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工尘肺肺功能100例分析
职业病体检疑似尘肺病调查结果分析

职业病体检疑似尘肺病调查结果分析一、调查背景尘肺病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粉尘而引起的职业病。
在我国,许多行业和工种的劳动者都面临着尘肺病的风险,包括煤矿工人、石材加工工人、建筑工人等,尤其是在一些重工业和矿山等环境中,尘肺病的发病率较高。
为了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有必要对潜在的尘肺病危险群体进行体检,并对疑似患病人群进行调查和分析。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某煤矿公司的煤矿工人,该煤矿公司是我国一家大型煤矿企业,拥有数千名职工,是一个重点监测的尘肺病高发行业。
通过对该公司全体劳动者进行体检和问卷调查,筛选出了疑似尘肺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1. 体检:对煤矿工人进行全面的职业病体检,包括身体检查、胸片检查等。
2. 问卷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疑似尘肺病患者的个人信息、职业史、工作环境等相关资料。
3. 数据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疑似尘肺病患者的特点和共性,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四、调查结果1. 体检结果经过体检,共有100名煤矿工人被诊断为疑似尘肺病患者,占总体体检者的5%。
40%的患者为初期尘肺病,60%的患者为中期尘肺病。
还有少数患者已发展为晚期尘肺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和干预。
2. 问卷调查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疑似尘肺病患者的职业史较长,平均工龄为15年以上。
有80%的患者从事过露天开采和井下作业,长期暴露在煤尘和石尘之中。
还有一部分患者在作业过程中未能正确佩戴防护装备,加重了尘肺病的发病风险。
3. 数据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疑似尘肺病患者的共性和特点:工龄较长、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未进行有效的防护等。
这些特点为尘肺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也为下一步的防治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煤矿工人中存在大量疑似尘肺病患者,其中绝大部分为初期和中期尘肺病。
这表明在煤矿等尘肺病高发行业,尘肺病的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针对调查结果,我们建议:1. 加强职业健康教育:通过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煤矿工人对尘肺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教育他们正确佩戴防护装备,减少尘肺病的发病风险。
淄博矿区煤工尘肺病例分析

淄博矿区煤工尘肺病例分析尘肺病是我国发病最多,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
从行业分布来看,以煤炭行业最为严重,其现患病例几乎占全部病例的二分之一[1]。
严重危害着广大职工的身心健康,也影响着企业的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
做好煤炭企业的尘肺病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淄博矿区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开始煤炭开采,百年的煤炭开采,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但因时代及技术原因,也存在许多职业危害,其中以粉尘危害最严重,现将47年尘肺诊断情况汇总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1963年至2009年经淄矿集团职防所查体后确诊尘肺病4203例,发病年龄27岁至93岁。
1.2方法按照《全国尘肺现状调查实施方案》收集信息,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SPSS13.0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3质量控制对已输入计算机中的调查记录进行逻辑纠错、查重;对资料缺失严重的年份,核查病历,确保资料准确、可靠。
2结果2.1尘肺患者基本情况累计初次查体51922人,尘肺发病率8.1%,与我国煤矿中煤工尘肺发病率0.92%—24.1%相比[1],发病率处于中下水平。
2.2工种及接尘工龄其中依据煤矿工尘肺患者工种,分别统计纯掘进工、纯采煤工、混合工种与辅助工种,以掘进工人接触的矽尘危害严重,发病工龄最短,见表1。
2.3尘肺分期及合并结核情况诊断的尘肺以Ⅰ期为主,且期别越高,合并肺结核的比率增加,见表2。
2. 4 不同入矿年代发病分析1949年前接尘人员发病率较高,与没有采取防尘及个人防护措施有关。
1960年后接尘人员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与1963年综合防尘措施的全面实施,工作场所粉尘浓度进一步下降有关。
1990年至2009年入矿的11人,均有私营小煤矿的粉尘接触史。
2.5 尘肺病人死亡情况至2009年底死亡2512人,死亡率62.2%,较全国统计死亡率明显增高,与职防所诊断尘肺年代较早有关。
死亡原因主要是肺癌15.6%,肺部感染13.5%、肺心病12.7%、尘肺本身8.7%、肺结核7.1%、呼吸衰竭4.2%,气胸1.5%,因肺部疾病死亡占了63.2%。
煤工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分析

【 1 】 陈秀华 . 心脑血管疾病 的一级二级 预防[ J 】 . 基层 医学论坛 , 2 0 0 9 , 1 3
( 1 0 ) : 9 4 3 — 9 4 4 .
【 2 】 杨秀, 高艳红 , 田亚平. 血脂 及脂蛋 白在 心血管疾病糖 尿病及肿 瘤 等不 同疾病 中的意义 . 军 医进修学 院学报 , 2 0 1 1 , 3 2 ( 2 ) : 1 4 1 — 1 4 3 .
4 3 . 9 0 %。 以劳动强度相似 的无直接接触粉尘工作的工人 1 5 0例 作 为 对照 组 , 平 均年 龄 ( 5 4 . 6±9 . 8 ) 岁, 其 中 吸烟 者 8 2例 , 占
5 4 . 6 7 %, 吸烟者平均每天 吸烟 1 0支 以上 , 烟龄 2 O年 以上 , 无戒
统计学意义 ( P < O . 0 5 ) 。血浆 中所含 的血脂是 由胆 固醇酯和游离 脂肪酸 等组成 的 ,在 高脂 血症 中最被重视 的是高胆 固醇血症 ,
测对心脑血管病 的预测和危害水平估计具有很重要 临床价值 。 因此我们认 为在心脑血 管病诊 治 中血脂检 验对其危 险性 的预 示十分 准确 , 可为患者疾病诊 断提供检 验依据 , 具有 较高 的临 床应用价值 。在 目前 已公认 的血脂 检测标准的前提下 , 更进一 步设定 不 同人群 的正 常血脂参 考值和 不同危 险情 况 的医学决 定水平有 十分重要 的意义 。总之 , 作 为心脑 血管病患者 的常规 检测方法 , 血脂检测的临床使用价值 已得 到了广泛认可 。随着 研 究的进一 步开展 , 血脂检测 的方法 和方式也会发生更多 的变
通 气 功 能 的 损 害程 度越 发 严 重 。
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 , 所有病例在近期无呼吸道感染 。2 组在 年
煤工尘肺合并症100例临床分析

煤工尘肺合并症100例临床分析郭其森;贾玉雯【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1996(011)004【摘要】我们对1989年1月1994年12月共100例住院煤工尘肺患者并发症进行分析,以了解合并症的发生率及其与尘肺的关系。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煤工尘肺按1986年国家颁发的《尘肺X线诊断标准》由职业病诊断组确定诊断并分期。
肺心病按1976年全国肺心病诊断标准。
肺气肿按1972年全国阻塞性肺气肿诊断的标准。
1.2 一般资料共100例煤工尘肺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1~83岁,平均68.1岁。
接触煤尘10~41年,平均27.4年。
出现胸闷,憋喘时间5~40年,平均14.4年。
1.3 临床症状与体征胸闷94例,咳嗽43例,咯血15例,胸痛17例,心慌11例。
体征有:肺气肿征72例,肺部哮鸣音68例,湿性罗音44例。
尘肺分期:Ⅰ期34例,Ⅱ期40例,Ⅲ期26例。
1.4 合并症 100例患者中,肺气肿72例,肺部感染42例,肺结核43例,肺癌14例,(其中肺结核并肺癌3例),肺心病16例,结核性胸膜炎及右中叶肺不张3例,支气管扩张1例。
【总页数】2页(P162-163)【作者】郭其森;贾玉雯【作者单位】不详;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35.2【相关文献】1.煤工尘肺合并症37例临床分析 [J], 郑忠良;王淑兰2.无创呼吸机联合药物治疗煤工尘肺合并症的临床分析 [J], 王菊英;张丽萍;唐江燕3.无创呼吸机联合药物治疗煤工尘肺合并症的临床分析 [J], 王艳丽;冯喜增;4.无创呼吸机联合药物治疗煤工尘肺合并症的临床分析 [J], 王艳丽;冯喜增5.无创呼吸机联合药物治疗煤工尘肺合并症的临床分析 [J], 王艳丽;冯喜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职业病体检疑似尘肺病调查结果分析

职业病体检疑似尘肺病调查结果分析1. 调查对象及方法我们在某工业园区选择了500名工人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了职业病体检。
经过筛选,最终有400名工人参与了此次体检。
体检内容包括肺功能检测、X光检查、以及问卷调查等内容,以全面了解工人的身体状况。
2. 调查结果分析经过体检后,我们获得了如下调查结果:(1)肺功能检测结果在400名工人中,有80名工人的肺功能异常,占总体的20%。
60名工人呈现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减退,20名工人表现出轻度气流受限。
(2)X光检查结果X光检查显示,有120名工人的肺部X光片异常,占总体的30%。
白色斑点和斑块状密度增加的X光改变占了80%,肿块和空洞状密度增加的X光改变占了20%。
(3)问卷调查结果在问卷调查中,有200名工人表示曾经或者经常接触粉尘,占总体的50%。
有80名工人表示在工作中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占总体的20%。
还有100名工人表示在工作中曾经或者经常出现咳嗽、气促等呼吸道症状,占总体的25%。
3. 结果分析通过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400名工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出现了疑似尘肺病的症状。
从肺功能检测和X光检查结果可以看出,工人的肺部功能明显受损,X光片上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这说明他们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引发了肺部疾病。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得知,许多工人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并且在工作中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这也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病情。
不少工人出现了咳嗽、气促等呼吸道症状,这说明他们已经感受到了肺部疾病的不良影响。
4. 预防措施建议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工人患尘肺病的风险。
企业应该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工人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引导他们正确使用防护设备。
企业应该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完善作业场所的通风设施,减少粉尘浓度,确保工作环境的卫生清洁。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护制度,定期开展职业病体检,及时发现疾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与血气测定结果分析

Ⅰ期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与血气测定结果分析探讨肺功能与血气分析测定对Ⅰ期煤工尘肺患者致残等级鉴定的影响。
[方法] 通过56例Ⅰ期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测定与血气分析测定,比较肺功能损伤结果。
[结果] 56例Ⅰ期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FVC、FEV1、MVV的损伤率均达85%以上,且中度和重度损伤率FVC 为51.79%;FEV1为62.50%;FEV1/ FVC为30.36%;MVV为46.43%。
血气分析结果,PO2正常率为57.14%,轻度低氧血症为42.86%,无1例达到中度和重度低氧血症标准。
[结论] 肺功能检查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应加强对肺功能检查的质量控制,提高肺功能检查的准确性。
对尘肺患者进行致残等级鉴定应当结合肺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结果,综合评定肺功能损伤程度。
关键词:煤工尘肺;肺功能;血气测定;分析肺功能检查是反映肺脏功能状态且无创伤性的一种检查方法,动脉血气分析测定主要反映机体缺氧情况及程度,两种方法均是目前我国劳动能力鉴定中工伤职业病致残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
但在实际应用中肺功能检查受测试仪器性能、操作程序、操作人员以及受试者配合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将受到影响。
为探讨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异同,选择56例肺功能异常的Ⅰ期煤工尘肺患者进行动脉血气测定,并对肺功能与血气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经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的56例Ⅰ期煤工尘肺患者,均为男性,无合并活动性肺结核和肺气肿,所有研究对象均有1项以上肺功能指标异常,年龄35~73岁,平均54.16±11.08岁;接尘工龄1~41年,平均21.48±11.57年。
有30人吸烟,吸烟率为53.57%。
1.2 方法肺功能测定采用国产RSFJ-900型肺功能测定仪,立位测试。
检测者先对受试者进行训练,然后对每位受试者测定2次,测定结果以各指标的实测值/预测值的百分比表示。
煤工尘肺合并心力衰竭100例临床分析

多种 。
1 . 2临床表现 几乎所有病例均有气急、心悸症状 ;咳嗽 、咳痰较平素加重7例 , 2 其 中咳粉红色泡沫痰3 ;呼吸困难6例 ,其 中夜间阵发性呼吸 困难 l 例 7 5 例, 伴有 紫绀2例 ;腹胀、食欲不振3例 ,下肢对称性水肿4例 。 9 8 2 1 . 3治疗及疗 效 常规吸氧 ,休息 ;治疗 原发病 与并发症 ;积极 抗感染 ,纠正心律 失常 ,抗 高血压 ,以及强心利 尿扩血管治疗 ;利尿剂选 用速尿联合安
合不 良的是前置胎 盘产后 出血 ,贫血患者 。所 以通 过上 述实验 比较可
发生 了切 E脂肪 液化 的治 疗 我们不 主 张暴露 全部 切 1 ,强调 充分 挤 l 2 1 压 ,在 液化液 突破 的地 方 ,用无菌 皮片充 分引流 。实验 , 例脂肪 液 93
化患者 ,通过挤压 以及 放置皮片 引流以后 ,均未 需要 Ⅱ 期缝合 ,切 口 痊愈 出院 。有文章提 到切 口愈合不 良和脂肪液化的患者 ,用理疗促进切
定要 彻底止血 ,如果系肥胖 孕妇 ,产 后出血 明显 贫血或妊娠 期高血
压患者 腹部皮 下水 肿的患者 ,在缝合 皮肤之前在 皮下 内置一 皮片 ,在
手术后2~ 2拔 出,这样 可以有助于切 口更好 的愈合 。 4 7h 23两种手 术切 1缝 合方 式由于系两 组不 同医师 ,所 以没有做 手术时 _ 3 间差 异 的比较 ,但 由于B 组缝合 方式少 了一道 手术步骤 ,可 以缩短手
21 0 2年 2月第 1 0卷 第 4期
・
临床研究 ・ 1 0 9
是 切 口感 染 ,发 生机 制 尚未 明 了 。有 报道 剖宫 产切 口脂 肪液 化率 为
03 % 【 .4 3 】
。
尘肺案例与分析

尘肺案例与分析第一篇:尘肺案例与分析尘肺病案例:一个尘肺矿工的“还债”之路35岁的巴东农民刘启勇正在为他自己的身体“还债”,3年的申诉路上,他的尘肺病情还在不断加重。
而与远安两家煤矿签订的一纸“买断”协议补偿书,用23万元将他的半辈子牢牢的与这个目前无法根治的疾病绑在了一起。
不是在申诉,就是在去申诉的路上。
刘启勇随身携带的一个黑色的小布包内,装着几年来的工伤认定书,劳动仲裁书和向各个部门写的求助信。
这个巴东农民经常去找的几个单位,连门卫都已经认识了他。
3年来,他从巴东跑到远安,又从远安跑到宜昌。
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被认定为工伤,要曾工作过的煤矿给他一个满意的补偿。
有时候,在途中简陋的小旅馆落脚时,实在喘不过气的刘启勇会用手按着胸前,想想在家务农的妻子和两个孩子。
这使他更有一种紧迫感。
“有些人觉得我不厌其烦的找他们,很会闹,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时间真的不多了。
”说这话的时候,这个壮年男人,有种和年龄并不相称的苍凉感。
和众多患上尘肺病的职业矿工一样,他的肺叶正在渐渐纤维化。
2011年3月10日,他在宜昌疾控中心做了检查,尘肺Ⅲ期。
两年前,检查结论还是Ⅱ期。
他读过与尘肺病相关的医疗书籍,“这种恶化状况不可逆转。
”他曾紧迫的去找曾工作过的这家煤矿,甚至会躺在矿上办公室的门口,给所有能够想到的人打求助电话。
“从2009年到现在,我没有回家过年。
”刘启勇说,现在虽然养不了家,也不能去拖累还带着两个孩子艰难谋生的老婆。
有过去的工友会给他支援一点钱,让刘启勇先找地方吃饭。
但再困难的时候,宁可露宿街头,刘启勇也会努力保证自己的手机畅通。
因为,刘启勇总觉得,也许某天会意外接到一个电话,让他的申诉出现转机。
9年井下的代价1998年,22岁的刘启勇从巴东官渡村来到远安白云煤矿。
“那时还没有什么职业病检测这些,经过别人介绍后,就直接到矿上上班了。
”在煤矿,井下掘进工一般都能拿到较高的工资,但当时并没有很多人能够意识到,弥漫在矿井通道内的粉尘对人身体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工尘肺肺功能100例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煤工尘肺肺功能状态,探讨肺通气功能损害类型、工龄、尘肺期别的不同对肺功能所造成的不同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100例煤工尘肺病患者,检测患者肺功能指标的改变,内容包括fvc、fev1及fev1/fvc等。
结果肺功能的损害率与尘肺期别呈正比,ⅰ期尘肺肺功能异常率占总数的69.4%,ⅱ期尘肺肺功能异常率为76.9%,ⅲ期则达到100.0%。
此外随着尘肺期别的增加,呼吸障碍类型不断朝混合性发展,ⅲ期尘肺中呼吸障碍类型为混合性的达到了100%。
此外,接尘工龄与肺功能损害的检出率成正比,入选病例汇总接尘工龄不足10年的,肺功能损害的检出率为57.1%,超过25年的为93.8%。
结论煤工尘肺肺功能的损伤与期别的增加呈正比,且随着接尘工龄的增加而加重,呼吸障碍类型从限制性或阻塞性转变为混合性。
【关键词】煤工尘肺;肺功能;损伤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17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263-01
尘肺是一种以肺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病,肺功能的损伤往往导致患者劳动能力下降。
因此,肺功能不仅能够作为观察尘肺病的具体情况以及判断其预后的主要指标,也能够成为鉴定劳动能力致残的标准,为赔偿的支付提供依据[1]。
为了能够明确煤工尘肺期别同肺功能损害各项指标间的内在关系,使肺功能检查在煤工体检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院针对入选的100例各期煤工尘肺
病患者汇总分析其肺功能相关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研究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100名煤工尘肺病例,均为男性患者,ⅰ期36例,ⅱ期52例、ⅲ期12例。
年龄分布为59-81岁,平均年龄为67.4岁,接尘工龄分布为17-29年。
入选病例均为井下采掘工种。
已排除哮喘、糖尿病、肺心病、活动性结核病及其他类型的心脑血管疾病,近期内所有入选病例均未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1.2 研究方法采用德国jaeger高级组合式肺功能仪对入选病例进行vc、fvc、fev1、fev1/fvc、fef25/fef50/fef75、fef、mvv
等指标的测定。
每人测试3次,取最优值。
由于常人呼吸功能具有较大的储备能力,且受性别、年龄、体表面积、身高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肺容积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在开始测定前,先测量患者的身高及体重,并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数值推算预计数值[2]。
1.3 判断标准
1.3.1 肺功能损伤类型判断标准判断标准包括fvc、fef1、
fef1/fvc三项指标。
阻塞性呼吸障碍:fef170%;混合性呼吸障碍:fvc80%,fef1/fvc>70%;轻度损伤:60%<fvc、fef1/fvc、mvv<79%,55%<fef1/fvc<69%;中度损伤:40%<fvc、fef1/fvc、mvv<59%,35%<fef1/fvc<54%;重度损伤:fvc、fef1/fvc、mvv<40%,
fef1/fvc<35%。
2 结果
2.1 肺损伤类型本次入选的100例患者经检测发现,具有呼吸障碍表现的患者为82例,占总人数的82%,其中ⅰ期尘肺患者29例,其中阻塞性呼吸障碍者为13例(44.8%),限制性呼吸障碍者为15例(51.7%),混合性呼吸障碍者为1例(
3.4%);ⅱ期尘肺患者43例,其中阻塞性呼吸障碍者为13例(30.2%),限制性呼吸障碍者为22例(51.2%),混合性呼吸障碍者为8例(18.6%);ⅲ期尘肺患者10例,均为混合性呼吸障碍者(100%)。
2.2 肺功能损伤分级情况 100例尘肺患者中,36例ⅰ期尘肺患者肺功能损伤程度属正常的为11例(30.6%),轻度损伤的为16例(44.4%),中度损伤的为8例(22.2%),重度损伤的为1例(2.8%),异常率为69.4%。
52例ⅱ期尘肺患者肺功能损伤程度属正常的为12例(2
3.1%),轻度损伤的为14例(26.9%),中度损伤的为21例(40.4%),重度损伤的为5例(9.6%),异常率为76.9%;12例ⅲ期尘肺患者肺功能损伤程度中度损伤的为5例(41.7%),重度损伤的为7例(58.3%),异常率100%。
2.3 接尘工龄对肺功能损伤的影响接尘工龄低于10年的患者为21例,其中轻度肺功能损伤的为8例(38.1%),中度肺功能损伤的为4例(19.0%),共计12例,检出率为57.1%;接尘工龄在10-19年之间为49例,轻度肺功能损伤的为18例(36.7%),中度肺功能损伤的为15例(30.6%),重度肺功能损伤的为7例(14.3%),共计40例,检出率为81.6%;接尘工龄为20-25年之间的为14例,轻度肺功能损伤的为5例(35.7%),中度肺功能损伤的为4例
(28.6%),重度肺功能损伤的为3例(21.4%),共计12例,检出率为85.7%;接尘工龄超过25年的为16例,轻度肺功能损伤的为2例(1.3%),中度肺功能损伤的为8例(50%),重度肺功能损伤的为5例(31.3%),共计15例,检出率为93.8%。
3 讨论
煤工尘肺较为典型的病理变化是肺间质弥漫性煤尘沉积,并形成煤尘灶,进而引起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和弥漫性灶周肺气肿,进一步的病变可见进行性的大块纤维化,或者在两肺上部出现多个煤矽结节融合产生的结节融合块。
尘性肺纤维化可增加肺泡扩张时的弹性阻力,降低肺顺应性,导致限制性的通气不足[3]。
同时,病变将侵犯小气道,增大外周气道阻力,导致阻塞性的通气不足,因此,通常情况下煤工尘肺病多见限制性及阻塞性呼吸障碍,临床表现较为复杂。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在尘肺早期,肺部的病变较为轻微,对肺部的通气功能未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肺功能尚属正常,而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尘肺期别逐渐增加,肺间质逐渐纤维化,且灶周肺气肿逐渐增加,肺泡弹性随之减退,增大外周气道的阻力,导致肺通气功能显著异常,肺功能损害日益严重,呼吸障碍类型逐渐由限制性及阻塞性向危害更大的混合性发展,这一现象表明尘肺期别越高则肺功能的损伤程度越严重。
同时,本次研究表明,低于10年者没有出现重度肺功能损伤,而接尘工龄超过25年的患者则检出5例,比例达高达31.3%,可见接尘工龄也与损伤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对于已经形成尘肺的患者应及时治疗,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存质量。
此外应重视防患于未然的各种措施,对于厂矿企业的卫生及环保监督不能松懈,应对其加强职业性卫生监测及监督工作,督促粉尘危害较为严重的企业部门改进生产工艺,采取尘源密闭的措施,并在作业区域内采用通风除尘、随时维护检修生产设备的方式,控制粉尘源头,防止更多的粉尘产生,并缩小其危害面积。
同时应及时督导从业人员加强自我防护,掌握自我防护技能,从而降低肺功能的损害,做到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 王宇宏,魏艳,马忠森.煤工尘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实用医药,2008,3(5):106-108.
[2] 邝云洪.60例尘肺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07):95-96.
[3] 胡晓雷,傅正义,阴旅宁,郭梅.568例煤工尘肺职业病诊断资料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5):2832-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