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分析
简析水稻强化栽培技术

为宜 ,不可存在侥幸心理 ,追求生长期长 的品种 ,避 免造 成损失 。水 稻品种一般应选 择分蘖能 力强、穗型大 、抗 倒 伏能力强 、适应性好 的高产优 质品种 。
3 2秧苗早栽 .
培 育水稻秧苗 因南 北方地域差异 有所 不 同。北方 多采
2 水 稻强化栽培技术特点
与传统 水稻栽培技术方 法相 比较 ,水稻 强化栽培技术
的特点是 :秧 苗早栽、稀植扶壮 、湿润灌溉 、壮秆防倒 、
肥 足 高产 。近 年来 ,我 国水稻 产量 取 得 了举世 瞩 目的成
果 ,为 了 能够 让 全 世 界 更 多 的 人 解 决 温 饱 问题 ,水 稻 强 化
棚 口封 好 。 仔 细 观 察 出 苗 情 况 , 并 于 2 叶 时 洒 施 人 尿 水 或 片
尿素水 ,浓度不能过 高,采取少量 多次的方法 。棚 内温度 在 l ℃以上 ,湿 度达 到7 % 5 5 为宜 。在秧 苗管理过 程 中,要注 意
防虫防病 ,做 到及早发 现及早 治疗 。当秧苗 长至3 叶 时, 片
苗 。棚长 多为 1m 宽多为6 ,中 间留有过 道便 于浇水 、 5, m
除草等 管理。床面土过 筛要细而平整 。水稻提前催 芽,即
先将 种子 做浸种 先用 清水选 种 ,再放入 2% 5 多菌灵 1 0 倍 00 液 中消毒l 1 ,然后捞起 种子用清 水冲 洗干净 ,继 续用 天 夜 清水 浸泡4  ̄7 h 8 2 。每天 换水 一次 ,然后将 浸过 水 的种 放 在 2  ̄ 右 的环 境 中进 行 催 芽 ,催 芽 长度 不 可 过 长 , 0 C左 05m . c 以下为宜 。达到发芽率在 9% 0 以上 可 以使用 。摆上 软 盘 ,把 准备好 的过筛底 土撒在软盘 中。播种要均匀 ,并用 板轻 压平 后覆 lm c 左右 拌有壮 秧剂 的表土 ,适 当喷水并 将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探析

Z i x u n t a i 本文从水稻强化栽培的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为水稻增产增收提供帮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已经在我国开始使用,这项技术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栽培方法,水稻强化栽培体系在马达加斯加的使用推广过程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水稻增产增收好的增产效果,最近这些年,我国在水稻栽培过程中,也引进了该项栽培技术,而且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像是出该项技术在水稻栽培技术上的明显优势。
一、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的发展与内容水稻强化栽培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栽培方法,在马达加斯加的水稻栽培区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主要是,水稻的秧龄一般不到15天,同时单苗稀植的平方米4苗,在整个水稻的生长期,不给稻田建立水层,但是一定要在营养生长期保持湿润而且不能淹水,给水稻实行间歇灌溉,但一定要是轻度灌溉,保证土壤水分决不饱和,而且还要进行2到4次中耕除草,施用堆肥或厩肥。
近年来中国北方各省结合当地的水稻生产实际,对引进的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做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将当地实际和该技术相结合,对提高水稻产量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同时应用该技术之后,不但水稻产量增收幅度较大,而且水稻品质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这样就为水稻高产、高品质遗传育种提出的优质高产育种提供了一条捷径,因此,在应用水稻育种和栽培技术相结合的过程中,能够为我国的水稻的优质育种提供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促进我国水稻栽培技术的长足发展。
下表就是强化栽培与传统栽培的产量的比较,具体比较数据如表1:二、适宜北方水稻强化栽培的杂交水稻组合选择研究我国的水稻强化栽培专家在水稻强化栽培能增产的基础上,对水稻强化栽培进行了适宜品种的筛选试验,将水稻品种分为18个组合,这18个组合中水稻强化栽培比传统栽培技术有明显的增产,对比组合中,显著显著减产的有7个组合,剩下的组合两种栽培方式间的产量差异不大。
这些试验中的增产组合均为穗数型组合,其水稻强化栽培和传统栽培的平均粒数分别为181.7和149.1,其中减产的组合均为重穗型组合,其水稻强化栽培和传统栽培的平均粒数分别为243.64和196.0,其中产量差异不显著的8个组合,水稻强化栽培和传统栽培的平均粒数分别为191.24和167.11,两种栽培方式下3个增产组合与7个减产组合产量性状比较(平均值)从表2可见,其中穗数型组合的水稻强化栽培的有效穗数要比传统栽培技术减少了大约10.8%,两者的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差异非常小,最终增产7.01%。
浅析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

浅析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的栽培技术及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针对水稻栽培技术及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进行浅析。
一、水稻栽培技术1. 土壤选择和处理水稻对土壤的要求较高,通常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栽培。
在处理土壤时,应进行深耕翻压,保持土壤松软,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并在播种前进行施肥,提供充足的养分。
2. 水稻品种选择水稻品种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产量和质量。
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水稻品种,并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早稻、中稻或晚稻进行栽培。
3. 合理的密植密抽密植密抽可以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但也需要保证充足的养分和阳光。
否则会形成拔节力弱,互相掐壁的现象。
密植是易产高门槛,易于施肥管理,效益比松苗较高。
但周期长,容易积病积虫。
4. 施肥管理水稻的施肥管理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在播种前需施足底肥,配合追肥,确保水稻生长过程中养分的供应充足。
还应根据土壤和水稻的生长状态进行施钾、施硼等细节管理。
5. 合理的田间管理水稻生长期需要及时除草、排灌,保持水稻茬的通风透光等。
定梳、插秧、深水、拔节等工作也要及时进行,保证水稻生长的需要。
二、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1. 种子处理种子是生产和种植的起点,其品质直接关系到产量和质量。
在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处理,除杂除矫,提高劣种率,选择良种、优质的种子进行播种。
2. 水肥一体化管理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因此在种植水稻时,应根据土壤条件和水稻的生长需求,合理安排灌溉和施肥,保证养分和水分的供应充足。
3. 病虫害防治水稻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在种植水稻时,应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工作,选择合适的化学农药进行喷洒,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
4. 加强管理管理工作包括田间管理和施肥管理等,通过加强管理,可以保证水稻的良好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质量。
关于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论文5篇范文

关于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关于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论文1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包含内容广泛,需要在各个环节做好落实工作,这样才能确保强化栽培技术效果。
1.1培育秧苗为提升水稻适应性,需要对水稻品种进行筛选,要提前移栽,合理稀植,需要选择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品种。
水稻的分蘖性要强,抗倒伏的能力也要比较突出,最好是偏大体型的水稻品种,能够提升其产量。
水稻播种育苗要采用软盘旱育秧和湿润保温育秧等方式。
要根据水稻品种和水稻秧苗生长特点确定播种量,注意做好育秧管理,培育适龄壮苗,为提早移栽创造条件。
1.2适时移栽如果是单季水稻,要在秧苗2~3片叶时移栽。
如果是双季稻,要在秧苗3~5片叶时移栽。
如果前季是水稻田,可以选择免耕或翻耕。
免耕要及时泡田、平田、施足基肥,待水自然落干后2~3天进行移栽。
如果选择翻耕,要在前茬收获后及时泡田、翻耕、整平稻田、施足基肥,保留浅水移栽秧苗。
2.3合理稀植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要求适当稀植。
如果田力较低,移栽规格为25×25厘米;如果是中等田力,移栽规格为30×30厘米;如果田力属于上层,移栽规格为35×35厘米,或者更大。
如果采取三角形种植,规格为30×30厘米~35×35厘米,每丛为3棵苗,尽量做到疏密相间,这对促进分蘖及提高有效穗数有重要作用。
如果采取正方形种植,株行距保留要考虑通风透光需要,这样才能保证秧苗单株的正常生长。
1.4平衡施肥平衡施肥应该是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核心内容。
首先要确定施肥种类,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施用,能够确保理想的增产效果。
特别是基肥,需要以有机肥为主,在整个施肥过程中,有机肥要占总施肥量的20%~30%。
无机肥施用也需要有合适比例,一般情况下,氮磷钾配比为2∶1∶2。
底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5∶3∶2。
施肥量需要根据田力和水稻不同生长期情况而定。
一般情况下,每亩施用纯氮量为10~14公斤。
浅析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

浅析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农村地区广泛种植。
为了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益,农民需要掌握一定的水稻栽培技术和有效的措施。
本文将从水稻种植技术和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两方面进行浅析。
一、水稻种植技术1. 合理选择品种: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特性和种植要求,选择适应性强、抗性好、产量高的水稻品种。
选取具有早熟、抗倒伏和抗病虫害等特点的品种,以降低种植风险。
2. 按时适量施肥: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适量施入有机肥和化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生长阶段的不同,科学调控施肥量和施肥时间。
特别是在水田育秧、拔节孕穗等关键期,要加强追肥,确保水稻营养供给的均衡。
3. 精确控制田间水分:水稻是水生作物,稻田湿度对其生长和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不同生育时期的需水量,合理控制水田灌溉和排水,在拔节至孕穗期保持适宜的水分状况,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4. 控制害虫和病害:水稻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危害。
农民需及时留意稻田的虫害和疾病情况,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例如合理使用农药,定期翻松土壤,增强通风扩光,增强水稻的免疫力。
1. 推广科学耕作管理:通过开展农技培训、示范推广和技术服务等形式,向农民普及最新的水稻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
帮助农民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2. 加强品种改良和选育:大力推行优质稻、抗病虫害稻和机械适应性强的新品种。
通过对籼稻和粳稻的改良选育,提高水稻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3. 加强农业技术扶贫:针对贫困地区的水稻种植农户,通过提供良种、肥料、农药和技术指导等方式,帮助他们提高水稻种植效益,提升农户的收入水平。
4.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推进水稻产业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建立科技服务体系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形成完善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水稻产业链。
水稻栽培技术和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有很多,以上只是简要分析了一些重要的方面。
水稻强化栽培关键技术解析

水稻强化栽培关键技术解析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总体水平和增产潜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目前推广的重点之一,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障农民收益。
本文将从改良种质、良种选育、适地适种、优化施肥、精细管理等方面介绍水稻强化栽培的关键技术。
一、改良种质改良种质是强化水稻栽培的关键之一。
水稻种子是育种成果的产物,种质的优良性影响着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高低。
因此,育种单位在选育新品种时,应该首先考虑到其产量、质量和适应力等方面的优劣。
1.选取高产优质的亲本材料。
高产优质是水稻强化栽培的核心目标,因此选育新品种时首先就要选取高产优质的亲本材料,以确保水稻强化栽培的效果。
2.多样体系的繁殖。
为了提高种质的遗传纯度和多样性,育种单位可通过人工授粉、扦插、单株选择等繁殖方式,创造多样体系,筛选出适合地方环境和农民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
3.优于传统品种。
育种的成果应该比传统品种更优化,具有抗病、抗逆性能强等特点,可为水稻产业提高效益、减少环境污染提供更好的保障。
二、良种选育良种选育是强化水稻栽培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选育出适应当地环境、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能强、生长迅速稳定的优良品种,是水稻强化栽培的核心内容之一。
1.综合考虑多种品质因素。
例如生育期、产量、耐病能力、抗逆性能、食味等因素,以选出的新品种为依据,配制不同的种子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种植和调整。
2.按照时节更新良种。
因为水稻变异快,良种的使用期限十分有限。
根据不同地区气候环境的差异、植物病害的变化等因素,每年更新不同的良种品种,以适应生产需求。
三、适地适种适种适地是强化水稻栽培的一项重要技术,因为只有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才能更加准确地开展水稻高效种植工作。
1.根据土壤条件进行适地适种。
合理选用适宜地区的水稻种植,应根据当地土壤状况,进行不同的种植管理技术,以达到最佳的产量和收益。
适地适种也要注意土壤的水分情况,不同的气候会对水稻种植和管理带来影响。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促增产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促增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与常规栽培技术相比,有着“嫩秧早栽、稀植壮株、湿润强根、控苗壮秆、肥足高产”的特点,是一项促农增收的先进栽培技术。
主要掌握以下要点:1品种选择与适时早播。
选择分蘖能力与抗倒伏力匀较强的、穗型偏大的紧凑或半紧凑叶型的高产优质新品种,如冈优94-4、川香9号、内香2550、内香8514,菲优188、川江优527等。
采用适时早播,要求连续3天温度达到12℃以上(能保证水稻正常发芽,不被寒害),就可以进行水稻旱育秧播种,一般在3月5日至3月15日进行播种,能保证秧苗提早移栽下田、提早分蘖和早够亩主穗数。
2采用旱育保姆旱育秧方式育秧。
选择平整肥沃、背风、向阳的蔬菜地作苗床地,每亩本田需苗床地0.4亩地(2.67米开厢,16米长)进行稀播,播种时先将谷种翻晒1-2次,浸种20~24小时,滤去多余水分,适当吹晾(以种子不沾手为宜),先倒入圆底盆中,再倒入药剂(药剂:种子=1:3,一定现开,现拌,现播),边摇边筛,使药剂均匀地裹于稻种表面,再筛去多余药剂,立即播种,以防粘连。
用细土盖种0.5厘米厚(以不见种子为宜),最后搭拱盖膜保温。
这样能保证苗齐、苗壮、白根多栽后成活快,分蘖力强。
3采用适时早栽和合理密植。
当秧龄达到4-5叶左右进行移栽,移栽时田块要耙平施足底肥,选择晴天移栽最好;根据稻田的肥力情况,灵活使用栽培规格:肥力一般的田块可以采用行窝距50×40厘米的规格,肥力中等的田块可以采用行窝距55×40厘米的规格,肥力或施肥水平较高的田块可以采用行窝距60×40厘米的规格,采用牵绳移栽,每隔40厘米在行绳上打好结,以结为中心栽三苗,栽成10厘米的等边三角形(也称三维栽培法)。
这样可以改善植株间的通风、光照条件,促进单株健壮生长,较常规栽培降低水稻发病率40%左右。
4采用干湿灌溉技术。
栽秧时采用花花水栽秧,易立苗,成活快;分蘖前进行干湿交潜灌溉,促进水稻早生根快分蘖,分蘖后期采用“够苗晒田”:即当全田总苗数达到预定有效穗数的80%时开始排水晒田;中期(穗分化到抽穗扬花期)实行浅水(水深2厘米左右)灌溉促大穗;后期(灌浆结实期)采用干湿交潜灌溉,养根保叶促灌浆。
水稻强化栽培关键技术解析

水稻强化栽培关键技术解析【摘要】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水稻种质资源研究,包括原生种和品种资源的利用,为水稻的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支持。
其次探讨了水稻生长调控技术,包括光照、温度、水分等因素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随后介绍了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尤其强调了生物防治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性。
还介绍了水稻施肥技术和灌溉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结了水稻强化栽培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并对本文进行了简要总结。
通过本文的解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为水稻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水稻、强化栽培、种质资源、生长调控、病虫害防治、施肥技术、灌溉技术、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水稻强化栽培关键技术解析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强化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提升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水稻强化栽培关键技术进行深入解析,包括水稻种质资源研究、水稻生长调控技术、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水稻施肥技术和水稻灌溉技术。
水稻种质资源研究是水稻强化栽培的基础,通过选育适应性强、产量高、抗逆性好的优良品种,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水稻生长调控技术涉及到种植密度、播种期、田间管理等方面,科学合理的调控可以有效提高水稻产量。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病虫害的监测预警、防治措施的制定和施行,保障水稻生长不受病虫害威胁。
水稻施肥技术和水稻灌溉技术是保障水稻生长所需养分和水分的重要手段,科学施肥和精准灌溉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并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2. 正文2.1 水稻种质资源研究水稻种质资源研究是水稻强化栽培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水稻的种质资源主要包括不同品种和种群的种子、种苗及其遗传信息。
对水稻种质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水稻强化栽培提供丰富的遗传背景和多样化的品种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分析
欧根友
【摘要】本文介绍了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特点,从培养秧苗、适时栽培、合理稀植、平衡施肥、合理用水、虫害防治等方面就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行讨论。
【关键词】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是一项能够使水稻增产,同时降低成本的技术。
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农民们也逐渐发现,对种子进行精心培育,施用高级化肥或使用新型杀虫剂或除草剂都不能得到增产的保证,反而会使成本升高。
其实只要换个简单的栽培方法即可以达到他们的目的。
所以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栽培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这样才能造福更多的人。
1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概况
1.1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来源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个教授在马达加斯加提出的一种新的栽培方法。
在1961年,他来到非洲马达加斯加,希望拯救这个贫穷的村庄。
他通过观察农民们栽种水稻的方法,同时自己也不断进行实验。
在二十年以后。
他终于发明了这造福人类的技术。
即水稻强化栽培技术。
在幼苗刚开始栽培时,要选用抗病能力强的种子。
从而能够保证培育出健壮的幼苗。
小苗移栽更容易存活同时也能促进稻苗提前分蘖。
对稻苗进行稀植,可以使分蘖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秧苗可以像灌木丛那样生长旺盛。
最终能够收获既大有多的穗,因此水稻强化技术可以挖掘水稻的巨大潜力[1]。
1.2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优势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能够节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它通过采用小苗移植来降低成本;通过单本稀植使得所用的种子大大减少以及减少了人们的劳动力。
而湿润灌溉能起到节约水源,保护环境的作用。
通过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得到的植株抗病虫能力强,强壮挺直,可以减少对农药的使用。
为人类一共绿色食物。
同时减少灌溉时所用的水以及施加有机肥促使土壤的含氧量增加,稻田的通透性增强,微生物的活动能力也随之增强,使得水稻茁壮成长。
由此可见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既能够使农民增产增收,也能减少成本,提升大米的质量,促进绿色无公害产品的生产,有益于人们的健康[2]。
2 如何更好的运用水稻强化栽培技术
2.1 筛选优良品种,进行小苗移栽
提前选出优良品种,可以使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更易成功,使得增产效果大大提高。
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重穗型的品种效果最为明显。
该品种具有分蘖力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优点。
所以将两优培九、协优9308、中浙优1号、丰两优1号、D优527、D优68、川香优2号、甬优6号等重穗型杂交水稻组合,作为目前应用强化栽培技术的主要品种。
选好品种后,进而通过旱地育秧,使得秧苗更强壮。
短龄秧移栽可以使水稻分蘖更早更快地生长出来。
但必须尽早地整理田地,提高田地的平整度以及质量。
在秧苗出现3 ~4个叶子时对其移栽。
2.2 合理灌溉施肥
水稻强化栽培与传统栽培相比,强化栽培后的田块,分蘖前进行干湿交潜灌溉,促进水稻更早的长出根,更快的分蘖。
在分蘖后期,实行“够苗晒田”,及时进行灌溉可以使完好的穗的数量增多。
搁田时期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
不同处理的处理方法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同。
提早搁田、合理稀植、减少施氮肥等措施可以促进水稻成穗,在生产中,对于分蘖力强的品种,不能采用以往所使用的通过排水来控制分蘖的方法,而应该改用肥水双控的方法来
促进水稻成穗。
从而提高水稻产量。
同时也应该根据稻株需水规律,稻田土质、当地地形、施肥情况、灌溉方式、水源保证等对强化栽培的田地提供合理的浇灌方案。
3 结语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打破了在中国的大栽培密度的传统习惯。
这项技术在中国适应性强,增产效果好,改善了田间的通风效果,降低了发病率,增加了水稻植株的光合作用,提升了根系活力,加快了营养物质的运输,提高了稻谷的产量,降低了垩白粒率,并且能很大地解放劳动力,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希望各地农业技术推广站能够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农民朋友也应熟练掌握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对其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盘祖勇.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J].吉林农业,2013,(23).
[2]朱永川,熊洪,等.中国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J].中国农学报,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