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 实验二 心肺复苏术

作业 实验二  心肺复苏术
作业 实验二  心肺复苏术

实验二心肺复苏术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和掌握心肺复苏术,并能熟练进行单人操作。

【实验原理】

在某些意外情况下,人体在发生心跳、呼吸突然中止后会造成血液循环的停止。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一般在血液循环停止后4~6min大脑即发生严重损害,甚至不能恢复,所以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心肺复苏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使呼吸血液循环得以恢复挽救生命。

现场心肺复苏术主要为徒手操作,在许多场合下这是唯一实用的有效方法。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全身肌肉松弛,口腔内的舌肌和会厌也松弛后坠从而阻塞呼吸道。采取头后仰、抬举下颌,可使舌根部向上抬起,使呼吸道通畅,这样就可以用口向病人口内顺利吹气。

心跳停止后,全身的血液循环也会随之停止,脑组织和许多重要脏器得不到氧气及血液的供应,很快就会出现坏死。因此必须在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为地维持血液循环。

【实验器材】

心肺复苏模拟人、无菌纱布、酒精棉球、镊子等。

【方法与步骤】

一、熟悉心肺复苏模拟人模型

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心肺复苏模拟人的使用说明书,熟悉并明确使用方法。

二、心肺复苏术

实验步骤:

心肺复苏(CPR)是一个连贯、系统的急救技术,各个环节应紧密结合不间断地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如下:

1.证实迅速用各种方法检查病人,确定是否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主要采取“一看”:看形态、面色、瞳孔;“二摸”:摸股动脉、颈动脉搏动;“三听”:听心音。证实病人心跳停止后应立即进行抢救。

2.体位一般要去枕平卧,将病人安置在平硬的地面上或在病人的背后垫一块硬板,尽量减少搬动病人。

3.畅通呼吸道其操作方法是仰额举颌法: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示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颏(颌)。有假牙托者应取出。

4.人工呼吸一般可采用口对口呼吸、口对鼻呼吸、口对口鼻呼吸(婴幼儿)。

方法:①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位置下进行;②用按于前额之手的拇指和示指,捏住病人的鼻翼下端;③术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病人的嘴,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④深而快地向病人口内用力吹气,直至病人胸廓向上抬起为止;⑤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面向病人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使病人的口张开,捏鼻的手也应放松,以便病人从鼻孔通气,观察病人胸廓向下恢复,并有气流从病人口内排出;⑥吹气频率:12~20次/分,但应与心脏按压成比例。单人操作,心脏按压15次,吹气2次(15∶2)。双人操作按5∶1进行。吹气时应停止胸外按压;⑦吹气量:一般正常人的潮气量500~600ml。目前比较公认以800~1200ml/次绝对不能超过1200ml/次,以免引起肺泡破裂。

5.胸外心脏按压在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人工心脏按压。

(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剑突上2.5~5cm处。

(2)按压方法①抢救者一手的掌根部紧放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且手指交叉互握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②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4~5cm(5~13岁3cm,婴幼儿2cm);③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下压与向上放松时间相等。按压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的停顿,不能冲击式的猛压或跳跃式按压;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务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④按压频率:传统惯用80~100次/分。小儿90~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以0.6∶0.4为恰当。与呼吸的比例同上述。

(3)按压有效的主要指标①按压时能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8.0kPa;②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③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④出现自主呼吸;⑤神志逐渐恢复,可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抽动,肌张力增加。

(4)在胸外按压的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更不要为了观察脉搏和心率而频频中断心肺复苏,按压停歇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秒,以免干扰复苏成功。

三、【注意事项】

1.开放气道行仰头举颌法时,注意手指不要压迫病人颈前部、颌下软组织,也不要颈过伸。

2.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每次吹气量不要过大,否则易造成胃大量充气。

3.判断有无脉搏时,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以免颈动脉受压妨碍头部供血,检查时间不可超过10s。

4.胸外心脏按压用力应平衡、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也不能忽快忽慢,禁止做猛烈地冲压,按压时手指不要压在胸壁上,否则易引起肋骨或肋软骨骨折。

5.按压时用力应垂直向下(特别是肘关节要伸直),不要左右摆动,双手掌要重叠放置,不可交叉放置,按压后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可离开胸骨定位点。

作业实验二心肺复苏术

作业实验二心肺复苏术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实验二心肺复苏术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和掌握心肺复苏术,并能熟练进行单人操作。 【实验原理】 在某些意外情况下,人体在发生心跳、呼吸突然中止后会造成血液循环的停止。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一般在血液循环停止后4~6min 大脑即发生严重损害,甚至不能恢复,所以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心肺复苏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使呼吸血液循环得以恢复挽救生命。 现场心肺复苏术主要为徒手操作,在许多场合下这是唯一实用的有效方法。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全身肌肉松弛,口腔内的舌肌和会厌也松弛后坠从而阻塞呼吸道。采取头后仰、抬举下颌,可使舌根部向上抬起,使呼吸道通畅,这样就可以用口向病人口内顺利吹气。 心跳停止后,全身的血液循环也会随之停止,脑组织和许多重要脏器得不到氧气及血液的供应,很快就会出现坏死。因此必须在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为地维持血液循环。 【实验器材】 心肺复苏模拟人、无菌纱布、酒精棉球、镊子等。 【方法与步骤】 一、熟悉心肺复苏模拟人模型 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心肺复苏模拟人的使用说明书,熟悉并明确使用方法。

二、心肺复苏术 实验步骤: 心肺复苏(CPR)是一个连贯、系统的急救技术,各个环节应紧密结合不间断地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如下: 1.证实迅速用各种方法检查病人,确定是否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主要采取“一看”:看形态、面色、瞳孔;“二摸”:摸股动脉、颈动脉搏动;“三听”:听心音。证实病人心跳停止后应立即进行抢救。 2.体位一般要去枕平卧,将病人安置在平硬的地面上或在病人的背后垫一块硬板,尽量减少搬动病人。 3.畅通呼吸道其操作方法是仰额举颌法: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示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颏(颌)。有假牙托者应取出。 4.人工呼吸一般可采用口对口呼吸、口对鼻呼吸、口对口鼻呼吸(婴幼儿)。 方法:①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位置下进行;②用按于前额之手的拇指和示指,捏住病人的鼻翼下端;③术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病人的嘴,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④深而快地向病人口内用力吹气,直至病人胸廓向上抬起为止;⑤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面向病人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使病人的口张开,捏鼻的手也应放松,以便病人从鼻孔通气,观察病人胸廓向下恢复,并有气流从病人口内排出;⑥吹气频率:12~20次/分,但应与心脏按压成比例。单人操作,心脏按压15次,吹气2次(15∶2)。

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

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 1、现场环境安全,我已做好自我保护。 2、判断意识:用轻拍重唤的方法判断伤员有无意识:拍打伤员双肩,同时大声呼喊“先生(女士),先生(女士),你醒醒”。 3、无意识时,应高声呼救:“这有人晕倒了,我是救护员,请这位先生(女士)帮我拨打急救电话,现场谁会救护的请帮忙。” 4、把伤员翻转成复苏体位,将伤员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 5、判断呼吸:一听是否有呼吸声;二看是否胸廓起伏;三感觉有否呼吸气流。判断时间10秒钟,以四位数计:1001、1002、1003…1010。完全打开衣服(女士的文胸、男士的领带、裤带) 6、胸外按压:吹两口气后,进行胸外按压。 按压频率:100次/分钟按压深度:4~5CM 按压部位: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或右手中、食指沿一侧肋弓向内上方滑动至胸骨下端,左手掌跟靠紧食指,放于胸骨上。 按压方法:一手掌根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顺手重叠十指相扣,手指掌心翘起(掌根始终不要离开按压位置)。同时以髋关节为支点,身体前倾,腕肘肩关节垂直进行按压。 7、打开气道前,先检查伤员口腔中有无异物,如果有,清除口腔异物; 8、打开气道:仰头举颏法,使伤病员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和地面垂直,或鼻孔朝天(成人气道打开90度,儿童60度,婴儿30度)。 9、人工呼吸:进行口对口人工吹气两次,一次吹1秒钟,第一次与第二次间隔3~4秒(吹第一口气后,要抬头换气,看伤员胸廓恢复原位后再吹第二口气)。吹气方法:仰头举颏打开气道;捏紧鼻孔;张大口包紧其口唇;吸气后立即吹气。

(给予人工呼吸前,正常吸气即可,无需深吸气) 10、按压与吹气比是30﹕2,即按压30次,吹两口气。 进行5个周期(约2分钟)后,暂停10秒钟检查呼吸脉搏。双人或多人在场实施CPR时,应每2分钟或每5个周期CPR更换按压者,施救者应在5秒钟内完成转换,可以更好地提高按压效率。 11、当心肺复苏成功以后,应将伤员翻转为复原体位,随时观察其生命体征,如果一旦呼吸心跳停止,再次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成功的有效体征:面色由苍白或青紫转红;脉搏、呼吸恢复;瞳孔由大变小;眼球活动,手脚抽搐;开始呻吟等。 12、心肺复苏可以终止的条件:伤病员已经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有专业医务人员接替抢救;医务人员确定被救者已经死亡。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延长CPR时间,如触电、一氧化碳中毒、溺水,尤其是溺入冰水中。禁止在有呼吸心跳的人身上操作。

心肺复苏操作手册

心肺复苏 【适应证】 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及心搏极弱)。 【禁忌证】 1、胸壁开放性损伤。 2、肋骨骨折。 3、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 4、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 【操作方法】 心肺复苏(CPR)是一个连贯、系统的急救技术,各个环节应紧密结合不间断地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如下: 1、判定患者有无意识 方法:目击有人倒地,可重呼轻拍患者,可呼喊患者,轻轻摇动患者肩部,高声喊叫:“同志,你怎么啦?”。 报告:“病人无反应!” 2、判断是否需要复苏(一叫二看三感觉) (1)呼吸:看胸廓无起伏现象或是否为正常呼吸节律。 (2)心跳:触摸颈A感觉有无搏动——病人喉结再滑向一侧2cm,颈动脉搏动点即在此水平面的胸锁乳突肌前缘的凹陷处。 报告:“病人无心跳呼吸!”。3、紧急呼叫 方法:大叫“来人啊!快打120!”;同时将病人去枕平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摆成复苏体位(俯卧病人要翻身),打开上衣、松开裤带。 3、打开气道 (1)仰头抬颏/颌法:抢救者一手掌(小鱼肌)按于患者前额,使病人头后仰,另一手中指和食指抬起下颏/颌。 (2)仰面托颈法:抢救者一手掌(小鱼肌)按于患者前额,一手托起患者颈部。对疑有头、颈部外伤者不宜使用。

(3)托颌法:头、颈部外伤者,抢救者站在病人头后,双手中指和食指轻轻托起下颌。 4、胸外按压: (1)部位:胸骨中段或两侧乳头连线。 (2)方法:以一手的掌根放于按压部,另一手掌根重叠于下一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翘起(上手指紧扣下手指防止移位),使手指离开胸壁,术者的双臂与病人胸骨垂直,向下用力按压,使胸骨明显地压下5cm。小儿2~3cm。 (3)按压频率: 成人:>100次/分 儿童:>100次/分 (4)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比例: 成人:2/30 儿童:2/15 8、口对口呼吸 吹气两次,吹1s。术者用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捏闭患者鼻翼下端,深吸一口气,将口紧贴患者口唇,深而慢地用力吹气,直至患者胸廓抬起。术者口离开,手松开鼻。 9、评估: 连续5个周期后检查复苏有效指征 (1)能扪及颈A搏动; (2)患者颜面、口唇、皮肤、指端颜色由紫转红; (3)散大的瞳孔缩小; (4)呼吸改善或自主呼吸恢复。 报告:“复苏成功!”

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

心肺复苏技术 (一)目的 1、通过实施基础生命支持技术,建立患者的循环、呼吸功能。 2、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尽快促进心跳、呼吸功能的回复。 适应症:外伤、疾病、中毒、意外低温、淹溺与电击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心跳停止。(二)操作流程 1.患者评估:病情、意识状态、呼吸、脉搏、有无活动义齿等情况。 2.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3.环境准备:病室整洁、安静、光线充足,患者床单位周围宽敞,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4.用物准备:心脏按压板、简易呼吸器、一次性吸氧管、氧气湿化装置、灭菌注射用水、手 消液(必要时准备手电筒)。

1.按压应确保足够的速度与深度,尽量减少中断,如需安插人工气道或除颤时,胸外按压中断不应超过10秒。 2、心外按压时胸骨下陷大于5cm,频率大于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为1:1,放松时手掌根不离开胸壁。 3、心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周而复始5个循环。 4、简易呼吸器给予人工通气时应密切观察胸廓起伏情况,做到有效给氧。成人使用1~2L的简易呼吸器,1L简易呼吸器挤压呼吸囊的1/2~2/3,2L的简易呼吸器挤压呼吸囊的1/3。人工通气时,通气频率10~12次/分,每次给氧时间不少于1秒,避免过度通气。如患者没有人工气道,吹气时稍停按压;如患者有人工气道,吹气时可不暂停按压。 5、禁忌症:严重胸廓畸形,广泛性肋骨骨忻,血气胸,心包填塞,心脏外伤等。 (四)心肺复苏操作相关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1、肋骨、胸骨骨折的预防及处理 (1)按压位置准确,两乳头连线中点为按压部位,定位后进行按压。 (2)按压方法正确,双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手指翘起不接触胸壁,掌根紧贴患者皮肤。 (3)按压时力量适度,肘部关节伸直,用身体重力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cm。 (4)按压频率适度,频率至少100次/分钟,按压与放松比为1:1,胸廓充分回弹。 2、胃过度胀气的预防及处理 (1)通气有效,通气频率10~12次/分,每次给气时间不少1秒。 (2)保持气道通畅,潮气量500-600ml,避免过度通气。 (3)避免呼吸道压力过大。 (4)若已发生胃胀气,可用吸引器防止胃内食物返流。 (五)心肺复苏的操作关健点 1、评估患者意识时双手拍打双肩,在双侧耳朵大声呼唤患者。 2、判断患者无意识需要心肺复苏时,及时记录时间,并呼叫其她人寻求帮助。 3.判断大动脉搏动时间小于10钞,患者无大动脉搏动立即给予胸外按压。 4.胸外按压部位要准确,用力合适,深度使胸骨下陷至少5cm,频率至少100次/分钟。 5、复苏成功后及时记录时间。 心肺复苏技术评分标准

心肺复苏术考核评分标准

心肺复苏术考核评分标准 考生姓名: 所在学校: 实习科室: 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考核内容满分得分适应证 10分 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10 禁忌 10分胸壁开放性损伤,肋骨骨折,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主要器官功能衰 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 10 操 1、证实:确定病人是否意识丧失,心跳,呼吸 停止。主要采取“一看”:看形态,面色,瞳 孔:“二摸”:摸股动脉,颈动脉搏动:“三 听”:听心音。证实病人心跳停止后应立即进行 抢救 10 2、体位:一般要去枕平卧,将病人安置在平硬 的地面上或在病人的背后垫一块硬板,尽量少搬 动病人 10 3、畅通呼吸道:其操作方法是仰额举颌法:一 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 于下颌骨近下颏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颌(颏), 有假牙托者应取出10 4、人工呼吸:一般可采用口对口呼吸,口对鼻 呼吸,口对口鼻呼吸(婴幼儿) 方法:①在保持呼吸道通常通畅的位置下进 行;②用按于前额的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病人 的鼻翼下端;③术者深呼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 紧病人的嘴,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④深而快 地向病人口内用力吹气,直至病人胸廓向上抬起

作 方 法 70分为止;⑤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面向病人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使病人的口张开,捏鼻的手也应放松,以便病人从鼻孔通气, 观察病人胸廓恢复,并有气流从病人口内排出;⑥吹气频率:12~20次/分钟,但应与心脏按压成比例,单人操作、双人操作心脏按压30次/吹气2次,按30:2进行,吹气时应停止心脏按压;⑦吹气量:一般正常人的潮气量为500~600ml,目前比较公认以600~1000ml/次,绝不能超过1200ml/次,以免引起肺泡破裂 20 5、胸外心脏按压:在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心脏按压 (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剑突上2.5~5cm处 (2)按压方法①抢救者一手的掌根部紧放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且手指交叉互握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②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4~5cm(5~13岁3cm,婴幼儿2cm)③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④按压频率:70~80次/分,小儿90~100次/分 20 问答 10分 胸外心脏按压常见的错误有那些?10 考核教 考核日期 日总分

最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 3、100 4、1005…)告知无呼吸, 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 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 =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胸外按压 + 后续的专业用药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 1/2。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先判断患者有无意识。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五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钮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颏,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A(airway):保持呼吸顺畅 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A 保持呼吸顺畅

作业 实验二 心肺复苏术

实验二心肺复苏术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和掌握心肺复苏术,并能熟练进行单人操作。 【实验原理】 在某些意外情况下,人体在发生心跳、呼吸突然中止后会造成血液循环的停止。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一般在血液循环停止后4~6min大脑即发生严重损害,甚至不能恢复,所以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心肺复苏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使呼吸血液循环得以恢复挽救生命。 现场心肺复苏术主要为徒手操作,在许多场合下这是唯一实用的有效方法。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全身肌肉松弛,口腔内的舌肌和会厌也松弛后坠从而阻塞呼吸道。采取头后仰、抬举下颌,可使舌根部向上抬起,使呼吸道通畅,这样就可以用口向病人口内顺利吹气。 心跳停止后,全身的血液循环也会随之停止,脑组织和许多重要脏器得不到氧气及血液的供应,很快就会出现坏死。因此必须在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为地维持血液循环。 【实验器材】 心肺复苏模拟人、无菌纱布、酒精棉球、镊子等。 【方法与步骤】 一、熟悉心肺复苏模拟人模型 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心肺复苏模拟人的使用说明书,熟悉并明确使用方法。 二、心肺复苏术 实验步骤: 心肺复苏(CPR)是一个连贯、系统的急救技术,各个环节应紧密结合不间断地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如下: 1.证实迅速用各种方法检查病人,确定是否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主要采取“一看”:看形态、面色、瞳孔;“二摸”:摸股动脉、颈动脉搏动;“三听”:听心音。证实病人心跳停止后应立即进行抢救。 2.体位一般要去枕平卧,将病人安置在平硬的地面上或在病人的背后垫一块硬板,尽量减少搬动病人。 3.畅通呼吸道其操作方法是仰额举颌法: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示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颏(颌)。有假牙托者应取出。 4.人工呼吸一般可采用口对口呼吸、口对鼻呼吸、口对口鼻呼吸(婴幼儿)。 方法:①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位置下进行;②用按于前额之手的拇指和示指,捏住病人的鼻翼下端;③术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病人的嘴,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④深而快地向病人口内用力吹气,直至病人胸廓向上抬起为止;⑤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面向病人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使病人的口张开,捏鼻的手也应放松,以便病人从鼻孔通气,观察病人胸廓向下恢复,并有气流从病人口内排出;⑥吹气频率:12~20次/分,但应与心脏按压成比例。单人操作,心脏按压15次,

心肺复苏术五步操作流程

心肺复苏术五步操作流程 心肺复苏术是针对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通过心肺复苏术使病人恢复自主呼吸和脉搏。通俗地讲,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使猝死的病人恢复心跳、呼吸。 步骤/方法 第一步判断意识:轻拍患者双肩、在双耳边呼唤。如果病人清醒,要继续观察,如果没有反应则为昏迷,进行下一个流程。 第二步求救:高声呼救:“快来人啊,有人晕倒了。”接着联系打120求救,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第三步检查及畅通呼吸道:取出口内异物,清除分泌物。用一手推前额使头部尽量后仰,同时另一手将下颏向上方抬起。 第四步人工呼吸:判断是否有呼吸:一看二听三感觉(维持呼吸道打开的姿势,将耳部放在病人口鼻处),一看:患者胸部有无起伏;二听:有无呼吸声音;三感觉:用脸颊接近患者口鼻,感觉有无呼出气流。如果无呼吸,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2次,保持压额抬颏手法,用压住额头的手以拇指食指捏住患者鼻孔,张口罩紧患者口唇吹气,同时用眼角注视患者的胸廓,胸廓膨起为有效。待胸廓下降,吹第二口气。5 第五步胸外心脏按压:心脏按压部位——胸骨下半部,胸部正中央,两乳头连线中点。双肩前倾在患者胸部正上方,腰挺直,以臀部为轴,

用整个上半身的重量垂直下压,双手掌根重叠,手指互扣翘起,以掌根按压,手臂要挺直,胳膊肘不能打弯。一般来说,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 首先要了解生命的脆弱性,人类的脑组织在缺氧的状态下十秒内导致意识丧失,4~6分钟脑细胞开始部分损伤变性,十分钟出现大量脑细胞不可逆转的坏死。施救最有效时期和脑细胞的坏死是直接相关的,临床实践证明,最佳抢救时期就是脑细胞损伤之前的4~6分钟,随后效果明显下降,错过10分钟抢救成功率几乎降为零。 开放气道的重要性:很多人在实施徒手的心肺复苏术过程,不了解开放气道的重要性,在实施人工呼吸的过程往往效果极差,甚至有些反而导致患者气道异物的发生成为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常见堵塞气道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异物问题,常见的如溺水患者的口鼻吸入物、昏迷患者的呕吐物、老年患者的假牙松脱等等,都易导致患者气道受阻,因此实施人工呼吸前,都应常规检查排除。另一类是患者舌头后坠现象,原因是患者昏迷后肌肉松弛,处于平躺仰卧体位时舌头后坠堵塞呼吸道。这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因此也要解决。 心脏挤压的准确部位:一般人大多都会以为人的心脏在左侧胸腔内,因此在实施心脏挤压过程中,往往把手压在了患者的左侧胸壁,如此以来非但无效,还极易导致患者肋骨骨折,甚至导致血气胸形成。只有准确的部位才能使得患者血液能够有效循环起来。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根据《新编临床常用50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主编冯雁杨顺秋金丽芬制定) 【评估】 1、环境安全:排除不安全因素,如:电源、有毒气体等。 2、评估患者:心肺复苏是急救技术,需要分秒必争,患者的评估与操作同步进行。确认患者无意识、无运动、无呼吸(终末叹气应看作无呼吸)。 3、有无禁忌证:胸部严重挤压伤、大面积肺栓塞、张力性气胸。 【准备】 1、护士:着装整洁。 2、物品:手电筒、血压计、听诊器、棉签、脚凳(必要时)、复苏板、屏风或布帘、快速手消毒液、护理记录单。 3、环境:安全,患者床单元周围宽敞,必要时屏风遮挡。 4、体位:仰卧位。 【方法】 发现患者突发病情变化→判断意识的同时检查脉搏(时间<10秒)→双手拍击患者双肩膀并大声呼唤(喂/ 呼姓名,您怎么啦)→呼救(快来人啊)或请人拨打“120”,记录时间,安置患者仰卧在坚实表面(在病室内迅速去枕仰卧位,

卧于软床者,肩背部下垫复苏板)→解开衣扣、腰带、暴露胸部→有口腔分泌物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及异物→快速判断有无呼吸、颈动脉搏动(示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喉结旁开两横指部位,判断时间5—10秒→无动脉搏动→行胸外心脏按压→确定胸外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 3处(男性为双乳头连线的胸骨中点;女性为胸骨下切迹上两横指)→一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下1/ 3处→另一手掌重叠放在手背上,两手手指相扣,并拢翘起不接触胸壁,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快速、有力、均匀地向下压,使胸骨下陷深度5㎝以上→放松时掌根应紧贴胸壁,并使胸廓完全回弹(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按压次数30次,按压频率>100次/分。 人工呼吸:清理口腔内分泌物→开放气道→仰头举颏头法→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向后压使头后仰→压额手拇指与示指捏闭患者鼻孔,另一手抬颏→深吸气后张口用双唇紧包住患者口唇(口包严)用力吹气1--2秒/分,使患者胸廓明显起伏→吹气间隙放松鼻翼的手→再次捏鼻吹气连续2次(吹气频率为成人10—12次/分)。 心脏按压与通气比为30:2,操作共计5个循环在2分钟内完成→再次判断:触摸颈动脉,观察颈动脉有无搏动和呼吸情况→若无搏动,继续心肺复苏→若复苏有效,进一步生命支持→撤除复苏板,头部垫枕→记录时间→洗手→继续后期高级生命支持。 【评价】 1、评估到位,确保安全。 2、操作熟练,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准确,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胸廓

心肺复苏实验指导书范本

心肺复苏实验指导 书

实验十八心肺复苏训练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类型:其它 一、实验目的 经过本次试验学生应掌握下面内容: 1.掌握人工呼吸操作技巧; 2.掌握心脏挤压操作技巧; 3.熟练掌握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联合救护病人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心搏呼吸骤停在医学上称为“猝死”(如心脏疾病、心肺梗塞、触电、溺水、中毒、矿难、高空作业、交通事故、旅游意外、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所造成的心脏骤停)。人的脑细胞对于缺氧十分敏感,一般在血液循环停止后4~6min,大脑即发生严重损害,甚至不能恢复,因此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抢救。 为使病人得救,避免脑细胞死亡,以便于心搏呼吸恢复后,意识也能恢复,就必须在心搏停止后,立即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CPR),复苏开始越早,存活率越高。大量实践表明,4min内进行复苏者可能有一半人被救活;4~6min开始进行复苏者,10%能够救活;超过6min 者,存活率仅为4%,10min以上开始进行复苏者,存活可能性更小。

本次试验经过合理的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CPR ,并进行考核,要求学生在2.5min 内完成相关操作。这样,以后经过训练的学生周围一旦有人心搏突然停止,就能立即得到正确的抢救复苏。 三、实验仪器 1.高级全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 2.消毒湿巾 四、实验步骤 1.心肺复苏模拟人的安装 先将模拟人从箱子中取出,把模拟人平躺仰卧在操作台上,把电脑显示器与模拟人用连接线连接,再将电脑显示器与220V 电源连接好,即完成连接过程。 2.演练 实验教师先播放相关视频,再把具体操作步骤和动作要领向学生演示,使学生掌握仪器操作步骤,强调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技术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高级全自动电脑 图1 高级心肺复苏

单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单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面罩法)(2010版)

注:根据《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修订 理论提问:1.心跳骤停的临床表现? 2.判断心肺复苏有效的指征?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 (一)目的 以徒手操作来恢复猝死患者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和意识,抢救发生突然、意外呼吸、心跳骤停患者。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肩部。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2) 将床放平,如果是软床,胸下需垫胸外按压板,将患者放置于仰卧位。(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为5-10 秒钟。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2.操作要点: (1)胸外按压: 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 处(两乳头连线中点)。 按压手法:左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右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十指交叉,手指抬离胸壁,肘部伸直,重心垂直向下,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 按压幅度:使胸骨下陷至少5 厘米,而后迅速放松,反复进行。 按压时间:放松时间=1:1。 按压频率:至少100 次/分。 胸外按压:人工呼吸=30:2。 操作5 个循环后再次判断颈动脉搏动及人工呼吸,时间少于10 秒钟,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颈动脉搏动及自主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 个循环后再次判断,直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到达。 (2)开放气道: 如有明显呼吸道分泌物,应当清理患者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 (3)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送气时捏住患者鼻子,呼气时松开,送气时间为1 秒,见胸廓抬起即可。频率8—10 次/分。 应用简易呼吸器: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8-10 升/分(有条件时),一手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 毫升,频率8—10 次/分。 (三)注意事项 1.人工呼吸时送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患者胃部胀气。 2. 胸外按压时要确保足够的频率及深度,尽可能不中断胸外按压,每次胸外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的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 3.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2016)

太原市和平医院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院外/ 院内)被考核人:总分 100 分得分: 总 项目 分1.操作 技术操作要求 扣分及 原因仪表端庄 (1分)(1 分)(1 分) ,服装整洁、衣帽鞋,修剪指甲 者准备 10用物准备:硬木板 1 块、治疗车、治疗盘、纱布、手电筒、弯盘、血压计、 听诊器、简易呼吸气囊等,摆放合理,便于操作(7 分,少一样扣 1 分) 操作者“我是 ** 科 *** (姓名),徒手心肺复苏操作准备完毕,请指示”(1 分) 操作者眼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扫视,查看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大声说:“现 (2 分) 场环境安全!” ① 判断患者意识:双手轻拍病人双肩(1 分),同时口接近患者双耳,大声交 替呼叫病人:“喂,喂,你怎么了?能听见我说话吗”(动作正确)( 2 分),观察 2 秒,确定无意识,口述“患者无意识”,大声呼叫“快来人抢救,请拨打 120/ 或通知医生,准备除颤器”(1 分)。 ② 判断患者呼吸:操作者左耳贴近患者鼻部,面朝向患者胸部,观察患者 2.评估 患者及 20 呼救 3.操作胸部有无起伏。(3 分) ③ 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判断呼吸同时,术者右手食指和中指指尖对齐, 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向左或右侧下方滑动2-3厘米, 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指法 1.5分、位置1.5 分)5~ 10 ,同时进行判断,时间 秒钟,计数方法为: 1001、 1002、 1003,,1010(2分) ④呼救并记住时间:操作者口述:“颈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查看 时间(3 分) 。 立即抢救,(2分)C-A-B)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步骤 ⑤口述:将患者去枕平卧于硬板床或地上,双臂位于身体两侧,松解其衣 领、腰带,暴露患者胸腹部(2 分) 胸外心脏按压:C(20分) ①操作者体位:跪式或站式,紧靠患者右侧,操作者右腿对应患者腰部, 左腿对应患者右肩。 ②定位:胸骨中下1/3 交界处或剑突上 2 指处,双乳头连线中点即为按压区。操作者右手中指从左乳头连到右乳头不动,操作者左手掌根放到患者双 乳头连线中点,左手中指对应患者左乳头,右手掌根再放到左手背上。(3 分) ③按压手法:双手掌根重叠,指指交叉,左手手指上翘、并拢,只以掌根 要点55部接触按压部位,右手四指弯曲(1分) 。按压时,手掌掌跟不离开胸壁,用力 要均匀,使胸骨下陷5~ 6cm,按压时一定要朝向患者面部,观察患者呼吸和 面色有无改善( 1 分),迅速放松,使胸骨复原。 ④按压有效,频率100~ 120 次 /min ,30 次 /15 ~18 秒,不能忽快忽慢,保 证每次按压胸廓回弹,不因任何原因停止按压10 秒以上( 2 分)。 ⑤按压幅度:使胸骨下限≥5cm,< 6cm(3分) ⑥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 2 分) (3 1

实验一---心肺复苏术

实验一心肺复苏术 [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心肺复苏术,并能熟练进行单人操作。 [原理] 在某些意外情况下,人体在发生心跳、呼吸突然中止后会造成血液循环的停止。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一般在血液循环停止后4—6min大脑即发生严重损害,甚至不能恢复, 所以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心肺复苏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使呼吸血液循环得以恢 复挽救生命。 现场心肺复苏术主要为徒手操作,在许多场合下这是唯一实用的有效方法。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后,全身肌肉松弛,口腔内的舌肌和会厌也松弛后坠从而阻塞呼吸道。采取头后仰、抬举下颌,可使舌根部向上抬起,使呼吸道通畅,这样就可以用口向病人口内顺利吹气。 心跳停止后,全身的血液循环也会随之停止,脑组织和许多重要脏器得不到氧气及血液 的供应,很快就会出现坏死。因此必须在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为地维持血液循环。 [器材]\ 心肺复苏模拟人、无菌纱布、酒精棉球、镊子等。 [方法与步骤] 一、熟悉心肺复苏模拟人模型 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心肺复苏模拟人的使用说明书,熟悉并明确使用方法。 <—> 判断意识利畅iffi 呼吸道 发现弊迷悸1地的於3人后,屋摇启人的周部井厲声喊叫/ 嘿*你怎么丁F若充反应,立即摘压人中、合谷S a若病人仍未苏囱.立郎向用J0S呼敕芹打倉.教电诸1ZO.然后搐病人放威加:苏体彳立?即痫人仰臣卜,头'颓」区F平宜无扭曲*双手放于细干两側If圏丄儿 ffl 1 威:心肺盘苏佯役 2 蚀头举提 用仰头半郁(法开放病人弋at ■抢救看一手置于槪人前额僮头紳厢仰.另一手的示摘与中描宜于下骥骨近F帧弟处?抬理下额 人H呼吸 柱1fe遍呼吸道后雯立且P尹!I断病人有无呼吸”抢敕者将睦贴班病人的口弊’感费有光代息进出"同时眼睛侧视病人两部.观索扶有无尿伏亠苕邯充反皿刚说明病一人没有呼吸.零立貝卩进行口xf n人H呼阪。 在怩付病人呼吸逅楊通和口部张幵的位慨下进行?操作时用按于初人Btr 載?于的拇扌旨与示扌斤揑住病人的鼻代鼻抢敕者探吸~ 口气后朋幵口喙貝占病人的口c鬃梅病人的口全部色住?若条件许可可先用一块无酸纱布證住廊人的口八快rrtf探地冋病人口內吹

实验二心肺复苏术

实验二心肺复苏术( 2 学时) [ 实验名称] 心肺复苏术 [ 实验内容] 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技能操作 [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心肺复苏术,并能熟练进行单人操作。 [ 实验对象] 体育生 [ 材料与器具] 心肺复苏模拟人、无菌纱布、酒精棉球、镊子等 [ 方法与步骤] 一、熟悉心肺复苏模拟人模型 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心肺复苏模拟人的使用说明书,熟悉并明确使用方法。 二、心肺复苏术 (一)判断意识 发现昏迷倒地的病人后,轻摇病人的肩部并高声喊叫“喂,你怎么了? ”若无反应,立即掐压人中、合谷5s,若病人仍未苏醒,检查呼吸(检查时间10秒以内,一看二听三感觉:抢救者将脸贴近病人的口鼻,感受有无气息进出,同时眼睛侧视病人胸部,观察其有无起伏。若都无反应则说明病人没有呼吸),并立即向周围呼救并打急救电话120。然后将病人放置成复苏体位,即病人仰卧,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二)胸外心脏按压 先判断病人有无脉搏(判断时间10秒以内)。抢救者一手置于病人前额使其头部保持后仰,另一手在靠近抢救者一侧触摸病人颈动脉,用示指及中指指尖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男子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气管旁软组织处轻轻触摸颈动脉搏动。在判断病人没有脉搏后,就应立即准备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病人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平地上,抢救者应快速找到按压的部位:首先以示指、中指并拢沿病人肋弓处向中间滑移,在两侧肋弓交点处寻找胸骨下切迹(剑突处),以此作为定位标志;然后将示指和中指的两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示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位即为按压区。再将定位手取下,将一手掌根重叠放在另一手背上,使手指不要接触胸壁。抢救者双臂应伸直,双肩在病人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的频率为100次/分以上(旧版60 一80次/min),对于成年病人按压深度为5cm以上(旧版3?4cm)。连续不间断按压30次。 (三)畅通呼吸道(开放气道)

单人心肺复苏步骤

单人心肺复苏步骤 1、判断意识; 2、如无反应,立即呼救; 3、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 4、开放气道,清理口腔异物; 5、判断有无呼吸; 6、如无呼吸,立即口对口吹气2次; 7、保持头后仰,另一手检查颈动脉有无搏动; 8、如有脉搏,可仅做口对口人工呼吸; 9、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10、每按压15次,口对口吹气2次,然后重新定位,再按压15次,如此反复进行; 11、心肺复苏开始1分钟,或者连续操作四个循环后,检查一次呼吸和脉搏、瞳孔变化,以后每进行4~5分钟检查一次,每次不超过5秒钟。 12、如用担架搬运病人或者是在救护车上进行心肺复苏,应不间断地进行,必须间断时,时间不超过5~10秒。 双人心肺复苏步骤 1、基本上与单人心肺复苏术步骤相同; 2、两人动作必须协调配合,一人按压,一人吹气,以5:1比率进行;做口对口人工呼吸者,负责开放气道,观察瞳孔,触摸颈动脉搏动。 3、施行心肺复苏的人可分别站在(或跪在)病人的左侧和右侧,便于交替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受到条件的限制,也可站(跪)在同侧。 4、做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者交换位置,互换操作,中断时间不能超过5秒钟。 心肺复苏终止指标 1、病人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2、确定病人已死亡。

3、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以上,检查病人仍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瞳孔无回缩。 心肺复苏术的要点 1、发现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以挽救生命。 2、心肺复苏术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3、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操作要点:头后仰,打开气道,捏住鼻孔,封住口唇,深吸一口气后,向口腔内吹气,每分钟12~14次。 4、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要点: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垂直下压3~4厘米,每分钟100次左右。 5、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按15:2进行;双人心肺复苏按5:1进行。 婴幼儿心肺复苏手法要点 1、判断意识:叩击足底部,捏掐合谷处(手背部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地方。) 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使婴幼儿头部轻轻后仰,畅通呼吸道,但不可使头部过度后仰, 吹气时将婴儿口鼻包紧,吹气频率每分钟20次。 3、检查脉搏的搏动,判断有无心跳。婴儿检查肱动脉搏动,肱动脉位于上臂内侧,肘、肩之间。 4、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定位:双乳连线与胸骨垂直交叉点下方1横指。 幼儿:一手手掌下压。 婴儿:环抱法,双拇指重叠下压;或一手食指、中指并拢下压。 下压深度:幼儿2.5~3.5厘米,婴儿1.5~2.5厘米。 按压频率:每分钟100次。

3人(1医2护)心肺复苏术操作程序和评分标准

3人(1医2护)心肺复苏术操作程序和评分标准 项目总分考核内容 应 得 分 评分细则 准备质量标准10 分1仪表端庄,衣帽整齐 2备齐用物:(治疗车上备无菌盘,盘内要铺无菌巾) 3 7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一分 物品少一样扣0.5分 操作流程质量标准90 分一 徒 手 心 肺 复 苏 20 分 举手示意,计时开始 (出场顺序:医生、护士同时出场) 1、判断意识:拍患者肩部,并呼唤“喂!怎么了?” 查看病人无反应,判断意识丧失。 2、判断循环和呼吸: 1)、触摸颈动脉搏动是否消失: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 部(相当于喉结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 2)、判断有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叹息样呼吸)。 3呼叫:呼叫他人“快来抢救病人”。 4.体位:将患者去枕平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操作者站于或跪于患者右肩 部,解开患者衣领及裤带。 (同时医嘱:1)、生理盐水250ML建立静脉通道。2)、CPR。3)、心电 监护) 5、胸外心脏按压 1)、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操作者用右手中指、食指沿肋弓缘 推向胸骨下切迹向上两横指上缘处。 2)、方法:一手掌根部紧贴按压部位,另一手重叠其上,指指交叉,双 臂伸直并与患者胸部呈垂直方向,用上半身重量及肩臂肌力量向下用力 按压,力量均匀,有节律,频率大于或等于100次/分,按压时胸骨下 陷,成人为大于或等于5厘米。 6、打开气道:清除病人口鼻咽污物,取出假牙(口述)。 仰头举颏法:一手置于患者前额,向后方施加压力,另一手中指、 食指向上向前托起下颏,同时用力使患者口张开。 7、建立人工呼吸:立即用简易呼吸器:连接简易呼吸器面罩,接上氧 源,氧流量8~10L/min(氧气瓶自备),固定面罩,紧急实施人工 通气,同时施行体外心脏按压。人工通气以见到胸廓抬起为限。 8、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配比为30:2。 2 1 2 2 1 1 2 3 1 2 2 1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5分 未做不得分 未做不得分 一项未做不得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5分 位置不正确、无定位动 作均不得分 按压深度不够不得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未做不得分 方法不正确不得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5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5分 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心肺复苏操作规范(2010届版)

心肺复苏操作规范(2010届版)

(2)托颌法:用于怀疑颈椎骨折病人,如果此法不能将气道完全开放,仍可采用仰头举颏法。 人工呼吸: (1)口对口呼吸:开放气道、口张开、捏鼻翼;术者吸气后,口唇包裹病人口唇,吹气时间大于1秒钟,吹气量每次500-600ml,以产生可见的胸廓起伏为准。吹气后松开口鼻。(见图5) (2)口对鼻呼吸:用于口腔外伤,牙关紧闭者,开放气道,封闭口腔,口包鼻吹气,时间大于1秒钟,吹气量每次500-600ml,以产生可见的胸廓起伏为准。 (3)球囊面罩呼吸:面罩紧紧扣住口鼻部,匀速挤压,每次气体量500-600 ml,以产生可见的胸廓起伏为准。 7、检查: 做5个周期或2分钟CPR后再检查心跳呼吸。如仍无心跳呼吸,再重复做5个周期或2分钟CPR,如此反复直到成功或终止心肺复苏。 8、电除颤: 心律分析证实为室速、室颤时,应在做完5个周期或2分钟CPR后,电除颤一次,之后作5组CPR后再检查心律。单相波除颤首次电击能量选择360J;双相波除颤首次电击能量选择为150或200J。电极位置为右侧放置于患者右锁骨下区,左侧电极放置于左乳头侧腋中线处。电击时要提示在场的所有人员不要接触患者身体。 9、复苏成功后放置病人于复苏体位。要求:舒适、稳定、防误吸。建议侧卧位【注意事项】 1、判断心跳呼吸停止:意识丧失(呼之不应,摇之不动),呼吸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 2、心肺复苏有效指征:可触摸到大动脉搏动,上肢收缩压大于60mmHg,口唇面色变红润,散大的瞳孔变小,自主呼吸恢复,意识逐渐恢复。 3、终止心肺复苏指征: (1)心跳呼吸恢复; (2)心肺复苏已30分钟以上,仍无心跳呼吸,瞳孔散大或固定,对光反射消失,呼吸仍未恢复,深反射活动消失,心电图成直线。 4、新指南对除颤的建议:对有目击的室颤或无脉性室速,建议先除颤再行CPR。对非目击的室颤或无脉性室速患者,尤其是自呼救至赶到现场抢救时间超过4~5分钟者,除颤前,应先给患者做5个周期的按压和通气(或约2分钟)再除颤,随后立即做CPR(从胸外按压开始),5个周期或2分钟CPR后再检查心跳呼吸。基本生命支持时,只做一次电除颤,能量:单相直流电360焦耳,双相波除颤首次电击能量选择为150或

心肺复苏术操作的考试问答题

心肺复苏术操作的考试问答题 1. 2015年新指南心肺复苏的生存链「一分为二」:一链为院内急救体系,另一链为院外急救体系。 手机时代,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手机等现代化电子设备能够在院外急救中发挥重要作用; 院内急救应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早期预警系统、快速反应小组(RRT)和紧急医疗团队系统(MET)。 2.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的新进展(比较2010年指南)? 答:1.快速反应,判断意识后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5-10秒),快速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缩短开始首次按压的时间。2. 生存链「一分为二」:一链为院内急救体系,另一链为院外急救体系。3.在成人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5-6厘米。对于婴儿、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青少年5~6厘米。4.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5.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必须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6.凡是医护人员(2010指南“急救人员和院内专业救援人员”)都应提供胸外按压和通气,气管插管后,因按压与通气可能不同步,可用10次/分钟(6秒1次)。7.关于先除颤,还是先胸外按压的问题,新指南建议,当可以立即取得体外自动除颤器(AED)时,应尽快使用除颤器。当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同时让人获取AED,视情况尽快尝试进行除颤。8.当患者的心律不适合电除颤时,应尽

早给予肾上腺素。及早给予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存活出院率和神经功能完好存活率。9.新指南建议,所有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都应实施急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10.所有在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昏迷患者,都应采用目标温度管理(TTM),选定在32到36度之间,并至少维持24小时。11.若患者有疑似生命危险、或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紧急情况,应给予纳洛酮。13 加压素被「除名」考虑单独使用加压素或者联合使用加压素和肾上腺素没有优势。 3、高质量心肺复苏术的五个评价指标:① 用力按压:深度5-6cm,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按压时应随时注意有无肋骨或胸骨骨折。② 快速按压:频率100-120次/分。③ 使胸廓充分回弹。 ④ 尽量减少中断按压时间:不超过5-10s,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仍为30:2,气管插管后,因按压与通气可能不同步,可用10次/分钟(6秒1次)。⑤ 避免过度通气 4、人工呼吸的并发症:① 胃扩张和胃内容物返流,② 肺部气压伤如:肺大泡破裂、气胸, ③ 呼吸道异物、消化道菌群异位、肺部感染 5、胸外心脏按压的并发症:① 胸骨骨折、肋骨骨折、心包积血,② 肋软骨骨折,③ 气胸, ④ 血胸,⑤ 肺挫伤,⑥ 肝脾撕裂,⑦ 脂肪栓塞 6、心肺复苏适应证: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及呼吸骤停,包括心跳骤停、室颤及心搏极弱、呼吸骤停。 7、胸外心肺复苏禁忌证:① 胸壁开放性损伤;② 多发肋骨骨折;③ 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④ 凡是已经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断头、尸僵等; ⑤ 晚期癌症等;⑥ 现场环境不安全,危及抢救者生命安全。 8、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 按压时,引起胸内压力普遍性增高,胸内动脉、静脉,以及胸腔外的动脉压亦相应增高。但是周围静脉压力仍然是低的,从而形成周围的动静脉的压力梯度,使血液自动脉流向静脉。放松时,胸腔内压力下降,静脉血回流至右心,而动脉血因主动脉瓣关闭,反流量甚少。此为胸腔泵的机制。 9、胸外心脏按压常见的错误: ① 按压时手指也压在胸壁上,易导致肋骨骨折 ② 定位不当:按压部位偏下,易导致剑突受压折断、甚至肝破裂。向一侧错位易导致肋骨骨折、血胸、气胸。 ③ 按压用力不垂直,尤其是摇摆式按压不仅无效,更易导致肋软骨骨折。 ④ 按压时,肘部弯曲,可导致按压深度不够 ⑤ 冲击式按压,效果差,易导致局部骨折 ⑥ 放松时掌根离开胸骨定位点,使得再次按压时位置偏移 ⑦ 放松时,胸部仍承受压力,胸廓无法充分回弹,致使回心血量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