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斯特与他的匈牙利狂想曲第2号

合集下载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二号》作品赏析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二号》作品赏析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二号》作品赏析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二号》是一部充满热情和活力的作品,展现了作曲家的深厚音乐功底和富有创造力的音乐天赋。

这部作品被认为是李斯特创作的最杰出的钢琴作品之一,充满了浓厚的匈牙利风情和激情澎湃的音乐表现力。

下面我们将对这部作品进行一番赏析。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部作品背后的故事。

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二号》是在19世纪初期创作的,当时欧洲正处在浪漫主义音乐的鼎盛时期。

李斯特本人是一位匈牙利裔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他深受匈牙利音乐的影响,将匈牙利的民俗音乐和舞蹈元素融入了自己的创作之中。

这部《匈牙利狂想曲二号》正是一部充满了匈牙利风情的作品,它展现了李斯特对于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匈牙利文化的深厚感情。

这部作品的音乐结构非常丰富多彩,包括了匈牙利传统音乐中常见的音乐元素,如快速的舞曲节奏、热情奔放的旋律和丰富多彩的和声变化。

在作曲手法上,李斯特大量运用了匈牙利的舞蹈节奏,如锡巴舞和维尔维尔舞等,同时也融入了西方古典音乐的风格,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音乐风格。

整部作品气势恢宏,音乐表现力极强,给人一种强烈的视听享受。

这部作品的演奏难度也非常大,需要钢琴家具备出色的技巧和对音乐情感的高度把握能力。

李斯特的音乐风格一向以高难度和极具挑战性著称,而《匈牙利狂想曲二号》更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作品中的华丽音乐装饰、快速的音阶和琶音、复杂的和声变化以及强烈的节奏感,都要求钢琴家具备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对音乐的细腻感悟,才能够完美地诠释和表现。

《匈牙利狂想曲二号》整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快速的开头段、中段的柔和旋律部分和最后的热情高潮。

作品一开始便迅猛而热烈,充满了激情和活力,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力。

紧接着是中段的柔和旋律部分,音乐情感温和起伏,旋律优美动人,给人一种温柔而又充满诗意的感受。

整部作品以激情高潮结束,热烈澎湃的音乐气氛达到了高潮,给人一种强烈而震撼的感受。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二号》作品赏析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二号》作品赏析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二号》作品赏析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二号》是他继第一首《匈牙利狂想曲》之后,为纪念自己的母亲而创作的另一首交响诗,创作于1853年,首演于同年10月8日。

这首曲子的全长约为十四分钟,分为两个部分,以忧郁的主题为开端,以动感和热情的节奏作为结尾。

这篇文章将会对这首曲子进行深度分析。

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二号》在音乐风格上延续了第一首《匈牙利狂想曲》的基调,融合了匈牙利的传统音乐元素,包括众多的舞曲、卡尔帕特民歌、以及各种民间音乐,在音乐表现上更为丰富。

整首曲子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由交响乐队演奏的慢板,主要表现出沮丧、落寞和忧郁的情感,以小调为主调,充分运用了弦乐器的高音,加之管弦乐队其他各种令人悲伤的音乐元素,这些元素一起贯穿了整个第一部分,表现出艺术家对于生命中的困惑和挣扎。

第二部分是由匈牙利的传统音乐乐器演奏的快板,强烈地表现出了匈牙利文化的热情和奔放,以大调为主调,快速而有力地演奏,让人产生一种兴奋和喜悦的感觉。

李斯特在这里充分运用了匈牙利独特的节奏和旋律,以及精细的音乐编排,使整个第二部分充满了浓郁的古典和民族乐风格。

除了音乐本身的表现之外,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二号》还在音乐结构和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和尝试,整首曲子采用了"交替式"的结构,一方面采用了传统的交响乐的形式,另一方面则将匈牙利的传统音乐文化巧妙地融入其中,让听众在欣赏这首曲子时全身心的沉浸到其中,感受着悲伤和挣扎、热情和欢乐。

总的来说,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二号》充分体现了创作者与生俱来的音乐才华和热情,以乐曲的形式表现出了民族文化的情感和奔放,使听众在欣赏这首曲子时感受到一种独特的震撼,让人们对于李斯特的音乐才华不由得赞叹不已。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二号》作品赏析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二号》作品赏析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二号》作品赏析1. 引言1.1 引言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二号》是一首备受推崇的乐曲,这首作品充满了悲壮和激情,展现了作曲家独特的音乐感悟和创作技巧。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赏析,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李斯特的音乐才华,也可以深入了解他所描绘的匈牙利民族风情和精神内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匈牙利狂想曲二号》进行深入分析,从背景介绍、曲式结构分析、旋律特点、节奏韵律和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伟大的音乐作品。

在我们将简要介绍这首狂想曲的背景和意义,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李斯特音乐世界的窗户。

愿我们的文本能够带领读者走进李斯特的音乐殿堂,感受他那独具魅力的音乐表达方式,领略他那令人陶醉的音乐世界。

2. 正文2.1 背景介绍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二号》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杰作,充满了浓厚的匈牙利民族特色。

这首曲目创作于1847年至1853年间,是李斯特为了表达对匈牙利的热爱和对民族主义的追求而作的。

匈牙利是李斯特的故乡,他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土地和这个民族,因此他在这首狂想曲中大量运用了匈牙利的民间音乐元素。

《匈牙利狂想曲二号》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1846年,当时李斯特曾经为匈牙利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首曲目最初的灵感来自匈牙利的民歌和舞蹈,但在李斯特的巧妙处理下,他将这些素材融合到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中,创造出了一部充满激情和力量的作品。

在创作这首狂想曲时,李斯特还受到了其他浪漫主义音乐家的影响,如肖邦和门德尔松。

他借鉴了这些大师的作品,但同时又保持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创新精神。

这使得《匈牙利狂想曲二号》不仅具有匈牙利的民族特色,还展现了李斯特独特的音乐天赋和创作才华。

2.2 曲式结构分析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二号》是一首典型的浪漫主义音乐作品,其曲式结构丰富多变,展现了作曲家的想象力和技巧。

该曲的结构主要包括引子、主题A、主题B、发展部、再现部和结尾部分。

引子部分以激情奔放的音乐语言引起听众的注意,为整首曲目奠定基调。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二号》作品赏析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二号》作品赏析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二号》作品赏析
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二号》是一首十分具有东欧色彩的钢琴独奏曲,被认为是李斯特最富有现实主义和最能表现音乐画面的作品之一。

它呈现出匈牙利的民间舞蹈和音乐的风情,具有极强的旋律性和节奏感。

此外,它的演奏曲式完全可以让人想象到一个热闹的农村场景,从而让人幻想自己置身于那个欢乐的场景中。

整首曲子由三部分组成,从慢板开始再到变奏快板,最后又回到了慢板,但梦幻般的结局让人感到意犹未尽。

整首曲子的音调以F大调为主,非常富有方向感和张力感,又具有明显的民间音乐特色。

从开头的慢板中,可以感觉到曲子中气氛的转变和层次的推进。

接下来的变奏部分则通过变奏的方式充满了大量的野蛮、欢快的音乐节奏,前面的慢板部分也在其中逐渐转化为更加欢快的氛围。

反复出现的三个主题,每次都会增加一些狂野的变化。

最后的慢板部分会再次回到最初的音乐情景中,结束了整个曲子。

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二号给我们呈现出一个非常具有异域风情的东欧场景,整首曲子完美地展现了本地音乐文化的魅力。

它充满了汹涌和冲击力的旋律和强烈的民族气息的状态,时而充满着儿童般朴实、直白的欢快,时而充满着复杂、狂热的震撼,充分展现了东欧地区广泛的音乐风格。

总体而言,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二号不仅是李斯特钢琴作品中的杰作,同时也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众多经典之一。

它成功地表现了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音乐形式,并且采用了李斯特个人所追求的独特艺术手法,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特色。

因此,它一直都被誉为是李斯特音乐作品中的瑰宝。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二号》作品赏析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二号》作品赏析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二号》作品赏析1. 引言1.1 李斯特简介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1886年7月31日)是19世纪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被誉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先驱之一。

他出生在匈牙利的一个音乐家庭,从小展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

在接受了严格的音乐训练之后,他开始在欧洲各地进行演出,并迅速成为当时备受瞩目的钢琴演奏家。

他以其惊人的技巧、炫目的演奏风格和对音乐的独特见解而闻名于世。

除了演奏,李斯特还是一位杰出的作曲家,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歌剧和交响乐曲。

他的音乐风格充满激情和浪漫主义气息,深受当时听众的喜爱。

李斯特的音乐创作影响了后来许多作曲家,包括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等人。

他的作品《匈牙利狂想曲二号》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展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音乐功底。

1.2 《匈牙利狂想曲二号》简介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二号》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杰作之一,也是匈牙利风格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作品由匈牙利作曲家弗朗茨·李斯特于1852年创作,是他根据匈牙利民间音乐创作的一系列狂想曲中的第二首。

《匈牙利狂想曲二号》共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展示了匈牙利民间音乐的特色,包括独特的旋律、节奏和调式。

整个作品充满了激情与浪漫主义情感,展现了李斯特对匈牙利民族精神和民间音乐的热爱与理解。

这首狂想曲的表现形式非常丰富多样,旋律优美动人,节奏明快跌宕起伏,给人一种强烈而深沉的感受。

作品中充满了振奋人心的气氛,让人仿佛置身于匈牙利的大草原之上,感受到那种狂放不羁的自由与激情。

《匈牙利狂想曲二号》被认为是李斯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对匈牙利音乐文化的珍贵贡献。

这首作品展示了李斯特作为浪漫主义作曲家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2. 正文2.1 音乐特点分析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二号》是一部富有激情和力量的作品,充满了匈牙利风情的特色。

从音乐结构上来看,这部作品采用了自由变奏的形式,使得整个曲目具有了强烈的个性化特点。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二号》作品赏析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二号》作品赏析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二号》作品赏析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二号》是19世纪匈牙利作曲家弗朗茨·李斯特的代表作,它是一首富有激情和民族特色的狂想曲。

这首作品展示了李斯特在创作上的成熟和领先地位,
也是匈牙利音乐的杰作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对这首《匈牙利狂想曲二号》进行详细的赏析。

这首曲子的创作灵感最初来源于匈牙利的民间音乐,李斯特于1838年首次听到匈牙利的民间音乐,被深深地吸引。

此后的30年中,他不断地收集整理民间音乐,最终于1853
年创作了第一首《匈牙利狂想曲》,之后又创作了《匈牙利狂想曲二号》。

这两首狂想曲
均包含了匈牙利民间音乐的元素,展现了强烈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音乐魅力。

曲子的开头以匈牙利传统音乐的元素为主题,节奏明快、激情奔放,给人一种热烈、
豪放的感觉。

旋律的起伏跌宕、跳动感强烈,给人一种狂野奔放的感觉。

这部分音乐将听
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世界,展现了匈牙利人民开朗热情的性格和精神风貌。

然后,曲子进入了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以温暖、柔和的旋律为主题,音乐风格豪放奔
放的前奏和柔和深沉的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温馨、柔情的感觉。

这部分音乐表现
了匈牙利深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温情的人文风情,展现了匈牙利音乐的独特魅力。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二号》是一首非常优秀的狂想曲作品,它充分展现了匈牙利音
乐的独特魅力和激情,充满了振奋人心的奔放风情和独特风格,是匈牙利音乐的杰作之一,也是李斯特音乐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曲子深受听众喜爱,广泛传唱,至今仍有着重要
的艺术地位和价值。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二号》作品赏析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二号》作品赏析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二号》作品赏析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二号》是匈牙利著名作曲家弗朗茨·李斯特的一部杰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作品于1857年创作完成,后来在1857年首演于布拉格,在这部作品中,李斯特充分展现了自己的音乐才华和独特的创作风格,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了音乐界的经典之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匈牙利狂想曲二号》进行详细的赏析,探究这部作品的音乐特点及其背后蕴含的情感。

《匈牙利狂想曲二号》这部作品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拉丁舞曲”、“匈牙利舞曲”、“猎人之歌”和“维格马什”。

整个作品的曲风饱含了匈牙利独特的音乐特色,充满了动感和激情。

我们来分析第一部分“拉丁舞曲”。

这部分的节奏明快,曲调轻快愉悦,展现了拉丁舞曲的热情与活力。

在这个部分中,李斯特巧妙地运用了钢琴的技巧,使得整个乐曲充满了激情和张力,给人一种欢快的感觉。

接着是第二部分“匈牙利舞曲”。

这部分的曲调更加轻快明快,展现了匈牙利特有的舞曲风情。

在这个部分中,乐曲的节奏感很强,曲调变化多样,音乐传达着一种热烈和奔放的情感,让人不禁想起了阳光下跳跃的舞者们。

第三部分是“猎人之歌”。

这部分的曲调更加悠扬悦耳,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静谧和野性的美丽。

乐曲中仿佛可以听见猎狗的追逐声和猎人的呼喊声,让人仿佛置身于广袤的原野之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最后是第四部分“维格马什”。

这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也是整个作品最富有情感的部分。

在这部分中,李斯特通过钢琴的技巧展现了强烈的战斗气氛和悲壮的情感,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场激烈的战斗之中。

整个乐曲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展现了匈牙利独特的音乐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匈牙利狂想曲二号》是一部富有激情和热情的作品,充分展现了李斯特的音乐才华和创作技巧。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匈牙利独特的音乐魅力和激情,也可以感受到李斯特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这部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赏析的经典之作。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作品的教学探析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作品的教学探析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作品的教学探析82音乐鉴赏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作品的教学探析摘要】【李斯特19首匈牙利狂想曲一直是钢琴作品中的巅峰之作。

在这些作品中展现了钢琴演奏的极致技术、辉煌的表现力以及对音乐极尽的诠释。

文章试从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作品入手,对作品演奏的技术准备与解决、作品中的音乐表现、作品蕴含的审美性体会等方面,从教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从而对演奏该曲时准确把握演奏技术与深刻理解音乐思想有一定程度的借鉴。

关键词】【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二号演奏技术教学分析一、作品演奏技术准备与解决的教学分析众所周知,李斯特本人有一双又大又长的手,加之李斯特从小受到正规严格的钢琴基础训练,在手指弹奏的速度和力度上有着扎实的基本功。

而恰恰我们大部分的钢琴学习者并不拥有一双大手,所以在演奏李斯特的作品时,必要的钢琴技术准备练习显得尤为重要。

《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的演奏技术难度高、篇幅大、形式多样。

(一)八度和弦演奏技术准备与解决在《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中,各种八度和弦的演奏在作品中频繁出现。

比如有重音八度和弦、华彩快速进行的八度和弦、远距离大跳的八度和弦、持续快速弹奏的八度和弦等。

作曲家在作品中运用这些手法是要形成辉煌绚丽的音乐形象,而演奏技术准备是众多演奏者必不可少的练习项目。

首先八度和弦准备中手指运动的力点必须要清楚,来自于大臂和臂肘的力量是力点的主要部分,指尖和指掌是抓住和弦每个音的终点站,手腕放松且有适当的控制。

其次,当大臂的力量通透到指尖,指尖和指掌又做好了支撑,慢练是这个阶段每个乐句和乐段八度练习的最好准备,在慢练的过程中,弹奏者逐步体会力点的贯通性和协调性。

再次,在整个慢练过程中必须加强手指的运动记忆,运动记忆主要针对远距离大跳的八度和弦弹奏,慢练中有意识地加强运动记忆,在一定量的弹奏练习中达到质的飞跃。

在做好了充分的慢练准备后,以小的乐段为单位进行提速,提速过程中逐步体会和提高大臂和手指手掌的支撑力和耐力,更要细心研究手腕在这一过程中的放松与呼吸,在八度和弦快速跑动的乐段中,需要在节拍器的辅助下体会节奏的稳定性和律动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李斯特与他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
赵芳达
摘要:李斯特的作品《匈牙利狂想曲》系列,是一部不朽的作品,这部作品无论是从技巧性、表演性还是欣赏性来说,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许多学习钢琴达到了较高水准的,都会选择其中的一两首进行学习,并作为自己的一个演奏水平的标志。

但由于每个人对于乐曲的理解不同,所以弹奏的方法和方式也略有差异,在这里我将自己在弹奏《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时的一些感想和方法列出。

关键词:创作匈牙利狂想曲倚音节奏
一、李斯特简介
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诞生在匈牙利埃斯特哈齐公爵腹地管家的小屋里。

这座府邸曾经留下过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足迹。

或许,这也是一个征兆,在这里降生的李斯特成为了三位音乐巨人的后继者。

不满六岁的李斯特开始跟亚当学习钢琴,七岁开始作曲,儿时的他便已展现出对音乐无比的狂热。

他的才华使得六位匈牙利贵族联合起来送给他6年求学费用,让这位天才少年到维也纳深造。

十六岁的他定居巴黎。

他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创作中开拓性的大胆革新手法和娴熟技巧不但代表他特别的创作风格也使之在浪漫主义的众多艺术歌曲中独树一帜,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本人则具有超群的即兴演奏才能,他受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名家帕格尼尼的启发,决心在钢琴上创造出同样的奇迹。

他的演奏风格继承了克列门蒂、贝多芬的动力性钢琴音乐传统,发展了一种19世纪音乐会的炫技性演奏风格,他也因此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作曲方面,他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体裁,发展了自由转调的手法,为无调性音乐的诞生揭开了序幕,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风气相对立的浪漫主义原则。

青少年时期的他是以钢琴演奏家的身份活跃在欧洲各国舞台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旅行、复杂多变的生活与创作环境和异常频繁的各种社会活动使李斯特有机会广泛了解各国风土人情,接触各种思想和潮流。

这一切都大大的丰富了他的音乐创作,创作中也体现出明显的兼收并蓄的特点,渗透着各种影响因素。

他的作品涉及多个领域,其中给我们留下印象极为深刻之一的即是匈牙利的狂想曲。

他的主要钢琴作品有《12首高级技巧练习曲》、《6首帕格尼尼练习曲》、《旅行岁月》钢琴曲集和《19首匈牙利狂想曲》实际上是依据匈牙利境内的吉卜赛音乐创作的。

二、《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的创作背景
“狂想曲”这一词来源于一段古希腊诗rhapsdia,狂想曲通常取材于民族民间音乐或一些流行于民间的旋律。

19世纪以来,狂想曲作为一种音乐体裁,时常用来描写一些具有
英雄气概、鲜明民族特色、史诗般的器乐作品。

其中第二号(升c小调)、第六号(降D大调)、第十一号(a小调)和第十五号(a小调,又名《拉科奇进行曲》)流传最为广泛。

在李斯特的作品中,有19首《匈牙利狂想曲》,大多取材于作者在1839至1847年编选出版的《匈牙利民间曲调集》,还有一首题为“匈牙利”的交响诗。

在浪漫主义艺术世界中,他用自己的作品表明了自己是一位匈牙利艺术家。

如果解析一下《匈牙利狂想曲》,可以这样认为,他的音乐根植于匈牙利民间音乐的沃土之中;同时,他的音乐又带有浪漫主义艺术思潮的“狂想”风格,即热情的幻想、真挚的感受以及奔放的色彩。

毫无疑问的,李斯特其人其作深深的烙上了浪漫主义的印迹。

李斯特创立的狂想曲题材,是两个对比性的段落为基础,前者慢速度,是独舞的音乐,叫做“拉苏(Lassan)”,带有傲然的武士气概和浪漫主义式昂扬的特点,有时是威风凛凛的行列或舞蹈,有时又像即兴式朗诵或叙事史诗,有很多装饰;后一部分是快速度,迅急、热烈的,是双人舞的音乐,叫做“弗里斯(Friskan)”,他的进行轻快无羁,常用以描绘民间欢快舞蹈的情景。

作于1847年的第二首《匈牙利狂想曲》无疑是其中最为通俗的一部,其中题是献给泰勒奇(LaszloTeleky)伯爵的。

作品以匈牙利民间舞曲《恰尔达什》为素材。

该作品采用自由曲式,不受一般乐曲形式的限制,别具风格,独树一帜,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三、浅析《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
乐曲为升C小调,从即兴宣叙式的短引子开始。

乐曲的序奏速度缓慢,节奏自由,为随想曲风格的慢板,这里曲调上的倚音,是匈牙利民间音乐特有的装饰,而伴奏中带倚音装饰的和弦,则像是模仿民间弦乐器的拨奏,这段引子一下子就把听众引入民间生活的丰富多彩的美丽画面中来。

如:谱例(序奏,开始的1--6小节)
紧接在引子后出现的便是李斯特狂想曲常有的性格豪放的“拉苏Lassan”部分,音乐从中音区开始,缓慢庄严的旋律,唱出充满内在的激情,唱出悲痛的往事。

在滞缓的节奏衬托下,低沉压抑的旋律蕴含着巨大的悲痛和愤怒,表现了匈牙利人民对民族不幸的哀痛和控诉,也表现了匈牙利人不屈不挠的坚毅性格。

这是第一主题。

这里出现的歌调全是匈牙利民间歌曲旋律,只是也含有舞蹈因素,最先出现的歌调就是这样,其中每一个乐句的“威本科什”舞曲型的结尾,使他带有鲜明的匈牙利民间音乐色彩。

主题依借八度音和华丽的经过句而获得广阔的发展。

如:谱例(第25—30小节)
第二主题在高音区变化反复之后,音乐转入一个舞曲性旋律,他那轻快地倚音装饰和低声部的持续音,同样鲜明的强调出民间弦乐器的演奏特点。

这支旋律在整个乐曲中十分重要,因为它还将是后一段音乐的基础。

在这里,他先以变奏的方式发展着,可以看到它暂时被拆散开来,凡不在一系列位于高音区中奔驰的三十二分音符之间,但他的发展为一个华丽的乐句打断,音乐又回到乐曲开都的那个即兴宣叙调上来。

这是我们已经熟知的这支歌调移到低音区,待到它逐渐升到高音区时,还有一个经过句在闪烁着光辉,歌调也因此变得更加温柔可亲,色调更加明朗,更有表情。

但在此之后,他只留下那富有特性的结尾这么一点痕迹,便又沉落到低音区去了,并消失在乐曲开始时出现的歌调之中。

谱例:舞蹈性的旋律
谱例:旋律转到低音部
这首乐曲的后半段,出现了狂热急板的“弗里斯”舞曲,即“Friskan”部分,描绘民间节日越来越热烈的欢乐场面,这段音乐基本上由舞曲的第一段“拉苏”经过一系列变奏发展而成。

在这些变奏中有时越勇急速的同音反复以模仿洋琴的音响,有时是主音与属音的和声交替,这也是匈牙利名族和别的一些民族民间乐器常见的特征。

可以说,所有的变奏都保
持着匈牙利民间舞蹈音乐的音调特征。

如谱例:快速的模仿洋琴的节奏
音乐在变奏中速度逐渐加快,音响也逐渐加强,舞蹈变得越加活跃,音乐进入了表现万众狂欢的群舞场面。

狂放的舞步,飞腾的旋律,急速的节奏,表现出匈牙利人豪放、乐观、热情的民族性格。

到达高潮以后,舞蹈才逐渐安静下来,似乎动作也变得缓慢了,跳舞的人们好像已经走远,只是在远处还可以听到那舞曲的余音而已。

后来,这穿着节日盛装的欢乐人群又从四面八方汇拢而来,音乐再度响起,恢复了以前的狂热,舞蹈的旋风重又刮起,所有的人都卷进这舞蹈的热潮,最后在振奋人心的沸腾气氛高潮声中结束全曲。

谱例:全曲在高潮中结束
李斯特19首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是和他的名字分不开的,正如圆舞曲和施特劳斯、交响曲与贝多芬的名字分不开一样。

它的钢琴曲已列入世界古典钢琴曲的文献宝库。

李斯特所创作的十九首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这些作品不但充分发挥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而且,为狂想曲这个音乐体裁创作树立了杰出的音乐典范。

这些作品部是以匈牙利和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和发展而成的,因而都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

这些乐曲结构精炼、乐思丰富活跃,音乐语言与音乐表现方法同匈牙利乡村舞蹈音乐和城市说唱音乐有密切联系,乐曲的形式虽然不时的变化,可是音乐形象始终鲜明而质朴,体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统一。

《音乐圣经》对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的说明上指出: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其实有两套,S.242为早期创作的《21首匈牙利主题和狂想曲》(2l Hungarianthemesandrhap-sodies),作于1839—1847年间,其中包括《匈牙利民族旋律》(Hungarian Nationalmelo-dien)4卷共11曲及10首《匈牙利狂想曲》。

当中包括e小调《悲歌型英雄诗》g小调《罗马尼亚狂想曲》。

1846—1885年间,李斯特在此基础上编定为《19首匈牙利狂想曲》(S.244)。

在李斯特这19首钢琴曲中,第十六号之后的4首演奏机会极少
参考文献:
[1]杨臻编著.李斯特.人民音乐出版社
[2]西方音乐.明信片.李近朱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牛津音乐大辞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