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轻盈》

合集下载

浅析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侏儒舞》之演奏技巧

浅析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侏儒舞》之演奏技巧

浅析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侏儒舞》之演奏技巧作者:刘鑫宇石凯来源:《黄河之声》2020年第08期摘要:李斯特将钢琴练习曲这类体裁发展成为一种技术性极强同时兼具很高艺术价值的音乐形式,作品中涵盖了多种艰深的钢琴技术技巧。

所以在演奏李斯特练习曲过程中,需要演奏者对李斯特其特有的音乐风格脉络及技术技巧特征有较为准确的把握。

本文通过研究《侏儒舞》,试图让演奏者对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有较深程度的认知,并对其中一些基本钢琴技术如:装饰音、琶音、音阶、八度等有较为娴熟的掌握及应用,提高演奏者对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的演奏驾驭能力,最终能够达到完整流畅的演奏与表现。

关键词: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侏儒舞;演奏技巧李斯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大师,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音乐评论家。

他的音乐创作领域宽广,涉及多种音乐体裁,其对钢琴艺术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李斯特充分发掘钢琴的音乐表现力,并为之创作出大量音乐作品,后人称他为“钢琴之王”。

在李斯特众多钢琴作品中,音乐会练习曲是其中一类具有代表性的体裁作品。

因其高超的技巧与音乐性的完美融合,还常常被作为常规曲目在音乐会上演奏,故以音乐会练习曲著称。

李斯特将练习曲进行了突破与创新:他避免了自古典时期以来只一味单调的以训练某种技术为主的练习曲形式,而是将多种技术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并融入多种独特的音乐写作手法,技艺高超又绚丽夺目,作品深具音乐性。

这些都使得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具有着无法超越与比拟的地位。

本文将以李斯特《两首音乐会练习曲》之《侏儒舞》作为研究对象,对作品音乐本体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使得演奏者对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的风格具有清晰的认知,尤其对其中重要的钢琴技术技巧达到深入的理解及应用掌握,克服技术难点,能够自然、流畅、生动的演奏《侏儒舞》,实现对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完整准确的表达。

一、音乐风格简述李斯特的音乐作品都带有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与鲜明的个性特征。

他深受浪漫主义思潮的冲击与影响,这些都集中体现在他的音乐创作之中。

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演奏技巧分析

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演奏技巧分析

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演奏技巧分析李斯特的音乐会练习曲《叹息》是他创作的一首钢琴独奏曲,也被认为是李斯特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曲子的演奏技巧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表现力,下面我会对《叹息》的演奏技巧进行分析。

在演奏《叹息》的时候,需要注意情感的表达。

这首曲子描写了一种深沉的思考、忧伤和叹息的情感。

演奏者在演奏时,要通过细致的音色和表现力,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可以在演奏时注重动态和音色的变化,使得曲子在表达主题情感的也更加生动有力。

在指法和技巧方面,这首曲子要求演奏者有较高的技巧水平。

在曲子的开头部分,有许多快速的音符和连音,需要演奏者具备灵活的手指技巧和准确的音乐感觉。

在演奏过程中,可以通过练习细节部分,如手指轻盈地弹奏连音、准确掌握音符的长度和力度,来提高自己的技巧。

演奏《叹息》还需要注意和声的处理。

这首曲子中有许多音符交错和变化较多的乐句,演奏者需要掌握好和声的演绎方式,使得各个乐句之间的过渡自然而流畅。

可以在练习时,强调和声的连贯性,注重各个声部之间的平衡和协调。

在演奏技巧上,还需要注意对于速度、节奏的把握。

《叹息》这首曲子的速度较快,演奏者需要通过训练和反复练习,掌握好整首曲子的节奏和速度。

可以通过分段练习、缓慢进行,逐渐加快速度,直到达到曲子的实际演奏速度。

在演奏时也要注意节奏的准确性,使得曲子的旋律和节奏更加清晰明了。

在演奏《叹息》时,需要注意对于细节部分的处理。

这首曲子中有许多装饰音、变化的音符和乐句,演奏者可以在练习时,注重细节的处理。

注意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将装饰音加入到主旋律中时清晰而准确地弹奏出来,以及掌握好每个音符的长度和力度等。

通过反复的练习和熟悉,能够更好地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并将作品的内涵和意境更好地传达给听众。

以上就是对于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演奏技巧的一些分析。

通过细致的音色、情感的表达、演奏技巧的运用等方面的练习,演奏者可以更好地演绎这首曲子,使得听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曲子的美妙和深意。

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演奏技巧分析

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演奏技巧分析

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演奏技巧分析李斯特(Franz Liszt)是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钢琴家兼作曲家之一。

他的作品涵盖了各种曲风,其中包括许多练习曲,旨在帮助钢琴家克服特定的技术和音乐难题。

《叹息》("Etude No.3 in D-flat major, "Un Sospiro")是他最知名的练习曲之一,也是他最流行的作品之一。

它以其华丽的旋律、技巧性的琶音和愉悦的节奏而著称。

《叹息》是一首非常技巧性的曲目,需要钢琴家通过熟练的手指技巧和准确的节奏控制来演奏。

以下是演奏《叹息》时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技巧:1. 艳丽的旋律线:《叹息》的开头就是一段艳丽的旋律,要用流畅、柔和的音色表现出来。

在演奏时,要注重每个音符的连接和流动性,特别是在变换手指的时候要保持连贯性。

2. 灵活的手腕和手指:《叹息》涉及大量的琶音和快速的手指运动。

为了保持良好的琶音技巧,钢琴家需要以柔软的手腕和灵活的手指来实现快速的连按。

也要注意手指间的平衡,以确保每个音符都有均匀的力度和音准。

3. 准确的动态控制:该练习曲在音乐动态上有很高的变化,从轻柔而浪漫的部分到激情四溢的高亢部分。

钢琴家必须熟练掌握细微的音量变化,以增强音乐表达的效果。

在高亢的部分,要注意保持音符的清晰度和力度的平衡。

4. 快速的重复音:《叹息》中有很多快速的重复音,要用适当的手指技巧和节奏感来演奏。

在重复音部分,要保持手部的放松和灵活,通过小的、连续的手腕活动来完成音符的重复。

5. 灵活的跨度:《叹息》的一些部分涉及到大跨度的音程。

钢琴家需要通过灵活的手腕和手指技巧来跨越完整的音程,确保每个音符都清晰可辨。

除了以上几点,钢琴家还需要注意演奏《叹息》时的整体音乐感和表达力。

这首曲子是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要通过对旋律的优美演绎、动态的变化以及灵活的手指技巧来传达其情感。

在练习和演奏时,可以尝试将练习分成小节进行反复练习,同时注意使用构建手指记忆和手部协调的练习方法。

浅析李斯特两首音乐会练习曲之一——《侏儒舞》

浅析李斯特两首音乐会练习曲之一——《侏儒舞》

浅析李斯特两首音乐会练习曲之一——《侏儒舞》
李璟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
【年(卷),期】2010(0)11
【摘要】文章就李斯特《两首音乐会练习曲》之一《侏儒舞》从曲式结构、旋律、调式调性、织体、速度与力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通过对这首练习曲的分析与研究,展现这首作品独特的魅力。

也能为以后的学习与教学提供一个参考意见。

【总页数】3页(P102-104)
【关键词】李斯特;曲式结构;旋律;调式调性
【作者】李璟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24.1
【相关文献】
1.浅析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侏儒舞 [J], 廉珺伦
2.浅析李斯特的音乐会练习曲《侏儒舞》 [J], 任远;
3.浅析李斯特的音乐会练习曲《侏儒舞》 [J], 任远
4.浅析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侏儒舞》之演奏技巧 [J], 刘鑫宇; 石凯
5.慢练在钢琴学习中的意义——以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侏儒的轮舞》为例 [J], 刘航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演奏技巧分析

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演奏技巧分析

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演奏技巧分析李斯特的音乐会练习曲《叹息》是他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首,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曲子在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上都有很高的要求,下面就对它的演奏技巧进行分析。

首先是曲子的速度问题。

《叹息》的速度很快,加上它特殊的曲调,在演奏时要求演奏者有很快的手指技巧和音乐感觉。

在练习时,可以先慢慢把握曲子的整体结构,尤其是主题部分的音符和音程的跳跃,然后逐渐提高速度。

在演奏时,要注意放松手腕和手指,准确地掌握每一个音符的长度和力度,力求音符的通透和清晰。

其次是曲子的音响效果。

李斯特创作《叹息》时,特别注重了音响效果的运用。

演奏者需通过手腕的灵活运用和手指的力度控制,使得每一个音符的音量和音质能够更加丰富多彩。

在练习时,可以通过先练习每一个音符的强弱、轻重和颤动等音响效果,然后再将它们组织起来形成整体的音响效果。

在演奏时,要注意对每一个音符的准备和落点的掌握,使得音乐可以更加流畅地进行。

再次是曲子的和声和弦法的运用。

《叹息》中的和声和弦法非常复杂,需要演奏者有很高的和声分析能力和弦法的熟练掌握。

在练习时,可以通过弹奏和声和弦的简单练习曲和练习模式来提高。

在演奏时,要注意和声的处理和各个声部之间的平衡。

尽量做到每一个声部既可以独立地表达自己的音乐意义,又能够融入整体的音乐中。

最后是曲子的情感表达。

《叹息》的音乐表达非常丰富,用音乐语言表达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思念和忧伤。

在演奏时,演奏者要注重情感的表达,要把自己完全融入到音乐中,做到“以心换声”。

通过音乐的力度和音色的变化,使得每一句话都能够真实地表达出情感的内涵和变化。

《叹息》是一首技术要求较高的曲子,需要演奏者有很高的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在练习时,要注重速度、音响效果、和声和弦法的处理和情感的表达。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演奏,才能够准确地掌握这首曲子,真正地表达出它的音乐意义。

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演奏技巧分析

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演奏技巧分析

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演奏技巧分析李斯特的音乐会练习曲《叹息》(La Campanella)是他根据尼科洛·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而改编的作品,是他融合了小提琴技巧和钢琴技巧的一首非常有挑战性的钢琴练习曲。

本文将分别从速度要求、琶音技巧和连奏技巧三个方面对《叹息》的演奏技巧进行分析。

速度要求。

《叹息》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其惊人的速度要求上。

曲子始于宁静悠扬的旋律,接着迅速的音型变换让整首乐曲几乎如飙车一般,要求演奏者具备非常快速的指法。

在练习这首曲子时,可以先把练习速度放慢,慢慢熟悉曲子的音型和指法,并逐渐提高速度。

要保持手指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可以通过反复练习琶音和连奏来训练手指的速度和敏感度。

琶音技巧。

《叹息》中大量使用了琶音技巧,尤其是在左手。

琶音是指在一个和弦中将各个音符逐个地按次序用手指弹奏出来。

在演奏琶音时,要注意将各个音符的力度和音准掌握好,使得每个音符都能清晰且平衡地表现出来。

在换弦时要注意手指的位置和转位,以保证琶音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连奏技巧。

《叹息》中还运用了大量的连奏技巧,包括音阶、跳音和变化频繁的手指逐渐接触键盘的技巧。

在演奏连奏时,要注意手指的协调和力度的均衡,使得每个音符都有自己的韵味和表现力,同时还要注意手指的准确性,以避免错误的按键和失控的演奏。

可以通过分解练习,逐渐加快速度,最后再整合起来演奏。

李斯特的音乐会练习曲《叹息》是一首充满挑战性的钢琴曲,需要演奏者具备快速的指法、灵活的手指、准确的音准和清晰的力度掌握。

通过对速度、琶音和连奏技巧的熟悉和练习,演奏者可以更好地表现出这首曲子的艺术感和华丽的音乐效果。

浅谈李斯特钢琴音乐作品及创作技法

浅谈李斯特钢琴音乐作品及创作技法

浅谈李斯特钢琴音乐作品及创作技法白 月(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摘要】李斯特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最为精彩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既重视钢琴演奏的技术方法,也重视音乐创作的浪漫风格。

李斯特发展了一种崭新的钢琴演奏技巧和创作技法,并且逐渐取代了自车尔尼以来传统的钢琴演奏技术套路,开拓了钢琴乐器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李斯特;钢琴;音乐【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李斯特在钢琴音乐创作上更能体现出超常的艺术才华,他在练习曲、匈牙利狂想曲、奏鸣曲、特性乐曲、改编曲等作品中都大量运用了精致的华彩乐段、宣叙调段落、颤音音型和高难度乐句等创作技法,这种诗意性和戏剧性的音乐表现力与其本人的辉煌演奏技巧是密不可分的,他以如此的艺术创造性和音乐想象力给听众带来了巨大震撼。

一、练习曲李斯特创作的练习曲不仅蕴含了高难度的钢琴演奏技巧,而且蕴含了丰富的音乐情感意境,他为练习曲注入了更多的音乐内容。

李斯特共创作了12首《超级练习曲》(S.139),这些作品表面上基本都是以三段体的曲式结构为基础,并且带有许多变奏性质的乐段,然而,他通过各种主题变奏手段又淡化了这种三部曲式,使这些作品充满了多种多样的钢琴技术元素。

例如,“玛捷帕”显示了高超的钢琴弹奏技巧;“鬼火”突出了丰富的和声色彩变化;“英雄”运用了复杂的附点节奏音型;“狩猎”使用了大量的快速跑动技术,这些作品代表了李斯特诸多练习曲的最高水平。

李斯特在练习曲体裁的创作中还深受帕格尼尼的影响,他为此创作了6首《帕格尼尼练习曲》(S.140),这些作品都以帕格尼尼的音乐主题为创作素材。

此外,李斯特还创作了3首《音乐会练习曲》(S.144),包括“哀诉”“轻盈”“叹息”,以及2首《音乐会练习曲》(S.145),包括“森林细语”“侏儒轮舞”,这些作品既有气势辉煌的华彩乐段,也有抒情优美的歌唱性段落,这正是19世纪许多浪漫主义作曲家共同努力探索的方向。

浅析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

浅析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
相结 合 ,不但 突 破 了传 统 练 习 曲 中单 调 、冗 长 的 纯 技 艺 练 习 ,而 音 乐 。手指触 键后 离 开 琴 键可 以通 过 手腕 做 轻 轻 提 起 的 动作 ,这 且还 把这 些技 巧 的训 练融 于 一 首 首小 诗 、一 幅幅 风 景 画 之 中 。同 样 能够提 高音 乐 的流畅连 贯 。这 些 触 键 的方 法 和 弹 奏 的 技 巧都 是
S o S p i r o ) ,降 D大调 ,深 情 的快 板 是 1 8 4 9年 出版 的 《 三 首 音乐 色彩 和风格 。踏 板 的正确 运用 能 较 好 地 保 持 主 旋律 线 条 的清 晰 与 会 练 习 曲》 之三 ,李 斯 特 以 《 诗 意 的 随想 》 为 题 标 注其 上 ,其 中 流 畅。所 以要用 切 分 踏板 来 制 造 效 果 ,使 用这 种 踏 板 技 巧 ,就 可 包括 《 哀诉 》 ( I 1 l a me n t s ) 、《 轻 盈》 ( L a l e g g i e r )和 《 叹息 》 。《 叹 以轻 松保 持音乐 的清 晰度 。作 品 中要 强 调 旋 律 光线 明 暗 的对 比交
从l 9世 纪 2 O年 代起 ,直 到 6 0年 代 ,李 斯特 都 一 直致 力 于 钢 顺 畅 。触键 时手 指 与键 盘 之 间 密切 的贴 近 ,整 个 手 臂 、手 腕 高 度 琴 练 习曲 的写作 。这期 间所 创 作 的 钢 琴 练 习 曲 也最 能反 映李 斯 特 地 放松 与柔顺 ,这种 演 奏 有 助 于作 品主 题 鲜 明且 恰 当的 表 现 ,完 钢琴 炫技 的特 点 ,他把 钢琴 技 术 的 表 现 与 乐 曲所 表 达 的思 想 感 情 美 演绎 出层层 海 湾背景 映 衬下 的如 诗 如 歌 ,心 情 澎 湃 华 美 绚 烂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轻盈》
作者:王玺
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1期
[摘要]李斯特的音乐会练习曲《轻盈》集音乐性与技巧性于一体,技巧高超,却不乏旋律感。

与传统练习曲相比,音乐表现力更强。

本文将通过作曲家生平、曲式结构及演奏技巧这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浅析,能够有助于演奏者更好的诠释这首作品。

[关键词]生平;曲式;演奏技巧
一、作曲家生平
弗朗茨·李斯特1811年10月22日出生在匈牙利的雷丁小镇,他是家里的独生子,六岁起就跟父亲亚当学习钢琴,七岁开始作曲,九岁就成功举办了个人演奏会,由此,他也成为欧洲第一位开钢琴独奏音乐会的演奏家,艾斯特哈齐亲王发现了他惊人的才干,资助他去维也纳深造,师从车尔尼和萨列里。

在维也纳期间,11岁的李斯特举办两次公演,得到贝多芬的赏识。

1927年,年仅16岁的李斯特因自身疾病与父亲离世双重打击,停止了演出。

1830年七月革命的爆发,革命事件使他远离父亲去世所带来的伤痛,投身于艺术创作。

至于爱情,虽然曾经拥有,但结果并不是完满的。

与第一位恋人在怨恨中分手后,又因为教皇的反对而失去第二位恋人。

晚年,亲人、朋友的过世使李斯特的精神悲剧达到了顶点。

多重打击使他远离尘世,投身宗教,他开始从事宗教题材的创作。

1875年,运筹多年的匈牙利弗朗茨·李斯特音乐学院正式成立,李斯特为首任院长。

1886年7月,去世。

李斯特享受着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带给他的光环与荣耀,在他的卓越音乐才华下,隐藏着他对音乐的无限膜拜之情。

但是这种崇高的精神特性并没有实现,而是不得不被金钱、身份、地位所牵制而融入到资本主义拜金风潮中。

这使李斯特的内心充满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辉煌表象下隐匿着痛苦。

虽然命途多舛,但是他却可以从烦扰痛苦的尘世逃亡理想之国,这就是他的音乐为什么不似莫扎特般轻快,也不似贝多芬般沉重。

二、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轻盈?的本体分析
(一)曲式简析
此曲为单三部一五部变奏曲式,属于自由变奏。

首先是主题,然后对主题一次一次地变奏。

图式为:
T(主题)V1(变奏) V2 V3 V4 V5 V6 V7 V8 V9 V10
《轻盈》全曲除引子、主题外,共有10个变奏。

为方便分析,我们把全曲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1-2小节,包括引子(1-10小节)、主题(11-20小节)与V1(21-26小节),都是f小调,主要是为了呈示主题。

第二部分为复乐段结构,27-41小节,包括了V2(27-33小节)和V3(33-41小节),bA 大调。

V2(27-33小节)旋律由主题的单音变为双音结构,和声丰满。

V2和V3在结构上是相似的,和声上也是相似的,只是V2在小连接中间出现了新的变化音,调式由bA大调转向E大调,进入V3(33-41小节)。

第三部分,42-52小节,复乐段结构,包括了V4(42-48小节)和V5(49-52小节)两个变奏。

V4是f小调,V5结尾处由f小调再次转到明亮的bA大调上。

第四部分是单三部结构,53-74小节,包括变奏6、变奏7和变奏8。

V6(53-59小节)为六度分解音程的弹奏,高音为主旋律,由bA大调转换回E大调。

V7(60-65小节)旋律线条放在了左手上,右手华彩般的三度音阶下行、上行,属于复调织体。

V7为E大调,转入V8
前转为bA大调,V8(66-74小节)左手用八度和弦,右手用单音加三度音程的琶音进行。

连接句由bA大调转回了f小调,即该曲的主调上。

第五部分是复乐段结构,75-99小节,包括变奏9和变奏10。

V9(75-85小节)大片的扩充都是由主题材料变化而来的,通过一串三度快速下行的音阶,进入了最后一个变奏V10(86-99小节),运用补充终止,结束在主调f小调的主和弦中。

(二)表情记号的使用
李斯特的作品中有大量的演奏提示,他力求首先用这些提示来强调作品的形象化本质,从而帮助演奏者了解作品包含的诗意。

在李斯特看来,dolce,lento,marcato这样一类术语不足以说明问题,过分一般化和平淡无奇,难以表达作品形象的丰富性。

李斯特很少受这类术语的限制,他总是要做一些补充,使术语更加具体和带有诗意。

于是,在《轻盈》这首作品中,第11小节处,用来代替dolce的是:dolce egualmente;在41小节处、75小节处、80小节处、86小节处是dolcissimo。

不难看出,李斯特对任何提示的理解都不是抽象的,而是与具体的诗意形象有联系的:dolce egualmente不能演奏的像dolce。

需要说明的是,李斯特在选择表情术语时,受法国浪漫派影响颇深。

比如说法国浪漫派爱用“幻想的”“狂热的”“亲切的”等等,与之对应的是在《轻盈》开头左标题“capriccio”,34小节处“appassionato”,41小节的“dolcissimo”。

李斯特也特别注意音响力度差异的准确计算。

他建议力度上升时要十分注意渐进性,绝不能在音响力度上超越限度,每次过早地发力或超速,必然会导致无谓的喧闹或者使高潮平淡化。

为了准确说明力度的差异程度,李斯特对常用的术语进行分类。

我们见到他运用mf、f、ff、fff,甚至是ffff;PPPP、PPP、pp、p、mp;带有各种附加词piu、ancora piu、sempre piu、
poco、subito、pochissimo等等。

如在该曲开头p开始,在主题开始时是pp,68、69小节处还分别出现了ff和fff。

三、李斯特音樂会练习曲(《轻盈》的演奏技巧
《轻盈》是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五首之一,这五首练习曲的标题都是李斯特亲自拟定的,音乐性都很强,炫技成分却不高。

整体来看,这首乐曲即使它的音响效果轻盈,充满幻想,在弹奏时手指却要始终放松,力量下沉。

比如说第1-6小节,虽然乐曲以p开始,声音偏弱,色彩词capriccio为“幻想的”,但是右手力量要全部沉在指尖,这样的声音听起来才能放松、自如、飘渺。

第27小节右手六度音程,要运用手腕带动指尖,把握好手指对琴键的位置。

41小节开始大量出现右手的快速回旋进行,演奏这部分时,右手要连续成一条线,不能听起来一组一组的,右手的触键点应该靠指肚部分,不要使手指过分环形状态,像这种快速的跑动,手指动作要小一点,手指动作过大会影响速度。

左手连续三连音并不是没有旋律,每三个音的第一个音都是旋律音,因而要突出,那么后两个音就要弱化。

53-56小节,右手分解六度音程且高音是旋律音,要想突出旋律主线,右手的中心就要往小指方向送,同时弱化拇指音。

60-65小节,是全曲的重难点,其实它的左手并不难,左手是主题变奏的旋律自然要突出,右手的三度叠置的音程要想快速轻巧的跑动,需要使手指直一点,不要刻板的让手指环形状,因为环形的状态不利于手指的快速交替。

音乐会练习曲《轻盈》是李斯特在成熟时期创作的,是一首充分体现浪漫主义时期的激情,对音响效果、音色变化的极至追求,音乐与技巧并重的钢琴艺术作品,是值得我们仔细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本文只是对李斯特600多部作品中的一部进行浅析,要想对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形成比较深的认识,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与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