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5章《分式》 章末培优训练(二)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5章《分式》 章末培优训练(二)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5章《分式》 章末培优训练(二)

第15章《分式》章末培优训练(二)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是分式的是()

A.B.C.D.+1

2.下列分式中,属于最简分式的是()

A.B.C.D.

3.下列运算结果正确的是()

A.B.

C.D.

4.若把分式中的x、y都扩大4倍,则该分式的值()

A.不变B.扩大4倍C.缩小4倍D.扩大16倍5.“双11”前,小明的妈妈花了120元钱在淘宝上购买了一批室内拖鞋,在“双11”大减价期间她发现同款的拖鞋单价每双降了5元,于是又花了100元钱购买了一批同款室内拖鞋,且比上次还多了2双.若设拖鞋原价每双为x元,则可以列出方程为()A.B.

C.D.

6.已知分式A=,B=+,其中x≠±2,则A与B的关系是()A.A=B B.A=﹣B C.A>B D.A<B

7.如果分式方程无解,则a的值为()

A.﹣4 B.C.2 D.﹣2

8.若x满足=1,则x应为()

A.正数B.非正数C.负数D.非负数

9.按照如图所示的流程,若输出的M=﹣6,则输入的m为()

A.3 B.1 C.0 D.﹣1 10.若数a使关于x的分式方程有正数解,且使关于y的不等式组有解,则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a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二.填空题

11.要使分式有意义,x需满足的条件是.

12.已知,则分式=.

13.若分式无意义,则x=.

14.当x时,分式无意义,当x=时,分式的值是0.15.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1有增根,则a的值.

16.已知:m2﹣9m+1=0,则m2+=.

三.解答题

17.解下列方程:

(1)

(2)

18.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3.

19.新能源汽车环保节能,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各种品牌相继投放市场,一汽贸公司经销某品牌新能源汽车,去年销售总额为5000万元,今年1﹣5月份.每辆车的销售价格比去年降低1万元.销售数量与去年一整年的相同.销售总额比去年整年的少20%.今年1﹣5月份每辆车的销售价格是多少万元?

20.观察下列等式:

=1﹣,=﹣,=﹣,……,

将以上二个等式两边分别相加得:

++=1﹣+﹣+﹣=

用你发现的规律解答下列问题:

(1)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计算结果:

①+++…+=;

②+++…+=;

(2)仿照题中的计算形式,猜想并写出:=;

(3)解方程:++=.

21.已知2x=5y=10,求的值.

22.一项工程,如果由甲队单独做这项工程刚好如期完成,若乙队单独做这项工程,要比规定日期多5天完成.现由若甲、乙两队合作4天后,余下的工程由乙队单独做,也正好如期完成.已知甲、乙两队施工一天的工程费分别为16万元和14万元.

(1)求规定如期完成的天数.

(2)现有两种施工方案:方案一:由甲队单独完成;方案二:先由甲、乙合作4天,再由乙队完成其余部分;通过计算说明,哪一种方案比较合算.

23.有一段6000米的道路由甲乙两个工程队负责完成.已知甲工程队每天完成的工作量是乙工程队每天完成工作量的2倍,且甲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比乙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少用10天.

(1)求甲、乙两工程队每天各完成多少米?

(2)如果甲工程队每天需工程费7000元,乙工程队每天需工程费5000元,若甲队先单独工作若干天,再由甲乙两工程队合作完成剩余的任务,支付工程队总费用不超过79000元,则两工程队最多可以合作施工多少天?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A、不是分式,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是分式,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C、不是分式,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D、+1不是分式,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B.

2.解:A.=,不符合题意;

B.=,不符合题意;

C.=﹣1,不符合题意;

D.是最简分式,符合题意;

故选:D.

3.解:A、原式=a3,不符合题意;

B、原式==﹣1,符合题意;

C、原式不能约分,不符合题意;

D、原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解:=,

∴把分式中的x,y都扩大4倍,则分式的值不变,

故选:A.

5.解:设拖鞋原价每双为x元,则“双11”大减价期间该款拖鞋价格每双为(x﹣5)元,依题意,得:=﹣2.

故选:D.

6.解:∵B==,

∴A和B互为相反数,即A=﹣B.

故选:B.

7.解:去分母得:x=2(x﹣4)﹣a

解得:x=a+8

根据题意得:a+8=4

解得:a=﹣4.

故选:A.

8.解:若x满足=1,则x=|x|,x>0,

故选:A.

9.解:当m2﹣2m≥0时,,解得m=0,经检验,m=0是原方程的解,并且满足m2﹣2m≥0,

当m2﹣2m<0时,

m﹣3=﹣6,解得m=﹣3,不满足m2﹣2m<0,舍去.故输入的m为0.

故选:C.

10.解:,

解①得y>a﹣1,

解②得y≤8﹣2a,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a﹣1<y≤8﹣2a.

∵不等式组有解,

∴a﹣1<8﹣2a,

∴a<3.

解分式方程﹣=3,得x=,

∵关于x的分式方程﹣=3有正数解,

∴是正数,

∵x≠1,

∴a>﹣1且a≠1,

综上:﹣1<a<3且a≠1.

∵a为整数,

∴a=0或2.

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a的个数为2.

故选:B.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1.解:当x﹣1≠0时,分式有意义,

∴x≠1,

故答案为x≠1.

12.解:由题意可知:b﹣a=3ab,

∴原式=

=,

故答案为:

13.解:由题意得:x﹣2=0,

解得:x=2,

故答案为:2.

14.解:当x+2=0时,解得:x=﹣2时,分式无意义;

当4﹣x2=0且x+2≠0时,解得:x=2时,分式的值是0.故答案为:=﹣2,2.

15.解:﹣=1,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2,得:x+x﹣a=x﹣2,

由分母可知,分式方程的增根可能是2,

当x=2时,2+2﹣a=2﹣2,

故答案为:4.

16.解:∵m2﹣9m+1=0,

∴m+=9,

∴(m+)2=81,

∴m2+2+=81,

∴原式=79,

故答案为:79

三.解答题(共7小题)

17.解:(1)去分母得x(x﹣1)=(x+1)(x﹣3),

解得:x=﹣3,

检验:当x=﹣3时,(x﹣3)(x﹣1)≠0,

∴原方程的解为x=﹣3;

(2)去分母得x(x+2)﹣(x+2)(x﹣1)=3,

解得:x=1,

检验:当x=1时,(x+2)(x﹣1)=0,

∴x=1不是原方程的解,

∴原方程无解.

18.解:原式=÷=?=﹣,当x=3时,原式=﹣.

19.解:设今年1﹣5月份每辆车的销售价格为x万元,

根据题意,得=.

解得:x=4.

检验:当x=4时,x(x+1)≠0 所以x=4是原方程的解.

答:今年1﹣5月份每辆车的销售价格为4万元.

20.解:(1)①+++…+

=1﹣+﹣+﹣+…+

=1﹣

=,

故答案为;

②+++…+

=1﹣+﹣+﹣+…+

=1﹣

=,

故答案为;

(2)=

(3)解:仿照(2)中的结论,原方程可变形为

++=,

即,

解得x=2,

经检验,x=2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故原方程的解为x=2.

21.解:∵2x=10,

∴(2x)y=10y,2xy=10y①;

∵5y=10,

∴(5y)x=10x,5xy=10y②,

①×②,得2xy×5xy=(2×5)xy=10xy,

(2×5)xy=10x+y,

xy=x+y,

两边都除以xy,得:=1.

22.解:(1)设规定的工期为x天,则甲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需x天,乙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需(x+5)天,

依题意,得:+=1,

解得:x=20,

经检验,x=20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答:规定工期为20天.

(2)方案一所需费用为16×20=320(万元);

方案二所需费用为16×4+14×20=344(万元).

∵320<344,

∴选择方案一合算.

23.解:(1)设乙工程队每天完成x米,则甲工程队每天完成2x米,

依题意,得:﹣=10,

解得:x=300,

经检验,x=300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2x=600.

答:甲工程队每天完成600米,乙工程队每天完成300米.

(2)设甲队先单独工作y天,则甲乙两工程队还需合作=(﹣y)天,依题意,得:7000(y+﹣y)+5000(﹣y)≤79000,

解得:y≥1,

∴﹣y≤﹣=6.

答:两工程队最多可以合作施工6天.

八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八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1.如图所示,在△ABC中,M是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若AB=?14,?AC=19,则MN的长为. A. B.2.C.D.3.2.如图,在周长为20cm的□ABCD 中,AB≠AD,AC、BD相交于点O,OE⊥BD交AD于E,则△ABE 的周长为 4cm 6cm8cm 10cm AE O B C A F M DQ 3题 o B C N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中,AE⊥BC于E,AF⊥CD于F,∠EAF=45,且

AE+AF=ABCD的周长是 4、如图,已知正方形纸片ABCD,M,N分别是AD,BC 的中点,把BC向上翻折,使点C恰好落在MN上的F点处,BQ为折痕,则∠FBQ= A 0° B 5° C 0° D 15° 5、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点E、F、G、H均在其内部,且DE=EF=FG=GH=HB=2,∠E=∠F=∠G=∠H=60°,则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 A. B.2 C. D.32 6、如图是一块长、宽、高分别是6cm、4cm和3cm的长方体木块,一只蚂蚁要从顶点A出发,沿长方体的表面爬到和A相对的顶点B处吃食物,那么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 7、已知一组数据10,10,x,8的众数与它的平均数相等,则这组数的中位数是. 8、如图OA、AB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同学运动的一次函数图象,图中s和t分别表示运动 路程和时间,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下列说法:①射线BA表示甲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②甲的速度比乙快1.5米/秒;③甲让乙先跑12米;④秒钟后,甲超过了乙,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1)问题背景: 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 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先证明 △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 (2)探索延伸: 如图2,若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 且∠EAF=1 2 ∠BAD,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3)结论应用: 如图3,在某次军事演习中,舰艇甲在指挥中心(O处)北偏西30°的A处,舰艇乙在指挥中心南偏东70°的B处,并且两舰艇到指挥中心的距离相等.接到行动指令后,舰艇甲向正东方向以6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舰艇乙沿北偏东50°的方向以8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1.5小时后,指挥中心观测到甲、乙两舰艇分别到达E,F处,且两舰艇与指挥中心O 之间夹角∠EOF=70°,试求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 (4)能力提高: 如图4,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AB=AC,点M,N在边BC上,且 ∠MAN=45°.若BM=1,CN=3,试求出MN的长. 【答案】(1)EF=BE+FD;(2)EF=BE+FD仍然成立;(3)210;(4)MN10.【解析】 试题分析:(1)由△AEF≌△AGF,得EF=GF,又由BE=DG,得 EF=GF=DF+DG=DF+BE;(2)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接AG,证明△ABE≌△ADG,再证△AEF≌△AGF,得EF=FG,即可得到答案;(3)连接EF,延长AE,BF相交于点C,根据探索延伸可得EF=AE+FB,即可计算出EF的长度;(4)在△ABC外侧作

初中八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全套专题25 配方法-精编

专题 25 配方法 阅读与思考 把一个式子或一个式子的部分写成完全平方式或者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的形式,这种方法叫配方法,配方法是代数变形的重要手段,是研究相等关系,讨论不等关系的常用技巧. 配方法的作用在于改变式子的原有结构,是变形求解的一种手段;配方法的实质在于揭示式子的非负性,是挖掘隐含条件的有力工具. 配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配方”,恰当的“拆”与“添”是配方常用的技巧,常见的等式有: 1、222 2()a ab b a b ±+=± 2、2 a b ±= 3、2222 222()a b c ab bc ca a b c +++++=++ 4、2 2 2 2221 [()()()]2 a b c ab bc ac a b b c a c ++---= -+-+- 配方法在代数式的求值,解方程、求最值等方面有较广泛的应用,运用配方解题的关键在于: (1) 具有较强的配方意识,即由题设条件的平方特征或隐含的平方关系,如2 a = 能 联想起配方法. (2) 具有整体把握题设条件的能力,即善于将某项拆开又重新分配组合,得到完全平方式. 例题与求解 【例1】 已知实数x ,y ,z 满足2 5,z 9x y xy y +==+- ,那么23x y z ++=_____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解题思路:对题设条件实施变形,设法确定x , y 的值. 【例2】 若实数a ,b , c 满足222 9a b c ++= ,则代数式2 2 2 ()()()a b b c c a -+-+- 的 最大值是 ( ) A 、27 B 、18 C 、15 D 、12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 解题思路:运用乘法公式 ,将原式变形为含常数项及完全平方式的形式.

八年级数学分式培优练习题完整复习资料

分式培优练习题 分式 (一) 一 选择 1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40=1 B (-3)-1=3 1 C (-2)2=4 D ()-111 2 分式2 8,9,12z y x xy z x x z y -+-的最简公分母是( ) A 722 B 108 C 72 D 962 3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树-3.6×10-4写成小数是( ) A 0.00036 B -0.0036 C -0.00036 D -36000 4 若分式652 2+--x 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为( ) A 2 B -2 C 2或-2 D 2或3 5计算?? ? ??-+÷??? ?? -+1111112x x 的结果是( ) A 1 B 1 C x x 1+ D 1 1-x 6 工地调来72人参加挖土和运土,已知3人挖出的土1人恰好能全部运走,怎样调动劳动力才能使挖出的土能及时运走,解决此问题,可设派x 人挖土,其它的人运土,列方程 ①3172=-x x ②723x ③372 ④372=-x x 上述所列方程,正确的有( )个 A 1 B 2 C 3 D 4 7 在m a y x xy x x 1,3,3,21,21,12+++π中,分式的个数是( ) A 2 B 3 C 4 D 5 8 若分式方程x a x a x +-=+-321有增根,则a 的值是( ) A -1 B 0 C 1 D 2 9 若3,111--+=-b a a b b a b a 则的值是( ) A -2 B 2 C 3 D -3 10 已知 k b a c c a b c b a =+=+=+,则直线2k 一定经过( ) A 第1、2象限 B 第2、3象限 C 第3、4象限 D 第 1、4象限 二 填空 1 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式子:()0,,,,4 11 38252≠--ab a b a b a b a b ,其中第7个式子是

八年级数学竞赛培优专题及答案 09 二次根式的概念与性质

专题09 二次根式的概念与性质 阅读与思考 0) a≥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性质是二次根式运算、化简求值的基础,主要有: 1 ≥ a、a2一样都是非负数. 2 . 2 =a(a≥0).解二次根式问题的基本途径——通过平方,去掉根号有理化. 3 () () a a a a a ≥ ?? ==? -≤ ?? 揭示了与绝对值的内在一致性. 4 a b =(a≥0,b≥0). 5 =(a≥0,b>0).给出了二次根式乘除法运算的法则. 6.若a>b>0 >0,反之亦然,这是比较二次根式大小的基础. 运用二次根式性质解题应注意: (1)每一性质成立的条件,即等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2)要学会性质的“正用”与“逆用”,既能够从等式的左边变形到等式的右边,也能够从等式的右边变形到等式的左边. 例题与求解 【例1】设x,y都是有理数,且满足方程 11 40 2332 x y ππ π ???? +++--= ? ? ???? ,那么x y -的值是 ____________.(“希望杯”邀请赛试题)解题思路:将等式整理成有理数、无理数两部分,运用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性质解题. 【例2】当1≤x≤2 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a≥0的隐含制约.

【例3】若a>0,b>0=+ 的值. (天津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对已知条件变形,求a,b的值或探求a,b的关系. 【例4】若实数x,y,m满足关系式: 199 y x =--m的值. (北京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观察发现(x-199+y)与(199-x-y)互为相反数,由二次根式的定义、性质探索解题的突破口. 【例5】已知 1 5 2 a b c +-=-,求a+b+c的值. (山东省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题设条件是一个含三个未知量的等式,三个未知量,一个等式才能确定未知量的值呢?考虑从配方的角度试一试. 【例6】在△ABC中,AB,BC,AC 学在解答这道题时,先建立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ABC (即△ABC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如图1所示.这样不需求△ABC的高,而借用网格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 (1)请你将△ABC的面积直接填写在横线上:_________. (2)我们把上述求△ABC面积的方法叫作构图法.若△ABC, (a>0),请利用图2中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画出相应的△ABC,并求出它的面积. (3)若△ABC(m>0,n>0,且m≠n) 试运用构图法求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咸宁市中考试题)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等知识,不规则三角形的面积,可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等特殊图形求得.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资料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资料(中考题 型) 第16讲认识三角形经典·考题·赏析 【例1】若的三边分别为4,x,9,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当周长为奇数时,x=______________. 【解法指导】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即第三边小于两边之和而大于两边之差故5<x<13,18<l<26;周长为19时,x=6,周长为21时,x =8,周长为23时,x=10,周长为25时,x=12, 【变式题组】 01.若△ABC的三边分别为4,x,9,且9为最长边,则x的取值范围 是______________,周长l的取 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02.设△ABC三边为a,b,c的长度均为正整数,且a<b<c,a+b+c= 13,则以a,b,c为边的三角形, 共有______________个. 03.用9根同样长的火柴棒在桌面上摆一个三角形(不许折断)并全 部用完,能摆出不同形状的三角 形个数是( ). A.1 B.2 C.3 D.4 【例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18cm,周长为58cm,试求三角形三边的长. 【解法指导】对等腰三角形,题目没有交代底边和腰,要给予讨论.当18cm为腰时,底边为58-18×2=22,则三边为18,18,22. 当18cm为底边时,腰为 5818 2 =20,则三边为20,20,18.此两种情况都符合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解:18cm,18cm,22cm或18cm,20,20cm.

【变式题组】 01.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6cm,12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是( ) A.24cm B.30cm C.24cm或30cm D.18cm 0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cm 和9cm,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 能作为第三条边的是( ) A.13cm B.6cm C.5cm D.4cm 0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2和10 两部分,则此等腰三角形的腰长 为______________. 【例3】如图AD是△ABC的中线,DE是△ADC的中线,EF是△DEC的中线,FG是△EFC的中线,若S△GFC=1cm2,则S△ABC=______________. 【解法指导】中线将原三角形面积一分为二,由FG为△EFC的中线,知S△EFC=2S△GFC=2.又由EF为△DEC中线,S△DEC=2S△EFC=4.同理S△ADC=8,S△ABC =16. 【变式题组】 01.如图,已知点D、E、F 分别是BC、AD、BE的中 点,S△ABC=4,则S△EFC= ______________. 02.如图,点D是等腰△ABC底边BC 上任意一点,DE⊥AB于E,DF⊥AC 于F,若一腰上的高为4cm,则 DE+DF=______________. 0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矩形(AD >AB) ,点E在BC上,且AE=AD, DF⊥AE于F,则DF与AB的数量 关系是______________. 【例4】已知,如图,则 ∠A+∠B+∠C+∠D+∠E= ______________. 【解法指导】这是本章的一个基 本图形,其基本方法为构造三角形或 四边形内角和,结合八字形角的关系 (第2题图)

最新八年级数学(下)培优竞赛训练题

图1 A B C D E P 八年级数学培优训练题 1. 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 = m x 的图象经过点A (-1,3),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A 和点C (0,4),且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另一点B (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2)求点B 的坐标. 2. 如图1,把边长为2cm 的正方形沿图中虚线剪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请你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拼成符合下列(1)、(2)、(3)要求的图形(每次拼成的图形必须全部用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且这四个直角三角形互相没有重叠部分,也不留空隙)各一个,并按实际大小把你拼出的图形画在相应的方格纸内(方格纸内每个小方格是边长为1cm 的正方形). 3.(12分)如图,在菱形ABCD 中,P 是AB 上的一个动点 (不与A 、B 重合).连接OP 交对角线AC 于E 连接BE . (1)证明:∠APD =∠CBE ;(6分) (2)若∠DAB =60o,试问P 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DP 的面积等于菱形ABCD 面积的 1 4 ?为什么?(6分) (1)不是正方形的菱形 (2)不是正方形的矩形 (3)梯形

4.(7分)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CD 在正方形ECGF 的边CE 上,连接BE 、DG . (1)求证:BE =DG ; (2)图中是否存在通过旋转能够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若存在,说出旋转过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7分)在直角坐标系中直接画出函数y =|x |的图象.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分别过 点A (-1,1)、B (2,2),请你依据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写出方程组???y =|x | y =kx +b 的解. 6.(8分)如图,反比例函数y = m x (x >0)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 1 2x + 5 2 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点C 的坐标为(1, 1 2 ),连接AC ,AC ∥y 轴.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及点B 的坐标; (2)现有一个直角三角板,让它的直角顶点P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A 、B 之间的部分滑动(不与A 、B 重合),两直角边始终分别平行于x 轴、y 轴,且与线段AB 交于M 、N 两点,试判断P 点在滑动过程中△PMN 是否与△CBA 总相似?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期中专题培优复习

期中复习专题 期中专题(一) 二次根式 1.计算: (1) (9) (10) 202π-+( (12)+ (13) 2 2.已知,a =b = (1)22a b -; (2)11a b +; (3)22a ab b -+ . 3.已知22446100x y x y +--+=,求(5y - 的值.

期中专题(二) 勾股定理 1.在△ABC 中,∠C =90°,∠A =60°,BC =3+,BD 平分∠ABC 交AC 于D .求AD 的长. 2.如图,在△ABC 中,AB =AC =10,BC =16,AD ⊥AC 交BC 于D ,求DB 的长. 3.如图,在△ABC 中,AB =AC ,BD ⊥AC 于D ,BD =4,CB =5,求AB 的长.

4.如图,在△ABC 中,∠B =45°,∠ A =15°,BC 1,求AC ,A B 的长. 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 =60°,∠B =∠D =90°,AB =2,CD =1,求BC 和AD 的长. 6.如图,点E ,F 分别为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一点,且AE 平分∠BEF ,连AF . (1)求证:∠EAF =45°; (2)若点E 为BC 的中点,AB =6,求AEF S .

期中专题(三)特殊四边形的简单证明 1.如图,在ABCD中,点E,F在AC上,且AE=CF. (1)求证:四边形BEDF为平行四边形; (2)若需四边形BEDF为菱形,则原四边形对角线之间需添加什么条件? 2.如图,AD为△ABC的平分线,DE∥AB交AC于E,DF∥AC交AB于F,判断四边形AEDF 的形状并证明. 3. (2013乌鲁木齐)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AE平分∠BAC,分别与BC,CD交于点E,F,EH⊥AB于点H,连接FH.求证:四边形CFHE是菱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培优试卷一

F E G 暑假数学培优二 1、如图,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ACB 的角平分线分别交AB、BD 于M、N 两点.若AM=2,则线段ON 的长为 . 2、如图,E为正方形ABCD 内一点,∠AEB=90°,CF⊥DE 于F,若EF=2,DF=6,则S△ADE 的面积为; AE 的长为 A D B C 3、如下图,在正方形ABCD 内有一折线段,其中AE⊥EF,EF⊥FC,并且AE=6,EF=8,FC=1 0,则正方 形的边长为 4、如图,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CD 的延长线上,点F 在AB 上,连接EF 交AD 于点G,EF=CE,若 BF=3,DG=2,则CE 的长为 E A D F B C

5、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点O 为对角线AC、BD 的交点,点E 为边AB 的中点,△BED 绕着点 B 旋转至△BD1E1,如果点D、E、D1 在同一直线上,那么EE1 的长为 6、如图,已知点E 在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以BE 为边向正方形ABCD 外部作正方形BEFG,连接 DF,M、N 分别是DC、DF 的中点,连接MN.若AB=7,BE=5,则MN= 7、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2,点E 在边AB 上,BE=8,过点E 作EF∥BC,分别交BD、CD 于 G、F 两点.若点P、Q 分别为DG、CE 的中点,则PQ 的长为

M 8、如图,正方形 ABCD 中,点 E 是AB 边上一点,点F 是 BC 边上一点,连接 EF ,设∠EDF= . (1)如图 1,=45°,E 为 AB 的中点,则 CF :BF 的值为 (2)如图 2,=30°,过点 E 作 EM ∥BC 交 DF 于M 点,问 AE+CF 与 EM 有何数量关系? (3)如图 3,若 =60°,AD=4,直接写出 S △DEF 的最小值 A D A D A D E E E B F F F 9、如图,在△ABC 中,∠C=90°,AC=BC ,AB=8.点 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边 AB 向点 B 运动.过点 P 作PD ⊥AB 交折线 AC-CB 于点 D ,以 PD 为边在 PD 右侧做正方形PDEF .设正方形PDEF 与△ABC 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为 S ,点 P 的运动时间为 t 秒(0<t <4). (1)当点D 在边 AC 上时,正方形PDEF 的边长为 (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 (2)当点E 落在边 BC 上时,求 t 的值. (3)当点D 在边 AC 上时,求S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4)作射线PE 交边 BC 于点G ,连结 DF .当DF=4EG 时,直接写出 t 的值.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C 在直线BE 上,∠=?,∠A m ABC 与ACE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1A ,则 1A =_____?;若再作11A BE A CE ∠∠、的平分线,交于点2A ;再作22A BE A CE ∠∠、的 平分线,交于点3A ;依此类推,10A ∠= _________?. 【答案】(2m ) (1024 m ) 【解析】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和“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求出规律,直接利用规律解题. 【详解】 解:∵∠A 1=∠A 1CE-∠A 1BC=12∠ACE-12∠ABC=12(∠ACE-∠ABC )=12∠A=2 m ° . 依此类推∠A 2=224m m ??=,∠A 3=328m m ??=,…,∠A 10=1021024 m m ?? =. 故答案为:()2m ;()1024 m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之间的关系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2.如图,在△ABC 中,∠B=50°,三角形的外角∠DAC 和∠ACF 的平分线交于点E ,则∠AEC =_______°. 【答案】65 【解析】 如图,∵AE 平分∠DAC ,CE 平分∠ACF ,

∴∠1= 12∠DAC ,∠2=1 2 ∠ACF , ∴∠1+∠2=1 2 (∠DAC+∠ACF ), 又∵∠DAC+∠ACF=(180°-∠BAC )+(180°-∠ACB )=360°-(∠BAC+∠ACB ),且 ∠BAC+∠ACB=180°-∠ABC=180°-50°=130°, ∴∠1+∠2= 1 2 (360°-130°)=115°, ∴在△ACE 中,∠E=180°-(∠1+∠2)=180°-115°=65°. 3.如图,1BA 和1CA 分别是ABC ?的内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2BA 是1A BD ∠的角平分线, 2CA 是1A CD ∠的角平分线,3BA 是2A BD ∠的角平分线,3CA 是2A CD ∠的角平分线,若1A α∠=,则2018A ∠=_____________ 【答案】2017 2α 【解析】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 1BC= 12∠ABC ,∠A 1CD=1 2 ∠ACD ,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ACD=∠A+∠ABC ,∠A 1CD=∠A 1BC+∠A 1,整理即可得解,同理求出∠A 2,可以发现后一个角等于前一个角的1 2 ,根据此规律即可得解. 【详解】 ∵A 1B 是∠ABC 的平分线,A 1C 是∠ACD 的平分线, ∴∠A 1BC= 12∠ABC ,∠A 1CD=1 2 ∠ACD , 又∵∠ACD=∠A+∠ABC,∠A 1CD=∠A 1BC+∠A 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 版 含解 析)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ABC ?的ABC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 ,点,E F 分别在 线段BD 、CD 上,点G 在EF 的延长线上,EFD ?与EFH ?关于直线EF 对称,若 60,84,A BEH HFG n ???∠=∠=∠=,则n =__________. 【答案】78. 【解析】 【分析】 利用ABC ?的ABC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 得到∠DBC=12∠ABC ,∠ACD=1 2 (∠A+∠ABC),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D= 1 2 ∠A=30?,利用外角定理得到∠DEH=96?,由EFD ?与EFH ?关于直线EF 对称得到∠DEG=∠HEG=48?,根据外角定理即可得到∠DFG=∠D+∠DEG=78?. 【详解】 ∵ABC ?的ABC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 ∴∠DBC=12∠ABC ,∠ACD=1 2 (∠A+∠ABC), ∵∠DBC+∠BCD+∠D=180?,∠A+∠ABC+∠ACB=180?, ∴∠D=1 2 ∠A=30?, ∵84BEH ?∠=, ∴∠DEH=96?, ∵EFD ?与EFH ?关于直线EF 对称, ∴∠DEG=∠HEG=48?,∠DFG=∠HFG n ?=, ∵∠DFG=∠D+∠DEG=78?, ∴n=78. 故答案为:78. 【点睛】 此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外角定理,角平分线性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此题中求出∠D= 1 2 ∠A=30?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16章 二次根式 专项培优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16章二次根式专项培优训练 一.选择题 1.已知x=+1,y=﹣1,则x2+2xy+y2的值为() A.20 B.16 C.2D.4 2.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1 B.x<1 C.x>1 D.x≥1 3.下列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为() A.B.C.D.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6 5.已知﹣1<a<0,化简的结果为() A.2a B.﹣2a C.﹣ D. 6.化简,结果是() A.6x﹣6 B.﹣6x+6 C.﹣4 D.4 7.实数a,b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且|a|>|b|,则化简+|a+b|的结果为() A.2a+b B.﹣2a﹣b C.b D.2a﹣b 8.要使有意义,x必须满足() A.x≥﹣ B.x≤﹣ C.x为任何实数 D.x为非负数 9.若,,则x与y关系是() A.xy=1 B.x>y C.x<y D.x=y 10.在数学课上,老师将一长方形纸片的长增加,宽增加,就成为了一个面积为192cm2的正方形,则原长方形纸片的面积为() A.18cm2B.20cm2C.36cm2D.48cm2 二.填空题 11.已知x,y都是实数,且y=+﹣2,则y x=. 12.当1<x<2时,化简+=.已 13.已知与最简二次根式是同类二次根式,则a的值是. 14.知,.则代数式x2+y2﹣2xy的值为. 三.解答题 15.计算 (1).(2).

16.琪琪同学在作业本上做了这么一道题:“当a=■时,试求a+的值”,其中■是被墨水弄污的,琪琪同学所求得的答案为. (1)请你计算当a=5时,代数式a+的值; (2)是否存在数a,使得a+的值为; (3)请直接判断琪琪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 17.已知a=1+,b=1﹣,求:(1)求a2﹣2a﹣1的值;(2)求a2﹣2ab+b2的值. 18.点A为数轴上的任意点,若将点A表示的数乘以﹣1,再把所得数对应的点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的对应点A'. (1)若点A表示的数是﹣2,则点A′表示的数x=; (2)若点A′表示的数是+2,则点A表示的数y=; (3)在(1),(2)的条件下,求代数式﹣(y+)的值. 19.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16页阅读与思考给我们介绍了“海伦﹣秦九韶公式”,它是利用三角形的三条边的边长直接求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记p=,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S=.如图,在△ABC中,a=8,b=4,c=6. (1)求△ABC的面积;(2)设AB边上的高为h1,AC边上的高为h2,BC边上的高为h3,求h1+h2+h3的值.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培优提高习题

八年级下“勇攀高峰”第1期(2015年3月)命题人:张志欣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如果关于x的不等式(a+2)x>a+2的解集为x<1,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A.a>0 B.a<0 C.a>﹣2 D.a<﹣2 2.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B.C.D. 3.已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5,则m的取值范围是() A.m>5 B.m≥5 C.m<5 D.m≤5 4.已知点M(1﹣2m,m﹣1)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第二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B. C.D. 5.阅读理解:我们把称作二阶行列式,规定它的运算法则为=ad﹣bc,例如 =1×4﹣2×3=﹣2,如果>0,则x的解集是() A.x>1 B.x<﹣1 C.x>3 D.x<﹣3 6.如图,直线y=﹣x+2与y=ax+b(a≠0且a,b为常数) 的交点坐标为(3,﹣1),则关于x的不等式 ﹣x+2≥ax+b的解集为() A.x≥﹣1 B.x≥3 C.x≤﹣1 D.x≤3 7.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有且只有1个整数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A.a>0 B.0≤a<1 C.0<a≤1 D.a≤1 二.填空题(共5小题) 8.不等式组的最小整数解是. 9.已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3,则a的取值范围是.

10.已知不等式3x﹣a≤0的解集为x≤5,则a的值为. 11.如果1<x<2,则(x﹣1)(x﹣2)0.(填写“>”、“<”或“=”)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2.代数式的值不大于的值,求x的取值范围. 13.解不等式组:14.解不等式组,并求其整数解.15. 某电器商场销售A、B两种型号计算器,两种计算器的进货价格分别为每台30元,40元,商 场销售5台A型号和1台B型号计算器,可获利润76元;销售6台A型号和3台B型号计算器,可获利润120元. (1)求商场销售A、B两种型号计算器的销售价格分别是多少元?(利润=销售价格﹣进货价格)(2)商场准备用不多于2500元的资金购进A、B两种型号计算器共70台,问最少需要购进A型号的计算器多少台?

八年级数学培优计划

培优计划 一、指导计划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培优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数学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和能力,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各班共196人,从本学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一部分尖子生能起到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我组准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通过培优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原则与措施 (一).培优对象:八年级各班数学成绩突出有发展潜能的5名同学组成培优班,班主任由张成山担任,上课教师:张成山、王守香、申朝福 (二).培优资料,采用活页制,由培优老师提前准备活页资料,培优时,发给学生。培优过程必须优化

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培优要做到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 (三).培优教学要有四度: (1)习题设计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 (2)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3)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 (4)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 (四).要讲究教法。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不同课型的教法。要把知识进行网络,把知识进行列表比较,把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做到既评又讲,评有代表性的学生答题情况,讲知识的重点、易混点、热点及考点。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优生率。 四、主要措施:

八年级初二数学 数学平行四边形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解析

八年级初二数学 数学平行四边形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在边长为5的正方形ABCD 中,以A 为一个顶点,另外两个顶点在正方形ABCD 的边上,且含边长为3的所有大小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 ) A .3 B .4 C .5 D .6 2.在菱形ABCD 中,60ADC ∠=?,点E 为AB 边的中点,点P 与点A 关于DE 对称,连接DP 、BP 、CP ,下列结论:①DP CD =;②222AP BP CD +=;③75DCP ∠=?;④150CPA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BCD=90°,AB=AD=10cm ,BC=8cm ,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3cm 的速度沿折线A-B-C-D 方向运动,点Q 从点D 出发,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线段DC 方向向点C 运动、已知动点P ,Q 同时出发,当点Q 运动到点C 时,点P ,Q 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在这个运动过程中,若△BPQ 的面积为20cm 2 , 则满足条件的t 的值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如图,在?ABCD 中,AB =4,BC =6,∠ABC =60°,点P 为?ABCD 内一点,点Q 在BC 边上,则PA +PD +PQ 的最小值为( ) A 3719 B .3 C .3 D .10 5.如图,在ABC 中,6AB =,8AC =,10BC =,P 为边BC 上一动点, PE AB ⊥于E ,PF AC ⊥于F ,M 为EF 中点,则AM 的最小值为( )

八年级数学培优试题

2008年八年级数学培优试题(人教版) 考试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选择题 (3分×10=30分) 1.计算32a a 的结果是( ) A. 1 B.a C.5a D. 2 6a 2.下列由数字组成的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3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 A . 2a 2-a 2=a 2 B . a 2·a 3=a 5 C .a 3÷a 3=1(a ≠0) D . (a 2)3=a 5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两张1寸相片上的图形是全等形 B.所有的正三角形是全等形 C.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形 D.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形 5、天天服装厂对某年前x 个月销售套裙的情况作统计,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套裙销售量的总趋势是上升的还是下降的,应采用( )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D 都可以 6、某校师生总人数为l000人,其中男学生、女学生和教师所占的比例如图所示,则该校男学生人数为 ( ) A. 430人 B. 450人 C. 550人 D. 570人 7、已知一次函数y=2x-3,则该函数图像经过( )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二、四象限 C .第二、三、四象限 D .第一、三、四象限 8、下列四个条件中,可以确定哪些△ABC ≌△A B C '''的是( ) A .BC= B C '',AC= A C '',∠B=∠B ′ B . AC=A C '' , ∠A=∠A ′ , ∠B=∠B ′C .AB=A B '' , AC=A C '' ,∠A=∠A ′ D . ∠A=∠A ′ ,∠B=∠ B ′ ,∠C=∠ C ′ 9.一辆公共汽车从车站开出,到达下一个站点停下,乘客上下车后又继续行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以下选项中能大致地...表示公共汽车在这段时间内速度变化情况的是( ) (A )(B )(C )(D ) 10、已知:如图,△ABD 和△ACE 均为等边三角形,且∠DAB =∠CAE =60°,那么,△ADC A B C D E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在△ABC中,∠C=46°,将△ABC沿着直线l折叠,点C落在点D的位置,则∠1﹣∠2的度数是_____. 【答案】92°. 【解析】 【分析】 由折叠的性质得到∠D=∠C,再利用外角性质即可求出所求角的度数. 【详解】 由折叠的性质得:∠C'=∠C=46°, 根据外角性质得:∠1=∠3+∠C,∠3=∠2+∠C', 则∠1=∠2+∠C+∠C'=∠2+2∠C=∠2+92°, 则∠1﹣∠2=92°. 故答案为:92°. 【点睛】 考查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差是18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 【答案】5 【解析】 【分析】 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与外角和定理列式求解即可 【详解】 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n, 则(n﹣2)?180°﹣360°=180°, 解得n=5. 故答案为5.

【点睛】 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与边数无关. 3.若(a﹣4)2+|b﹣9|=0,则以a、b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 【答案】22 【解析】 【分析】 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a、b再根据等腰三角形和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情况讨论求解即可.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a-4=0,b-9=0, 解得a=4,b=9, ①若a=4是腰长,则底边为9,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4、9,不能组成三角形, ②若b=9是腰长,则底边为4,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9、9、4,能组成三角形,周长 =9+9+4=2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非负数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非负数的非负性质和三角形三边关系. 4.如图所示,将△ABC沿着DE翻折,若∠1+∠2=80°,则∠B=_____度. 【答案】40. 【解析】 【分析】 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即可求得. 【详解】 ∵△ABC沿着DE翻折, ∴∠1+2∠BED=180°,∠2+2∠BDE=180°, ∴∠1+∠2+2(∠BED+∠BDE)=360°, 而∠1+∠2=80°,∠B+∠BED+∠BDE=180°, ∴80°+2(180°﹣∠B)=360°, ∴∠B=40°. 故答案为:40°. 【点睛】 本题考查图形的折叠变化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关键是要理解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

八年级数学培优专题(一) 直角三角形

数学培优专题(一) 直角三角形 知识要点: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_________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_________; (3)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______的一半; (4)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是30°. 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有两个角______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如果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公式:_____ _ 勾股定理逆定理:_____ _ 直角三角形是一类特殊三角形,有着丰富的性质:两锐角互余(角的关系)、勾股定理(边的关系)、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半(边角关系)、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直角三角形中线性质),这些性质在求线段的长度、证明线段倍分关系、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培优练习: 1、如图,已知△ABC 为直角三角形,∠C=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C ,则则∠1+∠2等于__________. 2、已知一直角三角形木板,三边长的平方和为1800,则斜边长为__________ 3、图1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的,若AC=6,BC=5,将四个直角三角形中边长为6的直角边分别向外延一倍,得到图2所示的“数学风车”,则这个风车的外围周长是__________ 4、在三角形ABC 中,AB=5,AC=9,AD 是边BC 上的中线,则AD 的取值范围_______ 5、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直角边长为1,以它的斜边上的高AD 为腰作第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DE ,再以所作的第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DE 的斜边上的高AF 为腰作第二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FG ;……以此类推,这样所作的第n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__ 6、等腰△ABC 中,AD ⊥BC 于点D ,且AD=2 1BC ,则△ABC 底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 7、如图,在△ABC 中,∠C=90°,AC=3,∠B=30°,点P 是BC 边上的动点,则AP

初二数学(上册)培优辅导讲义(人教版)

第12讲 与相交有关概念及平行线的判定 考点·方法·破译 1.了解在平面,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相交与平行. 2.掌握对顶角、邻补角、垂直、平行、错角、同旁角的定义,并能用图形或几何符号表示它们. 3.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根据直线平行的条件说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经典·考题·赏析 【例1】如图,三条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一共构成哪几对对顶角?一共构成哪几对邻补角? 【解法指导】 ⑴对顶角和邻补角是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图角. ⑵对顶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的两 边的反向延长线. ⑶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有6对对顶角. 12对邻补角. 【变式题组】 01.如右图所示,直线AB 、CD 、EF 相交于P 、Q 、R ,则: ⑴∠ARC 的对顶角是 . 邻补角是 .⑵中有几对对顶角,几对邻补角? 02.当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2对对顶角; 当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6对对顶角; 当四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12对对顶角. 问:当有100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 对顶角. 【例2】如图所示,点O 是直线AB 上一点,OE 、OF 分别平分∠BOC 、 ∠AOC . ⑴求∠EOF 的度数; ⑵写出∠BOE 的余角及补角. 【解法指导】解这类求角大小的问题,要根据所涉及的角的 定义,以及各角的数量关系,把它们转化为代数式从而求解; 【解】⑴∵OE 、OF 平分∠BOC 、∠AOC ∴∠EOC =21∠BOC ,∠FOC =2 1 ∠AOC ∴∠EOF =∠EOC +∠FOC = 21∠BOC +21∠AOC =()AOC BOC ∠+∠21 又∵∠BOC +∠AOC =180° ∴∠EOF = 2 1 ×180°=90° ⑵∠BOE 的余角是:∠COF 、∠AOF ;∠BOE 的补角是:∠AOE . 【变式题组】 01.如图,已知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A 平分∠EOC ,且∠EOC =100°,则∠BOD 的度数是( ) A .20° B . 40° C .50° D .80° 02.()已知∠1=∠2=∠3=62°,则∠4= . 【例3】如图,直线l 1、l 2相交于点O ,A 、B 分别是l 1、l 2上 的点,试用三角尺完成下列作图: ⑴经过点A 画直线l 2的垂线. ⑵画出表示点B 到直线l 1的垂线 段. 【解法指导】垂线是一条直线,垂线段是一条线段. 【变式题组】 01.P 为直线l 外一点,A 、B 、C 是直线l 上三点,且PA =4cm ,PB =5cm ,PC =6cm ,则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 )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P Q R A B C E F E A B C D O (第1题图) 1 4 3 2 (第2题图) l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