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知识综合三 2012+

农学知识综合三 2012+
农学知识综合三 2012+

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试题

考试科目:农业知识综合三(食品卫生学部分)

分值:50分

适用专业:食品加工与安全

注意: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题签上无效。

一、名称解释(8分,每小题2分)

1.食品污染

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及其原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包装材料中以及运输途中,因农药、废水、污水、食品添加剂、病虫害、家畜疫病、霉菌毒素引起的食品霉变和有毒物质所引起的污染的总称。

2.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3.致病菌

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或致病菌。

4.食物中毒

是指人摄人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后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摄入后所出现的而非传染性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属于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二、填空题(12分,每空1分)

1.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主要有冷冻、加热、干燥、增大渗透压、添加化学试剂和辐照几种。

2.当食品中的含糖量大于60% 时,其有一定的防腐作用。

3.当食品的水分活度控制在0.70 以下时,可抑制一般微生物的生长。

4.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高效低毒农药主要是有机磷类农药和有机氮类农药两类。

5.化学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指亚硝酸盐食物中毒和误食剧毒物质中毒。

三、简答题(30分,每小题6分)

1.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有哪些?

食品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在一定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的作用而引起食品成分和感官性状发生改变,并失去食用价值的一种变化。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动植物食品本身含有各种酶,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类活性增强,使食品发生各种改变。

环境因素:主要有气温、气湿、紫外线和氧等。环境温度不仅可以加速食品内的化学反应过程,而

且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水分含量高的食品易于腐败变质。紫外线和氧均有加速食品组成物质氧化分解作用,特别是对油脂作用尤为明显。

微生物的作用:微生物本身具有能分解食品特定成分的酶,一种是细胞外酶,可将食物中的多糖、蛋白质水解为简单的物质;另一种是细胞内酶,能将已经吸收到细胞内的简单物质进行分解,产生的代谢产物使食品具有不良气味和味道。

2.简述低温保藏食品的原理及保藏方法。

由于微生物体内之水分结成冰,致使细胞或酵素无法利用水分。细胞质因冰晶的形成而造成黏度增加,流动性减少。由于部分细胞蛋白质变性。由于微生物中之气体流失,影响其呼吸作用。由于微生物中的水分结成冰,致使电解质浓度增加及酸性碱性物质累积影响到pH值。

在低温环境中存储食品的;储存温度范围小,只能是低温;储存的湿度没有严格要求,可高可低;无复原性和复水性;如果食品冻结了需要解冻。

冷藏:10℃以下,5~7℃

冰温冷藏:2~-2℃

冻藏:-18℃(缓冻/速冻)

3.工业有害物质污染食品的途径有哪些?

工业有害物质污染食品的途径主要有环境污染,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生产设备、工具的污染,食品运输过程的污染等。

4.如何控制食品中的农药残留?

加强对农药生产和经营的管理;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制定和严格执行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适合我国的农药政策,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品种,及时淘汰或停用高毒、高残留、长期污染环境的品种等。

5.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哪些要求?

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不能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在达到预期的效果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有规定食品中残留量的除外。

考试科目:农业知识综合三(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部分)

分值:50分

适用专业:食品加工与安全

注意: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题签上无效。

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12分)

1.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布,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提供国家标准编号。也就是说,食品GB国家标准不一定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必须由卫生部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后才能成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2.标准化

3.国际食品标准

4.食品许可证制度

5.食品安全中的危害识别

6.食品召回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食品质量的构成有三类主要品质特性指标—外观质量(感官指标)、营养指标〔亦包括理化指标)、卫生指标。()

2. 1962年,FAD和WHO共同创建了FAO/WHO食品法典委员会,并使其成为一个促进消费者健康和维护消费者经济利益,以及鼓励公平的国际食品贸易的国际性组织。()

3. HACCP起源于美国,因此HACCP最先在美国推广应用。1971年美国FDA开始研究HACCF 在果蔬生产中的应用。()

4. ISO 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工ISO /TC207负责起草的一份国际标准,ISO 14000是一个系列的环境标准,旨在指导各类组织(企业、公司)取得和表现正确的环境行为。()

5. ISO9000。体系是由ISO/TC176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它是由一些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系列标准组成的立体的网络,形成了一个包括实施指南、标准要求和审

核监督等多方面的完整的体系.其核心是ISO 9081-9083质量保证系列标准。()

6.为了弥补HACCP的不足,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05年9月1日发布了以“ACCP为基础的ISO22000: 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一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标准。()

7.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所进行的科学评估;是一种系统的用组织科学技术信息及其不确定性信息,来回答关于健康风险的具体问题的评估方法。()

8.无公害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生产或加工,没有农药、重金属、硝酸盐及激素等有害有毒物质含量(或残留量)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强制性标准,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优质农产品或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9.半致死剂量(Median Lethal Dose)表示为LDm,是指在假设的实验条件下,当单一危害暴露于一个种群的生物,而该种群生物出现50%死亡率后50小时的时候,在统计上推导所得到的期望剂量,该值是衡崖对生态、人类健康风险等非常重要的指标。()

10.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枯证明文件;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不能采购使用;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三、简答题(每题9分,共18分)

1.简述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责任制度;鼓励和奖励制度;对涉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产品的强制管理制度;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产品质量的社会监督制度。

2.试述食品追溯体系的构成。

在食品供应的整个过程中,记录和存储食品构成与流向和食品鉴定与证明等各种信息的质量保证体系。

考试科目:农业知识综合三(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部分)

分值:50分

适用专业:食品加工与安全

注意: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题签上无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蒸馏法的原理是利用溶液中各组分熔沸点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的操作方法,常见的蒸馏方法有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加压蒸馏,凯氏定氮法中就是利用常压蒸馏法将氨蒸出的。

2.次甲基蓝是一种弱氧化剂,其氧化型为蓝色,还原型为无色,在直接法对还原糖测定过程中其氧化能力比Cu 弱,因此稍微过量的还原糖将次甲基蓝还原后可指示滴定终点。

3.干法灰化处理样品,为了提高回收率,常采用在500℃左右温度下进行灰化。

4.索氏提取法进行脂类的提取时,常选用乙醚和石油醚作为提取溶剂。

5.食品中的酸度种类可分为总酸度、有效酸度、挥发酸度以及牛乳酸度。

6.维生素C的测定过程中要求一直使用2%草酸溶液溶剂保护维生素C。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样品经高温灰化后应尽快从马弗炉中转移到干燥器中,以防止灰分在空气中吸湿导致重量改变。()

2.减压蒸馏可以使溶剂的沸点升高,有助于保护热不稳定性物质。()

3.食品样品经过千法灰化后的残留物并不能完全代表食品中原本的无机成分,由于一些挥发性物质损失了。因此干法灰化残留物比实际食品无机成分在质量上要少。()

4.样品测灰分时应灼烧至灰分应该呈现全白色或灰色,但有时可能呈揭色,是因为样品中含有较多的铁元素。()

5.利用定氮法测定食品中蛋白时,可以将有机态氮和无机态氮同时测出。()

6.酸碱滴定时一般采用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滴定的终点,而对于有颜色的溶液在滴定时可采用电位滴定法来指示终点。()

7.酸水解法测脂肪时,酸水解试样后加入乙醇目的是使蛋白沉淀,促进脂肪球聚合。()

8.在酸水解和索式提取法测定脂肪的过程中,提取溶剂被烘干后,若残留物中有黑色焦油状杂质,是因为溶剂被烘干时间过长而炭化形成的。()

9. pH计测定的结果是样品的总酸度()

10.凯氏定氮法之所以采用碱式蒸馏是为了便于吸收氨。()

三、简答题(共25分)

1.有机物破坏法分为干法灰化以及湿法消化,请简述它们各自的原理及优缺点各是什么?(4分)干法优点:基本不加或加入很少的试剂,故空白值低;因多数食品经灼烧后灰分体积很少,因而能处理较多的样品,可富集被测组分,降低检测限;有机物分解彻底,操作简单。

干法缺点:所用时间长;因温度高易造成易挥发元素的损失;坩埚对被测组分有一定吸留作用,致使测定结果和回收率降低。

湿法优点:有机物分解速度快,所用时间短;由于加热温度较干法低,故可减少金属挥发逸散的损失,容器吸留也少。

湿法缺点:常发生大量有害气体;消化初期,易产生大量泡沫外溢;试剂用量较大,空白值偏高。

2.在水分测定的过程中,干燥器有何作用?如何对干燥器进行维护?(5分)

维护

干燥剂不可放得太多,以免沾污坩埚底部.

搬移干燥器时,要用双手拿着,用大拇指紧紧按住盖子.

打开干燥器时,不能往上掀盖,应用左手按住干燥器,右手小心地把盖子稍微推开,等冷空气徐徐进入后,才能完全推开,盖子必须仰放在桌子上.

不可将太热的物体放入干燥器中.

有时较热的物体放入干燥器中后,空气受热膨胀会把盖子顶起来,为了防止盖子被打翻,应当用手按住,不时把盖子稍微推开(不到1s),以放出热空气.

燃烧或烘干后的坩埚和沉淀,在干燥器内不宜放置过久,否则会因吸收一些水分而使质量略有增加. 变色硅胶干燥时为蓝色,受潮后变粉红色.可以在120度烘受潮的硅胶待其变蓝后反复使用,直至破碎不能用为止.

3测定挥发性酸时可以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测定手段,它们各自的原理是什么,分别适用什么样的样品?(4分)

挥发性酸的测定方法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直接用标准NaOH滴定由水蒸气蒸馏或其它方法所得到的挥发酸。(适用于含量比较高的样品)

间接法:将挥发酸蒸发除去后,滴定不挥发残液的酸度,最后由总酸度减去此残液酸度即得挥发酸的含量。(适用于含量比较少或在蒸馏过程中有损失或被污染的样品)

4.凯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试样,浓硫酸、硫酸铜以及硫酸钾各自的用途都有哪些?(6分)

浓硫酸:消化样品,将有机氮都转变成无机铵盐。

硫酸铜:作为催化剂,消化终点指示剂(做蒸馏时的碱性指示剂)。

硫酸钾:作为增温剂,提高溶液沸点。

5.直接滴定法测还原糖时,滴定过程中为何必须保持溶液沸腾?亚铁氰化钾以及乙酸锌的加入各有何作用?(6分)

加快还原糖与Cu2+的反应速度;次甲基蓝变色反应是可逆的,还原型次甲基蓝遇空气中的氧时又会被氧化为氧化型;氧化亚铜也极不稳定,也会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保持沸腾可以防止空气进入,避免次甲基蓝和氧化亚铜被氧化增加还原糖的消耗量。

利用乙酸锌和亚铁氰化钾二者反应生成的氰亚铁酸锌沉淀来挟走或吸附干扰物质。这种澄清剂除蛋白质能力强,但脱色能力差,适用于色泽较浅,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样液的澄清。

在碱性酒石酸铜乙液中加入少量亚铁氰化钾,是为了消除氧化亚铜沉淀对滴定终点观察的干扰,亚铁氰化钾与红色的氧化亚铜发生络合反应,生成可溶性无色络合物,利于终点的判定。

农业知识综合三考试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三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 考察学生对农产品加工、食品安全学及食品分析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并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范围 (一)农产品加工工艺学 1. 粮油原辅料 掌握粮油原料的分类及品质特征,糖类、蛋与蛋制品、乳与乳制品、油脂、疏松剂等辅助材料。 2. 面制品加工 掌握面包制作方法分类、面团调制、发酵、整形与醒发、烘烤,冷却与包装。 3. 油脂加工 掌握油料预处理,包括清洗、剥壳及仁壳分离、生坯的制备、生坯干燥、油料挤压膨化及料坯蒸炒;植物油脂的制取、油脂精炼和改性。 4. 果蔬原料的分类及加工保藏原理 掌握果蔬原料的分类及品质特征;果蔬加工基本原理,包括果蔬败坏的原因、果蔬的加工保藏方法、加工保藏对原料的要求、半成品的保存、食品添加剂及其应用;原料预处理工序,包括原料分级、洗涤、去皮、切分、去心、去核、修整、破碎、提汁、护色等。 5. 果蔬干制加工 掌握果蔬中的水分性质与保藏性、干制原理、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原料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干制工艺技术,包括原料处理、干制过程的管理、干制品包装、贮藏、复水、果蔬干制品质量标准;干制加工方法与常用设备。 6. 果蔬冷冻加工 掌握冷冻的基本原理,包括冷冻过程、冻结速度与产品质量、冷冻量的要求、冷冻对微生物的影响、冷冻对酶活性的影响、冷冻对果蔬品质的影响;冷冻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冷冻的方法与设备;解冻技术及冷冻品加工应用。 (二)食品安全学 1. 食品污染 掌握食品污染的基本概念、食品污染的分类、危害、来源和途径,控制食品污染防控措施与技术手段等。

2. 生物性污染 掌握食品中生物性污染物的分类、基本特征、污染来源、危害和防控措施,主要内容包括食品中的细菌性污染、霉菌及其毒素污染、寄生虫污染、病毒污染。掌握食物中毒的概念、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分类和预防措施。 3.化学污染物 掌握食品中化学性污染物的分类、基本特征、污染来源、危害和防控措施,主要内容包括有毒有害重金属污染物、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食品加工和环境污染的化学污染物如多环芳烃、杂环胺、亚硝酸盐、丙烯酰胺、氯丙醇、二噁英等和三聚氰胺、苏丹红、盐酸克伦特罗等非法添加物。 4. 天然有毒物质 掌握来自动植物的毒素分类、性质、危害和防控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天然动物性毒素如河豚毒素、组胺、雪卡毒素等,天然植物性毒素如苷类、生物碱、棉酚、亚硝酸盐、芥酸等以及毒蕈和麦角毒素等。 (三)食品分析 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掌握样品的采集、制备、保存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样品预处理方法;掌握食品分析的误差与数据处理方法。 2. 密度的测定 掌握密度瓶和密度计的使用原理;掌握液态食品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3. 食品水分的测定 了解食品的水分含量及其存在形式;掌握常见几种(加热干燥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水分测定方法的原理、测定过程及注意事项;掌握水分活度值的测定方法。 4. 食品灰分的测定 掌握总灰分的测定原理、方法;掌握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的测定方法;掌握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方法;了解特殊的灰化方法。 5. 食品酸度的测定 掌握总酸度的测定、有效酸度的测定和挥发性酸度的测定原理、方法及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6. 脂肪及脂肪酸的测定 了解食品中脂肪存在的形式,掌握脂类测定(索氏提取法、碱性乙醚法、酸

湖南农业大学2016考研真题339 农业知识综合一

2016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 科目名称及代码:339农业知识综合一 适用领域:农业硕士作物、园艺、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草业、种业领域 考试需带的工具: 考生注意事项: ①本试题由植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植物育种学、土壤学6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分值50分,由考生任选三部分作答,并注明所选部分的序号和科目名称。如考生作答多于3个部分,则以答题纸上前三部分计分。 ②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③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植物学(50分) 一、名词解释(共计10分,每小题2分) 1、质体 2、复叶 3、隐头花序 4、蓇葖果 5、变种 二、填空题(共计20分,每空1分) 1、植物细胞由和组成。 2、周皮由、、三部分构成。 3、维管植物包括门、门和门。 4、一个成熟的胚珠包括珠柄、、、、五个部分。 5、裸子植物常被分为、、、、买麻藤纲五个纲。 6、成熟花粉粒的结构为、、和。 三、简答题(共计20分,每小题5分) 1、简述导管和管胞的异同点。 2、简述年轮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3、简述花粉粒的发育过程。 4、高等植物与低等植物的区别主要在哪里? (二)遗传学(50分) 一、名词解释(共计20分,每小题2分)

1、测交 2、非等位基因 3、单体 4、表现型 5、多倍体 6、隐性性状 7、母性遗传 8、性染色体 9、数量性状10、倒位染色体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计15分,每小题1.5分) 1、减数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后期II。() 2、F+细菌与F-细菌杂交,将使F-细菌转变为F+细菌。() 3、缺失圈是由缺失染色体形成的。() 4、某物种为同源六倍体(2n=6x=42),则由花粉通过离体培养所获得的植 株应为同源三倍体(2n=3x=21)。() 5、回交将导致群体后代的基因型趋于纯合。() 6、染色体组是指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数。() 7、在红绿色盲遗传中,若一对夫妇的色觉均表现正常,则他们的子女的色 觉也将全部表现正常。()8、无义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的碱基改变后,突变的密码子仍编码原来的氨 基酸,没有引起多肽链中氨基酸的变化。() 9、体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点上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而位 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称为非等位基因。() 10、倒位杂合体植物表现为半不育。() 三、问答题(共计15分,每小题5分) 1、为什么单倍体高度不育? 2、简述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3、相关易位杂合体的育性如何?为什么? (三)植物生理学(50分) 一、名词解释(共计10分,每小题2分) 1、生长素 2、代谢“源” 3、必需元素 4、伤流现象 5、钙调素 二、填空题(共计10分,每空1分) 1、植物根系吸水,根据其引起的动力的不同,可分为()吸水和()吸水。

农业农村工作综合知识题

农业农村工作综合知识题(100题) 1、果树秋施基肥最适当的时期是什么时候? 答: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2、花期放蜂的作用是什么? 答:提高座果率 3、核桃一年生枝摘心的作用是什么? (一)促进分枝(二)促进枝条尽早木质化(三)培养丰产树形(四)有利于安全越冬 4、果树束诱集带诱杀害虫是何时? 答: 8月底9月初 5、枣树春季保护带覆膜的作用是事么? (一)增温(二)抗旱保水(三)防止枣瘿蚊上树(四)减少人工锄草劳力 6、目前防止黄刺蛾最有效,减少农药危害和投入的方法是事么? 答:冬季手工摘除 7、植物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是那些? 答:温度、水分、土壤、光照 8、果树施基肥最好时期和主要肥料是事么? 答:在果树采收后秋季、以有机肥为主 9、我县棉花播种最佳时期为何时?

答: 4月5日---4月25日 10、构成棉花产量的因素有那些? 答:株数、每株有效铃数、树棉铃重、出棉率 11、棉花打顶最佳时间为何时? 答:7月10日---7月23日 12、新农村建设标准20个字方针是事么? 答:“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3、我县冬小麦播种时期为何时? 答:9月1日---9月15日 14、小麦产量构成因素有那些? 答:穗数、穗粒数、穗粒重 15、我国将每年的那时期定为中国水周? 答: 3月22~28日 16、水的主要用途包括那些? 答: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生态用水 17、我国《水法》中所称水资源,包括那些内容? 答:地表水和地下水 18、下列不需要申请取水许可的情形是事么? 答:为畜禽饮用取水 19、《水法》规定,使用水工程供应的水,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供水单位缴纳水费。供水价格应当按照那些原则确

(完整版)341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大纲(食品学院)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是农业推广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的各农业推广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食品加工与安全相关基础知识和食品中危害物的识别、分析检验及预防控制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掌握程度。 二、评价目标 (1) 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食品卫生学基础知识。 (2)要求学生全面掌握食品分析与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要求考生系统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三、考试内容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由“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和“食品分析与检验”三部分组成。 (一)食品卫生学 第一部分食品的生物污染 食品细菌污染的来源、途径,常见腐败菌、致病菌对人体的危害、检验及控制措施;食品中常见病毒污染的来源、途径、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措施;食品中常见寄生虫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措施;食品中常见霉菌污染的途径、霉菌毒素的产生的条件、影响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和控制措施。 第二部分食品的化学污染 常见的动植物天然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控制原则;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环境污染物污染食品的途径、对人体危害和控制措施;农药、兽药等农用化学物质残留

的原因、影响因素、过量摄入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措施;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成分、产生条件、影响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和控制措施;食品添加剂的类型、使用原则;食品包装材料对食品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第三部分食品的物理污染 食品中主要的物理污染及控制措施;食品企业虫害的来源、入侵途径、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第四部分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 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类型、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措施、常见真菌性食物中毒的控制措施、常见植物性食物中毒的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常见动物性食物中毒的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 第五部分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控制 细菌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病毒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 第一部分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管理 食品安全的概念(中国食品安全法、国际生命科学学会(ILSI))、有机产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概念、标识,以及认证法规和标准体系、有机产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主要区别。 良好农业规范(GAP)中涉及食用农产品安全的要点和原则、安全用水(农业灌溉与农产品初加工生产用水)、肥料的使用(有机肥、化肥等可能给食用产品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农药的安全使用规范、作物和饲料生产中的安全问题、畜禽养殖(饲料、饮水、设施和环境要求;动物福利)、收获加工及贮存(农药停用期、兽药休药期)、工人健康和卫生、卫生设施(废弃物处理、卫生间)、田地卫生、包装设备卫生、运输、溯源 第二部分加工过程食品安全管理 良好生产规范(GMP)的概念和内容、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的概念和内容、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的概念、原理与应用、HACCP、GMP和SSOP的关系、以及针对某一关键控制点(CCP),三者如何协同作用,控制食品安全危害、《GB/T 22000:2006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与HACCP的异同点。 第三部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 我国食品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及其基本框架、最新版《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

(完整版)四川农业大学考研真题之农业知识综合一

四川农业大学 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总分:150分)适用专业: 095100农业推广硕士(植物类)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需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本试题随同答题纸交回! 植物生理部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的字母填在括号内。每题 1分,共10分) ()1. 植物细胞中所含有的单糖主要是: A.六碳糖 B.五碳糖 C.四碳糖 D.七碳糖 ()2. 成熟细胞的水势组成可等于: A.渗透势 B.压力势 C.衬质势 D.渗透势+压力势 ()3.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共有 A.16种 B.9种 C.11种 D.7种 ()4. 准确地说,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 A.根尖 B.伸长区 C.根毛区 D.分生区 ()5. 植物感受光周期最敏感的部位是 A.叶 B.根 C.茎尖 D.花蕾 ()6. 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糖酵解过程进行的部位是 A.线粒体 B.叶绿体 C.细胞质 D.类囊体 ()7.光合作用中可以在夜间固定二氧化碳的植物是 A.碳三植物 B.碳四植物 C.景天科酸代谢植物 D.光呼吸植物 ()8.植物受到逆境胁迫时,下列哪种激素的含量会增加 A.生长素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 ()9.能够诱导长日植物多开雌花的日照是 A.长日照 B.短日照 C.中日照 D.零界日照 ()10.长日植物从北方引种到南方,其开花期 A.延长甚至不能开花 B.提前 C.不变 D.与引种的纬度无关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在括号内划“×”。每题1分,共10分) ()1. 当植物处于低温条件下,戊糖磷酸途径在呼吸作用中所占的比例会上升。

农业知识综合三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

农业知识综合三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2016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卷 科目名称及代码:341 农业知识综合三 适用领域:农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 考生需带的工具: 考生注意事项: ①农产品加工与安全领域考生做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3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值50分。 ②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纸上一律无效。 ③按试卷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食品卫生学(50分) 一、名称解释(共计12分,每小题3分) 1、食品添加剂 2、体外实验 3、糖渍食品 4、生物防腐 二、选择题(共计20分,每小题1分) 1. 食品检测中作为食品被粪便污染的指标是()。 A.细菌总数 B.大肠菌群 C.枯草杆菌 D.酵母菌 2. 食物若由于烹饪方式不当,食用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烧焦了的鱼、肉不宜再食用,因其中含有( ),该物质对人体有极强的致癌作用。 A.苯并芘 B.二恶英 C.黄曲霉毒素 D.亚硝胺 3.我国饮用水微生物标准是细菌总数每升不超过()个。 .60 C 4.发芽马铃薯的主要有害物质是 ( )。此种物质对胃肠道粘膜有较强的刺激性及腐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尤其对呼吸中枢及运动中枢作用明显。它还对红细胞有溶解作用,可致溶血。可引起急性肺水肿,其次为胃肠炎及肺、肝、心肌和肾脏皮质的水肿等。 A. 龙葵素 B.苦杏仁苷 C.秋水仙碱 D. 亚麻苦苷 5.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04是食品标签系列国家标准之一,适用于提供给消费者的所有预包装食品标签。其中规定产品配料表中必须标明()的具体名称。 A.防腐剂、抗氧化剂、酸度调节剂 B.防腐剂、甜味剂、着色剂 C.甜味剂、着色剂、抗氧化剂 D.抗氧化剂、防腐剂、着色剂 6.制定食品卫生标准的主要法律依据()。

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农业综合知识三》考研大纲_中国农业大学考研网

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农业综合知识三》考研大纲 一、考试性质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是农业推广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的各农业推广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食品加工与安全相关基础知识和食品中危害物的识别、分析检验及预防控制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掌握程度。 二、评价目标 (1)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食品卫生学基础知识。 (2)要求学生全面掌握食品分析与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要求考生系统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三、考试内容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由“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和“食品分析与检验”三部分组成。 (一)食品卫生学 第一部分食品的生物污染 食品细菌污染的来源、途径,常见腐败菌、致病菌对人体的危害、检验及控制措施;食品中常见病毒污染的来源、途径、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措施;食品中常见寄生虫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措施;食品中常见霉菌污染的途径、霉菌毒素的产生的条件、影响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和控制措施。 第二部分食品的化学污染 常见的动植物天然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控制原则;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环境污染物污染食品的途径、对人体危害和控制措施;农药、兽药等农用化学物质残留的原因、影响因素、过量摄入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措施;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成分、产生条件、影响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和控制措施;食品添加剂的类型、使用原则;食品包装材料对食品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第三部分食品的物理污染 食品中主要的物理污染及控制措施;食品企业虫害的来源、入侵途径、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第四部分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 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类型、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措施、常见真菌性食物中毒的控制措施、常见植物性食物中毒的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常见动物性食物中毒的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 第五部分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控制 细菌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病毒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 第一部分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管理 食品安全的概念(中国食品安全法、国际生命科学学会(ILSI))、有机产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概念、标识,以及认证法规和标准体系、有机产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主要区别。 良好农业规范(GAP)中涉及食用农产品安全的要点和原则、安全用水(农业灌溉与农产品初加工生产用水)、肥料的使用(有机肥、化肥等可能给食用产品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农药的安全使用规范、作物和饲料生产中的安全问题、畜禽养殖(饲料、饮水、设施和环境要求;动物福利)、收获加工及贮存(农药停用期、兽药休药期)、工人健康和卫生、卫生设施(废弃物处理、卫生间)、田地卫生、包装设备卫生、运输、溯源 第二部分加工过程食品安全管理 良好生产规范(GMP)的概念和内容、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的概念和内容、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

农业知识综合一2016

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农业知识综合一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注意:所有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植物学部分(50分) 一、名词辨析:(每题4分,共20分) 1. 单果与复果 2. 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3. 定根与不定根 4. 分化与脱分化 5. 营养繁殖与无融合生殖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 筛管与导管有何不同? 2. 如何理解“霜叶红于二月花”? 3. “自花受粉有害,异花受粉有益”,被子植物是如何避免自花受粉的? 三、问答题:(每题15分,共15分) 1. 试述种子植物是如何适应各种不利的生态环境的? 植物生理学部分(50分) -、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 1.共质体途径 2.离子拮抗作用 3.生长调节剂 4.光合磷酸化 5.温度补偿点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0分,每题1分) 1.土壤中的水分在根内是不能通过质外体进入导管的。() 2.蒸腾拉力引起被动吸水,这种吸水与水势梯度无关。() 3.植物的微量元素包括氯、铁、硼、锰、钠、锌、铜、镍、钼等 9 种元素。() 4.植物从士壤溶液中既能吸收硝态氮,又能吸收铵态氮。 ( ) 5.一般说来,正常叶子的叶绿素a 和叶绿素 b 的分子比例约为3:1。() 6.在光合链中最终电子受体是水,最终电子供体是NADPH。() 7.糖酵解途径是在线粒体内发生的。() 8.在种子吸水后种皮未破裂之前,种子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9.所有的植物生长物质都可以称为植物激素。() 10.激动素是最先发现的植物体内天然存在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

农业学习知识综合一专业考试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一(植物学部分)

农业推广硕士遗传学考试大纲(50分)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第一节染色体 1、染色质与染色体:掌握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基本概念,明确二者是同一物质在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何谓常染色质、异染色质?二者在细胞分裂周期中表现的区别? 2、染色体的形态:掌握着丝点、染色体臂、主缢痕、次缢痕、随体等染色体基本形态;根据着丝点位置将染色体按形态分为不同类型,在细胞分裂后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了解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掌握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依据。 3、染色体的数目:同种生物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性细胞中的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了解主要农作物染色体的数目。 第二节细胞的分裂和细胞周期 1、细胞周期: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前者由可分为合成前期、合成期、合成后期,后者又可分为核分裂和胞质分裂两个阶段。 2、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了解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3、减数分裂: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可分为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每次分裂又分为前、中、后、末4个时期,减数发生在第一次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又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了解不同时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了解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第三节配子的形成和受精 1、雌雄配子的形成:掌握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基本概念;了解植物雌、雄配子的形成过程,每个胚囊母细胞形成1个雌配子体,每个花粉母细胞可形成4个雄配子体。 2、植物的授粉与受精:掌握授粉、受精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双受精的概念,了解通过双受精发育成的种子其各组成成分遗传组成来源的不同;掌握花粉直感与果实直感的概念及区别并能各举实例。 3、无融合生殖:了解无融合生殖基本概念及其几种主要类型(单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二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不定胚、单性结实) 第二章孟德尔遗传 第一节分离规律 1、性状分离现象及解释:在熟悉单位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现象的发现及合理解释。

农业知识综合四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2013年全日制硕士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题 科目名称及代码:农业知识综合四 342 适用领域: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考试需带的工具: (一)发展经济学(50分) 一、简答题(共计30 分,每小题10分) 1.请你谈谈“经济增长≠经济发展”这句话的理解? 2.谈谈对刘易斯模型的评价? 3.转型时期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是什么? 二、论述题(共计20分,每小题20分) 1.阐述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内容?并试述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战略?

(二)农村社会学(50分)一、名词解释(共计15分,每小题5分) 1.农村社区 2.农村城市化 3.农村社会保障 二、简答题(共计20分,每小题10分) 1.简述我国农村人口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2.我国农村改革导致了哪些方面重大的农村社会变迁? 三、论述题(共计15分,每小题15分) 1.针对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的现象,试分析农村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的变化及对农村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三)农村政策学(50分) 一、名词解释(共计20分,每小题 4 分) 1.农业政策采纳 2.农业政策评估 3.农业政策方案政策 4.农业政策 5.农业政策目标

二、简答题(共计10分,每小题 10 分) 1.简述农业政策执行的基本程序? 三、论述题(共计20分,每小题20分) 1.谈谈你对2012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认识。 (四)农业经济学(50分) 一、简答题(共计30分,每小题 10 分) 1.简述农业规模经营的条件有哪些? 2.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3.农业财政投资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2020农业知识综合三_入学考试大纲2020

淮海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农业知识综合三》大纲 Ⅰ、考试说明 1.参考教材 (1)何计国等,《食品卫生学》(第一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01 (2)周才琼等,《食品标准与法规》(第二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08 (3)张水华主编,《食品分析》(第二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02 (4)领域当前研究的热点和前沿知识。 2.考试内容比例 (1)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24% 简答题:55% 论述(综合)题:21% (2)内容比例 食品卫生学占1/3;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占1/3;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占1/3。Ⅱ、考试内容: 一、食品卫生学 (一)重要名词 1.食品卫生学 2.菌落总数 3. ADI 4.生物放大作用 5.食品安全性评价 6.食品的细菌菌相 7. 食物中毒 8. HACCP 9. 食品腐败变质 10. 食品添加剂

11. 大肠菌群 12.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二)重要知识点 1. 简述食品细菌污染的危害、途径和控制 2.什么是大肠菌群?大肠菌群的表示方法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是什么? 3.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过程、影响因素、鉴定指标,食品卫生学意义及其预防措施、处理原则 4. 霉菌污染的卫生学意义和霉菌产毒条件及预防措施 5.农药污染食品的途径: 6.说明有害金属污染食品的途径、毒作用特点和预防控制措施。 7. 二恶英的污染来源及预防措施 8. 试列举一类食品,说明其可能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及控制措施 9.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0.请论述食品细菌性污染的防控措施。 11.食品卫生管理的意义。 12.简述厂房设计的卫生要求。 13.简述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及选择毒性试验的原则。 二、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 (一)重要名词 1. 标准 2. 标准化 3. 广义法律 4. 法规 5. 食品行政执法 6. 技术法规 7. 第三方评定 8. 有机食品 9.无公害农产品 10.ISO标准 11.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农业综合知识题(含答案)

农业综合知识题(含答案)

农业综合知识 (选择题 16 题,判断题 4 题,问答题 75 题,共 95 题) 一、选择题 1. 超级稻是指:( A ) A.产量特别高的水稻 B.米质特别好的水稻 C.抗性特别好的水稻 2 下列作物中,哪个不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 C ) A.玉米 B.大豆 C.高粱 3.广东最大的粮食作物是:( A )A.水稻 B.玉米 C.马铃薯 4.“绿色革命”发生在上世纪( B ) A.30 年代 B.50 年代 C.70 年代 5.水稻占广东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 C ) A.60% B.70% C.80% 6. 在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是否可以使用化肥?( A ) A.不可以 B.可以 C.无所谓 7.根据我国的有关行业分类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畜牧业包括牲畜的饲养、猪的饲养、家禽的饲养、狩猎和捕捉动物、其他畜牧业,其中牲畜包括以下哪类动物:( A ) A.牛的饲养 B.猪的饲养 C.鸡的饲养 D.狗的饲养 8.广东省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畜禽品种有 9 个,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一个品种:( D ) A.蓝塘猪 B.惠阳胡须鸡 C.乌鬃鹅 D.岭南黄鸡 9. 广东省在配套系选育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先后培育出了 3 个猪配套系和13 个肉鸡配套系,其中不包括哪个配套系:( C ) A.深农猪配套系 B.岭南黄鸡Ⅰ号配套系 C.PIC 猪配套系 D.华农温氏猪Ⅰ号配套系 10.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以下哪一种药物是国家明文禁止添加的违禁药物,不

能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 B ) A.玉米 B.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C.食盐 D.维生素 11. 以下哪一个国家是全世界养猪业最发达、猪肉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C ) A.古巴 B.朝鲜 C.丹麦 D.澳大利亚 12. 农产品加工是把种植、养殖等的农副产品按其用途分别制成成品或半成品的生产过程。针对原料的加工程度而言可分为(B)。 A.种植、初加工、深加工 B.养殖、初加工、深加工 13. 我省粮食加工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大米加工、米面制品及烘焙食品、加工三大领域,优势产品包括(ABDFG)。 A.快食性米粉丝 B.方便米饭 C.方便面 D.方便糊 E.粉丝 F.米粉丝 G.月饼、饼干和营养配餐等。 14. 微胶囊技术可广泛地应用于油脂行业中, 油脂中的许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空气接触会发生氧化酸败,而微胶囊化能够保护这些活性成分,降低其挥发性,使其与空气隔绝,从而起到(A)的作用。A.抗氧化B.易溶解C.易吸收 15. 超高温杀菌技术,是指将流体或半流体在 2.8 秒内瞬间加热,然后再迅速冷却到 30℃~40℃的杀菌技术。瞬间加热所需的温度是(B) A.110℃~130℃ B.135℃~150℃ C.180℃~250℃ D.200℃~250℃ 16. 气调包装用的气体通常为不同比例的组合气体。作为气调包装中生物抑制因素,降低肉pH值,抑制厌氧菌繁殖,在短期内使肉呈鲜红色,但可使贮藏期大大缩短,或作为惰性气体, 起到混合气体缓冲或平稳气体的作用。这些气体是分别(ABC) A .O2,B .CO 2C .N2 D .H2 O 一、判断题 1. 加热、浓缩、干燥、浸出、压榨、过滤、蒸馏是农产品加工物理机械加工技

湖南农业大学农业知识综合一2015—2018年考研真题试题

2015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 科目名称及代码:农业知识综合一 339 适用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作物、园艺、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草业、种业领域考试需带的工具: 考生注意事项: ①本试题由植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植物育种学、土壤学6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分值50分,由考生任选三部分作答,并注明所选部分的序号和科目名称。如考生作答多于3个部分,则以答题纸上前三部分计分。 ②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③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植物学(5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 细胞周期 2. 栅栏组织 3. 初生生长 4. 合轴分枝 5. 蒴果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 细胞是有机体和的单位。 2. 一个完整的种子由、和种皮三部分组成。 3. 居间分生组织是某些器官保留下来的组织,它的主要功能是使其所在部位进行生长。 4. 植物落叶是由于在叶柄的基部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区,该区是由 和两层组成。 5. 种子植物和微生物的共生关系一般有和两种类型。 6. 叶在茎上有规律排列方式称为,它有、和三种基本类型。 7. 构成雌蕊的单位称,是具生殖作用的。

8. 苔藓植物在其生活史上是以发达,劣势,寄生在 上为显著特征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 植物有哪些主要的组织?简要说明它们的功能。 2. 简述双子叶植物茎的增粗过程。 3. 简述花药的发育过程。 4.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二)遗传学(50分) 一、名词解释(共计15分,每小题3分) 1. 基因型 2. 显性性状 3. 等位基因 4. 数量性状 5. 同源多倍体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计10分,每小题2分) 1. 基因突变对于生物体都是有害的。() 2. 减数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后期I。() 3. 在F2代群体中,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也一定相同。() 4. 连锁基因之间的重组率小于或等于其交换值。 () 5. 无义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的碱基改变后,突变的密码子仍编码原来的

《农业知识综合三》自命题考试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三》自命题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侧重于农业工程综合知识的考查。考试内容涵盖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主干课程,包括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等学科。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本领域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报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考生。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等科目内容各占50分。 四、考试大纲 (一)《食品卫生学》 1.食品的生物污染及其控制 1.1掌握食品细菌污染的来源、途径、常见腐败菌、致病菌的危害、检验及控制方法; 1.2掌握食品病毒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1.3掌握食品中寄生虫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2.食品的化学污染及其控制 2.1 掌握常见的动植物天然有害物质的危害及预防控制原则; 2.2掌握环境污染物污染食品的途径、危害和控制措施 2.3掌握农用化学物质残留的原因、影响因素、过量摄入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2.4掌握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来源、影响因素、危害和控制措施 2.5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成分、产生条件、危害和控制措施2.6 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类型,掌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3.食品的物理污染及其控制 掌握食品主要异物的种类和控制措施。 4.食物中毒及其控制 4.1掌握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类型 4.2 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控制措施 4.3 掌握真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控制措施 4.4 掌握植物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4.5 掌握动物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5.食源性感染性疾病及其控制 5.1掌握细菌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2掌握病毒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3掌握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 1. 掌握食品安全的概念(中国食品安全法、国际生命科学学会(ILSI)) 2. 掌握有机产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概念、标识,以及认证法规和标准体系 3. 掌握良好农业规范(GAP)中涉及食用农产品安全的要点和原则 1) 农业用水与生产用水 2) 肥料的使用 3) 农药的使用 4) 作物和饲料生产 5) 畜禽养殖 6) 收获加工及贮存 7) 工人健康和卫生 8) 卫生设施 9) 田地卫生 10)包装设备卫生 11)运输 12)溯源 4. 掌握加工过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和应用

农业知识综合一考试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一(植物生理学部分) 农业知识综合一(植物学部分)

农业推广硕士遗传学考试大纲(50分)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第一节染色体 1、染色质与染色体:掌握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基本概念,明确二者是同一物质在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何谓常染色质、异染色质?二者在细胞分裂周期中表现的区别? 2、染色体的形态:掌握着丝点、染色体臂、主缢痕、次缢痕、随体等染色体基本形态;根据着丝点位置将染色体按形态分为不同类型,在细胞分裂后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了解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掌握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依据。 3、染色体的数目:同种生物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性细胞中的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了解主要农作物染色体的数目。 第二节细胞的分裂和细胞周期 1、细胞周期: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前者由可分为合成前期、合成期、合成后期,后者又可分为核分裂和胞质分裂两个阶段。 2、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了解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3、减数分裂: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可分为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每次分裂又分为前、中、后、末4个时期,减数发生在第一次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又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了解不同时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了解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第三节配子的形成和受精 1、雌雄配子的形成:掌握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基本概念;了解植物雌、雄配子的形成过程,每个胚囊母细胞形成1个雌配子体,每个花粉母细胞可形成4个雄配子体。 2、植物的授粉与受精:掌握授粉、受精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双受精的概念,了解通过双受精发育成的种子其各组成成分遗传组成来源的不同;掌握花粉直感与果实直感的概念及区别并能各举实例。 3、无融合生殖:了解无融合生殖基本概念及其几种主要类型(单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二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不定胚、单性结实) 第二章孟德尔遗传 第一节分离规律 1、性状分离现象及解释:在熟悉单位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基本概念的

农业知识综合一

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农业知识综合一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植物学部分(5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胞间连丝 2.传递细胞 3.内起源 4.凯氏带 5.侵填体 6.年轮 7.心皮 8.雄性生殖单位 9.双受精作用10.双名法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以下哪种细胞器既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又在遗传上具有半自主性┈┈┈() A. 叶绿体 B. 线粒体 C. 高尔基体 D. 内质网 2. 植物的分生组织按照来源划分可分为原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以及次生分生组织,以下属于次生分生组织的是┈┈┈┈┈┈┈┈┈┈┈┈┈┈┈┈┈┈┈┈┈┈┈() A. 顶端分生组织 B. 居间分生组织C.侧生分生组织 D. 次生木质部 3. 一般来说,一个生活的细胞内具有一个细胞核,以下哪种细胞成熟后具有多个细胞核┈┈┈┈┈┈┈┈┈┈┈┈┈┈┈┈┈┈┈┈┈┈┈┈┈┈┈┈┈┈┈┈┈┈┈() A. 导管分子 B. 筛管分子 C. 管胞分子 D. 花粉囊壁绒毡层细胞 4. 下列不属于水生植物的特征是┈┈┈┈┈┈┈┈┈┈┈┈┈┈┈┈┈┈┈┈┈() A. 针形叶 B. 叶片气孔数量多 C. 机械组织衰退 D. 叶肉胞间隙发达 5.众所周知,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营养物质首先由以下哪种结构提供┈┈┈┈┈┈┈┈┈┈┈┈┈┈┈┈┈┈┈┈┈┈┈┈┈┈┈┈┈┈┈┈┈┈() A. 胚根 B. 胚芽 C. 子叶 D. 真叶 6. 根据禾本科植物维管束鞘及其周围薄壁细胞排列的特点进行划分,下列属于C4植物的是┈┈┈┈┈┈┈┈┈┈┈┈┈┈┈┈┈┈┈┈┈┈┈┈┈┈┈┈┈┈┈┈┈() A. 甘蔗和水稻 B. 水稻和小麦 C. 高粱和玉米 D. 玉米和竹子

北京林业大学341农业知识综合三核心知识点

2019年北京林业大学341农业知识综合三核心知识点 本《农业综合知识三》包括《食品卫生学》、《食品质量管理》和《食品工艺学》三门课程。 《食品卫生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食品中存在或可能进入食品的而且能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掌握基本的食品卫生学的评价方法以及预防控制措施,为学生将来从事和食品相关的各行各业,尤其是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食品质量管理》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系统了解现代食品质量安全体系的相关内容,掌握食品质量安全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危害,了解现阶段食品安全性控制方法,为学生将来能更好地从事和食品相关行业,尤其是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理论课,本次考试内容主要分食品加工原理、果蔬产品加工工艺学、乳制品加工工艺学等三部分,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它综合运用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工程原理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食品加工的原理和技术。

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食品安全与加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食品卫生学》 第一章食品的生物性污染 教学内容: 1.食品污染概念与分类 2.食品的细菌污染 3.食品的腐败变质 4.致病性细菌对食品的污染 5.病毒对食品的污染 6.食品的霉菌污染 7.寄生虫对食品的污染 基本要求: 掌握食品的细菌性污染途径及检验方法,掌握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过程、影响因素、鉴定方法及预防措施,了解污染食品的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等的病原学特点与性质、感染途径、对人体危害、预防措施。 第二章食品中的化学性污染

农业综合知识题(含答案)

农业综合知识 (选择题16 题,判断题 4 题,问答题 75 题,共 95 题) 一、选择题 1、超级稻就是指:( A ) A、产量特别高得水稻B、米质特别好得水稻 C、抗性特别好得水稻 2 下列作物中,哪个不就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 C )A、玉米 B、大豆C、高粱 3、广东最大得粮食作物就是:( A )A、水稻B、玉米 C、马铃薯 4、“绿色革命”发生在上世纪( B ) A、30 年代 B、50年代C、70 年代 5、水稻占广东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得(C)A、60%B、70% C、80% 6、在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就是否可以使用化肥?( A) A、不可以 B、可以C、无所谓 7.根据我国得有关行业分类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 ,畜牧业包括牲畜得饲养、猪得饲养、家禽得饲养、狩猎与捕捉动物、其她畜牧业,其中牲畜包括以下哪类动物:( A ) A、牛得饲养 B、猪得饲养C、鸡得饲养D、狗得饲养 8.广东省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得畜禽品种有9 个,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一个品种:( D ) A、蓝塘猪 B、惠阳胡须鸡C、乌鬃鹅 D、岭南黄鸡 9、广东省在配套系选育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 先后培育出了 3 个猪配套系与13个肉鸡配套系,其中不包括哪个配套系:( C)A、深农猪配套系 B、岭南黄鸡Ⅰ号配套系 C、PIC 猪配套系 D、华农温氏猪Ⅰ号配套系 10、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以下哪一种药物就是国家明文禁止添加得违禁药物,

不能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 ( B )A、玉米 B、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C、食盐 D、维生素 11、以下哪一个国家就是全世界养猪业最发达、猪肉出口最多得国家之一?( C ) A、古巴B、朝鲜C、丹麦D、澳大利亚 12、农产品加工就是把种植、养殖等得农副产品按其用途分别制成成品或半 成品得生产过程。针对原料得加工程度而言可分为(B)。A、种植、初加工、深加工 B、养殖、初加工、深加工 13、我省粮食加工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大米加工、米面制品及烘焙食品、加 工三大领域,优势产品包括(ABDFG)。 A、快食性米粉丝B、方便米 饭C、方便面 D、方便糊 E、粉丝 F、米粉丝 G、月饼、饼干与营养配餐等。14、微胶囊技术可广泛地应用于油脂行业中,油脂中得许多不饱与脂肪酸, 与空气接触会发生氧化酸败,而微胶囊化能够保护这些活性成分,降低其挥发性,使其与空气隔绝,从而起到(A)得作用。 A.抗氧化B.易溶解C。易吸收15、超高温杀菌技术,就是指将流体或半流体在 2、8 秒内瞬间加热,然后再迅速冷却到 30℃~40℃得杀菌技术.瞬间加热所需得温度就是(B)A、110℃~130℃B、135℃~150℃C、180℃~250℃ D、200℃~250℃16、气调包装用得气体通常为不同比例得组合气体。作为气调包装中生物抑制因素,降低肉 pH值, 抑制厌氧菌繁殖,在短期内使肉呈鲜红色,但可使贮藏期大大缩短,或作为惰性气体,起到混合气体缓冲或平稳气体得作用.这些气体 就是分别(ABC) A 、O2,B 、CO 2C 、N2 D 、H2 O 一、判断题 1、加热、浓缩、干燥、浸出、压榨、过滤、蒸馏就是农产品加工物理机械加 工技术. (正确) 2、我省粮食加工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大米加工、米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