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97例临床

合集下载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临床分析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临床分析

另 外 , 有 病 人 人 院 后 即抽 血 查 血 小 板 所
计数 ( L ) P T ,白 陶 土 部 分 凝 血 活 酶 时 间 ( T , 血 酶 原 时 间 ( T) 纤 维 蛋 白分 解 KP T) 凝 P ,
其中 4 0岁 以 上 3 0例 占 7 . % ; 伤 方 式 : 89 受 加 速 性 脑 损 伤 5例 , 速 性 损 伤 3 减 3例 ;T 追 C

大者 ; 以及 初 次 头 C 扫 描 有 脑 挫 裂 伤 变 者 , T
应 警惕 DTJ 发 生 。 CH
出 现 DTI CH。
参考 文 献 :
f _ Frn h IN,) di . ev leo o u eid l e c 3 1u l M3 Th au fc mp lr n e
中 图 分 类 号 : 5 . R6 1 1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7 9 2 0 ) 3 2 6—0 i 0 —5 7 (0 2 0 —0 7 2
外 伤 性 颅 内血 肿 是 神 经 外 科 常 见 和 多 发
额颞顶硬 膜下 血肿 伴对 侧 额颞 叶脑 挫裂 伤 ;
1 0% [ - 2

本组 56 . %与 文献 相 符 。
D C 虽 可 见 于 任 何 年 龄 , 以 中 老 年 TI H 但
_ _— —
伤 后 容 易 引起 脑 挫 裂 伤 , D C 又 常发 生 而 TI H
27 6 -— — —
维普资讯
发生在原挫 裂伤部位 3 6例 占 9 . %包 括 小 47 脑 内血 肿 2例 , 颞 叶 血 肿 3 额 0例 , 2例 为 硬
科 自 19 9 7年 1月 至 2 0 0 0年 1 2月 间共 收 治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病机制和治疗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病机制和治疗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病机制和治疗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的发病机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 1月~2009年 12月收治的3758例颅脑外伤中,通过临床观察和CT确诊286例 DTIH病例。

通过临床治疗后观察其转归。

结果 286例 DTIH中,颅脑外伤后 6~24 h内出现者160例(55.9%); 24~72 h内有89例(31.1%),72 h以上的有37例(12.9%)。

治疗后恢复良好165例(57.7%),轻度伤残39例(13.6%),中度伤残27例(9.4%),重度伤残17例 (5.9%),植物生存9例 (3.1%),死亡 29例 (10.1%)。

结论 DTIH多发生于患者伤后 3天以内,通过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动态CT检查, 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降低DTIH患者死残率的关键。

【关键词】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病机制治疗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elayed tramnatie intracranial hematonta DTIH)是指在颅脑伤后首次CT检查时无血肿,而在以后的CT检查中发现了血肿,或在原无血肿的部位发现了新的血肿,此种现象可见于各种外伤性颅内血肿。

形成机制并不非常明确,[1]可能是由于外伤当时血管受损,但尚未全层破裂,因而CT检查未见出血;伤后由于损伤所致的局部二氧化碳蓄积、酶的副产物释放以及脑血管痉挛等因素,使得原已不健全的血管壁发生破裂而出血,形成迟发性血肿。

[2]其发病原因主要与脑挫裂伤、减速性损伤、填塞效应、高血压病、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等多种因素相关,其中以脑挫裂伤伴点片状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尤其侧裂及脑沟的积血、颅骨骨折尤其是跨脑膜中动脉或静脉窦的颅骨骨折为其最重要的高危因素。

[3]现将我院自2005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的3758例颅脑外伤中发现的286例 DTI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DTIH患者286例中,男191例,女95例,年龄6~83岁,平均年龄32.7岁。

颅脑损伤后迟发性脑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

颅脑损伤后迟发性脑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
危 险 因素 。护理干 预除 对 D I T H的发 病率无 明显 影响外 O1 5 P 07 3 , 亡率较 对照 组下 降(242 0,= . 0、 .3 ,= .1 )死 - X= .1 P 00 1 - 4
G S 分上 升O 460P 0 0 ) T血肿 量下 降O 3 9 ,= . 1。结论 : C 评 = . ,= . o、 7 -0 C = . 1P 0 0) 6 0 颅脑 损伤 后 可能 会发 生迟 发性 颅 内血 肿 。
【 文献标 识码 】C
【 章编 号】1 7 — 2 0(0 0 0 ( )0 8 0 文 6 3 7 1 2 1 )5 c一 8 — 2
颅脑损 伤后 迟发 性 颅 内血 肿 (e ydt u t t ca d l e a mai i r r. a r cna na e tm 。 T H 发 生 率 占头 部 外 伤 的 26 97 , i h ma a D I ) l o .%~ .% 占颅 内血 肿患 者 的 70 1 . , 死 率可 高 达 2 %~ 0 1 .%~ 05 病 % 2 5 %t2 -。本
高(06 。高龄 O 29 6 P 0o 3 ̄高危 患 者O 57 3 P 0o o易 发 D I 8 .%) = .7 ,= .o ) = .4 ,= .o ) - T H。3 1例 D I T H患 者 中 , 死亡 (26 , 7例 2. %)高 龄 22 1 P 00 3 、 = . ,= .3 )高危 患者 = . 4 P 00 6 和 C 4 3 7 , = .1) T中线 移 位程 度 > m( 513 P O0 4是 影 响 D I 4 5m X= . , = .2 ) 0 T H预 后 的
析 20 0 9年 1 1 ~ 2月入 我 院治疗 的 D I 临床特 征 。并对 D I 进行相 应 的护理 干 预 ,评 价其 对死 亡率 、 C TH TH G S评 分 和 C T血肿 量 的影 响 。结果 :2 3 8例 颅脑 损 伤患 者发 生 D I 共 3 例 (.%1D I TH 1 95 , T H血 肿 出现 时间 伤后 2 4h内发 生率 最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45例临床分析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45例临床分析
诊治 4 5例外 伤性迟 发性 脑 内血肿 患者 , 现分 析如

1 资 料 与方 法
1 1 一 般 资料 .
4 5例外伤 性迟 发性脑 内血 肿 中 , 3 男 3例 , 女 1 , 2例 年龄 1 -7 6 0岁 , 均 3 . 。受 伤原 因 : 平 7 4岁 交通事 故 伤 2 8例 , 落 伤 1 坠 l例 , 部 打 击 伤 4 头
关键词 :脑内血肿 ;外伤性 ; 迟发性 ;诊断 ; 治疗 中图分类号 : 6 1 1 R 5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1 7 —2 5 (0 0 2 6 2 33 2 1 )4—0 7 —0 09 2
裕 ,冯 东侠
( 江苏省江阴市人 民医院 神经外科 , 江苏 江阴 , 1 4 0 240 )
内血肿 的 首选 方 法 , 其 是 积极 治疗 或 开颅 术后 尤
2 结 果
手术 治疗 ( 开颅 血肿 清 除) 2例 , 愈 2 3 痊 2例 ,
好转 6 , 例 死亡 4例 ; 保守 治疗 l 例 , 3 痊愈 1 , 2例
死亡 1 。 例
收 稿 日期 : 0 0—0 —2 21 8 1
外伤性 迟发 性脑 内血肿 是 常见 的继发 性颅脑 损伤 , 是指 头部 外 伤 后 首 次 头颅 C 检 查 未见 血 T 肿, 之后重 复 扫描 发现 的血 肿 ; 或在 首次 检查
3 讨

外 伤性迟 发 性脑 内血 肿系 指颅 脑外 伤后经反 复C T扫描无 血肿 部 位 出现脑 内血 肿 _ 。本 组首 2 j 次C ' T检查后 2 4h内复查 发现血 肿 2 8例 , 6 . 占 2 2 %。外伤 性迟 发 性 脑 内血 肿 形成 机 理 目前 尚不 清楚 。大 多学 者 支 持血 管 扩 张学 说 ¨ , 能 与脑 J可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68例临床分析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68例临床分析
0 一l —3
迟 发 性 外伤 性 颅 内血肿 6 8例 临床 分 析
陈伟 平 , 普汉 , 邹 陈劲 飞 , 巧华 。 黄 陈远 辉 ( 东省 博 罗县人 民医院外二科 , 东 博 罗 560 ) 广 广 1 10
摘 要 :目的 提高对迟发性 外伤 性颅 内血肿 ( IH) DT C 发病机理及临床特 点的认识 , 为早期诊 断和及 时治疗创造 有利 条件。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8例 D C 的临床资料 , TIH 通过严 密观察 病情并 C 复查 , T 确诊 D C 手术 治疗 4 TIH, 8例, 守 保 治疗 2 0例。结果 恢复 良好 2 5例 , 中残 2 0例 , 重残 9例 , 植物生存 1 , 例 死亡 1 3例。结论 D I H多于急性期 7 h内 TC 2 发病。枕 部或一侧头部减速 伤 多引起对冲部位 的额叶、 颞叶脑挫伤 , 导致 D I H及硬膜 下血肿。 而冲击部位 的骨 折线 TC 下方 多引起迟发性硬 膜外血肿。充分认识该病 的临床特点 , 仔细观察病情并适 时复查 C 可尽早 确诊并赢得抢救 时间。 T, 关键词 :颅脑损伤 ; 血肿 , 硬膜 下 中图分类号 :R 5 . 5 6 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5 1 (o 7 0 —00 —0 0 1 8 72 o )3 4 0 2
6 9. 3
[] 吴 阶平 . 尿 外科 学 [ . 南 : 3 泌 M]济 山东科 学技 术 出 版社 ,
1 9 8 3—8 4. 9 6: 2 2
[ ] 林延双 , 4 唐绍章 , 周大庆 , 等.液电与体外冲击波粉碎膀胱 结石效果 比较 []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9 5 1 ( )4 0 J. 19 ,68 :8 . [ ] 孙雅军 , 5 吴卫 真 , 金沁 . S E WL与膀 胱镜大力 钳碎石治疗膀 胱结石 疗 效 比较 [ ] 中华 泌尿 外科 杂 志 , 02 2 ( ) J. 20 ,3 4 :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观察护理论文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观察护理论文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观察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184-01随着颅脑外伤增多,头部外伤的早期观察和护理相当重要。

特别是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自2004年1月~2008年1月,共收治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52例,并在专科icu病房采用多参数监护仪,现将该组病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52例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4-72岁,平均47.1岁。

车祸伤36例,坠跌伤12例,斗殴伤2例,物体砸伤2例。

其中减速伤44例,加速伤3例,多发性损伤5例。

着力部位包括枕部18例,枕顶部16例,颞部10例,额部8例。

入院时gcs评分3-8分13例,9-12分12例,有原发性昏迷42例。

2 观察与护理意识变化的观察病人入院时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但观察过程中,随着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而出现意识障碍。

外伤后前72小时每30-60分钟进行1次gcs评分动态观察。

如gcs评分减少或一度烦躁不安,然后突然转为安静状态,或在意识尚清醒的情况下出现小便失禁,病人由非昏迷转为昏迷,或原来意识清醒,而后出现嗜睡。

原来嗜睡但易醒,而后出现呼之不应,或需用较强刺激才能清醒。

躁动之后,突然进入昏睡状态。

或意识虽清醒但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并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射迟钝,消失或出现凝视现象[1]。

均提示迟发血肿的可能,应立既汇报医生,及时复查头颅ct明确诊断.瞳孔的观察瞳孔是反映颅内病情变化的窗口,可较早地反映有无颅内血肿。

通过观察瞳孔大小、形态及对光反射的敏感程度,便于进一步判断病情变化.迟发性颅内血肿多发生在额颞部。

当血肿达到一定量后超过颅腔容积而引起小脑幕裂孔疝。

除意识变化外,瞳孔变化也是早期征象的重要观察内容之一。

因此,头部外伤病人每15-30分钟观察瞳孔一次。

颅内压的观察:迟发性脑内血肿可加重或引起颅内压的增高,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及烦躁不安[2]。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26例临床分析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26例临床分析

2 方 法
2 . 1 手术治疗
根据 C T检查所 见 , 采用 骨瓣 或 骨窗开 颅 , 清除血 肿 , 妥 善止 血 。血肿清 除后 , 如硬脑膜张力高或疑有 硬膜 下血肿时 , 应 切开硬 膜探查 。对 少数病情 危急 , 对于来不及 做 C T检查者 , 应直接 手术
钻孔探查 , 再 扩大 成骨 窗清 除血肿 。
于老年人 , 病程 较长 , 临床 表现差异很大 , 多有 轻微头部外伤史 , 主
要 表现为慢性 颅 内压增 高症状 , 也可有间歇性 神经定位体 征 ; 3 脑 内血肿 , 多 因脑挫裂 伤导致脑实质 内血管破裂 引起 , 常于硬脑膜下
血肿 l 司时存 在 。
这 种急性脑膨 出一部 分是 由远隔部位 的迟 发性血肿引起 『 】 l 。现将 我院 2 6 例外伤性迟发性颅 内血肿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
2 . 2 非手术治疗
C T所示血 肿量少 于 3 0 m l , 中线结 构移位 小于 1 . 0 c m者 , 可在
密切观察病情的前提下 , 采用非手术治疗 。
发性颅 内血肿 , 其 中男 1 9 例, 女7 例, 年龄 1 9~6 1 岁, 平均 3 3 . 7 岁。
致伤原 因 : 车祸 1 8 例, 高处坠落 5 例, 打击致伤 3 例。
1 . 2 临床 表现
膜粒 的撕裂 使原有 的颅骨骨 折者 更易引起 出血 【 5 】 。迟 发性 外伤
迟 发血肿 的发生机制可分为 : 填塞效应 ( T a m p o n a d i n g e f e c t ) 【 4 ]
1 资料
1 . 1 一般资料
的消失 ; 低 血压 高颅压
时, 在 有效 血容 量恢 复 、 血压 上升 、 颅 内压 降低 时 , 出血 源开始 出

外伤性迟发型颅内血肿58例的救治体会

外伤性迟发型颅内血肿58例的救治体会

外伤性迟发型颅内血肿58例的救治体会发表时间:2013-03-26T09:22:57.3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李新平[导读] 随着基层医院CT的普及和广泛应用,首次CT检查的时间距受伤间隙越来越短,颅内血肿的早期发现率明显上升李新平(广西北流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西北流 537400)【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4-0050-02 【摘要】目的观察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疗效,探讨其手术适应症、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

方法我科从2007年4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58例,同期收治颅脑外伤892例,占6.50%(58/892),对本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

结果本组手术治疗46例,其中脑疝呼吸衰竭3例,GCS3分,家属坚决要求手术治疗,效果差,非手术治疗12例,血肿量小于30ml,占位不很明显,症状没加重,GCS计分>13分。

出院时痊愈41例,轻残6例,重残2,死亡9例。

本组死亡率15.5%低于文献25-55%[1]。

结论手术指征明确的患者早期手术可降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对于该类患者,我们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早发现,早处置,对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颅内血肿外伤诊断治疗从2007年4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58例,同期收治颅脑外伤892例,占6.50%(58/892),对本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0例,女18例,年龄1-68岁,平均年龄35.6岁。

致伤原因:打击伤2例,交通事故46例,坠落伤10例。

着力点:枕部23例,颞顶部12例,枕顶部10例,额部3例。

1.2临床表现原发昏迷32例,头痛26例,呕吐25例,就诊时GCS计分3-8分25例,9-12分18例,13-15分15例。

迟发血肿出现时间:伤后6小时21例,7-12小时10例,13-24小时11例,25-72小时6例,72小时以上10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 DTICH) 临床容易忽视,但一旦发 生,预后 较 差。如 何 及 时 发 现 DTICH 并 及 早 处 理,对 提 高 DTICH 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致残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 就我院近年收治急性颅脑损伤并发迟发性脑内血肿患者进行 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我院 2004 年 1 月至 2008 年 9 月收治的 842 例脑内 血 肿 或 脑 挫 伤 的 患 者,其 中 97 例 ( 11. 5% ) 发 生 DTICH,男 65 例,女 32 例; 年 龄 11 ~ 75 〔平 均 ( 35. 4 ± 23. 3) 〕 岁,50 岁以上占 66. 4% 。致伤原因: 交通伤 64 例, 坠跌伤 21 例,其他伤 12 例; 减速性损伤 86 例 ( 占 88. 7% ) , 加速性损伤 11 例。排除了第一次 CT 扫描后即进行手术、损 伤超过 24 h 入院及入院后 24 h 内死亡的患者。所有患者在入 院时进行了 CT 扫描,并在 1、4 和 7 d 复查 CT。记录入院时 患者中线移位的程度、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 间、出血时间、凝 血 时 间 和 血 小 板 数、格 拉 斯 哥 昏 迷 评 分
文献报道〔3〕,有关 DTICH 的一些特点,如多数伤后有一过 性意识障碍史,常见于顶枕部着力的减速性损伤、常发生于伤 后 72 h 内等。本结果发现,86. 6% 的患者在伤后 48 h 内发生 DTICH,这与朱万祥等〔3〕的研究基本一致。其中 60. 8% 发生在 伤后 8 ~ 24 h。但是伤后 8 h 内发生 DTICH 仅 9 例,占 9. 3% 。 这可能与外伤后超早期脑内小血管痉挛有关。而陈海涛等〔4〕 认为受伤后 6 ~ 9 h 是继发性损害即 DTICH 高发阶段。
杨明飞等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 97 例临床分析 第 3 期
·617·
2讨论 DTICH 是指颅脑损伤后首次 CT 未发现血肿,而经过一段
时间后重复 CT 扫描中发现血肿,或在原无血肿的部位发现了 新的血肿,或清除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颅内不同部位发现 血肿。确定 DTICH 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 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DTICH 具有病情重、复杂隐蔽变化 快、死亡率高 等 特 点,故 早 期 诊 断 有 着 极 其 重 要 的 地 位,头 颅 CT 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是早期诊断 DTICH 的关键和重要依据。
一般认为迟发性脑内血肿的形成和脑组织损伤密切相关。 迟发性血肿多发生于原挫伤部位,本组发生于原挫伤部位 70 例,占 72. 2% 。多数学者认为脑挫裂伤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基 础。其可能的机制是: 外伤导致血管壁损伤,血管破裂出血、血 管舒缩功能障碍、局部血管扩张、血细胞渗出逐渐形成血肿; 脑 挫伤区释放酶的副产品,损伤脑血管壁而致出血。首次 CT 发 现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其本身就 是脑挫裂伤的重要间接征象。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 97 例临床分析
杨明飞 张 强 ( 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青海 西宁 810007)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迟发性血肿; 诊断; 预后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02( 2012) 03-0616-02; doi: 10. 3969 / j. issn. 1005-9202. 2012. 03. 088
迟发性脑内血肿占颅脑损伤的 1. 37% ~ 10% ,占脑内血肿 的 5. 7% ~ 17%〔1〕。本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但多见于 中老年人。本组 50 岁以上者占 66. 4% ,这可能与中老年人外 伤后易引起脑挫裂伤,加之血管脆性程度增加,易于出血有关。 受伤机制以减速性损伤居多,本组病例中,88. 7% 的患者为减 速性损伤。对冲部位是形成脑内和硬膜下迟发性血肿的常见 区域,在首次 CT 检查时显示的损伤可能是不明显的,不易观察 到,但轻微的挫伤能缓慢形成硬脑膜下和脑内血肿,浅表的小 血管破裂和小桥静脉的出血则形成硬脑膜下血肿。凡颅脑损 伤的患者,都要及早注意其受伤机制。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 DTICH 的发生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2〕,老年轻、中、重型颅脑 损 伤 患 者 DTICH 的 发 生 率 分 别 为 10. 53% 、52. 94% 和 38. 89% 。因此,应把减速性损伤所致的中重型颅脑损伤、中老 年人的颅脑损伤患者作为 DTICH 的高危人群。
第一作者: 杨明飞( 1975-) ,男,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事颅脑损伤研 究。
( GCS) 评分以及出院 6 个月时的 GCS。 1. 2 CT 检查 全部患者入院时均行 CT 检查。首次 CT 扫描 正常 24 例,脑挫裂伤 62 例( 其中枕部着地致额部对冲性脑挫 裂伤 49 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21 例,硬脑膜外血肿 20 例,硬脑 膜下血肿 18 例,伴颅底骨折 39 例,颅盖骨折 22 例。 1. 3 结果 复查 CT 证实血肿增大或出现新血肿距第一次扫 描时间 < 8 h 9 例( 9. 3% ) ,8 ~ 24 h 59 例( 60. 8% ) ,24 ~ 48 h 16 例( 16. 5% ) ,48 h 以上 13 例( 13. 4% ) 。68 例( 70. 1% ) 患者 在损伤 24 h 内 发 生 DTICH。入 院 时 GCS 13 ~ 15 分 22 例 ( 22. 7% ) ,9 ~ 12 分 42 例 ( 43. 3% ) ,3 ~ 8 分 33 例 ( 34. 0% ) 。 其中 9 ~ 12 分的患者发生 DTICH 的 可 能 性 最 大。所 有 发 生 DTICH 的患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中线移位,入院时中线移 位 < 5 mm 30 例( 30. 9% ) ,5 ~ 10 mm 50 例( 51. 5% ) ,≥10 mm 17 例( 17. 5% ) 。中线移位 < 10 mm 的患者易发生 DTICH,其 中中线移位 5 ~ 10 mm 患者更易发生 DTICH。79 例( 81. 4% ) 存在凝血异常。其中凝血指标 1 项异常 11 例( 11. 3% ) ,2 项异 常 36 例( 37. 1% ) ,3 项以上异常 32 项( 33. 0% ) 。恢复良好 31 例,中度残疾 24 例,重度残疾 19 例,植物生存 14 例,死亡 9 例 ( 9. 3%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