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血液系统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课件)学前儿童血液循环系统的特点

肺循环
•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肺静脉—左 心房。经过肺循环,暗红色的静脉血变为鲜红的动脉血。
血压
•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称为血压。血压分为动脉压和静脉血 压。我们平常所说的血压就是指动脉血压。动脉血压分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 是促进血液循环的重要因素,心脏收缩时,血流对血管壁的最高压力称为高压 (收缩压);心脏舒张时,血流对血管壁的最低压力称为低压(舒张压)。收 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脉压。动脉血压常以上肢肱动脉测得的血压为代表。正常 成人动脉收缩压为9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60~90毫米汞柱,脉压为30 ~50毫米汞柱。血压与年龄、性别及生理状态有关。一般来说,老年高于少年 ;男性高于女性。
年龄增长,血管壁较厚,弹性纤维增多,弹性加强。到12岁时,已具有成人动 脉结构。
血液
• 血液的组成 • 红细胞 • 白细胞 • 血小板 • 学前儿童血液量 • 学前儿童血浆 • 学前儿童红细胞 • 学前儿童白细胞
血液的组成
•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略带黏性的液体。血液总量占体重的 7%~8%。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其中血浆占55%,血细胞占 45%。血浆含有90%~92%水分、7%左右血浆蛋白,还有3%左右无机盐及有 机物(葡萄糖等),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营养物质(养料)和废物。血细 胞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循环
• 概述 • 体循环 • 肺循环 • 血压 • 学前儿童血压
概述
• 血液沿两条途径在体内循环:在心脏和肺之间循环以摄取氧气;在心脏和身体 其他部分之间循环以运输氧气和养分。这两条循环同时进行,并在心脏处汇合 在一起,共同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路径。
儿科学: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小儿贫血诊疗课件

儿科学:儿童血液系 统疾病小儿贫血诊疗
课件
目录
• 引言 • 小儿贫血的病因 • 小儿贫血的症状和诊断 • 小儿贫血的治疗 • 小儿贫血的预防和护理 • 案例分析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介绍小儿贫血的诊疗方法和注意 事项,提高医生对小儿贫血的认 识和处理能力。
背景
小儿贫血是儿童血液系统疾病中 的常见病,其病因多样,临床表 现各异,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以保障儿童的健康。
贫血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无法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状态。
分类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贫血可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等。
02
小儿贫血的病因
缺铁性贫血
总结词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小儿贫血类型,由于铁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导 致。
详细描述
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包括饮食中铁含量不足、慢性腹泻、消化道畸 形等,这些因素导致铁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
05
小儿贫血的预防和护理
预防措施
01
02
03
定期健康检查
家长应定期带宝宝进行健 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贫 血等潜在疾病。
补充营养素
根据宝宝的年龄和生长发 育需求,适当补充铁、叶 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素 ,预防贫血的发生。
避免感染
加强宝宝的免疫力,避免 感染病毒或细菌,以免引 起贫血或其他疾病。
家庭护理
病例二: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疗
总结词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
详细描述
患儿出现贫血、神经精神症状、消化系统症状等表现,实验室检查显示贫血伴有 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治疗以补充维生素B12或叶酸为主,同时针对病因进行治 疗。
课件
目录
• 引言 • 小儿贫血的病因 • 小儿贫血的症状和诊断 • 小儿贫血的治疗 • 小儿贫血的预防和护理 • 案例分析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介绍小儿贫血的诊疗方法和注意 事项,提高医生对小儿贫血的认 识和处理能力。
背景
小儿贫血是儿童血液系统疾病中 的常见病,其病因多样,临床表 现各异,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以保障儿童的健康。
贫血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无法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状态。
分类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贫血可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等。
02
小儿贫血的病因
缺铁性贫血
总结词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小儿贫血类型,由于铁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导 致。
详细描述
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包括饮食中铁含量不足、慢性腹泻、消化道畸 形等,这些因素导致铁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
05
小儿贫血的预防和护理
预防措施
01
02
03
定期健康检查
家长应定期带宝宝进行健 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贫 血等潜在疾病。
补充营养素
根据宝宝的年龄和生长发 育需求,适当补充铁、叶 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素 ,预防贫血的发生。
避免感染
加强宝宝的免疫力,避免 感染病毒或细菌,以免引 起贫血或其他疾病。
家庭护理
病例二: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疗
总结词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
详细描述
患儿出现贫血、神经精神症状、消化系统症状等表现,实验室检查显示贫血伴有 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治疗以补充维生素B12或叶酸为主,同时针对病因进行治 疗。
生理学血液系统ppt课件

交换血管
真毛细血管,管壁薄、通透性大、无 平滑肌分布,是血液和组织液进行物 质交换的场所。
容量血管
静脉和相应的中小静脉,与同级动脉 相比,其管壁薄、弹性小、易扩张, 在安静状态下循环血量的60%-70%容 纳在静脉中。
血管舒缩调节机制
01 02
神经调节
血管收缩神经纤维经常发放低频冲动,使血管保持一定程度的收缩状态; 血管舒张神经纤维在安静状态下无冲动发放,当刺激强度增加时发放冲 动,引起舒血管效应。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03
小动脉和微动脉,管壁富含平滑肌,收缩时可明显改变血管口
径,从而改变对血流的阻力和所在器官、组织的血流量。
血管类型及特点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环绕在真毛细血管起始部的平滑肌, 其收缩可控制毛细血管的开放或关闭。
通血毛细血管
骨骼肌和心肌中的毛细血管,血管壁 上有较多小孔,有利于血管内外物质 交换。
纤溶酶原激活
纤溶酶原在激活物的作用下转变 为纤溶酶。
纤维蛋白降解
纤溶酶将纤维蛋白降解为可溶性 小片段,使其失去网状结构。
纤溶抑制物
体内存在纤溶抑制物,可抑制纤 溶酶的活性,调节纤溶过程。
凝血与纤溶平衡及其意义
平衡状态
正常情况下,凝血与纤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既保证血管损伤时的及时止血,又避 免不必要的血栓形成。
生理意义
凝血与纤溶平衡对于维持血管完整性、防止出血和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当平衡 被打破时,可能导致出血倾向或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06
血管生理
血管类型及特点
弹性贮器血管
01
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富含弹性纤维,有明显可扩张性和弹性,
可缓冲动脉血压。
分配血管
小儿血液系统PPT课件

~0.25mg/d
Liver+ RE cells 60 mg (15.9%)
Faeces 7.4 mg / d
Bile,Hb 0.05 mg/d
贮存
Red blood Cell (Hb) 280 mg
(75%)
functional iron
目录
铁的来源
◆ 食物(外源性铁) 占摄入量的1/3 血红素(动物性食物): 铁吸收率高 含铁高且吸收率达10% ~ 25% 母乳含铁0.05mg/dl, 吸收率49% 牛乳含铁0.05 mg /dl, 吸收率4% 非血红素铁(植物性食物):吸收率低1.7% ~ 7.9%
Eastern Western Pacific Mediterranean
目录
铁的代谢
人体内铁含量及其分布
◆ 铁含量与年龄、性别、体重、Hb有关 新生儿 75mg/kg
成人男性 50mg/kg 女性 35mg/kg
目录
分布 血红蛋白约64%, 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肝、脾、骨髓等) 约32%; 肌红蛋白约3.2% ; 微量(<1%)存在于含铁酶和运转铁。
目录
Diet 8mg/d
Intestine
Urine,sweat, Skin etc
0.9mg/d
自由铁池 Plasma 0.5mg (0.1%)
Muscles &enzymes
15 mg (4%)
Bone Marrow 20 mg
(5%)
Sloughed mucosal cell + GI bleeding
发生率
分类
<15%
低
15 % ~40%
中
>40%
高
Liver+ RE cells 60 mg (15.9%)
Faeces 7.4 mg / d
Bile,Hb 0.05 mg/d
贮存
Red blood Cell (Hb) 280 mg
(75%)
functional iron
目录
铁的来源
◆ 食物(外源性铁) 占摄入量的1/3 血红素(动物性食物): 铁吸收率高 含铁高且吸收率达10% ~ 25% 母乳含铁0.05mg/dl, 吸收率49% 牛乳含铁0.05 mg /dl, 吸收率4% 非血红素铁(植物性食物):吸收率低1.7% ~ 7.9%
Eastern Western Pacific Mediterranean
目录
铁的代谢
人体内铁含量及其分布
◆ 铁含量与年龄、性别、体重、Hb有关 新生儿 75mg/kg
成人男性 50mg/kg 女性 35mg/kg
目录
分布 血红蛋白约64%, 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肝、脾、骨髓等) 约32%; 肌红蛋白约3.2% ; 微量(<1%)存在于含铁酶和运转铁。
目录
Diet 8mg/d
Intestine
Urine,sweat, Skin etc
0.9mg/d
自由铁池 Plasma 0.5mg (0.1%)
Muscles &enzymes
15 mg (4%)
Bone Marrow 20 mg
(5%)
Sloughed mucosal cell + GI bleeding
发生率
分类
<15%
低
15 % ~40%
中
>40%
高
《儿科学造血系统》课件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联合治疗
将不同的治疗方法结合起来,以提高治疗效 果和降低复发率。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5
儿童造血系统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预防接种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疫苗,预防传 染病的发生。
响。
治疗方法
针对儿童和成人造血系统的不同 特点,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也有 所不同。例如,儿童白血病的治 疗通常需要更加积极和全面的治
疗方案。
03
造血系统疾病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贫血
01
02
03
缺铁性贫血
由于铁元素缺乏,导致血 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贫 血。
观察儿童面色和皮肤是否有苍白、黄疸、 出血点等症状,及时就医检查。
关注儿童精神状态
定期体检
注意儿童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是否有头晕 、乏力、心慌等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
定期进行儿童体检,了解儿童血液指标是 否正常,及早发现潜在的血液疾病。
家庭护理与康复指导
家庭护理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家庭护理,注意保持儿童生活 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儿童骨髓腔内充满红骨髓,具有活跃 的造血功能。随着年龄增长,骨髓腔 内脂肪细胞增多,红骨髓逐渐被黄骨 髓取代。
出生后,骨髓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 红骨髓能够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 小板。
儿童造血的特点
旺盛的造血能力
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血液成分,因此具有旺盛的 造血能力。
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强
巨幼细胞贫血
血液净化小儿与成人异同点PPT课件

方法和技巧的比较
总结词
小儿和成人血液净化的方法和技巧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血管通路建立、血流量控制和 抗凝等方面。
详细描述
小儿血液净化的方法和技巧需要考虑小儿血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如股静脉 穿刺或颈内静脉置管等。同时,由于小儿血流量相对较小,需要精确控制血流量和抗凝, 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成人的血管通路建立和血流量控制则相对简单,可根
慢性肾衰竭
药物或毒物中毒
高血钾症
通过长期规律的治疗, 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
活质量。
迅速清除体内有害物质, 减轻中毒症状。
降低血钾水平,预防心 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成人血液净化的方法和技巧
01
02
03
04
血液透析
利用半透膜原理,通过扩散和 对流作用,清除体内毒素和多
余水分。
血液滤过
通过滤过膜滤除血液中的水分 和毒素,同时补充必要的营养
保护患儿的血管通路
小儿的血管较细,建立和维护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净化治疗顺 利进行的关键。
心理护理
小儿对治疗的恐惧和焦虑心理比成人更为明显,心理护理在小儿血液 净化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03 血液净化在成人中的应用
成人血液净化的适应症
急性肾损伤
用于清除体内的毒素和 多余水分,帮助肾脏恢
复功能。
物质。
血液灌流
利用吸附剂清除血液中的毒素 和药物等有害物质。
血浆置换
通过分离血浆和血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去除 异常的血浆成分,补充正常血
浆。
成人血液净化的特殊注意事项
抗凝管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抗凝剂,预防凝血事件的发
生。
小儿动静脉采血ppt-课件

小 及 儿注动意肥、 事静 项胖脉采儿血法、哭闹较剧及各种原因 所致循环不良,使股动脉难以 7 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腹股沟有伤口、糜烂或感染者不作此操作。
血培养瓶需提前消毒瓶塞并上压无菌棉球,旁边备无菌针头;
触清者,可采用此方法。 2 左手固定针头,右手回抽法。
5-10ml注射器 消毒棉签、安尔碘、消毒棉球 有条件者备助手一名,按压患儿。
3目测法
患儿仰卧,大腿外展,小腿屈曲,在大腿内侧 肉眼即可看到一个三角区,此三角区由缝匠肌与 长收肌所形成,在此三角区下角顶点向内2/3处 即为进针处。或将新生儿的下肢呈屈髋、屈膝、 外展、外旋位,在腹股沟处见一食指腹大小的凹 处,此处就是股静脉的穿刺点。由于新生儿出生 后血流分布多集中于躯干、内脏,而四肢较少, 血管细,血管充盈度差,触摸股动脉搏动不明显, 尤其是循环衰竭的新生儿,所以,目测法适用于 新生儿。
1 触摸法
根据股动脉与股静脉平行走行的特点, 于腹股沟中、内1/3处摸到股动脉搏动 后,自股动脉内侧0.5cm处为穿刺点 或穿刺点选在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 点下方1.0-1.5cm,股动脉搏动内侧 0.3-0.5 cm处。
较胖的患儿穿刺点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 较瘦的患儿可直接在搏动点明显处穿刺,因较
有条件者备助手一名,按压患儿。
肝素是唯一可用的抗凝剂,要求每毫升生理盐水中应含肝素1000U,每次只用0.
7/4/2021
桡动脉:该动脉位置浅 表,虽肉眼不能看见, 但较易触及其搏动,可 正确定位,且与尺动脉 间存在着交通支(桡动 脉的掌浅支与尺动脉掌 浅弓,尺动脉的掌深支 与桡动脉形成掌深弓), 动脉贴近桡骨,易于压 迫止血。该动脉内侧为 桡侧腕屈肌健,外侧为 肱桡肌,没有神经与之 毗邻,十分安全,是临 床最常选用的动脉。
血培养瓶需提前消毒瓶塞并上压无菌棉球,旁边备无菌针头;
触清者,可采用此方法。 2 左手固定针头,右手回抽法。
5-10ml注射器 消毒棉签、安尔碘、消毒棉球 有条件者备助手一名,按压患儿。
3目测法
患儿仰卧,大腿外展,小腿屈曲,在大腿内侧 肉眼即可看到一个三角区,此三角区由缝匠肌与 长收肌所形成,在此三角区下角顶点向内2/3处 即为进针处。或将新生儿的下肢呈屈髋、屈膝、 外展、外旋位,在腹股沟处见一食指腹大小的凹 处,此处就是股静脉的穿刺点。由于新生儿出生 后血流分布多集中于躯干、内脏,而四肢较少, 血管细,血管充盈度差,触摸股动脉搏动不明显, 尤其是循环衰竭的新生儿,所以,目测法适用于 新生儿。
1 触摸法
根据股动脉与股静脉平行走行的特点, 于腹股沟中、内1/3处摸到股动脉搏动 后,自股动脉内侧0.5cm处为穿刺点 或穿刺点选在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 点下方1.0-1.5cm,股动脉搏动内侧 0.3-0.5 cm处。
较胖的患儿穿刺点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 较瘦的患儿可直接在搏动点明显处穿刺,因较
有条件者备助手一名,按压患儿。
肝素是唯一可用的抗凝剂,要求每毫升生理盐水中应含肝素1000U,每次只用0.
7/4/2021
桡动脉:该动脉位置浅 表,虽肉眼不能看见, 但较易触及其搏动,可 正确定位,且与尺动脉 间存在着交通支(桡动 脉的掌浅支与尺动脉掌 浅弓,尺动脉的掌深支 与桡动脉形成掌深弓), 动脉贴近桡骨,易于压 迫止血。该动脉内侧为 桡侧腕屈肌健,外侧为 肱桡肌,没有神经与之 毗邻,十分安全,是临 床最常选用的动脉。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 第二节 循环系统ppt课件

功能: ●进展机体所需的氧气和养料的供应 ●排出在新陈代谢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各种代
谢废物 ●对机体的维护和防御
• 不同年龄的人血液总量与体重之比是不同的 • 新生儿:15% • 1岁:11% • 14岁:9% • 成人:7-8%
• 学前儿童血液总量和体重之比是大于成人
〔1〕血浆 血浆的组成:水分和溶质
正常人每博心输出量为60—80ml。在不 同情况下,心输出量有变化。如进餐后心输出 量添加30—40%,中下速步行后添加50%,心情 激动时可添加100%。这阐明心可根据机体需求 而添加输出量。
学前儿童心肌纤维细,弹性纤维少,导致 其心室壁较薄,心脏的收缩力差,每博输出量 少,负荷力较差。因此,学前儿童不宜时间较 长或猛烈的活动。
• 学前儿童心输出量少,心跳次数快
• 学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对氧气和营 养的需求多,但是他们心脏的容积和分量 是不及成人,因此只需添加心跳次数来满 足需求。
• 总结学前儿童心脏特点和保育要点
• 〔1〕特点:学前儿童心脏的分量和容积是不及成人的 • 学前儿童心输出量少,心跳次数快
• 〔2〕保育要点:体育锻炼要适度,猛烈运动后不宜马上 喝大量的开水。
分析: 血液在循环途径中的变化情况,发现动脉血管里流的不
一定是动脉血,静脉血管里流的也不一定是静脉血。如肺动 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而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因此,不能 根据血管的称号来判别血液的称号,应该根据血液中含氧量 的多少来判别是动脉血还是静脉血。
〔二〕淋巴系统:〔概念、要点〕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组成。组织液与细 胞进展物质交换后,小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液。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排出→自动脉及 各级动脉→全身各部组织的毛细血管网→各 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谢废物 ●对机体的维护和防御
• 不同年龄的人血液总量与体重之比是不同的 • 新生儿:15% • 1岁:11% • 14岁:9% • 成人:7-8%
• 学前儿童血液总量和体重之比是大于成人
〔1〕血浆 血浆的组成:水分和溶质
正常人每博心输出量为60—80ml。在不 同情况下,心输出量有变化。如进餐后心输出 量添加30—40%,中下速步行后添加50%,心情 激动时可添加100%。这阐明心可根据机体需求 而添加输出量。
学前儿童心肌纤维细,弹性纤维少,导致 其心室壁较薄,心脏的收缩力差,每博输出量 少,负荷力较差。因此,学前儿童不宜时间较 长或猛烈的活动。
• 学前儿童心输出量少,心跳次数快
• 学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对氧气和营 养的需求多,但是他们心脏的容积和分量 是不及成人,因此只需添加心跳次数来满 足需求。
• 总结学前儿童心脏特点和保育要点
• 〔1〕特点:学前儿童心脏的分量和容积是不及成人的 • 学前儿童心输出量少,心跳次数快
• 〔2〕保育要点:体育锻炼要适度,猛烈运动后不宜马上 喝大量的开水。
分析: 血液在循环途径中的变化情况,发现动脉血管里流的不
一定是动脉血,静脉血管里流的也不一定是静脉血。如肺动 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而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因此,不能 根据血管的称号来判别血液的称号,应该根据血液中含氧量 的多少来判别是动脉血还是静脉血。
〔二〕淋巴系统:〔概念、要点〕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组成。组织液与细 胞进展物质交换后,小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液。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排出→自动脉及 各级动脉→全身各部组织的毛细血管网→各 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