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的定义
颈动脉斑块诊断与治疗PPT

临床表现与危害
临床表现:颈动脉斑块可能导致头晕、头痛、耳鸣等症状 危害:颈动脉斑块可能导致脑梗塞、心肌梗塞等严重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预防措施: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颈动脉斑块诊断 方法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原理: 利用超声波穿透 人体组织,通过 反射和散射信号
研发方向:针对颈动脉斑块的新型药物 研发目标: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 应用前景:有望成为颈动脉斑块治疗的主流药物 展望:未来几年内,新型药物有望在颈动脉斑块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先进技术手段在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3D打印技术:用于制作个 性化支架,提高治疗效果
机器人手术:提高手术精 度,减少手术风险
公众健康意识的 提高,将促使更 多人采取预防措 施,减少颈动脉 斑块的发生
公众对颈动脉斑 块治疗的关注度 提高,将促使医 疗行业加大对颈 动脉斑块治疗的 研发投入
公众对颈动脉斑 块治疗的需求增 加,将促使医疗 行业提高治疗水 平,提供更优质 的医疗服务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磁共振血管
造
影
(MRA):
通过磁共振
成像技术检
查颈动脉斑
块的情况
计算机断层 扫描血管造 影 ( C TA ) : 通过CT扫 描技术检查 颈动脉斑块 的情况
血管内超 声 (IVUS): 通过血管 内超声检 查颈动脉 斑块的情 况
血管造影: 通过血管 造影检查 颈动脉斑 块的情况
核素扫描: 通过核素 扫描检查 颈动脉斑 块的情况
基因编辑技术:用于治疗 遗传性疾病,如家族性高 胆固醇血症
人工智能:用于辅助诊断, 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生物材料:用于制作可降 解支架,减少术后并发症
颈动脉斑块的症状有哪些

/1 颈动脉斑块的症状有哪些颈动脉斑块是由于多重危险因素导致的颈动脉血管壁损伤、血流中的有形成分聚集所形成的团块状结构。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均可导致颈动脉斑块形成,如年龄、性别、家族中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高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
如果存在以上多项危险因素,出现颈动脉斑块的几率会明显增加。
临床上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来确定是不是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目前认为正常IMT 值应小于1.0毫米,IMT 在1.0至1.2毫米之间为内膜增厚,1.2至1.4毫米之间为斑块形成,IMT 大于1.4毫米为颈动脉狭窄。
如果体检报告显示颈动脉内膜增厚或颈动脉斑块形成,则提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颈动脉斑块的出现明显增加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周围血管疾病如下肢动脉硬化症的危险。
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每增加0.1毫米,心肌梗死危险增加10-15%,卒中危险增加13-18%。
尤其是超声显示低回声的软斑块即不稳定斑块,更容易脱落导致脑卒中。
颈动脉是较粗大的血管,其颈内动脉直接向脑组织供应血和氧,其颈外动脉则向眼、耳、鼻、口腔等五官供给血和氧。
如果颈动脉硬化了,就是在血管壁上有斑块形成,从而使血液在流通时不顺畅。
不顺畅就往往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病人常感头晕、目眩、记忆力差、思维力明显下降,久而久之,将造成大脑萎缩。
如果硬化了的颈动脉有稠样斑块脱落,并随血流而阻塞动脉血管,就会造成脑梗塞,出现失明、语言不清、瘫痪等中风表现,甚至威胁生命。
一般来说,轻度的动脉硬化不会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所以颈部活动后不会出现什么症状。
而重度的动脉硬化,会使大脑血液供应减少,出现头晕、头痛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如果这时活动颈部,很可能加重脑缺血,从而使脑部缺血症状更加严重,甚至发生"缺血性脑中风"。
造成脑出血、脑血栓、心肌梗塞、心绞痛、心力衰竭、早搏等症的主要原因。
颈动脉斑块最好的治疗方法

颈动脉斑块最好的治疗方法
颈动脉斑块是指颈部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内血管壁发生的斑块形成,通常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虽然颈动脉斑块可能引发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但可以通过以下治疗方法来控制和改善病情:
1. 药物治疗: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服用药物来管理颈动脉斑块。
这些药物可能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以降低斑块形成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2. 改变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和控制颈动脉斑块非常重要。
这包括戒烟、控制体重、定期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以及摄入健康的饮食。
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或症状明显的颈动脉斑块,医生可能会考虑手术治疗,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或颈动脉支架(Carotid Artery Stenting),以直接清除或修复
动脉内的斑块。
4. 血管介入治疗:这种治疗方法主要通过使用导管将药物或者器械直接输送到颈动脉斑块的位置,以破坏或清除斑块。
常用的介入治疗有颈动脉球囊扩张术(Carotid Angioplasty)和颈
动脉旋切术(Carotid Artery Rotational Atherectomy)等。
综上所述,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改变生活方式、手术治疗和血管介入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法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及早发现和治疗颈动脉斑块对
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因此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和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
颈动脉斑块讲稿

高血压还会引起血管重构,使血管壁的形状和结构发生变化,增加血流阻力,导 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斑块的形成。
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导致脂肪、蛋白质和碳水 化合物代谢紊乱,促进血脂水平和血糖水平的升高。
炎症反应
糖尿病患者的炎症反应较为活跃,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 生。
其他因素
药物治疗研究
开展新药研发、药理药效及不良反应研究,寻找有效的药物治疗 方案。
颈动脉斑块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
微创手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将成为未来治疗颈动脉斑块的重要手段,如血管内介入治 疗、激光斑块消融术等。
基因治疗
通过改变患者的基因表达,调节脂质代谢、血管炎症等关键因素,阻止斑块形成和发展, 为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轻压力 ,避免长时间久坐或站立。
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高血 压、糖尿病等患者,建议每年进 行一次颈动脉超声检查。
04
颈动脉斑块注意事项
定期体检
确诊颈动脉斑块后,定期进行体检是至关重要的,医生通常 会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体检。
体检应关注斑块的大小、位置、狭窄程度等,以及是否有新 出现的斑块或其他血管病变。
甘油三酯等血脂水平升高,会促进斑块的形成。
胆固醇的氧化
02
高血脂状态下,胆固醇的氧化产物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脂质过氧化
03
高血脂还会引起脂质过氧化,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
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高血压Βιβλιοθήκη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壁承受的压力较大,容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炎症反应和 脂质沉积,促进颈动脉斑块的形成。
颈动脉斑块各项检测临床意义分析

2023《颈动脉斑块各项检测临床意义分析》CATALOGUE目录•颈动脉斑块概述•颈动脉斑块对人体的影响•颈动脉斑块的检测方法•颈动脉斑块各项检测的临床意义•颈动脉斑块的治疗及预防措施•颈动脉斑块各项检测的临床意义在未来的发展前景01颈动脉斑块概述•颈动脉斑块是指颈动脉血管壁上的脂肪、钙质等沉积形成的斑块,这些斑块可能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脑部供血。
颈动脉斑块的定义•根据斑块的性质,颈动脉斑块可分为硬斑块和软斑块。
硬斑块通常较稳定,不容易脱落或破裂,而软斑块则较不稳定,容易脱落或破裂。
颈动脉斑块的分类颈动脉斑块的成因•颈动脉斑块的主要成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这些因素导致血管内皮受损,从而引发炎症反应和脂质沉积,最终形成斑块。
02颈动脉斑块对人体的影响1对脑部的影响23颈动脉斑块可能导致血管狭窄,从而引发脑部供血不足,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增加。
脑部供血不足颈动脉斑块可能导致血流减少,使脑部缺氧,从而引发头痛、眩晕、耳鸣等症状。
脑部缺氧长期脑部供血不足或缺氧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包括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等表现。
认知功能下降03心肌梗死严重的颈动脉斑块可能导致心肌缺血,从而引发心肌梗死,表现为胸痛、心律失常等症状。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01心绞痛颈动脉斑块可能累及冠状动脉,引发心绞痛,表现为胸痛、胸闷等症状。
02心力衰竭颈动脉斑块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增加,从而引发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
颈动脉斑块可能累及下肢血管,导致下肢血管狭窄或闭塞,从而引发下肢缺血性病变。
下肢血管疾病颈动脉斑块可能累及眼部血管,导致视网膜缺血、出血等病变,从而影响视力。
眼部血管病变对其他血管的影响03颈动脉斑块的检测方法超声检测总结词无创、简便、可重复性好、较经济、准确性较高、普及率高详细描述超声检测是一种常用的颈动脉斑块检测方法,具有无创、简便、可重复性好、较经济、准确性较高、普及率高等优点。
通过高频超声探测,可以清晰地显示颈动脉的解剖结构,检测斑块的形态、大小、质地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颈动脉的诊断

颈动脉斑块的超声分类形态学分类,声学分类、综合分类形态学分类:规则型、不规则型、溃疡型(表面是否光滑、纤维帽是否完整、斑块是否有缺失)声学分类:均质回声(高、中、低),不均质回声综合分类: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薄的纤维帽和大的脂质核心、纤维帽断裂)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标准:IMT及斑块的界定颈动脉内膜增厚:内-中膜厚度≥1.0mm斑块:局限性内-中膜厚度≥1.5mm斑块的构成:顶部(纤维帽)体部(核心部)基底部斑块的评价:根据斑块声学特征:均质回声斑块(低回声、等回声、强回声)不均质回声斑块(斑块内包含强、中、低回声)根据斑块形态学特征规则型(如扁平斑块,基底较宽,表面纤维帽光滑,回声均匀,形态规则)不规则型(如溃疡斑块,表面不光滑,局部组织缺损,形成“火山口”样缺损)颈动脉狭窄、闭塞测量,狭窄近段,狭窄段狭窄远段(通常距狭窄3-4cm处最低血流速度为取值结果)的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计算狭窄段/狭窄近段(或远段)比值同侧颈外动脉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与管径的测量鉴别血栓或斑块造成的血管闭塞或狭窄颈动脉狭窄的测量方法:直径测量法 (B-A)/B X100%A:残余管径B:狭窄远段正常颈动脉的管径面积测量法 (A1-A2)/A1 X100%A1:原始管径横截面积A2:残余管径横截面积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狭窄程度 PSV(cm/s) EDV(cm/s) PSVICA/PSVCCA 正常或﹤50% <125 <40 <2.0 50%—69% ≥125,<230 ≥ 40,<100 ≥ 2.0,<4.070%—99% ≥ 230 ≥ 100 ≥ 4.0闭塞无血流信号无血流信号无血流信号椎动脉狭窄生理性狭窄(管径<2.0mm)病理性狭窄(起始段椎间隙段颅内段)狭窄程度 PSV(cm/s) EDV(cm/s) PSVICA/PSVCCA 正常或﹤50% <170 <34 <2.550%—69% ≥175 ≥34,<60 ≥ 2.5,<4.070%—99% ≥ 200 ≥60 ≥ 4.0闭塞无血流信号无血流信号无血流信号。
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1 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方法有哪些颈动脉斑块生长在颈动脉内膜下,早些时候,仅仅是一点脂质的斑点。
随着斑块的增大,内部的成分就变的复杂起来。
有的内部是一包类似于牙膏状的脂肪,有的是像石头一样的斑块,有的内部是坏死组织组成的汤汁,其形状和内容千其百怪。
颈动脉较粗大,血液直接供应脑组织和五官等重要器官。
当颈动脉硬化时,如同两只手掐住了颈部,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患者感到头晕、目眩、思维能力明显下降。
时间长了会导致脑萎缩。
若颈动脉硬化斑块脱落,会阻塞动脉血管,造成失明、偏瘫,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上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来确定是不是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目前认为正常IMT 值应小于1.0毫米,IMT 在1.0至1.2毫米之间为内膜增厚,1.2至1.4毫米之间为斑块形成,IMT 大于1.4毫米为颈动脉狭窄。
如果体检报告显示颈动脉内膜增厚或颈动脉斑块形成,则提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颈动脉斑块的出现明显增加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周围血管疾病如下肢动脉硬化症的危险。
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每增加0.1毫米,心肌梗死危险增加10-15%,卒中危险增加13-18%。
尤其是超声显示低回声的软斑块即不稳定斑块,更容易脱落导致脑卒中。
颈动脉斑块的辅助检查方法:1、心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用于分析心壁厚度、运动速度、幅度、斜率及瓣膜等高速运动的轨迹和血流方向、血流性质。
需要检测的人群:心悸,呼吸困难,紫绀,眩晕,晕厥等症状的人。
(不适宜人群:吞咽困难、食管疾患和有乙型肝炎病史的人)2、颈动脉搏动检查:是用于检查颈血管动脉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检查方法。
在每一心动周期中,颈部动脉管壁的周期性起伏。
正常人颈部动脉的搏动在安静时不易见到,剧烈活动时心脏搏出量增加,可见颈动脉微弱搏动。
在安静状态下,颈动脉出现明显的搏动,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严重贫血病人。
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可能患有多发性大动脉炎。
颈动脉斑块的标准

颈动脉斑块的标准
颈动脉斑块是指在颈动脉内部形成的一种堆积物,由脂质、胆固醇等物质组成。
颈动脉斑块的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形态:斑块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直径一般在2mm以上。
2. 位置:在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以及其分支处均可能出现,但大多数位于颈内动脉。
3. 厚度:斑块的最大厚度一般在1.5mm以上。
4. 阶段: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等阶段。
早期斑块主要由细胞和胆固醇组成,中期由平滑肌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晚期由含钙结节和斑块破裂等变化。
5. 稳定性:斑块分为稳定和不稳定两种类型。
稳定斑块为纤维组织增生,含脂质和胆固醇的含量较低,不易破裂;不稳定斑块则为更多富含脂肪和胆固醇,斑块表面光滑,较易破裂。
6. 症状:颈动脉斑块可能引起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头痛、视力下降等症状,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总之,颈动脉斑块的标准是综合斑块的形态、位置、厚度、阶段、稳定性和可能引起的症状进行评估。
对于早期发现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可以预防其进一步发展并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动脉斑块的定义颈动脉斑块的定义临床上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颈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来确定是不是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目前认为正常IMT值应小于1.0毫米,IMT在1.0至1.2毫米之间为内膜增厚,1.2至1.4毫米之间为斑块形成,IMT大于1.4毫米为颈血管狭窄。
如果体检报告显示颈血管内膜增厚或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则提示全身血管粥样硬化形成。
颈部血管斑块的出现明显增加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周围血管疾病如下肢血管硬化症的危险。
研究表明,颈血管内膜中层厚度每增加0.1毫米,心肌梗死危险增加10-15%,卒中危险增加13-18%。
尤其是超声显示低回声的软斑块即不稳定斑块,更容易脱落导致脑卒中。
造成颈动脉斑块的原因及危害导致血管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均可导致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如年龄、性别、家族中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高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
如果存在以上多项危险因素,出现颈部血管斑块的几率会明显增加。
隐匿期(早期)动脉斑块的危害:1、隐匿危害:血管斑块已形成,但尚无明显狭窄,因此没有器官受累临床表现,但血管血管管壁不断受到侵蚀、局部血流窝状冲击等危害持续存在而身体毫无感觉,这种身体毫无感觉而又持续存在且酝酿致命风险的危害,医学称之为隐匿危害。
2、突发危害:表现为血管斑块易突然脱落、造成突发性事件;因为此时血管斑块的主要成分为脂质条纹,质地松软,斑块表面存在絮状或凹凸不平,同时血管斑块底部与血管血管壁结合较松,附壁系数较低,容易在血流冲击下,造成血管斑块部分破损、脱落或血管斑块整体脱落,形成移动血管栓子,部分或全部堵塞血管血管,从而造成相应部位的组织器官突发缺血、缺氧、功能丧失甚至带来生命危险,比较严重和典型的有;a、腔隙性脑梗:早期颈部血管斑块、脑血管斑块因无临床症状易被忽视,同时因斑块成分松软,附壁系数小,容易脱落,造成脑血管梗阻,出现脑梗塞或腔隙性为梗塞,从而出现失语、失明、偏瘫等症状;b、心源性猝死:早期颈部血管斑块、心脏血管斑块因无临床症状而被忽视,同时因斑块成分松软,附壁系数小,容易脱落,当脱落的血管斑块堵塞心主血管时,引起心脏急剧缺血坏死,从而引发猝死;3、逆向刺激性生长、加快原血管斑块增大:增加血管血管管壁通透性,促使脂蛋白渗入、积聚,从而进一步加速原有血管斑块的增生、增长;所以,虽然血管斑块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一旦血管斑块形成,其生长速度会远远大于形成速度;临床上有很多例子,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数十年,才形成一个微小的血管斑块,而血管斑块形成后,如果缺乏积极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几年间就呈几何倍数增大,这种危害,称为逆向刺激性生长,这种危害,可以使血管斑块加速生长;4、顺向播散性生长、刺激新的血管斑块形成:血管斑块一旦形成,会对血管血管产生系统性危害,不但对局部血管有危害,而且还会对血管血液粘稠度、血脂、脂蛋白、血流度等,都会产生危害,这些危害持续存在,会刺激其他部位的血管血管形成新的血管斑块,这在临床上也是很常见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数十年,才形成一个颈部血管斑块,而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后短短几年间,就发现脑部血管或心脏血管也出现了新的血管斑块;这种现象,称为血管斑块的顺向播散性生长,这种危害,可以刺激血管血管形成新的血管斑块;5、加速血管硬化:血管斑块和血管硬化,属于互为因果关系,血管硬化可以刺激血管斑块的形成,而血管斑块一旦形成,会反过来影响血管血管内壁的顺滑性,造成血管血管内壁受力不均衡,造成血管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炎症、粗糙,从而导致受累的血管血管逐步硬化或硬化加重;中期(缺血期)动脉斑块的危害1、部分堵塞血管血管、导致相应组织器官缺血改变:随着血管斑块的生长、增大,血管斑块的会逐渐纤维化,质地由软逐渐发展为坚韧,虽然脱落的风险降低了,但会逐渐影响血管的通畅度,因此,发展到中期(纤维化期)的血管斑块,会部分堵塞血管血管,造成血管血管狭窄,从而使受累的组织器官缺血;根据累及器官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主要表现有下述:a、脑血管斑块中期,血管狭窄、组织缺血的症状:最常见的是脑功能衰退,轻者头晕、头痛、耳鸣、记忆力下降等,重者发展为认知功能障碍,直至程度不等的(血管性)痴呆等。
b、心脏血管斑块中期,血管狭窄、组织缺血的症状:心肌缺血、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
c、肾血管斑块中期,血管狭窄、组织缺血的症状:继发性顽固性高血压、肾脏萎缩、肾功能损害、肾小血管硬化,蛋白尿等;d、肢体血管斑块中期,血管狭窄、组织缺血的症状:缺血下肢的足背血管、腘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温度降低、麻木、疼痛和下肢间歇性跛行等。
e、肠系膜血管斑块中期,血管狭窄、组织缺血的症状:原因不明的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餐后腹痛等胃、十二指肠、胰腺、肠道功能失调症状和消瘦等;2、侵蚀血管血管:中期血管斑块,由于长期对血管血管壁的压迫,可引起血管血管管壁慢性磨损、无菌性炎症反应、血管壁渗透性改变等,从而对血管血管壁造成广泛的侵蚀伤害;中晚期(坏死期)动脉斑块的危害1、完全堵塞血管血管、导致相应器官组织坏死:随着血管斑块的继续增大,发展到中晚期(坏死期)的血管斑块,会完全堵塞血管血管,造成血管血管鼻塞,从而使受累的组织器官因缺血而发生坏死;根据累及器官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主要表现有下述:a、脑血管斑块中晚期,血管闭塞、组织坏死的症状:认知功能障碍、程度不等的(血管性)痴呆、继发脑血管瘤破裂引起脑出血、急性脑梗塞、肢体偏瘫、失语等症状。
b、心脏血管斑块中晚期,血管闭塞、组织坏死的症状: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和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等。
c、肾血管斑块中晚期,血管闭塞、组织坏死的症状:肾脏萎缩、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
d、肢体血管斑块中晚期,血管闭塞、组织坏死的症状:典型症状是缺血下肢的足背血管、腘血管搏动消失,皮肤温度降低、麻木、疼痛;下肢间歇性跛行,甚至下肢远端足趾坏疽;e、肠系膜血管斑块中晚期,血管闭塞、组织坏死的症状:肠系膜血管粥样硬化可表现为原因不明的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餐后腹痛等胃、十二指肠、胰腺、肠道功能失调症状和消瘦,也可因肠系膜血管血栓栓塞而导致肠坏死、便血等致命性症状。
2、大血管破裂:大血管的血管斑块可以引起主血管瘤、血管壁夹层、附壁血栓、血肿,甚至破裂致命。
晚期(纤维化期)动脉斑块的危害长期缺血导致相应器官组织纤维化萎缩。
主要有下述几种:1、脏器纤维化衰竭:a、心包纤维化: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等。
b、肝脏纤维化:导致肝功能损伤、肝功能衰竭、急性肝坏死等;c、肾脏纤维化:导致肾功能损伤、肾功能衰竭、急性尿毒症等;2、肢端坏死症a、持续性肢体剧痛、夜间痛、静息痛;b、下肢肢端坏死、坏疽;c、股骨头坏死;d、肢体功能受限或丧失;足腿部皮肤营养障碍、麻木烧灼感、肌肉萎缩以及膝关节屈曲挛缩等情况。
动脉斑块的复合性损害1、斑块内出血 :导致血管斑块突然增大、阻塞血管血管,从而造成相应组织器官急性缺血改变;2、斑块破裂 :血管斑块在血流冲击、体位忽然变动等情况下,忽然破裂,形成溃疡和脱落栓子,脱落的栓子可随着移动,造成其他部位的组织器官血管堵塞,从而引起急性缺血症状甚至引发猝死;3、血栓形成;附壁系数较低的血管斑块,如早期的软质血管斑块,可忽然脱落,形成血栓, 造成相应部位的组织器官血管堵塞,从而引起急性缺血症状甚至引发猝死;现代西医治疗颈动脉斑块的方法及优缺点西医治疗优缺点示意图1. 扩张血管1) 优点:动脉硬化斑块造成的主要危害就是使管腔变窄,影响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
所以扩张血管可以提高血液供应,恢复器官组织的正常功能。
2) 缺点:l 药物副作用大:这类药物主要是硝酸酯制剂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在长时间反复使用后可能产生耐药性,致使起效时间延迟或完全不起效果,并能导致头晕、头痛、脸红、心慌、血压下降等副作用。
l 不能治疗斑块本身:扩张血管只能暂时解决斑块阻碍血液流动的问题,斑块仍在不停生长变大;l 效果局限:斑块不断增长,血管的堵塞也越来越大,而血管却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张,所以,长期使用扩张血管药物,并不能解决动脉斑块导致的血管堵塞、组织缺血问题。
2. 调节血脂1) 优点: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含量过多,就会损伤血管内皮,并在血管内皮受损处沉积下来,形成动脉硬化斑块的脂质核。
因此,调节血脂,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可以预防血管内壁上出现新的斑块。
2) 缺点:l 不能减小、消除已有的动脉斑块;国外最新研究表明,他汀类等调脂药物,在预防动脉硬化、稳定动脉硬化斑块有作用,但对缩小动脉硬化斑块没有作用;l 不能治疗动脉斑块引起的各种损伤如缺血、缺氧、组织损伤、功能衰退等问题;l 药物肝损伤副作用大,不能长期服用:调节血脂药物的代表药为非他汀类药物,而他汀类药物,可以引起肌肉无力酸疼、胃肠道症状、皮疹等毒副反应,部分药物甚至可引发肝功能受损、肌肉剧烈疼痛等严重毒副作用,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随后也发出紧急通知,命令部分毒副反应严重的他汀类药物退出市场。
3. 抗血小板凝集1) 优点:能有效对抗动脉斑块的继发损害,防止在动脉斑块破裂后形成血栓,造成风险事件;动脉斑块一旦破裂,产生大量“垃圾”,比如脂质、包膜碎块、血管壁出血形成的微血栓等。
这些“垃圾”与血小板凝结在一起,最终形成栓子。
栓子随血流前进到管腔狭窄的地方,将血管完全堵塞,彻底切断血流供应,引发相应组织器官的急性缺血病变。
2) 缺点:l 对动脉斑块没有作用。
l 不能治疗动脉斑块引起的各种损伤如缺血、缺氧、组织损伤、功能衰退等问题;l 不能解决动脉斑块引起的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等问题;4. 斑块剥脱取出术:1) 优点:能快速取出动脉斑块,解决血管狭窄问题;2) 缺点:l 不但不能解决动脉斑块的再生复发问题,还会反过来刺激血管,加速形成新的动脉斑块;l 不能解决动脉斑块引起的动脉硬化问题;l 手术本身的风险如:动脉血管破裂、组织脱落形成血栓等;5. 支架手术、搭桥手术1) 优点:能快速疏通动脉血管,解决动脉斑块引起的血管狭窄、供血不足等问题;2) 缺点:l 不能治疗斑块本身:支架只能暂时解决斑块阻碍血液流动的问题,斑块仍在不停生长变大;l 不但不能解决动脉斑块的再生复发问题,还会反过来刺激血管,加速形成新的动脉斑块;l 不能解决动脉斑块导致的动脉硬化问题;l 手术本身的风险如:麻醉意外、血管破裂等;推荐一些降血压的自疗法您可试一下; 验方自疗法 (1)鲜柳叶250克,煎汁服。
(2)菊花、槐花、荠菜花各10克,开水冲泡代茶。
(3)夏枯草15克、龙胆草6克、益母草30克、白芍12克、甘草6克,每日1帖,分2次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