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水的科学)测试题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新)9 认识液体-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通常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固体、气体、液体三类,水属于( )。
固体气体液体【答案】液体【分析】本题考查物体的分类和水的归类。
【解答】通常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固体、气体、液体三类,水属于液体。
2.【答题】(多选题)比较液体性质的方法有:()。
A.眼看B.鼻闻C.舌尝D.比轻重【答案】A B C D【分析】本题考查比较液体性质的方法。
【解答】比较液体性质的方法有:眼看、鼻闻、舌尝、比轻重、比流动的快慢等。
3.【答题】(多选题)液体的共同性质是()。
A.没有固定的形状B.会流动C.有表面张力【答案】A B C【分析】本题考查液体的共同性质。
【解答】观察水、油等液体,发现液体的共同性质是都没有固定的形状,都会流动,都有表面张力。
4.【答题】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会()。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不同液体混合。
【解答】不同液体混合后,重量不变,体积变小。
5.【答题】下面哪种液体不溶于水()。
A.蜂蜜B.汽油C.果汁【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不溶于水的液体。
【解答】汽油等溶剂不溶于水。
选B。
6.【答题】把油到在水里,油会()。
A.浮在水面上B.跟水混合C.沉在水底【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油在水中的沉浮。
【解答】油不溶于水。
把油到在水里,油会浮在水面上;选A。
7.【答题】把盐水放在烧杯里加热,等水烧干后,烧杯里()。
A.是空的B.有盐C.有杂质【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盐的特性。
【解答】盐溶于水,把盐水放在烧杯里加热,等水烧干后,烧杯里剩余盐,水被蒸干了。
选B。
8.【答题】不同液体在透明度、颜色、气味、味道、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是不同的。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液体的不同方面。
【解答】不同液体在透明度、颜色、气味、味道、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是不同的。
9.【答题】同体积的蜂蜜和同体积的矿泉水的流动速度相比,矿泉水更快()。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流速的比较。
新教科版2020-2021学年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含三个单元)

教科版2020-2021学年度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测试题(考试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9分)1. 我们把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_____,此时水需要_____热量。
2. 给水加热时,水蒸发得更_____;持续加热到100℃时,水会_____。
3. 要想精确知道物体的温度,需要用_____来测量,计量温度的单位通常用_____。
4. 当水的温度下降到_____℃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_____状态。
5. 把少量食盐和红糖放在水中,过一段时间后,食盐和红糖会消失,这个过程叫_____。
6. 可以用_____、_____、切碎等方法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
7. 烧水时的“白汽”是水受热产生的_____遇冷变成看得见的小水滴。
8. 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_____和_____三种状态存在,这三种状态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促成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_____。
9. 将沙子从水中分离出来,应该采用_____的方法;将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应该采用_____的方法。
10. 酒精灯的_____温度最高,内焰其次,_____温度最低。
二、判断题。
(每题2分,共20分)1. 液态的水在加热时能变成气态的水。
( )2. 只有温度才能影响水蒸发的快慢。
( )3.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 )4. 冰融化时,周围的空气温度会上升。
( )5. 实验时,为了节约时间,可以把一大包盐倒在杯里,看看能不能都溶解。
( )6. 因为砂糖能溶解于水,所以在一杯水中能无限制地溶解砂糖。
( )7. 冰必须在变成液态的水后才能变成水蒸气。
( )8. 所有的物质都能溶解在水中。
( )9. 把盐水放在太阳下晒,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 )10. 水蒸发了,溶解在水中的食盐也同时蒸发了。
( ) 三、选择题。
(每题2分,共28分) 1. 下面糖块溶解的速度最快的是( )。
2020-2021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水的三态变化》测试题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科学《水的三态变化》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一、填空(每空0.5分,共14分)1. 冰川是陆地表面较大的天然水流。
湖泊是被陆地的大片积聚起来的水。
水体是水的集合体。
2. 陆地上的水体包括江、河、湖、冰川、水库、积雪等。
3. 陆地是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包括大陆和岛屿等。
海洋是地球表面连成一体的海和洋的统称。
4. 在整个地球表面,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0,陆地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3\10 。
5.淡水资源由江河湖泊中的水、_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淡水水体组成,其中固体冰川较难直接利用。
6.水蒸气是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氢气组成的气体。
水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的现象叫做蒸发。
7. 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并不停地翻腾起来。
这种现象叫作沸腾。
8.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作液化。
9.水在自然界中有三种状态液态、固态、气态。
10.水的结冰点是0 C。
二、明辨是非(对的打“√”,错的打“×”,共12分)1.在地球仪上绿色部分表示海洋。
(×)2. 地球表面大部分被陆地覆盖。
(×)3. 地球上能用的淡水资源很多。
(×)4. 海洋里的水不属于淡水资源。
(√)5. 水蒸发时会使周围的温度升高。
(×)6. 观察水温计时手要握住液泡的位置。
(×)7. 蒸馒头时锅上方看到的“烟雾”就是水蒸气。
(√)8. 加热的方法可以让水蒸发得更快(√)。
9. 叠起来的毛巾比展开的毛巾干得更快。
(×)10.在高山的山顶和山底烧水水沸腾时的温度一样。
(×)11.水结冰时体积会缩小。
(×)12.自然界中的冰、水、水蒸气可以相互转化。
(√)三、选择(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选项( C )不是人类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
A.河流水B.淡水湖C. 冰川D.浅层地下水2. 以下(A )不是自然界中的水。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请认真答题,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8分)1. 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 。
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 是不同的。
2. 盐溶解的快慢与 有关。
越高,溶解越快。
3. 固体有确定的 、 和 。
4. 用 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用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
5. 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 或 ,但构成物体的物质 没有改变。
6. 我们吃的盐大多是通过 得到的。
7. 液体没有固定的 ,但有确定的 和。
8. 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 ,我们称之为 。
二、选择题。
(共24分,每题3分)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1. 把沙子放入大米中,混合后体积会( )。
A.减少 B.增加 C.无法判断2. 我们通过( )的方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A.过滤 B.分解 C.蒸发3. 下面属于液体的是( )。
A.空气 B.黑板擦 C.墨水4. 生活中常用的净水器中的滤芯是采用( )的方法来分离水中的杂质。
A.过滤 B.消毒 C.蒸发5.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都是硬的 B.固体都是不透明的 C.有的固体也能流动6. 下面关于固体和液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固体和液体都有确定的体积和形状。
B.液体都和水一样是无色的。
C.液体有流动性,但有流动性的不一定是液体。
7. 下面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9. 下面( )中积木的体积最大。
10.A. B. C.三、判断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1. 通过搅拌的方法也可以加快溶解。
( )阅卷人 得 分2. 自来水厂的水出厂前需要进行多次过滤。
( )3. 把纸剪成小花的形状,还是纸。
( )4. 往量筒中倒水时,量简要直立在桌面上。
( )5. 固体与固体混合后,质量变大。
( )四、连线题。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等级:一、对号入座(将合适的科学关键词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同学们在这一单元里接触到了很多的科学名词,并认识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和丰富的客观事物。
请将它们对号入座吧!科学关键词:水、看、闻、尝、防止水分蒸发、表面张力、摸、没有颜色、没有味道、透明、污染、溶解、河流、没有气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水的浮力、毛细现象科学现象和客观事物:1、全面认识物体可用的方法:看、闻、尝、摸。
2、水的特征包括: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
3、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
4、曹冲称象的原理:水的浮力。
#5、探究小草喝水的实验中水面上滴少许油的原因:防止水分蒸发。
6、动植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在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中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水。
7、可以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8、用粉笔吸墨水利用了水的毛细现象。
9、如图所示,水黾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
10、把方糖放入水中过一会,方糖不见了,而水变甜了,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溶解。
二、火眼金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看谁找的准又快)1、当认识我们还不了解的一种新液体时,以下做法不可取的是(AB )。
A. 随便尝B. 随便闻C.千万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D.可以先问问老师或大人`2、对于水的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有(D)。
A.水是透明液体B.水还可以流动C.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D.水有固定的形状3、下面(C)的含水量最大。
A.B.C.D.4、淡水绝大部分储藏在(B)。
A.大气中B.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C.河流D.地下水&5、在水中更容易发生毛细现象的是(C )A.塑料B.铁丝C.纸巾D.卵石6、下列活动不会引起水污染的是( D )。
A. B.?C. D.·7、容易溶解在水里的物质是(B)A.木屑B.洗衣粉C.沙子D.面粉8、在装满水的杯中加入回形针,水不溢出的原因是水有(D)A.浮力B.溶解性C.压力D.表面张力9、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人体中的(A)% % % %10、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节约用水的为(A)A. 刷牙不关水龙头B.水龙头上安装“节水栓”C. 洗澡水冲厕所D. 淘米水浇花-11、下列现象不属于毛细现象的是(C)A. 砖地返潮B. 毛巾吸水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用水洗车鸡蛋鱼)蔬菜人体C.乒乓球漂浮在水面D. 灯芯吸油 12、下列做法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是( D )A. 随手关好水龙头B. 把水接在盆里洗菜C. 用洗澡后的水拖地D. 刷牙不间断放水 三、实验对对碰1、把教材中的几个实验与水的相应特点用线连接起来。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新)11 把盐放到水里-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向一杯水中不断加入食盐,最终会出现()。
【答案】沉淀【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溶解。
【解答】在溶解的过程中已经溶解的物质达到一定的含量,且再次加入的此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此溶液的饱和状态,当食盐水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再加入食盐,就会出现沉淀。
2.【答题】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是不同的。
【答案】溶解能力【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溶解。
【解答】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3.【答题】比较5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所做的实验是()。
(填“模拟实验”或“对比实验”)【答案】对比实验【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比实验。
【解答】比较5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所做的实验是对比实验。
4.【答题】物质在水中是可以无限溶解下去的。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溶解。
【解答】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但不能一直溶解下去,故此题是错误的。
5.【答题】在相同条件下,一杯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的量是一样的。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溶解。
【解答】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一杯水溶解食盐的量要多于溶解小苏打的量。
6.【答题】增加食盐的量,可以增加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溶解。
【解答】物质在水中可以溶解多少的能力称为物质的溶解能力。
在溶解的过程中已经溶解的物质达到一定的含量,且再次加入的此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此溶液的饱和状态,当食盐水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无论添加多少食盐都不会继续溶解,因此增加食盐的量,不能增加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7.【答题】水的温度可能会影响溶解的食盐质量,我们可以量取常温下的水。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溶解。
【解答】温度越高,食盐的溶解度越大。
所以水的温度可能会影响溶解的食盐质量,我们可以量取常温下的水。
8.【答题】在研究“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时,向水中加食盐的方法比较合理的是()。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知识点及单元测试(含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及测试卷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一、认识固体1.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2.纱巾、羽毛、面粉、食盐等是固体;敲碎的粉笔、剪碎的纸、切碎的蜡笔也是固体。
3.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最后变成小石子或沙子。
虽然它们颗粒较小,但仍然是固体。
4.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二、认识液体1.飘动的烟、流动的沙虽然都会流动,但是不是液体。
因为烟和沙子的颗粒具有明确的形状、质量和体积,它们属于固体。
2.不同液体的性质液体性质油水牛奶蜂蜜颜色黄色无色乳白色金黄色气味油味无气味奶香味香甜味透明度透明透明不透明半透明黏(nián)稠较黏稠不黏稠少黏稠很黏稠(chóu)度3.量筒的使用方法(1)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缓缓倒入量筒。
(2)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āo)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4.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50毫升水的质量要比50毫升油的质量大一些。
5.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6.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
7.人们利用水平面的原理制作了水平仪。
测量时,将水平仪紧贴在被测物体的表面,待气泡稳定后再做判段。
8.水平仪可以测量课桌、讲台、窗台等是否水平。
三、固体的混合与分离1.生活中需要将不同固体混合在一起的例子有:(1)烧菜时把各种食材混合在一起。
(2)实验室做实验时把不同的固体粉末装在一起。
(3)八宝米(4)中药材5()混凝土……2.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大小不变。
3.黄豆、玉米粉、绿豆混合后占据的空间比混合前小。
4.生活中需要分离混合物的例子有:(1)将建筑垃圾破碎后分离。
(2)将大米和稻壳分离。
(3)固体垃圾的分类。
(4)建筑工人把石子从黄沙中分离出来。
(5)农民在收大豆时,把大豆和其他杂物分离开。
5.混合物分离开来的办法混合物黄豆、绿豆和玉米粉木屑和铁屑红糖和沙子分离办法可用孔比较小的网筛分离出玉米粉,再用孔比较大的网筛分离出绿豆。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第3单元评估检测题(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1.填空题(每空1分ꎬ共18分)(1)我们在制作天气日历时要记录、、、等方面的天气特征ꎮ(2)根据天空中云量的多少ꎬ我们可以把天气分为、和ꎮ(3)风向是指风吹(填“来”或“去”)的方向ꎮ用风旗观测风向时ꎬ风旗指的方向与风向(填“相同”或“相反”)ꎻ用风向标观测风向时ꎬ风向标指的方向与风向(填“相同”或“相反”)ꎮ(4)用来测量降雨量的工具是ꎬ降雨量的单位是ꎮ(5)用来测量气温的仪器叫ꎬ也叫ꎬ气温的单位用字母表示为ꎮ(6)气温柱状图可以帮助我们直观看出气温的ꎮ(7)一个地方在某一段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及风等情况叫ꎮ“四季如春”描述的是一个地方的ꎮ(8)分析收集到的数据ꎬ对未来天气做出预测ꎬ叫ꎮ2.判断题(对的打“√”ꎬ错的打“×”)(每题2分ꎬ共20分)(1)制作天气日历时ꎬ如果没下雨ꎬ就不记录降雨量情况ꎮ( )(2)气温计和水温计的原理相同ꎬ所以可以用气温计测量水温ꎮ( )(3)测量气温时ꎬ应该把气温计放在背阴、通风的地方ꎮ( )(4)读取气温计时ꎬ视线要与液柱顶端保持齐平ꎮ( )(5)测量气温时ꎬ要把气温计悬挂在空气中ꎬ不能碰到其他物体ꎮ( )(6)冰雹不属于降水ꎮ( )(7)降水量就是指降雨量ꎮ( )(8)蒲福风力等级表把风力划分为12个等级ꎮ( )(9)天空中出现少量羽毛状的云一般预示着晴好天气ꎮ( ) (10)天气总在不断变化ꎬ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ꎮ( ) 3.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ꎬ共20分)(1)天气会商结果由( )签发ꎮA.播报员B.气象员C.首席气象预报员(2)下列选项中描述天气的是( )ꎮA.杭州四季分明B.成都明天下雪C.昆明四季如春(3)下面适合用来制作简易雨量器的容器是( )ꎮABC(4)下面气温计的读数是-6℃的是( )ꎮABC(5)小莉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站立ꎬ风从她的右手边吹来ꎬ此时的风向是( )ꎮA.东风B.南风C.北风(6)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一般出现在( )ꎮA.10~12时B.12~13时C.14~15时(7)在蒲福风力等级表中ꎬ0级表示( )ꎮA.无风B.微风C.大风(8)“天上城堡云ꎬ地上雷雨临”这句谚语中的“城堡云”指的是( )ꎮA.羽毛状的云B.均匀成层的云C.大团堆积的云(9)下列天气现象中ꎬ( )不是降水的形式ꎮA.小雪B.雷暴C.水结冰(10)测量降雨量时ꎬ应该把雨量器放在( )ꎮA.大树下B.屋檐下C.周围没有遮挡的空地上4.图表题(共10分)(1)读写下列气温计的读数ꎮ(4分)读作: 读作: 读作: 读作:写作: 写作: 写作: 写作:(2)用画阴影的方式表示三种不同云量的示意图ꎮ(6分)晴多云阴5.简答题(共9分)(1)请简述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ꎮ(5分)(2)二十四节气中描述白天和黑夜时间一样长的是哪两个节气?(4分)6.探究题(共23分)下面是小莉记录的7月1日—7月15日的气温情况和降雨情况ꎬ请根据表格回答后面的问题ꎮ日期1日2日3日4日5日最高温度28℃29℃29℃26℃28℃降雨量0毫米0毫米0毫米20毫米15毫米日期6日7日8日9日10日最高温度30℃32℃28℃27℃28℃降雨量5毫米0毫米40毫米65毫米30毫米日期11日12日13日14日15日最高温度30℃32℃33℃34℃34℃降雨量5毫米0毫米0毫米0毫米0毫米(2)把这15天的降雨情况绘制成柱状图ꎮ(8分)(3)这15天中ꎬ有几天降雨ꎬ有几天不降雨?哪一天的降雨量最大ꎬ是多少?(4分)(4)这15天气温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3分)第3单元评估检测题参考答案1.填空题(1)气温降水量云量风速方向(2)晴阴多云(3)来相反相同(4)雨量器毫米(5)气温计寒暑表℃(6)变化情况(7)天气气候(8)天气预报2.判断题(1)×(2)×(3)√(4)√(5)√(6)×(7)×(8)×(9)√(10)√3.选择题(1)C(2)B(3)A(4)C(5)B(6)C(7)A(8)C(9)C(10)C4.图表题(1)二十三摄氏度23℃0摄氏度0℃零下八摄氏度-8℃零下二摄氏度-2℃(2)如下图:5.简答题(1)提示: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ꎮ(2)春分和秋分ꎮ6.探究题(1)如下图:(2)如下图:(3)7天降雨ꎬ8天不降雨ꎻ9日的降雨量最大ꎬ是65毫米ꎮ(4)提示:这15天的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水的科学)测试题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42分)
1、像水、牛奶、酱油等这样能流动的物体叫。
2、常温常压下,水是、、、的液体。
3、叫做水的浮力。
4、叫做水的张力。
5、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有、、。
6、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
7、曹冲称象利用了的原理。
8、水有态、态、态三种状态。
二、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通常情况下,附在水面上的物体有,沉入水底的有。
A、钥匙
B、皮球
C、塑料泡沫 D 木头
2、水有表面张力,苹果汁的表面。
A、有张力 B 、没有张力。
3、把纸团塞入玻璃杯底,塞紧,然后把杯子竖直倒扣水中,直至水没过杯底,在竖直提出水面,发现纸团,这是因为。
A、没湿
B、湿了
C、杯内有空气,水进不去。
4、下面是利用了水的浮力原理。
A、下雨天打伞
B、用救生圈游泳
C、放气球
5、潜水员在海水中能看见水中的景物,最基本的原因是。
A、他带着潜水镜 B 、水是透明的C、他的视力好D、海水是纯净的、
6、用粉笔吸纸上的墨水利用的是。
A、水的表面张力
B、水的浮力
C、毛细现象
7、早晨草叶上的露珠现象属于水的。
A、浮力
B、压力
C、表面张力
D、毛细现象
8、可以用来表示水的多少的单位是。
A、厘米
B、小时
C、毫升
D、度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0.8%,可以称地球为水球。
B、地球上海洋面积占97%,水资源很充足,我们不必节约水。
C、地球上的淡水中冰就占了76%。
10、“捞铁牛”、“曹冲称象”、“死海不死”这些现象都与有关。
A、水的浮力
B、水的表面张力
C、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爬升。
三、判断(18分,每题2分)
1、铁比水重,所以用铁制造的大轮船不会附在水面上。
()
2、在空气和水中称钩码时,皮筋拉伸的长度是一样的。
()
3、我们可以利用毛细现象给花自动浇水。
()
4、液体的体积单位“毫升”,可以用“cm”表示。
()
5、给下沉的物体附着一个漂浮的物体,它就会浮在水面上。
()
6、任何液体都有表面张力。
()
7、泉水从地下喷涌到地面上来,也是因为毛细现象。
()
8、潜水艇在水中的沉浮是利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实现的。
()
9、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充足,所以我们不用节约用水。
()
四、简答题(20分)
1、水是什么样子的?(10分)
2、搭在水盆上毛巾滴水、自动浇花装置、水会沿着细玻璃管上升。
这些都证明了什么?(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