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水 知识点3

合集下载

2019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和实验详细总结第一单元水自己整理直接打印(期中考试前的)

2019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和实验详细总结第一单元水自己整理直接打印(期中考试前的)

第一单元水一.水到哪里去了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4.水壶烧水时冒出来的白汽不是水蒸气。

因为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而白汽能够看到,所以它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雾状的小水滴。

实验一:观察两杯水一段时间后的水位变化实验过程:准备两个大小、形状一致的透明水杯,向两杯水中加入相同量的水,并做好起始水位的标记,其中一个杯子用塑料薄膜盖好并用皮筋扎紧,另一个敞口。

两个杯子同时放置在同一个通风、向阳的位置一段时间(注意不能去碰,以免影响实验效果),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温馨提示:两杯水的水量相同;起始水位做好标记; 同时放在同一位置.实验现象:没有盖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变少了,蒸发到到空气中了;而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没有减少,在蒸发的过程中被塑料薄膜拦住了,遇冷液化成了小水珠附着在塑料薄膜上.实验二:将一只塑料盒倒扣在地面,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塑料盒内表面有小水珠.土壤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 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水水蒸气二.水沸腾了水在正常压强下达到100℃时沸腾,在沸腾过程中一直保持100℃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漫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酒精灯使用提示1.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2.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3.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物质加热.4.酒精灯不小心被弄倒着火时,应用湿布或者沙子盖灭.5.提问: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无固定形状液态看得见摸得着有固定体积较重气态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体积较轻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

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见杯底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时气泡破了,水面看见热气产生。

2022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要点、梳理、归纳

2022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要点、梳理、归纳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水一、填空题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有固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2、我们用湿布擦黑板,一会黑板就(干)了,这时黑板上的水都上(蒸发)掉了。

3、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当水的温度上升到(100℃)以上时,水就(沸腾)了,也就是水变成了(水蒸气),它的体积会(增大)。

4、水结冰的温度是(0℃)以下,这个温度也叫(冰点)。

水结冰后由(液态)变成(固态)。

5、取一小块冰放入试管中,把试管浸在热水里,我们发现冰慢慢地在(融化),它又变成了(水)。

冰融化成水,这是水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人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

7、加快溶解的方法有:(1)给溶解的物质不断(加热)。

(2)不断用小棒(搅拌)溶解的物质。

8、做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时,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

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工)。

9、橡皮泥、纸和水变化的相同点是:它们本身(物质)无变化,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10、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这正是利用了物体的这个性质。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为另一个酒精灯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13、量温度时温度计不要碰到(烧杯壁)。

14、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15、像现在大家做好的盐水已经不能再溶解食盐了,这样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复习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复习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复习第一单元水1.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液体)。

它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水又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很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水里、正是由于水具有这种特性,动物、植物和人类才能够生存在地球上3.用湿布擦黑板,水会变成水蒸气。

生活中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有:水洼干了、煮食物时水烧干了、衣服晾干了5.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水就会沸腾了。

6.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7.温度计100℃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8.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2)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然其他酒精灯。

(3)燃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4)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不要用手触摸。

9.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那么水就会结冰。

10.水和冰的相同点: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质。

不同点:冰坚硬、光滑、有固定形状,是固体;水柔软,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是液体。

11.如果给冰进行加热,那么冰会融化成水12.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13.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14.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15.在不同的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不同。

1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永中。

17.小苏打、碱、味精都能溶解在水中。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能不一样。

18.在探究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可能不同的实验中,食盐和小苏打要一份一份地加入,同时两个杯中的水也要一样多。

19.我们可以利用加热或搅拌的方法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20.分离食盐和沙,需要用到滤布(或滤纸)。

21.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水水蒸气凝结(放出热量)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水物质的三种形态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而液体和气体没有。

固体和液体有固定的体积,而气体没有。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类、动物和植物都离不开它。

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蒸气,它们是水的不同形态。

水和水蒸气都具有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有一定温度、占据一定空间和无固定形态等特点。

不同点在于水是液体,看得见、摸得着,有固定体积,较重,可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体积,较轻,当温度变低时可以液化成液态水。

湿抹布擦黑板、湿的手变干、海水晒盐、湿衣服在太阳底下一会儿干了等现象说明水蒸发了。

蒸发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夏天,冰棒周围的白气是水蒸气冷却形成的小水滴,霜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固态水,露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液态水,雾是水蒸气凝结成的液态水,雪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固态水,云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液态水。

测量温度的方法包括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的底和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水。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且盖两次,不可用嘴吹灭;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盖。

1.加热后的烧杯和三脚架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高温,不要用手触摸。

2.在碎冰中加入食盐的目的是降低冰的温度,加速试管中的水结冰。

3.水从0℃开始凝固变成冰,冰的温度为0℃或以下,低于水的温度。

试管中先是一部分水结冰,然后完全结冰,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结冰后的冰是固体,具有固定形状。

水结冰后变轻了,因此会浮在水面上。

4.在结冰过程中,水会向周围释放热量。

三年级上册科学素材-1-3单元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素材-1-3单元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

2019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水》知识点汇总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1.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气化现象,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2.水蒸气:是水的气体形式,自然界中的水无时无刻的缓慢地蒸发成水蒸气。

3.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没有固定的形状、无色、无味、透明。

4.水和水蒸气的不同点:水看得见摸得着,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

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

第二课、水沸腾了1.沸腾: 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出现大量气泡。

气泡迅速胀大,上升到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烈汽化。

2.水沸腾时会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伴有声音,这是水变成水蒸汽散发到空气中的表现。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第三课、水结冰了1.冰融化能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在冰里面加盐,可以加快冰融化的速度,制造更低的温度。

2.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结冰后,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体积变大。

4.水和冰的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

5.水和冰的不同点:水是液体,冰是固体。

第四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

2.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

3.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4.水的三态变化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溶解:指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放在溶剂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水能够溶解的物质的数量是有限的。

3.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第六课、加快溶解1.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更快。

2.搅拌能加快食盐溶解的速度。

3.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温度,搅拌,颗粒大小。

第七课、混合与分离1.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式可以分离食盐和沙。

2.过滤:通过特殊装置将流体提纯净化的过程。

3.蒸发结晶:加热蒸发溶液,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叫蒸发结晶。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要点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要点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水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之中。

冰是一种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的雪也是固态的冰。

2、测量水温的方法: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面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沸腾过程中水温保持在100℃不变。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会大大增加。

4、使用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想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很烫,不能用手触摸。

5、水温在0℃或0℃以下,水就会结冰,体积增大。

同样,当温度上升到0℃以上,冰就会融化成水,体积减少。

6、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是水的三种存在形态,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在一定条件下,冰、水、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

7、能够溶解于水中的物质有很多,如白糖、红糖、食盐、小苏打、碱、味精等,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通过对比实验,我们知道在同样多的水中,食盐比小苏打溶解的要多。

8、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常用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碾碎。

9、食盐和沙混合在一起,我们利用水,通过过滤和蒸发的方法能将食盐与沙分离。

10、与水一样,生活中很多物质的大小、形状、颜色改变后,还是原来的物质。

11、生活中大部分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会把乒乓球顶回原形。

12.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干了、湿的手干了是由于水蒸发了。

13.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干了、衣服晾干了、煮食物时水烧干了等等。

14.我们可以用加热、加快空气流动的方法让水蒸发得更快。

15.冰融化的时候,周围的温度会随着降低,因此,炎热的夏天,人们可以用冰块降温。

16.木屑和铁屑混合在一起,我们可以用磁铁进行分离,也可以先倒人水中,再把浮在水面的木屑分离开来,再把水过滤分离得到铁屑。

2019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水复习知识点汇总

2019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水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三课、水结冰了
1.冰融化能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在冰里面加 盐,可以加快冰融化的速度,制造更低的温 度。 2.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 时,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 放出热量。 3.水结冰后,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体积变大。 4.水和冰的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 5.水2020/和9/28 冰的不同点:水是液体,冰是固体。
1.溶解:指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放在 溶剂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 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水能够溶解的物质的数量是有限的。
3.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2020/9/28
第六课、加快溶解 1.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更快。 2.搅拌能加快食盐溶解的速度。 3.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温度,搅拌, 颗粒大小。
第四课、冰融化了 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 2.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 3.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 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水是液态,没有固 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 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 中。 4.水的三态变化
2020/9/28
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第二课、水沸腾了
1.沸腾: 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 出现大量气泡。气泡迅速胀大,上升到 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 烈汽化。 2.水沸腾时会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伴有声 音,这是水变成水蒸汽散发到空气中的 表现。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液体温度不再上 升2,020/9/2此8 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2020/9/28
第八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1.我改变。
2.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 是同一种物质。
3.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 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知识点总结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汇总第⼀单元《⽔》知识点⼀、⽔到哪⾥去了1.⽔是⼀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定的体积。

2.湿抹布擦⿊板过⼀会⼉⼲了、湿的⼿⼲了是由于⽔蒸发了。

3.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洼⼲了、⾐服晾⼲了、煮⾷物时⽔烧⼲了等等。

4.杯⼦装⽔后,加上盖⼦和不加上盖⼦相⽐,加盖⼦的蒸发慢,不加盖⼦的蒸发快;放在通风处⽐放在不通风处蒸发得慢;放在阳光下⽐放在阴凉处蒸发得快。

5.⽔蒸⽓是⽓体,它是⽔的⼀种形态,它也是⽔。

6.⽔蒸⽓是⽆⾊⽆味的、透明的、看不见、摸不着。

7.⽔蒸⽓存在我们⾝边周围的空⽓中,不管温度⾼还是温度低,⽔都在不停地蒸发。

8.我们洗澡之后,看到卫⽣间玻璃上的⼩⽔珠不是⽔蒸⽓,⽔蒸⽓是看不见的。

9.⼀杯热开⽔放在桌上,看到上⾯冒着的“⽩烟”不是⽔蒸⽓,⽽是⽔蒸⽓遇冷凝结的⼩⽔滴。

10.我们可以⽤加热、加快空⽓流动的⽅法让⽔蒸发得更快。

11.我们可以像海⽔晒盐⼀样增加⽔与空⽓接触⾯积的⽅法来加快⽔的蒸发。

12.空⽓中的⽔蒸⽓越多,湿度越⼤:⽔蒸⽓越少,湿度越⼩。

13.冬天开空调的时候,⼈们⽤加湿器加快⽔蒸发,增加房间的湿度,14.⽐较⽔和⽔蒸⽓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透明、⽆⾊、没有⽓味、没有味道、会流动、有质量不同点:⽔看得到、摸得到,是液体;⽔蒸⽓看不见、摸不到,是⽓体。

15.不同的天⽓状况,空⽓中的⽔蒸⽓含量不同。

⼆、⽔沸腾了1.不停地给⽔加热,⽔会沸腾。

2.⽔沸腾时,⽔中和⽔⾯上会冒出很多⽓泡。

3.⽔沸腾时,⽔⾯上会看到很多“⽩烟",这不是⽔蒸⽓。

4.⽔变成⽔蒸⽓后,体积会⼤⼤增加。

5.当⽔的温度升⾼到100摄⽒度时,⽔会沸腾。

6.⽔沸腾和蒸发的现象是不⼀样的:⽔沸腾的时候也在蒸发,⽔蒸发的时候不⼀定沸腾。

7.⽔沸腾时,温度达到100摄⽒度,是⾜以烫伤我们的,⼀定要注意安全。

8.温度计100摄⽒度就是以⽔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云的形态:积云(大团、堆积的云;可能会发展成积雨云,形成下雨的天气);
层云(均匀成层、灰色似雾的云;如果层云变厚,可能会出现雨雪天气);
卷云(纤维、羽毛状的云;常发生在晴天)
12、根据云量多少,可讲天气分为晴天、多云、阴天。
13、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的综合。
14、天气预报主要是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的,大致有五个步骤:数据收集、
三上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水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
水水蒸气
凝结(放出热量)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
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5、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称为大气层,动物呼吸、植物生长都离不开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6、空气受热后,空气颗粒间隙变大,变轻了,会上升。
第三单元 天气
1、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2、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摸不着、无色、无味、容易泄漏、能够流动、可以压缩。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主要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
有固定的形状。
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4、在压缩试验中,向下压活塞后,管中空气被压缩,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小,空气体
积变小;用力拉伸活塞后,管中空气被拉伸,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大,空气体积变大。
7、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冰融化后,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
凝固(放出热量)
水冰
融化(吸收热量)
9、冰、水、水蒸三者是同一种物质,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
一般情况,50ml水能溶解食盐18g,小苏打5g。
11、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 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3、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涂色等;
14、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等;
第二单元 空气
1、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较轻、并能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看不见、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又是十分迅速,又是比较缓慢,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台风、洪涝、干旱等天气会带来灾害。
3、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4、天气的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
5、测量天气的工具包括:雨量器、温度计、风向标和风速仪。
6、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测量气温的叫气温计(寒暑表);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Fra bibliotek水温的叫水温计。
7、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为了比较,每天可以选同一时间点来测量
气温。
8、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9、风向时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8个方位描述。例如:北风:由北面吹过来的风。
10、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风向,不能判断风速。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