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的方法比较

合集下载

桡动脉采血与股动脉采血的临床效果比较

桡动脉采血与股动脉采血的临床效果比较
4.5号 针 头 及 1 mL干 燥 注 射 器 ,7号 针 头及 5 mL注射 器 ,橡 皮 塞 子 各 1个 ,1 250 U ·2 mI 肝素 纳 。 I.3 采 血 方 法 1.3.1 股 动脉 采血 法 (对 照组 )
采用 7号针 头 、5 mL注射器 ,抽 吸肝素 钠 1 mI 入注 射器 ,使注 射器 内壁均 匀 附着肝 素钠后 ,针尖 向 上排 尽空 气 ,余 液全 部弃去 。要 求患 者取平 卧位 ,穿
刺侧 下肢 外 展 ,充 分 暴 露 股 三 角 区 ,触 摸 股 动 脉 搏 动 ,选择腹 股 沟韧带 下 方 2 cm 股 动脉 处 [2],以搏 动 点最 明显部位 为穿 刺 点 ,常 规 消毒 皮 肤 及 操 作 者 的 左手 中、食指 ,操作 者 中 、食 指 固定 穿 刺 点 ,右手 垂 直从 中间进针 ,注射 器乳 头见 回血后 停止 刺人 ,待 采 集血 至 1 mL即可拔 针 ,然 后 用橡 皮塞 隔 离 空气 ,并 将 注射 器在两 手 间搓动 5~6次 ,使 肝素 钠与 血液 混 匀 。左 手用棉 签压 迫局 部 5~ i0 min。 1.3.2 桡动 脉采 血法 (观察组 ) )2012年 第 52卷 第 4期 Journ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Medica1 Science)2012。Vo1.52 N0.
桡 动 脉 采 血 与股 动 脉 采 血 的 临床 效 果 比较
陈 玉 兰 ,曹 欢 ,汪 淑 英 (南 昌大学第二 附属 医院急诊科 ,南昌 330006)
1 资料 与方 法
I.I 一般 资料 收 集 2011年 1— 12月 156例需 动 脉 采 血 的急
诊 患 者 ,男 8O例 ,女 76例 ;年 龄 18~ 82岁 ,平 均 (46.6±2.8)岁 。将 156例 患 者 按 随机 数 字 表法 分 为 2组 :对 照 组 78例 ,应 用 股 动 脉 采 血 法 ;观 察 组 78例 ,应 用桡 动脉采 血法 。2组患 者性别 、年 龄等方 面 比较 差异 均无 统计 学 意义 (均 P> O.05),具 有可 比性 。 1.2 主 要 材 料

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中的应用对比

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中的应用对比

容 。如何做到穿刺操 作的快速 、 安全、 准确 , 提高一 次性穿 刺 成功率 , 降低副反应 , 保证检测结果 的真实可 靠 , 是护理人 员
亟需探 讨与解决 的问题 。本文选 择 5 2例桡 动脉采血新 生儿
脉血流方 向做穿刺 , 与皮肤 呈 l 5 。 一3 0 。 角进针 , 向上抽 吸 , 见
病类 型等差异无统 计学 意 义 ( P> 0 . 0 5 ) 。均 由从 事儿 科 护 理 工作 2年以上 的护士完成操作 。 1 . 2 采 Nhomakorabea血 方 法
1 . 2 . 1 股动脉采 血 组
用 7号 直针 头 , 2 m l 玻璃 注 射 器 。
[ 5 ] 宋金兰, 高小 雁. 实 用骨 科 护 理及 技 术. 北京: 科学 出版 社 ,
2 0 08:5 81 .
经 股 动 脉 与桡 动 脉 采 血 在 新 生 儿 中 的应 用 对 比
俞 翠 英
【 摘要】 目的 对 比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 中的成功率和安全 性 。方法 将1 0 4例需采
中华护理杂志 , 2 0 0 3, 3 8 ( 4 ): 2 6 9 — 2 7 0 . [ 2] 邹小红. 断肢再植的观察与护理. 中国医药 指南 , 2 0 1 0, 8 ( 3 O )
: 1 2 7— 1 2 8 .
及淋 巴等 回流障碍 以及 功 能锻 炼不 及 时等 , 经 过术 后 1—3
计算 。 1 . 4 统计学 方法
2 结 果
平均 ( 2 . 7± 0 . 3 ) k g 。其 中早产 儿 6 5例 , 新 生儿颅 内出血
2 l 例, 新生儿肺透 明膜 病 1 8例 。按 照奇偶 数 随机分 成股 动 脉采血组 和桡动脉采血组各 5 2例 , 两组性别 、 年龄、 体重、 疾

新生儿两种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方法的效果比较

新生儿两种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方法的效果比较
f rera o d g s a als s o e b n ora t i lbl o a n y i fn w or 钱 敏
Qin Mi ( u e e p e SHo p tlo in s o ic , in s 2 0 1 Chn ) a n S b i o l ’ s i f a g uPr vn e Ja g u 2 5 0 i a P a J
患 儿 仰 卧 位 , 肢 伸 直 略 外 展 , 要 时臀 下 垫 小 枕 ,在 腹 股 沟 处 下 必

讨 论
新 生 儿 股 动 脉 采 血 法 虽 然 在 临 床 应 用 多 年 , 存 在 一 些 不 但
标 本 , 速 为诊 断 治 疗 提 供 依 据 , 少 并 发 症 , 科 于 2 0 迅 减 我 0 6年
1 -20 0月 0 7年 1 2月共 实行 新 生 儿 桡 动 脉 采 血 5 5例 , 得 了较 取
满 意 的 效 果 。现 将 结 果 报 告 如 下 。
1 对 象 与 方 法
1 1 对象 ,
20 年 1 06 O月 一2 0 0 7年 1 2月 收 住 人 院 的 新 生 儿 ,
洼 : 组 一 次 穿 刺 成 功 率 比较 , 一4 2 , <0 0 。 两 Z . 5 P- 5
Hale Waihona Puke 将 其 中 需 要 采 集 血 气 分 析 标 本 的 lO例 危 重 新 生 儿 应 用 双 盲 法 1 随机分为两组 , 动脉采血组 5 桡 5例 . 中 男 2 其 9例 , 2 女 6例 , 平 均 体 重 22 0g 1龄 1 i 5 , 3 0r n至 2 ; 动 脉 采 血 组 5 例 , 中 a 8d 股 5 其 男 3 例. 2 1 女 4例 , 均 体 重 220g 日龄 1 n至 2 。采 血 平 8 , 5mi 8d 量均为 l , 组新生儿性别 、 重 、 mL 两 体 日龄 比较 差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新生儿经股静脉采血与经桡动脉采血方法对比研究

新生儿经股静脉采血与经桡动脉采血方法对比研究

临床 上新 生儿病 情 复杂 、变化快 ,常需抽 取血 液以协助诊 断 。而新生儿血管细 、血量 少,且 易哭 闹、不 配合 ,故 此类患
在其 内侧 0 5 m 即为穿刺点。患儿取仰卧位 , . , 1c 双腿 分开呈蛙状 ,
暴露并垫高穿刺侧腹股沟 区, 左手固定压 迫采血侧 下肢防止活动 , 右手持 一次性 注射器垂直刺入 , 然后逐 渐向上提针, 同时抽吸 , 并 见有 回血时停止提针,抽 取所需血量,拔针后用棉签压迫 穿刺部
腕 横纹 处垂 直 向下 按压 2 ,按压 的力度 以局 部皮 肤苍 白为度, s
反复 2 3次 ,桡动脉就会逐渐充盈 显露 ,呈现出一条笔直 ,接 近  ̄ 皮肤 颜色的血管 ,显 露时 间为 l ~5S 0 1 。新 生儿腕部皮下组织 薄,
各项情况 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 . ) 尸 00 ,具有可 比性。采血 操 5
运不佳的新生儿者应从较 大范 围推压 ,如血 运确实差 ,切忌不 可 用力挤捏 ,宁可穿刺第 2次,以免组织液被挤 出稀释血液而影 响 检验 结果 l 。一般 情况下动脉止 血压力应稍大 ,时 间应稍 长些 , 否则 有血肿形成可能 。新生儿皮肤较娇嫩 ,如按压力量过 大会 引 起局部皮肤瘀斑、甚至肢体青紫可能 ,导致患儿家属的埋怨 。
作均 由新 生儿科工作 3年以上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执行。
1 方法 . 2
再结合 “ 十”字定位法穿刺 ,可提高穿刺成 功率。术者右手 持 】
采血前须告知患儿家属采血 目的及重

1 . 宣教及采血前准备 .1 2
次性 采集针 以 2 。 3 。 针,见 回血 后,同时 将患儿的手 轻 0 O 进 向压迫穿刺点止 血。
意义 (< . )结论 : P 00 。 5 桡动脉位置表浅 ,其搏动易触及,定位容易,穿刺误伤 机会少,操作手法易掌握,并发症少,具有 较高的临床应 用静脉 ; 桡动脉

小儿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的方法比较

小儿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的方法比较

小儿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的方法比较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的方法对比情况。

方法我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68例需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危重患儿,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股动脉采血法,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采血法,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采血时间、疼痛反应(VAS评分)、按压时间、采血成功率、误入静脉率和血肿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儿在采血成功率(对照组:88.24%;观察组:94.12%)和误入静脉率(对照组:14.71%;观察组:8.82%)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采血时间(2.52±0.65)、VAS评分(4.17±1.21)、按压时间(6.24±1.19)和血肿发生率(2.94%)均低于对照组[(3.17±0.59),(5.84±1.46),(9.73±2.42),(23.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桡动脉采血法具有取血快速、创伤小、安全性高的优势,且在采血过程中疼痛感相对较轻,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经股动脉;桡动脉;血气分析;误入静脉率前言血气分析是用来了解机体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状态的一种方法,通常以动脉血液为标本进行检测,是临床上一种基本检测手段[1]。

在儿科病房中,由于幼儿年龄较小,依从性差,且免疫力较低,快速准确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成为儿科临床上的一个难点[2]。

本文以我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期间诊治的68例需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危重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比股动脉和桡动脉不同方法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68例需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危重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所有患儿采血量均为1mL。

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为0.5~6.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52±1.10)岁。

小儿桡动脉与股动脉采血的比较

小儿桡动脉与股动脉采血的比较
维普资讯

18 1 ・
实 用 临床 医 学 2 0 0 7年 第 8卷 第 4期
P at a l i l ei n , 0 7 V l , o rci l i c dc e 20 , o 8 N 4 c C naM i
小 儿桡 动脉 与股 动脉 采血 的 比较
收稿 日期 : 0 7 0 — 1 20— 1 1
两组 成 功 率 比较 ,c 4 7 , o 0 ) . 6 P< . 5
表 2 两 组 穿 刺 所 用 时 间 的 比较 ( 士smi) , n
3 讨 论
头 皮针 桡 动脉 采 血 省 时 , 固定 , 便 操 作 , 易 方 且 不需 脱衣 服 , 季 可 避 免受 凉 , 人操 作 即可 完成 。 冬 单
沈艳红 , 春燕 娄 ( 昌大学 第一 附属 医院儿科 , 昌 3 0 0 ) 南 南 3 0 6
摘 要 :目的 : 过 对 小 儿 进 行 头 皮 针 桡 动 脉 采 血 与 常 规 股 动 脉 采 血 的 效 果 比较 , 索 一 种 简 便 、 全 、 捷 、 效 的 通 探 安 快 有 动 脉 采 血 方 法 。方 法 : 10例 住 院 患 儿 随 机 行 桡 动 脉 和 股 动 脉 采 血 , 对 0 比较 一 针 穿 刺 成 功 率 、 血 时 间 、 迫 止 血 采 压 时 间 。结 果 : 动 脉 组 一 针 穿 刺 成 功 率 为 7 , 血 平 均 时 间 为 ( . 2 1 4 ) n 采 血 后 平 均 压 迫 止 血 时 间 为 股 6 采 7 3 ± . 1 mi,
(0 4 ±2 8 ) n 桡 动 脉 组 一 针 穿 刺 成 功 率 为 9 , 血 平 均 时 间 为 (. 8 . 3 mi, 血 后 平 均 压 迫 止 血 时 1 . 3 . 8 mi; 2 采 3 1 ±0 6 ) n 采

股动脉与桡动脉血气采集的比较

股动脉与桡动脉血气采集的比较

股动脉与桡动脉血气采集的比较唐珊;刘燕;徐利蓉;邓朝霞【摘要】目的:采用BD血气采血器抽取动脉血,探讨和比较桡动脉与股动脉进行血气采集对病人疼痛的影响、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接受度.方法:通过对1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采取自身对比法进行股动脉与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穿刺成功率、患者接受度及主要血气分析结果.结果:两种方法在穿刺成功率、患者的主观感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气分析检测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气采集选择股动脉较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高、疼痛轻,病人易接受.【期刊名称】《现代临床医学》【年(卷),期】2010(036)001【总页数】2页(P70-71)【关键词】血气采集;桡动脉;股动脉;穿刺成功率;接受度【作者】唐珊;刘燕;徐利蓉;邓朝霞【作者单位】成都铁路中心医院,四川,成都,610081;成都铁路中心医院,四川,成都,610081;成都铁路中心医院,四川,成都,610081;成都铁路中心医院,四川,成都,6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血气分析是临床常用于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缺氧和缺氧程度的一种方法,也是诊断呼吸衰竭和酸碱平衡紊乱可靠的指标。

血气分析采血是呼吸科护士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

危重患者要严密观察纠正缺氧并保持酸碱平衡,临床上须动态观察其数值变化。

需进行血气分析检查的患者常因面临反复多次穿刺,而产生恐惧和紧张的心理,而这些非疾病因素可引起血中PaO2、PaCO2的变化[1]。

血气分析采血常选择股动脉和桡动脉,其次是足背动脉及肱动脉。

如何选择动脉血气采集部位以减轻动脉穿刺时患者的疼痛,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使患者容易接受且积极配合护理与治疗,值得临床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探索和总结。

本文选择临床常用的桡动脉与股动脉两种动脉血气采集部位进行比较研究,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在成都铁路中心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超过10 d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06例。

毕业论文(两种动脉采血方法在新生儿血气分析中的应用比较)

毕业论文(两种动脉采血方法在新生儿血气分析中的应用比较)

×××学校毕业论文封面姓名学号专业年级指导教师年月日两种动脉采血方法在新生儿血气分析中的应用比较[摘要]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采血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血肿发生率、操作所需时间和安全性。

方法将120例需动脉采血的患儿按随机原则分为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组。

结果两组采血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在操作所需时间和并发症方面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结论经桡动脉采血更快速、安全,可作为新生儿动脉采血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动脉采血新生儿血气分析应用动脉血气分析可以监测患儿有无酸碱平衡失调、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判断急、慢性呼吸衰竭的程度,并为诊断和治疗呼吸衰竭提供可靠依据[1]。

经动脉采血是新生儿临床常用护理技术,如何做到操作快速、安全、准确,是值得护理人员探讨的问题。

儿科临床上主要的穿刺部位有桡动脉及股动脉,我院儿科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在新生儿室经桡动脉采血和经股动脉采血的病例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照组:常规股动脉采血60例,其中男27例,女33例;新生儿窒息28例,新生儿肺炎17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5例;观察组:桡动脉采血60例,其中男29例,女31例;新生儿窒息26例,新生儿肺炎18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6例。

两组均为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在清远市清新县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新生儿,年龄均小于20天,胎龄、性别、疾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均由在新生儿科工作2年以上、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进行操作。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股动脉穿刺方法进行采血。

在股三角内股动脉表浅,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可触及其搏动,与其平行的股静脉在其内侧0.15cm,即为穿刺点。

患儿取仰卧位,双腿分开呈蛙状,暴露并垫高穿刺侧腹股沟区,左手固定压迫采血侧下肢防止活动,右手持一次性注射器垂直刺入,然后逐渐向上提针,并同时抽吸,见有回血时停止提针,抽取所需血量,拔针后用棉球压迫穿刺部位止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之, 无论是哪一类型的O 我们在诊疗过程中一定要 A,
仔细分析病情,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积极采用注射和运动疗
法相结合的方法, 保护膝关节, 缓解疼痛, 改善功能, 使患者 关节恢复良好的功能, 以利于负重和行走。 参考文献:
[ ] F retr , a z Ihbt no hg cts y 1 o rse B l s A.n iio f a oyoib J a E i p s hg l ul i th auo aeJ .mmu og , ihmoe — rwe h ylrn t[] I c a g nly
用。它与糖蛋白结合黏附于关节软骨, 滑膜表面可形成一菲 薄的不定结构层 , 对细菌毒素、 免疫复合物等起屏障作用, 并 且还具有高度弹性及润滑作用, 在关节滑动时可缓冲应力对
软骨的直接作用。 而当关节受创时, 它可先于软骨表层破坏 , 从而维持软骨的完整性[ 。 1 ]
重要, 但功能锻炼必须是在医生或护士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 进行, 以不加重关节负重和膝关节的损伤为原则。
应强度 , 进行了 比较 , 报告如下。
121 股动脉采血法 .. 严格无菌操作,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采用 5 5 . 号头皮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接血气试管, 术者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协助患儿取仰卧位, 脱
去两侧外裤, 使腹股沟部位暴露, 大腿下垫一小枕, 下肢伸直
龄1 个月~5 岁。4 8例按照奇偶数随机分为两组, 股动脉组
2 例采集动脉血, 4 桡动脉组 2 4例采集动脉血, 两组在年龄、
性别、 病情以及操作者技术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 >O0 ) P .5。
12 方法 .
别采用股动脉和桡动脉采集动脉血液标本, 对两组的一针成 功率、 穿刺所需时间、 血液标本凝血发生率、 患儿对穿刺的反
危 重 患 儿 采 集 血 气 分 析 标 本 , 别用 5 5 头 皮 针 接 无 菌血 气 试 管 , 股 动 脉 采 血 法 和 桡 动 脉 采 血 法 , 照 奇偶 数 随 分 .号 行 按 机 将 患儿 分 为 股 动 脉 采 血 组 和桡 动 脉 采 血 组 , 组 各 2 每 4例 。 果 : 组 患 儿 在 年 龄 、 别 、 结 两 性 病情 以及 操 作 者 技 术 方 面差 别 均 无 显 著 性 ( > O 0 ) 在 采 血 一 针 成 功 率 、 刺 所 需 时 间 、 儿 对 穿 刺 的 反应 强 度 、 液标 本 凝 血 发 生 率 等 四个 方 P .5。 穿 患 血 面差 异 有 显 著性 ( < O0 ) 结 论 : 动 脉 位 置 表 浅 , 痛 感 强 , 时 , 幼儿 年龄 小 , 作性 差 , 血 针易 滑 出血 管 ; P .5 。 桡 疼 同 婴 合 采 而 股 动 脉 具 有 管腔 粗 大 , 动感 强 , 流 丰 富 , 血 快 速 等优 势 。 因此 , 儿 经 股 动 脉 采 集 动 脉 血 气分 析 标 本 的 方 法 优 于 搏 血 取 小 桡动脉 。 关键词 小 儿 ; 动脉 ; 动 脉 ; 气 分 析 股 桡 血
2 () 5. 3 1 : 0 收 稿 日期 : 0 0 0 — 9 2 1—31
作者 简 介 : 刘翠 萍 (9 9 )女 , 16 一 , 山西 省 武 乡县 人 , 主 任技 师 , 要 从 事 康 复 治 疗 工作 。 副 主
文章 编 号 : 6 1 6 1 2 1 ) 1 0 3 —0 1 7 —8 3 ( 0 0 1 — 8 1 3
[ ] 陈广 祯 , 义辉 , 安 民 , 2 房 梁 等.自主 活 动 为 主 治 疗 膝 关
度地改善关节软骨对营养的吸收, 有利于关节软骨的修复, 可有效松解因疼痛引起的关节囊、 韧带粘连和挛缩, 改善肌
节 骨 性关 节 炎 3 3例 [] 山 东 中医 药 大 学 学 报 ,9 9 J. 19,
小儿 经股 动脉 与桡 动脉 采集 血气 分 析 的方法 比较
杨 艳 丽 , 晓 丽 杨
( .山西 省 儿 童 医院 , 西 太 原 1 山 0 0 1 ;. 3 0 3 2 太原 市人 民 医院 , 山西 太 原 000) 3 0 1
摘 要 目的 : 讨 小 儿 经 股 动 脉 与 桡 动 脉 采 集 血 气 分 析 标 本 的方 法 比较 。方 法 : 4 探 为 8例 需监 测血 气分 析 变 化 的
文 献 标 识 码 : B 中图 分 类 号 : 7 R4 2
血气分析是评价患者呼吸 、 氧化及 酸碱平衡 状态 的必 要
度脱水 4 重度营养不良2 其中, 2 例, 2 例, 例, 例。 男 8 女 0 年
指标, 可以用来动态判断通气和氧合状态, 了解机体的酸碱
平衡情况。为配合危重患儿的抢救, 需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 分析检查。20 年 4 - 20 年 1 月为 4 例危重患几分 09 月- 09 0 8
20 年 4月-20 年 1 月共采集血气分析标本 4 09 - 09 O 8 例, 其中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 4 例, 2 急性腹泻病合并中
临 床 医药 实 践
21 0 0年 1 月 第 1 卷 第 1 期 1 9 1
・8 l ・ 3
透明质酸与蛋白质结合成一种复合物, 游离于关节液中
可减少软组织相互滑动产生的阻力, 增加肌力, 纠正或改善膝关节的生物力线【 。 2 ]
因此, 指导患者及时有效的功能锻炼对关节的功能恢复非常
1 80, 9 40: 3 4 5.
玻璃酸是关节液及软骨基质的主要组成成分, 关节腔内 注射玻璃酸钠, 可补充关节滑液中透明质酸的不足, 对骨性 关节炎的患者能够起到润滑关节和吸收震荡作用, 并且能增 加软骨营养, 减轻患者症状, 缓解疼痛, 且副作用少。
活动锻炼可有利于关节滑液的分泌和润滑功能, 最大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