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对港口的影响分析
船舶大型化对港口的影响

港口现代化管理
船舶大型化对港口发展的影响
小组成员:田正林、曹现云、 张 洁、王国林、张 标、 闫泽丰、胡超华等 指导老师:真虹
港口现代化管理
•船舶大型化的发展现状 •港口的现状 •船舶大型化对港口的要求 •船舶大型化对港口的影响 •港口在船舶大型化形势下的发展方向
港口现代化管理
•船舶大型化的发展现状 •港口的现状 •船舶大型化对港口的要求 •船舶大型化对港口的影响 •港口在船舶大型化形势下的发展方向
2、港口继续呈现大型化的趋了新的挑战。 带来了新的挑战。 2、对港口的水工结构、设备 对港口的水工结构、 性能以及水深条件的要求增加。 性能以及水深条件的要求增加。
3、对码头工作效率要求更高。 对码头工作效率要求更高。
4、对集疏运也提出更新的要求。 对集疏运也提出更新的要求。
采取的措施主要有3种 一是对原有进港航道和码头前沿水深进行浚深, 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种,一是对原有进港航道和码头前沿水深进行浚深,如美国 港口若为超大型集装箱船建造专用码头,一个泊位至少投资3亿美元,多则十几 港口若为超大型集装箱船建造专用码头,一个泊位至少投资这就需要港口不仅 大型集装箱船舶需要的是一个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港口。 亿美元, 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船舶的建造一样,属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 大型集装箱船舶需要的是一个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港口。 亿美元 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船舶的建造一样,属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 港的选择范围。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航运企业必须选择那些水深条件好、 港的选择范围。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航运企业必须选择那些水深条件好, 5、促进港口和船公司的联合 的纽约港;二是将原来的内河港口向河口外海外移,如荷兰的鹿特丹港; 、 的纽约港;二是将原来的内河港口向河口外海外移,如荷兰的鹿特丹港;三是 亿美元,再加上专用场地和通道等一系列配套工程,融资压力不小。 亿美元,再加上专用场地和通道等一系列配套工程,融资压力不小。 要配备船舶进港、装卸、离港等的高速化、自动化系统,另外在加速实现各种 是建设、投资回报期都比较长的行业。如果港口没有中转优势、腹地优势或地 要配备船舶进港、装卸、离港等的高速化、 自动化系统, 是建设、投资回报期都比较长的行业 物流网络发达的港口作为枢纽港。 物流网络发达的港口作为枢纽港。 6、更有利于船公司选择挂靠港口。如果港口没有中转优势、。其中采用第 在条件较好的地区新建港口,如我国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 在条件较好的地区新建港口,如我国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 7、对挂靠港口要求提高 理位置优势,稍有不慎,过度投资就会造成巨大浪费或亏损。 理位置优势,稍有不慎,过度投资就会造成巨大浪费或亏损。 信息交换的同时,还必须有对各种运输手段所需要时间的预测系统,对航道、 信息交换的同时,还必须有对各种运输手段所需要时间的预测系统,对航道、 8、要求港口的货源集中 集装箱船是班轮,一旦形成了基本航线就很难变化, 集装箱船是班轮 一旦形成了基本航线就很难变化,任何港口如果不能成为枢 三种方法建设最为广泛。 三种方法建设最为广泛。 为了进行巨额投资, 为了进行巨额投资,越来越多的港口开始选择船公司作为集装箱码头的合资合 港口设施和使用情况的信息及风浪、波浪、 港口设施和使用情况的信息及风浪、波浪、潮位等自然信息进行多元化处理系 纽港和主挂靠港,那么只能沦为其他枢纽港的支线港和喂给港。 纽港和主挂靠港,那么只能沦为其他枢纽港的支线港和喂给港。 船舶大型化趋势的演变,使班轮公司的航线布局也将随之改变。为不被市场所 船舶大型化趋势的演变,使班轮公司的航线布局也将随之改变。大型船舶挂港 对港口基础设施要求高, 对港口基础设施要求高,大型集装箱船对桥梁和高架电线的净空高度有一定的 船舶大型化要求港口处于更优越的地理位置, 随时可以满足大型集装箱船舶 对水尺要求提高,港口吃水表明港口条件和可以接纳最大船舶的基本界限, 船舶大型化要求港口处于更优越的地理位置,更有利于船公司对航行时间的要 对水尺要求提高,港口吃水表明港口条件和可以接纳最大船舶的基本界限,另 作经营伙伴。。很多主要港口都有船公司的专用码头。比如,香港的东方海外 作经营伙伴。。很多主要港口都有船公司的专用码头。比如, 。。,才能不受气候和时间的左右, 首先,从经济角度考虑,为了获得规模运载的效应, 首先,从经济角度考虑,为了获得规模运载的效应,船公司必将逐渐选择越来 统对码头设施效率要求更高,船舶到港,最主要的就是要缩短其在港时间 、 。这样的港口,才能不受气候和时间的左右 对码头设施效率要求更高,船舶到港,最主要的就是要缩短其在港时间。 淘汰,从客观条件考虑,大型化给港口在挂靠条件、码头设施、 在新一轮集装箱枢纽港竞争中抢得先机, 淘汰这样的港口很多主要港口都有船公司的专用码头码头设施 管理技术、港 ,从客观条件考虑,大型化给港口在挂靠条件、 在新一轮集装箱枢纽港竞争中抢得先机 其次,集装箱船型的增大要求集装箱船舶拥有更高的实载率, 、管理技术。如果 其次,集装箱船型的增大要求集装箱船舶拥有更高的实载率,船舶对所挂靠港 据计算显示,箱位利用率只有达到60%才能保本。这要求货源在某一地区必须 再次 航线挂靠的更加合理化将使得船公司对港口的选择更具有针对性,更加看 据计算显示,箱位利用率只有达到,温哥华港,世界各国先后制定了港口的发 数量将会越来越少,但会根据不同地区货源特点的不同, 个,并且准备在上 数量将会越来越少,但会根据不同地区货源特点的不同,分别选择不同的挂靠 要求,对进出口航道设施有其特殊的安全操作技术上的要求。此外,,使得整 要求,对进出口航道设施有其特殊的安全操作技术上的要求。 此外,专家们指 外,大型船舶还需要更加宽阔的专供船舶和超长悬臂浮吊调转船头的水域; 求。大型船舶还需要更加宽阔的专供船舶和超长悬臂浮吊调转船头的水域 拥有5个自营码头,其中纽约港 个 温哥华港2个,长滩港 个自营码头, 拥有航线挂靠的更加合理化将使得船公司对港口的选择更具有针对性, ; 个自营码头 其中纽约港2个 %才能保本。 长滩港1个 个 越少的港口挂靠。因为,由于装载货物过多,船舶在港时间明显拖长, 越少的港口挂靠。因为,由于装载货物过多,船舶在港时间明显拖长 的需要。具备地理优势或中转优势的港口,都力争成为中心港或主要枢纽港, 的需要。具备地理优势或中转优势的港口 都力争成为中心港或主要枢纽港, 集装箱码头装卸效率低,集装箱船舶不能及时进行货物的装卸, 集装箱码头装卸效率低,集装箱船舶不能及时进行货物的装卸,必须在港内抛 展规划。全球范围内腹地型基本港的数量将会增加, 展规划,全球范围内腹地型基本港的数量将会增加 国际中转的比例将会下降, 口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标准、新的要求,因此, ,国际中转的比例将会下降 口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标准、新的要求,因此,船公司只能选择具有接卸大 , 口集装箱生成量的要求也随之进一步提高。 口集装箱生成量的要求也随之进一步提高。 相对集中, 相对集中 基本港, 使得大型集装箱船舶挂靠若干几个港口即可实现很高的箱位利用率, 基本港 ,使得大型集装箱船舶挂靠若干几个港口即可实现很高的箱位利用率 , 目前超大型集装箱运输船在装卸作业方面遇到的困难并不是来自外档水面, 重港口的腹地集装箱生成量、地理位置及综合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等因素。 出,目前超大型集装箱运输船在装卸作业方面遇到的困难并不是来自外档水面 重港口的腹地集装箱生成量、。 海投资兴建自己的集装箱码头。 海投资兴建自己的集装箱码头地理位置及综合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等因素。 个航行周期变长。 个航行周期变长。 锚待泊,导致集装箱船舶在港停泊成本增加, 锚待泊,导致集装箱船舶在港停泊成本增加 。 型专业集装箱船舶能力的码头作为挂靠港。 型专业集装箱船舶能力的码头作为挂靠港。 ,港口拥挤将会更加严重,则船舶 争取在船舶大型化趋势中占领一席之地,届时,由国际中转港、 争取在船舶大型化趋势中占领一席之地。届时,港口拥挤将会更加严重, 充足的货源是吸引大型集装箱船挂靠的重要保证。 充足的货源是吸引大型集装箱船挂靠的重要保证由国际中转港、腹地基本港和 而是来自于码头的基础设施; 而是来自于码头的基础设施; 对于特定区域的中转比例则会继续上升。 对于特定区域的中转比例则会继续上升 ,因而会出现在较小区域内多个港口竞 就必须驶向其他港口进行货物的装卸,也使得集装箱码头的效益大打折扣。 就必须驶向其他港口进行货物的装卸,也使得集装箱码头的效益大打折扣。 争同类型的主港位置。 争同类型的主港位置。 更多数量的支线港组成的世界集装箱港口的新格局将形成。 更多数量的支线港组成的世界集装箱港口的新格局将形成。通过支线港对基本 港和国际中转港的喂给、基本港少量的对国际中转港的喂给, 港和国际中转港的喂给、基本港少量的对国际中转港的喂给,形成了港口间货 源相互支持的良性循环。 源相互支持的良性循环。
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对于港口发展的影响.doc

集装箱船舱大型化的发展及其对集装箱港口发展的影响随着时代的更迭,技术以及货物运载量的不断变化,集装箱船舱的大型化已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然而,就集装箱大型化以及对集装箱港口发展的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
上海为国家建设国际海运中心的目的港,重视集装箱船舱大型化的发展以及及时的更新理念以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1.集装箱船舶大型化的发展概况(1)发展历程:从1956 年第一艘改装集装箱船到万箱集装箱船出现,航运业用了50 年的时间完成了集装箱运输工具的历史性换代升级。
1随着集装箱运输业的高速发展和造船技术的不断革新,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订造不断增加,造船规模不断提升。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航运企业为了实现规模经济,不断增加集装箱船的载货量。
各航运商为适应班轮运输发展全球化的需要,抢占市场占有率,因国际航运业对大型集装箱船舶的需求有着稳定提高的发展势态,基于对其诱人的相对低成本和高效益的期待,从已订造的集装箱船来看:2003 年1~10 月初的9 个月中订造8000TEU 以上的集装箱船已有78 艘,共有63 万多箱位。
加上在此期内订造7000TEU 的30 多艘,共计约110 艘。
2到2004年为止,已有30 艘7500~8000TEU 级的集装箱船投入营运;2006 年,9600TEU 级的集装箱船也投入营运。
船舶大型化已成为集装箱船队发展的主流。
2005 年3 月,中国远洋向韩国现代重工订造4 艘当时世界最大的1 万TEU 集装箱船,在2008 年已竣工。
而目前建造1.2万~1.5 万TEU 全集装箱船的设计方案已经推出,“巨无霸”型集装箱船呼之欲出。
大型集装箱船舶的订造从未间断,造船规模不断提升。
集装箱船已经发展到第7代,集装箱装载量已经超过1万TEU,而且仍然在持续增长。
挪威船级社认为,从技术角度而言,建造2.2 万TEU 超大型集装箱船不成问题,但需要更多时间解决数个重大问题,特别是船身抵抗力和燃料消耗量,均属重点考虑的。
船舶大型化对航运和港口的影响

船舶大型化对航运和港口的影响一、概览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船舶大型化已经成为航运业的一个重要趋势。
船舶大型化不仅有助于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还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货物运输需求。
然而船舶大型化对航运和港口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既包括积极的一面,也包括潜在的挑战。
本文将对船舶大型化对航运和港口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船舶大型化有助于提高航运效率,大型船舶具有较高的载重能力和较长的续航能力,使得它们能够在一次航行中运送更多的货物,从而降低了航运成本。
此外大型船舶还可以通过多航线、多港口的方式实现货物的快速运输,进一步提高了航运效率。
其次船舶大型化对港口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船舶大型化的推进,港口需要建设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码头、泊位和装卸设备,以满足大型船舶的停靠需求。
这不仅增加了港口的投资成本,还对港口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次船舶大型化对航运安全产生了影响,大型船舶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操控性和抗风浪能力相对较弱,这给航运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因此航运企业需要加强对大型船舶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改造,以确保航行安全。
船舶大型化对环境保护产生了积极作用,大型船舶采用先进的环保设备和技术,可以减少船舶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降低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同时大型船舶还可以采用清洁能源作为动力来源,进一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船舶大型化对航运和港口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航运企业和港口管理部门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趋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船舶大型化能够为航运和港口行业带来持续、稳定的发展。
1. 船舶大型化的定义和现状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航运业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载体,其运输能力和效率对于推动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货物运输需求,船舶大型化已成为航运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船舶大型化是指船舶的尺寸、载重量和功率等方面的不断增大,以提高船舶的运输能力和效率。
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及其对航运业、港口的影响

上海海事大学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及其对航运业、港口的影响院系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年级工商 121学生姓名李元娇学号 2指导教师刘伟二○一四年十一月中海集运一季亏近7亿却斥逾50亿造世界最大船2013年,中海集运公布了2013年首季财报,当季营收79.3亿元,亏损6.9亿元。
虽已减亏五成,中海集运毕竟尚在亏损中,该公司却令人意外地宣布董事会已同意建造5艘1.8万TEU型集装箱船舶。
按照中海集运的解释,该公司造船动机很简单,就是为了未来的整体竞争力。
中海集运董秘叶宇芒称,新型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具有低单箱成本、低油耗的优势,尤其在货量最大、大船投入最多、竞争最激烈的远东至欧美主干航线上,更能突显这些优势。
拥有大型船舶是班轮公司未来能够保持市场竞争力的资本。
因此,中海集运顺应市场“大船、低碳”的发展趋势,订造超大型集装箱船舶,进一步优化船队结构、扩增运力规模,努力通过船队大型化发展和航线合作等多种途径,不断降低单箱成本,提升整体竞争能力。
这艘世界最大船名为“中海环球”号,“中海环球”号能一次运送19100个20英尺标准集装箱,比竞争对手多830个。
制造商韩国现代重工表示,该船比普通的1万箱级别的集装箱船节省1/5的油耗。
该船今年9月已完工下坞,同时将于2014年11月投入运营。
像中海集运动同样心思的公司不少,因此这几年全球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日益显现,各大班轮公司纷纷加快了船舶大型化的进程。
有航运分析师担心,中海的订单,会引发更多航运公司的跟进,届时更拖累了航运市场复苏的步伐。
摘要中海集运的船舶大型化新闻引起了我对国际航运业及港口影响的思考。
在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船舶大型化特别是集装箱船的大型化趋势日益凸显。
但国际航运体系是一个很大的系统,船舶的发展也要和这个系统的发展相适应。
本文拟就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及其对航运业、港口的影响展开讨论并思考上海港的发展和机遇。
关键词:国际航运业船舶大型化港口发展一、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发展历程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进程可分为六个发展阶段:普通货船改装成集装箱船;早期集装箱船;早期巴拿马型船;极限巴拿马型船;早期超巴拿马型船;特超巴拿马型船。
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趋势对港口运营的影响

自从 2 1 0 1年超 大型 集装箱船 ,特 别是 1万 T U 以上集装 箱船 密集 交付后 , E 航运 市场发 生 巨
1 . 6 1 . 8
韩 国三 星 3 9 9 韩 国大 宇 4 o o
5 7 5 9 1 8
1 8 2 0
T U, 容约 1 %, 首艘 船将在 2 1- 2 1 年 交 化 浪 潮 。 E 扩 6 其 03 04
付
12 万箱 级 集装 箱 船 船 型 参 数 .
1 大型集装箱船船型参数
11 第 一 代 至 第 六代 集 装 箱 船 船 型 参数 .
2 0 年 9月 , 06 马士基 ‘ i es' 集装 ‘n Mar ’ E ma k号
4 . 56
480 . 484 . 5 . 16
1 . 45
1 . 5O 1 . 55 1 . 6O
1 . 15
1 . 35 1 . 45 1 . 58
15 .
1 o 52 0
3 7. 9 7
5 . 64
1 . 6O
1 . 75
为班轮公 司选择 挂靠港 1时最重要 的考虑 因素。 2 : 2 ' 为此 , 一些港 口安装超 大型 集装 箱起 重机 , 并在码 头堆 场配置更 多的龙 门吊。例如 ,要装 卸 1 . 8万
T U的集装 箱船 , E 与之相 匹配的起 重 吊车 悬臂 伸
距 至 少为 7 5m。针 对 使 用 浮 码 头 的船 对 船 转 运 系 统 , 界 亦 开 始 研 究锯 齿 形 的 泊位 系统 。 业
23 区域 集 装 箱 运输 格 局 .
13 16万 ~ 22万 T l 集装 箱 船 船 型 参 数 . . . E l
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对港口体系的影响

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对港口体系的影响[摘要]分析集装箱船舶大型化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及其对港口发展的影响,阐述集装箱船舶大型化推动港口体系集中化发展和分散化发展的过程,得出集装箱船舶大型化推动港口体系向集中化发展,而过度集中化限制枢纽港的发展,转而使港口体系向分散化发展的结论。
[关键词]集装箱运输;船舶;港口体系;枢纽港;集疏运体系目前,国际集装箱运输主要集中在亚洲一一北欧、亚洲一一北美、北欧一一北美等3条航线上。
为了提高利润,船公司在这3大航线上采用多种技术以降低营运成本,其中建造和使用大型集装箱船是船公司的首选策略。
船舶大型化对港口体系产生一定的影响,改变港口体系的结构和层次。
一、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发展的原因及趋势航运企业为了实现规模经济,不断增加集装箱船的装载量。
集装箱船已经发展到第7代,集装箱装载量超过1万TEU,而且还存在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Malacca-max集装箱概念船的装载量达到18000TEU。
船舶大型化产生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
单船运力超过8000TEU的大型集装箱船平均每个集装箱的运输成本比单船运力5000-6000TEU的集装箱船大约低10%-12%,比单船运力4000TEU集装箱船舶大约低30%。
大型集装箱船的运营和维护成本非常高,为了实现运营的经济性,这些大型船通常只停靠航线上的少数港口。
这些港口逐渐成为枢纽港。
船舶大型化的直接结果就是航线上的少数港口成为枢纽港,而其他港口成为支线港。
枢纽港的腹地范围越来越大,支线港的腹地范围则被不断压缩。
由于枢纽港的规模效应使集装箱的单位运输成本不断降低,那么在相同条件下,集装箱可以在枢纽港的腹地范围内运输更远的距离,支线港的腹地范围因此不断被压缩。
集装箱船运力配置情况见表1。
表1 集装箱船运力配置(2007年数据)二、港口的集聚与分散港口是组成港口体系的基本单元。
由于各港口特性的不同,不同港口在同一时期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港口体系呈现不同的发展形态和结构。
船舶大型化对港口的不良影响及措施

0 引言集装箱时代的主要标志是20世纪中期美国泛大西洋汽船公司的运营,随后各国家都认识到集装箱运输的巨大优势和必要性,都纷纷将目光和资金投入其中,使得大型集装箱船舶得到迅速发展。
我国也有学者曾提出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这一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这一研究中,吴富生主要就港口基础设施和对起重机的挑战做了详细分析,丁嵩冰则主要研究了集装箱给港口带来的挑战,以及后续对港口转型升级的影响。
通过对先前发展经验的总结,发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集装箱运输模式还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会对港口产生明显影响,要求港口对自身设施不断升级重组,影响各港口之间的竞争[1]。
通过实证分析和数据统计,对目前集装箱进行了简要概括,并对之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一定分析,通过对港口服务和硬件方面的分析详细阐述了当下集装箱发展现状,并根据当下情况对港口日后发展提供一定建议。
1 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运输行业也受到了一定影响,运输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也为运输业提供了巨大发展机遇,不断影响着整体格局的变化,通过研究发现,以下几点原因是造成整个运输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竞争形势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将各地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大幅度减少了运输损耗,同时竞争市场也为各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政策以及多方因素影响,航运市场并不理想,处于低谷时期,也就是说航运企业想要船舶大型化对港口的不良影响及措施曹宇皓(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摘 要 :在我国海上运输方式中,集装箱占据主导地位,这一模式自20世纪中期开始被应用到海上运输当中,同时由于其巨大优势,迅速成为港口运输的主要推动力,对于各港口之间的竞争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集装箱运输方式的兴起与发展也对港口硬件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港口的经济效益产生了一定影响。
本文主要对现阶段集装箱进行分析,详细研究其发展阶段,从而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帮助港口制定相关措施和策略,从而在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
强拢风天气下大型集装箱船靠泊青岛港分析

强拢风天气下大型集装箱船靠泊青岛港分析作者:李磊来源:《中国水运》2016年第06期摘要:随着造船技术的飞速发展,船舶大型化的脚步也不断加快,集装箱船的大型化就是典型代表,在E级集装箱船带来的震撼还未消退,3E级集装箱船已经频繁来往于世界各大港口,作为一名引航员,如何更好的分析和在恶劣天气下安全驾引这些海上巨无霸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强拢风;大型集装箱船;风动压力中图分类号:U67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06-0048-03青岛港是我国重要的沿海国际大港,吞吐量名列世界前茅,其中集装箱吞吐量2015年排名世界第七,中国第六(含香港港),集装箱船的引领占青岛港引航员引领工作的大部分,因此做好集装箱船的安全引领工作为整个港口的安全引航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集装箱船的特殊船型构造和装载方式,在影响船舶运动的各种自然外力中,风对集装箱船的影响特别明显,引航员为了更好地驾引大型集装箱船,需要对此类船舶在强拢风天气下靠泊进行认真分析,以便做到安全高效引航,保证引航服务效率。
1.青岛港港区风的基本情况青岛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地区移来的冷高压影响,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
两者为不同属性的半永久性高压。
3月中旬开始,由于冷高压在海上停留冻南风显占优势。
仲秋开始,极地冷空气活跃,北向风重占优势。
受地形影响,终年多东南和西北两个风向。
年平均风速4.9m/s,各月平均风速以3月最强为5.6m/s,9月最弱为4.1m/s。
百年以来,平均风速最强的时次为1923年11月24日,北北西风32.4m/s.瞬间最大风速则首推1939年8月31日之北北东风40.3m/s,前者受寒潮影响,后者为台风所造成。
特别是冬季寒潮天气,阵风7~8级经常出现,而且来势迅猛,给引航工作造成很大麻烦,如果不做好充分的安全措施,极易发生事故。
2.大型集装箱船的操纵特点和靠泊要求大型集装箱船的操纵特点除了具有惯性大,旋回水域宽外,还具有以下特点:2.1船舶尺度明显增大以目前最大的3E级集装箱为例,其船长399米、宽59米、型深30米、最大吃水16米、最大高度约70米、带缆甲板高度约21米(部分达到25米),尺度的增大,船舶受风流影响的面积也增大,对于3E级集装箱侧面最大受风面积可达15000m2,在大风天气下给船舶操纵带来极大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对港口的影响分析作者:关腾飞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年第01期[摘要]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趋势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这种趋势是渐进式的。
在可预见的未来。
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将对港口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受港口吃水的限制、受装卸能力的限制、受基础设施的限制、受航线的限制。
[关键词]集装箱船舶;大型化;港口[作者简介]关腾飞,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航海技术,广东广州,510800[中图分类号]F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1-0092-0004海上集装箱运输业与港口的发展密切相关,据统计,目前国际贸易总量中有超过70%的货物为集装箱化运输,专家预测,全球贸易集装箱化在未来10年内将会翻一番。
世界经济运行状况良好,外贸必然兴旺,必然会拉动海运业包括海上集装箱、海上运输业的发展。
作为海上集装箱运输的工具和载体,集装箱船舶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集装箱船舶大型化的发展概况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航运商为适应班轮运输发展全球化的需要,抢占市场占有率,因国际航运业对大型集装箱船舶的需求呈昂扬的发展势态,基于对其诱人的低成本和高效益的期待,从已订造的集装箱船来看,2003年1~10月初的9个月中订造8000TEU以上的集装箱船已有78艘,共有63万多箱位。
加上在此期内订造7000TEU的30多艘,共计约110艘。
到现在为止,已有30艘7500~8000TEU级的集装箱船投入营运,2006年,9600TEU级的集装箱船也投入营运。
船舶大型化已成为集装箱船队发展的主流。
2005年3月,中国远洋向韩国现代重工订造4艘世界最大的1万TEU集装箱船,在2008年已竣工。
而目前建造1.2万~1.5万TEU全集装箱船的设计方案已经推出,“巨无霸”型集装箱船呼之欲出。
大型集装箱船舶的订造从未间断,造船规模不断提升。
专家认为:大型化包括船舶大型化和公司规模大型化。
船舶大型化可以减少单位成本,提高赢利空间,增加竞争优势。
有资料表明,国际20大班轮公司都有加速船舶大型化的计划,并已开始付诸实施。
马士基与海陆、铁行与渣华、海皇与美国总统轮船公司、达飞与国家海运的合并,使单个船公司的船队规模进一步扩大,资源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航线和船队在更大范围内调整,规模优势明显。
随着船舶大型化进程的加快,客观上要求班轮公司应在完善巩固已有市场的基础上研究和开拓新的市场,加大加快揽货力度,以确保更高的载箱率,使船舶大型化优势转化为实际的效益。
但是船舶大型化从经营的经济性看会减少直挂港口,增加支线密度。
如果要在削减后的港口中集中承运更多的货物,而揽货能力又不能及时跟上,经营风险会明显增加。
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寻求合作伙伴,实行港口和时间上错位经营、互换舱位、分散风险。
两方或两方以上的合作者共同投资进行联合经营能达到规避风险和“双赢”的效果。
从理论上讲,单船运力超过8000TEU的大型集装箱船舶带来的最大好处是每一个航次的集装箱运量高,挂靠的港口次数减少,从而提高集装箱船舶经营人的经济效益。
平均每一只集装箱的成本费用比单船5000~6000TEU的集装箱船舶大约低10%~12%,比单船运力4000TEU集装箱船舶低30%。
然而,这一前提是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必须满箱满载。
否则,大型集装箱船舶的所谓优势就不复存在。
从经营实际来看,集装箱船舶大型化的趋势也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船舶的进一步大型化,意味着适应船舶的港口土工建筑规模、港口设备尺度和性能以及航道和港口水域水深都要进一步增加。
可能会由于船舶大型化降低的运输成本方面而获得的效益,难以抵偿为适应这类船舶改扩建港口、添置大型设备以及浚深航道和港口水域需要巨额投资从而导致的港口费用的提高,届时会制约船公司采用更大型船舶。
因此,无论国际集装箱运输的枢纽港还是地区性的海运中心港口,为适应船舶大型化而进行的港口发展规划也应该审慎而行。
据知,马士基海陆公司目前在全球多处投资建设或参与经营集装箱码头公司以适应其全球集装箱运输发展需要,鉴于其在行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公司的码头发展对策值得有关港口码头研究与借鉴。
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发展必将会对各个港口的发展带来重要的影响。
二、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对港口的影响(一)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对港口硬件设施的要求随着船公司发展壮大进程的继续,全球集装箱运输量的增长,主干航线上可以采用更为合理的配船方式,从而可以保证更大型的船舶达到合理的载箱率,进一步降低营运成本。
因此,如果没有技术条件制约,不考虑港口费用的增加,船公司将采用更为大型的集装箱船舶,以进一步降低营运成本,增强竞争力。
但是原来的运输港口的发展水平难以达到大型集装箱船舶的作业要求。
因此,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对港口建设的影响是首当其冲,这主要表现在港口水深、基础设施、作业效率等几个方面。
1港口水深船舶越大,满载吃水越深,进而对航道和码头水域深度要求越高。
例如,2000TEU船舶满载吃水标准为12m,目前主营运的8000TEU船舶的满载吃水标准为14.5m。
现代大型集装箱港口大都把浚深目标锁定在15m。
另外,根据国际造船专家测算,如果集装箱船舶达到18000TEU的“马六甲型”,它的吃水为21m左右,而目前的造船工艺和先进设计水平,可以使得它的满载最大吃水减少到18m。
显然,接待这种超巨型集装箱船的港口、航道和泊位水深至少需要18m以上,那将花费一笔非常庞大的航道挖掘费用和大量宝贵的时间。
2基础设施首先,大型集装箱船对港口设备提出了很高要求,比如9000TEU集装箱船宽45.6m,宽度上并排可以装载18个集装箱,要求港口投资购买外伸距更长的、能装卸18个集装箱宽的大型吊机与之相匹配。
集装箱船超过10000TEU,码头则需配备新的大型吊车;其次,大型集装箱船对桥梁和高架电线的净空高度有一定的要求,对进出口航道设施有其特殊的安全操作技术上的要求;最后,港口堆场的容量也要能够满足大量集装箱在港储存的要求。
3作业效率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客观上要求更高的港口作业效率与之相适应。
比如,7000TEU或者更多箱位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就要求码头作业机械至少每小时吊运300只集装箱。
如果港口装卸效率低,船舶在港时间增加,航运成本上升,就会带来规模不经济。
装卸作业效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堆场作业系统的效率和岸边起重机作业系统的效率。
面对船舶大型化带来的日益增长的吞吐量,必须进一步改善装卸工艺、提高运作效率、加快货物周转。
为适应未来集装箱船舶进一步大型化的需要,国内外有关港口纷纷采取订购大型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浚深航道和港口水域或筹建新的大型集装箱码头的措施。
Oakland港从ZPMC订购了6台前伸距为65m,适应装卸甲板上积载最多达23列集装箱的船舶;阿姆斯特丹港的Ceres Paragon Termi-nal采用将大型集装箱船舶导入挖入式港池,从船舶两边同时装卸集装箱的新型集装箱装卸作业方式的码头即将投产,挖入式港池一侧390m,另一侧长330m,宽53.0m,可以靠泊宽50.4m的集装箱船舶;汉堡港将港口水域和航道分别浚深到16.5m和15.0m;国内上海正在建设洋山港;天津港和广州港、长江口已经完成或正在分期进行航道浚深工作。
船公司采用大型集装箱运输船舶以降低营运成本的发展趋势正在继续。
船舶的进一步大型化,意味着适应船舶的港口i-r建筑规模、港口设备尺度和性能以及航道和港口水域水深都要进一步增加。
可能会由于船舶大型化降低的运输成本方面而获得的效益,难以抵偿为适应这类船舶改扩建港口、添置大型设备以及浚深航道和港口水域需要巨额投资从而导致的港口费用的提高,届时会制约船公司采用更大型船舶。
因此,无论国际集装箱运输的枢纽港还是地区性的海运中心港口,为适应船舶大型化而进行的港口发展规划也应该审慎而行。
马士基海陆公司目前在全球多处投资建设或参与经营集装箱码头公司以适应其全球集装箱运输发展需要,鉴于其在行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公司的码头发展对策值得有关港口码头研究与借鉴。
(二)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对港口集疏运系统的影响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船舶大型化趋势的演变,班轮公司的航线布局也将随之改变。
大型船舶挂港数量将会越来越少,但会根据不同地区货源特点的不同,分别选择不同的挂靠基本港,全球范围内腹地型基本港的数量将会增加,国际中转的比例将会下降,对于特定区域的中转比例则会继续上升。
届时,由国际中转港、腹地基本港和更多数量的支线港组成的世界集装箱港口的新格局将形成。
通过支线港对基本港和国际中转港的喂给、基本港少量的对国际中转港的喂给,形成了港口间货源相互支持的良性循环。
集装箱船舶大型化使港口的内陆运输体系越来越拥挤。
由于规模经济,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单箱位成本可能较低,但这种情况在船舶满载时才会出现。
而大批集装箱同时到港,对运输服务质量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当前,我国港口内外贸集装箱集疏运任务主要由公路、内河、沿海水路和铁路等几种运输方式承担。
虽然近年来我国集装箱港口的发展已十分重视配套设施的建设,将连接港口的公路、铁路、内河航运乃至航空运输统一纳入整个集装箱港口的建设规划之中;但是,随着我国集装箱枢纽港和干线港吞吐量的迅速增加,港口集装箱集疏运仍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公路运输问题同样严峻。
公路和集装箱码头的入口处经常排队等候着大量的集装箱卡车。
此外,集卡运输给市区交通也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拿上海来说,作为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每年有上千万箱的集装箱吞吐量,因此,集卡构成了上海城市交通运量很重要的一部分。
由集卡引发的拥堵、污染等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因此专家建议,在建立和完善我国港口集装箱疏运系统中,一是要充分利用沿海和内河的水运优势;二是要加快连接港口铁路网的建设,以加强沿海集装箱枢纽港和干线港与中西部地区的连通;三是要充分重视民航在港口集装箱运输中的作用,集装箱港口物流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将为民航提供大量的货流量,尤其是高档急运物资的物流量。
在这一基础上,港口只有通过加强码头自身软硬件的投入,发展综合物流服务体系,才能够提高综合竞争力。
(三)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对船公司选择挂靠港口的影响船舶大型化要求港口处于更优越的地理位置,更有利于船公司对航行时间的要求。
航线挂靠的更加合理化将使得船公司对港口的选择更具有针对性,更加看重港口的腹地集装箱生成量、地理位置及综合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等因素。
1从经济角度考虑为了获得规模运载的效应,船公司必将逐渐选择越来越少的港口挂靠。
因为,由于装载货物过多,船舶在港时间明显拖长,使得整个航行周期变长。
川崎航运公司执行副总裁若林(zellzahllro Wakahayashi)曾警告说,如果从船舶到港至卸下最后一个内陆集装箱要4天的时间,那么,港到港实际中转要8~12天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