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治涂阳肺结核260例强化期干预治疗分析论文

合集下载

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心理状态调查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心理状态调查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提高患者依从性。

方法:选择120例住院治疗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配对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常规规范治疗,实验组在规范治疗同时进行护理干预。

结果:实验组通过护理干预后患者规则服药、消毒隔离、遵医行为、合理膳食、生活规律,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等多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对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常规治疗同时实施护理干预,对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肺结核;护理;行为;干预【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0-0455-01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结核病控制的投入,结核病疫情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今后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又面临三大挑战,即耐多药患者的增加、流动人口增加、hiv/tb双重感染。

治愈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是减少耐多药患者的有效手段,对控制结核病疫情具有重大意义。

结核病是呼吸道慢性传染病,治疗疗程长,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靠药物治疗的同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对该病的转归,提高生存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对2005年1月-2009年6月住院治疗的62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在实施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住院治疗120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2例,男43例,女19例,年龄20岁~81岁,平均年龄51±18.3岁;对照组58例,男44例,女14例,年龄18岁~72岁,平均年龄43±18.2岁。

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心理状态调查表,入院后2、3天内由责任护士与患者单独交谈,当场发放,当场收回,用打钩的方式回答,共发表120份,收回120份,回收率100%。

针对调查结果制定干预措施。

护理干预在结核病涂阳患者住院期间的效果分析

护理干预在结核病涂阳患者住院期间的效果分析

护理干预在结核病涂阳患者住院期间的效果分析【摘要】临床干预主要倾向于住院病人,或者有明显的不适、症状、体征需要门诊检查、确诊、转诊,明确诊断。

这个过程,需要求助于临床护士帮助解决,临床护士采取的一切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影响健康的行为,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它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科从2011年开展优质护理以来,针对不同病人、不同症状、不同心理实施对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收到较好效果,现将菌阳肺结核病住院病人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的做法介绍如下。

【关键词】结核病护理干预健康教育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全球第二位。

2001-2010年,我国肺结核报告发病人数始终位居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前列。

我国结核病疫情有如下特点:一是感染人数多,全国有5.5亿人口已感染结核菌,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感染水平;二是患者数多,全国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约450万人,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约150万人(涂阳肺结核就是痰涂片检查发现结核杆菌的肺结核);三是死亡人数多,全国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四是农村患者多,全国约80%结核患者在农村;五是耐药患者多。

作为临床结防工作者肩负着遏制结核病的重要职责,从2011年起作我科开展优质护理工作以来,针对不同病人、不同症状、不同心理加强了对住院结核病人的临床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工作,收到较好效果。

现将工作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收治涂阳结核病人289例,年龄23~81岁。

其中:男151例,女138例。

2 教育方法根据临床路径为患者制定健康宣教计划。

2.1 文字与讲解相结合将入院介绍、住院须知、出院指导等分阶段为患者做好讲解,2.2 集体授课与讨论利用工休座谈会进行讲座,授课者准备充分,文题清楚,内容简练,语言通俗,避开专业术语。

初治涂阳肺结核强化期疗效欠佳的原因分析

初治涂阳肺结核强化期疗效欠佳的原因分析

初治涂阳肺结核强化期疗效欠佳的原因分析【关键词】初治;涂阳;肺结核;强化期;疗效短程化疗的强化期治疗是联合数种强有力的化疗药物组合,在短期内大量有效的杀死体内存活的结核菌。

据我所资料显示:2HRZE/4HR方案,2个月时痰菌阴转81%,胸片好转80%。

但在排除不规律治疗和原始耐药的前提下,仍有10%~15%的患者在强化期治疗中,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本文搜集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初治涂(+),胸片或CT显示有明显活动性病灶的肺结核患者8例,本所患者6例,其他患者2例。

其中培(-)2例,培(+)6例,耐药测定结果均为(-)性。

男6例,女2例。

城市5例,农村3例。

年龄为21~67岁。

均采用2HRZE方案,5例使用本所药物,2例使用组合药物,1例自购药物。

治疗前肝、肾功能、血常规均正常,无其他合并症。

2 结果强化期治疗2个月后,8例患者无一例痰菌阴转,胸片无变化6例,恶化2例;症状好转4例,无改变2例,加重2例。

2.1 结果分析①结核病类赫氏反应一般发生在治疗后1~2个月内,是由于强化期治疗后,大量结核菌被杀死,菌体崩解后,其菌体蛋白及类脂等代谢产物进入人体,造成的过敏反应。

表现为病灶扩大,出现胸水或发热等症状。

继续治疗可很快吸收好转。

②肺结核发生的早期,肺泡内炎性细胞浸润和渗出,肺泡壁充血,病灶内血液供应良好,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及分布。

同时巨噬细胞活跃,可吞噬大量结核菌,有利于促进组织的修复和有效的杀灭结核菌。

但是当患者不能及时就诊时,结核病灶处于以变质为主的病理变化时期,人体免疫机能低下,结核菌大量生长繁殖,上述渗出性病变和结核结节连同原有的组织一起坏死,这是一种彻底的组织凝固性坏死,液化后形成空洞及大量的纤维组织增生。

而此时即使正规的抗结核治疗,对已被破坏的肺组织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修复。

③无反应性结核病,由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在病理变化中无增殖性反应,无论肺部病灶多少或严重程度如何,在观察中始终不出现空洞及结核结节,但同时伴有全身各脏器结核,抗结核治疗无效,经淋巴结穿刺活检,证实为全身结核病。

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价值观察

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价值观察

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价值观察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病原体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中的结核分枝杆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每年有数百万人因肺结核而死亡,造成了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一些患者在接受标准化治疗后仍然表现为耐药结核病,其中包括复治涂阳肺结核。

复治涂阳肺结核指的是曾经接受治疗后痰涂片仍然阳性的肺结核患者。

这类患者通常需要更为复杂和长期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治愈效果。

本研究旨在观察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探讨其在耐药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和安全性评估。

通过本研究,希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有效和安全的治疗选择,进一步提高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评价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探讨其疗效、安全性及临床应用前景。

具体包括观察该治疗方案对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评估患者的耐药情况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选择参考,提高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生存质量。

研究结果将为左氧氟沙星在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新的临床证据,为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和提高疗效水平奠定基础。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为实现结核病防控及患者康复目标贡献力量。

2. 正文2.1 研究方法1.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前瞻性、开放性、临床对照试验设计。

研究对象将根据入选标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抗结核药物治疗。

两组患者将在治疗前进行基线评估,并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检测和评估。

2. 研究对象本研究将纳入符合复治涂阳肺结核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病情严重、合并其他有影响的患者。

观察组和对照组将在患者基线情况相近的前提下进行配对。

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价值观察

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价值观察

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价值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其主要侵犯肺部组织,导致呼吸道病变和炎症反应。

近年来,由于耐药菌株的出现和多药耐药性结核病患者的增加,复治涂阳肺结核的治疗难度逐渐加大。

氧氟沙星作为新一代的抗结核药物,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和耐药突变率低等优点,因此备受关注。

氧氟沙星在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方面的临床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

本研究旨在观察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实践依据和参考。

通过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探讨该治疗方案的疗效、安全性以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评估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价值,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通过对比传统治疗方案和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的治疗效果,验证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在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中的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还将对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的安全性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可靠性和可接受性。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指导,提高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减少治疗失败和药物耐药的发生,为控制结核病的传播提供有益参考。

2. 正文2.1 临床资料及方法临床资料的收集是本研究的重要部分,可以为后续结果观察和讨论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持。

本研究选择了一家医院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符合条件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共计100例。

所有患者均经过详细的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确认诊断,并且符合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的治疗指南。

在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守治疗方案,定期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原学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疗效。

在研究过程中,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等进行了详细记录和分析,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胸腺肽用于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胸腺肽用于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胸腺肽用于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胸腺肽在复治涂阳肺结核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从我院2021年1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中抽取6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参照组(常规抗结核治疗)与观察组(参照组基础上给予胸腺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在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关闭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存在差异,观察组更优P<0.05;两组免疫细胞以及血清sTREM-1、PCT水平方面,观察组结果更优P<0.05。

结论:在复治涂阳肺结核中采用胸腺肽治疗可促进痰菌转阴、病灶吸收以及空洞关闭,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强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血清sTREM-1、PCT水平,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胸腺肽;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肺结核病是因结核分枝杆菌入侵人体所致的慢性呼吸系统传染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会使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正常生活[1]。

肺结核致病菌具有一定耐药性,而且慢性疾病长期治疗患者往往依从性不佳,这些都不利于疾病的正规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更是难上加难。

胸腺肽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在肺结核甚至是难治型肺结核临床治疗中已有所应用,本文就以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胸腺肽在其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收治的64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2021年1月-2022年5月,结合不同患者所用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

64例患者均按照下述标准抽取:纳入标准:⑴与复治结核病诊断标准相符合并且痰菌培养的的结核分枝杆菌结果显示阳性者;⑵临床资料完整者;⑶对研究内容知情并自愿参与研究者;⑷认知功能正常者。

排除标准:⑴参与研究前1月服用过影响免疫功能药物者;⑵参与其他研究且中途退出者;⑶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⑷有精神障碍者。

参照组:32例,男女比例17:15,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分别为65岁、23岁,平均年龄(43.65±3.27)岁,病程2-7.5(5.37±1.46)年;观察组:32例,男女比例18:14,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分别为66岁、23岁,平均年龄(44.13±2.73)岁,病程1.5-8(5.26±1.31)年。

复治涂阳肺结核2种治疗方案疗效分析

复治涂阳肺结核2种治疗方案疗效分析

复治涂阳肺结核2种治疗方案疗效分析[摘要] 目的比较2种治疗方案对复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探讨现阶段复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方案。

方法将188例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例中,以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和链霉素进行治疗的分为标准组,以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利福喷丁、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和链霉素进行治疗的分为非标准组,然后采取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2组的痰菌阴转率、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

结果患者治疗后2月末、5月末、8月末痰菌阴转率非标准组分别为87.6%、88.7%、92.8%,标准组分别为70.3%、76.9%、78.0%;胃肠道反应和肝损非标准组为42.3%、7.2%,标准组为67.0%、17.6%;治疗效果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非标准组85.6%、91.2%,标准组68.1%、79.1%。

结论含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利福喷丁治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优越于现有的标准复治方案。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我国是2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复治与耐药结核病的广泛分布和迅速传播尤为突出[1],而耐药的产生绝大多数源于对复治病人的治疗失败[2]。

为此,加强对复治结核病的治疗管理,提高复治结核病的治愈率,是有效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控制结核病流行的重要课题。

现就2种不同治疗方案对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的效果比较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2007-01/2010-12在蓬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治疗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及其用药方案、查痰记录、影像诊断和病情记录等资料。

复治涂阳是指复发、初治失败且痰菌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及其他复治涂阳患者。

1.2具体方法采用《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标准治疗方案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为标准组。

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将标准方案中的异烟肼和利福平替换成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和利福喷丁,其他治疗药物不变,此类治疗的患者为非标准组。

然后对2组患者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进行x2检验,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抗结核固定复合制剂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治疗效果分析

抗结核固定复合制剂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治疗效果分析

抗结核固定复合制剂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结核固定复合制剂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诊治的21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检查其生命指标,在保证患者治疗安全的情况下分别对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A组应用FDC-4联,2HRZE/4HR,B组应用FDC-3联,2HRZE/4HR,C组应用异烟、利福喷丁胶囊、左氧氟沙星片、乙胺丁醇胶囊);采取我院为不能耐受固定复合制剂的患者而制定的个体化化疗方案,根据病症变化、恢复效果、生命指标等,统计分析其治疗有效性。

结果: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28%,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C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42%,三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抗结核固定复合制剂在初治涂阳肺结核治疗中,可灵活用药,减少漏服错服的不良现象,提改善治疗疗效,为现代医学治疗抗结核药品供应与管理带来有效依据。

关键词:抗结核固定复合制剂;初治涂阳肺结核;治疗效果肺结核在临床诊治中具有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特点,其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咳嗽、胸痛、无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影响。

药物化疗属于肺结核常见治疗措施之一,其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合理用药,提高其治疗疗效;抗结核固定复合制剂属于新型复方制剂,其主要依据国家制定的标准化疗方案合理化疗,消除传染性、阻断传播和治愈患者。

根据严格剂量的配方联合制作的,可满足患者治疗需求,改善其疾病发病[1]。

为了提高治疗疗效,促进康复效果,该次将对此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该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诊治的21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纳人标准:①患者基本信息真实,且意识清晰自愿接受本次研究;②患者通过病原学检查、胸部CT扫描等检查措施后,确诊为初治涂阳肺结核;排除标准:①存在认知障碍,无法正常配合;采取盲盒抽取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A组(70例)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22-76岁,平均(47.36±3.45)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治涂阳肺结核260例强化期干预治疗分析
【关键词】复治涂阳肺结核;强化期干预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8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64-01
随着抗结核药物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复治涂阳的结核病例在肺结核病人中的比例逐年增高,尤其近几年,本地复治涂阳的肺结核病人数量上升明显。

由于归口管理工作欠佳、治疗管理不善、患者自我保健意识不高、治疗方案不合理等原因,导致耐药肺结核病例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耐药病例已成为当前结核病治疗及控制的难题之一,为及早发现耐药病例,减少结核菌传播,提高治愈率,现将于我院2008年12月到2012年12月就诊的260例复治涂阳的肺结核病例进行强化期干预治疗,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到我院就医的痰结核菌涂片阳性的复治肺结核患者260例,经胸部影像学证实肺内有渗出、增殖、纤维化病灶,伴有或不伴空洞。

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过敏史,无精神疾病和癫痫病史。

平均病程32年,男191例,女69例,平均年龄4467岁,浸润型肺结核169例,伴有空洞78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59例。

12 干预措施患者在强化治疗后期,病情好转不明显或痰抗酸杆菌持续阳性,在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做胸部x线检查、痰结核菌培养和药敏,根据药敏结果或经验调整治疗方案。

13 化疗方案在全程隔日间歇短程化疗方案
(2h3r3e3z3s3/4h3r3e3)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耐药情况,用百生肼、利福喷丁、利福布丁、左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卷曲霉素、阿米卡星替代耐药药物,同时用胸腺肽调节免疫进行干预治疗,耐2种药及以上的患者,根据x线胸片病灶范围及化疗效果完成9个月到18个月不等的疗程。

14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痰菌阴转,症状消失,x线胸片病灶明显吸收,空洞闭合。

有效:痰菌指数减少,症状好转,x线胸片病灶吸收,空洞缩小。

无效:痰菌阳性,症状无明显好转,x线胸片病灶无吸收,空洞无缩小。

2 结果
痰菌转阴率为9731%,病灶吸收好转率为9808/%,空洞治疗有效率为9356%,疗效较好。

21 痰菌改变治疗后痰菌阴转253例,阴转率为9731%。

22 病灶改变肺部病灶显著吸收(大于1/2)者109例(4192%),部分吸收者146例(5615%),无明显变化者3例(115%),病灶扩大2例(077%),病灶治疗有效率为9808%(255/260)。

23 空洞改变 78例空洞治疗后闭合47例(6026%),缩小28例(359%),无明显变化者3例(385%),空洞治疗有效率为9356%。

3 讨论
近30余年来,我国各级卫生部门开展的全程督导化疗的现代结核病控制措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初治结核病人治愈率有了很大
提高,国内多家结核病专科医院多采用who推荐的短程化疗方案,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在治疗复治涂阳结核病人时,结核科医生大多注重的是完成标注化的短程治疗,到疗程结束时依据痰抗酸杆菌化验结果,结束治疗或换用其它治疗方案。

对于治疗期间有些病情和影像学改变不明显,痰涂片持续阳性的患者重视不够,不能提前判断耐药,及时做痰结核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调整治疗方案,影响治疗效果。

患者在标准化治疗过程中,经早期干预并完善相关检查化验及调整治疗方案后,病情明显好转,痰涂阴转快,病灶吸收稳定,病程缩短,生活质量提高。

对照按标准化治疗的患者,能及早发现耐药结核病,提前调整治疗方案,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和治疗费用,减轻了病人的经济及心理负担,提高了临床医生对结核病的诊断水平,规范了结核病的治疗,提高了治愈率,增加了广大患者家属对医生的信任度,避免了结核菌在人群中的广泛传播流行,降低了结核病的发病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