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合集下载

教师民族团结从我做起演讲稿(精选5篇)

教师民族团结从我做起演讲稿(精选5篇)

教师民族团结从我做起演讲稿(精选5篇)教师民族团结从我做起演讲稿(精选5篇)真爱是一种从内心发出的关心和照顾,没有华丽的言语,没有哗众取宠的行动,只有在点点滴滴一言一行中你能感受得到,那样平实那样坚定。

下面给大家分享教师民族团结从我做起演讲稿,欢迎阅读!教师民族团结从我做起演讲稿精选篇1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

几千年来,中华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在文化上兼收并蓄、在经济上相互依存、在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全党必须始终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维护民族团结,加强军政团结、军民团结、警民团结、兵地团结,筑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

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

这是民族地区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也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

“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就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的正确道路,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关于民族统一问题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基本法律、基本制度以及体制机制;就必须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下,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做好民族工作,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

56个民族的名言名句

56个民族的名言名句

1.五十六个民族是中华大家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们应当珍惜这份多元文化的瑰宝,共同守护这个大家庭的繁荣与和谐。

2.56个民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每一个民族都有其深厚的
文化底蕴和传统。

3.中华民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56个民族共同构成了其光
辉的灵魂。

4.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绽放于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五十六
个民族,五十六个星座,闪耀于祖国的每一片晴空!5.56个民族,不同的信仰,不同的风俗,却共同追求着同
一个梦想。

我们要携手并进,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在祖国的广袤土地上,五十六个民族繁衍生息,传承着千
年的文化与智慧,为中华文明谱写着动人的篇章。

7.“天地之间有华夏,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8.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56个民族是其坚实的基础。

我们要珍惜这个多元一体的社会,共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而努力。

9.56个民族一条心,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
10.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进步,用包容和互相尊重构
筑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11.56个民族,56朵花,共同浇灌,共同绽放,中华民族
的未来将更加绚丽多彩。

12.五十六个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孕育了深厚的民族情
感与文化认同,共同推动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

13.56个民族心连心,共同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4.在历史长河中,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为世
界文化贡献了宝贵的财富。

15.“百花齐放春满园,五十六个民族共荣辱。

”。

56个民族是一家评课稿

56个民族是一家评课稿

绿汁镇河尾小学2014/2015学年下学期第四次教研活动品德《56个民族是一家》评课稿执教教师:张红涛评课教师:蒋秀娟今天有幸聆听了张红涛老师执教的《56个民族是一家》一课,本课选自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这篇文章重点介绍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知道我国是一个由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创造了博大精神的中华文明。

理解尊重民族文化。

教学难点是懂得“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我们应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课,融地理、社会、文化、品德教育于一体,关注主题目标,关注学科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课内外的关联,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

张老师在开课时利用歌曲《爱我中华》导入新课,紧扣本课教学主题,又是学生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一首歌,以欣赏此歌导课显得自然贴切,并奠定了本课的情感基础,收到“课伊始情已生”的效果。

在教学激励探究环节,张老师通过播放56个民族服饰欣赏,使学生对55个少数民族有个初步的认识。

根据儿童心理特征,以学生喜欢的形式巧妙地让学生学习与巩固了课文知识,充分体验活动带来的刺激与快乐,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后续学习的热情。

根据学习目标收集、整理资料是一种学习能力,与同学交流共享学习资源也是一种学习习惯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紧紧结合教材收集整理汉族文化,并进行展示,进一步引导学生可以用此方法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少数民族,通过组内的介绍与交流,一则共享资源,二则进一步整理所储备的知识,使之后的反馈更有深度和条理性。

教学中通过学生代表的展示介绍,让全体学生领略不同民族的文化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张老师的课堂主要有三大亮点:一是体现主体的自主性。

此课内容涉及面广,所承载的信息量大,需要课前收集、整理大量的资料,课内加以展示、交流。

民族团结一家亲专题演讲稿范文7篇

民族团结一家亲专题演讲稿范文7篇

民族团结一家亲专题演讲稿范文7篇民族团结一家亲专题演讲稿范文1”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每当这首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响起,我总会热血沸腾。

因为这激情澎湃的歌曲正诠释了我们民族团结的真谛。

身为炎黄子孙,身为华夏儿女,身为56个民族中的一份子,生活在这样一个团结奋进、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中,我感到无比的骄傲,万分的自豪!”弘扬民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这句话几乎全国人民都知道。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往今来,和谐思想绵绵不绝,从孔子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从洪秀全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方案,到康有为的”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社会状态。

从孙中山的”大同世界“的理想,到毛泽东”环球同此凉热“的追求,悠悠中华几千年,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无不推崇团结奋进的理念,和谐社会始终是人们最崇高的理想。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发展壮大,久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馁,靠的就是这种发愤图强、坚韧不拔、团结奋进的精神。

正因此,曾反复强调:”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团结稳定是福,只有各民族团结奋进,才能筑牢社会稳定,铜墙铁壁的祖国。

“联系现实,我们各族兄弟姐妹,其实都能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内涵,因为在我们身边,本就存在着不同民族,和睦相处的现状;本就涌现出大量彰显民族团结的感人事迹:不管是为了抢救少数民族孩子,忍痛从自己身上取下13块皮肤的吴登云,还是为挽救尿毒症晚期的维吾尔族学生无偿捐赠一颗肾的汉族女青年王艳娜;不管是20xx年如一日帮助边疆孩子尽快适应异乡大学生活的邵春亮;还是含辛茹苦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四个民族10个孤儿的伟大母亲阿尼帕。

他们无不用大爱,来拉近民族间心的距离,来铸造民族团结的万里长城。

在他们的感召下,身为党员的我也积极地向他们学习,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我所能接触到的少数民族同胞。

第一单元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新授课学案(答案卷)

第一单元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新授课学案(答案卷)

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答案卷)学习目标:1.初识五十六个民族,并掌握相关基本知识(重点)2.掌握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人口的数量(较重点);3.掌握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及分布(重难点);4.掌握少数民族存在的意义;(较重点)5.仔细完成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并加以拓展..(重难点);6.制作关于少数民族的小制作(选作)。

情境导入: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数相对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

同学们,你知道这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吗?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漫步民族花园,去寻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五十六个兄弟姐妹吧!任务(一):认识中华民族请同学们朗读并简略背诵以下内容中华民族歌中华民族兄弟多,五十六族齐欢歌。

汉壮蒙古维吾尔,藏回朝鲜哈萨克。

苗彝布依鄂伦春,满侗哈尼塔吉克。

瑶白傈僳达斡尔,黎傣土家鄂温克。

东乡仫佬珞巴土,布朗纳西高山畲。

拉祜仡佬水阿昌,撒拉毛南佤锡伯。

普米德昂羌保安,门巴裕固怒景颇。

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兹别克京基诺。

独龙赫哲俄罗斯,团结奋斗建祖国。

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中华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了吧。

他们各自拥有多少人口?又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呢?让我们继续探究吧!知识链接:(学习目标2)人口: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的91.59%(习惯上称92%)。

壮族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其人口超过1600万人。

另外,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人口超过五百万人。

任务(二):(材料分析)五十六个兄弟民族是一家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有着56个优秀儿女,在辽阔富饶的祖国大地上快乐地着。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

其他55个民族人口数量少,他们居住的地域范围却非常广阔,从我国东北的乌苏里流域到西北的帕米尔原,从海南岛的椰树林到内蒙古的大草原,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

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省、自治区。

民族团结心得体会500字

民族团结心得体会500字

民族团结心得体会500字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

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文是聘才XX为大家介绍民族团结心得体会500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民族团结心得体会500字从小,我就为我能生活在中国这片辽土上而自豪骄傲,因为我知道,这片土地汇聚的56份热情;这片土地,汇聚的是56种希望;这片土地,汇聚的是56颗炽热的爱国之心!我知道,我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是一个各族儿女都团结一心,共同推动社会繁荣的发展大国。

所以,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似乎从来都不会担心会被遗弃,会被伤害。

因为我深深地知道,中国很强大,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不会被任何困难打到!团结合作价更高,,团结就是力量,在各方面都需要团结。

我们的大家庭更需要团结,以绽放出更加询丽的光彩,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的共同奋斗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璀璨文明。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和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贯彻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立“平等、团结、互助、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

在加强民族团结、搞好民族工作的实践中,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总结出一套成功经验,那就是加强对各族干部群众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开展群众性的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使民族团结的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我们班就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有满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苗族,不久前转走了一个羌族。

虽然民族不同,但是民族团结的心是一样的。

我们并没有因为语言方面而不交流,有困难我们互相帮助,互相诉说心里话。

亲爱的祖国,五千年的蕴涵和积淀,五十八年的扬弃和继承,一个东方巨人到了可以说“不!”可以发言的时候。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人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人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人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我国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不仅有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而且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还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

我国南方气候温和,少数民族的服饰多种多样。

男子一般穿对襟上衣和裤子。

妇女穿的飘逸轻盈,各有特色。

如傣族的绸料筒裙,景颇族的毛织花裙,苗族、布依族和部分壮族妇女的百褶大筒裙,彝族的多层百褶裙,黎族姐妹的绣花衣裙等。

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住房结构各具特点。

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干栏式楼房里。

这种楼房分上下两层,所用材料以竹木为主。

楼房上层用于圈养家禽、牲畜,放置农具或杂物。

有些少数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做材料,建成别致的小竹楼。

一栋栋造型独特的小竹楼,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树织成绿色帷幕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美丽极了!不同少数民族,对大米的吃法也各有不同。

南方的傣族、佤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喜欢把米装入竹筒放在火上烧烤,使米饭带着竹子的清香味。

壮族、布依族群众喜欢吃五色糯米饭和糯米糍粑。

朝鲜族群众习惯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

新疆的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常把大米和羊肉、胡萝卜、洋葱,有的还加入葡萄干、木瓜等,炒焖成喷香可口的什锦饭,由于焖好的饭用洗净的手抓食,所以又叫“抓饭”。

在春暖花开或秋收季节,壮族群众喜欢开展抛绣球的活动。

抛绣球是壮族男女相互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

青年们在草坪或空地上竖起一根高十米的木杆,顶端钉一块木板,木板中心有些圆孔。

男女各为一队,以抛出的绣球穿过木板上的圆孔为胜。

也有在场中间搭歌棚,绣球抛不过棚或抛出界,或接不住对方抛过来的绣球,就要被罚唱歌,非常有趣。

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泼水节、那达慕大会、开斋节、洛萨节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七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内容】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2.了解各民族的居住特点。

近年来,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学情分析】1.学生对祖国是热爱的,但是并不了解祖国的名山大川。

2.学生的求知欲望很强,在多媒体时代,从网上还是了解一些碎片似的知识,不系统。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2.能力目标:知道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制度;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激发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欣赏歌曲:《爱我中华》(音乐带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刚才上我们欣赏了歌唱家宋祖英带来的《爱我中华》,思考一下你从歌曲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呢?生:我知道我们的民族叫中华民族。

生:我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

师:咱们班同学都是哪个民族的?生:汉族。

师:咱们把除了汉族以外的民族统称为什么?生:少数民族。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七课《中华民族一家亲》。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

出示学习目标。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环节一:寻找我们的兄弟姐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辽阔美丽的国土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已达13.7亿。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习惯称为“少数民族”。

1细心的同学你们想想,去哪里可以见到我们的兄弟姐妹呢?学生:去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实际上,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历史的发展,是建立在各民族自身发展、各民族对祖国各地开发基础之上的。

国内各少数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

除了极少数民族外,大体上都具有和汉族一样悠久的历史。

当汉族还没有正式形成的时期,西北的羌族,南方的苗蛮族,西南的庸、蜀、微等族,就在历史上出现了。

此后,汉族历史进展了,各少数民族的历史也向前进展。

“依据历史记载,共同开发中国的各民族,一般说来,汉族最先开发了黄河流域的陕甘及中原地区,东夷族最先开发了沿海地区,苗族、瑶族最先开发了长江、珠江和闽江流域,藏族最先开发了青海、西藏,彝族和西南各族最先开发了西南地区,东胡族最先开发了东北地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各族先后开发了蒙古地区,回族和西北各族最先开发了西北地区,黎族最先开发了海南岛,高山族最先开发了台湾。

所以按照汉族今天居住地区看来,似乎中国领土上的极大部分者是汉族开发的,其实其中不少地区,最先开发者,却是已经消失了和现时存在并发展的许多民族。

事理很显然,中国之所以有960万平方米公里的疆域,人口在全世界各国中居第一位,历史悠久,延续不绝,在全世界各国中也居第一位的伟大国家,首先必须承认,这是构成中华民族的各族男女劳动人民长期共同创造的成果。

”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全世无匹的悠久历史,这是我们中华人民所应该引以骄傲的。

这份骄傲,比单独地对汉族历史悠久的骄傲,是更有充足理由的。

在特殊情况下,中国就成了王朝法统的同义词。

例如在西晋以后,东晋和南朝政权虽然已经离开了传统的中心地区,但都以西晋的合法继承人自居,自认为是真正的中国,而把北方的政权称为“萦虏”(扎着头发的下贱人)。

但北方的政权却认为自己灭了西晋,夺取了这块
传统的中国区域,当然就成了中国,而东晋和南朝只不过是偏安一隅的“岛夷”(海岛上的野蛮人)。

这场中国之争到隋朝统一才得以解决。

隋朝继承了北朝的法统,自然承认北朝是中国;但它又不能否定南朝的中国法统,更何况南朝也已归入自己的版图。

所以隋朝给了双方以平等的地位,都承认为中国,到唐朝初年编撰前朝历史时就南、北双方并列,因而有了南北朝的名称。

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中的“中国”含义是以现在中国的疆域为基础的地理区域,而“多民族”指的是在这一区域内曾经生存、生活过的民族,包括历史上曾经存在,而现在已经消失的民族,诸如匈奴等民族。

中国历史上的统一有四种形式。

一种是单一民族内部统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走向秦的统一,这是一个民族内部的统一,是汉族内部的统一。

后来成吉思汗对蒙古的统一,努尔哈赤对满族的统一,也是单一民族的内部统一。

这种统一是把各个民族部落统一到一个民族整体中。

第二种形式是地方性多民族的统一。

我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北朝是由原来的汉族同北方的一些南下的民族联合起来的政权,南朝也是汉族同南方各族联合起来的政权。

这是地方性的多民族的统一。

第三种形式是全国性的多民族的统一。

过去我们常说的汉、唐、元、明、清,这都是全国性的多民族的统一。

第四种就是我们现在的统一,即社会主义的统一。

在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形成过程中,各民族之间、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和平共处、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时期,又有民族政权对峙、相互交恶、兵戎相见、矛盾磨擦不断的时期。

对于这两种情况,多数人认为,从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来看,民族间的和平共处、交流合作、共同发展是主流,而民族间的交恶、战争是次流,不占主导地位。

其实,不管历史上的民族政权间的关系是和平共处还是相互战争,都不能阻挡民族间自然的交流合作与发展,都不能阻挡民
族间自然的交流合作与发展。

宋代文人刘迎有一首诗说得好:“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

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战争与和平仅是民族关系的外在表象,在理解“一”和“多”的关系上,不能只看表象,不能简单地把“一”和“多”的关系理解为好像是土豆同口袋的关系,认为统一的多民族就是把土豆放到口袋里就行了。

“一”在“多”的中间,“一”不只是一个口袋,重要的还在于它是轴线,是方向。

在中国封建社会,“多”和“一”的关系完全可以理解为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汉化,这应当是认识、理解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

同样的道理,我们现在强调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在什么上面呢?统一在社会主义的方向上,统一在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方向和轴线上。

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强调统一,但不能削弱“多”的发展。

“多”的发展不是削弱了“一”,而是丰富了“一”。

各民族都有他自己的特点,都有他们对历史的贡献,都有可能对历史做更多的贡献。

发挥“多”,可以更丰富“一”,使“一”更丰满些。

“多”也不是一般的多,是统一的“多”,就是说这个“多”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多”,是轴线和方向的“多”。

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近百年来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繁荣富强的斗争过程中,五十六个民族,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了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在这个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中,汉族不断吸收其它民族的成分而日益壮大,而且渗入其他民族的聚居区,构筑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定了这个疆域内许多民族的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成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经过民族自觉而称为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有辉煌的过去,她也必将创造美好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