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导尿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间歇性导尿

间歇性导尿

1、基本概念
间歇性导尿是指不将导尿管留置于膀胱内,仅在需要时插入膀胱,排空后即拔出。

间歇导尿可使膀胱间歇性扩张,有利于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复膀胱的收缩功能。

间歇导尿被国际尿控协会推荐为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首选方法。

(1)
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即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

(2,3)2适应症及禁忌症
所有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都可以应用间歇导尿术吗?
不是的。

2.1适应症: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或损伤导致的排尿问题,非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膀胱内梗阻导致排尿不完全等,都是间歇导尿的适应症。

(4)
2.1.1 足够的膀胱容量:300-500ml
2.1.2低压储尿:逼尿肌压低于40cmH2O(安全膀胱容量)
2.1.3 足够的尿道阻力:防止漏尿,达到节制
2.2禁忌症:
不能自行导尿且照顾者不能协助患者导尿的患者
缺乏认知导致不能导尿或不能按计划导尿者
尿道解剖异常,如尿道狭窄,尿道梗阻和膀胱颈梗阻
可以的完全或部分尿道损伤和尿道肿瘤
膀胱容量小于200ml
尿路感染
严重的尿失禁
每天摄入大量液体无法控制者
经过治疗,仍有膀胱自主神经异常反射者
下列情况慎用间歇导尿:前列腺、膀胱颈或尿道手术后,装有尿道支架或人工假体等(5)操作要点
控制每天饮水量在1500-2000ml,最好每小时摄入125ml左右,24小时尿量控制在
2000ml以下
每1-2周检查尿常规,做中段尿培养
建立护理记录单,准确记录每次导尿的时间、尿量和饮水量(6)。

导尿术操作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导尿术操作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导尿术操作常见并发症及护理一、概念:导尿术常用于尿潴留、留尿做细菌培养、准确记录尿量、了解少尿或无尿原因、测定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及膀胱测压、注入造影剂、膀胱冲洗、探测尿道有无狭窄及盆腔器官术前准备等。

二、导尿适应症三、导尿术操作常见并发症(一)尿道粘膜损伤临床表现:尿道外口出血,有时伴血块;尿道内疼痛,排尿时加重,伴局部压痛;部分病例有排尿困难,甚至发生尿潴留;有严重损伤时,可能有会阴血肿,尿外渗,直至肠漏等;并发感染时,出现尿道流脓或尿到周围脓肿。

预防与处理:1、插管前常规润滑导尿管,以减少插管时的摩擦力;2、操作时手法轻柔,插入速度要缓慢;3、选择粗细合适、质地软的导尿管;4、插管时延长插入长度,这样可避免导尿管未进入膀胱,球囊充液膨胀而压迫、损伤后尿道;5、耐心解释,待患者安静后再进行插管;6、导尿术所致的粘膜损伤,轻者无需处理或经止血镇痛等对症治疗即可痊愈。

(二)尿路感染临床表现:尿频、尿急、尿痛;当感染累及上尿道时,可有寒颤、发热,尿道口可有脓性分泌物;尿液检查可有红细胞,白细胞,细菌培养可见阳性结果。

预防及处理:1、导尿用物品必须严格灭菌,插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温柔,注意会阴部消毒;2、尽量避免留置导尿管,尿失禁者可用吸水会阴垫或尿套;3、应用硅胶和乳胶材料的导尿管代替过去的橡胶导尿管;4、用0.1%乙烯雌酚无菌棉球做润滑剂涂擦导尿管;5、导尿管外涂上水杨酸,可抑制革兰氏阴性杆菌,预防泌尿系感染;6、当尿路感染发生时,必须尽可能拔出导尿管,并根据病情采用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三)尿道出血临床表现:导尿术后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同时排除血尿来自上尿道,即可考虑为导尿损伤所致。

预防及处理:1、防止尿道粘膜损伤的措施均适合于防止尿道出血;2、凝血机制严重障碍的病人,导尿术前应尽量予以纠正;3、尿道粘膜充血水肿的患者,尽量选择口径较小的导尿管,充分做好尿道润滑,操作轻柔;4、插入导尿管后,第一次放尿不超过1000毫升;5、镜下血尿如果较为严重,可以适当使用止血药。

导尿术操作流程及护理

导尿术操作流程及护理
• 5.男性尿道较长,有三个狭窄两个弯曲,因此, 插管时动作要轻、稳、准. 。如在插管过程中受14
• 阻,稍停片刻,嘱病人做深呼吸,减轻尿道括约 肌的紧张,再缓缓插入导尿管,切忌用力过猛过 快而损伤尿道黏膜。
• 6.若膀胱高度膨胀,病员又极度衰弱时,第一次 放尿不应超过1000亳升。因大量放尿,可导致腹 腔内压力突然降低,大量血液滞留在腹腔血管内, 引起血压突然下降,产生虚脱。另外,膀胱突然 减压,可引起膀胱粘膜急剧充血,发生血尿。
.
13
注意事项
• 1.用物必须严格消毒灭菌,并按无菌技术操作原 则进行,防止尿路感染。
• 2.导尿过程中,嘱病人勿移动肢体,以保持原有 的体位,避免污染无菌区
• 3.选择光滑和粗细适宜的导尿管,插管动作应轻 慢,以免损伤尿道粘膜。
• 4.女病人导尿时,操作者要仔细辨认尿道外口的 位置。导尿管一旦误入阴道,应立即更换导尿管 后再重新插入。
.
12
留置导尿注意事项
①在铺导尿盘时,将一次性引流袋及气囊导 尿管一起放入导尿盘内。②在行导尿操作时,先 将一次性引流袋与气囊导尿管连接,再将导尿管 插入尿道,见尿液后,再插入5-7cm。③妥善固 定。优点:①可以避免因为患者不配合而致尿液 溢出污染床单。②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固定导尿管, 防止滑出。③有利于尿液的综合处理,如肝炎、 肿瘤等患者的尿液直接导入一次性引流袋内,便 于集中处理,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发生
.
3
目的
1.为尿潴留病人解除痛苦 2.收集无菌尿标本,作细菌培养。 3.盆腔内器官手术前,为病员导尿,以排空膀胱,
避 免手术中误伤。为危重、休克病人正确记录尿 量,测尿比重提供依据。 4.检查膀胱功能,测膀胱容量、压力及残余尿量。 5.鉴别尿闭和尿潴留,以明确肾功能不全或排尿机 能障碍。 6.诊断及治疗膀胱和尿道的疾病,如进行膀胱造影 或对膀胱肿瘤病人进行化疗等。 7.昏迷、尿失禁或会阴部有损伤时,保留导尿管以 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留置导尿的护理常规

留置导尿的护理常规

1、观察记录:尿的量、颜色(N:1500ml,无色透明或淡黄色)
2、妥善固定尿管,保持管道通常。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泌尿道感染。

更换集尿袋,1次/周,及时倾倒尿液,集尿袋引流管位置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返流;长期留管者:高危堵塞类(pH>6.8)和非堵塞类(pH<6.7)两种,一般应为2~4周更换1次。

常规1周一次尿常规。

保持尿道口清洁卫生苯扎溴铵酊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每日1~2次
4、留管期间鼓励患者多饮水:维持尿量在2000ml以上。

5、要拔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锻炼:每日夹管,每3-4h松管一次。

间歇性导尿护理常规

间歇性导尿护理常规

间歇性导尿护理常规间歇性导尿是指通过引导导尿管,定时定量的将膀胱内的尿液排出来。

这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用于治疗或管理膀胱控制问题的患者。

本文将介绍间歇性导尿的护理常规,包括患者评估、卫生操作、设备准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的膀胱容量、尿液颜色和气味、膀胱感觉和尿失禁等情况。

此外,还要了解患者的个人情况,如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

接下来,进行卫生操作。

护士需要洗手,并戴上手套和隔离衣。

同时,将患者的下身裸露,并用温水和无味洗涤剂清洗患者的会阴部,并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然后,准备好所需要的设备。

包括一根插入输尿管的导尿管、无菌生理盐水或适量的灭菌润滑剂、一些干净的纸巾和手套。

开始操作前,先说明操作目的和过程,以及可能的不适感。

获得患者的同意后,让患者取卧位,将膀胱区域暴露并做好隔离。

操作步骤如下:1.洗手,戴上手套。

2.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灭菌润滑剂涂抹导尿管的末端。

3.轻轻向上提起患者的会阴,插入导尿管,直到尿液开始排出。

尿液排出后,将导尿管向下推进1-2厘米,以确保导尿管的良好位置。

4.将尿液收集在下面的容器中,并暂时停止导尿管中尿液的流动。

5.倒掉尿液,并记录尿液的量和观察尿液的颜色和气味。

6.拔出导尿管,将会阴擦干,并让患者恢复舒适和尊严。

7.记录尿液量、颜色、气味以及任何不适感。

在操作过程中1.操作过程要注意尽量减少疼痛和不适感,维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

2.操作前后要进行适当的手卫生,并正确消毒使用的设备。

3.导尿管在插入时要小心,避免刺伤患者的尿道黏膜。

4.导尿管的停留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产生感染和尿道损伤的风险。

5.每次操作后要记录尿液的量和质量,并观察患者的尿液排出情况和反应。

总结来说,间歇性导尿的护理常规包括患者评估、卫生操作、设备准备、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护士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维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并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范,保证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自行间歇导尿护理常规

自行间歇导尿护理常规

自行间歇导尿护理常规1.准备工作在进行自行间歇导尿护理前,护士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确认患者的身份和医嘱,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

同时,检查导尿管是否完好,有无堵塞或损坏的情况。

还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消毒液。

2.洗手和戴手套在进行任何护理操作前,护士应先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以防止交叉感染。

3.让患者保持舒适的姿势在进行自行间歇导尿时,患者应保持舒适的姿势,如卧位或坐位。

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可以选择适合的姿势。

需要注意的是,保持患者的隐私权和尊严。

4.消毒外生殖器使用消毒液为患者的外生殖器进行消毒,以预防感染。

对于女性患者,应先将患者的大阴唇展开,用消毒液清洗会阴部,然后用消毒纱布擦拭尿道口。

对于男性患者,应先用消毒液清洗阴茎,然后用消毒纱布擦拭尿道口。

5.泡导尿管将导尿管的管口浸入消毒液中,使其充分浸泡,以杀灭细菌。

6.插入导尿管将导尿管的粗端插入尿道口,谨慎推进直至进入膀胱。

注意在插入过程中保持轻柔和稳定,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插入深度应根据患者的性别和年龄而定。

7.通过导尿管排尿将导尿管的另一端连接到尿袋或容器中。

打开尿袋或容器的排尿通道,等待患者排尿。

在排尿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气味和量,并记录相关信息。

8.清洗导尿管排尿结束后,关闭排尿通道。

用生理盐水冲洗导尿管,以尽量减少残留尿液和细菌的滞留。

冲洗时应采用持续、温和的流动方式,以避免对尿道和膀胱的刺激。

9.擦拭外生殖器使用消毒纱布和生理盐水擦拭患者的外生殖器,以保持清洁。

10.固定导尿管固定导尿管,以防止导尿管脱出或滑动。

对于男性患者,导尿管可以通过用胶布固定到小腹上;对于女性患者,导尿管可以通过用胶布固定到大腿上。

11.记录相关信息完成自行间歇导尿后,护士应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患者的尿量、颜色、气味和排尿时间。

并记录导尿过程中的任何异常情况,如出血、疼痛或尿液异常等。

以上就是自行间歇导尿护理的常规步骤。

在进行自行间歇导尿时,护士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尿管护理常规

尿管护理常规

尿管护理常规1、妥善固定固定好各种导尿管及集尿袋,防止牵拉和滑脱。

尿道内置Foley 尿管者,气囊注水10,20ml可起到固定作用;肾、膀胱造瘘管于术后2周内严防脱落,否则尿液外渗到周围组织间隙而、引起感染,造成手术失败。

2、定时观察根据病情定时观察尿的颜色、性状,风别记录经造瘘管及尿道排出的尿量,24小时总尿量,以判断双侧肾功能。

3、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长度适中,勿使导管扭曲,受压或堵塞。

对急性尿潴留、膀胱高度膨胀的病人,应缓慢解除,一般先放出500ml尿液,其余部分在几小时内逐渐放出,并采用间歇性引流;危重病人或肾功能不良者,采用持续引流,若引流不畅,先用手指挤压引流管,必要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肾造瘘管冲洗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操作。

4、防止逆行感染 ?无菌集尿袋应低于尿路引流部位,防止尿液倒流。

?保持造瘘口周围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渗湿敷料。

尿道内留置导尿管者,每日用0.1,苯扎溴铵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外阴2次,除去分泌物及血痂。

?定时放出集尿袋中的尿液,每周更换1次连接管及集尿袋。

?长期置管者定时更换。

肾、膀胱造瘘管,首次更换时间为术后3,4周,此后每2,3周更换1次。

尿道内导尿管每周更换1次,覃形尿管每2周更换1次,拔管后间隔4小时再安置。

?尽量不拆卸接口处,以减少感染机会,冲洗及更换管时严格无菌操作。

?每周作尿常规和尿细菌培养1次,以便及时发现感染。

?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以保证足够的尿量,增加内冲洗作用。

5、根据病情拔管 ?肾造瘘管需在手术12日以后拔除,拔管前先闭管2,3日,若病人无患侧腰痛,漏尿,发热等不良反应,或经肾造瘘管注入造影剂,证明肾盂至膀胱排出通畅,即可拔除肾造瘘管。

?膀胱造瘘管应在手术10日以后拔出,拔管前应先行夹管试验,待试行排尿通常2,3日后,才可拔除,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的病人,可采取适时夹管,间歇引流方式,以训练膀胱排尿,储尿功能,避免发生膀胱肌无力。

膀胱护理程序

膀胱护理程序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的程序1.评估:①尿常规及有无尿液浑浊、异味、絮状物。

②患者上肢功能及家属配合情况③心理状态④排尿方式:自行排尿压迫排尿留置导尿耻骨上造漏排尿2.膀胱压力容量测定及残余尿量测定(最好在膀胱无感染的情况下进行)3.根据以上情况进行分析并制定护理计划①在膀胱有感染的情况下可采取留置导尿管,嘱患者大量饮水,每天至少2500—3000ml,以达到冲洗作用,必要时可以500ml的生理盐水膀胱冲洗。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常规(略)②在膀胱无感染的情况下可采取为患者制定饮水计划并进行间歇性导尿。

(如果患者入院时带着导尿管,在按照制定饮水计划的同时进行定时夹管观察尿量以寻找导尿时间点,一般观察3天。

)饮水计划为了有效的掌握自己的排尿时间,控制自己的排尿,请执行以下饮水、导尿计划:1 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ml左右。

2 饮水时间可以与三餐同时,每次饮水500ml(包括所有汤、饮料等液体)。

3 三餐饮食不宜过咸。

4 如三餐以外时间口渴,以少量饮水为宜。

5 晚上20:00以后尽量少喝水。

6 导尿时间一般安排在饮水后3小时左右,具体可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以每次导出量400~500ml为宜。

7 如每次导出量小于200ml可适当延长导尿间隔时间,如导出量大于500ml可缩短导尿间隔时间。

8 晚间22:00(临睡前)平卧2小时后导一次尿9 执行计划过程中,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管床护士联系。

间歇性导尿流程(一次性导尿包)1.操作者评估患者的膀胱充盈情况,向患者说明目的2.在间导前先进行10—20分钟排尿刺激手法:快速叩击耻骨上、会阴区、大腿内侧,挤压阴茎等诱发排尿。

(可指导患者及家属做)3.洗手,准备用物(一次性导尿包、尿垫)4.患者取坐位、半卧位或平卧位5.暴露会阴部6.打开一次性导尿包,戴一次性手套,铺洞巾,接尿袋。

7.消毒会阴部及尿道口8.取石蜡油润滑无菌导尿管9.导尿管自尿道口插入尿道引流尿液,在排尿呈点滴状时,采用屏气增加腹压或用手法排尿方法,使全部尿液引出,达到膀胱排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歇导尿的护理常规
(一)解释
行间歇导尿前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间歇性导尿目的,以取得理解与配合。

(二)制定饮水计划:
对进行间歇性导尿的患者,每日液体量应限制在2000ml以内,并要求能够逐步做到均匀摄入,即每小时在125ml左右,并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以防止膀胱过度充盈。

具体方案为,早、中、晚各400ml ,可在上午10点,下午4点及晚8点饮水200ml,晚8点到次日晨6点,不再饮水。

(三)间歇性导尿法:
每4-6h为病人导尿一次,保持膀胱容量在500ml以下,配合限制饮水量,若连续一段时间内残余尿小于或等于100ml即可停止导尿。

制定间歇性导尿术的导尿次数:
每隔4-6h一次,每日不宜超过6次,如尿量过多,要严格限制进水量。

(四)导尿次数根据自行排尿、残余尿的量而决定。

两次导尿之间能自行排尿100ml以上,残余尿量300ml以下时,每6h导尿一次;
两次导尿之间能自行排尿200ml以上,残余尿量200ml以下时,每8h导尿一次;
当残余尿量少于100ml或为膀胱容量20%以下时,即膀胱功能达到平衡后,方可停止导尿。

对膀胱逼尿肌无力,残余尿量持续保持在100ml以上或更多的患者,需要长期使用间歇性导尿术,则要耐心教会家属或患者本人间歇性自主导尿术,并结合不同的具体情况,协助患者及家属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使用方法,以便出院后能继续长期施行间歇性导尿,并定期复查。

(五)残余尿量的测定方法:
测量前嘱患者饮水300-500ml,待膀胱充盈后患者取坐位,采用膀胱训练方法诱导自行排尿后,记录排出量。

排尿后立即导尿,测量并记录膀胱内残余尿量。

(六)膀胱功能训练法:
1.耻骨上区轻叩法:患者用手指轻叩耻骨上区,引起逼尿肌收缩而不伴尿道括约肌同时收缩,即可产生排尿。

2.屏气法:患者身体前倾,快速呼吸3-4次延长屏气增加腹压的时间,作一次深吸气,然后屏住呼吸,向下用力作排便动作。

这样反复数次,直到没有尿液排出为止。

3.挤压法:适合于逼尿肌无力患者。

先用指间部对膀胱进行深部按摩,可以增加膀胱张力。

再把手指握成拳状,至于脐下3cm处,用力向骶尾部加压,患者身体前倾,并改变加压方向,直至尿流停止。

4.盆底肌肉训练:嘱患者在不收缩下肢,腹部及臀部肌肉的情况下自主收缩耻骨、尾骨周围的肌肉(会阴及肛门括约肌),每次收缩维持10秒,重复做10次,3次/天。

这种训练可以减少漏尿的发生,适用于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

5.尿意习惯训练:训练应在特定的时间进行,如餐前30min,晨起或睡前,鼓励患者入厕排尿,白天每3h排尿1次,夜间2次,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这种训练同样可减少尿失禁的发生,并能逐渐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排尿习惯,适用于急迫性尿失禁的患者。

(七)辅助检查
间歇性导尿开始阶段,每星期检查尿常规,细菌培养及细菌计数一次,以后根据情况延长到每2-4星期一次,如尿内发现脓细胞或白细胞计数>10个/每高倍视野,或细菌计数连续2日超过104/ml时,并出现一系列症状,应立即使用抗菌药物,如口服呋喃坦丁或诺氟沙星(氟派酸),也可根据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其他药物。

是否需要进行膀胱冲洗,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尿液混浊,沉淀物较多时,酌情冲洗。

患者在开始膀胱训练之前要接受尿流动力学检查以确定膀胱类型和安全的训练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