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权”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海权论》读后感

《海权论》读后感

《海权论》读后感《海权论》是英国海军史学家马汉所著的一部经典著作,被誉为世界海军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分析,揭示了海权在国家发展和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为我们理解海军力量的本质和作用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在《海权论》中,马汉首先对海权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阐述,指出海权是国家在海洋上的权力和影响力。

海权不仅仅是一种军事力量,更是一种政治、经济和文化综合体现。

他认为,海权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独立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对历史上各大海权国家的发展和衰落进行分析,马汉揭示了海权对国家命运的影响,强调了海军力量在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中的重要性。

在阐述海权的重要性的同时,马汉还对海权的实现和维护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观点。

他认为,海权的实现需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力量,保持海军力量的优势地位,控制海洋航道和海上资源,保护国家海外利益等。

同时,他还强调了海权的维护需要与其他国家进行谈判和合作,避免冲突和战争,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通过阅读《海权论》,我深刻感受到了海权在国家发展和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海权不仅仅是一种军事力量,更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建立强大的海军力量,才能保护国家的海外利益,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同时,海权的实现和维护需要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和谈判,避免冲突和战争,共同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总的来说,马汉的《海权论》是一部思想深刻、观点独特的经典之作,对我们理解海权的本质和作用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通过深入研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海权在国家发展和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愿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海权对国家的重要性

海权对国家的重要性

海权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意义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概念是美国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的,他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

在马汉眼中,“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左右,在当今国际环境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完全的脱离海洋而独立于世界之上,即便内陆国家依然如此。

海权紧密的联系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当前国际和国内社会,围绕中国海权发展动向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均产生了激烈的争议,“中国海权威胁论”大有甚嚣尘上之势。

以美国为例,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中美海上冲突论”,断言海上冲突将成为“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的重要形式。

新世纪以来,美国学者罗伯特•罗斯先提出“中美陆权-海权平衡论”,暗示作为传统陆权国家的中国只有不去挑战美国海权,东亚才能维持一种奇妙的“和平地理学”;2009年他又提出“中国海军民族主义论”,断言以“发展航母”、“扩充海军”为手段,以“洗刷近代耻辱”、“收复失地”、“突破岛链封锁”为目标的“中国海军民族主义”,将导致“美中之间代价巨大的关系紧张”。

近年来,西方媒体还不断炒作中国的海上“珍珠链战略”,称中国“正在从中东到南海的海上通道沿线建立战略关系”,缅甸实兑港、斯里兰卡的卡汉班托特港和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构成了“珍珠链战略”的“海上安全战略三角”。

中国海军赴索马里海域巡航更是引发了西方的无穷猜忌。

在国内学术界和理论界,围绕中国海权发展也存在着尖锐的对立:有学者疾呼中国发展海权,并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也有学者从地缘政治制约性、综合国力的支撑能力、与霸权国冲突的风险等角度,主张要避免进入“海权的误区”,尤其要避免重演历史上德国挑战英国海洋霸权而遭失败的历史悲剧。

海权论读后感500字

海权论读后感500字

海权论读后感500字(原创版2篇)目录(篇1)1.引言2.海权论的概念和背景3.海权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4.结论正文(篇1)一、引言海权论是一种强调海上力量对于国家繁荣和安全重要性的理论。

它起源于19世纪末,由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提出。

海权论的出现,对于当时的海洋国家如美国和英国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海权论的概念和背景海权论认为,一个国家要想获得繁荣和安全,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

海上力量不仅仅是指海军,还包括海上贸易、海上运输、海洋科研等方面。

海权论的出现,与当时的海上霸权争夺密切相关。

三、海权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海权论对于当时的海上强国如英国和美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帮助这些国家认清了海上力量的重要性,并制定了相应的战略。

在当今世界,海权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海上贸易和海上运输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同时,海上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海上力量的建设对于国家的安全保障至关重要。

四、结论海权论是一种强调海上力量对于国家繁荣和安全重要性的理论。

它对于当时的海洋国家如美国和英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当今世界,海权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海上贸易和海上运输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目录(篇2)1.引言2.海权论的概念和背景3.海权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4.结论正文(篇2)一、引言海权论是一种强调海上力量对于国家繁荣和安全的重要性的一种理论。

它起源于19世纪末,由美国海军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汉提出。

海权论的核心思想是海上力量的四个要素:海军、海上贸易、海上防御和海上进攻。

二、海权论的概念和背景海权论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兴起的,随着全球贸易的快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贸易成为了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时,海上力量成为了国家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海权论的提出,正是为了解释为什么有些国家能够在海上掌握主导地位,而有些国家则处于劣势。

海权论读后感500字

海权论读后感500字

海权论读后感500字摘要:一、引言二、海权论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三、海权与国家利益的关联四、海权发展的现状与挑战五、我国海权发展的战略思考六、结论正文:海权论读后感500字近日,我阅读了著名军事家马汉的《海权论》,这部著作阐述了海权与国家兴衰、民族繁荣的密切关系,让我深感启发。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读后感想。

首先,海权论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马汉在书中指出,海权是指国家在海上拥有的力量,包括海军、海洋领土、海洋交通线等。

在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竞争已从陆地转向海洋,海洋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载体。

谁掌握了海权,谁就掌握了国家发展的主动权。

其次,海权与国家利益的关联。

海权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和拓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国家要实现繁荣富强,必须拥有强大的海权。

历史上,英国、德国等海洋强国凭借海上优势,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积累财富,推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

而一些内陆国家,如俄罗斯、中国等,也在努力发展海权,以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然而,海权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当前,我国海权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是海上安全环境复杂多变,我国周边海域领土争端尚未解决,海上安全压力不断增大;二是我国海军建设相对滞后,与世界一流海军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三是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任务艰巨,需要加强海洋权益维护。

面对这些挑战,我国应积极应对,制定合理的海洋发展战略。

一方面,要加强海军建设,提高我国海上力量。

加强海军装备研发,提高海军作战能力,确保国家海上安全。

另一方面,要加强国际合作,维护海洋和平与稳定。

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海上领土争端,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海洋秩序。

总之,海权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应充分认识发展海权的紧迫性,加强海上力量建设,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同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海权,推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国家富强。

海权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的意义

海权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的意义

“海权”概念是美国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的,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对于一个大国的意义来说是不同非凡的,它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在政治方面:目前,世界上有一百多个濒临海洋的国家,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左右,在当今国际环境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完全的脱离海洋而独立于世界之上,即便内陆国家依然如此。

其中、国与国的地缘政治又以海洋、海权为最终代表,对于重要的深水良港、关键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意义重大的海峡、海湾,哪个国家掌握了实际的控制权力,哪个国家就掌握了发言的话语权,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政治资本和政治身价。

因此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

国家不能无视本国政治边界之外的安全隐患,不能局限于政治边界内采取安全措施和行动,国家安全空间必须超越领土空间。

全球化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力量必须能向本土之外进行投射,海洋是投送权力的首要渠道,海权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着国家在本国之外行动的能力,代表着国际化的国家权力。

全球化蕴含着对海洋的巨大依赖,这是国家必须发展海权的必然逻辑。

社会历史进入全球化深入发展阶段后,运用海权保护国家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就不再是个别大国的专利,而成为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各国的普遍要求。

2、在经济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大部分物资的输送、特别是重要的能源战略物资的运输,都要通过海洋来实现,比如海上石油交通要道、海面以下的管网输送等,都要牵扯海洋本身的资源占有,要想经济发展必须海洋发展,推动海洋的发展必然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因此海权的确立和争夺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保卫海外能源自由贸易权利的能力取决于海外军事投送能力的远近。

没有海上军事投送能力,海外贸易的保护就只是一纸空文。

海权对中国的重要性

海权对中国的重要性

海权对中国的重要性中国近代有两次差点陷入亡国灭种的深渊:一次是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入中国后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另一次是1937年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

在这两次灾难中,中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都与丧失制海权有着密切的关系。

温故知新,著名学者张文木指出,为了统一台湾,为了保护中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命脉,为了捍卫我们日益巨大的海外利益,中国必须发展强大的海权。

制海权是造就现代大国兴衰的重要杠杆从经济史来说,人类迄今经历的所有经济形式可概括为自然经济和市场经济;从军事史来说,制陆权与制海权是造就古今大国兴衰的重要杠杆。

中世纪国家是依靠地区性和封闭条件下的资源配置维持的。

在这样的资源配置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国家,便会形成地区性贡赋体系中的中心国家,并保持其大国的地位;而保持这样地位的国家的军事前提就是强大的制陆权,比如古代埃及、中国、印度、巴比伦都曾是这样的国家。

到了近代,特别是英国工业革命后,市场和利润成了生产的导向,此时国家兴衰取决于其在资本全球化和资源全球性配置中的地位。

既然世界资源配置方式已突破中世纪的地域性封闭性质并转化为世界性的开放方式,而海洋又是畅流世界各个角落的最便捷的载体,那么从军事上控制海上主要战略通道即掌握制海权,就成为大国控制世界资源并据此保持其大国乃至霸权地位的主要方式。

同样,新兴国家也正是通过优先发展海军并争取与大国平等分享海权利益而进入大国行列的。

比如英国与西班牙的海上较量、美国与英国、西班牙的海上较量的结果都是这样。

当然,后来又出现制空权、制太空权(外层空间)的军事技术革命,但其性质还是服务于制陆权和制海权的。

在21世纪的今天,建立在卫星信息监控技术和导弹远距离精确打击与准确拦截技术的制海权,仍是国家兴衰的决定性杠杆。

美国在20世纪末发动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及21世纪初的阿富汗战争中取得的军事胜利,就是很好的说明。

要保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在军事上要赶上军事技术革命。

南斯拉夫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

海权与制海权心得体会

海权与制海权心得体会

海权与制海权心得体会海权与制海权是一个国家海洋事务中极为重要的概念,对于海洋国家来说,掌握海权和制海权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手段。

在长期的海洋实践中,我深有体会,下面就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进行分享。

首先,要全面认识海权与制海权的重要性。

海权是指在海洋上拥有的权利和优势,既包括经济权益,也包括国防安全。

海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对于海洋国家而言,海权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而制海权则是在海权基础上,建立起对海洋的控制和影响力,通过海军、海岸警卫队等手段在一定海域内具有决定性的优势。

其次,要加强海洋意识,提高海军海洋化能力。

海权与制海权的实现离不开对海洋的认识和了解,必须加强海洋意识,推动海军向海洋化转变。

这包括海军装备、训练和作战理念等方面的全面提升,使海军在海洋作战中具有持续优势,确保海权和制海权有效实现。

再次,要注重国际合作,提升海洋治理能力。

在实现海权和制海权的过程中,国际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海洋是全球公共资源,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维护海洋秩序,推动海洋治理体系建设。

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海上安全威胁,维护各国的共同利益。

最后,要注重法治建设,维护海洋秩序。

海洋是法治的空间,各国应遵守国际法,尊重海洋权利和义务,维护海洋秩序。

只有在法治基础上实现海权和制海权,才能实现海洋的和平与稳定,保障各国的共同利益。

总的来说,海权与制海权是一个国家维护海洋权益、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实现海权和制海权需要全面认识其重要性,加强海洋意识,注重国际合作,强化法治建设。

只有在不断努力下,才能实现海权与制海权的目标,维护海洋的和平与稳定,实现各国的共同繁荣发展。

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

论中国海权的重要性中文系汉语言文学20091015班何俏媚 2009101506 方敏华2009101510洪梦舒 2009101516 房利娜2009101530陈煜谜 2009101536 郭惠娟 2009101542摘要:海洋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也是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舞台,而海洋政治斗争的中心,是海洋权益。

全球愈演愈烈的海权之争,背后都是巨大的海洋利益。

特别是近十年来,面对国际海洋秩序和斗争方式和手段的深刻变革,以及中国海权发展的新机遇和挑战,中国海权问题愈演愈烈。

在关于中国海权问题的概念和重要性,中国是否有必要发展强大海权,大家众说纷纭。

关键词:中国海权重要性海洋维系着中华民族崛起的诸多重大安全和发展利益。

这些利益主要包括:保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防御敌对国家从海上的打击和入侵;保卫支撑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的安全,维护海洋权益;维护我对外贸易海上航运通道、石油航线以及重大海外利益的安全。

此外,还有打击海上恐怖主义、海盗、走私和跨国犯罪等问题,营造和平、良好的地区海上安全秩序;改善海洋环境,维护我国可持续发展和生存空间的质量。

一.海权的概念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概念是美国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的,他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

在马汉眼中,“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中国海权随中国主权同生,而中国意识到并力求捍卫、强化中国海权的努力却起步不久。

中国目前的海权实践远没有达到追求“海洋权力”的阶段,而只是处在捍卫其合法的海洋权利的阶段。

中国海权的概念应当包括从中国国家主权引申出来的“海洋权利”和实现与维护这种权利的“海上力量”两个部分,只是不包括西方霸权国家普遍攫夺的“海洋权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论“海权”的重要
摘要:海权,一直是一个大国得以强大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它属于权利政治的范畴。

所谓“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

”正是
对海权在综合实力上所有的作用的印证,也无疑适用在各个时代的国家发展中。

关键词:海权中国利益发展
地球分为七大洲,四大洋,四大洋的面积占了地球表面积的70%,为名副其实的水球。

所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海洋的控制权是非常重要的。

海权,一直是一个大国得以强大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它属于权利政治的范畴。

所谓“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

”正是对海权在综合实力上所有的作用的印证,也无疑适用在各个时代的国家发展中。

19世纪末,美国海军上校马汉出版了《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简称《海权论》)一书,提出了“海洋中心”说。

马汉认为,商船队是海上军事力量的基础;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要控制海洋,就要有强大的海军和足够的海军基地,以确保对世界重要战略海道的控制。

这说明了有史以来海洋在有些国家和有些人心目中所具有的非同一般的重要性。

翻开历史,确实如此。

15世纪末,在西欧人领导下,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影响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成为近代海上强国,建立起庞大的殖民体系。

17世纪,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和“海上马车夫”荷兰,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日不落帝国”。

第三代霸主美国的崛起正是美国总统罗斯福把马汉的海权理论带进白宫后开始的,二战后美国迅速控制了世界海洋。

日本的振兴是因为明治天皇从美国海军准将柏利仅带四条军舰就叩开国门的屈辱中领悟到,要继承列祖列宗的伟业,必须“拓万里之波涛”。

反观中国,自清朝闭关锁国后,海洋中国的发展态势在鸦片战争前越来越走向式微,终致后来沦落为任欧洲列强宰割的“鱼肉”。

随着二十一世纪海洋世纪的到来,海洋成为国际重大政治、经济、军事利益的新领域,如此广阔的“蓝色国土”,其中蕴藏的丰富海洋资源,以及在运输上、国防上可能给中国带来的便利,显然都是中国海权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各沿海国都在为争夺或扩大各自的管辖海域而竞相向海洋进军,纷纷调整海权发展战略,加快海洋立法,增强海洋管理机构,大力发展海军,以适应《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海洋斗争的新形势,从而更加剧了我国海权问题有效解决的迫切性与艰巨性。

国家海洋局的数据显示,2008 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 29662 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9.87%。

而 1979 年,这一数字才不过 64 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刚到 1%。

此外,中国国际贸易总量的 85% 以上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中国商船已经遍及世界 1200 多个港口,世界航运市场 19% 的大宗货物运往中国,22%的集装箱来自中国。

中国已是世界铁矿石进口第一大国,油进口第二大国,货物贸易进出口第三大国。

我国经济对海洋经济的依赖越发凸显。

我国如今几乎于每一个邻国都有海洋利益冲突,在东海与日本在钓鱼岛和东海油气开发的问题上一直是神经绷紧,冲突不断,与韩国的苏岩礁存的争议也不时影响两国关系,而南海的情况更令人担忧:近来的黄岩岛事件,令我国与菲律宾关系紧
张,两国民众的矛盾不断加深,在南沙群岛的所有岛屿中,我国实际控制的只有12个(包括台湾控制的太平岛),而越南占据了29个,并在岛屿上驻军和修建机场,菲律宾占9个,马来西亚4个;南海的油气资源更是遭到越南等国的掠夺,南沙海域已经有200多个油气田、超过1000 口油井被东南亚国家勘探和开发,每年开采的石油超过4000 万吨,其中马来西亚的开采量最多,而中国参与开采的却很少,小国文莱竟因石油开采一跃成为东南亚
头号富国;不仅如此,中国渔民在南海的正常作业经常受到其他国家的骚扰甚至无故逮捕,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完全被漠视!如何面对越南、菲律宾等国对中国南海岛礁的侵占成了中
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中国的崛起已离不开海洋,中国经营海洋更离不开南海。

综上所述,从中国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利益和安全战略的需要出发,中国需要大力发展海权,并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海权是历史上决定大国兴衰的重要因素;发展海权是中国应对现实威胁的需要,经济全球化不能不包含着自卫手段的全球化,保卫海外能源、自由贸易权利的能力取决于海外军事投送能力的远近;发展海权可以增强中国与大国特别是美国分享海权利益的能力。

同时中国要从自身国家大战略的多重需求冷静认识中美关系中的海权问题,并力求尽可能地规避与美国的海权冲突;要进一步加强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增加相互之
间的了解和在安全上的相互信任,规避或减少冲突;应谨慎有序地推动包括海空军力量在内的海权力量的发展,实现以实力求和平。

在海权争议中应冷静对待,寻求合理的解决之策:保持经常性的官方接触,同时加强民间交流,控制狭隘民族主义情绪的发展,增进相互了解,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间的问题;切实加强经济合作,以经济促政治;加强信息交流质量和数量,改善舆论环境;切实加强区域性我觉得中华民族要想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要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

谁控制住了海洋,谁就等于掌握了自己的未来。

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只有加强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才能够更好的为自己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M】.济南:山东人
民出版社,2004.
【2】叶自成:“对中国海权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国际政治研究》,2005年第3期,
第12页。

【3】高子川.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基本态势解析。

【4】张文木:“论中国海权”,《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10期,第10-1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