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分析

合集下载

北方“四位一体”

北方“四位一体”

北方“四位一体”北方农村能源生态模式日前,记者在辽宁省采访时了解到,辽宁省在农村探索出的“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以其投资少、风险小、效益高,农产品无污染、无公害,节水节能等特点,在发展农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有效破解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能源难题。

建一个沼气池留下一片青山目前我国60%的农民依然靠秸秆和薪材来解决能源问题,造成了农村环境的严重污染与资源的巨大浪费。

而辽宁省探索出的“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据介绍,“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是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能源生态综合工程。

该工程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农户庭院或田园全封闭状态下,将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组成利用体系,实现产气与积肥同步,种植、养殖并举,建立一个生物种群较多,生物链结合健全,能流、物流较快循环的能源生态系统工程,具有增产增收、净化环境和多业结合的集约经营功能。

它的出现既能解决农村的能源供应,改善农民卫生和生活环境,又可以减少农作物和蔬菜生长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提高食品品质和食品安全。

据调查,全省平均每栋“四位一体”年产沼气300立方米,相当于节约1400公斤柴草;提供沼肥16立方米;年出栏生猪5~15头;冬季生产蔬菜1500公斤。

年户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

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的张玉贤,1998年贷款6万元建起了两个“四位一体”棚,一个棚养猪,一个棚种菜,当年收入3万元。

以前,她用建一个棚的地种粮食收入不到500元,种稻养蟹能赚千把块,发展裸地菜也挣不了2000元。

如今她家的大棚里,生猪育肥,猪粪进入沼气池,沼肥进入棚菜地,沼气点灯做饭。

2005年,张玉贤家年出栏崽猪、生猪400头,加上种植茄子、栽培葡萄的收入,一年收入过了10万元。

村民纷纷效仿,并说“种10亩田、不如建一处‘四位一体’小家园”。

“四位一体”技术于1996年被国家科委列为全国重大科技推广项目,1997年被评为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被列为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重点推广项目,2001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一等奖,现已在三北地区呈现出规模性发展的良好态势,受到国家、省、市等各级领导的普遍赞誉和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

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

区域分布与差异
区域分布不均
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在不同地区的分 布不均衡。东部地区由于经济较为发达 ,能源消费量较大;中西部地区由于地 形复杂、气候寒冷等原因,能源消费量 相对较小。
VS
城乡差异明显
城市居民的能源消费量普遍高于农村居民 ,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居 住条件以及能源设施等方面与农村存在较 大差异。
产业结构
不同产业对能源的需求和消耗也不同,产业 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居民生活能源消费。
气候条件与地理位置
要点一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对能源消费也有影响,例如寒冷地区冬季需 要消耗更多的能源来取暖。
要点二
地理位置
不同地区的能源资源禀赋和交通条件也会影响居民生 活能源消费。
能源价格与政策
能源价格
能源价格直接影响居民生活成本,进而影响居民生活能 源消费。
02
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现 状
消费总量与结构
总量持续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从2000年的 XX亿吨标准煤增长到2020年的XX亿吨标准煤。
结构不断优化
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逐渐向清洁、低碳、高效的方向转型。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 重逐步提高,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消费比重逐渐下降。
技术进步与创新
能源利用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的能源利用技术将不断涌现, 如分布式能源、储能技术、智能家居等,这些技术将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从而减少居民生 活能源消费。
新能源技术
中国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如太阳 能、风能、水能等,这些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中 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研究

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研究

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研究一、概述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量逐年攀升,消费结构也日趋多元化。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研究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现状、特点、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电力、燃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逐渐提升,但煤炭等传统能源仍占据一定份额。

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除了传统的炊事、取暖等用途外,家用电器、交通出行等领域的能源消费也在快速增长。

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在能源消费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反映了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给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另一方面,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也制约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深入研究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问题,对于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消费现状、特点、趋势、影响因素以及政策建议等方面。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资料,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求全面揭示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内在规律和存在问题,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消费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能源消费总量和增速均居世界前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逐渐上升,成为影响能源供需平衡和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

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该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居民能源消费行为和特征的认识,揭示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为制定科学的能源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报告:中国家庭能源消费水平仅为美国1-3

研究报告:中国家庭能源消费水平仅为美国1-3

研究报告:中国家庭能源消费水平仅为美国1/3,占比分别为27.8%和21.4%,其他依次为集中供暖(20.0%)和管道气(11.6%);烹饪和供暖是最主要的能源用途,分别占终端能源消费的39.8%和36.9%,其他依次为烧制热水(12.0%)和家用电器(10.5%)。

调查发现,2014 年,按照样本加权计算的一个标准中国家庭平均能源消费量为1087 千克标准煤,考虑交通后的平均家庭能源消费是1208 千克标准煤(含交通)。

报告还有几点主要发现:第一,我国家庭能源消费存在显著的南北差异。

从地区比较来看,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燃气、生物质能、煤炭的消费上;在使用方式上,南方地区以烹饪为主,北方地区以取暖为主。

第二,城乡居民的能源消费差异十分显著,主要体现在生物质能和管道气的消费方面,由于薪柴秸秆燃料的可获得性,农村居民家庭使用了大量的薪柴秸秆类燃料,而城市居民则较多地使用管道气和瓶装液化气。

第三,居民的能源消费支出为2341 元。

从能源成本分析来看,我国普通居民家庭2014 年的家庭消费支出为39029 元。

农村居民家庭2014 年的家庭能源消费支出约为2266 元,城镇居民家庭则为2786 元,其中电力消费支出均是最高的。

第四,居民的能源消费引致的碳排放量为3706 千克CO2。

2014 年我国居民家庭加权后的碳排放(不含交通)约为3465 千克CO2,其中,城市居民家庭碳排放为6006 千克CO2,农村居民家庭碳排放为2759 千克CO2。

按能源品种来看,电力和煤是主要的碳排放来源;按用途来看,取暖用途的碳排放量最高。

该报告以人民大学能经系在2015-2016 年间开展的城乡居民家庭能源调查的问卷数据为基础,调查范围涉及2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海南、宁夏、香港、澳门、台湾)、85 个地市、127 个县区,共计3863 户城乡居民。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33.区域与与区域发展-原卷-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33.区域与与区域发展-原卷-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33.区域与与区域发展一、单选题(2019·四川·双流中学二模)《指尖上的传承》第1集讲述了我国四大名绣之首——苏绣。

苏绣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之一是丝线,是用蚕丝做成的,具有图案秀丽、构思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风格,深受市场欢迎。

下图为苏绣作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目前,苏绣发展的主要优势是()A.蚕丝原料丰富B.劳动力数量多C.市场需求量大D.高新技术发达2.图中苏绣景观图中房屋建筑与北京传统民居相比()A.前后间隔距离大B.墙体厚实窗户大C.房顶坡度比较小D.院落占地面积小3.图中苏绣景观图所在地区农业生产()A.水利工程量大B.商品生产率高C.机械化水平高D.农业科技水平高(2022·江西省安义中学三模)2020年一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火遍大江南北,更是登上了2021年的春晚舞台。

可可托海就此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4.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地较盆地内部生物多样性更丰富B.土壤透气透水性好,肥力强C.地表起伏大势由风力作用决定D.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小5.关于图中甲乙两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区域河谷地带盛产品质良好的瓜果B.甲区域中的主要河流下游航运价值大C.乙区域山麓因水草丰美,作为夏季牧场D.可可托海镇有利于中俄边境贸易的发展(2022·四川·成都七中模拟预测)徽派建筑,依山就势,构思精巧,是江南建筑的典型代表。

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墙体采取马头墙形式。

马头墙由砖瓦砌成,一般建在房屋两侧或紧邻的两栋房屋之间,墙头都高出于屋顶1-2米,轮廓作阶梯状,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错落有致,形似马头,寓意“马到成功,一马当先”。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徽派建筑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有()A.多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B.春节期间,田间有成片油菜C.金秋,山坡上有大片香蕉待摘D.河水流量大,航运价值高7.关于该民居马头墙的描述,合理的是()A.与当地多雨潮湿的环境有关B.能在发生火灾时隔断火源C.能够抵御风沙和防寒保暖D.造型美观独特,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2022·湖南·涟源市第二中学模拟预测)墨玉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度贫困县之一,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贫困人口占比高。

京津冀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京津冀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京津冀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与转型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北方经济的重要引擎,其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对于区域经济、环境及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的历史数据,揭示其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影响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的多种因素,以期为该地区能源转型提供决策支持和理论参考。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梳理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的历史数据和现状,分析各类能源的消费比例及其变化趋势。

接着,从经济、政策、技术、环境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影响京津冀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的因素。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评估不同因素对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的贡献度,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机制。

本文将为京津冀地区能源转型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推动该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的持续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京津冀能源消费结构现状分析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其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中国能源转型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能源政策的调整、环保要求的提升以及技术创新的推动,京津冀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从总体能源消费来看,京津冀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但增速逐渐放缓。

这一变化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增长,同时也表明京津冀地区在能源消费上正逐步转向更加高效、清洁的模式。

在能源消费结构上,京津冀地区正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

具体而言,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逐年下降,而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则不断上升。

这种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区域空气质量。

京津冀地区在能源消费方式上也在发生变革。

传统的散煤燃烧逐渐被集中供热、工业窑炉等高效清洁的能源利用方式所替代。

同时,随着电动汽车的推广和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也在逐步上升。

农村生活能源供应的区域差异分析

农村生活能源供应的区域差异分析

农村生活能源供应的区域差异分析农村生活能源供应的区域差异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等因素都会对能源供应产生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农村生活能源供应的区域差异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不同地区在能源供应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地区在能源资源方面的差异。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和自然环境各异,所以各地的能源资源分布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一般来说,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发展水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而北方地区气候干旱寒冷,更适合开发煤炭、天然气等传统能源。

因此,在进行农村生活能源供应分析时,需要考虑地区能源资源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其次,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导致不同地区能源供应差异的重要原因。

经济发达地区在能源供应方面通常能够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拥有更好的供电、供暖、燃气等基础设施;而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能源供应不足,农村居民的能源利用水平较低。

因此,相关部门需要采取措施,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能源供应支持力度,促进当地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另外,人口密度也会对农村生活能源供应产生影响。

人口密集地区的能源需求通常更大,能源供应压力也会更大;而人口稀少地区由于需求较小,能源供应相对容易保障。

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在制定能源时,考虑到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合理进行能源供应规划和调配。

除了以上因素,支持、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关部门在能源供应领域的支持度、资金投入等方面会直接影响不同地区的能源供应状况;而当地居民的能源利用习惯、节能意识等因素也会对能源供应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农村生活能源供应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建议。

在我国,农村生活能源供应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

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达、能源资源丰富,能源供应相对充裕;而西部、西北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欠发达,能源供应存在一定困难。

另一方面,人口密集地区的能源供应压力更大,而人口稀少地区的能源供应相对容易。

北方“四位一体”农村能源生态模式保温效果的研究

北方“四位一体”农村能源生态模式保温效果的研究

北方“四位一体”农村能源生态模式保温效果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以及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能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

保温效果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能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因此保温技术的不断发展成为了建筑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北方,农村能源生态模式成为了一种新的保温技术,其研究与探索已成为当前建筑领域的热点话题。

北方“四位一体”农村能源生态模式是指利用农村自然资源,通过建筑材料、热力设备等手段,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从而达到保温的目的。

该模式是由四个方面组成的:土建、物资、工艺和环保。

土建主要包括建筑设计和施工,物资则包括保温材料和热力设备,工艺则指保温施工工艺和模式,环保则是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农村能源生态模式的优势。

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协作,实现了农村建筑物的保温效果。

该模式的保温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筑材料的保温效果在该模式中,建筑材料是保证保温效果的关键,因此在选材时要考虑到保温性能。

在实践中,通常使用外墙保温板、聚苯板等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保温性能和降低建筑物能耗的作用。

例如,在外墙保温板中加入聚酯纤维,可以提高其保温性能,并且具有良好的防潮性。

(二)热力设备的优化效果该模式中,热力设备的选择也对保温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在选择热力设备时,要注意厂家信誉度、设备安全、维修保障等问题。

同时,设备的能耗也要注意,应选择耗能较低、效益较高的设备。

通过针对性选择热力设备,可以提高供热系统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保温效果。

(三)保温施工工艺的优化效果在该模式中,保温施工工艺则是保障保温效果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施工时,要注意保温层的密实和耐久性。

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选择相应的施工方式。

例如,对于北方的农村建筑物,应注意采用热桥断桥技术和保温打包技术等,以提高保温效果。

(四)环保效益的提升该模式的环保效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于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自然环境方面,该模式通过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减少了能源消耗,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外文翻译中国北方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分析:事例研究Analysis of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rural 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in northern China A case study学院(系):能源与动力学院专业:能源与环境学生姓名:李延庆学号:200672060指导教师:宁亚东完成日期:2010年6月5日中国北方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分析:事例研究Zhongren Zhou,Wenliang Wu,Xiaohua Wang,Qun Chen,Ou Wang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农业部农村经济调查中心摘要目前对中国北方农村地区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有少量的研究调查,在这里,从能源来源和最终消费意义上说,我们认真分析了从1989年到2005年桓台县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果显示:商业能源消费增加,在绝对额和相对部分中都是如此。

非商业能源使用大幅减少,但是在总能源中还占有相当大的部分。

从能源的最终消费意义上说,用来做饭和家庭取暖的能源基本上是同等重要。

有史以来用来做饭的能源在总能源中占支配地位,对于娱乐互活动来说能源的使用相比较而言出乎意料的增加。

此外,我们讨论的是能源消费结构对农村能源消费额,环境的影响和能源的供需平衡变化的影响。

结果显示,家庭能源消费的支出是稳定的,环境恶化,化石燃料的供应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不可持续的。

为了当地能源来源,环境,经济的持续发展,充分的开发合适的,当地可再生能源资源将是必由之路。

关键字:能源消费能源类型中国北方可再生能源农村地区1 前言自从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高速的社会经济发展同广泛的农村能源建设一样,有着较好的发展,农村地区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发生显著改善。

商业能源的消费比例相对于总能源的消费从1980年的15.71%增加到2005年的45.40%。

此外,在发展中地区和中国北方商业能源的消费占总消费的较大比例,在那里煤炭被用来作为家庭取暖的燃料。

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有所不同,它可以被很多因素影响,其中包括当地能源来源、气候、经济、社会结构、文化和地理位置。

然而,在某些类似的地区消费的某些方面表现出某种趋势。

因此,在典型的地区对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的研究对于搞清中国目前能源消费速度、发展趋势和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特征是重要的途径。

先前的研究已经开始了对中国南方地区能源消费变化的考察,但是对北方的研究资料尚且缺乏,这两个地区间在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方面有明显的不同。

在我国北方,大量的能源被用来寒冷期间家庭取暖。

为了开始调查中国北方的能源问题,我们使用了有代表性的、繁荣的农村城镇桓台县为例子来研究自1989年到2005年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

我们的最终结果是笼统的,但对于其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我国北方乡镇来说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并发挥作用。

我们的发现对于中国未来能源供需平衡、能源政策形势和农村的经济环境的调查也是重要的。

2 桓台县的概述桓台县坐落在山东省中部,它是中国北方平原北纬36度51分—37度06分,东京117度50分—1418度10分。

这个地区有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特征是年平均气温12。

5摄氏度,并伴随有漫长而寒冷的冬季。

这个地区是中国主要的食物产地,享有―北鲁谷仓‖的美誉。

庄家主要是小麦谷物轮作耕种,秸秆资源充沛。

现在,集中牲畜饲养已经很普遍,偶尔的私人的牲畜饲养作业正在消失。

最近几年,工业和农业都急速发展起来。

县经济水平在2005年中国―100强县‖排名中达到了第71位。

对农村劳动者来说有很多就业机会,大部分被当地城镇和农村商业还有建设性工厂提供。

农村每年人均净收入从1989年的807元增加到2005年的5540元。

在中国桓台县曾是6个商品宣传地区之一。

技术援助和培训相结合的农村能源计划最初是由ESMAP、中国农业部和中国林业部首创赞助的。

桓台县在第八个五年时期也成了能源综合消费县之一,稻草气化项目最初也是在这里展示的宣传的。

当地农村能源消费已经实现了重大进步。

3 数据和方法桓台县所有的与农村能源消费有关的数据从该领域的调查中获得,这些数据和信息可靠准确。

1989年的信息收集于合作的实际调查和ESMAP、中国农业部和中国林业部的投资。

2006年的问卷调查使用了2005年获得的数据。

我们采用了任意阶层实例方法并向270户家庭分发了问卷调查。

问答者都是家庭妇男和家庭妇女。

为了更好的调查桓台县农村家庭能源消费,1987年的问卷调查变化对于2005年的使用是微不足道的。

一部分信息选择于1989年和2005年桓台数据年鉴书和中国农村能源数据信息。

这个地区的商业能源消费很容易预算和核算。

然而由于不同家庭多种多样的使用方法,对谷物稻草消费的核算比较困难,使用不同的换算标准使得核算结果也有很大不同。

因为谷物稻草的消费使用量大,在总能源消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获得更准确的结果我们使用了不同稻草的干重。

转换系数是:谷物/玉米穗轴=4.5,谷物/杆=2.2,谷物/ 秸秆(不包括玉米穗轴)=1.0。

4 结果和分析4.1 商业能源使用的增加桓台县的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从1989年483.84kg标煤增加到2005年的543.43kg标煤,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0.77%。

商业能源的消费增加,在绝对额和相关部分都是如此。

商业能源的使用份额从1989年的65.0%增加到2005年82.75%。

煤炭的消费显著超过了其他能源类型,2005年基本上占总是用量的65.0%。

此外,电、石油产品和液化石油气的使用出人意料的增加。

这些能源消费的增加有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最近几年许多普通的生活习惯发生改变。

比如,农民的收入增加,增加了他们对能源使用支付的能力。

另外,能源消费产品的使用比如家用电器已经快速增加,娱乐活动如今更常见。

其次,桓台县坐落在中国北方,因此冬天需要大量的煤炭用来家庭取暖。

表1 不同能源类型的人均农村家庭能源消费表2 一次能源的使用数量从1898年到2005年每100户家庭家用电器量在当地水平条件下谷物稻草是非商业能源使用的主要形式。

在过去16年稻草使用减少了75.70kgce,但是在2005年还占总家庭能源消费的17.08%。

谷物稻草的消费还保持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大部分家庭作为燃料来使用谷物稻草。

另外,一些相对贫穷的家庭做饭的能源消费还是依靠稻草。

结果也证明:在2005年11.11%的家庭根本不能使用传统的生物质能,37.04%的家庭使用谷物秸秆,87.04%的家庭还在使用玉米杆。

在2005年米杆的消费是60.53kgce,它占总稻草消费的65.22%。

木材的消费由于来源的不足在不同年份在总能消费中占有很小的比例。

此外,沼气的使用下降并且已经基本消失了。

4.2 能源的最终消费方式改善着生活质量农村家庭能源最终消费涉及到各种活动的能源消费,比如做饭、家庭取暖、电冰箱、照明、娱乐活动、私人汽车和家畜饲养,所有的这些都满足了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并且改善了生活质量。

然而,我们聚焦于对这些中国北方农村地区更重要的能源最终消费类型,包括做饭、照明、家庭取暖、娱乐活动和牲畜饲养。

在过去16年对于不同的最终消费类型能源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1989年做饭占主要地位,但近年做饭和取暖占有相同重要性。

2005年前,在娱乐活动方面有急剧增加,照明也稳定增长,牲畜饲养也在消失。

表3 1989年和2005年人均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注意:用于家庭取暖的电能被归为娱乐能源消费;用于家庭取暖的煤炭从娱乐能源消费中分离出来;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不包括集中牲畜饲养的农场消耗的能源;娱乐消遣的能源消费包括电冰箱、娱乐和私人小汽车的能源消费。

图1 1989年和2005年能源消费结构4.2.1 炊事能源消费农村家庭炊事能源消费显著下降,从1989年的300.22kgce下降到2005年的237.29kgce。

使用的能源类型包括煤炭、稻草、液化石油气和电能。

煤炭的消费超过了稻草,成为最重要的能源,占总炊事能源的51.89%。

总的来讲,炊事能源消费在家庭取暖季节依靠煤炭。

稻草消费在过去16年下降了42.02% ,但是2005年还占总炊事能源消费的将近40.0%。

在非取暖季节,因为高质量的商业能源消费的出现,稻草已经被取代;因此,用于炊事的液化石油气和电能的消费出人意料的增加了。

在这些桓台县的农村地区,稻草和木材的在1989年和2005年的燃烧能源使用效率分别是18.0%和20.0%。

煤炭的能源使用效率在1989年和2005年分别是22.0%和25.0%,液化石油气的热能转换效率是60%。

因此,炊事能源消费1989年是61.20kgce,2005年是63.48kgce,随着总能源消费下降并没有下降。

这些结果显示用于炊事的有效能源消费随着生活水平的增加并没有显著变化。

家庭炊事能源消费结构的完善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这反过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也节约了大量稻草。

4.2.2 家庭取暖能源消费家庭取暖能源消费是中国北方农村生活水平的重要晴雨表。

用于家庭取暖的能源来源最初是传统的生物,比如说秸秆和木柴,然后逐渐被煤炭主宰。

1989年在当地煤炭是最基本的家庭取暖能源来源。

然而,取暖设备抓主要是煤炉,它传热面积小传热效率低。

在市场上,取暖装置的数量增加了,各种各样大小不同的带有暖气装置取暖的储能煤炉成了家庭取暖的主要来源。

这些大煤炉比单个煤炉消耗了更多的煤提供了更大的取暖范围。

用暖气装置加热取暖能源消费是250.70kgce,这是使用单个煤炉取暖的1.46倍。

在2005年,100个家庭里有74各使用暖气装置,然而这种取暖装置在1989年确很少被农民使用。

随着这种在取暖来源上的转变,取暖范围从7.14平方米增加到16.17平方米,取暖的时间也有所增加。

结果显示:用于家庭取暖的煤炭的消费从1989年的159.18kgce 增加到2005年的229.70kgce。

4.2.3 娱乐活动能源消费用于娱乐和娱乐活动的能源消费保障了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其中包括一些设备的使用,比如私人汽车、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和摩托车。

在过去,类似的家庭设备只有在城市居民中才有,但是现在在很多普通的农村家庭里都在使用。

比如说,2005年的研究显示48.0%的家庭拥有电冰箱,22.0%的家庭拥有空调;然而,在1989年没有家庭拥有这样的设备。

另外,拥有摩托车的家庭份额从1989年的1.0%增加到2005年的57.0%,甚至目前也很少有富裕的家庭拥有私人小汽车。

这些设备的增加导致了娱乐活动能源消费从1989年的3.71kgce增加到2005年的57.05kgce。

为了满足这些娱乐活动,能源来源已经从少量的电能转变为需求更大数量的电能消费和石油产品的消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