名: 班级: 指导教师: 开课学期: 学院: ***教务处

⑷一维数组排序。 四、实验过程及内容:(运行结果请抓图到对应题目的下方) 1. 先分析以下程序,写出运行结果,再上机检验。 2.程序填空题。下面程序的功能是9个评委给某个参赛选手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求该参赛选手的平均分。填空完成程序。

实验结果: 3. 程序填空题。有数列1,1,2,4,7,13,24…,该数列的规律是从第4项起,每项是它的前三项之和。下列程序的功能是将该数列的前30项存放在一维数组中,输出时每行输出5个数。填空完成程序。 实验结果: 4. 程序改错题。下面程序的功能是将数组中的数按从大到小排序后输出。改正程序中的错误。 实验结果: 5. 程序改错题。某公司从用公用电话传递数据,数据是四位的整数,在传递过程中需要加密,加密规则为每位数字都加上5,然后用和除以10的余数代替该数字,再将第一位和第四位交换,第二位和第三位交换。改正程序中的错误。

实验结果: 6. 小楚参加了一个研究生考试培训班,共30次课,由于路途较远,每次都是打车去上课,来回的车费分别存储在数组a和b中,其中-1表示未去上课。 编程计算小楚参加培训班共打车花费多少钱?(要求保留1位小数,用循环实现) 输出结果的形式为: s=1234.5 a数组和b数组定义如下: double a[30]={31.0,32.0,30.3,32.8,30.5,30.6,31.0,32.8,-1,31.8,31.9,31.5,32.3,32.3,31.8,32.5 ,31.5,30.3,30.4,32.5,30.2,30.2,30.7,32.1,32.1,31.4,31.9,31.9,-1,30.5}; double b[30]={30.2,30.2,30.3,31.6,32.7,31.5,30.4,32.4,-1,31.0,31.8,32.1,31.6,31.4,32.4,32.1 , 32.5,32.3,32.5,31.4,31.2,30.3,32.3,30.7,31.3,30.2,31.1,30.5,-1,31.9}; 五、实验小结

第四讲java数组和字符串

概述 什么是数组?除了基本数据类型,还提供一种导出类型:数组.数组是相同类型地数据按顺序组成地一种复合数据类型,通过数组名和下标,可以使用数组中地数据.下标从开始.数组是所有编程语言中常用地数据结构. 为什么要数组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我们需要表示一个班个人地数学成绩,要求求出平均成绩.如果没有数组,我们需要用前面学过地声明变量地方法,声明个变量,写次加法运算!数组可以大大地简化类似地问题!我们只要声明一个长度为地整型数组,结合上一讲我们学过地循环语句,就可以很方便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以前地编程语言比如或者中,字符串也使用数组来表示地:字符串是字符数组!所以字符串与数组有着天然地联系.但是在中,提供了一种更方便地表示字符串地方法:用一个类来表示.类是面向对象地语言特有地概念,对于初次接触面向对象技术地人来说,比较难理解.所以,这一讲,我们将学习表示字符串地类,也对类地使用有一个粗略地了解,作为下一讲详细学习类地准备. 需要指出地是,语言里地其他两种导出类型:结构体和共用体,在里已经被取消. 下面,我们来学习数组和字符串. 数组地声明、创建和初始化 数组地声明: 声明数组,包括声明数组地名字、数组包含地元素地数据类型.数组可以一维地,也可以是二维或者多维地.举例来说:一个班有个人,我们用一个长度为地一维数组表示;如果要表示每个同学地五门高考成绩,那我们就需要用一个第一维长度为,第二维长度为地二维数组. 声明一维数组有两种格式: 数组元素类型数组名[ ]; 数组元素类型[ ] 数组名; 比如:[ ]; 或者:[ ] ; 类似地,声明二维数组有两种格式: 数组元素类型数组名[ ][ ]; 数组元素类型[ ][ ] 数组名; 比如:[ ][ ]; 或者:[ ][ ] ; 下面,我们主要以一维数组为例,学习数组地用法. 数组地创建: 声明数组仅仅给出了数组名字和元素地数据类型,想要真正使用数组还必须为数组分配内存空间,也就是创建数组.在为数组分配内存空间时必须指明数组地长度.为数组分配内存空间地格式如下: 数组名数组元素地类型[ 数组地长度] 例如:[]; [] []; 事实上,数组地声明和创建可以一起完成,比如: [ ] []; 一旦数组被创建,数组地大小就不能改变.如果在程序运行期间,需要对数组地大小进行扩展,通常需要使用另一种数据对象:.有关向量和扩展数组,有兴趣地同学可以在帮助中查找地帮助.

实验3要求(数组)

实验3-1一维数组 目的和要求: 1.理解数组的概念以及用数组描述数据结构的好处; 2.掌握一维数组的定义、下标变量的引用、数组的初始化以及输入输出的方法; 3.学习应用数组解决查找和排序问题。 一. 实验内容 1.改错题 (1)下列程序的功能是:为指定的数组输入10个数据,并求这10个数据之和。但程序中存在若干错误,请你纠正,并将正确的程序保存到学号文件夹下,文件名为shiyan3_1.c。 #include void main() {int n=10,i,sum=0; int a[n]; for(i=0;i<10;i++) { scanf("%d",a[i]); sum=sum+a[i]; } printf("sum=%d\n",sum); } (2)下列程序的功能是:读入20个整数,统计其中非负整数个数,计算所有非负整数之和。但程序中存在若干错误,请你纠正,并将正确的程序保存到学号文件夹下,文件名为shiyan3_2.c。 #include main( ) { int i, n=20, s, count; int a[n];s = count = 0; for ( i = 1; i <= n; i++ ) scanf("%d",a[i]); for ( i = 1; i <= n; i++ ) { if ( a[i] <0 ) break; s += a[i]; count++; } printf("s=%d\t count=%d\n", s, count ); } 2.程序填空 (1)以下程序的功能是:采用二分法在给定的有序数组中查找用户输入的值,并显示示查找结果。根据题意,将程序写完整,并将程序保存到学号文件夹下,文件名为shiyan3_T1.c。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及心得体会

2011~2012第一学期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班级:信管一班 学号:201051018 姓名:史孟晨

实验报告题目及要求 一、实验题目 设某班级有M(6)名学生,本学期共开设N(3)门课程,要求实现并修改如下程序(算法)。 1. 输入学生的学号、姓名和 N 门课程的成绩(输入提示和输出显示使用汉字系统), 输出实验结果。(15分) 2. 计算每个学生本学期 N 门课程的总分,输出总分和N门课程成绩排在前 3 名学 生的学号、姓名和成绩。 3. 按学生总分和 N 门课程成绩关键字升序排列名次,总分相同者同名次。 二、实验要求 1.修改算法。将奇偶排序算法升序改为降序。(15分) 2.用选择排序、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分别替换奇偶排序算法,并将升序算法修改为降序算法;。(45分)) 3.编译、链接以上算法,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25)。 4. 修改后算法的所有语句必须加下划线,没做修改语句保持按原样不动。 5.用A4纸打印输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报告说明 实验数据可自定义,每种排序算法数据要求均不重复。 (1) 实验题目:《N门课程学生成绩名次排序算法实现》; (2) 实验目的:掌握各种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实验方法和验证算法的准确性; (3) 实验要求:对算法进行上机编译、链接、运行; (4) 实验环境(Windows XP-sp3,Visual c++); (5) 实验算法(给出四种排序算法修改后的全部清单); (6) 实验结果(四种排序算法模拟运行后的实验结果); (7) 实验体会(文字说明本实验成功或不足之处)。

三、实验源程序(算法) Score.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define M 6 #define N 3 struct student { char name[10]; int number; int score[N+1]; /*score[N]为总分,score[0]-score[2]为学科成绩*/ }stu[M]; void changesort(struct student a[],int n,int j) {int flag=1,i; struct student temp; while(flag) { flag=0; for(i=1;ia[i+1].score[j]) { temp=a[i]; a[i]=a[i+1]; a[i+1]=temp; flag=1; } for(i=0;ia[i+1].score[j]) { temp=a[i]; a[i]=a[i+1]; a[i+1]=temp; flag=1;

数据结构上机实验答案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答案 实验一: 1、请编写函数int fun(int *a, int *b),函数的功能是判断两个指针a和b所指存储单元的值 的符号是否相同;若相同函数返回1,否则返回0。这两个存储单元中的值都不为0。在主函数中输入2个整数、调用函数fun、输出结果。 #include int fun(int *a, int *b) { if (*a*(*b)>0) return(1); else return(0); } main() { int x,y; scanf("%d%d",&x,&y); if (fun(&x,&y)) printf("yes\n"); else printf("no"); } 2、计算1+2+3+……+100,要求用指针进行设计。即设计函数int fun(int *n)实现求 1+2+3+……+*n,在主函数中输入、调用、输出结果。 #include int fun(int *n) { int i,sum=0; for (i=1;i<=*n;i++) sum+=i; return(sum); } main() { int x,sum; scanf("%d",&x); printf("the sum is %d\n",fun(&x)); } 3、函数的功能是求数组a中最大数的位置(位序号)。在主函数中输入10个整数、调用函

数fun、输出结果。 #define N 10 #include void input(int *a,int n) { int i; for (i=0;i*max) max=a+i; return(max-a); } main() {int a[N],maxi; input(a,N); maxi=fun(a,N); printf("\n the max position is %d\n",maxi); } 4、请编写函数fun(int *a,int n, int *odd, int *even),函数的功能是分别求出数组a中所有奇数之和和所有偶数之和。形参n给出数组中数据的个数;利用指针odd和even分别返回奇数之和和偶数之和。在主函数中输入10个整数、调用函数fun、输出结果。 #define N 10 #include void input(int *a,int n) { int i; for (i=0;i

实验6数组

实验6 数组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数组的作用、特点; 2、掌握一维数组、二维的定义、引用、初始化,能够与循环结合实现批量数据处理(如输入、输出,比较大小,交换等); 3、熟悉打擂台、排序、查找等典型算法。 4、理解数组名作函数参数时,实参向形参传递的是数组首地址,可以利用此特性在函数中修改数组元素的值,从而达到改变实参数组的目的。 二、实验内容 1、(基础题)有一个数列,它的第一项为1,第二项为2,第三项为3,以后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前三项之和。使用一维数组编程实现功能:计算该数列的前20项并赋值给数组,然后以逆序方式输出,每一行5个数据。如下图所示: 2、(基础题)编程计算数组各元素的平方和,要求如下: (1)void array_input(int array[], int n)的功能是:输入整型数组array 的各元素值,参数n是数组元素的个数; (2)int square_sum(int array[], int n)的功能是:对整型数组array的各元素的平方求和,参数n是数组元素的个数; (3)主函数的功能:定义一个是长度为6的整型数组,通过调用array_input()输入各元素的值,再调用square_sum()得到各元素平方和,最后输出结果; (4)主函数在前,上述两个函数在后面定义。程序运行如下图所示:

3、(基础题)编写程序实现如下功能:先定义两个长度为31的字符数组str1、str2,然后输入两个字符串保存到str1、str2中;现调用字符串处理函数分别进行以下处理: (1)分别计算两个字符串的长度并输出; (2)输出两个字符串中的较大值; (3)再定义一个字符数组str,将str1、str2两个字符串连接存至str中并输出。如下图所示: 程序代码:

实验三.数组与字符串

1.实验三数组与字符串 一、实验目的: 1.熟悉Java的数组的使用,编程练习数组声明、定义、遍历和排 序等操作。 2.熟悉Java的字符串相关类的使用,通过编程实现针对字符串的 一般操作。 二、实验内容: 1.定义一个有10个元素的整型数组,找出最大最小值; 2.定义一个有10个元素的整型数组,用选择法实现由小到大排序; 3.定义一个能实现冒泡法排序的方法bSort(int[] arr),然后定义并 初始化一4*5的二维数组,用bSort(int[] arr)将该二维数组的每 行元素进行升序排序; 4.编程求解一个3*3矩阵每一行的元素之和,每一列元素之和,对 角线元素之和,并输出。 5.接收键盘输入的字符串,使用String类的方法indexOf()来统 计该字符串中各个字符出现的次数。 6.设定并初始化一个字符串数组,并将数组中那些以字母b开头的 元素打印出来。 7.接收键盘输入的字符串,分别按顺序输出该字符串中的大写字符 和小写字符。 8.接收键盘输入的英文字符串(单词之间用空格隔开),将字符串 中出现的单词首字母改成大写后输出。 三、实验要求: 1.通过实验掌握数组的定义和初始化; 2.掌握数组最值求解算法; 3.掌握数组的基本排序算法; 4.掌握遍历数组的算法; 5.通过实验掌握String类的使用; 6.通过实验掌握String类常用方法的使用;

7.从JDK文档中查阅String类的以下方法(与本实验内容相关): split(),startWith(),toUpperCase(),indexOf(),charAt(),并说明 它们的用法; 8.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验学时:3学时 五、实验步骤: 1.进入Java编程环境; 2.新建一个Java文件,编写main()方法实现一维数组求最值的算 法; 3.新建一个Java文件,编写main()方法实现一维数组选择法排序 算法; 4.新建一个Java类,定义bSort(int[] arr)方法(冒泡法)实现数组 升序排序,然后在main方法里实现对一4*5二维数组每行元素 的升序排序; 5.新建一个Java文件,编写main()方法声明并初始化一两维3*3 数组,设计算法实现行、列和对角线元素的求和操作; 6.编写主方法main(),其中实现接收键盘输入功能、文件操作功能 和文件内容输出功能; 7.调用相应构造方法创建String对象; 8.查阅JDK文档,找出可以实现实验内容的String方法,设计算 法,编写程序; 9.调试运行程序,观察输出结果。

实验6数组——参考答案

实验6 数组 一、一维数组实验 2. 编程:输入长度为10的整型数组并输出;然后将其逆序存放后再输出。例如: Input 10 number: 0 1 2 3 4 5 6 7 8 9 After reversed: 9 8 7 6 5 4 3 2 1 0 #include<> void main() { int i, j, a[10], t; printf("Input 10 number: "); for(i=0; i<10; i++) /*读入数据*/ scanf("%d", &a[i]); printf("origin data: "); for(i=0; i<10; i++) /*输出原始数据*/ printf("%d ", a[i]); printf("\n"); for(i=0,j=9; i

#include <> void main() { int i, n , max, min, a[10], sum; float average; printf("Input n (1 a[max]) max= i; if(a[i] < a[min]) min= i; } printf("max=%-5d index=%d\n", a[max], max); printf("min=%-5d index=%d\n", a[min], min); printf("average=%.2f\n", average); } else printf("数据超出范围"); } 4. 编程:青年歌手参加歌曲大奖赛,有10个评委对她(他)进行打分,试编程求这位选手的平均得分并输出(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include <> void main() { int i, max, min; float a[10], ave; printf("请输入10个评委的打分:"); for(i=0, ave=0; i<10; i++) /*输入分数并求累加和*/ {

JAVA实验五 字符串和数组

实验五字符串和数组 【实验目的】 1.掌握数组的声明、分配空间及初始化 2.理解多维数组(重点掌握二维) 3.掌握String类的特点及常用方法的使用 4.掌握StringBuffer类的特点及常用方法的使用 5.掌握String类和StringBuffer类的区别 6.掌握equal方法与==的区别 【预习内容】 1.复习课件中理论知识 2.练习课堂所讲的例子 【实验内容及步骤】 1、请输入10个整数进行排序。 package com.shiyan5;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ShiYan1 { /** * 1、请输入10个整数进行排序。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Scanner s= new Scanner(System.in); int[] a=new int[10];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10个整数"); for(int i=0;i<10;i++){ a[i]=s.nextInt(); } System.out.print("输入原序列为:"); for(int i=0;i<10;i++){ System.out.print(a[i]+" "); } for(int i=0;i<10;i++){ for(int j=i+1;j<10;j++){ if(a[i]>a[j]){ int t=a[i]; a[i]=a[j];

a[j]=t; } } } System.out.print("\n排序后:"); for(int i=0;i<10;i++){ System.out.print(a[i]+" "); } } } 2、定义一个10个元素组成的一维数组,输出该数组中的最大值、最小值、所有元素总和,以及最大值和最小值在该数组中的位置。 package com.shiyan5;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ShiYan2 { /** * 定义一个10个元素组成的一维数组,输出该数组中的最大值、最小值、所有元素总和 * ,以及最大值和最小值在该数组中的位置。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Scanner s=new Scanner(System.in); int[] a=new int[10];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10个整数"); for(int i=0;i<10;i++){ a[i]=s.nextInt(); } int max=a[0]; int min=a[0]; int maxwz=0; int minwz=0; int sum=0; for(int j=0;jmax){ max=a[j]; maxwz=j+1; } if(a[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