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石鉴赏

合集下载

观赏石 铁包金 赏析

观赏石 铁包金 赏析

观赏石铁包金赏析
摘要:
一、观赏石简介
二、铁包金特点
三、铁包金观赏石赏析
四、铁包金观赏石收藏与保养
正文:
观赏石是一种艺术品,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瑰宝。

在我国,观赏石的收藏与鉴赏历史悠久,深受人们喜爱。

铁包金观赏石作为一种独特的观赏石品种,更是备受推崇。

铁包金观赏石,顾名思义,是一种外表包裹着铁质层的金黄色观赏石。

它的形成过程复杂,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自然作用,因此在收藏界具有很高的观赏和价值。

铁包金观赏石的特点在于其铁质层坚硬、光滑,呈现出独特的金属光泽,而内部的金黄色质地则给人一种温暖、沉稳的感觉。

在阳光下,铁包金观赏石铁质层与内部金黄质地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对于铁包金观赏石的赏析,首先要看其形态。

优质的铁包金观赏石形态自然、丰满,线条流畅。

其次,要看其色泽。

铁包金观赏石要求铁质层与内部金黄质地色泽鲜艳、对比明显。

最后,要看其纹理。

铁包金观赏石的纹理要清晰、富有变化,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收藏铁包金观赏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择完整、无破损的石头;二是观察石头的色泽、纹理和形态;三是了解石头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

此外,保养铁包金观赏石也要讲究方法。

可定期用柔软的布擦拭石头表面,保持其清洁。

避免将石头暴露在阳光下长时间照射,以免损伤石质。

总之,铁包金观赏石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品,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观赏石评价的基本要素

观赏石评价的基本要素

观赏石评价的基本要素观赏石是一种具有美学价值的艺术品,它代表了自然的力量和灵性,因此在评价观赏石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首先,外形是评价观赏石的重要方面。

我们可以从整体和局部两个层面来观察和评价观赏石的外形。

在整体上,观赏石的外形应该具备和谐、平衡的美感,没有突兀的地方,并且与其所代表的自然元素相符合。

在局部上,我们可以注意观察石料的纹理、色彩、形态等特点,这些细节对于石的美感和表现力都有很大的影响。

其次,色彩是观赏石评价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观赏石的色彩应该饱满、丰富,能够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色彩的选择应该与石料的性质相符合,以增强观赏石的表现力和视觉效果。

色彩的协调性也是评价观赏石的重要指标之一,色彩的搭配应该和谐、自然,以营造出和谐美丽的视觉效果。

第三,纹理是观赏石评价的关键要素之一。

观赏石的纹理应该清晰、细腻,具有独特的形态和质感。

纹理的形成通常与石的历史和地质演化过程有关,不同的纹理代表着不同的自然力量和几千年的沉淀。

观赏石的纹理应该能够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思考,使人们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

第四,造型是观赏石评价的重要要素之一。

观赏石的造型应该独特、具有创造力,并且能够与观赏者产生共鸣和情感交流。

造型的选择和设计应该符合观赏石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意境,能够更好地展现观赏石的美感和价值。

观赏石的造型有时候也会借鉴自然界的形态,以增强其与自然世界的联系和表现力。

第五,观赏石的文化内涵是评价其价值的重要方面。

观赏石通常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它代表了一种精神和情感的表达。

观赏石的文化内涵可以从历史、宗教、哲学等多个方面来挖掘和评价,通过对文化内涵的解读和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观赏石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观赏石的艺术表现力是评价其价值的最关键方面。

观赏石作为一种艺术品,它的艺术表现力应该能够引起观赏者的共鸣和情感交流。

观赏石的艺术表现力主要体现在形式、内容、技法和风格等方面,通过这些艺术元素的运用和结合,可以使观赏石具备更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观赏石鉴赏

观赏石鉴赏

观赏石鉴赏赏石方式的不同,会引导鉴赏者步入不同的境界。

到底该如何鉴赏观赏石?目前在赏石界有几种观点。

有人根据多年的觅、藏、玩、赏之经验,将观赏石鉴赏分为四种赏石方式,可以使人们达到四种不同的境界:一为观石,二为品鉴,三为笔鉴,四为悟鉴。

而以刘清明等为代表的鉴赏家认为目鉴、手鉴、耳鉴、心鉴等对于观赏石鉴赏十分重要。

作为初涉赏石领域的爱好者,要善于综合各家观点,灵活运用,定会悟到赏石之道。

目鉴目鉴就是用眼睛看,可以是带着喜悦之情地观赏,也可以是带着探究和疑问来研究。

一块好的观赏石,首先应该引起我们视觉上的冲击。

目鉴主要是鉴赏观赏石的造形、颜色、纹理、体量。

品其瘦漏透皱之秀、五彩缤纷之色、变幻无穷之纹、大小雄奇之体、点线面之协调。

通过目鉴,观赏石的主要特征一目了然。

目鉴能见到石的画境美。

如玲珑峻峭、溶洞奇观、人物山水等等。

目鉴还能直接观赏和感知美,即印象美或画境美。

观赏石鉴赏者依照自己的知识水平、爱好和情趣出发,对观赏石中固有的质、形、色、纹等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形成一些直接感知的印象。

如质地坚硬、颜色美丽清晰及人物、山水的形象等。

目鉴得到的是属于第一层次的直接观感阶段,引人步入感知美(形象美或画境美)的境界。

如仅有形象等感知美而没有意境美的观赏石,则属于下品或等外品。

正是观赏石的色、质、纹、形的目鉴,通过人的感觉和知觉,使人产生种种情感,调动人的文化素质和艺术细胞,产生了形象思维。

这种思维在碰撞过程中,使人进入到一个自然的艺术境界,置身于意境之中。

色、质、纹、形是我们目鉴的依据,而目鉴之精义,观赏石鉴赏家概括为雅、璐、艳、玲四个字。

“雅”浓缩了山水田园天地万物之种种情景于观赏石中的无限情趣;“璐”体现了美玉般坚硬润泽的石质讨人喜欢;“艳”阐明了万种石头千种色彩以艳为酷,像鲜花一样散发出阵阵清香;“玲”包含了“漏、透、瘦、皱”传统石玲珑的外型和当今新石种浑厚与疏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辨证关系,容纳了人的七窍之种种感受。

中国观赏石协会 观赏石鉴赏与收藏方法

中国观赏石协会 观赏石鉴赏与收藏方法

中国观赏石协会观赏石鉴赏与收藏方法中国观赏石协会观赏石鉴赏与收藏方法有许多事物,初看没什么收藏价值,但当收藏达到一定规模,或经历一段较长时间后,却又显示出了极大的收藏价值。

因此只要确有兴趣,什么藏品均可收藏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爱而藏之,藏而玩之,玩而研之。

”是收藏的最高境界,我们不仅是单单的搞收藏,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它,学会去欣赏与品味!在欣赏中让我们感受美,理解美,并去创造美!收藏稀有的融艺术性和科学性为一体的观赏石已成为一种高雅的时尚和一种高层次得享受,观赏石的开发和发展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文化和文明程度的标志。

现今珍藏热浪就是一浪高过一浪,如火如荼。

在林林总总琳琅满目的收藏品中,观赏石正以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渊远的历史发扬,沦为了珍藏苑中的一株奇葩,使人钟爱大加汹涌崇尚,如梦如痴。

赏石、玩石、藏石在我国有著古老的历史。

《南齐书。

文惠太子传》就存有:“磷酸酯异石、妙极山水”一说道。

战国后期的《山海经》云:“独山其下使美石。

”唐。

郑帷忠《古石赋》表示:“凤台县祗周游天下,历览山川,寻长河于异域,得美石而献上汉武帝”。

可知当时已将“美石”做为稀有贡品。

宋代美石家苏东坡在其《怪石可供》云:“今齐安江上往往得美石,与玉无辩,并红黄白色,其纹如人指之螺,聪明调皮。

”如今,正值国泰民安太平盛世,赏石藏石之风日盛,势不可挡。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明朗和健全,赏石、藏石已全然踏进了深闺,越来越显现出来其投资变现的非常大潜力。

1、观赏石作为自然欣赏、艺术鉴赏及收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昧和爱好,古人曰"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观赏石是大自然赐给人们的珍贵艺术品。

2、观赏石它可以非常大、巍伟状观。

例如湖南武陵源由砂岩形成"天下第一奇山",气势雄伟群峰逶迤,似"不断扩大的盆景、增大的仙境"。

云南路南石林由碳酸盐岩岩溶地貌共同组成奇峰异石,千姿百态,石簇擎天。

浅谈观赏石的文化鉴赏

浅谈观赏石的文化鉴赏

浅谈观赏石的文化鉴赏
观赏石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品,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

它具有悠久
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观赏石的文化鉴赏不仅是对其外在美感的欣赏,更是对其中所蕴含的哲理、文明以及审美价值的体悟。

首先,观赏石的文化鉴赏需要关注其形状和色彩。

观赏石的形状丰富
多样,有的像山峰,有的像水流,有的像古树,每一种形状都有其独特的
美感。

色彩方面,观赏石通常以黑白灰色为主,但也可以有斑点、条纹等
多种颜色,使人眼前一亮。

当人们在观赏石的形状和色彩中感受到美感时,也可以进一步体验到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其次,观赏石的文化鉴赏需要关注其纹理和质感。

观赏石的纹理是由
多年形成的自然风化作用所造成的,而质感则取决于石材的硬度和光泽度。

观赏石的纹理和质感是其天然之美的绝佳体现,它们可以使人们感受到大
自然的力量和神秘。

最后,观赏石的文化鉴赏需要关注其审美价值。

观赏石作为一种艺术品,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观赏石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它所传达的美感、情
感以及生命力。

通过观赏石的文化鉴赏,人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美丽和
和谐,并从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和智慧。

总之,观赏石的文化鉴赏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和学问活动。

它既需要
欣赏者对外在美感的敏锐感知,也需要对内在哲理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和领悟。

通过观赏石的文化鉴赏,人们可以拓宽审美视野,丰富文化修养。

同时,观赏石的文化鉴赏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
的喜好和感受去欣赏和感悟其中的美和哲理。

观赏石的鉴赏与收藏

观赏石的鉴赏与收藏
石” 和 配 于 园林 小 区的 “ 景观石” 。
1 鉴赏的含义
鉴 赏 就是 对 文物 、 艺 术 品 等 的鉴 定 和 欣 赏 。 是 人 们 对 艺 术 形 象进 行 感 受 、 理 解 和 评 判 的 思 维 活 动 和 过程 。 人 们 在鉴 赏 中 的思 维 和 感 情 活 动 一 般 都 从 艺术 形 象 的集 体 感 受 出发 , 实现
3 . 2 观赏石的收藏价值体现在它的投资收益方 面
观 赏石 文化 是 我 国独 特 的 传 统 文 化 。 近年 来, 随 着人 们 经 济 观 念 的 更新 和投 资 意 识 的 觉 醒 .观 赏石 收 藏 受到 人 们 的 广 泛欢迎。 然而 . 由 于很 多人 对观 赏石 的 内在 文 化 价 值 和 市 场价 值 还 不 够 了解 , 导 致 观 赏石 收 藏 的 盲 目性 。 基 于投 资 收 益 的 观 赏石 的 收 集 应 在 多方 面 考虑 。 观 赏石 的 自然特 征 , 决 定 了观 赏
载 的数 量 。观 赏石 是 一 种 天 然 的 艺 术 品 , 具 有 很 高 的观 赏 性 。 同时, 文化 价 值 是 集 合 中最 重 要 的一 个 方 面 , 因此 。 如 果 值 得 收藏 , 就 必 须 考 虑观 赏石 的 文化 内 涵 。 观 赏石 因 为其 自身 的独 特性 , 投资增值 , 空间非常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收藏观念 的 更新 . 具 有 文 化 底 蕴 的 观 赏 石 收藏 价 值 非 常之 大 。
【 关键 词 】 观赏石 ; 鉴赏; 收藏
【 中图分类号】 J 9 5 — 2 0 6 6 ( 2 0 1 6 ) 3 3 — 0 2 6 6 — 0 2
称: “ 博望候周游天下 , 历 览山川 , 寻 长河 于异 域 , 得 美石 而 观 赏石 是 可 观 赏 的 、 天 然的 艺术 品 。 石 头 的 所谓 “ 观” , 是 赋 》 观其外表 ; 所谓 “ 赏” , 是 赏 其 内蕴 。 观 赏石 又称 之 为一 夺 石 、 稚 献 汉 武 帝 ” 。可 见 当 时 已将 “ 美石” 作 为珍 贵 贡 品 。宋代 美石 家 怪石供》 云: “ 今 齐 安 江 上 往 往 得 美石 , 与玉无辩 , 石、 羡石 、 供 石 。韩 国人 称 为寿 石 , 日本 人 称 为水 石 。观 赏 石 文 苏 东坡在 其《

观赏石 铁包金 赏析

观赏石 铁包金 赏析

观赏石铁包金赏析摘要:一、铁包金观赏石的简介二、铁包金观赏石的特点三、铁包金观赏石的鉴赏方法四、铁包金观赏石的收藏价值五、总结正文:观赏石是一种艺术品,而铁包金观赏石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收藏家和观赏石爱好者。

本文将向您介绍铁包金观赏石的特点、鉴赏方法以及收藏价值。

一、铁包金观赏石的简介铁包金观赏石,顾名思义,它的表面包裹着一层金黄色的金属矿物。

这种石头在我国的分布较为广泛,主要产于西北地区。

它的形成是由于地质运动和矿物质沉积作用,使得金属矿物与石英等其他矿物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观赏效果。

二、铁包金观赏石的特点1.外形美观:铁包金观赏石形状各异,有的如峰峦叠翠,有的如动物形态,极具观赏性。

2.色彩丰富:铁包金观赏石表面金黄色的金属矿物与内部的石英等矿物相互映衬,色彩鲜明,给人以视觉冲击。

3.质地坚硬:铁包金观赏石硬度较高,一般在6-7度左右,适合长期保存。

4.寓意吉祥:铁包金观赏石金属部分象征财富和贵气,石英部分代表坚韧和毅力,具有很好的寓意。

三、铁包金观赏石的鉴赏方法1.外观欣赏:观察石头的形状、色彩、纹理等,品味其自然美。

2.寓意解读:了解铁包金观赏石的寓意,寻找石头背后的文化内涵。

3.质地评估:触摸石头,感受其质地,评估其品质和价值。

4.创意发挥:结合个人喜好,为铁包金观赏石创作合适的底座和摆设,展现其独特魅力。

四、铁包金观赏石的收藏价值1.艺术价值:铁包金观赏石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观赏价值:铁包金观赏石具有美观的外形和丰富的寓意,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3.收藏价值:铁包金观赏石资源有限,优质的石头愈发珍贵,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4.投资价值:随着观赏石市场的逐渐升温,铁包金观赏石的投资价值也逐渐凸显。

总之,铁包金观赏石是一种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观赏石。

在欣赏和收藏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正确鉴赏和评估其价值,以充分发挥其观赏和收藏价值。

观赏石鉴评国家标准

观赏石鉴评国家标准

观赏石鉴评国家标准观赏石,又称为奇石、山水石,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石头,常常被人们用来装饰家庭或园林。

观赏石不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世界各地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为了规范观赏石的鉴赏和评价标准,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标准,以便更好地推动观赏石文化的发展,促进观赏石产业的繁荣。

国家标准《观赏石鉴评》是对观赏石的鉴赏和评价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该标准从观赏石的外观特征、质地、纹理、色彩、造型、题材、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首先,标准对观赏石的外观特征进行了描述,包括形状、大小、表面光泽、纹理等方面的要求,这些都是观赏石鉴赏的重要参考指标。

其次,标准对观赏石的质地和色彩进行了规定,要求观赏石应当坚硬、细腻,并且色彩应当自然鲜明。

此外,标准还对观赏石的造型和题材进行了要求,要求观赏石的造型应当具有美感和艺术性,而题材应当符合文化传统和审美趣味。

国家标准的出台对于观赏石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标准的实施有利于规范观赏石市场秩序,提高观赏石的品质和档次,增强了观赏石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推动观赏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促进了观赏石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同时,标准的出台也为观赏石的鉴赏和评价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使观赏石的鉴赏和评价更加客观和公正。

在实际操作中,观赏石鉴评国家标准的实施需要相关部门和机构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首先,需要加强对观赏石鉴评国家标准的宣传和推广,提高观赏石从业人员和爱好者的标准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遵循和执行国家标准。

其次,需要建立健全观赏石鉴评的监督和检测机制,加强对观赏石市场的监管,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流入,保护观赏石市场的正常秩序。

总的来说,国家标准《观赏石鉴评》的出台是对观赏石产业的一大推动和规范。

该标准的实施有利于规范观赏石市场秩序,推动观赏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观赏石的鉴赏和评价水平,促进了观赏石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国家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加强对观赏石市场的监管,推动观赏石产业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赏石鉴赏结课论文题目浅谈天宫雕琢——造型石系别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1 年 5 月29 日浅谈天宫雕琢——造型石摘要:人类生存在地球家园,石头和我们息息相关。

石头筑就了锦绣大地,凝聚了山川灵气,奉献出金玉宝藏,养育着万物生灵。

千孔通灵——太湖石(一)太湖石简介太湖石久负盛名,有“千古名石”之盛誉。

太湖石是以造型而取胜,最能体现“瘦、透、皱、漏”传统审美特色。

(二)太湖石的形成(三)历史记载而画圣米芾,根据太湖石具体特点,提出了“瘦、透、皱、漏”赏石法。

目前,太湖石有“六大置石”之说,其中五块是宋代“花石纲”的遗物。

钟声玉质——灵璧石(一)天下第一石被国内外石艺界誉为"天下第一石"。

灵璧石的石体(形、质等已另有专文论述)融透、漏、瘦、皱、伛、悬、蟠、色,以及音韵之美等诸多美学要素,既包容米芾“四字诀”,亦有为灵璧石自身所独具,诸美毕臻,美轮美奂,无愧“天下第一石”之美称。

灵璧石,因产于安徽省灵璧县境内而得名。

灵璧石自古就有“声如青铜色如玉”之说,更有“天下第一石”之盛誉。

(二)历史渊源又经漫长的地质年代水冲溶蚀,逐渐形成“透、漏“之状”。

岩石的节理劈裂,风化修削成了“瘦”。

而不同岩性组合的同生变形构造及小褶皱的表现的差异风化又构成了“皱”。

这是现代地学科技工作者对“瘦、透、皱、漏”的追述。

由此可以看出“瘦、透、皱、漏”赏石标准有它的科学道理,这在千年前提出来实属不易。

形态剔透玲珑,惮奇尽怪,肖形状景,沉奇伟岸。

清朝乾隆皇帝称灵璧石为“天下第一石”。

一是无论大小,天然成型,千姿百态,并具备了“皱、瘦、漏、透”诸要件,意境悠远;二是灵璧石的肌肤往往巉岩嶙峋、沟壑交错,粗犷雄浑、气韵苍古,纹理十分丰富,韵味十足。

四是“玉振金声”的音质,轻击微扣,都可发出琤琮之声,余韵悠长。

灵璧石一般均在6—7度,保存性高于它石,肌理缜密,质素纯净,坚固稳实,有分量感和温润感。

其坚贞之特质,为供石之最。

灵璧石之奇妙者在于造型奇巧,体态夭矫,肖形状物,妙趣天成。

灵璧石肤,(山免)岩嶙峋,沟壑交错,窦穴参差,粗犷雄浑,气韵苍古,具有历史沧桑之风霜美。

盖“八音”之涵义是取佛典上的“八音”名数。

灵璧,灵璧!凌厉瘦雅——英石(一)英石的开采和玩赏(宋、杜绾《云林石谱》);以书画两绝而闻名于世的北宋米芾(字元璋)是十一世纪中叶中国最有名的藏石、赏石大家, 曾贬任浛洸(现英德市浛洸镇)尉,他不仅因爱石成癖,对石下拜而被国人称为“米癫”,而且在相石方面,还创立了一套理论原则,即长期为后世所沿用的“瘦、透、漏、皱”四字诀。

非玉非金音韵清,不雕不刻胸怀透。

四大园林名石之首珠光宝气——大化石前言:人类生存在地球家园,石头和我们息息相关。

石头筑就了锦绣大地,凝聚了山川灵气,奉献出金玉宝藏,养育着万物生灵。

而观赏石是经过漫长地质作用形成的特殊地质遗存(或物)。

它集丰富的科学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珍奇的美学特性于一身,具有很高的鉴赏收藏价值。

造型石是观赏石家族中的最为重要的品种,那么怎样玩转造型石呢?我们要知道造型石有哪些特点,下面是几种常见的造型石。

一、千孔通灵——太湖石(一)太湖石简介太湖石为我国古代四大名石之一。

太湖石久负盛名,有“千古名石”之盛誉。

太湖石因产于太湖而得名,主要产地在太湖周边的禹期山、鼋山、洞庭山等处。

太湖石的色彩比较单调,以灰白色居多,少有黑青色和微青色。

太湖石是以造型而取胜,最能体现“瘦、透、皱、漏”传统审美特色。

太湖石有水石、旱石之分,两者相比以水石为佳。

水石经波涛长期冲击溶蚀,四面玲珑,给人以嶙绚,俏丽之感,是太湖石的上品。

山上采出的为旱石,旱石往往枯而不润,棱角分明,难见宛转之美,为太湖石的下品。

(二)太湖石的形成太湖石主要成份是碳酸盐,以碳酸盐主要成份的造型石在浙江省中部、河北省北部、山东省东部等均有分布,均称太湖石,这是广义的太湖石。

为了与太湖水冲石区别,常常冠以“北”字,即北太湖石,久而久之将旱太湖石统称为北太湖石了。

(三)历史记载“太湖石,石生水中者良,岁见波涛冲击,成嵌空石而鳞鳞作厣”。

《太湖石志》太湖石历史悠久,承载了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

唐代文豪白居易、李白、刘禹锡等均为太湖石咏过诗篇。

吴融的一首《太湖石歌》概括了太湖石的产状与采集方法:“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能识”。

而画圣米芾,根据太湖石具体特点,提出了“瘦、透、皱、漏”赏石法。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许传》,书中多次提及的“花石纲”,就是把船链在一起,运送太湖石。

宋微宗赵佶、清乾隆皇帝等帝王痴迷于太湖石,特别是宋微宗赵佶因过度迷恋太湖石而“败国”。

目前,太湖石有“六大置石”之说,其中五块是宋代“花石纲”的遗物。

这“六大置石”分别是冠云峰、玉玲珑、绉云峰(有一说是英石)、瑞云峰、仙人峰、青芝岫。

太湖石科学审美,重心在于解读溶蚀地质作用的慢功与神力。

二、钟声玉质——灵璧石(一)天下第一石以磬石为原料,雕琢各种人物、鸟兽、鼎彝、文具等磬石工艺品。

“灵璧石文化”则指磬石山所产之奇形怪状,特具美学价值的孤块纯天然观赏石而言,两个支系,一为人工,一为天然,合而形成灵璧县独具特色的石文化大系。

人工加工的磬石,就是现在市场上的砭石,灵璧石也是一种上好的砭石,灵璧石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能发出超声波和红外线,灵璧砭石加工出来的刮痧板,砭石棒,砭石手链等,辅助治疗多种疾病。

对人体十分有益。

灵璧自古出奇石,明朝时,即作为贡品进贡朝廷。

灵璧观赏石分黑、白、红、灰四大类一百多个品种。

其中以黑色最具特色。

观之,其色如墨;击之,其声如磬。

其形或似仙山名岳,或似珍禽异兽,或似名媛诗仙。

被国内外石艺界誉为"天下第一石"。

灵璧石的石体(形、质等已另有专文论述)融透、漏、瘦、皱、伛、悬、蟠、色,以及音韵之美等诸多美学要素,既包容米芾“四字诀”,亦有为灵璧石自身所独具,诸美毕臻,美轮美奂,无愧“天下第一石”之美称。

山川灵秀之钟,石皆璀灿如璧。

灰质细密之岩,水蚀雕琢似器。

态姿形色之诡,肤皮细腻若玉。

纹络神镂擅变,磬声悦耳至极。

古今中外奇石,鳌头环宇灵璧。

灵璧石,因产于安徽省灵璧县境内而得名。

“灵璧”二字来自“山川灵秀之钟,石皆璀灿如璧”之意。

灵璧石自古就有“声如青铜色如玉”之说,更有“天下第一石”之盛誉。

现有造型艺术宝库之美称。

(二)历史渊源七亿年前灵璧境内是一片浅海泻湖,成片的石灰岩时过境迁区域变质,方解石逐步充填其中。

又经漫长的地质年代水冲溶蚀,逐渐形成“透、漏“之状”。

岩石的节理劈裂,风化修削成了“瘦”。

而不同岩性组合的同生变形构造及小褶皱的表现的差异风化又构成了“皱”。

这是现代地学科技工作者对“瘦、透、皱、漏”的追述。

由此可以看出“瘦、透、皱、漏”赏石标准有它的科学道理,这在千年前提出来实属不易。

用现代审美观的质、形、色、纹鉴赏灵璧石,同样超俗不凡。

质地粗犷苍老、砺腻相兼、细腻若肤、温润如玉。

形态剔透玲珑,惮奇尽怪,肖形状景,沉奇伟岸。

纹理深浅不一,凸凹有致,线纹、胡桃纹、蜜枣纹、沙粒纹等,纹纹天工神镂,条条各得其妙。

灵璧磬石的色,单色、双色和复色,其色彩可谓五彩缤纷。

灵璧石的文化极为深厚,早在三千年前殷、商时代成书的《尚书·禹贡》中,就有取灵璧石作磬的记载。

当时它与编钟的前身“钲”同为宫廷主要乐器。

它在我国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晋书》、《宋史》、《灵璧志略》等书均记载历代皇帝派员来灵璧采石制磬之事。

赏玩灵璧石的最早记载,是宋朝皇帝宋徽宗得“灵璧小峰”御题“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勒于石。

古今文人雅士均将灵璧石视若至宝:石癫米芾,得南唐后主“灵璧研山”,书有“研山铭”至今仍存。

苏东坡为得到灵璧石,亲自为人作画、题字、撰文。

宋代另一位叫方岩的诗人,留下了赞咏诗句:“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

清朝乾隆皇帝称灵璧石为“天下第一石”。

蒲松龄等许多艺术先驱都钟情于灵璧石。

(三)独有的魅力灵璧石具有独有的魅力:一是无论大小,天然成型,千姿百态,并具备了“皱、瘦、漏、透”诸要件,意境悠远;二是灵璧石的肌肤往往巉岩嶙峋、沟壑交错,粗犷雄浑、气韵苍古,纹理十分丰富,韵味十足。

三是色泽以黑、褐黄、灰为主,间有白色、暗红、五彩、黑质白章……不仅多姿而且多彩。

四是“玉振金声”的音质,轻击微扣,都可发出琤琮之声,余韵悠长。

灵璧石具有4个方面的独特之美:1、坚贞美坚是石的主要特点,更是供石的首要条件。

硬度低的奇石,易风化剥蚀,虽然好的造型而不能保持永恒,失去收藏价值。

所以一块奇石,虽然具有造型,纹理、色彩等诸多奇特条件,但因其硬度低便不能跻身于奇石之林,更不能成为精品。

灵璧石一般均在6—7度,保存性高于它石,肌理缜密,质素纯净,坚固稳实,有分量感和温润感。

其坚贞之特质,为供石之最2、造型美石是世界上年代最久之古物,它经过宇宙混沌时期强烈造山运动的褶皱、断裂、辗压和亿万年的风化雨浸、水镌土蚀等内部和外营力的自然雕凿下,扭曲劈裂、去软留坚、孔洞沟壑,峻岭起伏,缠结纷乱,形成了各种造型奇特,天然成趣,独一无二,罕贵难求的艺术品。

灵璧石更以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形成一块块坚实青莹、造型奇特的天然雕塑品。

当人们走进灵璧层峦中去踏山寻石,呈现在你眼前的有峰峦洞壑、剔透玲珑、惮奇尽怪,黛色荧荧的(山免)岩怪石,还会发现在众多的奇石中有鳞者、角者、游者、翔者、菡萏、蟠螭、仙翁、美女、菩萨、高士,或卧或立,或舞或蹇,不一而喻。

灵璧石之奇妙者在于造型奇巧,体态夭矫,肖形状物,妙趣天成。

虽片掌之大,能蕴万物之象;虽一拳之小,尽藏千岩之秀,确实有“试观烟云三山外,都在灵峰一掌中”之意境。

灵璧石大者高广数丈,可置于园林庭院,立足为山,峰峦洞壑,岩岫奇巧,如临华岱。

中者可作小丘蹬道、河溪步石、池塘波岸缀石、草坪散石点缀。

小者可供于厅堂斋馆,或装点盆景,肖形状物,妙趣横生。

闲暇对坐,一瓯清茗,神趋其中,诗律歌节,琴韵画意,袅袅侧畔,顿发清思,把人带入另一境界,得到一次美的陶冶。

5、石肤美供石特别重视之美。

灵璧石肤,(山免)岩嶙峋,沟壑交错,窦穴参差,粗犷雄浑,气韵苍古,具有历史沧桑之风霜美。

灵璧石皮表常见的纹理有胡桃纹、密枣纹、鸡爪纹、宝剑痕、弹子窝、蘑菇头、树皮裂、黄沙纹、黾纹、荷露、乳丁、裙折、绉带、水道、卧沙、金星、玉脉、赤脉、蟹爪,以及通孔、半穴,交错缠结,孔洞委宛。

既有原始风霜味,又有音乐韵律感。

暴露地面时间愈长,愈显示其苍老古朴。

灵璧石之肤表,还有的圆润腻,滑如凝脂,入手使人畅心怡怀。

这种石把玩摩挲,愈长愈佳,米气消尽,温润尔雅,韵味十足。

6、音响美灵璧石质细腻,坚如贞玉,扣之拂之,声音(王争)琮,余韵悠长,有“玉振金声”之美称。

故古人又把灵璧石称为“八音石”。

盖“八音”之涵义是取佛典上的“八音”名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