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修辞格的特点
论修辞格的特点

论修辞格的特点摘要:修辞学非常注重对修辞格理论的研究,但是学者们偏重于对修辞格类型的研究,修辞格特点的研究虽然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其研究相对缺乏。
本文主要从修辞格本体、语用和历时三个角度简要论述修辞格的系统性、原则性和变异性三大特点。
关键词:修辞;修辞格;特点修辞学是一门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但是“修辞”一词早在远古时期已经出现了,而最早出现“修辞”两字连用的是对孔子话语的记载:“九三曰,‘君子终日花花,夕惕若,厉无咎。
’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乾·文言》)修辞格又叫“辞格”,是为了增强语言的吧的效果,借助特定的语境,对语言进行特殊运用、具有一定格式的言语形式。
根据不同的角度,可以归纳出修辞格不同的特点。
下文将从修辞格本体层面、语用层面和历时层面,简要谈论修辞格的三大特征——系统性、原则性和变异性。
一、系统性修辞格的系统性主要是从修辞格本体的层面来说的。
所谓修辞格具有系统性,就是指辞格在分类上具有严密性、整体性的特点,修辞格在其本体上呈现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
虽然现存的修辞格数量众多,但是辞格之间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等级性,体现着辞格的系统性特点。
虽然各家对辞格的分类各不相同,但是在划分类别上都竭尽完整,在整体上都显现出辞格划分的整体、统一,呈现着一定的系统性。
例如,陈汝东在其《当代汉语修辞学》中,根据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把修辞格分为两大类:形式化和意义化的修辞方法。
陈汝东认为,形式化的修辞方法“往往侧重话语的语音、文字以及句法等形式方面”①,包括对偶、排比、反复、顶真、回环等;而意义化的修辞方法更侧重深化语义,如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双关和移就等。
又如,由周芸、邓瑶、周春林合编的《现代汉语导论》,从语用实践出发,把辞格分为深层辞格和表层辞格两大类。
深层辞格是“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变异或偏离语言规则和语用规则而形成辞面义和辞里义不一致的修辞方式。
修辞格与修辞方法的区别

修辞格与修辞方法的区别修辞格和修辞方法是修辞学中常被提及的两个概念,它们在文学创作和修辞分析中起到重要作用。
虽然它们都与修辞相关,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区别。
本文将探讨修辞格与修辞方法的定义、特点以及区别之处。
修辞格是修辞学中指用特定的修辞手法对语言进行艺术上的修饰的方式。
它是通过对词语、语句或段落的表达方式进行特殊处理,使其在表达上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修辞格是修辞艺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来达到文字的修饰效果。
修辞格的特点在于其强调对语言形式和语法结构的修饰,常用的修辞格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
这些修辞格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增强作者的修辞效果,引起读者的共鸣。
与之相对的,修辞方法是指在文章中运用的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或思考逻辑。
修辞方法强调的是作者在论证或阐述观点时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它包括对论证结构的安排、论据的选择、论证手法的运用等方面的处理。
修辞方法的特点在于强调对文章结构及逻辑推理的处理,常见的修辞方法包括比较、对照、列举、引用权威等。
这些修辞方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逻辑性,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观点。
因此,修辞格与修辞方法的区别在于焦点的不同。
修辞格更侧重于对语言形式的修饰和装饰,强调文字的艺术性和感染力,而修辞方法更侧重于对论证结构和逻辑思维方式的处理,强调论证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总结而言,修辞格与修辞方法在修辞学领域中都具有重要地位。
修辞格注重对语言形式的修饰和装饰,强调文学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修辞方法注重对文章逻辑结构和论证方式的处理,强调思辨和说服力。
理解修辞格和修辞方法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提高修辞表达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构造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那么比喻不能成立。
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如: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2、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3、夸大:夸大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展符合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根底和根据,不能浮夸。
作用:衬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对偶: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
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构造一样,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5、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构造一样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增强气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
如: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携手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又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表达作用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表达作用1、…比喻‟(明谕、暗喻、借喻)(定义):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作用):用比喻来对人物或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表述,帮助人们深入理解,用比喻生动形象地阐明道理,可以把深奥的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形象,语言活泼生动。
如: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举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拟人‟(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抽象事物具体化,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语言生动形象。
…举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夸张‟(定义):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言过其实叫夸张,表情达意能加强,事物本质能突出,词句引起人联想,讽刺歌颂情分明,大胆合理要记清。
“夸而有节”是夸张,“涎水一尺长”,“夸而无节”成狂言,“猪背像个飞机场”。
…举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对偶‟(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
结构基本应相同,词性大体必相应。
文面无多重复语,字数一般要相等。
(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对称和谐,节奏感强,高度概括,互相补充、映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举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5、…排比‟(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
(作用):排比往往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论朱自清《春》修辞格的运用特点

论朱自清《春》修辞格的运用特点《春》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属于散文类的文章。
该文章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以达到表现春天美好的目的。
下面就来详细论述一下《春》的修辞格运用特点。
一、“写景”手法朱自清在《春》一文中使用了“写景”手法,通过引导读者的观感,让读者更加生动地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例如,在“春天来了,大地就要腾出许多生气勃勃的东西”这一句中,朱自清运用写景手法,采用形象的语言,让读者能够想象到春天的景象,产生强烈的感官体验。
在《春》一文中,朱自清运用了大量的夸张手法,扩大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例如,他在文中写到,“这时候,草木都快活了,人也都快活了”,这种夸张的表述形式,体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同时也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拟人”手法在朱自清的《春》一文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赋予自然景观和物体人的属性,进一步表现了春天的活力和生机。
例如,在“小草健康地长着、乌云离去后,晴空万里”这一句中,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春天的景象比作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让读者感受到了一个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春天世界。
《春》一文中,朱自清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通过比较的方式进一步阐述春天的美好。
例如,在一篇文章的开头,作者用“一个人坐着,静默无语,其实他的心里是充满了舒畅的”这一比喻的手法,来表达春天带给人的愉悦感受,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体会到春天的美好。
排比手法在《春》一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一系列的并列排列,进一步表达了春天热闹和生机的情感。
例如,在“静谧的小溪奔腾浩荡,橙黄色的太阳升得斗志昂扬”这一句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排比手法,将春天的种种美好一个个描述出来,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春天的欢快和热烈。
总之,《春》一文中,朱自清经过巧妙的修辞手法,全面而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美好。
通过“写景”、“夸张”、“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技巧的运用,进一步深化了文章表现的主题,也为读者提供了一次愉悦、充满活力的阅读体验。
(完整版)语言风格的类型及特色

语言是一种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人们可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感觉和意见。
在世界范围内,语言的种类和类型千差万别,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风格。
本文将详细介绍语言风格的类型及其特点,以便读者了解不同语言风格的特点和差异。
一、叙述风格叙述风格是指语言表达的方式和结构。
叙述风格包括直接陈述式、描述式和叙事式三种类型。
直接陈述式是最为基础的语言表达方式,简洁明了,常用于科技文献等领域。
描述式则更加复杂,通过形象生动的描述来传达更为具体的信息,常见于文学作品等领域。
叙事式则更为富有感情色彩,通过故事情节等手段来传达信息,常见于小说、影视等领域。
在叙述风格的应用中,不同类型语言的差异也非常明显,例如英语在叙述时更为直接,中文则更注重细节描述和情感表达。
二、修辞风格修辞风格是指通过修辞手法来加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反复等技巧。
比喻是最为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事物来产生新的认识和感受。
夸张则常常用来强调某个观点或者事物的重要性,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度。
反复则让语言更为生动,更易被人记忆。
在不同语言中,修辞手法的使用也有所不同,例如英语更偏向于使用比喻和夸张手法,中文则更适合使用反复和排比手法。
三、语音风格语音风格是指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语音差异。
在不同的语言中,语音风格可以体现出不同的特色。
例如英语以发音准确、语调抑扬顿挫著称,法语则以发音优美流畅、韵律感强为特点。
在不同的语音风格中,语言的音节和音调也有所不同,影响着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四、语法风格语法风格是指不同语言的文法结构和表达方式。
在不同的语言中,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英语中的主谓宾结构和句式简洁明了,而中文则更善于使用复杂的修辞和表达方式。
在具体应用时,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也影响着语言重点的强调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总结:语言风格是指不同语言的表达特点和差异,包括叙述风格、修辞风格、语音风格和语法风格四个方面。
论修辞格特点

论修辞格特点以《论修辞格特点》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修辞出现可追溯至古希腊,它是控制语言的重要工具,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来影响和改变聆听者的情感和思想状态,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概念。
修辞格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特征,既要具备简明准确的叙述能力,又要精练朴素,富有表现力。
而其特点则表现在句法、修饰、论证、情节、动作、象征性等方面,下面就来详细论述一下其特点。
首先,修辞格的句法特点是形式多变,内容丰富。
文中的句子除重视句式的灵活应用外,还要充分利用句式的变异,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句子,让读者始终充满视觉冲击力,让读者看到文中活力四射的文字。
其次,修辞格的修饰特点是用简而细的表达形成质感,修饰不仅要简洁有力,而且还要充满形象和含义。
修辞格修饰不仅可以使作品生动有意境,而且可以使作品更加充实,同时减少篇幅。
第三,修辞格的论证特点是逻辑清晰,有条不紊。
文章的论述要在逻辑性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组织,层层深入,联系前后,紧扣文本重点,才能让文章产生内在的力量。
此外,修辞格的情节特点是层次清晰,细节丰富。
文章的结构要清晰明了,能够让读者一目了然,又要具有富有表现力,让读者陶醉其中。
情节要有传统而古典的气息,能够让读者看到文字中历史的深度和宽度,也可以在情节中灌输哲理,提升文字的价值。
同时,修辞格的动作特点是描写精细,构思新颖。
文章中动作的描写要表达得准确而生动,动作的构思要与其他部分相融合,能够富有表现力。
最后,修辞格的象征性特点是隐喻多样,意蕴深刻。
文章中的隐喻要有准确的诠释,要能表达出其中的象征意义,能够让读者心领神会,才能把文字升华自己特有的境界。
总结起来,修辞格的特点是句法多变,修饰精细,论证过确,情节清晰,动作新颖和象征性深刻,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得文字表达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让读者有深入领会文章的沉思之感。
- 1 -。
修辞格特征

修辞格特征
修辞格,是指在语言表述中采用的一种技巧,旨在增强语言表达
的魅力和效果,达到引人入胜、印象深刻、令人记忆绵长的目的。
它
是语言的灵魂,是词语之间一种独特的联系,更是一种文学和艺术的
表现方式。
在修辞格的运用中,常见的特征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比喻指的是通过对某一事物进行类比,以突出某一特点,如“他的心
境如同寒冬的湖面,冰冷而清澈。
”拟人则是将某一无生命的事物赋
予人性特征,使人对其产生共鸣,例如“风儿轻轻吹拂着树枝,就像
母亲慈爱的手抚摸着儿子的头发。
”排比指的是将一系列类似或相对
的事物进行排列,以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和气势感,比如“我们不是在
看朝霞,而是在看希望、在看明天、在看未来。
”夸张则是为了达到
渲染气氛和产生夸张效果的目的,如“我全身都是血,满载着沉甸甸
的痛苦和无助。
”
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运用修辞格是提高文章质量、突出文章主
题的有效途径。
不过,在使用修辞格时,要把握好度,不要过多,否
则就会产生矫揉造作、虚假华丽的感觉。
因此,我们写作时要选择适
当的修辞格,把它们嵌入文章当中,就能产生巧妙的效果,提高文章
的质量。
当然,在选择和使用修辞格的时候,也要根据文章的主题、
情节、氛围以及读者的群体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总之,修辞格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益手段,不论是写作、演讲还
是表现力的提升,都要注重、多加练习,学会运用它们,使文章生动、充满感染力,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产生持久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咋都不懂呢? 这么没文化呢? 赵本
山: 啥 呀?宋丹丹 : 秋波就 是秋天
的菠菜 。( 小品 《 昨天 ?今天 ? 明 天》 )
具有逻辑表述功能。具体来讲 , 修 辞 活 动使 逻 辑 内 容 的 表 达 灵 活
化。逻辑是严 密的, 但对逻辑 内容
主人 翁 内心 的真诚超 越外在 的真
的表达可 以是灵活 的可 以增加 逻辑 的内容 ,而且 还 可以增加 色彩 ,任何 一个逻辑 内
辞格 的变异特 点为我们 研究修 辞
学 的其他领域铺平 了道路 。
( 作 者介 绍 : 云 南师 范大 学2 0 1 1 级语 言学及应用语 言学专业硕 士研 究生 )
一
的逻辑语 法。例如 : ①墙 里 的春天 ,不 过是 虚应 个 景儿 , 谁知星 星之火可 以燎原 。 墙 里 的春延 烧到墙 外去 ,满 山轰
词语都 有一定 的适用范 围和
习惯 表达 , 不 能随 意改 变 , 否则 , 就有可 能成为病 句。有些辞 格为
了文 章 的 表 达 需 要 往 往 打 破 用 词
活动的声 势浩大相 比拟 ,不仅 写 出了野杜 鹃开 放的情状 而且展 现
害 !直接就是皇后 和容嬷嬷 ! ” “ 哪
句 ?哪句 ?” 永 琪 伸 长 脖 子 问 。“ 一
种离散运 用 ,巧妙 的运用语 言 词语搭 配上 的变 异性 ,通过 清新
脱俗 而丰美 的想像 , 将“ 黑色” 和
.
语音变异
②在 黄梅雨 中 ,满 山醉醺 醺
的树木 ,发 出一蓬 一蓬的潮 湿 的 青 叶子味 ; 芭蕉 , 栀子花 , 玉兰花 , 香蕉 树 , 樟脑树 , 菖蒲 , 凤尾 草 , 象
由于某 种特 殊 表达 的需 要 , 为了增加文章 的趣味性 和语言 的
感染 力 ,有助 于体现人物 形象 的 真实性 ,故意使 用一些 明显 出错
信息 发生组合 ,反应 主人翁在 特 定 的情 境下 , 复杂 的心绪和情 感 。 作者 用变异性 的语言形 式描写 了
们说 多厉害?” “ 天啊 !是 ‘ 一发千 钧’ !” 尔康喊着 。( 琼 瑶《 还珠格
格》 ) ②宋 丹丹 : 秋波是啥玩意?你
三. 语法 逻辑 变异
修 辞格属 于艺术 部门 ,语 法 逻 辑属于科 学部 门。修辞格不仅 具 有表情功 能 , 即美 学功能 , 而且
学 教 育
论修辞格 的特点
圃 祁春 霞
内容摘要 : 修辞格是为 了增加语 言的表达效果 , 借助特定语境 , 对语言进行特殊运用、 具有 一定格 式的言语 形式。修辞格最大的特 点是 它的变异性 , 本 文将从修辞格 的语 音变异、 词语搭配使用变异 、 语法逻辑变异、 语 言 单位 的排列变异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 修辞格 特点 变异性 品增添 了无尽的笑料 。
容 ,经过修 辞活动后 ,都 比较 丰 富, 信 息量较大 ; 修辞 活动使逻辑 内容形象化 , 逻辑是 抽象 的 , 但 修
辞 可以表达 形象化 。修辞格 的运
轰烈烈开 着野杜 鹃 ,那灼灼 的红
色 ,一路摧 枯拉朽 烧下 山坡 子去 了。( 张爱玲《 沉香屑 ・ 第一炉香》 )
限制 , “ 超脱 了寻常文字 ,寻常文 法, 以至 寻常 逻辑 ” , 其运 用表 面 上似乎违 背常规 , 有悖常理 , 但细
细 品来 便 觉 个 中 词 语 的 妙 不 可 言, 给人 以耐人 寻味之感 。例如 : ①夜, 黑色 的惆怅淹没 了岸 。
实。
修辞 格变异性 的特 点给我 们
带来 了极大 的审美享受 ,它超脱 了寻常文法 寻常逻辑 ,具有很 强 的个 性特色 和美学 风格 ,掌握 修
①段语 言灵活 运用修辞格 语 音上 的变异性 ,夸大 了小 燕子无
知个性 , 比侧 面描述更有 真实感 。 不 但符 合小 燕子 的人 物 身份 , 而 且 为小 说增 添不 少笑 闹 气氛 ; ② 段 用“ 秋波 ” 展开 , 把“ 宋 丹 丹 ”自 以为 自己有文化最 终还是解 释错 误而误认 为是 “ 秋天 的菠 菜” 给小
支金 色的歌 , 属 于世界 , 也 属于 自己。( 淡墨《 落叶》 ) 以上两个 句子是对 修辞格 的
① 小 燕 子 忽 然 发 现 一 个 成
语 ,惊 喊道 : “ 哎呀 ……这 句好厉
一
①“ 轰轰 烈烈 ” 原形 容气势 雄 伟, 这里修饰 动词 “ 开” , 把野杜 鹃 漫山遍野盛 开的热烈 景象与人 类
“ 惆 怅” 两个 不 同性质 的词组合 在
起, 给人呈现 出一种离散美 、 同 构美。
一
发千钩 ! 这一定是一种刑罚 , 一根
头发 , 要用 一千个钩子 钩起来 , 你
了蓬 勃的生命活力 , 画面感极 强 ; ⑦“ 醉醺 醺 ” 原指 人 喝醉 的样 子 , 这里 用来形 容树木 ,与人 的情 感
二. 词 语 搭 配 变 异 用 是 对 逻 辑 语 法 的 超 越 ,是 变 异
修辞格是 为了增加语 言的 表
达效果 , 借助特定语 境 , 对语言 进
行特殊运用 、具有一定 格式 的言 语形 式 。修辞 格最大 的特点是 它 的变异性 ,本 文将从修辞 格 的语 音变异 、 词语搭 配使 用变异 、 语法 逻辑变异 、语 言单位 的排列变 异 等方 面展 开论述 。
的超 常规 的言语 表达方 式 ,使语 句表 达 的内容 和效 果更 为显 著 , 为文章增添特别 的情趣 。例如 :
儆 墨《 心灵的荧光》 ) ② 在运 动中产生 旋律 ,创 造
一
牙红 , 棕榈, 芦苇, 淡 巴菰 , 生长 繁
殖 的太快 了, 都有些 杀气腾 腾 , 吹 进来 的风也有些微微 的腥味 。( 张 爱玲《 沉香屑 ・ 第一炉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