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厨余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一、厨余垃圾好氧堆肥工艺流程

二、工艺方案介绍

1、配料混合阶段:按照堆肥技术要求添加一定的结构性材料

及辅料,如甘蔗渣、玉米秸秆等。混合均匀。

2、原料的发酵堆肥阶段:本项目采用二次发酵堆肥方式,周

期一般用20天。一次发酵是好氧堆肥的中温与高温两个阶段的微生物代谢过程,具体从发酵开始,经中温、高温然后到达温度开始下降的整个过程,一般需要10—12天,高温阶段持续时间较长。本项目采用现代条垛式堆肥技术,条垛的高度、宽度及形状随原料特性调整。高度取2—4m,高度取

1.5m,长度根据具体场地而定,暂定30m.

本项目拟定强制通风,设有鼓风机、鼓风自动控制系统。

二次发酵指物料经过一次发酵后,还有一部分易分解和大量难分解的有机物存在,需将其送到二次堆肥厂,堆成1—2米

高的条堆垛进行二次发酵并腐熟。当温度稳定在40℃左右时即达腐熟。

本方案设有除臭系统。(待定)

3、后处理阶段:腐熟肥料经筛分设备进行选择,符合深加工

要求的材料按照要求进行肥料的深加工,具体程序有:破

碎、筛分、造粒、烘干冷却、计量包装等。对不符合肥料深加工要求的料进行填埋处理。

三、主要的设备

秸秆粉碎机一台(粉碎能力:2.5~3.5t/h)、混料机一辆,翻抛机(主体设备),装载机一辆(斗容积0.75m3,

N=45kW)、自动卸料运输车一辆、金属温度计(量程

100℃,金属杆长度1-1.5m)20只。

注:暂时未列肥料深加工阶段设备。

四、堆肥车间设计

根据本项目的选址(在垃圾填埋厂隔壁),环境要求不高,在满足工艺的基础上选择敞开式(仅有顶棚)车间结

构。尺寸36m×30m×4.5m

敞开式车间结构涉及地面硬化、轻钢结构厂房主体、阳光板结构顶棚等。与一般工业厂房设计相同。

1、地基、地面

地基设计在满足一般厂房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敞开式堆肥厂房的特点确定。考虑堆肥堆积的压力、作业机械的压

力、影响钢筋混凝土的因素等。地面考虑厨余垃圾渗滤液

体的排水,从每个条垛中轴线起设置5‰坡度,坡向两

边。设置排水明沟,具体做法参见图纸。

2、屋顶结构

屋架使用钢结构,屋面采用阳光板结构;跨度6m,横宽考虑中柱。柱、梁将遭到堆肥发酵产生的化学物质的腐

蚀,所有钢构件采用防腐处理。屋顶形状采用人字形屋

顶。

3、墙体、隔墙的结构

采用砖混结构,沿堆肥厂四周砌筑1m高隔墙。

五、曝气系统设计

参见条垛式强制通风堆肥曝气系统设计。

六、堆肥具体实施方案

1、堆肥原料的准备

1.1厨余垃圾堆肥来料:

厨余垃圾经过厨余垃圾降解机降解处理2小时(具体时间待试验验证);

厨余垃圾直接堆肥

1.2结构性物质、辅料准备

结构性物质、辅料在满足工艺的前提下原则上就地选择廉价物质,如玉米秸秆(玉米干秸秆在控制恶臭物质排放及渗滤液产生方面具有显著作用。)、甘蔗渣、蘑菇渣(透气透水性好、

C/N较高,且不需要再次加工粉碎)等,但对于秸秆物质,要破碎至6—10cm的小段,堆放整齐,待用。

1.3人员、设备及其它准备

破碎机或铡草机一台,操作人员2名。

2、堆肥方案的选择

厨余垃圾的最终堆肥方案选择要根据试验结论确定。具体有以下几种:

厨余垃圾降解机出料(2小时)+结构性物质、辅料,有搅

动、不鼓风条垛堆肥(自然通风。)

厨余垃圾降解机出料(2小时)+结构性物质、辅料,有搅

动、鼓风条垛堆肥(强制通风。)

厨余垃圾原料+结构性物质、辅料,有搅动、不鼓风条垛堆肥(自然通风。)

厨余垃圾原料+结构性物质、辅料,有搅动、鼓风条垛堆肥(强制通风。)

3、堆肥物料的混合调配、堆放

堆肥准备工作完成后按照上述4种方案进行;按照技术要求混合比例充分混合、搅拌。然后将物料输送至指定位置,按照条垛式堆肥要求堆放。采用强制通风堆肥的,在物料堆放前在疏通好的通风孔上面铺放10cm厚度没有切碎的玉米秸秆、卵石等物质,用于保护通风孔不被物料堵死。物料堆放后形成间隔2m且平行的条状堆垛。

4、堆肥过程控制

采用自然通风条垛式堆肥,每条垛间隔3m插入温度计。

人工定期进行温度变化的数据采集。采用强制通风堆肥的条垛开启鼓风自动控制系统。专人负责数据采集、统计、化验等工作。测定PH值、含水率、VS、C/N值。当堆肥温度有环境温度升至50~60℃并维持一段时间开始下降时,能够对物料进行翻堆搅拌,使物料再次混合后继续进行一次发酵,当温度由低到高再次下降时,一次堆肥完毕。

一次堆肥结束后将堆肥半成品进行筛分除杂,分离出废弃物质、结构性物质等。废弃物质运至填埋场填埋,结构性物质送至指定场所风干后备用。筛分出的肥料半成品运至二次堆肥车间进行二次熟化堆肥,过程中取样检测肥料成品质量。

5、肥料的深加工

肥料的深加工涉及筛分、造粒、烘干、冷却、计量包装等。5.1破碎

破碎的目的是为了让筛分物料混合均匀,提高物料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半成品的数量。从操作流程来看,一般返料量占总筛分量的比重高达70%左右,这就使得筛分前最好先破碎。

同时鉴于我们现有物料含有一定数量的塑料、碎石、骨头、碎瓷片、铁器等杂物和比较多的块状结构物,因此在选用或设计破碎装置时要综合考虑,最好选用链式破碎机。处理能力根据工艺提供的参数为:5t/h;进料粒度:<100mm 等;

5.2筛分

结合有机肥制作工艺,选用网孔直径为3~5mm 最好。处理能力根据工艺和实际物料量为:10t/h;

5.3造粒

造粒的主要作用是为的有机肥更易存放、便于运输,适应施肥机的要求;同时颗粒状物料还具有缓释性,为土壤创造团粒结构,提高其经济价值。造粒机的生产能力根据现有工艺和实际物料数量选用:处理量3.0t/h 左右;入料直径<5mm 的圆盘造粒机,其特性为简单、方便和便于维护;

5.4烘干、冷却

为了去除制粒后物料中的水分,满足成品水分要求,在制粒后需要对颗粒进行烘干。根据我们物料的特点:颗粒状和粉状等,选用滚筒烘干机。其处理能力为:10t/h 左右。冷却设备和烘干设备配套使用,处理能力相同。

5.5计量包装

计量、包装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设备,主要使用于肥料厂颗粒或粉状物料的计量和包装。根据生产有机肥的工艺要求,其特点主要有:

(1)计量包装范围:10~50kg/袋;

(2)自动夹包、缝包、打包能力3~6 包/min;

(3)计量精度高,为5/1000;

(4)最好采用微电脑控制,包装自动计数、自动去皮重和检测功能;

七、堆肥注意事项

由上图看出,好氧堆肥处理的关键,就是如何选择和控制堆肥条件,促使微生物降解的过程能快速顺利地进行,因此好氧堆肥主要控制参数如下:

1、供氧量

设置强制通风,时间—温度反馈联合控制,保证好氧堆肥所需供氧量。另外在保证通风的基础上还要有适宜的

粒度,以确保通透性。另外一方面要避免供氧不足,使垃

圾处理时间过长,同时产生臭气;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供氧

量过量,导致堆体温度下降,反应速度降低,过多地带出

臭气,增加运行成本。

2、含水率

堆肥原料的含水率是影响好氧堆肥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水是溶解垃圾中有机物和营养物以及合成微生

物细胞质必不可少的物质,而且水分的蒸发散热对堆体温度具有自调节作用,因此堆肥化物料中必须维持一定的含水率.厨余垃圾堆肥水分应控制在50%—60%之间。

3、碳氮比

碳氮比的调节主要在配料阶段完成,经过添加秸秆等使碳氮比在25左右。过高或过低的碳氮比都不利于厨余垃圾的好氧堆肥。

4、PH值

就厨余垃圾好氧堆肥来说,PH值的控制应在5.5—8之间。

5、温度

温度过程监控要定期进行,对堆肥温度的变化要求为:前期温度上升平稳、中期高温维持适度、后期温度下降缓慢。堆肥理想温度应控制在55℃左右。严禁超过

70℃。

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要求填写相关表格。见附表:

附表1堆肥场记录表

附表2 条垛堆体温度检测记录表

附表3进料情况记录表

附表4通风机运行情况记录表

十、肥料执行标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有机肥料(NY525- )执行。

堆肥通风曝气系统设计及设备选择

一、厨余垃圾堆肥曝气系统构成

厨余垃圾好氧堆肥的曝气系统主要包括曝气设备及曝气管道。广义上的曝气系统还包括翻堆系统。曝气设备为厨余垃圾好氧堆肥提供强制通风。常见离心式鼓风机。曝气管道用于将空气从送风机输送到通气床的管道,在本系统中采用聚氯乙烯管。独立式鼓气系统,每条垛配备一台离心风机,设置一套通风系统。

二、设备选择及管路设计

厨余垃圾好氧堆肥曝气系统设备选择主要是风机型号及管道的选择。风机的选择主要根据风量和风压进行。根据相关资料厨余垃圾好氧堆肥通风速率在一次发酵阶段选取0.1—0.15m3/(min.m3);在本系统中选取0.12 m3/(min.m3)进行设计。

按照通风设计标准,通风系统中干管风速应控制在6—14m/s,在本套系统中选取10 m/s。在本系统中每条垛长15m,故通风量:

Q=0.12 m3/(min.m3)×3(㎡)×15m×60(min)=324 m3/h

Q额=k Q=1.1×324=356 m3/h

因此干管通气管道直径:

D=1000(4Q/3600πv)0.5=1000(4×324/3600π.10)0.5=107mm.

通风管道图示

支管长1m,每一支管设置15个通风孔,在干管上设计90支管(如图示),因此有:

Q干=Q支总=v干πD2/4= 90v支π15d2/4

解得支管通风孔直径为:d=3.84,取 3.5孔径(因支管通风速率有增大的空间余量)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肥料深加工阶段设备及报价(附表5)

序号名称型号功率(kw)数量(台)单价(万

元)总价(万元)

1 卧式搅拌机 JB-1507 7.5 1 0. 9 0.9

2 立式粉碎机 LP--500 11 1 0.85 0.85

3 圆盘造粒机 YPZL-2 7.5 1 1.7 1.7

4 烘干机 HG08100 7.

5 1 5.5

5.5

5 皮带输送机 B=500 3×5 5 0.5

6 2.8

6 筛分机 GS-1×3 3 1 0.9 0.9

7 引风机 4-72-4C 7.5 1 0.75 0.75

8 管道 1 0.6 0.6

9 热风炉用户自砌

10 除尘室用户自砌

11 自动包装机 Dcs-50f 1.25 1 3.3 3.3

12 料仓1m3 1 0.45 0.45

13 卧式粉碎机 BSF-600 18.5 1 1.6 1.6

14 总配电柜

1.5

说明:

1. 以上设备选型,台数仅供参考。

2. 皮带机长度根据用户现场而定,每增减1 米,增减700 元。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厨余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一、厨余垃圾好氧堆肥工艺流程 二、工艺方案介绍 1、配料混合阶段:按照堆肥技术要求添加一定的结构性材料及辅料,如甘蔗渣、玉 米秸秆等。混合均匀。 2、原料的发酵堆肥阶段:本项目采用二次发酵堆肥方式,周期一般用20天。一次发 酵是好氧堆肥的中温与高温两个阶段的微生物代过程,具体从发酵开始,经中温、高温然后到达温度开始下降的整个过程,一般需要10—12天,高温阶段持续时间较长。 本项目采用现代条垛式堆肥技术,条垛的高度、宽度及形状随原料特性调整。高度取2—4m,高度取1.5m,长度根据具体场地而定,暂定30m. 本项目拟定强制通风,设有鼓风机、鼓风自动控制系统。 二次发酵指物料经过一次发酵后,还有一部分易分解和大量难分解的有机物存在,需将其送到二次堆肥厂,堆成1—2米高的条堆垛进行二次发酵并腐熟。当温度稳定在40℃左右时即达腐熟。 本方案设有除臭系统。(待定) 3、后处理阶段:腐熟肥料经筛分设备进行选择,符合深加工要求的材料按照要求进行 肥料的深加工,具体程序有:破碎、筛分、造粒、烘干冷却、计量包装等。对不符料深加工要求的料进行填埋处理。 三、主要的设备 秸秆粉碎机一台(粉碎能力:2.5~3.5t/h)、混料机一辆,翻抛机(主体设备),装载机一辆(斗容积0.75m3,N=45kW)、自动卸料运输车一辆、金属温度计(量程100℃,金属杆长度1-1.5m)20只。

注:暂时未列肥料深加工阶段设备。 四、堆肥车间设计 根据本项目的选址(在垃圾填埋厂隔壁),环境要求不高,在满足工艺的基础上选择敞开式(仅有顶棚)车间结构。尺寸36m×30m×4.5m 敞开式车间结构涉及地面硬化、轻钢结构厂房主体、板结构顶棚等。与一般工业厂房设计相同。 1、地基、地面 地基设计在满足一般厂房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敞开式堆肥厂房的特点确定。考虑堆肥堆积的压力、作业机械的压力、影响钢筋混凝土的因素等。地面考虑厨余垃圾 渗滤液体的排水,从每个条垛中轴线起设置5‰坡度,坡向两边。设置排水明沟,具体做法参见图纸。 2、屋顶结构 屋架使用钢结构,屋面采用板结构;跨度6m,横宽考虑中柱。柱、梁将遭到堆肥发酵产生的化学物质的腐蚀,所有钢构件采用防腐处理。屋顶形状采用人字形屋 顶。 3、墙体、隔墙的结构 采用砖混结构,沿堆肥厂四周砌筑1m高隔墙。 五、曝气系统设计 参见条垛式强制通风堆肥曝气系统设计。 六、堆肥具体实施方案 1、堆肥原料的准备 1.1厨余垃圾堆肥来料: 厨余垃圾经过厨余垃圾降解机降解处理2小时(具体时间待试验验证); 厨余垃圾直接堆肥 1.2结构性物质、辅料准备 结构性物质、辅料在满足工艺的前提下原则上就地选择廉价物质,如玉米秸秆(玉米干秸秆在控制恶臭物质排放及渗滤液产生方面具有显著作用。)、甘蔗渣、蘑菇渣(透气

餐厨垃圾处理技术总结

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大总结 垃圾处理是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餐厨垃圾是生活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餐厨垃圾在众多种类垃圾中具有独特性,水分含量高、有机物质丰富等等使餐厨垃圾处理成为难题,餐厨垃圾应当统一按固体废物处理方法进行处理。针对各异的应用范围与实际情况实际选择恰当的方法。处理方法归纳后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具体的处理技术包括填埋、焚烧、堆肥、发酵等方式,总之餐厨垃圾处理资源化再利用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1、填埋法 填埋处理是一种简单且普遍的垃圾处理方法。但是会局限垃圾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而且占用大量的土地,污染环境。 2、焚烧法 将餐厨垃圾和生活垃圾混在一起进行焚烧处理或建立垃圾焚烧厂,通过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进行发电。 3、堆肥法 依靠着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之下,把餐饮废渣的水分蒸发掉,经干燥后磨碎,把餐饮废渣通过一系列处理工序转变为可供农业生产使用的有机复合肥,防止有害气体的产生。 堆肥化处理主要包括有:好氧堆肥,蚯蚓堆肥。 4、厌氧发酵 厌氧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垃圾生产沼气并将其转化为电能与燃气,对厌氧消化罐中产生的残渣进行二次发酵堆肥处理。国际上常用的有干式、湿式两种工艺。 餐厨垃圾进行厌氧消化可得到沼气、氢气、乙醇或者乳酸等。

工艺流程如下图: 5、生产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指以动植物油脂为原料,通过酯交换而生产的柴油,也可称之为再生燃油。地沟油通过酸、碱两步法、分离反应法、完全催化法等工艺制成生物油。 工艺流程如下图: 6、生化处理机 选取自然界生命活力和增殖能力强的高温复合微生物菌种,在生化处理设备里,对食品、餐厨垃圾等有机垃圾进行高温高速发酵,使各种有机物得到降解与转化。 7、饲料化技术 餐厨垃圾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营养成分,转化为饲料具有相当的优势。饲料化可分为生物法与物理法。

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项目技术设计方案

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项目技术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3) 1.1基本概况 (3) 1.2项目背景 (3) 1.3物料性质 (3) 第二章工艺方案选择 (5) 2.1常用处理工艺介绍 (5) 2.1.1 生产饲料 (5) 2.1.2 堆肥 (5) 2.1.3 厌氧发酵处理 (5) 2.2工艺比较 (6) 2.3工艺选择 (6) 第三章技术方案 (7) 2.1工程目标 (7) 2.2工艺方案 (7) 2.2.1 系统组成 (7) 2.3.2 工艺流程 (8) 2.3.3 物料平衡 (10) 2.3工艺系统 (11) 2.3.1 餐厨垃圾预处理系统 (11) 2.3.2 厌氧发酵系统 (11) 2.3.3 沼气预处理系统 (12) 2.3.4 热电联产系统 (13) 2.3.5 沼渣稳定化系统 (14) 2.3.6 臭气处理系统 (14) 2.3.7 废水处理系统 (15) 2.4主要工艺参数 (15) 2.5占地面积 (15) 第四章投资估算及经济分析 (16) 4.1投资估算 (16) 第五章结论及建议 (18) 5.1结论 (18) 5.2建议 (18)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 基本概况 项目名称:餐厨垃圾处理项目 项目地点:处理对象:餐厨垃圾 建设规模:200吨/日 主要工艺:餐厨垃圾中温厌氧发酵、沼气发电、沼渣稳定化 主要产品:电力、有机肥、废油 1.2 项目背景 餐饮业比较发达,每天产生大量的餐厨垃圾,目前还没有建成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每天产生的大量餐厨垃圾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 餐厨垃圾表观性状恶劣,高含水及其易腐特性,对城市环境具有较大的影响;此外,由于餐厨垃圾来源的复杂性,存在严重的病毒污染,威胁城市的公共卫生安全;长期采用的直接作为动物饲料的处置方式亦不当,易引发多种动物瘟疫,同时存在形成污染食物链的危险,威胁人类健康安全。 鉴于餐厨垃圾的环境和公众健康危险,我国相继有多个城市出台了餐厨垃圾处置管理办法,如《上海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北京市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管理办法》、《广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等已明确规定餐厨垃圾的收运、处理处置,同时禁止使用未经科学处理的餐厨垃圾作为猪饲料。因此,对餐厨垃圾进行资源化、减少化、无害化的处理处置已迫在眉睫。 1.3 物料性质 餐厨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剩菜剩饭等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俗称泔脚、泔水或潲水。以淀粉类、食物纤维类、动物脂肪类等有机物质为主要成分,具有水分、油脂、盐分含量高、易腐烂、易发酵、易发臭等特点。 餐厨垃圾的成分根据各地饮食习惯及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别,本项目

餐厨垃圾好氧堆肥化处理实验

实验20餐厨垃圾好氧堆肥化处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堆肥化是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本实 验,使得学生了解影响堆肥化的因素。知道如何准备堆肥材料、如何进行堆肥过 程控制和获取相关实验数据,以及如何判断堆肥的稳定化。 二、实验原理 堆肥化是指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微生物,通过人为的调节和控制,促进 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堆肥化的产物称为 堆肥,但有时也把堆肥化简单地称作堆肥。 通过堆肥化处理,我们可以将有机物转变成有机肥料或土壤调节剂,实现废 弃物的资源化转化,且这些堆肥的最终产物已经稳定化,对环境不会造成危害。 因此,堆肥化是有机废弃物稳定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实验材料、仪器与要求 1.实验材料 所用堆肥材料取自本校学生食堂的厨房垃圾,包括各种蔬菜、水果的根、茎、 叶、皮、核等,以及少量剩饭、剩菜。此外,还需一些锯末,用于调节含水率和 C/N比。 2.堆肥反应器 直径200 mm,高500 mm,有效工作体积15.7 I,,由一台200 w气泵供气, 带温度和氧传感器,可自动测量堆肥温度、进气和排气中(五浓度,并与数据检测记 录仪和计算机相连,实现温度和Q浓度数据的自动记录分析。 3.测定内容 (1)初始和堆肥结束时,堆肥材料的含水率(MC)、总固体(TS)、挥发性固 体(VS)、碳氮比(C/N);

(2)堆肥过程中,堆肥材料的温度、进气和排气中0。浓度。 4.分析和记录仪器 烘箱、马弗炉、天平、T()C和TN测定仪、数据检测记录仪、计算机、便携式 O:/C()。测定仪。 5.分组安排 4人1组,每班8组。 6.实验时间 由于本实验需要延续较长的时间,并且在整个过程中都需要进行数据采集 和分析,故把整个实验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实验是垃圾的准备和装料;第二个 实验是过程中和结束时的数据采集、检测和结果分析。 四、实验步骤 1.准备材料 从本校学生食堂收集厨房垃圾,切碎成1~2 cm后,先测定其含水率(MC)、 总固体(TS)、挥发性固体(VS)、碳氮比(C/N);之后,根据测定结果进行材料的 调理,主要调节材料的MC和C/N,通过填加锯末调节含水率(MC)至60%,C/ N比在20~30之间。影响堆肥化过程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主要包括通风供氧量、含水率、温度、有机质含量、颗粒度、碳氮比、碳磷比、pH值等。对厨房垃圾而言,本实验只对MC和C/N进行调节。 2.装料和通气 把经过调理准备好的堆肥材料装入反应器中,盖好上盖,开始启动气泵通 气。通过气体流量计控制通风量在o.2 m3/(min·m{物料)左右,或控制排气 中O。浓度在14%~17%之问。 3.温度和02采集记录 由温度和氧传感器测量堆肥温度、进气和排气中():浓度,由数据检测记录 仪记录数据,设定l h测定1次。 4.翻堆 观察堆肥温度的变化,当堆肥温度由环境温度上升到最高温度(60~ 70℃),之后下降到接近环境温度不再变化时,终止通气,把堆肥材料取出,进 行第一次翻堆,把材料充分翻动、混合后再放回反应器中,盖好上盖,重新肩动

餐厨垃圾处理行业标准规范

我国首部规范餐厨垃圾全过程处理(包括收集、运输、预处理、末端处理)的行业标准《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自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 该《规范》为我国餐厨垃圾处理厂的设计、建设、运营提供了技术依据,它的实施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和从源头上减少饮食风险,具有重大意义。 2014年在生活垃圾处理领域的投资研究取得成功。引进美国和日本的环保理念和技术研发,生产了生活垃圾分类机,餐厨垃圾生化制肥机,低温磁化分解垃圾0排放处理机,餐厨垃圾全自动制肥机,餐厨垃圾全自动制饲料设备,填补了餐厨垃圾再利用领域的空白。大型全自动生活垃圾处理生产线。解决了城市生活垃圾,小区,部队,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美丽农村,养殖厂等困扰了多年的垃圾处理问题,基本上从源头上达到了垃圾治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餐饮垃圾:产生单位不得随意处置 《规范》将“餐厨垃圾”术语定义为:“餐饮垃圾和厨余垃圾的总称。”《规范》将“餐饮垃圾”术语定义为:餐馆、饭店、单位食堂等的饮食剩余物以及后厨的果蔬、肉食、油脂、面点等的加工过程废弃物。而餐饮单位作为此类垃圾的产生者,将承担责无旁贷的义务。《规范》明确规定:“餐饮垃圾的产生者应对产生的餐饮垃圾进行单独存放和收集,餐饮垃圾不得随意倾倒、堆放,不得排入雨水管道、污水排水管道、河道、公共厕所和生活垃圾收集设施中。”此条作为强制性标准在《规范》中加以明确。 这是对餐饮垃圾处理的强制性要求。其目的是加强餐饮垃圾前端收集、防止偷排。没有前端的充分收集作保障,末端处理设施建设就成为摆设,特别是一些试点城市,不要急于盲目建厂,先建立起餐饮垃圾前端收集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居民家中或社区设置的粉碎设备(可将日常生活中弃之的果蔬粉碎,直排下水道)是不是就不可以再使用了呢? 《规范》中明确“餐饮垃圾不得排入雨水管道、污水排水管道”,但并不包括厨余垃圾(居民家庭日常生活中丢弃的果蔬及食物下脚料、剩菜剩饭等易腐有机垃圾),因为餐饮垃圾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直接排入管道会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管道的堵塞;而城市居民产生的厨余垃圾因量少,经粉碎后即便是直排,也基本不会对排水管道构成太大影响,所以这一强制性规定只适用于餐饮垃圾,不要产生误解。 餐厨垃圾运输:尽量减少中转 为减少餐厨垃圾长距离运输的环境污染风险,《规范》明确提出:“餐厨垃圾应采用密闭、防腐专用容器盛装,采用密闭式专用收集车进行收集,专用收集车的装载机构应与餐厨垃圾盛装容器相匹配,任何路面条件下不得泄漏和逸洒。餐厨垃圾宜直接从收集点运输至处理厂。”

厨余垃圾沼渣堆肥实验方案(简易)

沼渣堆肥简易实验方案 一、实验目的 1、再利用餐厨垃圾发酵后的沼渣; 2、初步确定适合餐厨垃圾沼渣堆肥的参数。 二、实验原理 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在一定的人工条件下,有控制地促进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其实质是一种发酵过程。根据此原理,利用垃圾中土著微生物具有更好适应堆肥环境的特点,直接堆肥培养来自餐厨垃圾中的微生物,用好氧堆肥的模式使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协助作用增强,达到高效促进垃圾降解稳定的目的。 三、实验原料、辅助器材及要求 1、实验原料:厨余垃圾沼渣x kg 2、实验辅助器材:地磅1台,温度计2支,PH试纸1本,铁铲2把,记录本1本,笔一支 四、实验步骤 1、取沼渣x kg,挑去石块、铁片等微生物无法分解的物体,用铁铲沼渣进行初步切碎; 2、可用锯木屑将沼渣水分调整含水率(MC)至约60%,此种含水量近于以手紧握堆肥材料而水能沿指缝点滴成形,或以木棒插入堆肥材料中,拔出时棒端湿润为宜。水分过低,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水分过高,则堵塞堆料中的空隙,影响通风,导致厌氧发酵。

3、调节PH值为6-9,可用石灰粉调节,pH 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堆肥的效率; 4、堆肥发酵,有顶棚的堆肥场地最理想的。将将调整好的沼渣堆成条垛状底宽2~6 m、高1~3 m,用铁铲轻拍堆体,使其不松塌,再用木棒在堆体上均匀打8~10个洞,在好氧条件下进行堆肥; 5、早、中、晚用温度计对堆体测定温度,并记录数据; 6、根据2步骤测定水分,若水分不够需适当添加同等温度的水; 7、观察堆肥温度的变化,当堆肥温度由环境温度上升到最高温度(55~60℃)时,进行翻堆,用铁铲把沼渣充分翻动; 8、稳定化判定:①无恶臭气味;②颜色达到茶褐色或黑色;③手感松软易碎。证明判定堆肥已达稳定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待定

餐厨垃圾处理技术方案概论 (2)

餐厨垃圾处理技术方案概论 摘要:介绍了我国的餐厨垃圾处理现状,分析比较了两种主要的技术路线。 关键词:餐厨垃圾处理;厌氧产沼气;预处理+全物料厌氧消化+产物资源化利用 1餐厨垃圾处理现状 餐饮垃圾是城市有机垃圾中最重要的一种,包括餐饮行业、企事业单位及学校食堂等产生的食物加工下脚料(厨余)和食用残余(泔脚)。其成分复杂,是油、水、果皮、蔬菜、米面,鱼、肉、骨头以及废餐具、塑料、纸巾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餐饮垃圾特点主要是含水量高,水份占到垃圾总量的80~90%;有机物含量高,油脂高,盐分含量高;易腐烂变质,易发酵,易发臭;易滋长寄生虫、卵及病原微生物和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并且营养丰富、含有一定量的废弃油脂。 目前,国内外餐厨垃圾处理工艺主要有填埋、焚烧、厌氧发酵、好氧堆肥、直接烘干作饲料和微生物处理技术等几种[1]。 因此本文的技术方案论证会根据我国餐厨垃圾的实际情况优先考虑采用技术成熟、效率高、运行可靠的工艺技术流程,坚持技术的先进性、工艺的可行性和尽可能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 2处理技术路线分析 2.1主要技术路线 根据国内已建、在建和筹建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技术路线统计分析,处理技术路线可概括为“预处理+资源化处理+产品资源化利用”。其中,“预处理”包括分选、破碎、蒸煮、脱水、油水分离、浆化等。“资源化处理”包括以投加高温菌种获取饲料和肥料原料的处理工艺或利用厌氧技术产生沼气的处理工艺。“产品资源化利用”包括产品的后处理或沼气的资源化利用。 总体分析,目前国内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路线包括两类:

一类是以饲料化、肥料化为处理目标的技术路线; 一类是以厌氧产沼气用于能源循环为处理目标技术路线。 两种技术路线“预处理”系统处理理念基本相同,由于对终端产品的需求不同,后续“资源化处理+产品资源化利用”处理理念和采用的技术路线各异。以下对两种处理技术进行分析。 2.1.1以饲料化、肥料化为处理目标的技术路线 1、技术路线简述 本技术路线的特点是通过添加微生物菌种,高温处理后出料。产品为有机肥和有机饲料。 由于从餐厨垃圾到饲料这条线是最短的,能量、资源损失也最小,所以餐厨垃圾制饲料化是资源化程度最高路径。但目前国家对餐厨垃圾做饲料持保留态度,因为可能存在潜在、不确定性的传播疾病风险。 在国内已经运行以制肥为主工艺餐厨垃圾处理也面临较大问题。一是餐厨垃圾中盐分的积累导致成品中含盐量高,作为肥料可能破坏土壤生态环境;二是成品的销路不理想。 2、工艺特点 (1)优点 ①工艺简单;②资源化程度较高;③产品有农用价值,占地面积小。 (2)缺点 ①对有害有机物及重金属等的污染无法很好解决、无害化不彻底;②成套化单套设备处理能力较小;③运行过程需要外界提供大量热能;产品用作饲料 存在一定风险;④有机肥料质量受餐厨垃圾成分制约很大,销路存在风险。 2.1.2以厌氧产沼气用于能源循环为处理目标技术路线 1、技术路线简述 本技术路线是将餐厨垃圾进行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能源循环利用:沼气用于燃料,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热源;沼气提纯作为车载天然气;沼气用于热电联产供给系统用电、用热或输送至厂外用户等。 厌氧消化是无氧环境下有机质的自然降解过程。在此过程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最后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影响反应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pH值、厌氧

垃圾堆肥处理方式

垃圾堆肥处理方式 以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主要为煤灰和厨余类有机物,其它固体废弃物较少,比较适宜于堆肥处理。1987年颁布的《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8172—1987)和《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1987)是指导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的技术标准,也是我国最先制订的有关城市垃圾处理的技术标准。 自1980年有统计记载以来,堆肥在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中,一直发展缓慢。据建设部综合财务司报告,2003年全国660个建制市中,年垃圾清运量为14857万吨,当时各类生活垃圾处理场(厂)计574座,其中:填埋场457座(占79.6%),堆肥厂70座(占12.2%),焚烧厂47座(占8.2%);总处理能力7545万吨,集中处理率为50.78%,其中:填埋年处理量6404万吨(占85.5%),堆肥年处理量717万吨(占9.6%),焚烧年处理量370万吨(占4.9%)。 由上可知,我国三种主要垃圾处理方式,无论按处理场(厂)的数量,还是处理量的吨位,排行顺序均为:填埋、堆肥、焚烧。堆肥虽然位居第二,但与填埋相比其处理量差距太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对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居民燃料结构的改变,厨房气化率的提高,以及北方地区冬日取

暖集中供热的普及,大大减少了城市居民的直接用煤量。分析这个趋势,当垃圾中的灰渣含量显著降低后,厨房垃圾将成为家庭生活废弃物的最主要成分。无论从环保角度考虑,还是资源循环再利用出发,厨余类有机物处理的最佳方式,就是使其转化为稳定的有机质,让它来源于自然再回归于自然。从这些意义上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堆肥处理,应该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 世上任何事物总是有一利必有一弊,同样由于人们生活水准的提升,使得垃圾中其他固体废弃物也大量增加。比如塑料、纸品、玻璃、铁皮类包装废弃物,以及旧衣、旧鞋等家庭生活废弃品也随之增多,让我们的垃圾成分越趋复杂。以华南地区为例,垃圾的基本成分如下:厨余类50-70%,塑料袋类包装物 10-15%,泥沙等无机物 8-15%,高热值长条物 15-20%,其他 3-5%。北方亦然,大体相当。 由此可见,虽然我国垃圾中厨余量占了绝大多数,有机质含量一般都在50%左右,仍然是堆肥的好原料。但混杂着30%左右的其他固体废弃物,依旧是堆肥处理的一大障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是混合倾倒、混合清运、混合堆放的,对这种混合垃圾不进行有效分类,“垃圾资源化”将是一句空话,无论下游技术多么成熟与先进,都将无用武之地。 由于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全部为混装式垃圾,早已约定俗成,习惯成自然。想要彻底实行城市生活垃圾规范化分类

餐厨垃圾处理技术方案

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 工程设计方案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目录 1概述 (1) 1.1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建设背景 (1) 1.2餐厨废弃物处理工艺论证 (3) 1.2.1高温消毒制饲料技术 (3) 1.2.2微生物处理制农用微生物菌剂/饲料技术 (4) 1.2.3好氧堆肥技术 (5) 1.2.4厌氧消化技术 (5) 1.2.5亚临界水解技术 (6) 1.2.6工艺比选 (7) 2餐厨废弃物处理方案 (10) 2.1处理对象规模 (10) 2.2工艺流程 (10) 2.3工艺环节描述 (11) 3投资匡算 (21)

1概述 1.1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建设背景 餐厨废弃物是指饭店、宾馆及企事业单位食堂等餐饮单位加工、消费食物过程中形成的残羹剩饭、过期食品、下脚料等。餐厨废弃物常规处置方法为填埋和喂养生猪。但餐厨废弃物具有含水率高,且餐厨废弃物含有大量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的特点。常规处理方式如填埋易造成填埋场作业环境差;喂养生猪易造成生猪患病,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餐厨废弃物产生量日渐上升,每年达到5000~6000万吨。由餐厨废弃物处理不当引发的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隐患,已成为各方广泛关注的一大难题。 近年来,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了餐厨废弃物处理行业的快速发展(表1-1)。2010年,国家发改委启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城市试点工作,并于分别于2011~2015年确定五批、共计100个试点城市。 表1-1 餐厨废弃物相关政策、文件

在政策引导与试点推进下,全国范围内的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大氛围已基本形成。201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50%的设区城市将初步实现餐厨废弃物分类收运处理,

餐厨垃圾堆肥工艺实施方案

餐厨垃圾堆肥工艺实施方案 一、处理目标 餐厨垃圾有机物含量高,营养元素全面,C/N比较低,是微生物的良好营养物质,适用于作堆肥原料。堆肥是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作用使有机固体废物稳定化的过程,从而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使用。据专业机构分析,餐厨垃圾所含成分如下: 化学成分 干物料成分 二、餐厨垃圾成分: 宾馆、饭店和食堂产生的餐厨垃圾主要为剩饭剩菜,其成分有主食所含的淀粉(聚六糖),蔬菜及植物茎叶所含的纤维素、聚戊糖,肉食所含的蛋白质和脂肪,水果所含的单糖、果酸及果胶(多糖)等;无机盐中以NaCl 的含量最高,同时还含有少量的钙、镁、钾、铁等元素。 餐厨垃圾特征: (1)产生源固定且较为集中,产生量大; (2)含水率(75%~95%)、油脂含量和NaCl含量较高,处理难度大;

(3)富含蛋白质、淀粉、纤维素、脂肪等有机物,资源回收价值大; 三、餐厨垃圾的污染 与其他垃圾相比,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等)含量少,但腐烂变质速度快,易滋长细菌,特别是高温季节易腐烂变质,导致病原微生物、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迅速大量繁殖。 1)污染环境、影响市容。因餐厨垃圾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和水分,容易受到微生物的作用,而发生腐烂变质现象;且废弃放置时间越久,腐败变质现象就越发严重。特别是到了夏季,温度较高,腐烂变质也越快,这时候容易产生大量的渗滤水以及恶臭气体,滋生蚊虫,对环境卫生造成恶劣影响 2)传播疾病。餐厨垃圾的露天存放会招致蚊蝇鼠虫的大量繁殖,其是疾病流传的主要媒介 3)餐厨垃圾中堆放时产生的下渗液进入到污水处理系统,会造成有机物含量的增加,从而加重污水处理厂的负担,增加运行成本。 四.方案设计部分 堆肥能否成功的关键是微生物菌种的选择,堆肥物料C/N的调节,水分、温度、氧气与酸碱度的适当控制。厨余垃圾水分含量一般在70%—85%,厨余堆肥系统升温快,堆肥周期短。餐厨垃圾含水率普遍高于厨余垃圾,高达90%,发酵过程中糊状垃圾易将整个堆垛全部空间填死,空气无法进入内部,致使微生物处于厌氧状态,使降解速度减慢,并产生硫化氢等臭气,同时使堆肥温度下降,影响堆肥质量。 堆肥配方的形成就是对C/N和水分的平衡过程,目的是使他们处于合理的范围内。据研究,一般情况下,微生物每消耗25g有机碳,需要吸收1g氮素,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较适宜的C/N为25左右。碳素是堆肥微生物基本的能量来源,氮素用来构建自身体细胞。合理调节堆肥原料中的碳氮比,是加速堆肥腐熟,提高腐殖化系数的有效途径。水分是堆肥制作成功的首要条件。对于绝大多数堆肥

厨余垃圾的处理

厨余垃圾的处理 摘要:本文综述了厨余垃圾的特点及污染状况。介绍了目前厨余垃圾处理的主 要技术,包括无害化处理技术、肥料化处理技术、饲料化处理技术以及能源化处理技术4大类处理方法,并对各类处理技术进行了优缺点比较,为做好厨余垃圾的处理和管理提供借鉴。同时阐述了厨余垃圾在国内外的处理方式和研究状况,分析了餐厨垃圾资源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厨余垃圾;处理技术;特点;堆肥 Abstract:Characteristics and pollution conditions of food residue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basic treatments for the residue were also discussed,including four treatment technologies such as innocuous treatment,fertilizer treatment,feedstuff treatment and energy processing treatment.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ts further disposal and management,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treatment were also compared in this paper.Treatment status of food residue at home and abroad was briefly introduced.Status and developing trends of food residue resource technologies were analyzed. Keywords:food residue;treatment technology;characteristic;composting

厨余垃圾的处理

厨余垃圾的处理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厨余垃圾的特点和危害,以及目前处理厨余垃圾的肥料化处理技术。对其处理技术进行优缺点论述。分析了垃圾资源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市面上有一些小型的厨余垃圾处理器,虽及时处理了垃圾,但是会堵塞下水管道,也会加大水的处理难度。目前,堆肥法是较为绿色健康的处理厨余垃圾的方法。 关键词:厨余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堆肥。 正文: 厨余垃圾的特征:厨余垃圾是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污染源。一般产生与企事业单位,学校、农贸市场、超市及餐饮服务行业等。厨余垃圾以淀粉类、食物纤维类、动物脂肪类以及蛋白质和无机盐为主。它具有如下特征:(1)含水率高,约为80%。(2)因其有机物含量达到95%,故易腐烂。(3)营养物质多。厨余垃圾富含氮、磷、钾、钙以及各种微量元素。上述特征表明厨余垃圾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但是不及时处理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必须对厨余垃圾进行加工处理。使之到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厨余垃圾的危害:(1)影响人居环境。厨余垃圾易腐烂,产生异味。影响人类生活。厨余垃圾也会加剧微生物的滋生,垃圾填埋场的产气和渗滤液的析出,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2)影响人类健康。厨余垃圾有机物含量高,易滋生细菌,产生有毒物质,对人类健康造成伤害。 目前,各国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办法主要是填埋、焚烧、堆肥

等。填埋浪费了大量资源,占用土地且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焚烧会产生有毒气体以及二氧化碳,对大气造成污染。堆肥可制的肥料,变废为宝。所以堆肥是目前较好的处理厨余垃圾的方法。 堆肥法需要获得对垃圾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以得到优良的混合有机肥。垃圾的厌氧发酵可获得含甲烷的气体,可作为燃料气使用。垃圾处理的新思路必须把废物看成第二“矿产”,最大限度地从中回收有用成分。 垃圾堆肥化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好氧堆肥和厌氧发酵。好氧发酵过程是在有氧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将有机物质分解为可溶性物质。从而被微生物吸收。厨余垃圾堆肥的优点是处理方法简单,堆肥产品能广泛用于农业和制作动物饲料。缺点是占地大,周期长,堆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和臭气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堆肥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1)温度。堆肥无害化温度大于55度,有机物最适分解温度为45—55度。大多数微生物适宜的生长温度35—40度。堆肥的目的是促使有机物快速分解及最终达到无害化。所以,在堆肥过程中保持短期的高温有助于杀灭各种有害病菌,故应将温度控制在有机物的最适分解温度范围内。(2)PH值。大多数细菌适宜生长的PH为6.0—7.5,真菌适宜的PH 值为5.5—8.0。(3)C/N。堆肥原料中的C/N是影响堆肥有机物分解的重要因素之一。C/N比位20:1—30:1,被认为是最适合的。C/N比过高,微生物将经历许多无效的生命循环,将多余的有机物转换成二氧化碳。如果C/N值过低,氮会以氨气形式释放,损失氮素。(4)通

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项目技术方案

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处 理项目技术方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项目技术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基本概况 项目名称:餐厨垃圾处理项目 项目地点:处理对象:餐厨垃圾 建设规模:200吨/日 主要工艺:餐厨垃圾中温厌氧发酵、沼气发电、沼渣稳定化 主要产品:电力、有机肥、废油 项目背景 餐饮业比较发达,每天产生大量的餐厨垃圾,目前还没有建成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每天产生的大量餐厨垃圾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 餐厨垃圾表观性状恶劣,高含水及其易腐特性,对城市环境具有较大的影响;此外,由于餐厨垃圾来源的复杂性,存在严重的病毒污染,威胁城市的公共卫生安全;长期采用的直接作为动物饲料的处置方式亦不当,易引发多种动物瘟疫,同时存在形成污染食物链的危险,威胁人类健康安全。 鉴于餐厨垃圾的环境和公众健康危险,我国相继有多个城市出台了餐厨垃圾处置管理办法,如《上海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北京市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管理办法》、《广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等已明确规定餐厨垃圾的收运、处理处置,同时禁止使用未经科学处理的餐厨垃圾作为猪饲料。因此,对餐厨垃圾进行资源化、减少化、无害化的处理处置已迫在眉睫。

物料性质 餐厨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剩菜剩饭等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俗称泔脚、泔水或潲水。以淀粉类、食物纤维类、动物脂肪类等有机物质为主要成分,具有水分、油脂、盐分含量高、易腐烂、易发酵、易发臭等特点。 餐厨垃圾的成分根据各地饮食习惯及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而有显着差别,本项目暂按下面的常规餐厨垃圾成分进行设计,待后期对当地餐厨进行准确分析后再进行调整。 表1-1餐厨垃圾

垃圾清运作业方案设计

一、项目方案及标准 一、项目建设规模 1、项目建设服务围 结合警官学院浦口校区实际情况,将现场进行分区管理; 2、生活垃圾分类标准 2.1、生活垃圾分四类进行处理:一是厨余垃圾、泥土尘灰、植物枝叶等可堆肥垃圾,如:剩菜、剩饭、菜叶、果皮、蛋壳、茶渣、骨、餐巾纸、面巾纸、尘土灰、植物枝叶采用生物堆肥的方式集中处理;二是金属、塑料、玻璃、废纸等可回收垃圾,如废铁、废铜、废有色金属、饮料瓶、碎玻璃、废报纸、纸箱、废纸、废旧家电等可进入废品回收环节,作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三是建筑垃圾,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砖头、渣土、弃土、弃料、淤泥等废弃物,送至指定地方填埋处理;四是废旧织物等不可回收、不能堆肥的垃圾,如废旧衣物、尼龙织物、皮革、废电池、农药瓶、塑料袋等进入垃圾中转站集中处理。 2.2、垃圾采用定点收集与定时收集相结合的直收直运型的收集方式,使用密闭垃圾运输车等, 将垃圾运至垃圾填埋场,作业结束后保养工具和车辆。 2.3、垃圾转运:垃圾中转站运营管理,对辖区各垃圾收集点、上门收集的垃圾经压缩处理后,集中转运到生活废弃物处置中心处理。承包期如遇到修路、雨雪天封路、垃圾场升级改造等原因造成垃圾不能运至垃圾填埋场的,需经采购人同意后,进行处置。 2.3.1、定点收集方式 收集容器放置于固定的地点,一天中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为在校师生、领导服务。 要求:(1)收集点应靠近住宅、办公区,便于使用,不影响学校风貌,不妨碍交通,靠近垃圾清运车辆的收集路线,不过分增加清运车辆的工作量; (2)收集容器适度,具有密封性能,有一定的外结构件与清运车上的自动倾倒设备配

合,使收运过程实现机械化。 2.3.2、定时收集方式 不设置固定的垃圾收集点,直接用垃圾清运车收集垃圾。将垃圾定时定点倒入车完成收运过程; 3、垃圾转运的运输质量要求: 3.1、对每日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装车密闭运送至生活垃圾填埋场,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进场后,所有车辆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废弃物处置中心有关规定和要求作业。 3.2、在垃圾运输过程中无垃圾扬、撒、拖挂和污水滴漏;垃圾车不得超高超载。 3.3、运输垃圾应合理安排时间,按规定的路线行驶。装卸垃圾应符合作业要求,不得乱倒、乱卸、乱抛垃圾。 3.4、司机在运输垃圾时要遵守道路交通规则,礼让行车,注意行人的安全。 3.5、运送垃圾的车辆要定期消毒清洁,保持外观干净、整洁。 3.6、设备车辆放置到指定的地方,不得乱停乱放,影响行人及交通安全。 3.7、每天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垃圾转运工作。 4、垃圾收集点的设置: 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采用密闭式垃圾收集容器),设置间距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满足居民和保洁人员倾倒垃圾需求,做到垃圾不落地、不暴露,无污水,对周围环境基本无影响。 1、方便投放、方便清运的原则 垃圾收集点在兼顾方便垃圾投放的同时,还要与所在区域垃圾收运系统相匹配,便于环卫部门清运作业,不影响学校卫生和景观环境。一般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 70 米;有条件的垃圾收集点可设置污水排放或收集的设施。 2、设置有序(分类有序)、美观环保的原则 根据收集垃圾的不同,垃圾桶的容量要尽量大,以减少垃圾桶的摆放数量。分类收集的

《安全管理论文》之餐厨垃圾处理技术概述

餐厨垃圾处理技术概述 摘要:餐厨垃圾,俗称泔脚,亦称潲水、泔水等,主要集中产生于餐饮行业、食堂及家庭,主要是指由人们的饮食行为产生的极易腐烂变质的生活污废,其具有水分、油脂、无机盐含量高的特点。本文梳理餐厨垃圾处理技术,普及公众对餐厨垃圾处理的相关知识,增强社会对餐厨垃圾处理的意识。 关键词:餐厨;污废;厨余;垃圾; 餐厨垃圾占城市生活垃圾的比重较大,约占50%。因餐厨垃圾为“人类副产的优质有害生物培养基”,极易自发滋生蚊蝇病菌,产生有毒、恶臭、可燃气体,带来消防隐患和环保、公众健康问题。不当利用餐厨垃圾的地沟油、泔水猪危害巨大,餐厨垃圾因油脂和其他有机物含量较为丰富,脱水后热值较高,是可利用的资源,故对餐厨垃圾的处理形式进行梳理是十分必要的。 1 分类 按处理媒介分为非生物处理和生物处理:其中非生物处理包括机械破碎、卫生填埋、焚烧发电、气化等;生物处理包括厌氧发酵、好氧发酵、制备生态饲料等。 (1)机械破碎。充分利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将家庭垃圾通过垃圾粉碎机破水后进入市政污水系统进行处理。机械破碎过程中餐厨垃圾并未发生化学变化,仅降低了粒径,该方法实质上是将餐厨垃圾污水污泥化,不是消解处理而是转移污废,仅适用于具有新规划的能接纳该部分污废处理的城市或区域,否则势必会对原有的市政污水处理系统造成挑战。 (2)卫生填埋。将餐厨垃圾填埋于地下,包括持续的微生物对有机物降解过程即为餐厨垃圾卫生填埋。微生物的生化处理过程为近期的研究热点,一般性结论为微生物优先分解有机物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在有机物富余的情况下可进一步将有机物生化降解为无机物增加土壤的肥沃程度。 卫生填埋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的优点,同时具有占地面积大且需占用时间长,存在渗滤液二次污染,释放臭气,副产沼气易引发爆炸重大安全隐患。随着人们对环

餐厨垃圾废弃物处理技术概述

收稿日期:200115- 98-08作者简介:张庆芳(1972-),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农村生物质废弃物的资源化与能源化利用, E-mail :zhangqingfang-19@163.com 餐厨垃圾废弃物处理技术概述 张庆芳,杨林海,周丹丹 (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摘 要:餐厨垃圾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垃圾,具有危害和资源双重属性。文章一方面介绍了我国餐厨垃圾的产生 特点、管理及资源化利用现状;另一方面就目前主要处理技术和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我国未来餐厨垃圾处理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餐厨垃圾;管理;资源化;处理技术中图分类号:X705;S2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166(2012)01-0022-06 Overview on Food Waste Treatment Technology /ZHANG Qing-fang ,YANG Lin-hai ,ZHOU Dan-dan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anzhou 730050,China ) Abstract :Food waste ,as a common waste ,it has double attributes of Hazardous and resources.In this article ,food waste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 management and recycling status were introduced.The present main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the food waste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ere outlined.At last ,th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disposal and management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food waste ;management ;recycling ;treatment technology 1引言 餐厨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以及除居民日常生 活以外的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 生的厨余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厨垃圾正成为我国 城市管理者面临的新问题。虽然少数城市已经采取措施加以治理,但无论从技术、管理等各层面分析,餐厨垃圾处理在我国仅是起步阶段,亟待城市管理者高度重视。 目前,餐厨垃圾在国内绝大多数城市存在着管理无序、任意处置等问题,已经成为垃圾收集、运输和填埋处理的主要污染源,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居民身体健康及环境质量。因而,规范管理、合理处置餐厨垃圾极为重要,这不仅消除垃圾臭味、减少垃圾处理成本、避免环境污染,而且增加社会资源、促进社会繁荣。2我国餐厨垃圾的产生特点2.1 产生量不断增大 我国餐厨垃圾产生量在不断增大,原因主要有: 第一,人口迅速增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总人口为13.39亿,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49.68%,约为6.65亿。如此庞大的城市人口,产生的餐厨垃圾量是巨大的。第二,生活水平提高,餐饮业高度繁荣。第三,食品浪费,铺张浪费的不良饮食风气和聚餐的饮食习惯都增加了垃圾的产量。2.2 产生源特点 我国餐厨垃圾产生源多、位置固定,既广为分散、又相对集中。餐厨垃圾主要来自于饮食行业的饭店、餐厅、酒楼、宾馆及内部运营的企事业单位,其特点是产生量大、点多、面广。2.3 餐厨垃圾产生量 一家中型宾馆一天的餐厨垃圾约400公斤,其中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和餐桌上吃剩的废弃食品各占50%。我国城镇人口平均产生餐厨垃圾每人每天0.1kg ,城镇常住人口、旅游、进城务工等流动人口,每年造成全国城镇餐饮垃圾产生量约为6000万吨。

(厨余垃圾课程设计)

浙江农林大学 课程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何杉杉 学号: 201218040203 校内指导教师:曹玉成 实习课程名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122 班

2015年6月23日 目录 目录 (2) 前言 (1) 1基础资料 (1) 1.1厨余垃圾量 (1) 1.2餐厨垃圾工业成分 (2) 2设计方案 (3) 2.1厌氧发酵原理 (3) 2.2工艺流程 (3) 3设计计算 (4) 3.1厨余垃圾收集 (4) 3.2厨余垃圾储存 (4) 3.3调节池 (4) 3.4水解酸化池 (5) 3.5厌氧发酵 (5) 3.6物料平衡分析 (6) 3.7能量平衡分析 (7) 3.8沼渣和沼液脱水处理后的水 (8) 小结 (10) 参考文献 (11)

前言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组成成份中相当大一部分属于动植物类有机垃圾,占45%以上,其中绝大部分是厨余垃圾。厨余垃圾是指食物残余和食品加工废料, 主要为餐厨垃圾中的固体残留物。厨余垃圾具有高含水率、高有机物含量以及易腐烂等特点。由于厨余垃圾容易发酵、变质、腐烂,不仅产生大量的毒素,散发恶臭气体,还污染水体和大气,所以厨余垃圾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不仅影响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而且会传播疾病,危害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长期以来,厨余垃圾在我国一直作为生猪的饲料,并一直通过市场渠道自行寻找出路。但是,这种处理方式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垃圾含水率较高,流动性较大,非常容易泄漏,造成二次污染,影响环境卫生;这些垃圾未经任何处理,有的在运输途中就已变质,喂出猪的卫生情况堪忧。为此,我国部分城市已经开始禁止使用这一传统方法,而是集中收集后采用好氧堆肥或厌氧消化制沼气。 从理论上看,厌氧消化处理技术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气可 以作为能源加以有效利用,同时也减少了CO 2、CH 4 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因为反应 过程要求保持厌氧状态,则反应设备均为密闭状态,不会有更多异味逸出;消化后产生的残渣数量较少,其后续处理及运输所需的成本也相对较低;对于含水率较高的厨余垃圾,尤其是餐馆饭店产生的浴水等,很难进行堆肥化的处理,最宜厌氧消化。发酵后产生的沼气中含有55%-75%(体积浓度)的甲烷,可用于发电,供热等,能够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从投资和运行成本的角度来看,厌氧消化也更为经济。本文就厌氧消化技术处理厨余垃圾进行工艺设计计算。 1基础资料 1.1厨余垃圾量 本次设计以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为研究试验点。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现有师生人数20000余人,校区内共有3个食堂。经调查发现,学校1个食堂1天的厨余垃圾产生量约为10桶,每桶重约60kg,即整个东湖校区每天会产生约1800kg厨余垃圾。工艺按照一周储存量来设计,即周处理厨余垃圾总量约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