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格的运用(上)

合集下载

修辞与言语艺术

修辞与言语艺术

修辞与言语艺术、课程说明《修辞与言语艺术》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文科汉语言文学专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

本课程使用的文字教材是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胡吉成主编的《修辞与言语艺术》。

本课程科内学时为五十四课时,三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初步具备现代汉语修辞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修辞理论的理解,增强言语活动中的修辞技巧,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汉语修辞鉴赏能力。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章修辞概说[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对修辞和修辞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尤其是知道修辞对于言语交际的重要意义;修辞有自己的规律,在修辞活动中必须遵循修辞的基本原则;认识修辞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而且具备相关学科的知识;最后,学习本章须懂得如何学习修辞,更重要的是能在实践中运用。

第一节修辞及修辞的原则一什么是修辞 1 古代“ 修辞立其诚。

” 2 现代 a 修辞就是如何调整和修饰语言,把话和文章说得更正确,明白,生动,有力的方法。

b 修辞是运用恰当的表达手段,为适应特定的情境,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

一般修辞含义界定在三个方面: A 、指修饰文句使表达更加准确生动的言语行为 B 、使语言运用达到理想效果的手段方法或规律. C、指以修辞活动修辞规律修辞方法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我们认为,修辞就是依据一定的语言环境,选择恰当的语言材料,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二、修辞的原则 1、满足交际目的 2、适应言语环境 3 、坚持不断创新第二节修辞与相关学科一、修辞与心理学修辞与心理学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修辞本身就是以语言为媒介的心理活动过程,修辞主体的修辞行为和修辞对象接受修辞成果都伴随着心理活动第二、修辞活动会受到修辞主体和修辞对象双方心理因素的制约。

第三、修辞活动是修辞活动参与者心理互动的结果。

二、修辞与逻辑学修辞与逻辑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修辞活动要遵循逻辑规律。

第二、修辞可以突破逻辑的限制。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借代、夸张)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借代、夸张)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借代、夸张)【解题技巧】一、考点梳理借代1.概念:不直接说出要说的某人或某事物的本来名称,而是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这种修辞手法也叫作“换名”。

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作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作本体。

借代即用借体代本体。

2.种类:(1)特征代本体。

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2)材料代本体。

如:懒将白发对青铜。

(3)标志代本体。

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4)人名代著作。

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5)绰号代本人。

例如:“芦柴棒”,去烧火!(6)专名代泛称。

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7)具体代抽象。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8)部分代整体。

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作用:(1)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2)简洁、精练,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3)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夸张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2.种类:(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2)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3)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3.作用:(1)形象漫画化,使特点更显著。

(2)揭示事物本质,起强调作用。

(3)态度鲜明,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二、答题方法1.辨析技巧借代:借代就是换称(即“换名”),因语境表达的需要,不用本体事物,而改换与本体相关的事物代替。

使用借代的手法时,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

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不能同时出现。

夸张:看表述与客观事物的原情况相比,是否有扩大、缩小或超前。

(完整版)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

(完整版)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一、知识要点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4、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二、从题型分析看,对修辞的考查要求是: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

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

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珠思想、意图。

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

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仿写句子等。

三、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九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

这些修辞中,考查的最多的是比喻。

对这九种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并能正确辨析,熟练运用。

一般说,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

这九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下面做一简要归纳。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02七年级语文上册: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举例

02七年级语文上册: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举例

七年级上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举例精品复习课《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当然,教材中还出现的修辞格有借代、引用、反语等。

这里,我现在给大家讲解并一一举例。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则没有。

)A、明喻,特点:甲像乙,常见比喻词: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例句:A1、晓明跑得如离弦的箭。

A2、幸福像花儿一样。

A3、这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花色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

A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句把“白雪”比作“梨花”。

A5、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A6、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A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A8、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暗喻,特点:甲是乙,暗喻没有比喻词,比喻词有:是、成为等。

例句:B1、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B2、孩子是祖国的花朵。

B3、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

B4、玩累了的女儿就是贪睡的小猫,习惯性地躺在了外面的小床上。

C、借喻,特点:甲代乙,不出现主体,无比喻词出现。

例句:C1、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C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老舍《济南的冬天》)C3、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本体是巨浪喻体是翡翠,这句话还用了拟人)C4、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2017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2017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D项为借代,其他项为比喻。
借代的作用
• • • • 1、以简代繁; 2、以实代虚; 3、以奇代凡; 4、以事代情。
“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 我为你自豪。”(《红旗飘飘》)
夸张
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扩 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夸张的类型 :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穷人要是遇到不痛快的事就哭鼻子,那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扩大的夸张 : 真要淹死在泪水里了。
比拟的作用
• 1、色彩鲜明; • 2、描绘形象; • 3、表意丰富。
借代
借用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它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①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借特征来代替所 要说的人和事物。 ②我买了一台“康佳”——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 ③樯橹灰飞烟灭——借部分代替全体。 ④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借专名代一般人或事物。 ⑤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 借材料、工具代该事物。 ⑥读点鲁讯——借作者代著作。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 质的事物,彼此有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 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 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组成。
比喻 比喻的种类
种类 本体 明喻 暗喻
练习
天一人别有情趣,很有福气。几乎每栋 楼前是繁花,户 户门外有清流。好花还须绿 叶衬,这翡翠般的绿叶,正衬托着和谐社会 幸福的“生活之花”呢。
本体 和谐社会幸福生活还须优
美的环境来衬托 优美环境
绿叶
翡翠
喻体

修辞格

修辞格

常见修辞格修辞格又称辞格、修辞方式,是为了提高修辞行为的效果而运用的组织语言材料的策略性方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映衬、拈连、仿拟等修辞格侧重语义变化,是追求语言形象上的创造的策略;对偶、排比、回环、顶真、反复等修辞格侧重语形的呼应变化,是追求语句组织上的创造的策略。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某一事物或情境来比况不同类的另一事物或情境。

比喻是扩大话语的意义空间的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运用比喻,可以用浅显的、具体的比喻深奥的、抽象的,也可以用抽象的、深奥的比喻具体的、浅显的。

被比的事物与作比的事物应该是不同类的,两者可以在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相似点。

两者的距离越远,越能获得意外的效果。

比喻的基本类型是明喻,由此有衍化出暗喻、借喻、博喻、撇喻等。

(一)明喻明喻是最典型的比喻。

在结构方式上最为完整:本体(被比的事物)、喻体(作比的事物)、比喻词(“像”、“如”、“若”、“似的”、“好像”、“如同”、“仿佛”、“一样”等)都出现,有时还可以顺势写出两者的相似点;在语义关系上也最为显豁,一般不容易与其他修辞格混淆。

如果用A表示本体,用B表示喻体,那么明喻的基本格式是:A像B。

有时也有B像A。

例:①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朱自清《梅雨潭》)②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

小孩子出过痧痘,就可以安全长大,以后碰见这两种毛病,不怕传染。

我们出过洋,也算了了一桩心愿,灵魂健全,见了博士硕士这些微生虫,有抵抗力来自卫。

(钱钟书《围城》)(二)暗喻暗喻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而比喻词不出现的比喻。

常见的有利用判断关系构成“A是B”,利用修辞关系构成“A的B”,利用并列关系构成“A,B”等。

(1)“A是B”型。

例: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北岛《回答》)②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

高三语文复习第二轮(修辞格的运用)

高三语文复习第二轮(修辞格的运用)

高三语文复习第二轮(修辞格的运用)教学要点:纵观高考题目,考查修辞方法辨析的不多,主要考查对其理解与运用,要能分析、体味其表达效果,根据要求恰当的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今后高考将更加突出语言操作的实用性,扩充语言运用的考核项目,有关修辞的考查,将会更加突出这方面的特点。

考查方式:现代文阅读中可能随机出一些对修辞作用把握的题目,语言运用中可能有按要求运用某种修辞万法造句仿写的题目。

重点:《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八种常见修辞格: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难点:对运用各种修辞方法的把握,对修辞方法的实际运用。

热点: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一.比喻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熟知的某种事理或情境来比方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理或情境的修辞格。

它由本体、喻体、喻词三部分组成。

根据这三者的关系,比喻又可分为以下三种:1.明喻:本体、喻体是相似的关系。

常用喻词有:像、似、如、好像、好比、好似、相同、犹如、仿佛、宛如、像……似的等。

典型格式:甲像乙如:(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舞女的裙。

(2)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2.暗喻:本体喻体是相合的关系。

常见喻词有:是、成为、变成、当做、等于等。

典型格式:甲是乙如:(1)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都成了水墨山水。

(2)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

暗喻还有许多变体。

如:这里是花的海洋。

(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本体与喻体是注释关系)3.借喻:只出现喻体。

如:(l)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2)圆形的下巴劾,有短短的黑胡茬儿,要是仔细看,那里面已经掺杂着银白色的松针了。

另外,还有一种用几个喻体说明或描述一个本体的比喻,我们称之为博喻。

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各种修辞格的运用 论文

各种修辞格的运用  论文

一、各种修辞格的运用广告为了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经常利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对广告语言加以渲染,如词义上的修辞手法,双关pun, 轭式搭配syllepsis,仿拟parody,矛盾修辞法oxymoron, 夸张hyperbole等。

结构上的修辞手段:设问rhetorical questions. 重复repetition, 排比parallelism, 对照antithesis等。

音韵上的修辞格手段,如头韵alliteration, 叠韵assonance, 拟声onomatopoeia, 感叹词interjection等。

例1:More son and air for your son and heir.例2:When you can’t take the pain, take “Anadin”. 这则止痛药广告(Anadin 安乃定)利用了轭式搭配这一辞格。

例3:we’ve hidden a garden full of vegetables where you’d never expect. In a pie.夸张例4:If it’s green, we reject it.It it’s too ripe, we reject it.If it’s bruised, we reject it.If it’s diseased, we reject it.If it’s dirty, we reject it.If it’s just right, we squash it.The tomato ketchup in a MacDonald’s hamburger is made only forMacDonald’s.排比结构,音韵对称。

例5:All yummy, no tummy.Sugar free Fudgsicle Brand Fudge Pops, Sugar Free Popsicle Brand Ice Pops, and Sugar Free Creamsicle Brand Cream Pops. Half the calories, all of the sun! 半谐音例6:Black Heart RumThe Rum Drinker’s RumBlack Heart 是一种有多种朗姆酒(rum)混制成的红糖甜酒(demerara ru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格的运用(上)第四章修辞格的运用(上)【教学目的】了解什么是修辞格;认识修辞格的构成特点;理解修辞格在表达中的不同作用,修辞格的运用要求;正确运用修辞格表情达意,进一步提高言语水平。

【教学要求】本章的理论性比较强,要注意加深理解;注意运用修辞格理论评析现实生活中的言语作品,深入体会修辞格在言语交际中的特殊作用,提高修辞格的运用水平。

一、什么是修辞格修辞格也称辞格,是修辞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中国,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唐钺。

1923年他在《修辞格》一书中说:“凡语文中因为要增大或者确定词句所要的效力,不用通常语气而用变格的语法,这种地方叫做修辞格(又称语格)。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说:“所谓积极手法,约略含有两种要素:(1)内容是富有体验性,具体性的;(2)形式是在利用字义之外,还利用字音、字形的。

……这种形式方面的字义、字音、字形的利用,同那内容方面的体验性具体性相结合,把语辞运用的可能性发扬张大了,往往可以造成超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而使语辞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

在修辞上有这种魅力的有两种:一种是比较同内容贴切的,其魅力比较地深厚的,叫做辞格,也称辞藻;一种是比较同内容疏远的,其魅力也比较地淡浅的,叫做辞趣。

两种之中,辞藻尤为讲究修辞手法的所注重。

”张弓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指出:“修辞方式(又叫修辞格)是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根据民族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创造的具体的、一定的手法(语言艺术化的手段如对偶、对照、回环、反复、比喻、拟人、夸张、同语、幽默、讽刺、双关等式。

)”关于修辞格的定义,除以上三位先生的见解外,其他还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材是这样定义的:修辞格,一般也称之为辞格、修辞方式,它是在语音、语汇、语法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规律性的特殊表达格式。

现代汉语中究竟有多少修辞格?这一点尚无定论,我们只需了解一下各家的分类。

如唐钺先生1923年出版的《修辞格》一书把汉语修辞格分为5类27格,陈望道先生在1932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把修辞格分为4类38格;张弓先生1963年出版的《现代汉语修辞学》一书中,将修辞格分为3类24式;黄民裕1984年出版的《辞格汇编》一书,分为4大类78格;1989年出版的唐松波等主编的《汉语修辞格大辞典》共收辞格156个,是目前修辞格分类最多的著作。

二、修辞格的特点(一)特定的结构形式每种修辞格都有自身特定的结构方式,如比喻,是用一事物给另一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格,恰当地运用比喻能使抽象的事物或道理具体形象、通俗易懂。

(比喻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明喻常见比喻词有“象”、“如”、“似”、“犹”、“若”等,且比喻词往往出现在本体和喻体中间,表明两者之间的比喻关系,其表现形式为“A象B”。

如:风声涛声之于寂静,正如风之于空气,涛之于海水,是一是二。

(明喻)(钱钟书《一个偏见》)暗喻:也称“隐喻”,是喻体和本体都出现而比喻词一般不出现的一种比喻,常见的表现形式有“A是B”、“A的B”、“AB”、“A-B”等。

如:生儿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哀,似乎这人生的世界,就是秦腔的舞台。

(暗喻A是B)(贾平凹《秦腔》)又如对偶,由两个结构成分构成,这两个成分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两者的字数相等、结构相同。

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反对)(李商隐《七律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又如: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正对)(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再如:层递它是将语言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低到高或者与前者相反的形式进行排列的。

例: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

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对比、逐层递进)(梁启超《论毅力》)修辞格的特定语言形式使其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定势功能,也就是说受话人能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和生活经验感知话语是一种修辞表达,从而推测话语的真正含义。

二是形成一种形式美。

修辞格能赋予话语一种特殊的形式美,如运用排比可使文章语意贯通,气势充沛。

恰当地运用比拟,可使语言生动形象,加强文章感染力。

运用对偶,能使句式整齐对称、音韵和谐优美,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等等。

(二)表意的双关性修辞具有明显的表意双关性特点,利用这种格式表达的言语信息,都不能直接从词语表面上获得,而必须越过字面,领会其中蕴含的真实意义。

修辞格的这种表意特点,解决了有限的语言形式与无限的言语内容的矛盾,丰富发展了语言的表现力。

委婉、含蓄是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是一种艺术构思的结果,而利用修辞格表前瞻性的双关性特点恰好能设置言外之意,满足言语交际者的需要。

如:历史证明,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舆论公认,计算机将改写历史。

上例两个句子是某校历史系和计算机系进行蓝球决赛打出的标语,第一句是上届冠军历史系打出的标语,下句是进入决赛的计算机系打出的标语,两个系的标语都巧妙地运用了双关修辞格,切合各自的身份,且潜藏着志在必得的真实含义。

(三)具有主观性修辞格的运用具有主观性,需要使用者进行艺术性的想象和创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具有非常强烈的主观色彩。

修辞格的主观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观体验的表现。

修辞格的主观性首先表现在它的使用具有主观体验性,是一个个性色彩非常鲜明的创造,是主观对于客观的一种认识、体验的反映,是一个主观心理活动的结果,表现的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对象的一种互动关系。

二是表现的内容肯有虚拟性。

修辞格表达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虚拟色彩,而不是完全的现实表达。

这种虚拟性的表达,完全是以主观认识作为前提的。

有时修辞帮所表达的内容看起来似乎很现实,但是发话人对于客体的选择与剪裁,完全融合了个人情感、个人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具有主观选择性,因而还是表现出很强的主观感受和虚拟性。

三是使用上具有偶然性。

修辞格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是客观对象、环境触动了发话人的灵感,此情此境的影响使他对客观对象产生不同的感受,从而使得他运用生活的积累、体验构成了具有独创性的表达。

(四)具有民族性修辞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

这里所谓文化传统,包括由种种因素形成的民族心理特征,思维习惯,哲学观点,审美观点,以及反映这些特征、习惯、观点的各种文化成就。

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修辞格的民族性特点。

一是内容方面。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不同,不同民族情感的诉求对象也不一样。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说,讲汉语的人往往会说快乐得像一只小鸟,而操英语的人则将快乐比作母牛,汉语说狡猾得像狐狸英语说狡猾得像死猪……等等等等。

一个中国青年到附近游泳池去游泳,一会儿就回来了。

和他同住一室的中国人和一个外国朋友都感到奇怪。

他解释说:“游泳池里人太多,水太脏,早该换了。

简直象芝麻酱煮饺子。

”这个比喻很别致,很生动,和他同住一室的中国朋友笑了,而那个外国人既没有吃过“芝麻酱”也没有见过“煮饺子”,丝毫不觉得这个比喻幽默,难怪他显出一副茫然不解的神情。

二是语言形式方面。

由于语言基础的差异,汉语中有些修辞格是别的语言里没有的或是与别的语言有较大差异的。

比方说,汉语中的对偶是比较独特的。

一方面,汉语有声调,音节结构形式规整,对偶中音调高低配合,错落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另一方面,汉字记录音节,结构上是一个方块,表现对偶句,在书面上也是非常整齐的。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三是语言材料方面。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语言材料所负载的文化含义是不一样的。

因而不同的语言中构成的修辞格就会有种种差异。

比如英语用Romeo(罗密欧)代指情郎,用Solomam(所罗门)代指聪明的人,汉语用西施代指美女,用红娘代指为男女牵线的媒人等等。

有些词不同民族中都有,但它们所承载的文化含义却有很大的差异。

英语中有As wise as an owl(象猫头鹰一样聪明)这样的说法,表明讲英语的人把猫头鹰当做智慧的象征。

在儿童读物和漫画中,猫头鹰通常很严肃、很有头脑。

禽兽间的争端要猫头鹰来裁判,紧急关头找猫头鹰求教。

有时人们认为猫头鹰不实际,有点蠢,但基本上是智慧的象征。

然而,中国人对猫头鹰的看法不同,有些人很迷信,怕看到猫头鹰或听到它的叫声。

以为碰上它要倒霉。

汉语中的“夜猫子进宅”意味着这家厄运将至,夜猫子就是猫头鹰。

西方人对bat(编幅〕无好感,通常联想到坏特征。

英语中有as blind as a bat(瞎得跟编幅一样,眼力不行,有眼无珠),craziesa bat (疯得象编幅),he’s a bit batty(他有点反常),have batsin the belfry(发痴;异想天开)。

有时还有更坏的比喻。

提到蝙蝠,人们就会想到丑陋、凶恶、吸血动物的形象。

这也许因为吸血蝙蝠的缘故。

所以,西方人对蝙蝠的感情很象中国人对猫头鹰的感情,又怕它,又讨厌它。

对中国人来说,蝙蝠是吉祥、健康、幸福的象征。

这些联想很可能来自蝙蝠的名称——“蝠”与“福”同音。

有些图画或图案把蝙蝠和鹿画在一起,颇受欢迎,因为“福鹿”读起来同“福禄”一样,象征吉祥、幸福、有钱、有势。

英语中有Man's best friend(人之良友)的说法。

有多少中国人知道指的是什么动物呢?说“人之良友”指狗,许多人会感到奇怪,想不到狗会有这样的荣誉。

在中国,狗往往使人们联想到令人厌恶的东西,如“狗东西”、“狗娘养的”、“狗改不了吃屎”等。

当然,西方人所喜欢的狗的某些品质,中国人也喜欢,如狗忠实、可靠、勇敢、聪明等。

但在中国,狗首先是看家的动物,不是供玩赏的动物;人们养狗是因为它有用,并非因为它是个好伴儿。

就是说,狗是有用的动物,但并不可爱。

三、修辞格的作用汉语修辞格是在语音、语汇、语法基础上形成的固定的语言表达格式,它往往以其简短灵活的方式,生动形象地表现丰富多采的内容、深沉复杂的情感,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

修辞格在言语交际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言语活动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手段之一。

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分析修辞格的作用。

(一)赋予句子以信息和美感双重价值任何一个人,无论是讲话还是写文章,在运用语言表情达意时,都不能满足于只给听众、读者以信息或者美感,而必须是两者齐备。

因为仅仅具有信息而无美感的语言表达是枯燥的、乏味的,只有美感而无信息的语言表达则是无意义的,没有存在价值的,所以人们在运用语言时,都要采取种种手段,使要传达的信息通过生动的言语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在一定的言语环境中运用修辞格,可以由表及里、由远及近、亦真亦假地多层次表达说话人的感情,丰厚语义。

修辞格使本来是单义的、平面性的句子,成为含义丰富的、具有立体色彩的句子;使抽象的概念成为具体可感的概念,从而活生生地显现在人们面前;使语气一般化的句子,渗透着浩浩激情、排山倒海之势;使人们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又得到美的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