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面塑

合集下载

《民间面塑》教案

《民间面塑》教案

《民间面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

2. 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民间面塑的定义与特点2. 民间面塑的历史与发展3. 民间面塑的制作工艺与技巧4. 民间面塑的传承与保护5. 民间面塑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掌握民间面塑的制作工艺与技巧。

难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

2. 示范法:演示民间面塑的制作过程。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民间面塑作品。

4.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优秀的民间面塑作品。

五、教学准备:1. 教具:民间面塑作品、制作工具、材料。

2. 课件:民间面塑的图片、视频等。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展示一些民间面塑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民间面塑的魅力。

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民间面塑的历史与发展,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文化价值。

2. 讲解民间面塑的制作工艺与技巧,为学生动手制作打下基础。

三、示范(5分钟)1. 演示民间面塑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

2. 讲解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四、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动手制作民间面塑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具有个人特色的面塑作品。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3. 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民间面塑的文化价值。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民间面塑的相关资料,加深对民间艺术的认识。

2. 完成一篇关于民间面塑的作文,表达自己对民间面塑的感想和认识。

面塑

面塑
绛州城乡,大部分家庭妇女都会捏制花馍,而且普遍都会捏制多种普通的造型,由于是自做自用,尽管水平 不一,并不影响食用,久而久之,一些家庭妇女熟能生巧,花馍的捏制水平便能不断提高。
由于这种家家户户都要进行的民间活动,造就了大批捏制花馍的能工巧匠,而且世代相传。
每当城乡嫁丧婚娶,捏花馍便会成为一种必然的活动。而且,这些花馍会在大庭广众面前展示,从而得到品 评,这种不推选冠军的自发的群众性品评,无疑成了推动捏制花馍的一种动力,成为促进面塑水平不断提高的民 间评议。
所以,绛州至今捏花馍的名手辈出,成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而名声在外。
总之,面塑作为一种民间生命力极强的造型艺术,生长和扎根于民众生活,成为民俗风情的一种表现方式, 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它作为一种艺术形态也好,一种食品文化也好,都有其独特的体系程式。
婚礼迎娶之俗历来是极为隆重的人生大典。俗语道“结婚胜如小登科”,晋北风俗,迎聚之日早上新郎新娘 各自吃一对“欢鱼吉兔”,洞房门顶上放一对用红线连在一起的面兔以象征玉兔金缘。实则兔之本意为虎,是民 间镇宅驱邪的护佑之神。婚礼面塑必提及忻州、定襄、原平、代县一带的“寒食”,一般要三五斤白面做一对, 大部分造型是玉兔扶仙桃,金鱼背石榴,上面精塑十二生肖造型,细加点缀,造型生动,情趣悦人,五彩缤纷, 鲜丽明快,线与面、点与块、塑与画、拙与巧的结合与对比,形成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增强了喜庆的气氛,丰 富了民间婚俗的内容,更为民间艺术增添了俏丽的一幕。
简单地说,面塑就是用面粉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与事物。面塑上手快,只需掌握“一印、二捏、三 镶、四滚”等技法,但要做到形神兼备却并非易事。
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 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 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

第10课民间面塑(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10课民间面塑(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10课民间面塑(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知识,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教育学生尊重和传承民间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民间面塑的历史渊源和地域特色。

2. 民间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3. 民间面塑的题材和寓意。

4. 民间面塑的传承与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民间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面塑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民间面塑作品图片、制作材料(面粉、颜料、工具等)。

2. 学具:学生自备制作材料(面粉、颜料、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民间面塑作品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民间面塑的艺术魅力。

2. 讲解:介绍民间面塑的历史渊源、地域特色、制作方法和技巧、题材和寓意等。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民间面塑的制作过程,讲解制作要点。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面塑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第10课民间面塑2. 内容:民间面塑的历史渊源、地域特色、制作方法和技巧、题材和寓意等。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尝试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创作一幅民间面塑作品。

2. 要求:作品题材不限,但要体现出民间面塑的特点和寓意。

八、课后反思2.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一、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实践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民间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环节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践环节的设计1.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5人。

分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面塑制作的过程中。

民间面塑教案-人美版

民间面塑教案-人美版
解决方法: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反复练习,关注每个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纠正错误。
(2)民间面塑的创意设计: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缺乏想象力,难以将民间元素融入作品。
解决方法:教师提供参考资料,引导学生学习民间艺术元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3)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能出现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面塑的基本技巧和民间面塑的特点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和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民间面塑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色彩搭配、形象设计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面塑制作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面塑的基本技巧和制作过程。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然而,对于一些难点知识,如面塑技巧的熟练运用,仅凭讲授和示范可能还不够,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练习和体会。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加深对面塑制作过程的理解。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小组在讨论和操作过程中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面塑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通过揉、捏、搓、切等手法,将面团塑造成各种形象。它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民间节日和庆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民间面塑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传达美好寓意和表达民间情感。

民间面塑

民间面塑

这只小花虎的头上 装饰了蝴蝶、梅花、菊 花、牡丹等,你能找出 来吗?
你能猜出这个“老 虎花谷卷” 面花的吉 祥寓意吗?
这是小宝宝满月 时,由姥姥家捏制 的面花。椭圆面圈 上放置精美花卉和
十二属相的面塑,
即为“囫囵”,寓 意 孩子健康成长。
寿桃形面花又 称“喜馍”或 “寿馍”,寓意 老人健康长寿, 是在老人寿辰时 制作的。
栩栩如生的面人受到了国内外观众喜爱,赢得了 “技术精湛、巧夺天工”的美誉。民间面塑艺术被列为中 国的的陕西、河北、山西等地,几乎人人都是制作礼馍、面花 的高手,其尤是年长的奶奶,技艺更是高超。
在我国的明清时期,出现了专 门的捏”面人“的师傅,他们沿街 叫卖,那些彩色的面人儿逐渐就成 了专供欣赏的民间面塑工艺。 ”面人“的形象一般多是传统戏 曲、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儿童卡 通中的人物以及十二生肖和其他动 物。 面塑艺人们通过揉、搓、挤、压、 团、挑、按、拨等造型技巧,用彩 色的面团(有时还要用羊毛、羽毛、 丝线、棉花等材料,来制作人物的 胡须、头发、冠顶之类),顷刻之 间,就把千姿百态的人物、动物形 象完成了!面人妙肖传神、活灵活 现,令人赞叹不已!
民间面花又称“花馍”、 “礼馍”、“面花花”、 “花糕”等,在我国民间, 流传着逢年过节庆喜时用面 粉做面花的风俗,这些面花 一般作为蕴含祝福意义的食 品或者祭祀的供品,表达了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各地风俗习惯不同,也 使得面塑的品种丰富,被赋 予不同的吉祥含义。比如春 节的时候,做成“莲花”和 “鱼形”的面塑,表示“连 年有余”。

浙美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民间面塑

浙美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民间面塑
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面塑实践操作,如捏陶泥、雕刻、上釉等,让学生在实 践中掌握面塑技艺和流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art
06
民间面塑的实践活动设计
面团制作实践
材料准备
选择适合的面粉、水、食用色素等材料。
面团制作
教授学生如何按比例混合面粉和水,揉成面团。
面团特性
让学生了解面团的可塑性、延展性等特性。
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具有个性和创新性的面塑作品 ,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民间面塑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泥塑技能
教授学生基本的泥塑技能,如揉泥、搓条、压扁、捏合等,提高学 生的手工技能和手眼协调能力。
工具使用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各种面塑工具,如雕刻刀、刮刀、滚棒等,培养 学生的工具运用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
浙美版小学美术一 年级上册民间面塑
汇报人:XX 2023-12-19
• 民间面塑概述 • 民间面塑的制作技艺 • 民间面塑的艺术特色 • 民间面塑的传承与发展 • 民间面塑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 民间面塑的实践活动设计
目录
Part
01
民间面塑概述
民间面塑的定义与起源
定义
民间面塑是一种以面粉、糯米粉等为主要原料,通过捏、搓、揉、压等手法塑造出各种 形象的传统手工艺。
面塑造型实践
1 2
造型基础
教授学生基本的捏、揉、搓、切等面塑造型手法 。
模仿制作
引导学生模仿制作简单的民间面塑作品,如小动 物、人物等。
3
创意发挥
鼓励学生自由创作,表达自己的想象和创意。
面塑色彩实践
色彩知识
01
教授学生基本的色彩知识,如颜色的名称、搭配等。

《民间面塑》的教案范文

《民间面塑》的教案范文

《民间面塑》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民间面塑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面塑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2. 面塑的材料和工具。

3. 面塑的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

4. 面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面塑的制作技巧和艺术特点。

2. 难点:面塑的创新设计和艺术表现。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面塑的定义、发展历史、材料和工具。

2. 演示法:展示面塑的制作过程和技巧。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面塑作品。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面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五、教学准备1. 准备面塑材料和工具,如面粉、颜料、剪刀、牙签等。

2. 准备面塑作品的图片或实物,以便进行展示和讲解。

3. 准备教学PPT,包括面塑的定义、发展历史、制作技巧等内容。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面塑作品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和兴趣,简要介绍面塑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新课内容】1. 面塑的材料和工具讲解面塑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面粉、颜料、剪刀、牙签等,并展示实物。

2. 面塑的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讲解面塑的基本技巧,如揉、搓、捏、切等,并演示制作过程。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基本技巧。

3. 面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通过展示不同地域和风格的面塑作品,引导学生探讨面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课堂实践】1. 学生动手制作面塑作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面塑作品。

可以设置主题,鼓励学生创新设计。

2. 作品展示和点评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和点评,互相学习和交流。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面塑的制作技巧和艺术特点。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面塑艺术,进行创新设计。

六、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面塑作品的造型、色彩和纹饰等特点。

2. 讲解面塑的制作步骤和方法,如揉、搓、捏、切等。

3. 示范面塑的制作过程,并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山西民间面塑

山西民间面塑
这 正 是 因 为 它 所 注 入 的 世 代 文化 的积 淀和 创 作 者 绝 无 功 利 思 想
要蒸“ 花糕 ” , 有的地方习惯用十来 斤面粉捏一个“ 花糕 ” 。寿诞之 期, 也常蒸制 “ 喜 馍” , 多 以桃 形为主体 , 加上 各种 寓意 吉祥长 寿 的小装饰物点染色彩 , 当做“ 寿馍” 赠送 亲友之用 。忻州民间还有 着塑造 生、 旦、 净、 末、 丑等 戏剧人物 的人物面塑 , 甚 至拿到庙会 的市场上出售。这种面塑 , 制作也 颇为精巧 。
里 的家家户户都 要用上等 的小麦磨成面粉 ,捏制 出千 姿百态 的 面塑欢度节 日。由于 这里 的面 塑注重彩 色点染 , 花 色绚丽 , 所 以
当地 人 称 之 为 “ 花馍 ” 。绛州“ 花馍 ” , 造 型 比较 夸 张 , 塑 造 造 型 别
霍州 面塑 , 当地人称 之为 “ 羊 羔儿馍” , 古 时的“ 羊” 有着 “ 吉
多福 。 外。
总之 , 面塑作为一种民间生命力极 强的造型艺术 , 生长和 扎
根于 民众 生活 , 成 为 民俗风 情 的一种 表现方 式 , 无时不在 , 无 时 不有。 它作 为一种艺术形态也好 , 一种食 品文化也好 , 都 有其独
特 的体 系程 式 。其 中 的造 型 意 识 和 方 法 , 原 始 宗教 意识 和 衍 变 ,
祥” 的寓意。
致, 尤其以“ 走兽花馍” 最 为出色。这种 家家户户都要进行 的民间
春节来临前 , 农 家妇女用家庭 自磨 的精粉捏 制各 种动物 、 果 活 动 , 造 就 了 大批 捏 制 “ 花馍 ” 的能工I j 匠, 而且世代相传。
品的面 塑 , 象征万事 如意 、 发家致 富 、 和睦友 爱。农历七 月十五 每 当城 乡嫁丧婚娶 , 捏“ 花馍” 便会成为一种必然的活动。而 日, 霍县境 内面塑种类最 多。有猪头、 羊头 、 麦秸集 、 针线箩筐、 顶 且 , 这些 “ 花 馍” 会 在大庭广 众面前展示 。 从 而得到 品评 , 这种不 针、 剪子、 针线 、 狮、 虎等造型。农历七月七 日是“ 乞巧 ” 节, 传说这 推 选冠军 的自发的群众 性 品评 , 无疑 成了推动捏 制“ 花馍 ” 的 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美术上册
《民间面塑》教学设计
固隆乡中心学校王红莲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人
1.视屏显示面塑造出的小动物:在大森林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它们快快乐乐、无忧无虑。

在这幅画面中,你注意到哪些动物的动作?
你能模仿出来,让同学们猜一猜吗?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播放老虎吼叫的声音)
欣赏书中老虎作品
视频展示面塑“虎”的各种造型你们想用彩面做各种形象吗?
2今天我们就尝试着塑造一个面塑形象。

板书课题:民间面塑
二、师生探讨,表现创新.
1.课件展示不同种类形象面塑:
同学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塑形象?
2、你见过其他用面做的工艺品吗?
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面花”作品,同时介绍春节、端午节不同场合的讲究规则。

3、为什么我们用面来塑造?
感受一下,橡皮泥与面有什么不同?
4、关于面塑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面塑的题材:人物、动物、植物。

面塑的艺术风格:分为南方派和北方派。

南方派的特点精秀优美,北方派的风格小巧玲珑。

代表人物:“面人汤”——汤子博;“面人郎”——郎绍安。

面塑的工艺类型:分为“粗”、“细”两大类,粗者多为街头艺人所作;细者则为专业艺术家的作品。

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
5.想一想:可以用你们制作的彩面去塑造什么?
演示:用搓花条的方法搓一条蛇。

三、展示交流,多元评价.
演示:用搓花条的方法搓一条蛇。

同学们想象出了许多不同的造型,但我们还要把这些小动物用彩面塑造出来。

根据我们所学习的,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
认真观察老师演示的过程,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同学观察出的方法最多、最好。

四.归纳拓展,审美升华.
引导学生发现那些构思独特的面塑作品。

还有什么办法能使作品更生动、更有趣?
三年级美术上册
《民间面塑》教学反思
固隆乡中心学校王红莲
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空间意识,所以三年级美术课也开始培养孩子的空间感,立体感。

例如:第一课的《我的小天地》本节课的《民间面塑》。

本节课是一节造型表现课,重在培养孩子的动手造型能力与想象力。

我分为“看”“说”“做”“再说”四个部分。

首先“看”的部分,出示传统的面塑图片,图片要有针对性,漂亮但不能太复杂。

“说”让学生说面塑的特点。

——外形美观而且奇特,有些具有夸张性。

色彩艳丽,一般采用红黄蓝绿紫黑,都是常见色。

创作题材都与日常生活有关。

制作方法一般有搓、揉、捏、压、剪等方法。

这些都是和我们民间面塑艺术有独特的关系。

“做”这个部分我鼓励学生尽量塑造与别人不一样的作品,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在实践教学中,我发现将面塑和绘画同时进行互补,能使受常规约束的丰富想象释放出来,塑造出各种有创意的东西,尤其是有童趣的作品来。

过程中,我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塑造出有童趣的有创意的作品。

主要是指活动后的评价。

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并不能仅限于对技能技巧的评定上,对充满童趣作品,尤其是合作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大
胆想象,大胆表现。

同时,评价时鼓励学生共同参与,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能引导学生在欣赏、评价的过程中提高评价能力,产生自我满足感,成功感,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面塑是典型的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在注重孩子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传统文化的介绍。

反思面塑教学活动中的“看”、“做”、“说”,是在尊重、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与学生充分互动的体现,注重在面塑活动中激发学生对面塑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面塑活动中体验无穷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