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音乐名词解释.pdf
音乐名词解释

音乐名词解释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是通过有规律的声音和声调的组合创造出来的。
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声音和情感的表达来传递信息和创造美感。
音乐术语有很多,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音乐名词的解释:1. 节奏:音乐中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的时间感觉。
节奏可以让音乐更加有力量和生动。
2. 旋律:由一系列有机地连接在一起的音符组成的音乐句子。
旋律可以让音乐更加有感染力和易于记忆。
3. 和声:不同音符之间的音乐关系。
和声可以通过和弦、和弦进行等方式来表达。
4. 音调:音乐中的基本音高。
不同音调可以表达不同的音乐情感和意境。
5. 调性:音乐中的音调体系。
调性可以给音乐带来稳定感和结构性。
6. 表情:音乐中通过音乐元素和演奏技巧来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7. 曲式:音乐作品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常见的曲式有奏鸣曲、交响曲、合奏曲等。
8. 乐器:用来演奏音乐的器械。
常见的乐器有钢琴、小提琴、吉他等。
9. 悠扬:音乐中有旋律美感和动听的特点。
10. 抒情:音乐中表达情感和内心感受的特点。
11. 节拍:音乐中规律的有规律的拍子感觉。
12. 速度:音乐中的演奏速度。
常见的速度有快速(快板)、中速(中板)、慢速(慢板)等。
13. 力度:音乐中的音量和强弱。
力度可以给音乐带来层次感和戏剧性。
14. 音色:乐器演奏出的声音质地。
不同音色可以带来不同的音乐效果。
15. 合唱:由多位歌手同时演唱的表演形式。
合唱可以增加音乐的厚度和壮观感。
总的来说,音乐是一种充满艺术和情感的创造性的表达形式。
通过理解和学习这些音乐名词,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
音乐名词解释2

歌剧: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将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和美术等融为一体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
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
有正歌剧、喜歌剧、轻歌剧等类型。
2、舞剧: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融音乐、舞蹈、哑剧、文学、舞台美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3、室内乐:通常指由少数演奏者演奏的重奏曲。
室内乐重奏不同于管弦乐合奏,前者每一声部由1至2人演奏,后者每一声部则由多人演奏,按声部或人数的多寡,室内乐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直至九重奏等多种演奏形式。
4、组曲:是几个各具独立完整结构的乐曲,根据互相对比的原则和一定的联系,在统一艺术构思下,排列、组合而成的器乐套曲。
组曲分为古代组曲和现代组曲两种类型。
5、奏鸣曲:13世纪始见于音乐用语中。
16、17世纪时泛指各种器乐曲,以与声乐曲的泛称康塔塔相对。
17世纪中叶以后,古典奏鸣曲开始出现并巩固其某些特征。
自海顿、莫扎特之后至今,奏鸣曲专指采用器乐套曲形式(即三至四个乐章)组成的大型器乐独奏或由一件独奏乐器与钢琴合奏的器乐曲。
6、协奏曲: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其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
7、交响曲:是在17世纪末意大利歌剧序曲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
18世纪中叶后,才独立成为音乐会乐曲的体裁名称,专指用交响乐队演奏采用奏鸣(交响)套曲形式的大型器乐曲。
8、前奏曲:原文是“序”、“引子”之意。
是一种自由结构的短曲。
原指西欧民间歌手开始歌唱之前伴奏的“引子”,最初常是即兴演奏。
19世纪波兰作曲家肖邦开始使前奏曲脱离组曲和赋格,成为独立的钢琴特性曲。
作品欣赏:《降D大调雨滴前奏曲》[波兰]肖邦9、即兴曲:即兴曲是19世纪的一种抒情特性曲。
原是钢琴独奏曲的体裁名称,后也成为其他乐器的独奏乐曲。
即兴是指创作动机,常由激动的段落和深刻抒情的段落组成。
作品欣赏:《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波兰]肖邦10、幽默曲:又名滑稽曲是器乐独奏曲的乐曲体裁。
流行于十九世纪的一种富于幽默风趣或表现恬淡朴素、明朗愉快精致的器乐曲。
音乐类名词解释

【差别阈限】:指刚刚可察觉的听觉差别的两音之间的最小差异【负迁移】:是指学习上对后项事物的干扰作用【骨传导】:声音可以通过颅骨直接传入内耳即声波从露骨传到耳蜗,引起基底膜的震动,从而使内耳的感觉器官兴奋而激发听觉【老年精神音乐学】:在音乐心理学与老年心理学交汇而成的新兴学科,关注音乐在老年人精神生活中的作用,老年人能否掌握音乐技能、程度如何等【联觉】:由一种感觉引起其他心理感觉的现象【期待阈限】:主题的期待长时间得不到满足时发生期待停止,心理能量自动释放,心理张力自动缓解的时间点,延长期待防止期待阈限的发生,加强刺激的强度,适用于新材料唤起新的期待。
释放一部分能量使心理张力稍作缓解【起音速度】:任何一个发出声音的震动体从静止状态到震动的最大幅度是有一个时间长度的。
我们把这个时间长度称为起音速度【情态】:是我们表现情感与情绪的操作性切入点,他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的把握音乐作品的表情【听觉共鸣说】:指出内耳基底膜上的感音器官会对各种频率的声波产生共鸣,耳窝底部较短的纤维会对较高的音产生共振,反之,顶部较长的纤维则与较低的音相对【听觉绝对阈限】:是指引起刚刚可察觉的听觉的最小声音强度和仍然产生听觉的最大声音强度【听觉疲劳】:如果声音较长时间连续作用于听觉感受器,就会引起听觉感受性显著降低,而且在声音停止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回复正常【听觉适应】:是听觉感受性对不断作用着的声音刺激的一种顺应,它表现为听觉阈限的降低或升高,听觉适应可分为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心里平衡】:我们把心里期待实现,心理能量释放,心理紧张度的缓解称为心理平衡,人有追求心里平衡的本能需要【移情】:是指既能分享他人情感对他人的处境感同身受,又能客观的理解分析他人情感的能力【音乐的格式塔】:音乐心理学的研究要关注与心灵的组织活动,并强调这种运动的整体性、自主性,及其对音乐感知模式的影响【音乐能力】:既包括对音乐各种要素及要素整合的感知、记忆理解,也体现在对音乐作品的审美立美水平上,它具有先天的潜能作为基础,易显现出后天学习训练的结果【音乐神经心理学】:以脑科学研究为基础,探索人脑的神经系统与音乐操作发展的关系。
音乐当中的名词解释

音乐当中的名词解释音乐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声音的编排和演奏,传达着情感、表达着思想,对人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音乐的世界里,有许许多多的名词和术语,它们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音乐。
本文将对音乐当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期增加读者对音乐的认识和欣赏。
1. 节奏(Rhythm)节奏是音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通过音符的持续时间和强弱变化的组合来创造出一种有规律的时间感。
节奏决定了音乐的稳定感和动感,让音乐更具张力和韵律。
2. 旋律(Melody)旋律是音乐中最易被人们记住和辨认的部分,它由一系列有机地连接在一起的音符组成。
旋律通过音高、音符的持续时间和音符间的跳跃等元素营造出美妙的音乐形象,是音乐作品的灵魂所在。
3. 和声(Harmony)和声是指两个或多个音符在时间上的同时性,它使得音乐更具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
和声可以通过和弦的运用、声部的交错、音符的层叠等方式呈现,为音乐增添了深度和和谐感。
4. 调式(Tonality)调式是音乐作品中使用的音高体系和音程的组合,它决定了音乐的调性和情绪。
常见的调式有大调和小调,它们分别代表了明亮开朗和深沉哀愁的音乐氛围,为音乐赋予了个性化的特点。
5. 速度(Tempo)速度是指音乐的演奏速度,它通过音符的持续时间来衡量。
不同的速度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迅猛的速度使人激动,缓慢的速度则让人感受到宁静与舒适。
6. 动态(Dynamics)动态是音乐中音量的变化,它决定了音乐的响度和强弱。
通过巧妙地运用动态,音乐可以表达出愤怒、欢乐、深情和恐惧等广泛的感情,使音乐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7. 音色(Timbre)音色是指乐器或音源发出的声音质地或音色特征。
每种乐器都有独特的音色,例如小提琴的婉转柔和、吉他的明亮悦耳、钢琴的丰满清晰等。
音色使得音乐更加多样化,丰富了音乐的表达效果。
8. 表情(Expression)音乐中的表情是指音乐家通过演奏技巧、动态、速度等元素来表达音乐作品所要传递的情感和意境。
音乐名词解释.doc

音乐名词解释[纯律]是于五度相生律用以构成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之外,再加入第五分音来作为生律要素,构成和弦形式。
这样便产生了七个基本音级。
根据纯律相生律中的基本音级的音高关系,又不同于十二平均律和五度相生律中的基本音级间的音高关系。
它的EF、BC之间的半音比其他两种律制的半音要大。
全音的情况有两种:CD、FG、AB为大全音,和五度相生律中的全音相等,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全音大。
ED、GA为小全音,比其他两种律制的全音都小。
前面简略地谈到了各种律制产生的方法和结果,但为什么用不同的方法定律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呢?为了说明这一问题,现以e1为例,用纯律和五度相生律的定律方法来进行一次计算。
我们已知纯律是以复合音的第二分音、第三分音和第五分音作为生律要素的,也就是说纯律大三度的振动数比应是5/4。
已知振动数比,再由振动数比求得音的振动数是很容易的。
五度相生律是以复合音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为基础,按照纯五度(3/2)的关系连续相生而得。
关于十二平均律,我们已知它是将八度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而成,因此,除一度和八度外,其他各律的音高与纯律和五度相生律皆不相同。
三种律制在实际的应用上各有长处,五度相生律是根据纯五度定律的,因此在音的先后结合上自然协调,适用于单音音乐。
纯律是根据自然三和弦而定律,因此在和弦音的同时结合上纯正而和谐,适用于多声音乐。
但随着多声部音乐的发展,转调的频繁,加上键盘乐器在演奏纯律上的困难,因而受到很大限制。
十二平均律在音的先后结合和同时结合上都不是那么纯正自然,但由于它转调方便,在键盘乐器的演奏和制造上有着许多优点,因此近百年来被广泛采用。
[五度相生律]根据复合音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的纯五度关系,即由某一音开始向上推一纯五度,产生次一律,再由次一律向上推一纯五度,产生再次一律,如此继续相生年定出的音律叫做五度,产生再次一律,如此继续相生所定出的音律叫做五度相生律。
例如五度相生律所订出的七个基本音级间的音高关系,和十二平均律中七个基本音级的音高关系是不同的。
最新常用音乐术语.pdf

常用音乐术语一、速度1.慢速类Grave (约=40) 庄严的慢板(极缓板)Largo (约=46) 广板(最缓板)Lento (约=52) 慢板(缓板)Adagio (约=56) 柔板Larghetto (约=60) 小广板2.中速类Andante (约=66) 行板Andantino (约=69) 小行板Moderato (约=88) 中速3.快速类Allegretto (约=108) 小快板Allegro (约=132) 快板Vivace (约=152) 活板(介乎快板与急板之间与其他速度用语连用时表示更活泼、更快些。
) Vivacissimo (约= 168) 极其活泼的快板Presto (约= 184) 急板Prestissimo (约= 208) 最急板Veloce 快速Velocissimo 非常快速的Vivo 速度甚快、充满活力的4.速度变化类Accelerando (accel.) 渐快Stringendo(string.) 加紧、加速地Stretto 加紧、渐快地ritardando(rit.) 渐慢、延缓地rallentando (rall.) 渐慢地ritenuto( riten.) 突慢allargando 放宽、渐慢渐强calando 逐渐柔和并渐慢地sostenuto(sosten.) 保持住(应用中常有拉住速度、绵延舒展之意。
) tempo rubato 伸缩处理、但总时值符合于基本速度指示。
tempo xprimo(Ⅰ) 原速、回到开始的速度a tempo 回原速in tempo 按固定速度attacca 紧接piu mosso 稍快(多一点)meno mosso 稍慢(少一点)largamente 宽广地、缓慢地assai(Allegro assai) 足够地、非常(非常快)quasi(quasi presto) 类似、几乎(近似急板)molto(molto Allegro) 很(很快)、十分pochissimo(pochiss.) 极少、仅仅rit pochiss 极少一点渐慢non troppo(non troppo presto) 不过分、不太急速的non tanto(non tanto allegro) 不过分快的con moto 流动地、稍快地ad libitum( ad lib) 按自己心意、随意地、自由选择M.M(Maelzel's Metronome) 节拍机速度Mouvement 速度二、力度1.强和弱pp(pianissimo) 很弱p(piano) 弱mp (mezzo piano) 中弱satto voce 轻声、小声mezza voce 一半音量(轻声)mf (mezzo forte) 中强f (forte) 强fI (fortissimo) 很强sf (sforzando、sfz) 突强2.力度变化diminuendo ( dim. ) 渐弱diecrescendo( decredsc. ) 渐轻smorzando 渐慢、渐弱、逐渐消失morendo 逐渐消失perdendosi 使渐消失calando 渐柔和并渐慢地crescendo(cresc.) 渐强poco apco 渐渐地poco apce cresco 一点→点地渐强subito( sub.p) 突然(突然弱)sempre(sennprxp) 始终、一直(一直保持弱奏)三、表情1.抒情类dolce 柔和的dolcissimo 很柔和的teneramente 柔软地、优美地、温和地espressivo(espress.) 有表情地espresslone 富有表情、表现地tranquillo(tranq.) 安静的、平静的lusingando 亲切、妩媚地cantabile 歌唱地cantando 如歌地canto 歌曲、曲调、歌唱、主旋律声部semplice 简单、朴素地comodo 舒适地piacevole 愉悦地、动人地armoruoso 和谐地、一致地delicato 精致的、温柔的delicatamente 精致地、纤细地、娇柔地pastorale 田园风的con calma 平静地、安宁地grazioso 优美典雅地mormorando 发低沉的声音、喃喃低语潺潺流水mesto 忧郁地、悲伤地dolendo 悲伤地、忧愁地relgioso 虔诚的、神圣的2.有力、有精神类Brillante 辉煌的、炫耀的con brio 充满活力地、鲜明生动地spirito 精神抖擞地、生龙活虎地spiritoso 精神饱满地、生气勃勃地risoluto 坚决地、果断地deciso 果断地、坚定地energico 坚定有力地vigoroso 精力充沛地、豪爽地marcato 突出的、强调(有力)的rinforzando(rinf.) 突强、加强、指一个短小片断突然加强或急骤地渐强。
有关于音乐的名词解释

有关于音乐的名词解释音乐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充满了美好与感动。
然而,对于非音乐专业的人来说,有时候可能会对一些音乐术语感到迷惑。
在本文中,我将解释一些常见的音乐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各个方面。
1. 节奏:节奏是音乐中时间和强度的组合。
它可以是快速或缓慢的,强烈或柔和的。
节奏使得音乐有了一定的动感,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拍子摇摆。
节奏可以通过不同的乐器或声音的组合来构建,从而给音乐带来独特的韵律。
2. 和弦:和弦是指由两个或多个音符同时发声所形成的音。
它们由根音、第三度和第五度组成。
和弦能够给音乐增添和谐的感觉,并为乐曲赋予不同的情感和色彩。
常见的和弦包括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和属七和弦等。
3. 调性:调性是音乐中基于主音与其它音符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音乐系统。
它是由一个基调(主音)和相应的音阶组成的。
调性能够给音乐带来稳定感和层次感,让人们更容易感受到音乐的情绪和情感。
4. 旋律:旋律是由一系列音符按照一定顺序演奏而形成的音乐片段。
它是音乐的灵魂,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旋律可以通过音高、音长、音符的连续性和跳跃性等特征来识别和描述。
5. 节拍:节拍是音乐中规律性的重复,可以看作是音乐的心跳。
它为音乐提供了时间感,使得音乐更易于理解和跟随。
通常,一个乐曲会有一个固定的节拍,例如4/4拍或3/4拍。
6. 和声:和声是指两个或多个声部之间的音乐关系。
和声可以通过音乐中不同音符的叠加和交错来表达。
它给音乐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和和谐感,使得乐曲更加丰富多样。
7. 音乐风格:音乐风格是指音乐作品所属的特定类型或流派。
不同的音乐风格有着不同的特征和特点,代表了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常见的音乐风格包括古典音乐、摇滚、流行、爵士、电子乐等。
8. 拉格:拉格是一种印度古典音乐的节拍模式。
它用来描述音乐中独特的时间和强度组合,给音乐带来了独特的韵律感。
拉格在印度音乐中被广泛使用,并且每个拉格都有其特定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外国音乐名词解释(主要)

外国音乐名词解释(主要)本文档将解释一些外国音乐常用的名词,以加深对其意义的理解。
1. 乐谱:乐谱是一种用于记录音乐的符号系统,包括乐符、音符、节拍等,以便演奏者能够按照指定的方式演奏音乐。
乐谱:乐谱是一种用于记录音乐的符号系统,包括乐符、音符、节拍等,以便演奏者能够按照指定的方式演奏音乐。
2. 音符:音符代表了音乐中的一个音,表示音的高低、时长和节奏。
音符:音符代表了音乐中的一个音,表示音的高低、时长和节奏。
3. 音阶:音阶是一组按照特定规律排列的音符,形成了一个音乐系统中的基本音程。
音阶:音阶是一组按照特定规律排列的音符,形成了一个音乐系统中的基本音程。
4. 节拍:节拍是音乐中的时间单位,用于划分音乐的节奏和速度。
节拍:节拍是音乐中的时间单位,用于划分音乐的节奏和速度。
5. 主旋律:主旋律是音乐作品中最重要的旋律线索,通常是最引人注意的部分。
主旋律:主旋律是音乐作品中最重要的旋律线索,通常是最引人注意的部分。
6. 伴奏:伴奏是对主旋律的补充,用于增强音乐作品的层次和和声效果。
伴奏:伴奏是对主旋律的补充,用于增强音乐作品的层次和和声效果。
7. 和声:和声是指音乐中不同音符同时产生的效果,通过和弦和音程的组合来表达。
和声:和声是指音乐中不同音符同时产生的效果,通过和弦和音程的组合来表达。
8. 节奏:节奏是音乐中不同音符的时间关系和强弱变化,决定了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
节奏:节奏是音乐中不同音符的时间关系和强弱变化,决定了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
9. 和弦:和弦是由三个或更多音符按特定关系同时奏响的音乐元素,用于表现和声。
和弦:和弦是由三个或更多音符按特定关系同时奏响的音乐元素,用于表现和声。
10. 调式:调式是音乐中音高的组织形式,以一定的音程关系来确定音乐的基调和调性。
调式:调式是音乐中音高的组织形式,以一定的音程关系来确定音乐的基调和调性。
希望本文对于理解外国音乐中的常用名词有所帮助。
如需了解更多,请参考相关音乐学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名词解释玛祖卡波兰民间舞曲,中速或快速,三拍子,节奏带有附点,强拍常处于第二或第三拍上。
肖邦创作的玛祖卡舞曲最有特色,分为两类,一是描写波兰乡村生活,二是对祖国的怀念。
波兰舞曲产生于波兰宫廷的舞曲,具有庄重、华丽的贵族音乐特征,多为三拍子肖邦创作的波兰舞曲是他表达伟大爱国热情的一种重要体裁,结构多为三部曲式。
圆舞曲起源于奥地利的一种民间三拍子的舞蹈,分为快步和慢步两种。
十七、八世纪流行于欧洲各国,速度一般为小快板,重音在每小节第一拍,伴奏时每小节用一个和弦,二、三拍的时值一般要短一些。
波莱罗(bolero,西)西班牙舞曲,三拍子,稳定的中速,用响板敲击具有特性的节奏。
拉威尔的管弦乐《波莱罗舞曲》是最著名的作品,肖邦也写有这种风格的钢琴曲。
狂想曲一种技术艰深且具有史诗性的器乐曲。
原为古希腊时期由流浪艺人歌唱的民间叙事诗片断,十九世纪初形成器乐曲体裁。
其特征是富于民族特色或直接采用民间曲凋,如李斯特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等。
回旋曲是由相同的主部和几个不同的插部交替出现而构成的乐曲。
它有两种基本的类型,单主题的和对比主题的。
前者的各个插部是主部的展开,而后者的各个插部则是和主部相对比的新主题,插部相互之间又形成鲜明的对比。
也有些回旋曲是把两种类型结合起来,其中一些插部是单主题的,而另一些插部则是对比主题的。
回旋曲起源于古代欧洲民间的轮舞歌曲。
戏曲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形式,包含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舞美等中国民间传统的艺术形式。
舞剧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以歌唱为主。
协奏曲音乐体裁的一种。
十六世纪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
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
巴罗克时期形成的由几件独奏乐器组成一组与乐队竞奏者称为大协奏曲。
古典乐派时期形成的由小提琴、钢琴、大提琴等一件乐器与乐队竞奏的控协奏曲称“独奏协奏曲”。
另有两件相同或不同乐器与乐队竞奏的复协奏曲(或和双重协奏曲)、三件相同或不同乐器与乐队竞奏的三重协奏曲,单乐章的小协奏曲,乐队与乐队竞奏的控化的大协奏曲等。
芭蕾舞一种起源于意大利的舞剧,用音乐﹑舞蹈和哑剧手法来表演戏剧情节。
女演员舞蹈时常用脚趾尖点地。
芭蕾舞剧由芭蕾舞蹈演员身着剧装在音乐伴奏下表演的戏剧。
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后传入法国获得极大发展。
协奏曲音乐体裁的一种。
十六世纪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
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
巴罗克时期形成的由几件独奏乐器组成一组与乐队竞奏者称为大协奏曲。
序曲歌剧、清唱剧、舞剧、其他戏剧作品和声乐、器乐套曲的开始曲。
17世纪早期歌剧的序曲是一种简短的开场音乐,没有固定的形式。
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我国的第一部歌剧是《白毛女》。
咏叹调独唱曲,是歌剧、清唱剧等大型声乐作品中的重要段落,也可以是独立的作品。
具有高超的演唱技巧和幅度较大的情感抒发。
(歌剧中最能体现主人公性格和思想感情的声乐独唱曲,通常篇幅较大,富于戏剧性。
)宣叙调也叫朗诵凋,旋律近于说白,节奏比较自由。
清唱剧介于歌剧和康塔塔之间的多乐章大型声乐套曲。
包括独唱、重唱及合唱,由管弦乐队伴奏。
康塔塔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
原意指声乐说唱的乐曲。
后演变成包括独唱、重唱及合唱,由管弦乐队伴奏,各乐章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如《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
群众歌曲:一般是指为群众演唱而创作的表现群众生活情绪,演唱技巧难度不大的各种形式歌曲的总称.演唱形式:主要为齐唱,亦有小型合唱,轮唱,独唱,重唱,对唱,表演唱等。
组歌:为反映某一重大历史性现实题材的声乐套曲形式,每首乐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如《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
朗诵调西洋歌剧中具有叙述,吟诵性质的独唱曲,用以代替对白的歌唱,节奏自由,曲调接近于朗诵。
交响曲器乐体裁的一种。
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
源于意大利歌剧序曲,海顿时定型。
基本特点为: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速度徐缓,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第三乐章速度中庸或稍快,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又称"终乐章",速度急速,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
交响诗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
交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
交响诗的名称为.李斯特所创,他认为“标题能够赋予器乐以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因此他把标题交响音乐和诗联系起来称交响诗。
交响音画交响音画与交响诗相似,也是单乐章标题性的交响音乐,与交响诗不同的是,交响音画偏重于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人们生活情景的描写。
民族乐派是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坛,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文化运动密切联系的一批音乐家。
阿勒曼德17世纪盛行于法国和英国的舞曲体裁,四拍子,节奏平稳,速度较慢,常用于组曲。
同样的名称在19世纪指流行于瑞士乡村的三拍子轻快舞曲,它是华尔兹的前身。
船歌来源于威尼斯船夫歌曲的器乐曲(钢琴曲为多,也有管弦乐曲),6/8或12/8拍,速度和缓,通常是在荡漾的节奏韵律之上有一条歌唱性的悠扬曲调。
摇篮曲安静温和的声乐或器乐小曲,节奏有如摇篮缓缓摆动。
布鲁斯(blues,英)一译蓝调。
美国爵士乐的一种风格,源于黑人灵歌。
通常为十二小节,节奏平稳,速度较慢,其名称来源于别具特色的常降低半音的大调第三和第七级音(称作"怨音"blue notes)。
华彩乐段:原指意大利歌剧咏叹调的末尾处,由演唱者即兴发挥的段落,后来发展为在协奏曲的第三乐章中,乐队停止演奏,由独奏者充分表演演奏技巧的段落,今一般是由作曲家写好供独奏者提前准备好,协奏曲中允许由不同的作曲家写不同的华彩乐段。
卡农一种二声部或更多声部的复调音乐形式,当一个声部的旋律出现之后,另外的声部紧跟模仿。
随想曲⑴16世纪末至17世纪较为自由的赋格性质器乐曲,多为古钢琴作品。
⑵技巧性练习曲,如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随想曲》。
⑶19世纪用于形式较为自由的乐曲,常借用著名曲调为主题,如柴可夫斯基的管弦乐曲《意大利随想曲》。
室内乐指适合在室内而不是大厅由少数人演奏的器乐曲,早期曾包括声乐。
主要体裁是数种重奏,最常见的是古典时期的弦乐四重奏、钢琴五重奏等。
现在虽常在音乐厅演奏这类作品,但依然保持原有的细腻亲切的特性。
协奏曲也称作独奏协奏曲,是一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队的协奏。
形成于18世纪,通常为快-慢-快三个乐章。
在莫扎特奠定的古典协奏曲模式中,第一乐章有两个呈示部,即乐队先呈示主题,然后由主奏乐器在乐队伴奏下带有变化地再次呈示主题;第一乐章(有时也在末乐章)将近结束处有"华彩乐段",即主奏乐器单独演奏的炫技性段落。
19世纪逐渐不再遵循这种模式。
练习曲专为练习乐器演奏技巧而作的乐曲。
19世纪肖邦、李斯特、德彪西等人加强了这种体裁的艺术性,使之成为音乐会上的正式曲目。
这类作品称为"音乐会练习曲"。
幻想曲起源于十九世纪初,以史诗或民间叙事诗为题材的器乐曲,一般以民歌或世间曲调作为主题,写作形式自由。
多数狂想曲是由缓慢的歌曲旋律和快速的民间舞曲交替进行,广泛运用变奏手法,如李斯特写的狂想曲最有代表性。
弗拉门科盛行于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的歌舞体裁,用吉他伴奏,常常带有悲伤意味。
在西班牙吉他作品中弗拉门科是一种典型风格。
托卡塔一种节奏紧凑、快速触键的键盘器乐曲。
始于16世纪的意大利。
赋格是一种结构复杂,形式严谨的复调曲式。
产生于十七世纪末,结构包括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经过巴赫等作曲家的创作,使赋格曲发展到成熟的阶段,一般分为三种形式,严格赋格曲、自由赋格曲、小赋格曲。
加伏特盛行于17世纪的法国舞曲,传入宫廷后,成为当时各种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形式,如歌剧、组曲中常有加伏特舞曲。
快速,4/4拍。
格里高利圣咏一译"素歌"。
罗马教会所保存并沿用至今的最古老的宗教歌曲集,以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
单声部旋律,节奏自由,以拉丁文歌词的抑扬顿挫为依据。
分为两大类:⑴用于教堂举行弥撒的成套圣咏,内容集中于耶稣最后的晚餐与受难;⑵用于修道院每天不同时辰祈祷的"日课"圣咏。
即兴曲盛行于19世纪的钢琴小曲体裁,具有精美典雅以及自由灵动的特性。
如舒伯特的钢琴即兴曲。
引子乐曲的开头部分,常见于交响曲、奏鸣曲、弦乐四重奏等较大型作品,通常为慢速,与快板主题形成鲜明对比。
前奏曲:最早不是独立的一种曲式结构,只是组曲的第一段音乐,肖邦首创了这一体裁,使之成为一种独立的器乐体裁,塑造了突出的艺术形象,描绘了诗一般的情景。
如,肖邦创作的《雨滴前奏曲》。
进行曲伴随队伍行进的音乐。
两拍子或四拍子(快速的也有6/8拍子),重拍突出,乐句对称。
多是二部曲式,少数是三部曲式,附点音符较多(可是声乐曲,也可是器乐曲)。
小步舞曲17世纪盛行于法国的中速三拍子舞曲,源自民间,后成为宫廷舞。
18世纪常被用于多乐章器乐曲,如交响曲、弦乐四重奏的第三乐章。
奏鸣曲是多乐章的器乐套曲,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结构。
它们和组曲相比,都有构思缜密、结构严谨的特点。
古典主义奏鸣曲的奠基人是海顿和莫扎特。
奏鸣曲式是大型器乐作品中最主要的一种结构,在三部曲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曲式。
由呈式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无词歌是浪漫派音乐创作的音乐体裁,它是按照歌曲体裁和特点写作的一种抒情钢琴小曲,其中经常包含一个歌唱性的旋律和相应的伴奏部分。
无词歌由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首创。
回旋曲式音乐作品的曲式之一,由同一主部和不同的插部多次循环交替而构成的曲式。
……。
图式为,A+B+A+C+A+D组曲:是一种大型的器乐曲形式,一般由相对独立且带有标题的数段音乐组成,每段音乐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用钢琴和管弦乐演奏的形式比较多。
如,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
标题音乐标题音乐是用文字来说明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思想内容的器乐曲。
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无标题音乐:没有标题或没有文字提示作品内容的作品,如莫扎特的第40交响曲。
巴洛克音乐原意为不圆的、形状不规则的珍珠,现指欧洲17世纪和8世纪初期豪华的建筑风格。
音乐家借用此语概括地说明同一时期的音乐风格十二平均律在键盘乐器上将一个八度内的所有半音都调成一样距离(音分)的调律方法。
(将纯八度之内的音平均成十二个半音的音律,每一等份称为一个半音即小二度。
) 古典主义音乐指十八世纪下半叶之十九世纪初,形成于维也纳的一种乐派,亦称“维也纳古典乐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