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方案介绍分析

合集下载

配电网智能分布式FA技术介绍

配电网智能分布式FA技术介绍
速动型分布式FA对一次网架及设备要求
1、开关为断路器开关; 2、开关配置电流CT; 3、开关进线、出线配置电压PT; 4、断路器跳闸动作时间<100ms; 5、手拉手双电源环网中联络开关恢复靠分布式FA,三分段三 联络网络中联络开关恢复依靠主站。
分布式FA的技术条件要求
缓动型分布式FA对一次网架及设备要求
光纤
以太网
DTU 1
DTU 2
将处理过程及结果上报配电自动化主站
线路发生 故障
变电站出 口断路器 保护动作
FA启动
故障上游 隔离
故障下游 隔离
故障定位 及隔离
恢复供电
变电站出口 保护信号
自身故障 信号
相邻站点 故障信息变电站出 口开关联来自开关缓动型分布式FA案例
上海浦东核心区分布式FA典型网架拓扑
断路 器 甲
保护信号 合闸信号 开关位置
母线1
配电主站
母线2
K1
FTU1
FTU6
K 10
D
K2
DTU2
K3
K4
DTU3
K5
K6
DTU4
K7
K8
DTU5
K9
环网柜1
环网柜2
环网柜3
环网柜4
电缆
终端与主站通信网
终端间对等通信网
故障点
网架拓扑维护
网架拓扑维护 网架结构或运行方式发生变化时,由主站将网架拓扑结构下发至分布式FA
的配电终端,分布式FA的配电终端根据主站下发的网架结构信息,重新自动生 成判断逻辑,以适应网架结构的变化。
同 一个通信网络。
一 概述 二 分布式FA的实现模式 三 技术条件要求 四 高级应用探讨
提纲

基于无线4G通信的架空网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方案及应用

基于无线4G通信的架空网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方案及应用

基于无线4G通信的架空网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方案及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一种基于无线4G通信的架空网智能分布式解决方案,实现只需变电站一次重合即可完成故障的定位隔离及恢复供电,与架空网运行情况相契合。

本文将重点从总体架构、实现原理、配置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并以一个实际应用案例来介绍工程应用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与常规依靠点对点光纤通信不同,方案中将重点减化设备间的信息交互量,同时也最大限度降低通信延时对故障处理逻辑的影响,因此无线通信的方式已能满足要求,具备广泛应用意义。

关键词:架空网;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引言目前国内典型馈线自动化(简称FA)模式应用最广的包括有基于后台主站和通信的集中监控型和基于重合器方式的电压时间型、电压电流型等[1-4],电压时间型则是传统的一种馈线自动化方式,电压电流型是在电压时间型基础上延伸,增加电流判据、增加闭锁功能从而解决开关动作次数多、多分段情况下复电时间长的问题。

基于重合器方式一般都需要变电站多次重合,随着无线 4G技术应用深入,借助无线公网的高覆盖、快速信息交互成为可能,因此探索一种基于无线通信通道,经济实用、简单可靠的馈线自动化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1 总体架构为便于对相关原理进行说明,以图2所示简化“手位手”线路为例,CB1、CB2为变电站出线断路器,S1-S3、S5-S7为分段开关,S4为联络点开关,开环运行。

线路的逻辑区域共有L1(CB1,S1)、L2(S1,S2)、L3(S2,S3)、L4(S3,S4)、L5(S4,S5)、L6(S5,S6)、L7(S6,S7)、L8(S7,CB2)共8个区域。

故障定位策略:逻辑区域内的两个节点通过快速的无线通信通道进行信息交互,原则上可采用每个节点分别与上下游相邻节点进行通信的方式,但考虑到无线通信的特殊性,为减少重复性通信环节、降低通信网络负担,可采用从母线流向线路作为通信的启动方向。

如图中L1逻辑区域先行通信交互判定,若不满足故障闭锁条件,则到下一级L2逻辑区域进行通信,以此类推,直到判定出故障所在区间,此时区域内关联的两个节点完成故障定位。

浅谈智能配电网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技术应用 林丹

浅谈智能配电网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技术应用 林丹

浅谈智能配电网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技术应用林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全面发展,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力提升,电力资源作为一种与民众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的现代能源,对供电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电力传输技术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过程,智能配电网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技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给全社会提供了高质量的电力能源。

该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智能配电网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技术进行了重点介绍,并着重分析了其在输电工程中的应用,希望对我国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分布式馈线;自动化1 概述1.1 智能配电网智能配电网的形成是基于配电网,加设网络信息传输设备。

通过计算机软件的数据处理,将配电网中所有用电单位的数据进行统计,并针对数据作出集成处理。

最终将配电网的各类数据,形成的数据表格或图形的智能化操作。

1.2 分布式馈线馈线区别与输电线路,其主要作用为传输信号,监控整体配电网的运行状态,并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快速地反馈和处理。

由于整体的配电网范围较大,涉及的用电单位也较多。

因此为了保证整体配电网都在馈线的监控之下,施工人员将馈线合理地分布连接在整个配电网之上。

形成对整体配电网的运行监控,最终形成的全体馈线称之为分布式馈线。

1.3 自动化技术当前针对智能配电网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主要存在数据监控、数据反馈、数据处理、结果执行等方面。

此类操作通过网络通信,结合硬件控制完成对配电网设备线路的控制。

最终达到在较短的时间内,处理相对应的故障,保障整体配电网的安全运行。

2 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的技术特征2.1 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的基本功能分析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技术简称FA,其基本功能就是在系统某一部位发生故障时可以利用物理开关的结构在几秒或是几十秒内切断电源,最大限度地减小局部设备故障对系统整体产生的不利影响,并利用主站快速的分析能力和故障处理能力在几分钟内实现故障的计算、处理措施的选择以及处理指令的发出等,理想状态下可以在十几分钟之内实现恢复供电。

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的多电源处理方法

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的多电源处理方法
3.GOOSE的高速通信。智能分布式FA的故障处理时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信延时。配电网终端点多面广,节点数量大且分散、通信距离短。以太网无源光网络作为一种点到多点的光通信技术,集成了无源光网络的优势,EPON的光通信具有组网方便,传输范围广,本低,可以搭载多重业务的优点。目前,基于EPON光纤通信技术已十分成熟,为基于GOOSE的高速通信机制提供了快速可靠的信道。基于快速、靠的数据传输机制。GOOSE报文可直接映射到数据链路层,减少了传输延时。当地事务的变化检测机制可以快速地检测到数据的更新并第一时间进行发布;GOOSE的重传机制则保障了数据的可靠性。通过此方式将与该馈线所有相连的联络开关都将等同收到故障区域信号,启动故障恢复过程。故障恢复过程中,故障区域内任何开关都将获得所有相连联络开关信息,获得的所有联络开关集合有且仅有一个将闭合的算法,实现多电源的故障恢复功能。如果满足则继续以下游开关进行递归计算直至不能满足,以不能满足处的开关设置为断开的新联络开关。目前,GOOSE高速通信技术已在智能变电站广泛应用和验证,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为每一个配置终端的节点(有效节点)建立有向节点关联列表,列表包含所有与本节点有馈线连接的节点(相邻节点),即与本节点关联的所有正向节点、反向节点。正向节点、反向节点和分别。对于含多电源的网络,以任意一个主电源为基点,假设全网中仅有主电源供电,全网功率正方向为从该基点向全网供电的功率方向(全网功率正方向具有唯一性)。从系统的角度看,馈线网络将被逻辑分割成多个可以独立实现馈线自动化的子网络,每个子网络由1个或多个区域组成,子网络内的多个区域互为备用。
二、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的多电源处理方法
2馈线保护适应技术。DG的接入对配电网保护提出了新的需求。传统配电网是辐射形单电源网络,保护配置为过电流保护,为保证保护的选择性,过电流保护应依靠时限配合。而随着DG的接人,配电网将变为电流双向流动的有源网络。因此,应在过流保护的基础上加装方向元件。此外,在系统故障时,由于DG的助增作用,故障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均会发生变化。因此,可以加装低电压和零序电压启动元件,以增加保护的灵敏性。另外,可增加低电压保护动作元件及过电压保护动作元件,以提高保护的可靠性。本文所提的基于有向节点的智能分布式FA对保护的配置要求如下。1)配电网要求所有变电站出线开关、分段开关、联络开关均配置带保护的智能配电终端。2)智能配电终端配置Ⅲ段方向过流保护元件,要求每段方向元件和时限均可独立配置,功率方向元件采用90。接线。对于三相短路故障,采用记忆电压消除近区三相电压死区。3)智能终端配置可分别投退的低压、过压、失压保护,过压保护防止DG接入引起的过电压。4)智能终端配置可分别投退的低频、过频保护,频率保护防止DG接人引起的频率异常。5)智能终端配置三相一次重合闸元件。满足重合闸条件后,检测到一侧有压时,延时重合闸时间执行合闸命令,并向关联节点发送重合闸成功报文。6)智能终端配置重合闸后加速元件,如果重合于永久性故障,则由重合闸后加速元件跳开开关,并闭锁于分闸状态,并向关联节点发送重合闸失败标志。

基于智能分布式FTU、智能分布式DTU的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方案实现

基于智能分布式FTU、智能分布式DTU的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方案实现
基于智能分布式FTU、智能分布式DTU的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方案实现
一、架空线路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DAF-810馈线自动化终端)
1.现状和问题
传统的架空配电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一般由变电站馈线出口断路器保护动作跳闸,并通过人工切除故障后,恢复供电。这种方式下,人员的维护量大,并且停电时间长,供电可靠性低。
强化投资的收益比:光纤通讯是电缆型线路的标准配置,本系统要求的光纤通讯并不增加投资。如果投资允许,建议采用断路器作为分段开关,充分发挥系统的选择性切除故障功能,同时也为智能配电网运行方式布置的灵活性提供多种手段;如果投资有限,部分选用负荷开关,也能实现故障的自动恢复和重构,但是降低了故障隔离的选择性。
通过本系统的II段近后备保护,并结合馈线出口断路器的保护、母线保护、变压器保护,实现了电网、变电站和馈线各类保护的协同配合,同时本系统还具备重合闸、解列、重构等功能,完善了智能配电网的自愈体系,提高了配电网的供电质量。
提供强大的分析能力:后台监控系统主要包括系统运行监控功能、系统维护功能、分段开关四遥功能、以及后台辅助分析功能。监控功能指常态下的监控,系统维护功能主要包括馈线拓扑结构维护、控制策略的配置、定值的计算及在线下发等,而后台辅助分析功能包括故障场景再现,系统动作行为分析等。
与变电站站内控制单元通信中断
负荷开关FTU间通信中断
处理过程中通信中断
处理过程中收到电源站内“事故总信号”
恢复供电过程中预判出转供线路过载
二、电缆型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DAF-830配电自动化终端)
1.现状和问题
传统的电缆型配电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一般由变电站馈线出口断路器保护动作跳闸,并通过人工切除故障后,恢复供电。这种方式下,人员的维护量大,并且停电时间长,供电可靠性低。

智能配电网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技术

智能配电网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技术

智能配电网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技术电力是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能够维持社会安定,更好的发展社会经济。

配电网作为电力传输网络,对于其安全运行已经引起更多人的重视。

而近年来,随着我国供电负荷的不断增加,智能化配电网应运而生,并已经成为电力事业的核心。

标签:智能配电网;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技术因配电网接线比较负责,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不利于提高配电网运行效率,如接地短路和相间故障等,不利于系统稳定和可靠的供电。

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智能配电网技术,该技术的运用有助于促进智能配电网自动化水平的显著提高,在智能监测与自动装置的帮助下能够对配电网运行进行有效的监视,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则需要立即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配电网自愈能力也能够获得有效提高,在短时间之内系统也能够恢复到安全运行状态[1]。

1 智能配电网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技术介绍1.1智能配电网当下,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新型技术与设备逐渐在各个行业中大量涌现出来。

智能配电网主要是在配电网基础上增加网络信息传输设备。

关于数据的处理主要借助各种计算机软件,可以统计全部用电单元数据,然后开展集成处理,最终形成一定的图形或表格。

1.2分布式馈线与输电线路相比,馈线具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为了传输信息,对整个配电网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监控能够,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快速反馈、处理。

因整体配电网具有较大的范围,涉及多个用电单位,为更好的监控整体配电网,施工人员有必要做好馈线的合理分布连接工作,最终有助于全体馈线的形成,即所谓的分布式馈线[2]。

1.3自动化技术该技术被应用到多个方面,如数据监控、反馈、处理以及结果执行。

这类操作在控制配电网设备线路时主要借助网络通信与硬件控制,在短时间内实现对相关故障的处理,为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整个配电网十分有意义。

2 技术应用2.1配电网整体监控随着智能配电网的相继提出和实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整体配电网。

配电网整体监控是一种比较常见且应用最为广泛的智能配电网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技术,由于配电网通常会涉及较多的用电单位和广泛的范围,供电故障一旦出现,则必然会造成大范围影响。

馈线自动化功能分析报告

馈线自动化功能分析报告

实验四馈线自动化功能分析一. 实验名称馈线自动化功能分析二. 实验目的1.对馈线自动化功能的基本作用有一个感性认识: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是发电、供电和保障人民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重要任务,馈线的运行方式和负荷信息必须及时准确地送到配网监控中心,以便运行管理人员进行调度控制管理;当故障发生后,能及时准确地确定故障区段,迅速隔离故障区段并恢复健全区域供电。

2.掌握配网SCADA的基本功能、实现原理和操作方法。

3.了解表征馈线当前运行状态的参数类型和特点、获取方式、表现形式。

如馈电点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流和开关状态等。

4.了解改变馈线当前运行方式的控制命令信息的类型和特点、下发方式。

1.了解非正常状态信息的表现形式。

2.掌握故障判断、隔离和健全区域恢复供电功能的原理和实现。

三. 实验要求1.已对配网教材中有关馈线自动化系统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状态信息的处理章节进行了学习,建立了基本概念。

2.实验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实验中,根据实验内容,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写出实验报告。

3.认真上机操作,建立感性认识。

4.严格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操作。

5.在实验过程中做好记录。

四. 系统结构FTU FTU图4-1 系统结构五. 系统功能图4-2 系统功能六. 实验步骤及内容1.了解馈线自动化的硬件结构。

(1)调度自动化实验系统配置两台实时监控控制台,一台调度专用投影仪;(1)实时监控控制台联接在调度主站计算机网络系统中;(2)在实时监控控制台上运行实时监控软件,既监控输电网又监控配电网的运行情况;(3)本实验将连接在调度主站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多台微机控制台安装并运行实时监控软件,以满足更多同学同时上机操作的需要。

2.启动系统(1)启动厂站一次控制模拟屏和远方采集终端RTU;(2)启动HUB;(3)启动服务器;(4)启动前置通信控制台及其软件;(5)启动实时监控控制台及其软件。

3.了解实时监控控制台的软件配置情况(1) IP地址(2)共享目录的映射关系(3)实时监控软件运行状况,菜单功能,多画面显示图4-3 主界面4.实时画面显示(1)调出配电网络电气接线图;(2)观察配电网络接线图的画法和遥测遥信实时信息的显示;➢主接线图的显示称为静态画面显示;➢遥测遥信实时信息的显示称为动态画面显示;(3)分析接线图及其实时运行状态的显示方法。

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策略比较及方案制定

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策略比较及方案制定

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策略比较及方案制定罗 滨,郑淑仪(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头供电局,广东汕头515041)摘 要:目前,在配网自动化的馈线自动化方案中,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方案根据故障隔离及恢复供电的速度可分为速动型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和缓动型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

通过论述两种方案的动作策略及优缺点,讨论自动化方案的选择。

关键词:速动型;缓动型;智能分布式;故障定位;故障隔离中图分类号:TM762Comparison of Intelligent Distributed Feeder Automation Strategy and SchemeDevelopment of Feeder AutomationLUO Bin,ZHENG Shuyi(Shant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Power Grid Co.,Ltd.,Shantou 515041,China)Abstract:Among all of the feeder automation schemes of the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according to the speed offault isolation and service restoration of power system,the intelligent distributed feeder automation scheme can be dividedinto instant action type and delay action type.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action strategies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vantag-es of these two schemes,and also discusses how to 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automation scheme in a power supply area.Key words:instant action type;delay action type;intelligent distribution;fault location;fault isolation收稿日期:2018-11-13作者简介:罗滨(1971-),高级工程师,从事配网自动化技术管理工作;郑淑仪(1991-),从事配网自动化的运维相关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和丙都不过载,乙比丙负载率低
合“负2”
混合式馈线自动化的思考
1.为何引入混合式方式的馈线自动化



分布式FA的局限性 对通讯线路投入要求较高 智能解决局部 集中式FA的局限性: 整体投入资金大,对主站和通信速度依赖度过高 馈线自动化处理速度慢 传统重合器与电压时间型FA方式的局限性: 每次故障都会导致馈线出线开关跳闸 不能实现馈线潮流、开关状况的远方监控
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方案分析
国电南自 金松茂
目录
1
馈线自动化作用和必要性 项目理解
2
馈线自动化的三种解决方案
3
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方案
4
混合式馈线自动化的思考
5
致谢
馈线自动化概述—作用
1. 提高供电可靠性
1. 减少故障停电时间 2. 减少停电面积 3. 及时发现故障点,快速调度抢修,缩短故障修复时间 4. 缩短倒闸操作停电时间 2. 改善电能质量和提高用户服务质量 3. 提高设备利用率
电缆型方案
电缆型:故障定位—基于过流信号的分布状态
以上图所示为例,对于配电站2的故障定位: 过流信号 甲、负1、负2、负3、负4 甲、负1、负2、负3、负10 甲、负1、负2、负3 甲、负1、负2 甲、负1
2015/8/31, Slide 14
故障定位 右侧线路故障 馈线故障 母线故障 左侧线路故障 在本区域内没有故障
智能分布式
* 摘自2013年国网最新《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标准化设计技术规定》
馈线自动化解决方案—就地控制型
1.
2.
3.
根据就地电压、电流的变换,由电源出口的重合器或断路 器与线路上的自动分段器,按照设定的逻辑顺序动作,完 成馈线自动化就地控制模式,其特点主要有: ① 无需通信支持 ② 不依赖配电主站(子站) 工作原理: ① 电压-时间型 ② 电流-计数型 ③ 电压-电流型 ④ 用户分界型 适用场景: 适用于不具备通讯网络、负荷密度低的场景。
馈线自动化解决方案—集中控制式
配电自动化控制系统 SCADA FA控制主站
第三层:通信子系统 第四层:FA控制主站 第五层:SCADA/DMS主站 FA控制主站的功能主要是提供人机 SCADA/DMS主站与馈线自动化控 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 接口,自动处理来自线路的FTU的 制主站相连,可完成配电线路的S 数据,对故障点进行定位,并遥控 CADA监控以及更高级的配电管理 线路开关,实现故障点的自动隔离 功能。 通信线 及 开关
第二层:FTU控制箱主要由开关操作控制电路、不 间断供电电源 、控制箱体等部件组成。 分段 断路器 FTU 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是:①数据传 各FTU 分别采集相应柱上开关的运行情况,如负荷、 开关 典型基于FTU的馈线自动化的组成 输的完整性;②时间响应的快速性; 电压、功率和开关当前位置、贮能完成情况等, 第一层:一次设备 并将上述信息由通信网络发向远方配电网自动化 ③不同的数据传输的优先级和不同响 (负荷开关、分段器 控制中心。各应时间。 FTU还可以接受配网自动化控制中心 7 等) 下达的命令进行相应的远方倒闸操作。
不足
由于电缆线路故障时不允许重合闸,不 能用于电缆线路上。 恢复供电时,可能导致联络开关另一侧 非故障线路短时停电。 分段开关要耐受重合到故障上时的电流 冲击。 仅能恢复故障点上游健康区段的供电 需要多次重合到故障上,对系统形成多 次冲击,引起电压骤降。 分段开关采样断路器,投资显著增加。
1. 要求出口断路器多次重合闸,1. 需要通信通道及控制主站,投资较大, 不会对系统造成多次冲击, 集中控 适用架空、电缆线路。 制型 2. 供电恢复时间在1~3分钟之 FA 间。 主要适用于城市对供电质量要求较高的 区域。 2. 对监控点较多的配电网,系统庞大、复 杂;一旦主站发生故障,将影响整个配 电网的故障处理。
电缆型方案
电缆型:典型自动化过程—线路故障
故障定位成功: 1. 配电站1定位在相邻右侧线路 2. 配电站2定位在相邻左侧线路 故障隔离成功: 1. 配电站1执行“负2”分闸命令,且检测“负2”处于分位 2. 配电站2执行“负3”分闸命令,且检测“负3”处于分位
2015/8/31, Slide 15
目录
1
馈线自动化作用和必要性 项目理解
2
馈线自动化的三种解决方案
3
分布式馈线自动化解决方案
4
对混合式馈线自动化的思考
5
致谢
电缆型方案
电缆型:网架和配置
逻辑
逻辑
逻辑
逻辑
逻辑
逻辑
工业网络
电缆型方案
电缆型:典型的故障动作过程
1. 2. 3. 4. 5. 6.
检测到过流信号 保护动作,断路器跳开 成功完成故障定位 成功完成故障隔离 非故障区恢复供电 过流信号消失
电缆型方案
电缆型:典型自动化过程—线路故障
恢复供电成功: 1. 合断路器甲,恢复配电站1供电 2. 合联络开关“负5”,恢复配电站2转供电
2015/8/31, Slide 16
电缆型方案
电缆型:典型自动化过程—母线故障
故障定位成功:配电站2定位是母线故障 故障隔离成功:配电站2执行“负3、负4、负10”分闸命令, 且检测到“负3、负4、负10” 处于分位 恢复供电成功:合断路器甲,恢复配电站1供电 合联络开关“负5”


致谢
我们的愿景 引领科技创新,服务全球电力 我们的使命 科技服务电力,发展回报社会
谢 谢
Thanks
电缆型方案
典型自动化过程—联络开关应用需求
预计过载
联络开关位置动态决策、自动适应 没有故障时,闭锁合闸操作,防止系统合环 3. 恢复供电时,以下情况下将要闭锁合闸 1. 紧邻故障点 2. 系统检修时 3. 预判过载时 4. 馈线故障时
1. 2.
2015/8/31, Slide 19
电缆型方案
电缆型:通信仅依赖相邻节点
4. 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目录
1
馈线自动化作用和必要性 项目理解
2
馈线自动化的三种解决方案
3
分布式馈线自动化解决方案
4
混合式馈线自动化的思考
5
致谢
馈线自动化概述—必要性
全自动式
集中型 馈 线 自 动 化 就地型 重合器方式 半自动式 1. 主站进行故障识别 2. 通过遥控完成隔离和恢复 1. 终端间相互交互 2. 就地实现隔离和恢复 3. 处理结果上报主站 1. 线路开关间的逻辑配合 2. 利用重合器实现定位、隔离和回复 1. 主站进行故障定位 2. 自动完成隔离和恢复
混合式馈线自动化的思考
2. 馈线自动化方式的选择
1. 2.
根据供电可靠性要求、配电网网架情况对不同的供电区 域采用不同的馈线自动化方案; 一个配电网络中不同线路可以采用相适应的不同馈线自 动化方案,协同完成整个配电网的馈线自动化: ① 就地型自主完成辖区内的馈线自动化; ② 集中式除完成辖区线路的馈线自动化,还要作为就地 式的后端监视和后备,实现就地和集中的两层处理;
国电南自对于混合式馈线自动化的思考
3. 混合式馈线自动化方式的技术难点

混合式FA主站和装置间在配合方式上,如何设计互补方式 和互补策略的技术问题。 在复杂网络架构方式下,混合式如何进行整体设计和方案 选择问题。 对于负荷密度大,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核心供电区域,如 何在采用了混合式馈线自动化方式下,既能拥有混合式FA 的优势,又能尽可能的提高供电恢复时间的问题。
控制线
馈线自动化解决方案—分布式控制型
停电范围
GOOSE
GOOSE
GOOSE
GOOSE
GOOSE
40ms
过流保护 计算时间
10ms
GOOSE 信号传输 确认时间
200ms
断路器 跳闸时间 (估)
断路器合 10ms 闸时间: 200ms GOOSE 信号传输 确认时间
200ms
断路器 合闸时间 (估)
2015/8/31, Slide 17
电缆型方案
电缆型:典型自动化过程—馈线故障
故障定位成功:配电站2定位是馈线故障 故障隔离成功:配电站2执行“负10”分闸命令, 且检测到“负10” 处于分位 恢复供电成功:合断路器甲,恢复配电站1和配电站2供电 联络开关“负5”必须闭锁,不能合闸
2015/8/31, Slide 18
总时间 < 1s
馈线自动化方案比较
优点
1. 不需通信条件及配电主站/ 1. 子站支持,投资小,易于实 施,可靠性高。 2. 就地控 2. 用于供电质量要求不是太高、 制型 没有通信条件的城郊、农村 3. FA 架空配电线路。 3. 也可用于具备通信条件的FA 4. 系统,作为备用故障隔离手 5. 段。 6.
工业网络
架空线方案
架空线:三电源典型应用
架空线方案
架空线:配置和逻辑
逻辑
逻辑 逻辑
逻辑
逻辑
逻辑
逻辑
逻辑
逻辑
逻辑
逻辑
架空线方案
架空线:负载预判 和择优恢复
系统状态
乙过载、丙过载 乙过载、丙不过载 乙不过载、丙过载 乙和丙都不过载,丙比乙负载率低
恢复供电方案
不恢复供电 合“负6” 合“负2” 合“负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