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木版年画——中州大地上被遗忘的历史辉煌

合集下载

滑县与朱仙镇木版年画比较研究及生产性保护

滑县与朱仙镇木版年画比较研究及生产性保护
HUNDRED CH 0OLS I ARTS S N
2 22
二 、 作 工 艺 之 比较 制
装裱完成 : 在滑 县木 版 年 画 中, 曲神话 故 事一 般 不 装 戏 裱, 神像有 的装裱 , 族谱 则必 须装裱 。古时艺 人用格 挡尖 ( 高 粱杆最尖端部分 ) 作天杆与地杆 , 用小 麦面 自制浆 糊将其粘 在 托裱纸 的上下端 , 再将 年画 打湿 , 粘与托 裱纸 上 , 幅木板 年 一
两 地 木 版 年 画 却 截 然 不 同 : 县 年 画 是 先 印 后 绘 , 仙 镇 年 画 是 套 版 印 刷 ; 人 物 形 象 上 滑 滑 朱 在
县倾 向于写 实, 仙 镇则人 物 头 大身 小 , 为夸 张 ; 画 幅上 看 , 县 几 乎全 为 大幅 , 仙镇 朱 较 从 滑 朱
画 即告 完 成 。j ¨ “
滑县木版年画 的制作工艺繁 杂 , 与其 他年画有 所不 同, 古 老而独特 , 其工 艺 流程 是先 印后 绘 , 用 印绘 结合 的制作 方 采 法, 即先用木版印出墨线稿 , 然后 以手工彩 绘染色涂 色 、 裱 五个 绘 雕 印 彩 装

滑 县 和 朱 仙 镇 木 版 年 画 的 民俗 应 用 之 比 较
据滑县李方 屯当地木版年画传人 讲 , 相传 明朝 洪武 年 间, 山 西 洪 洞 县 一 叫 韩 朝 英 的 人 迁 居 滑 县 , 制 作 木 版 年 画 的 手 将 艺带到滑县 。此人精 刻善 画 , 依据 当地风俗 与个人 才思 , 创制 出独具特色 的滑县 木版年 画艺 术 。滑 县木 版画 在清 乾 隆 、 嘉
2 1l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C) 2 CSI来源期刊 艺术百家 21 年 第 3 总第 16 02 期 2 期

滑县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的美育价值

滑县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的美育价值

滑县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的美育价值作者:董晨琦来源:《收藏与投资》2022年第07期摘要:本文基于色彩、构图和制作工序等元素对滑县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年画色彩主要有青色、黄色、红色、白色、黑色五种颜色,以层次分明的平面构图和以祖宗轴为代表的对称构图为主要特征,制作工序分为画样稿、雕刻制版、印墨线、手工彩绘、装裱五个步骤。

滑县木版年画中花鸟字对联等具有教化品德的作用,祖宗轴传承着中国孝道文化,木版年画中谐音及历史典故的使用体现了人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滑县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处处体现其美育价值。

关键词:滑县木版年画;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美育滑县是豫北重镇,隶属于安阳市。

滑县命名始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这一名字得于滑台城。

关于滑县木版年画的出现时间,历史文献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根据滑县木版年画传人韩姓的族谱,其出现时间大致为明朝,距今已有500余年。

滑县木版年画题材的内容地域特色鲜明、色彩鲜艳、造型概括简化、构图完整均衡,与地方民俗文化结合,受到豫北地区民众的喜爱。

2008年6月,豫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年画种类—滑县木版年画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滑县县志》及周边县市的地方志没有关于滑县木版年画具体起源的文字记录。

根据韩姓族谱,大概可以推断出其源于明朝,距今500余年。

据记载,明朝初期,山西洪洞县韩朝英(1476—1537年)迁居到滑县,他潜心钻研如何在木版上作画。

韩朝英融合本地的民风民俗,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木版画风格,由此可以推断,他很有可能就是滑县木版年画的开创者。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兴义号” “兴隆号”“兴盛号”三家作坊最为出名。

这些年画作坊的作品融合了黄河流域的民风民俗,广受喜欢。

滑县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但是这并不影响滑县木版年画在滑县周边市县的畅销,滑县木版年画甚至远销到了周边的省市,可见其当时受欢迎的程度,滑县也因此成为当时北方的年画中心[1]。

滑县木版年画的文化价值

滑县木版年画的文化价值

滑县木版年画的文化价值作者:刁云龙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5期摘要:滑县木版年画的表现内容主要是族谱、神像和扇面年画,是豫北平原地区典型的农耕文明表现,同时也是一种优秀的民俗文化产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滑县木版年画表现的不仅仅是图画色彩的外显之美,更重要的是它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包括对农耕文明的眷恋、对孝道文化的发扬与继承、祈福纳祥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追求等等。

关键词:滑县木版年画;生活价值;文化价值[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5--01(一)对农耕文明的眷恋《田祖》是滑县木版年画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除了开封朱仙镇年画中有这一题材之外,在全国各地的其它年画产地中很罕见。

冯骥才先生称之为“农耕时代的见证,具有活化石的意义”。

田祖就是传说中教会人们耕种的神农氏,是农耕时代普通百姓最敬仰的神,滑县人尊他为“田祖”而不是“田神”,祖即是祖宗,是一脉相承的血缘,滑县人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自然要对他恭敬有加,也充分说明农业在滑县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滑县木版年画承载着黄河流域百姓的生活习俗和传统信仰,因此“敬神镇宅降祥纳福、天地众神和谐共存”的主题非常突出,题材多以神像和族谱为主,也有扇画、门神画、灶君画、吉祥画、对联等。

刻印的神像中,既有天地三界、佛道各类神灵,如来、玉帝、观音、奉山老奶、土地神、雷神、田祖(神农氏)、文财神比干、武财神关圣帝君(关公)等七十二全神这样的大型神像,也有命名为“神之格思”的以玉皇大帝、观音菩萨、田祖、关圣和增福财神为主体的神像[1]。

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凡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以及各种表现,它的发展就快,生命力就强。

滑县木版年画表现出来的对农耕文明的坚守,正是对自己“根文化”的认同,于朴素中自有其伟大的感情。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黄河流域先民的农耕劳作,哪来的中华民族的持续发展的根本,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才有各种文明的发展。

[木版画,中国,意义]中国木版画的历史传承和发展意义

[木版画,中国,意义]中国木版画的历史传承和发展意义

中国木版画的历史传承和发展意义滑县木版印制工艺创始于明朝初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四五百年来一直坚持手工制作方式,以工艺精细、人物造型粗犷豪放、线条刚劲有力又饱满匀称、颜色艳丽、构图讲求对称均衡、富有乡土气息而广泛流传于省内外,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

2006年11月,我国抢救民间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著名作家冯骥才对媒体公开豫北新发现的这个古画乡后,各界人士纷至沓来,其中不乏木版画研究的学者,他们大多直接称滑县木版画为滑县木版年画。

所以,在论述滑县木版画分类之前,有必要先对木版画和木版年画的概念进行确定。

木版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自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到近代印刷术出现之前这一漫长时期中最富特色的图画传播形式,由民间画工和刻工在木板上先雕刻制版,再运用木版套色印刷在纸上或线版墨印后手绘的各式图画。

木版年画是木版画的一种,是伴随着农历春节喜庆新春和除凶避邪的民间活动而产生的。

木版年画是根植于民间,装饰于节日,在长期发展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根据人们的审美爱好和需求,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木版画种。

由于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人民受着多重的压迫和剥削,压抑在心里的需求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所以希望能把自己内心的祝福和美好理想通过某种可以寄托精神的外在物质表现出来。

因而可以说,年画这一画种就是代表着人民的种种期望和追求而出现的。

笔者对滑县木版画调查后认为,除了制作工艺与其他年画相近外,滑县木版画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独树一帜。

前二村木版画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按体裁可分为中堂、凌幅、对联、扇面和纸牌等,按内容可分拜神祭祖、吉祥纳福、戏曲故事等。

但如果这样分类,不便于与其他几个年画产地对比研究。

所以,本文尝试从木版画用途的角度把其分为年画类、纸牌类和扇面类。

年画类突出刻印了相当式样的大幅神像人物、家族族谱、民间装饰图案和文字,内容记录当时的民俗历史,反映了农耕文明时期的民间信仰和思想倾向,蕴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自成体系;纸牌类分瓜、饼、万和纸花等,有点像现在的麻将叫法,但图案截然不同,有象形画鸟、小说人物等;扇面类有的是展示一个典故(孟母训子、姜太公钓鱼)、有的是文学作品中的场景(西游记之盘丝洞),但更多的是描述戏曲的主要内容(老大王赴会、五哭头、反阳河、收姜维、斩黄袍、铡美案、罗章招亲、穆柯寨、薛刚反唐和断桥等),从内容看是出自滑县流行的地方戏大线戏(线为谐音,在普通话中没有相应的字)。

211192219_滑县木版年画的历史沿革及其教育功能

211192219_滑县木版年画的历史沿革及其教育功能

天工|2022年第36期[摘 要]河南省滑县木版年画,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源于明武宗年间,历史悠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技艺的发展逐渐缓慢,要拓宽木版年画的生存境地,在新时代发挥好其教育功能。

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期适应现代化的发展。

[关键词]滑县木版年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沿革;教育功能[中图分类号]J2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2)36-0036-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李赫.滑县木版年画的历史沿革及其教育功能[J].天工,2022(36):36-38.李 赫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滑县木版年画的历史沿革及其教育功能作者简介:李赫(1999—),女,汉族,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

木版年画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表达形式,每逢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张贴年画,因此木版年画就是年的象征,具有深厚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生活的百科全书,有百姓的地方就有年画,了解木版年画就是在了解中国百姓生活。

滑县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虽然与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相距仅100千米,但两地木版年画在风格和制作上都不尽相同,滑县木版年画中关于神像与族谱的木版年画居多,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滑县木版印制品分为木版画和木版年画两大类,取广义表达叫年画,当地俗称为“画轴”。

滑县木版年画印制工艺创始于明朝初年,几百年来一直坚持着手工制作的方式。

一、滑县木版年画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一)滑县木版年画的历史沿革明朝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大移民,一个叫韩朝英的山西人把木版年画的手艺带到了滑县。

根据滑县韩氏族谱大概可以推断出滑县木版年画产生于明朝初期,主要产地集中在滑县两个偏僻的村庄:一个是滑县慈周寨乡李方屯一带,另一个是滑县老店乡马兰集村。

在明大德年间,滑县木版年画开始生根发芽。

滑县木板年画的文化记忆

滑县木板年画的文化记忆

滑县木板年画的文化记忆
王才俊
【期刊名称】《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7
【摘要】滑县木板年画被认为是“中州大地上一个被遗忘的历史辉煌”,自2006年被学界发现以来研究者甚多。

但是大多学者着眼于滑县木板年画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与非遗保护,虽然对民间信仰是滑县木板年画的重要表现内容多有提及,但大多是泛泛而谈,对于滑县木板年画所承载的文化记忆,尤其是其背后所隐含的家族集体记忆与地域移民记忆鲜有论述。

本文试图运用文化记忆理论来解读滑县木板年画,以求对木板年画研究有所贡献。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王才俊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
【相关文献】
1."品道口烧鸡,赏滑县年画"——滑县地域文化及其品牌定位 [J], 王明磊
2.浅谈滑县木板年画创作题材的研究 [J], 李富莉
3.论滑县木板年画的艺术特色 [J], 陈亚南;
4.滑县木板年画表现题材与内容研究 [J], 严小洁;张新词
5.基于缄默视角下的儒家文化传承探讨——以杨家埠木板年画为例 [J], 李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word格式] 李方屯木版年画“全神图”

[word格式] 李方屯木版年画“全神图”

[word格式] 李方屯木版年画“全神图”李方屯木版年画“全神图”李方屯木版年画”全神图’’口姚瑶2010年国庆节期间,我和同事一行三人乘车前往河南滑县李方屯村考察当地木版年画.时值金秋时节,一路上随处可见农民们收秋的忙碌身影,走在乡间小路上,浓郁的乡土气息迎面扑来.在李方屯村民的介绍和带领下,我们分别走访了李存琦,韩清亮等年画制作艺人,更有幸拜访了李方屯木版年画第26代传人韩建峰,还在其家中亲眼目睹了李方屯木版年画的风采.这些年画大部分年代已久,纸边已经泛黄,但艺术魅力却毫不逊色.在神像画,族谱画,扇面画等众多品类的木版年李方屯木版年画刻版114画中,神像画可以称得上是李方屯木版年画的一大种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年画作品是七十二位全神.这是一张难得的木版年画珍品,整幅画面高136厘米,宽73厘米,阵容强大,次序井然,中心突出,众神形象古朴,神态各异,为人们呈现出一个和谐美好的神仙世界.面对着七十二位全神图,韩建峰饶有兴趣地为我们讲述了诸神背后人们的信仰观念,通过一番攀谈,我逐渐领悟到年画背后竞隐藏着如此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诸神为我所用李方屯位于河南省滑县慈周寨乡,地处黄河故道,是一个被夹峙干冀,鲁,豫之间的小村庄.千百年来, 李方屯人以农业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 时常饱受各种fl然灾害的侵袭.苦干自身能力有限又缺少精神支柱的李方屯人,对神的信仰无处不在,众神成为李方屯人的精神寄托.当地木版年画代表作《七十二位全神))图描绘了三皇,如来,文财神比干,武财神关羽,千手千眼佛,泰山老奶率领天界诸神齐聚一堂的场面,他们各司其职, 护佑百姓.这些神佛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都具有超常的法力,能为人降福添祥.人们把”全神图”悬挂于堂屋正墙上,每逢年节便烧香,祷告,膜拜,用这种方式敬奉各位神灵,以期得到神灵的保佑.”全神图”除了七十二位全神以外,还有七十九位全神》八十二位全神》一百零八位全神))等诸多版本.韩建峰告诉我们: “全神图”中的神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比如某家刻版,今年刻了七十二全神,明年可以继续是七十二,也可以是七十九位或更多,但不能变成七十或者更少.因为村民们相信,如果减少神像的数目,肯定会得罪被除名的神仙,会带来不吉利.俗话说:”阎王好过,小鬼难缠.”阴间凡间皆同一理,大神小神同桌供养,不偏不倚.由此可见,李方屯人对神的信仰是实用的, 不管儒道佛,还是三皇五帝,只要能够护佑一方,保其平安,他们都信.实质上他《七十二位全神》清古版ll5们信的不是学说和概念,而是生活本身.祖灵高于神佛从”全神图”的格局来看,各路神明一律横向排开,分为上下七级.第一级是始祖或者三皇五帝.当地人认为:在此之前再没有神仙存在,所以始祖高高在上.第二级是如来佛祖.他们认定此神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第三,第四,第五级是神,灵, 鬼.他们认为:神是在天庭有正式职位的,灵和鬼都没有职衔,但有神通能力,所以有时候灵和鬼往往混在一起.第六,第七级则是人.对”全神图”排列次序进行考察,我们发现,李方屯的民间信仰有两大类:一类是祖灵,一类是神佛.按照当地人的说法,人生人, 人变鬼,神佛生神佛.祖是祖先, 在”全神图”中是最高级的.灵是灵魂,祖灵信仰是距离人最近的. 佛爷和菩萨以及其他天官神仙的法力虽然强大,但过于虚无,超出了世人的理解范围,只能祈祷和《古版全神图》ll6膜拜.反倒是祖灵更贴近当地人的生活.因为李方屯人相信,没有佛爷和神灵的保佑,他们会生活得更困苦甚至更危险;但若没有祖灵的保佑,他们可能根本无法生存和繁衍.因此,他们认为祖灵是他们生存的基本条件或者说是必备条件, 而神佛则是一个外在的可选择条件. 更进一步说,祖灵是生存和延续的需要,神佛则是理想和追求的需要. 避祸多于求吉由于地域环境的影响,千百年来,李方屯人饱受河水泛滥,家园被毁的痛苦,天灾人祸成了他们生存的巨大障碍.我们从”全神图”中了解到,其实他们拜神只是为了保障安全,远离灾难.譬如为了消除病痛,驱赶瘟神,有了药王;为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了田祖;为了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有了灶王;为了传宗接代,延续香火,有了送子观音……”活着”成为他们最基本的需求,成了他们虔诚祈祷的绝大部分内容.在当地人的观念里,三皇五帝,原始天尊,如来佛祖等各路神明所代表的就是整个宇宙和人类,他们创造了世间万物,是保佑天下太平的.在村民们的思想中,能够天下太平,好好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平安是福.他们这种朴实的信仰心理透露着”知足常乐”的世俗心态.求官重于发财李方屯木版年画中,天王,地王,人王,文官王,武官王,中正王,天官,地官,曹官这些林林总总的神,无不与一个”权”字相联系.当地人相信,这些神仙能让他们和他们的子孙后代官运亨通.在考察中,我们留意到村前村后有多处关帝庙,在当地人的心目中, 关公不但是神,更是官,代表着公平和正义,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现实效应.”求财”的观念在当地人的信仰中是次于”求官”的,即使在商业化的车轮已经把中国人传统的人生追求碾压得碎如粉末的时下,李方屯人仍然坚守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理想.加之李方屯历史上曾先后归属过直隶(今河北省)东明县,河南省长垣县等,行政区划关系历经多次变117向民『司艺人请教全神图革,长期处于”三不管”的尴尬境地,难以求得官方的理解与支持,所以重仕轻商就成为李方屯人义无反顾的选择.据村民介绍,过去村里遇到天灾人祸,向县里求助,官员们纷纷以归属不明而推诿责任. 这种政治上的漠视或许就是神像中官味十足的艺术表现吧.我静静地看着这一张张木版年画,品读着,感受着木版年画中众神带给人们的一系列精神寄托.作为民间文化遗产, 李方屯木版年画用生动的图形语言传承着中原民间文化,寄托着劳动人民朴素而美好的愿望.就连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亲临河南滑县进行实地考察时,也不禁惊叹李方屯木版年画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存”.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滑县木版年画

滑县木版年画

滑县木版年画作者:卫水双舟来源:《档案管理》2011年第02期滑县木版年画,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创造出来的带有泥土芳香的一门民间民俗艺术。

它深藏民间数百年竟鲜为人知,2006年,被“发现”后才一鸣惊人,从而,也引发了众多媒体、专家学者和收藏爱好者的追捧。

2008年,滑县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号VII-143),从此,开启了它新的一页。

滑县木版年画的“发现”,是一个“传奇”。

2006年夏,一位三四十岁的农民提着一编织袋东西,敲开了时任滑县文化局局长魏庆选的办公室。

寒暄之后,来人打开编织袋,取出一大捆尚未染色的墨线木版年画和两块黑黝黝的木版年画古版。

来人是慈周寨乡李方屯的韩建峰。

韩建峰说:“这都是俺村的老东西,不知有没有啥价值。

要说俺村的年画,那可有好几百年了,眼下村里有的老人还会弄年画,只是挣不来钱,也很少当成事再弄了。

近些年来,不断有外地人来收购年画老版,卖到河北、天津等地,听说还卖到过日本、韩国。

一块老版就百把块钱。

”魏局长审视年画,内容都是新中国打倒的对象:头上罩着光环的神圣、祭祀祖先的宗轴。

他说:“天津杨柳青年画,开封朱仙镇年画,都很有名,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咱这东西好不好,有没有价值,得专家说了才算,这事儿等给你打听打听。

”时隔不久,魏局长联系了冯骥才先生。

近年来,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完成了文艺家向“社会活动家”的转移。

冯先生对此事非常感兴趣,并答应一周后在文学艺术研究院见面。

2006年7月24日,魏局长与韩建峰应约抵津。

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冯先生审视摊在地板上的年画,兴奋地说:“有价值,有特色。

”冯先生问了滑县在河南省的哪个位置、离开封朱仙镇有多远、滑县木版年画在历史上销量如何等几个问题。

听罢两人介绍,冯先生面露喜色:“滑县离朱仙镇这么近,画的风格居然相差这么大!”他立即表态,有机会,一定要到滑县去看一看。

滑县木版年画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化与艺术体系?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活态年画产地?尽管冯先生心有存疑,甚至“不信”,但终究需要实地考察,才能最后定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 上 罩 着 光 环 的神 圣 、祭 祀 祖 先 的 宗轴 。他 说 : “ 天 津 杨 柳 青 年 画 ,开 封 朱 仙 镇 年 画 ,都 很 有 名 , 已被 列
入 国 家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名 录 。 咱 这 东 西 好 不 好 ,有
把 他 们 请 走 !这 个 东 西是 你们 的一 个 根 ,祖 祖 辈 辈创 造 的 一个 积 累 ,卖 掉 了就 不 会再 有 了 。 ” 出语 惊 人 ,有 关 滑 县 木 版 年 画 的 报 道 很 快 见诸 大 小 报 端 , 中央 电视 台 《 索 ・ 探 发现 》 栏 目,也在 实地 进 行 了节 目制作 ,并在 黄金 时 段 向全 国进 行 了播放 。 “ 骥 才旋 风 ”震 动 了滑 县 ,也惊 动 了全 国 。 冯 突 如 其 来 ,福 气 仿 佛 从 天 而 降 。滑 县 木 版年 画 这 个 在 平 常 人 看 来 再普 通 不 过 的 民间 谋 生 手 艺 ,顿 时身 价 倍 增 。 百十 元 甚 至 几 十 元 的 年 画 古 版 ,现 在 几 千 元 上万 元 ,一 块清 代 古版 ,在 香 港拍 出了8 万元 港 币。 作 为 一 个 独 立 的年 画 品 种 ,滑 县 木 版 年 画 和 我 国
质 文化 遗 产 名 录 ” ( 号 V I 1 3 ,从 此 , 开 启 了 代 I一 4 ) 它 新 的一页 。 滑 县木 版 年画 的 “ 发现 ”,是 一个 “ 奇 ” 。 传
态 ,有 机会 ,一 定要 到滑 县 去看 ~看 。 滑 县 木 版 年 画 是 不 是 一 个 独 立 的 文 化 与 艺 术 体 系 ?是 不 是 一个 独 立 的活 态 年 画 产 地 ?尽 管 冯 先 生 心 有 存 疑 ,甚 至 “ 信 ” ,但 终 究 需 要 实 地 考察 ,才 能 不
没 有 价 值 , 得 专 家 说 了才 算 , 这 事 儿 等 给 你 打 听 打
听 。”
时 隔不 久 ,魏 局 长 联 系 了冯 骥 才 先 生 。近 年 来 , 冯 骥 才 致 力于 城 市 保 护 和 民 间文 化 遗 产 抢 救 ,完 成 了
文 艺 家 向 “ 会 活 动 家 ”的转 移 。冯 先 生 对此 事 非常 社 感兴 趣 ,并答 应 一周 后在 文学 艺 术研 究 院见 面 。
20年7 4 0 6 月2 臼,魏 局长 与 韩建 峰应 约 抵津 。在 天 津 大学 冯 骥 才 文 学 艺术 研 究 院 ,冯 先 生 审视 摊 在 地 板 上 的年 画 ,兴 奋地 说 : “ 价 值 ,有特 色 。 ” 有
其他大 多数年画品种一样,其 发展历程也是 曲折的。 而且 ,从生产 、销售角度来说,滑县木版年画与我 国
来 人是 慈 周 寨 乡 李方 屯 的韩 建 峰 。韩 建 峰说 : “ 都 这 是俺 村 的 老 东 西 ,不 知 有 没 有 啥 价 值 。要 说 俺 村 的 年 画 ,那 可 有 好 几 百 年 了 ,眼 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里 有 的老 人 还 会 弄 年 画 ,只 是 挣 不 来钱 ,也 很 少 当成 事 再 弄 了 。近 些 年 来 ,不 断 有 外 地 人来 收购 年 画 老 版 ,卖 到河 北 、天 津
遗 产 。我 希 望 你 们 一 定 要 保 护好 古 画版 ,千 万 不 能 再
卖 老 版 了 ,千 千 万 万 别 卖 给 外 国人 了 ,也 别 卖 给 文 物
贩 子 。这 是 老 祖 宗 留 下 的 宝 贝 , 以后 ,谁 要 来 淘 ,就
魏 局 长 审视 年 画 , 内容 都 是新 中 国打 倒 的 对 象 :
通 讯
滑 县 木 版 年 画
一 一
中州 大 地 上 被 遗 忘 的历 史 辉 煌
卫水双舟
滑县 木 版 年 画 ,是 土 生 土长 的农 民创 造 出来 的带 有 泥 土 芳香 的一 门 民间 民俗 艺术 。它 深 藏 民间数 百年 竟 鲜 为人 知 ,2 0 年 ,被 “ 06 发现 ”后 才 一 鸣惊 人 ,从 而 ,也 引 发 了众 多媒 体 、专 家学 者 和 收 藏 爱 好者 的追 捧 。2 0 年 ,滑 县木 版 年 画 被 列 入 “ 二 批 国 家 非物 08 第
其 他 年 画 品 种 多 有 相 同 之 处 。但 是 ,从 主 题 、题 材 和 内容上 来 说 ,它 的发 展历 程 却有 着独 特 之处 。 滑 县 木 版年 画 的主 旋 律 是 怀 念 先 祖 ,祈 福 纳祥 ,
里 ,冯先 生 仔细 地看 完 了挂 满 全屋 的各 色年 画 ,沉 吟 良久 , 讲 出 他 的 判 断 : “从 年 画 的 内 容 到 绘 画 技 艺 、刻 版 、构 图 、文 字 和 画 的 结合 ,到 年 画 的 印
2 0 年夏,一位三 四十岁的农 民提着一编织袋东 06
西 ,敲 开 了时任滑 县 文化 局局 长 魏庆 选 的办 公室 。 寒 喧 之 后 , 来 人 打 开 编 织 袋 ,取 出一 大 捆 尚 未 染 色 的墨 线 木 版 年 画和 两 块 黑 黝 黝 的木 版 年 画古 版 。
最 后 定夺 。
2 0 年 的第 一 场 雪 比往 年 来 得 早 , 寒风 搅 着 雨 雪 06 在 中 原大 地 肆虐 了3 。1 月2 日上 午 ,冯 先生 刚在 郑 天 1 5 州 出席 完 中 国 民 间文 化 遗 产 抢 救 会 的 开幕 式 ,下 午 , 就 顶风 冒雪 ,一 路 艰辛 来 到滑 县 。 在 滑 县 李 方 屯 韩 氏木 版年 画第 2 代 传 人 韩 建 峰 家 6
等地 ,听 说 还 卖 到过 日本 、韩 国 。 一块 老 版 就 百 把 块
钱 。”
刷 ,都 是~ 个 独 立 的、 完 整 的 艺 术体 系 。这 里 是 半 个
世纪以来新发现 的中国木版年画之乡,是艺术上完全
独 立 的年 画产 地 ,是 历 史 上 一个 重要 的 、今 天 己被 遗 忘 的 北方 年 画 的 中心 ,因 此 , 它 是珍 贵 的非 物 质 文 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