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国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

合集下载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浅谈(推荐5篇)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浅谈(推荐5篇)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浅谈(推荐5篇)第一篇: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浅谈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浅谈水是人类赖以的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一切生态环境所必须的重要因素,但水的危机已逐渐威胁着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的发展。

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臵,节约用水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水利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特点和原则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战略性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

水资源管理的目标就是在有限的水资源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即“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水资源开发、利用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用水,遵循水资源共享、可持续利用、有偿使用、效益优先、以供定需、水资源国家所有的原则。

现阶段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2.1开采地下水缺乏统一规划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人口逐步向城市转移,城市用水一年比一年增多。

由于地表水污染严重,以致造成地下水开采量逐步上升,国家一些大的能源和基础设施的开工建设也使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已造成地面沉陷、水利工程防洪标准降低,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2 体制不健全我国《水法》第九条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作为自然资源的水资源为国家所有,理应实行统一管理。

而当前由于水资源产权关系不清,中央和地方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利益调节与协调机制。

结果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形成了各部门、各地方“谁发现、谁开发、谁所有、谁受益”的局面,否定了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的统一性和经济权益性。

这种做法既影响了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降低了利用效益,又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2.3未能实现水资源的市场配臵我国虽然已经从计划经济体制步入市场经济体制,但由于人们一直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水资源一直被无偿或低价使用,价格背离价值,不仅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而且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但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现状1.水资源面临危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是水资源却不足。

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另一方面,水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南北差异、城乡差异都很大。

同时,全球气候变化也对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造成了极大的挑战。

2.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安全、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是当今世界和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国内,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面临着很多问题,如农村水资源管理不规范、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技术落后、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二、未来发展趋势1.推进水资源市场化水资源市场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加强水资源管理,实现水资源市场化,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也可以提高水资源的效益,使水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和管理。

2.创新以促进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撑,包括大数据分析、物联网、3D打印等技术。

使用这些技术可加强水资源管理,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管理。

3.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要深化我国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市场机制,完善水资源权益和收益机制,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效率。

4.倡导节约用水意识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发展思路,培养节约用水的习惯,通过宣传教育和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总之,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团结合作,共同推进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水资源过度开发的一些思考

对水资源过度开发的一些思考

对水资源过度开发的一些思考作者:周明华胡波来源:《科技资讯》2019年第26期摘; 要: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由此导致全国范围内的水资源过度开发问题突出。

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使流域内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地下水的超额开采,使得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并引发地面沉降、塌陷、海水入侵等生态问题。

该文对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阐述,探讨了因水资源过度开发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 过度开发; 水资源管理中图分类号:S273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9(b)-0056-02目前,国际上一般采用40%作为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限值,用地下水可更新量作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限值。

但就我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而言,大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经远超40%的国际限值,全国范围内的地下水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水质也日益恶化。

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很多河流干枯、断流,湖泊萎缩,使得流域内的水生环境遭到破坏,水生物的多样性减少;而地下水资源的超采,使得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变差,形成地下漏斗与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在确保人类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大前提下,保护生态环境,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至关重要,是需要认真思考面对的重大课题。

1;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提升,尤其是在北方一些水资源相对较为缺乏的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远超国际40%的限制,有些地区的水资源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十分突出,如我国水资源最为短缺的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经达到98%。

辽河、黄河、淮河等河流的开发利用率也均超过了最大允许开发利用率。

我国地下水资源占国内水资源总量的1/3,近20年来,我国地下水开采量平均以每年25亿m3的速度增加。

中国国际水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国际水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第1 a . . 5 C n r lNo 5l e
哲 理
Phi s ph l o y o
21 0 0年 第 l 5期
No. 5 2 0 1 01
中国国际水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周 莎
(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 07 ) 3 0 2 摘要 : 非传统安全 中的水资源安全问题 是 当今世界许 多国家面临的严 重1题 。随着全球水危机 的不断发展 , " 1 全 球各 国对 国际水资源的争夺 必将加剧 。中国是一个拥有 丰 富国际水资 源的 国度 , 随着今年 中国国内水资源 问题 的 凸显 。 中国对 国际水资源的开发予以 了更 多关注, 本文主要 分析 了 中国在开发 国际水 资源 中存在 的问题 , 并提供 了


整条水系的水利综合规划 , 更没有将 这些水系从 国际河 的角度进行整体 把握 。这种状 况如果继 续存在 , 很不 将 利于国际间水资源的公平合理 利用和协 调管理 , 会影 还 响到流域未来的可持续发 展、 与周边 国家发展 国际合作 和 国家的南水北 调等重大行动 。 2 没有一个 统一 的机构 来对 国际 水资源 进行 系统 . 有效管理 , 国的水 管理 体制 条块 分割 : 我 水利 部管地 表 水, 国土资源部管地下水 , 环保局 管水污染 , 气象部 门管 大气水 , 林业部 门管保护 区 里的水 , 农业 部 门管灌溉 用 水, 江河大坝用水大的国家管 、 用水小的地方管。 虽然有 这么多管理河流 的机构 , 中国那么多 的国 但 际河流牵涉 到的周边 国家较多 , 在水资源 的开发上 不可 避 免地要进行 国际合作 , 如果 没有一个统 一的 国际水 资 源管理 机构 , 那么这对国际合 作进行水资 源开发是 不利 的。同时还缺乏共 同应对水资源争端的应急管理机制 。 3 我 国还 尚未形成一套有关 国际水资源 开发 、 . 利用 和保护 的法律体系 , 缺乏对 国际流域水资 源持续开发利 用 的整体规划 。特别是在开发 国际水资源 的过程 中, 对 于生态环境系统 的保护不够重视 , 造成 了水 污染等严重 的环境 问题 , 这将不利 于 国际流 域 的可持续 发展 , 还会 引发流域相关 国家之间的争端和矛 盾 , 也不利 于 国际社 会 和区域 的和平稳定 。 4 国际水资源可持续 开发利用 的国际合作不 充分。 . 目前 , 国只与周边 的少数几个 国家建立 了针对 国际河 我 流或者界河 的专 门的开发利用合作 制度 , 而与其他大多 数 国家在 国际河 流开发利 用方 面 的合 作权 限仅 限于相 关环境协议 中的某些原则规定 , 并且 在国际河 流开发利 用 中, 以国内河 流的开 发模式 或思 想进行 规划 管理 , 没 有认识和关 注国际河 流的国际性 问题 , 从而在 国际河流 水资源的开发和相关 领域 的国 际关系 问题 的处理 中处 于不利的地 位。 三、 中国国际水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1加大科学研究 的投入力度 , . 为水 资源开发 的高效 决 策与管理服 务。首先 应对 全 国各 国 际河流 流域水 资 源和其 环境状况 进行 全面 科学调 查 , 投入 足够 资金 , 由 多部门 、 多专业 的科 技工 作者组 成综 合科 学调查 队, 认 真调查 , 全面仔细地 把握 水资 源状况 , 形成 系统准 确 并 的数据库 以供使用 。其次 , 开多学 科 的跨 学科 研究 , 展 国家和有关部 门要充分 利用科 研成 果 以做 出科 学有效 的决策 。 2 国际河流 的突出特点是其 国际性 , . 因此 国际水 资

浅谈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

浅谈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

浅谈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一个大部分被水覆盖的星球面临着水资源危机,这似乎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说法。

然而在地球上,这的确是事实。

我国严峻的水资源问题早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任重而道远。

1.水资源的认识1.1水资源的认识水资源变化大的原因有两方面,一个是气候、自然的变化,我们应采取适应性的对策,一个是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变化,我们应采取人、水和谐的措施。

总的原则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避免所谓的人定胜天”。

水资源发展措施的基本方针是节水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节水就是一个适应性的政策,多渠道开源包括了一些非传统的水源,比如城镇的水源、围田水、再生水,甚至于海水的利用也是非常好的。

新的概念与内涵探讨,首先要考虑的是水循环,水圈中各水体,包括气、液相、固相等转化与交换。

现在的水资源包括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和灾害水,要把水资源合理的调控和调度,不要洪水来了就防洪,要有机地联系起来。

用水对水资源影响的控制,一类是强耗水,一类是弱耗水。

强耗水,水经过使用以后大量的损失掉。

发生用水以后,大量的水还存在,消耗的水量很少就是弱耗水。

强耗水的情况下,比如农业灌溉,通过大气的蒸发作用,水灌溉到农田以后全部蒸发掉了,只有1%的水量进行光合作用形成了产品,水量大部分被消耗掉,不可能回收。

我们要调整农业用水,而不应该让农业用水浪费,要抓好水源、输水渠道、以及田间的节水。

弱耗水,比如生活与工业用水,我们每天大量的生活用水是洗澡、洗菜等,这90%以上的水都要排出去,排出去的都是污水,工业用水也是污水大量排放,我们要做到“供、用、耗、排、治”,对用水做深入的研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水资源。

1.2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依法治水,依法管水,是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保证,也是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河流流域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

河流流域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

河流流域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鲜活的河流水源是大自然赋予我们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它源远流长,承载着人类的生活和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河流流域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变得愈发重要。

然而,要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我们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社会公平。

本文将就河流流域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深入探讨。

一、水资源开发的必要性与挑战河流是自然界的血脉,它们孕育着生命和繁荣。

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水资源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包括日常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

其次,水资源开发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如发电、航运、水利工程等。

然而,河流流域的水资源开发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其中之一是水资源稀缺,尤其是在干旱地区或水源不足的地方。

此外,水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威胁着河流系统的健康。

二、水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当是可持续的,即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保持对未来世代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需要考虑环境保护。

开发项目应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采取措施保护河流的生态系统。

其次,也要考虑社会公平。

水资源是每个人的共同财富,应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公平的水资源分配。

最后,还要考虑经济效益。

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该能够为社会带来经济增长和发展。

三、科技创新与水资源开发科技创新在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利用水资源。

例如,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水的使用量,同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水资源开发方面的科技创新也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如水力发电和潮汐能等。

科技创新还可以帮助改善水质,减少水污染的情况。

因此,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将有助于解决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

四、发展水资源与保护生态的平衡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一个相互依存的过程。

我们不能仅仅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环境和生态的保护。

河流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净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于我国国际水道利用与保护问题探讨

关于我国国际水道利用与保护问题探讨
鉴。
尊重 国际水道资源开发 和利用 的主权权利 . 总体 上确认 了各水 从 道 国有权根据本 国经 济社会发展要求 . 对其境 内国际水域进行 自由、 公平和合理利用的权利。这是 一个 国家的主权 。 公平合理利 用原则要求各 当事 国应在各 自领土 内公平合 理地 利 用 国际水道 . 特别是 各国在使用 和开发 国际水道 时 . 应着眼于 与充 分 保护该水道相一致 . 并考虑到其 他当事 国的利益 . 使该水道实 现最 佳 和可持续的利用 和受益 。其二 . 国应公平合理地参 与国际水道 的 当事 使用 、 开发和保护 这种参 与应 当包括利用 国际水道 的权利 和合作 保 护及开发国际水 道的义 务 32 国际水道 的“ . 国际化 长期以来 . 我国国际水域资源 的开发大都是 以内河 的开发模式 进 行规划 管理的 . 没有认识 到流域 的国际性问题 。这一点易造成我 国在 有关的国际纠纷 中处于不利 的地位 国际水道规则 中的“ 不造成重 大 损害原 则” 强调 . 国际水道 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一种有 限的国家 主权 . 行使权利 时应顾及其他水道 国的相应权利 。 不得滥用其权利 。 33 积极广泛参 与国际合作 _ 国际水道 的开发 利用应十分 注意开发过程 中与邻 国的协调与合 作 一方面通过国际河流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可 以促进我国国家经 济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另一方面 , 积极 广泛 的国际合 作又能够促进我 国 与周边 国家的睦邻友好 . 障国家水资源 的安全 。在 国际水道 开发 利 保 用 日 国际化 的今天 . 趋 逃避并不能免除责任 只有积极参与相关 的国 际活动才能在 国际合作 平台上获得 发言权 . 争得主 动权 . 从而维护 国 家利益 水道 的分布图上 . 不难看 出我 国的国际水道具有分布 广泛且大多处于上游 地区等特 点 . 国国际水道 的利 用与保 护与毗邻 我 水道国家有着很密切 的联系。多年来 , 国在 国际水道 在开发和利用 我 方面存 在不少 问题 特别是 近二三十年 , 随着 国际社会对水灾 害进一 步认识 . 水污染 、 水资源短缺 日 严峻以及生态 环境问题 日 突出等 益 趋 间的相互关联性与相互影响 , 国际合作是实现其 水资源永续利用的基 问题 . 国际水道的利用与保护 问题 日 趋突 出. 因此 . 时加强关 于我国 本条件和重要基础 此 国际水 道利用 与保护 问题 的探讨显得十分必要。

浅谈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浅谈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浅谈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更为重要。

一、水资源的现状与问题水资源的现状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水资源的总量和质量问题。

我国是个人口众多、水资源总量相对短缺的国家,目前每年人均水资源只有2300立方米左右,已经接近或进入世界水资源短缺国家的范畴。

同时,水污染问题也比较严重,各类水污染物的排放量越来越大,水质日益恶化。

二是水资源分布不均和利用效益不高的问题。

我国南北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水资源丰富的南方地区与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北方地区形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用水量也大量增长,用水效益亟待提高。

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措施为维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合理利用水资源,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加强节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强节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必须要采取的措施。

降低农业、工业和居民用水的标准,加强供水设施的建设,也是必要的。

同时,建设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将治理污染的技术手段与节水技术有机结合,达到资源节约、减排增效的效果。

2、加强水资源保护和防治水污染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治水污染是保证水资源供给和质量的重要途径。

要加强国家和地方的水资源保护管理,将水资源保护列为一个重要的领域,同时加强水资源环境监测。

同时还需要加强水污染防治力度,促进治理工程向生态化方向发展,采用多种治理措施,防止污染源受威胁。

3、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要加强水资源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全方位的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鼓励社会进行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加强广泛参与,不断推动节水理念在群众中推广。

4、加强国际水资源合作水资源短缺是全球性的挑战,因而必须加强国际水资源合作。

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水资源合作各项工作,深入推进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共同保障全球水资源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02-25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03C B415104);国家软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3DG Q1B186);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基金资助项目(Y 50401)作者简介:刘 恒,男,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

文章编号:1001-4179(2006)07-0032-02关于加快我国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刘 恒 耿雷华 钟华平 顾 颖(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摘要:我国是世界上国际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仅次于俄罗斯、阿根廷,与智利并列第3。

公平、合理和加快开发利用国际河流的水资源对边疆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大作用。

从我国国际河流的分布和特点出发,分析国际河流水资源、水能、航运和生态资源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借鉴国际河流的开发经验,总结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出加快我国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的思考和建议。

关 键 词:水资源;开发;国际河流;中国中图分类号:T V213.2 文献标识码:A1 国际河流概况国际河流广义上又称为“国际水道”,它包括涉及不同国家同一水道中相互关联的河流、湖泊、含水层、冰川、蓄水池和运河[1]。

据1978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提交的《国际河流登记》,全世界有国际河流(湖泊)215条(个)[2],流经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国际河流流域约占世界面积的47%。

全球约有40%的人口生活在国际河流流域内,有44个国家至少80%的土地面积位于国际河流流域内。

至1998年,国际河流数量已增加到261条(个),到2002年8月底,所登记的国际河流流域为263个。

我国是世界上国际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仅次于俄罗斯、阿根廷,与智利并列第3。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国际河流和湖泊主要有42条(个),其中比较重要的是15条(个),包括东北的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黑龙江;西北的额尔齐斯河、伊犁河、塔里木河(阿克苏河);以及西南的森格藏布河(印度河)、巴吉拉提河(恒河)、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伊洛瓦底江、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元江(红河)、珠江等。

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中国国际河流的主要类型是:东北国际河流以边界河为主;西北国际河流以跨界河流为主,兼有出、入境;西南国际河流以出境河流为主。

我国的国际河流有5个特点:①不少河流地处干旱缺水或贫困地区;②出境河流多,全国平均年出境水量7278亿m 3(包括流入界河1304亿m 3),入境河流少,入境水量仅214亿m 3;③开发利用程度低,大多数国际河流仍处于自然或低程度开发状态;④开发利用难度大,大部分地处高寒地带,施工比较困难;⑤许多国际河流拥有发电、灌溉、航运、渔业、旅游等多种功能,需要进行综合开发。

2 我国国际河流的重要地位顾名思义,国际河流都处于边境地区。

我国国际河流所具有的特殊和重要的地位,其开发利用为国家提供了宝贵的淡水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巩固国防,增强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

由于国际河流的开发利用,不仅关系到我国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也直接关系到边境的稳定和安全。

进一步公平、合理和加快开发利用国际河流的水资源对边疆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大作用。

国际河流在我国的地位突显在以下一些方面。

2.1 水资源我国现状供水能力为6459亿m 3,其中地表水供水5331亿m 3,地下水供水1128亿m 3。

我国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18%,全国总体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还不高,但南北方差异很大,北方地区(平均为45%)远高于南方地区(平均为12%)。

我国国际河流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境内产生的水资源量约为7278亿m 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7%。

东北和西北境内的国际河流水资源较丰富,自然条件有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我国北方可开发利用水资源量较为丰富的地区。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以西北地区最高,达27%,东北诸国际河流为6.7%。

西南诸河水资源量极为丰富,其径流模数达到69万m 3Πkm 2,为全国平均数的2.5倍,但区内多为高山峡谷、地形起伏大、水流急,开发利用难度很大。

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数量不少,但开发利用程度最低,仅为1%,其中雅鲁藏布江、藏南、藏西诸河利用率仅为0.3%。

西南诸河是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最大的地区。

2.2 水能资源我国河流众多,径流丰沛,落差巨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据统计[3],我国河流水能资源蕴藏量6.76亿kW ,年发电量59222亿kW ·h ;可能开发水能资源的装机容量3.79亿kW ,年发电量19233亿kW ·h ,可代替7亿t 标准煤。

不论是水能资源蕴藏量,还是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均位居世界第一。

第37卷第7期人 民 长 江V ol.37,N o.72006年7月Y angtze River July ,2006中国国际河流天然落差大,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资源总蕴藏量为2.853亿kW,约占全国总蕴藏量的42.2%。

其中,西南地区2.566亿kW,占我国国际河流的90%,西北和东北地区占10%。

2003年全国范围普遍出现“电力告急”。

而未来水电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国际河流丰富的水能资源必将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能源保障。

2.3 航运国际河流航运是地区综合交通运输网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具有一定航运能力的国际河流主要有:鸭绿江、黑龙江水系(包括黑龙江干流和乌苏里江)和澜沧江,均能够通航百吨级以上船舶。

黑龙江水系的航运不仅在我国国际河流的航运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全国5大主要水系的航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其百吨级航道里程为5133km,占全国百吨级以上船舶航道总里程的14.9%,仅次于长江水系。

其中,3000~10000t以上的一至三级航道长2783km,占全国同等级航道里程的43%,位居第1;四级航道位居第2。

鸭绿江水系有一至三级航道里程39km,六至七级航道里程457km。

澜沧江仅有六至七级航道里程158km,在全国航运里程中所占比重很小。

2.4 生态资源中国国际河流区,大多地广人稀,有丰富的水、土、林、矿、能源等资源,其生物和文化多样性资源也极为突出,对我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澜沧江—湄公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态资源宝库之一,其生物种类仅次于世界之最的亚马逊河。

我国其它国际河流,尤其是西南其他国际河流与澜沧江—湄公河一样,同样是生物资源的宝库。

近20a来,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国际河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不同程度影响着我国和周边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而且也对国际河流所涉及海域的生态环境及其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中国国际河流数量众多,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应从战略高度予以重视。

它对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以及对发电、航运、灌溉、防洪、渔业和河流生态系统维护,都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3 国际河流的开发经验3.1 国际河流开发模式从世界范围看,欧洲的国际河流开发利用相对较早,合作开发的内容从航运、发电、灌溉、供水到水污染防治。

北美国家如美国与加拿大、美国与墨西哥之间通过合作开发解决了双边纠纷;非洲国际河流开发在摆脱殖民制度的影响,建立新的国际合作制度方面取得了进展;亚洲由于一个时期的局部政治纷争,使一些国际河流的合作开发进展较慢,现在随着地区国际关系缓和,各国对开发也日趋关注。

流域开发模式包括多个方面,如:从目标的角度划分为单一目标开发模式、多目标协同开发模式;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有地域生产综合体模式、沿江(河)开发模式、点—轴—面开发模式;从资源开发战略的角度有自然灌溉农业导向模式、电力灌溉复合导向模式、资源初级开发导向模式、分离性综合开发导向模式、协同发展导向模式;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有完全渠化模式、人与自然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等。

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加,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渗透,针对流域开发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水问题的日益突出,国际社会开始注重流域的整体性,并由此提出了流域整体开发和管理的模式。

本文从资源角度分析了目前存在的3种开发模式。

(1)以灌溉和供水为主的开发模式。

主要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其他缺水的地方。

这些地区水资源的分配直接涉及两国或多国之间的利益,一般是通过协商谋求合理的解决。

如印度河、恒河、尼罗河和科罗拉多河等。

(2)以发电与防洪为主的开发模式。

在河流的适当河段修建水库大坝来发电,并利用水电来扩大灌溉范围以及其它项目。

典型的有北美洲的哥伦比亚河、欧洲的多瑙河、北欧的帕德索—沃基河、东非的维多利亚湖等。

(3)以航运为主的开发模式。

航运是国际河流最早开发的利用方式,也是国际河流开发的首要功能。

世界上以航运为主的国际河流有莱茵河、多瑙河、亚马逊河和圣劳伦斯河等。

3.2 国际河流开发经验由于全球缺水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重本国境内的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也因此引发了许多矛盾和冲突。

未来可能因水问题发生地区性冲突的国际河流主要集中在非洲、亚洲西部和西南部,包括有恒河、尼罗河、约旦河、湄公河等。

然而,成功的开发经验对我国加快国际河流开发更具有意义,这些经验包括:(1)国际河流的开放开发以合作、互相谅解和互相尊重各国利益为前提。

在合作开发利用国际河流时,先建立各种国际管理机构,负责流域内的综合开发和全面治理等。

(2)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既充分利用本国境内的自然资源,同时又兼顾相邻国家共享水资源的合理需求,因地制宜,选择合理开发战略。

(3)主动打开流域大门,加大流域的开放深度和开发力度,能快速提高流域经济总体实力,而封闭流域或听其自然演化,其结果只能是环境退化,流域内经济、文化长期落后。

(4)高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切实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建立河流整体健康和生态良好的目标,避免因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简单开发模式。

(5)建立资源分配机制,包括水资源、水力资源、航道资源等,进行统一的水资源供需平衡,通过合作实现水力资源的跨国分配,建立统一规划、分段管理、共同使用的航运体系。

(6)在国际法框架下开展有效的合作是国际河流开发利用的基础,也是成功开发的经验。

研究、运用现有的国际水法,在合作和互利的原则下签署双边和多边的合作协议。

4 中国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的思考国际河流的突出特点是其国际性,不可能按照国内处理问题方式解决问题。

针对我国国际河流多,处于上游的多,出境水量多的特点,应从全国水资源整体战略和国家水资源安全战略考虑,加强研究,及早提出预案。

由于周边的情况不同,因此,可以根据东北、西北、西南的不同特点,在我“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睦邻友好政策的基础上,做好中长期规划和计划,特别是要制定突发性事件情况下的应对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