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 6.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设计 (新版)沪科版
6.5科学探究:摩擦力导教学设计-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

6.5科学探究:摩擦力导教学设计-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介绍本教学设计是针对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的第6.5科学探究“摩擦力”进行的。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特性,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目标1.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特性;2.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实验器材,包括滑轮、绳子、不同材质的物体等;–复习相关知识,准备解决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实验记录表和数据分析表。
2.学生准备:–复习有关摩擦力的知识。
教学流程1. 导入与探究(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并提出问题,例如:“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摩擦力吗?摩擦力有什么特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2. 实验准备(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准备工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教师分发实验记录表,并向学生介绍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流程,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
3. 实验进行(30分钟)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4. 数据分析与讨论(2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实验数据,分析不同因素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填写数据分析表,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展示实验结果。
5. 结论总结(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总结摩擦力的特性和影响因素,写出结论。
6. 拓展与练习(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拓展问题或练习题供学生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记录学生实验记录表和数据分析表,查看学生对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的理解。
2.观察学生在小组内的讨论和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
八年级物理全册《6.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新版)沪科版教学内容

一、介绍摩擦的分类及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 归 使学生知
在学生举例后,向学生简单介绍摩擦的分类:摩擦 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并将他们所举
纳得出:
道摩擦就
对 摩 擦 有 个 在身边
的例子进行了简单归类,同时列举几个他们熟悉的
感性认识.
例子。 同时告诉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
, 我们只重点研究
题至今仍在探索中。
棉布、毛巾、木块、
今天,我们只对两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
弹簧测力计。
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
验证 “摩擦 力大
度有关?
小与 接触面 粗糙
3 、怎样证明自己的猜想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
程度 有关” 的器
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现在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说
材:长木板、棉布、
教学资源及 媒体
1. 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毛巾、空玻璃瓶、木板、砂纸、洗衣粉。 2. 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 学 过 程 (第 1
学时)
教学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预设
环节
创设 感受摩擦 : 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体会手的感觉 ; 脚 思考、讨论 , 并回 激 发 学 生
情境 在地上蹭一蹭,体会脚的感觉。
计读数的误差?
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控制其它与该
物理量有关的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
“控制变量法” 。
( 6)、评估与交流
实验设计中有没有失误之处?怎样弥补不足?拉木
块运动是否匀速?弹簧测力计示数是否稳定?怎样
进一步改进,减小误差? 三、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
学生举例
word 可编辑
八年级物理全册 6.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6.5 科学探究:摩擦力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摩擦力的应用,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2.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认识控制变量发的意义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愿望,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重点1.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控制变量发的应用。
三、难点控制变量发的应用四、教具准备长木板(粗糙和光滑的)各一块、带钩的长方体木块、钩码、弹簧测力计、铅笔、小车五、教学方法实验发、探究法、谈话发六、学法指导观察法、抽象概括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图1如上图1,将小车放在长木板上,将长木板逐渐倾斜,让小车开始慢慢向下运动长木板固定;然后,将一方木块放在长木板上,发现方木块并不下滑。
【教师】问:刚才我们看到了什么?方木块为什么不下滑?【学生】由于方木块受到了摩擦力。
【教师】方木块下滑是由于它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那么上面实验中的小车运动了,它是否也受到了摩擦力呢?用小车代替方木块,并将长木板的倾角逐渐减小,直到小车不向下运动,发现此时长木板与桌面仍有一定的夹角。
【学生】小车也受到了摩擦力。
【教师】什么是摩擦力?它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1.摩擦力;【教师】通过以上的实验,你能试着对什么是摩擦力进行定义吗?【学生】(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和比较,并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然后回答)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是,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
【教师】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是滑动摩擦力。
仿照上面的定义,你能对滑动摩擦力进行定义吗?【学生】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在接触面上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6.5科学探究:摩擦力—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课型课时】:新授,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以及滑动摩擦、滚动摩擦现象。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3、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
4、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实例了解摩擦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能联系实际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养成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和原理的精神。
2、初步认识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愿意服务社会的意识。
3、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实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活动1感受摩擦】观看视频,思考:什么是摩擦力及摩擦力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活动2感受摩擦】伸出自己的手来感受摩擦。
➢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活动3摩擦力的产生】从0N开始逐步加力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描述你的感受和物体运动情况。
【讨论】以下这几个过程的摩擦类型一样吗?类型1、拉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才滑动类型2、物体滑动后不用力物体会停止运动类型3、球体滚动后不用力球体也会停止运动【辨析】下列生活中的摩擦类型A 用手握住瓶子时,手与瓶之间B 旋动瓶盖时,盖子与手之间的摩擦C 溜冰时鞋与冰面之间的摩擦D 擦黑板时黑板擦与黑板之间的摩擦E 双杠运动员的手与杠之间的摩擦F 紧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之间G 圆珠笔写字,笔尖与纸面间的摩擦H 人走路时,鞋与地面的摩擦二、摩擦力概念的理解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在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6.5《科学探究:摩擦力》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6.5《科学探究:摩擦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材第6.5节《科学探究:摩擦力》。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
具体内容包括: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 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问题。
3. 能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 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演示摩擦力的实验器材,如木块、滑轮、弹簧测力计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纸,一把铅笔,用于做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推拉门,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兴趣。
2.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讲解摩擦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3. 讲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讲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
4. 演示实验:进行摩擦力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因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推拉门所需的力量。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科学探究:摩擦力1. 摩擦力的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6.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6.5 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目标1.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了解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种类。
2.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关系。
3.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有益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核心素养1、使学生能联系实际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养成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和原理的精神。
2、初步认识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愿意服务社会的意识3、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干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G”表示。
2.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G = mg——重心试一试(1)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3)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你感受到的力是一个什么样的力?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摩擦?二、新课讲解摩擦力(f)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间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3.摩擦力产生条件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过程中所受到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滚动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但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分类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八年级物理全册6_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设计新版沪科版

《科学探究:摩擦力》课题§6.5 科学探究:摩擦力授课者教材日期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内容分析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
难点:摩擦力的方向;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
教法与学法多媒体展示、实验探索法、讨论法教具与学具教师演示: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挂图、汽车模型、笔等。
学生探究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砝码、木板、木块、毛巾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教法研究导入新课推进新课[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汽车轮胎、鞋底花纹、磁悬浮列车、滚动轴承的画面。
问:汽车轮胎、鞋底花纹为什么要做得凹凸不平?磁悬浮列车为什么比普通列车运行速度快得多?使用滚动轴承有什么好处?师:这些现象都与摩擦力有关,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初步探究摩擦力。
一、摩擦力(活动1):体验摩擦力的存在1.用手按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使手相对于桌面静止)2.用手按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使手相对于桌面运动)手有何感觉?分析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介绍摩擦力的种类还有: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并举例)学生思考: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方向是怎样的?总结得出: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2)接触面不光滑(3)发生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并举例)通过这样的引入可以提升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
设疑实验是重要的研究方法课堂小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板书设计二、科学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5、分析与论证学生回报实验数据,并分析得出结论结论1: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八年级沪科版6.5科学探究-摩擦力学案

八年级沪科版6.5科学探究摩擦力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科学教材第六章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摩擦力的计算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分析问题。
3. 引导学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 难点:摩擦力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以及如何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包括滑轮、绳子、木板等)。
2. 学具:科学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汽车的刹车系统,引出摩擦力的概念。
2. 理论讲解:介绍摩擦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影响因素。
3. 实验探究:安排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摩擦力的作用,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 知识应用:让学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通过增大或减小摩擦力来实现某种功能。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摩擦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可以使用图表、图示等直观的方式进行展示。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本节课所学的摩擦力的知识,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摩擦力的计算公式。
2. 答案:实验设计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等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摩擦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是否理解清楚?实验探究是否充分?2. 拓展延伸: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摩擦力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一些小发明或创新设计,如设计一个利用摩擦力的装置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5科学探究:摩擦力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
2.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2.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愿望,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
(2)学会猜想与假设,认识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2.难点(1)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
(2)认识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讨论、交流、实验探究。
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弹簧测力计、木块、细线、毛巾、玻璃、长木板钩码、三只圆柱形铅笔、肥皂水。
教学过程一、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小实验:让学生用手压在桌面上拖动,感受一下拖动时桌面作用在手上的阻力(摩擦力)。
手对桌面压得越紧(接触面之间的压力越大),手拖动就越困难(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然后在桌面上铺上毛巾(毛巾要固定在桌面上)手再压在毛巾上拖动,就比手在平滑的桌面上拖动更难一些(说明手所受的摩擦力较大)。
师:手压在桌面上拖动你有什么感受?生甲:手在桌面上滑动时受到桌面的摩擦力的作用。
师:这摩擦力起到什么作用?生甲:阻碍手运动的作用。
师:手对桌面压得越紧,有什么感受?说明了什么?生乙:手对桌面压得越紧,拖动越困难,说明所受摩擦阻力越大。
师:在桌面上铺上毛巾,手再压在毛巾上拖动,有什么感受?说明了什么?生丙:手压在毛巾上拖动比手压在光滑的桌面上拖动更困难,说明受到的摩擦阻力更大。
师:什么叫滑动摩擦力?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师:注意,运动是相对的,所以应加以“相对”两个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摩擦力。
板书: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二、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提出问题。
师:对滑动摩擦力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生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生乙:滑动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师:你们提的问题提得很好,摩擦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其产生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这个问题。
2.猜想或假论。
师:你们的猜想是什么?生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生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压力的大小有关。
生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生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运动速度有关。
生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推力、拉力有关。
生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材料有关。
师:同学们很善于思考,你们作出的猜想有合理的地方,要证明你们的猜想正确,怎么办?生:实验验证。
师:很好,大家都已懂得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
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只能对前面两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
3.设计实验。
师:滑动摩擦力是产生在发生相对运动的两个接触面上,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的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接触面材料,接触画大小有关,对这些因素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我们只能一个一个的单独研究,而且在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变化怎样影响摩擦力时,必须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否则,你就无法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变化是由哪个因素的变化引起的,这就是在研究多因素问题时必须注意的“变量控制”方法。
如在研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要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而在探究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摩擦力的影响时,则应控制压力等因素的变化。
板书:2.滑动摩擦力大小决定因素研究方法一—“变量控制”方法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18"加油站”内容。
生:阅读。
师: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生: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匀速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就反映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师:下面分组讨论,制定出实验计划,并进行全班交流。
生:讨论后得出:根据桌面上的实验器材,我们制定以下实验计划:(1)把玻璃固定在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在玻璃—亡匀速滑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入课本P119表格中。
(2)在桌面亡铺一条毛巾,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毛巾上匀速滑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入课本P119表格中。
(3)取走毛巾和玻璃,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在桌面上匀速滑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人课本P119表格中。
(4)在木块上加放一个重物,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它们在桌面上滑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人课本P119表格中。
师:其他小组认为以上的实验计划合理吗?有没有异议?生:按课本上图6—29(a)、(b)、(c)、(d)。
在改变粗糙程度时,实际上也改变了相互摩擦的材料,摩擦力的改变是否是因为相互摩擦的材料的改变而引起的?师:你能发现这个问题很了不起,你将来肯定会大有作为的,希望你继续努力。
这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改变(因为粗糙程度的改变更为显著),而我们探讨的问题仅仅是看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没有关系,所以这个实验还是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的。
生: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匀速滑动时,为什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反映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师:你很善于思考问题,注重理解,将来肯定很有前途的,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在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这个拉力的大小与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相等。
有关此知识点要在第六章才学,现在先把它作为一个问题储存起来吧。
记录实验数据时,就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作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操作时,还请大家注意:如何做到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呢?①是沿直线水平拉动木块;②是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保持不变。
好,如果没有问题了,下面大家分组进行实验吧。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4.分析论证。
师:请各小组互相交流实验数据,交流实验的体会。
生:交流。
师:请3个小组将实验数据公布在黑板上,比比看哪个小组数据准确。
师:在(如课本P119图6—29)实验步骤(a)、(b)、(c)中,接触面之间的压力保持不变,你发现摩擦力变了吗?你的结论是什么?生:在实验步骤(a)、(b)、(c),接触面之间压力保持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改变时,摩擦力大小发生改变。
我的结论是:当接触面之间压力保持不变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的结论吗?没有。
好,大家做实验都很认真,得出的结论也是正确的,掌声祝贺。
师:在(如课本P119图6—29)实验步骤(c)、(d)中,接触面粗糙程度保持不变,压力发生变化,摩擦力变了吗?你的结论是什么?生:在实验步骤(c)、(d)中,接触面粗糙程度保持不变,接触面间的压力改变,摩擦力也发生了改变。
我的结论是: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保持不变时,接触面间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的结论吗?没有。
好,大家都得出了正确结论,同样,掌声祝贺。
以上是关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与摩擦力大小关系的定性探究,有兴趣的同学町在课外继续探究,摩擦力是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三、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存在摩擦?这些摩擦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请大家分组讨论、交流。
生甲:足球场亡,摩擦力可以帮助守门员抓稳足球,这个摩擦是有益的。
生乙: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间存在摩擦,这个摩擦是有益的。
生丙: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桌面对木块有摩擦力,这个摩擦力是有害的。
生丁:机器转动时,零件间存在摩擦,这个摩擦也是有害的。
师:同学们发言很踊跃,说明大家平时生活中很注意观察,这是一个好习惯,希望今后保持。
如何增大有益的摩擦。
举例说明请大家分组讨论、交流。
生甲: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是: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增大压力,如北方冬天下雪路滑摩擦力小,常在路面上撒些灰渣,增大摩擦力。
生乙:自行车刹车也是利用摩擦力,刹车时,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生丙:皮带传动也是利用摩擦力,它也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的,演奏二胡时,弓弦与琴弦的摩擦使琴弦振动发声,用增大压力的办法来增大弓弦与琴弦间的摩擦力。
生丁:鞋底、汽车的轮胎做得凹凸不平时,都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的。
板书:3.增大有害摩擦方法: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压力师:以上大家讲得都很好,一部机器工作时,有些部件要转动,有些部件要滑动,这时都要产生摩擦,这种摩擦不但使机器发热,白白消耗动力,而且使机器磨损,性能变坏,这些情况下的摩擦要设法减小它。
下面再来考虑:如何减小有害摩擦呢?生甲: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是:1.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压力大小。
师:在理论上,以上方法是对的,不过,用这样的办法还往往不能把有害的摩擦减小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你们还知道哪些更好的方法吗?小实验:先让学生用手掌压紧桌面拖动,感受桌面作用在手上的摩擦力;然后在手和桌面之间垫上二三支圆柱形铅笔,再压紧拖动,体会这时作用在手掌上的摩擦力是不是比滑动时小得多。
师:做以上小实验,你有什么感受?生: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大大减小摩擦力。
师: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有害摩擦的例子?生甲:各种车轴的轮子做成圆的,就是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的。
生乙:旱冰鞋下的小轮,也是用滚动代替平底鞋的滑动,从而大大减小了与地面间摩擦。
师:你还知道哪些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吗?生甲:在机器零件间涂上润滑油,使摩擦面不接触,大大减小摩擦。
生乙:汽垫船向下喷出强气流,在船底和水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可以大大减小摩擦。
生丙:磁悬浮列车是靠强磁场把列车从轨道上微微托起,在列车和轨道间出现一层薄空气,使摩擦力大大减小,车速可达500km/h。
……师:以上大家都说得很好,说明大家平时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国内外大事。
板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用滚动代替滑动2.使接触面脱离直接接触:涂润滑油、充气垫等师: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你的生活会出现什么问题?发生什么变化?请大家分组讨论交流。
生甲: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我就寸步难行。
生乙: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我就无法用手拿任何东西。
生丙: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运动的汽车将永远停不下来。
四、归纳小结与学习过程评忙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我们知道了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决定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增大有害摩擦的方法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师:请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五、课后练习与学习实践活动1.课本P121-122作业1、2、3。
2.实践活动:课本P122作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