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斯卡裂桶实验报告doc

帕斯卡裂桶实验报告doc
帕斯卡裂桶实验报告doc

帕斯卡裂桶实验报告

篇一:帕斯卡裂桶实验

帕斯卡实验中,只用了很少一部分水,结果桶却裂开,说明桶裂开不是因为水的质量和体积,其裂开的原因是因为液体高度很高,产生了较大的压强.这一实验表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用有真空吸盘的吊车吊运平板玻璃时,吸盘内气压小于外界的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牢牢吸住平板玻璃,这是有大气压的缘故。

氢气球升到高空时会破裂,主要是因为:高空中高度增加,大气压变小,球内气压比外界气压大得多,将气球胀破;

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不容易煮食物,所以使用高压锅,提高水的沸点

蜡烛的燃烧,会消耗掉杯内上方的氧气,使其内部压强减小,从这里入手,结合大气压强的知识,即可得到答案.利用水柱高度的变化结合液体压强的特点,即可得到水柱压强的变化情况.解:蜡烛在杯内燃烧时,消耗杯中的氧气,使杯中的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盘中的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杯中.杯中水的高度增加,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可知,液体的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故杯中水柱产生的压强将增大.故答案为:大气压;增大.明确蜡烛

燃烧造成杯内气压降低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日常生活中各种对大气压利用的实例,都有一个共同点:是内部气压小于外部气压.如何减小的内部气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三个同学同时在同一实验室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出水银柱的高度分别是:750mm,756mm和760mm.已知其中的一人实验时水银中混进了少量空气;一人测高度时,刻度尺没有严格放竖直,还有一人方法正确.那么,正确的结果是()A.750mm B.756mm C.760mm D.无法判断在三次测量结果中,750mm最小,当然不可能是偏大的值,如果它是正确的值,也应该有一个更小的值是在水银中混入空气时测出的,所以它只能是那个水银中混入空气时测出的偏小的值;同样,在三次结果中,760mm最大,当然不可能是偏小的值,如果它是正确的值,也应该有一个更大的值是在刻度尺没有放竖直时测出的,所以它只能是那个刻度尺没有放竖直时测出的偏大的值;这样唯一剩下的756mm就是理所当然的正确的结果了.

故选B.

篇二:1.2压强求实教案模板

中小学一对一个性化学习中心

教师一对一个性化教案

用心教好每一个学生

中小学一对一个性化学习中心

研究液体的压强的教案

研究液体的压强的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知道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⑵.认识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连通器。 ◆过程与方法 ⑶.经历模仿帕斯卡裂桶实验的过程,体会帕斯卡裂桶实验的意义。 ⑷.经历用U形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过程,发展分析实验数据、概括物理规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⑸.经历用选取“液柱”方法来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领会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⑹.通过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让学生感受物理学逻辑推理的严密。 2.教材说明 本节内容主要是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学习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及液体压强应用的一个重要实例——连通器。虽然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内容没有具体的要求,但由于本节内容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并且液体的压强特点是学习大气压强和浮力等知识的基础,是后续学习必备的知识,因此本节内容仍是初中学生必学的知识。

本节是按照“体验→探究→应用”的顺序编写的。首先通过“活动1:模仿帕斯卡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体会液体压强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强烈愿望。然后通过实验说明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介绍U形压强计,安排“活动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在定性探究的基础上,教材利用选取液柱这种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根据压强的定义公式推导液体压强公式,加深对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理解,并通过例题加深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连通器是液体压强的典型应用,通过对茶壶、过路涵洞、锅炉水位器、船闸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到连通器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最后,通过“STS”栏目介绍三峡船闸的原理和工作过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动机。 本节教学重点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教学难点是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和液体压强公式。由于学生总认为液体的压强是由于液体受重力作用产生的,往往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液体的重力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对“帕斯卡裂桶实验”等一类现象感到费解,对认识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形成干扰。另外,用选取液柱这种“理想模型法”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水平还比较低,也会形成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 3.教学建议 本节课应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引导学生提高实验认识液体

初二物理连通器练习题

1、下列容器中,不是连通器的是() A 、U形管B、茶壶C、锅炉水位计 D、帕斯卡裂桶实验 2、关于连通器的理解正确的() A、连通器中至少有两个开口 B、连通器中只有两个开口 C、在连通器中倒入液体后,各液面一定相平。 D、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3、如图所示,A,B两容器内盛着水,水面等高,两容器间用一斜管相通,K是开关,当K打开后,则() A、水将由A流向B B、水将由B流向A C、水不流动 D、无法确定 7、下列关于茶壶嘴的设计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壶嘴远高于壶口 B、壶嘴远低于壶口 C、壶嘴做得与壶口一样高 D、以上设计都可以 DACC 1、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图中所示的事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A.只有(1)(2)B.只有(3)(4) C.只有(1)(3)(4)D.(1)(2)(3(4) 2、在连通器的两端分别装有盐水和清水,液面相平,如图所示,如果将阀门打开,则() A.盐水向右流动 B.清水向左流动 C.均不流动 D.无法判断 3、下列物体不属于连通器的是( ) A.水壶 B.涵洞 C.喷雾器 D.船闸 4、学校改建操场时,工人师傅用一灌水的透明长塑料管检查操场是否水平。当管中的水静止时,管两端的水面一定____________,当塑料管的一端提高10cm,最终管两端水面的高度差为____________。 1.连通器是上端_________,下部_________的容器.往连通器中注入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将会保持. 2.茶壶和锅炉水位计都是_________.船闸是利用_________的道理来工作的. 3.如图所示的敞口容器中加水,则水能达到的最高位置是(). A.容器A的顶端B.容器B的顶端C.容器C的顶端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4.如图所示,A,B两容器内盛着水,水面等高,两容器间用一斜管相通,K是开关,当K打开后,则() A.水将由A流向B B.水将由B流向A C.水不流动D.无法确定

新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知识检测物理试题A卷

新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知识检测物理试题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如图所示,可绕 O 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在 D 点挂一个重为G 的物体 M.用一把弹簧测力计依次在 A、B、 C 三点沿与圆 O 相切的方向用力拉,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读出三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A.F1=F2=F3=G B.F1<F2<F3<G C.F1>F2>F3>G D.F1>F2=F3=G 2 . 如图所示,是中国科技馆的“球吸”展项,不吹风时两球静止,当风自下而上吹向两球中间时,两球会相互靠拢,出现“球吸”现象。这个实验现象揭示的物理原理,在下列四个事例中得到应用的是 A.拔火罐 B.孔明灯 C.飞机升力产生 D.潜水艇 3 .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滑轮组,其中每个大小相同的滑轮质量相同,用它们分别将相同的重物提高到相同的

高度,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滑轮组绳自由端拉力相等B.两滑轮组机械效率相等 C.乙滑轮组的额外功多D.甲滑轮组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多 4 . 一个等腰三角形薄板的顶角悬挂于O点,另外两个角上分别悬挂有质量为m1、m2的重物,平衡时如图所示。如果不计薄板的质量,下列关于m1、m2大小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m1>m2B.m1<m2C.m1=m2D.无法判断 5 . 轮船从海洋驶入江河中时,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A.轮船所受的浮力B.轮船排开液体得体积 C.轮船排开液体的重力D.轮船排开液体的质量 6 . 下列各事例中,能用“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解释的是 A.背书包的带子做扁而宽B.旅行箱下装有小轮 C.拔河比赛时,用力握紧绳子D.冬天冰雪封路时,卡车车轮上装有防滑链 7 .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如图所示的现象进行讨论.其中错误的是

八年级物理全册 8.2 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导学案1(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8.2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导学 案1(新版)沪科版 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学习目标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其规律。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学习重点: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式,能用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自主学习探究一:液体压强的特点:固体由于重力而对支撑面产生压力,从而产生压强。那么将水装在容器中底部和侧面会受到水的压强吗?利用废旧饮料瓶做图 14、2—2实验、水会从侧壁小孔喷出来是因为,你会发现水越深,喷得越。水从小孔喷出的距离越远说明。若在瓶底开一小孔,一定(填会或不会)有水流出来。这说明。(1)观察下列两幅图A图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方扎上橡皮膜,B图在侧边开口处扎上橡皮膜,容器加入水后,蒙在容器底的橡皮膜会(凸起或凹陷),表明水对产生了压强,猜想一下原因是,也可以看到侧壁的橡皮膜向(凸起或凹陷),说明了水对容器的产生了压强。猜想一下原因;实验验证结论:1)液体对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都有压强作用2)液体压强产生原因,探究二:液体内部压强大小有哪些因素呢?

1、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_____________、 2、压强计构造: ,。 3使用方法:1)、无力作用薄膜时,U形管两液面高度差 为;用手压薄膜时,U形管两液面会产生高度差2)、对薄膜压力越大,对薄膜的压强越。U形管两液面高度差越。例如图丙,当把压强计探头向下放入液体中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说明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__________的压强(向上、向下)。猜想A 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猜想B 液体的压强跟深度有关;猜想C 在深度相同时,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实验步骤: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某同学进行了各图所示的操作:序号液体深度/cm橡皮膜方向压强计液面高度差/mmA水3向前B3向下C3向上D1向下E6向下F盐水6向下分析论证:① 比较代号为A、 B、C三个图,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猜想A正确;②比较代号为 B、 D、E、的三个图,可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猜想B正确;③比较代号为E、F的两个图,可以说明

帕斯卡发现了液体传递压强的基本规律

---------------------------------------------------------------最新资料推荐------------------------------------------------------ 帕斯卡发现了液体传递压强的基本规律帕斯卡发现了液体传递压强的基本规律,这就是著名的帕斯卡定律.所有的液压机械都是根据帕斯卡定律设计的,所以帕斯卡被称为“液压机之父”.在几百年前,帕斯卡注意到一些生活现象,如没有灌水的水龙带是扁的.水龙带接到自来水龙头上,灌进水,就变成圆柱形了.如果水龙带上有几个眼,就会有水从小眼里喷出来,喷射的方向是向四面八方的.水是往前流的,为什么能把水龙带撑圆?通过观察,帕斯卡设计了“帕斯卡球”实验,帕斯卡球是一个壁上有许多小孔的空心球,球上连接一个圆筒,筒里有可以移动的活塞.把水灌进球和筒里,向里压活塞,水便从各个小孔里喷射出来了,成了一支“多孔水枪” 帕斯卡球的实验证明,液体能够把它所受到的压强向各个方向传递.通过观察发现每个孔喷出去水的距离差不多,这说明,每个孔所受到的压强都相同帕斯卡通过“帕斯卡球”实验,得出著名的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闭液体任一部分的压强,必然按其原来的大小,由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帕斯卡在 1648 年表演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桶,在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从楼房的阳台上向细管子里灌水。 结果只用了几杯水,就把桶压裂了,桶里的水就从裂缝中流了出来。 原来由于细管子的容积较小,几杯水灌进去,其深度 h 很大。 1/ 7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帕斯卡桶裂实验。 一个容器里的液体,对容器底部(或侧壁)产生的压力远大于液体自身的重量,这对许多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我们知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产生压力,而只要某物体对另一物体表面有压力,就存在压强,同理,水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力,因此水对容器底部存在压强。 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壁有压力,因此液体对容器壁也存在压强。 在初中阶段,液体压强原理可表述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 特点:加在封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公式:液体压强:p=ρgh 固体压强:p=f 除以 s液体压强重力因素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重力的作用。 若液体在失重的情况下,将无压强可言。 特点2.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它所产生的压强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上饶市中考调研测试物理试题

上饶市中考调研测试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 1.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组成的 D.宇宙中天体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真正的中心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已经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下列关于小汽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在水平公路上静止时,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汽车在水平公路上高速行驶时,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 C.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所受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使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为了减小惯性 3.下列关于简单机械的理解,错误的是:() A.木螺丝能轻松拧入木头,螺丝的螺纹可看作是一个斜面 B.汽车方向盘是一个轮轴,其本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C.将绳子把两根光滑的木棍绕起来,可以看作是滑轮组 D.蜡烛跷跷板在两端蜡烛都点燃时能上下摆动,因此可以看作是一个杠杆4.关于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帕斯卡裂桶实验说明了液体压强与液体的重力有关 B.自制气压计是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来反映大气压的变化

C.嘴巴吸饮料入口是利用了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D.一个普通人单脚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2×104Pa 5.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②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③用力握小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6.以下说法中,与实际生活相符的是 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100dm B.八下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kg C.一位普通中学生的体积约为0.5m3D.教室里的空气质量约为250kg 7.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电视机后罩有许多小孔是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 B.坐在沙发比坐在木凳子舒服一些,因为坐沙发能减小臀部所受到的压力C.车辆启动,要抓好扶手的目的是利用惯性 D.直升飞机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获得升力 8.今年入夏,市政部门组织高压冲洗作业车辆,对我市长虹路高架的隔离墩进行冲洗养护,高架上某一水平路段上,一辆高压冲洗作业车装满水后,一边消耗大量的水对隔离墩进行高压冲洗。一边慢慢匀速向前行驶,关于冲洗过程中的高压冲洗作业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能变小,势能变小,机械能变小 B.动能变小,势能不变,机械能变小 C.动能不变,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D.动能不变,势能变小,机械能变小 9.小红用弹簧测力计、铁圆柱体、两个相同的大烧杯做“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其实验步骤和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八年级物理下册9_2液体的压强教案新版教科版

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微小压强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知道流体的概念和流体压强的基本特点。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发展学生由猜想到实验设计、现象分析的能力,由现象概括结论的归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知道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能用该公式简单说明一些物理现象。 5.通过观察简易压强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6.能用液体压强公式解释帕斯卡实验,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物理实验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明确探究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2.通过橡皮膜玻璃管液柱平衡实验,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替代的思想,了解它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物理知识的精神。 2.通过对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逻辑性强、科学严密的特点。 3.通过帕斯卡实验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和哪些因素有关。 二、教学难点 能推导液体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哪些同学有过游泳的经历呢?同学们积极发言,都说游到深处感觉胸口更闷。再用课件展示浅海潜水服、深海潜水服,并问:为什么深海潜水服要比浅海潜水服更厚重些?要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液体的压强。

教学活动 一、液体压强特点探究 引出课题介绍海底景象的录像,引导学生注意,潜水员穿着笨重、奇特的潜水服。提问:潜水时都要穿这样的衣服吗? 为什么只有潜到深海时才需要穿这种特殊的服装? 展开积极讨论: (1)潜水时不一定都穿潜水服。只有比较深的地方才需要穿,而且到不同深度的海域要穿的潜水服不同。 (2)穿潜水服是为了保护潜水员,海水会对人体施加压力;很深的地方压力(压强)很大。 总结学生可能的猜想:液体内部不仅存在压强,而且越深的地方压强越大。 阅读教材P41,做“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出示微小压强计,讲解它的构造并演示使用方法。 认识微小探测器,仔细观察教师的演示,理解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在微小压强计原理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使用图9-2-2 的简易液体压强计。 1.猜想: 首先让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依据。老师对学生的猜想分类整理,明确探究的方向。2.设计实验: 根据猜想,确定该实验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学生讨论:怎样采用控制变量法来验证液体压强可能跟液体深度有关;液体压强与方向有关;液体压强可能跟液体密度有关。说出具体的做法。 探究一: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能与______________有关。 记录的表格: 实验次数液体种类深度L/cm 压强计管中液面高度差ΔL/cm 1 2 3 探究二: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能与______________有关。记录的表格:

帕斯卡裂桶实验报告doc

帕斯卡裂桶实验报告 篇一:帕斯卡裂桶实验 帕斯卡实验中,只用了很少一部分水,结果桶却裂开,说明桶裂开不是因为水的质量和体积,其裂开的原因是因为液体高度很高,产生了较大的压强.这一实验表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用有真空吸盘的吊车吊运平板玻璃时,吸盘内气压小于外界的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牢牢吸住平板玻璃,这是有大气压的缘故。 氢气球升到高空时会破裂,主要是因为:高空中高度增加,大气压变小,球内气压比外界气压大得多,将气球胀破; 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不容易煮食物,所以使用高压锅,提高水的沸点 蜡烛的燃烧,会消耗掉杯内上方的氧气,使其内部压强减小,从这里入手,结合大气压强的知识,即可得到答案.利用水柱高度的变化结合液体压强的特点,即可得到水柱压强的变化情况.解:蜡烛在杯内燃烧时,消耗杯中的氧气,使杯中的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盘中的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杯中.杯中水的高度增加,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可知,液体的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故杯中水柱产生的压强将增大.故答案为:大气压;增大.明确蜡烛

燃烧造成杯内气压降低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日常生活中各种对大气压利用的实例,都有一个共同点:是内部气压小于外部气压.如何减小的内部气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三个同学同时在同一实验室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出水银柱的高度分别是:750mm,756mm和760mm.已知其中的一人实验时水银中混进了少量空气;一人测高度时,刻度尺没有严格放竖直,还有一人方法正确.那么,正确的结果是()A.750mm B.756mm C.760mm D.无法判断在三次测量结果中,750mm最小,当然不可能是偏大的值,如果它是正确的值,也应该有一个更小的值是在水银中混入空气时测出的,所以它只能是那个水银中混入空气时测出的偏小的值;同样,在三次结果中,760mm最大,当然不可能是偏小的值,如果它是正确的值,也应该有一个更大的值是在刻度尺没有放竖直时测出的,所以它只能是那个刻度尺没有放竖直时测出的偏大的值;这样唯一剩下的756mm就是理所当然的正确的结果了. 故选B. 篇二:1.2压强求实教案模板 中小学一对一个性化学习中心 教师一对一个性化教案 用心教好每一个学生 中小学一对一个性化学习中心

神奇的压强习题

图 4 图5 图 2 神奇的压强习题 1.一个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的边缘,O 为木块的重心,如图1所示。木块重力为G ,底面积为S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为G B .木块对桌面的压强为G /S C .木块对桌面压力的受力面积小于S D .沿竖直方向将木块外侧的一半切掉,此时木块对桌面的压强比原来小 2.目前汽车超载现象异常突出,公路损坏严重。你认为超载汽车对公路的损坏主要取决于( ) A .汽车的大小 B .汽车对公路的压强 C .汽车的速度 D .汽车的惯性 3.图2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4.游客乘坐海底观光潜艇潜到海底观赏海底世界,在潜艇不断下潜的过程中,潜艇受到海水的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 A .不断增大 B .不断减小 C .保持不变 D .不能确定 5.如图3所示的“帕斯卡裂桶实验”表明,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是液体的( ) A .质量 B .深度 C .密度 D .体积 6.将装满纯净水的桶(约40cm 高)开口朝下放在水中,如图4所示,结果是( ) A .桶内的水将流出一部分 B .桶内的水将全部流出 C .仍然是满桶水 D .无法判断 图 1 图3

7.小明将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向瓶底浇冷水,如图5所示,则观察到烧瓶里的水( ) A .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停止沸腾 B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会再沸腾 C .因没有继续加热,且又浇上冷水,故不会沸腾 D .从火焰上拿开到向瓶底上浇冷水的过程中,始终都会沸腾 8.人们为了纪念物理学家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用他们的名字作为某些物理量的单位。图6中两位物理学家名字分别被命名为 和 两个物理量的单位。 9.小聪的质量是56kg ,当他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留下如图7所示的鞋印,则小聪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是________cm 2 ,他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Pa (图中每一小格表示4cm 2 ,凡大于半格的都算一格,小于半格的不计;g 取10N/kg )。 10.如图8所示,伸出双手,将双掌掌心合拢,用力向内挤压,尽量排除手掌间的空气,再把手掌分开时,会有一种向里“吸”的感觉,这是因为手掌受到____________的作用。 11.如图9所示,作出物体A 对支承面BC 的压力示意图。 12.利用一个挂衣钩的吸盘、刻度尺、弹簧测力计、平滑的桌面,设计一个实验,估测大气压的值,写出实验步骤和计算大气压值的表达式。 13.如图10所示,茶壶的质量是0.2kg ,底面积是4×10-3m 2 ,内盛0. 6kg 的开水,把它放在一水平桌面的中央。(g 取10N/ kg ) ⑴填空:在壶盖上开有一个小孔,其作用是在倒水时使壶内外的 B B C C 图9 A A 图6 图7 图8 图10

9.2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第1课时)

八年级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加一个压力,进而产生压强。 思考: 1、液体也受重力的作用,对容器底部是否有压强? 2、液体对比固体有流动性,对阻碍它流动的侧壁是否有压强? (转换法) 将容器底部、侧壁某部分用具有弹性的橡皮膜替代,往容器中加入液体,观察橡皮膜是否发生形变。 3、液体对内部有压强吗? (转换法) 将容器的一侧用橡皮膜替代,放入液体中,观察橡皮膜是否发生形变。思考:如何用 实验探究。 进行实验: 往瓶子中加 水,观察橡皮 膜是否发生 形变。 观察现象:橡 皮膜发生形 变,向外突 出。 分析: 1、液体受到 重力的作用 对容器底部 橡皮膜产生 压力,橡皮膜 向下凸出。 2、液体具有 流动性,对容 器侧壁产生 压力,使橡皮 膜向外突出。 3、橡皮膜在 液体中发生 形变,说明对 橡皮膜产生 实验和多媒 体相结合。引 导学生独立 思考。 小组合作,观 察、分析,讨 论、实验培养 学生的合作 能力和探究 精神。

实验结论:液体对容器底、容器侧壁有压强;液体内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三、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特点 提出猜想: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设计:只改变某一个可能的影响因素,保持其它量相同,观察液体压强发生的变化。 实验器材:压强计、水、盐水、烧杯。 压强计的结构: 压强计的原理: 当探头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放在液体里的薄膜就会发生形变,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液体压强的大小,液面高度差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实验过程及分析: 1、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方向的关系 结论:1: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2、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压力。 猜想:液体的 压强可能与 深度、液体密 度等因素有 关。 了解压强计 的构造和原 理。 学生回答: 1、控制液体 密度相同、探 头深度相同, 改变探头方 向。 培养学生的 自主探究能 力。 学会应用压 强计。 从现象、猜 想、实验、分 析、归纳。让 学生形成探 究思维。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10 压强(检测卷)(解析版)

专题10 压强检测卷 (时间40分钟,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40分) 1.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重力越大对接触面的压强就一定越大; B .刀刃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力; C .大气压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D .水坝建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由于水对坝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答案】D 。 【解析】A :根据S F p =可知,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是压力和受力面积;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大小是有条件的,重力大,压力不一定大,同时不知道受力面积的大小,所以不能比较压强的大小,故A 错误。 B :刀刃磨得很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B 错误。 C :大气压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故C 错误。 D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水坝建成上窄下宽的形状可承受更大的压强,故D 正确。 正确答案是D 。 2.如图所示,用力将图钉按在墙壁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手指对钉帽的压力小于墙壁对钉尖的压力; B .手指对钉帽的压力大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力; C .手指对钉帽的压强等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强; D .钉尖对墙壁的压力和墙壁对钉尖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 【答案】D 。 【解析】B :固体可以传递压力,用手给钉帽施加压力,图钉会把这个力大小不变的传递给墙壁,所以手指对钉帽的压力等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力。故B 错误。 C :手指对钉帽的压力等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力,而钉帽的面积较大,即受力面积较大,根据S F p =可

知,手指对钉帽的压强小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强;故C 错误。 D :钉尖对墙壁的压力和墙壁对钉尖的压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 正确。 A :由 B 、D 的解答可知,手指对钉帽的压力等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力,而钉尖对墙壁的压力等于墙壁对钉尖的压力,所以,手指对钉帽的压力等于墙壁对钉尖的压力;故A 错误。正确答案是D 。 3.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 .大型载重货车有很多车轮; B .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 C .取出一些书的书包背起来更舒服; D .剪刀的刀刃做得很薄 【答案】D 。 【解析】A :大型载重货车有很多车轮,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 不合题意。 B :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 不合题意。 C :取出一些书的书包,重力减小,对肩膀的压力减小,而受力面积不变,根据S F p 可知,压强减小,所以背起来更舒服;故C 不合题意。 D :剪刀的刀刃做得很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 符合题意。故选D 。 4.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 B C D 【答案】A 。 【解析】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菜刀的刀刃面积小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滑雪板、书包带、铁轨下的枕木都是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故正确答案是A 。 5.如图所示,一个装水的密封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图甲),若将杯子倒过来(图乙),则( )。 A.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小;B.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变大; C.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D.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帕斯卡裂桶实验

帕斯卡实验中,只用了很少一部分水,结果桶却裂开,说明桶裂开不是因为水的质量和体积,其裂开的原因是因为液体高度很高,产生了较大的压强.这一实验表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用有真空吸盘的吊车吊运平板玻璃时,吸盘内气压小于外界的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牢牢吸住平板玻璃,这是有大气压的缘故。 氢气球升到高空时会破裂,主要是因为:高空中高度增加,大气压变小,球内气压比外界气压大得多,将气球胀破; 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不容易煮食物,所以使用高压锅,提高水的沸点 蜡烛的燃烧,会消耗掉杯内上方的氧气,使其内部压强减小,从这里入手,结合大气压强的知识,即可得到答案.利用水柱高度的变化结合液体压强的特点,即可得到水柱压强的变化情况.解:蜡烛在杯内燃烧时,消耗杯中的氧气,使杯中的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盘中的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杯中.杯中水的高度增加,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可知,液体的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故杯中水柱产生的压强将增大.故答案为:大气压;增大.明确蜡烛燃烧造成杯内气压降低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日常生活中各种对大气压利用的实例,都有一个共同点:是内部气压小于外部气压.如何减小的内部气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有三个同学同时在同一实验室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出水银柱的高度分别是:750mm,756 mm和760mm.已知其中的一人实验时水银中混进了少量空气;一人测高度时,刻度尺没有严格放竖直,还有一人方法正确.那么,正确的结果是() A.750mm B.756mm C.760mm D.无法判断在三次测量结果中,750mm最小,当然不可能是偏大的值,如果它是正确的值,也应该有一个更小的值是在水银中混入空气时测出的,所以它只能是那个水银中混入空气时测出的偏小的值;同样,在三次结果中,760mm最大,当然不可能是偏小的值,如果它是正确的值,也应该有一个更大的值是在刻度尺没有放竖直时测出的,所以它只能是那个刻度尺没有放竖直时测出的偏大的值;这样唯一剩下的756mm就是理所当然的正确的结果了. 故选B.

【学案】8.2 研究液体的压强

8.2研究液体的压强 学习目标 1.观察实验现象,确认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2.重点:用U形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液体压强的特点。 3.用选取“液柱”方法来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根据公式分析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关系;说出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 4.通过实验探究和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预习导学 一、令人惊奇的实验 1.夏季在河里游泳的时候,在水中下潜的过程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这样? 答案在河水中下潜的过程中,越深会感觉到胸闷越厉害,被压迫的感觉越强烈。这是因为河水里面有压强,水越深压强越大。 2.通过帕斯卡裂桶实验现象,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帕斯卡裂桶实验说明水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很大的压强。 3.观看下列图片思考: 三个不同的潜水员为什么穿的服装不同? 答案因为水有压强,随着水的深度增加,水的压强越大,浅水的压强较小,所以可以无具潜水,而深水压强大需要穿潜水服。 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做一做下列实验 实验器材:底部开口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水、细线、矿泉水瓶。 4.用橡皮膜把玻璃圆筒的底部开口和侧部开口封住,向圆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如图所示,观察现象。 现象:底部开口的玻璃筒下方的橡皮膜向下凸出,侧壁开口的橡皮膜向外凸出。

再逐渐加水,观察到的现象与上一次有什么不同? 观察到的现象是橡皮膜凸出程度加大。 如图所示,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和受到重力的作用,不仅会对容器底产生压强,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仪器是压强计。 5.在注满水的矿泉水瓶侧壁的不同位置扎眼,观察现象。 现象:瓶中的水从扎眼处喷出,距离水面越深的地方,水往外喷得越急。 6.液体压强的大小可用U形管压强计(如图所示)来测量。U形管两边水面的高度差越大,表明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选填“越大”或“越小”)。 7.液体压强的公式为p=ρgh,由公式可以看出,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ρ和液体的深度h有关。利用液体的公式计算压强时,密度的单位用kg/m3、液体深度的单位用m,这样计算出压强的单位才是Pa。 8.帕斯卡裂桶实验中木桶被压裂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由p=ρgh可知,向细长管中加水,使h增大,从而增大了水对木桶产生的压强,所以木桶被压裂。 9.*水面下某处水产生的压强是2.94×105Pa,此处水的深度是29.4m(g=10 N/kg)。 三、连通器 10.像茶壶、水位计这样上端开口、底部相互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11.连通器的特点:若连通器内装入同种液体,当液体静止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12.*请你举出连通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答案过路涵洞、锅炉水位计、船闸、茶壶、牲畜的自动饮水器等都属于连通器的应用。 合作探究 1.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U形管压强计、烧杯、水、盐水。 实验步骤:按如图所示的方式进行实验。

帕斯卡裂桶实验

帕斯卡裂桶实验 目录[隐藏] 帕斯卡裂桶实验 帕斯卡桶实验的改进 实验原理 原理应用 [编辑本段] 帕斯卡裂桶实验 帕斯卡在1648年表演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桶,在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从楼房的阳台上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用了几杯水,就把桶压裂了,桶里的水就从裂缝中流了出来。原来由于细管子的容积较小,几杯水灌进去,其深度h很大。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帕斯卡桶裂实验。一个容器里的液体,对容器底部(或侧壁产生的压力远大于液体自身的重量,这对许多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编辑本段] 帕斯卡桶实验的改进 该实验装置高度太高不便在教室里演示,可启发学生思考:能否把所有的装置都相应地缩小呢?答案是否定的.接着再问:管长减小了,液体压强减小了,液体对木桶的压力必定减小;而桶尽管缩小了,但其耐压性几乎不变,桶就不可能裂开,能否用其它物体来模拟“裂桶”呢?学生自然会想到用耐压性较低的物体来代替(如薄塑料袋).比较装满水的塑料袋在同质量的一杯水与一管水作用下不同情形,液体压强的实质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取一个演示液体测压强用的大广口瓶(直径约30厘米,高约40厘米),在瓶下部的侧壁管口用橡皮薄膜扎紧密封,将红色的水从瓶口倒入,随着瓶中水位的升高,侧管的橡皮薄膜渐渐鼓出,可以看到,即使灌满水后,薄膜鼓出的程度也并不十分明显(图1).这说明虽然瓶中装了很多很重的水,但对侧壁的压强并不很大.再取一根1米长的托里拆利玻璃管,通过打有小孔的瓶塞插入大瓶中,并把塞塞紧密封.让一个

学生站到凳子上将烧杯中的水用漏斗渐渐灌入管中(图2),当玻璃管中红色水升高50厘米以上时,只见大瓶侧管的橡皮薄膜大幅度鼓出,现象生动明显. [编辑本段] 实验原理 因为液体的压强等于密度、深度和重力加速度常数之积。在这个实验中,水的密度不变,但深度一再增加,则下部的压强越来越大,其液压终于超过木桶能够承受的上限,木桶随之裂开。 帕斯卡“桶裂”实验可以很好地证明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编辑本段] 原理应用 水坝的下部总要比上部建造得宽一些。

八年级物理下册 7.4大气压强精选练习(含解析)鲁教版五四制

7.4 大气压强 一、选择题 1.如图装置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是()。 A.用注射器注射药液 B.吸管吸饮料 C.吸盘挂钩 D.吸尘器 【答案】A。 【解析】A:用注射器注射药液;是利用给针管内部的活塞施加压力,把药液推入人体的,故A符合题意。 B:吸管吸饮料;是在人吸的过程中,人的口腔内压强减小,外面大气压强大,在大气压强作用下,饮料杯吸入嘴里;故B不符合题意。 C:吸盘挂钩;使用时,按压挂钩,是其里面的气体排出,内外形成压力差,来实现的;故C是利用大气压强的例子,C不符合题意。 D:吸尘器;吸尘器的工作原理也是利用吸尘器内部的压强小,在大气压强作用下把灰尘吸入吸尘器内部来工作的,故D不符合题意。此题答案是A。 2.下列用矿泉水瓶所做的实验中,能验证大气压存在的是()。 【答案】C。 【解析】A:两次海绵凹陷程度不同反应的是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B:反应的是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C:类似覆杯实验,纸片不下落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D:两瓶向中间靠拢说明了空气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故选C。 3.对下列实验的解释错误的是()。

A.甲:压力相同时,压强随受力面积的増大而増大; B. 乙: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C. 丙: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D. 丁: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出了大气压强的大小 【答案】A。 【解析】A.甲:压力相同时,压强随受力面积的増大而増大;此说法错误。当压力一定时,压强随受力面积的增大而减小。 B. 乙: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此说法正确。液体的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C. 丙: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此说法正确。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D. 丁: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出了大气压强的大小;此说法正确。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大小。A的说法错误,此题答案是A。 4.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下图所示的现象进行讨论,其中错误的是()。 A.图甲帕斯卡裂桶实验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 B.图乙对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抽气减压,水再次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C.图丙高压锅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 D.洗手盆下方的“反水弯”利用连通器的特点,使U型管中留有一部分水,封堵下水道的异味 【答案】C。 【解析】A.图甲帕斯卡裂桶实验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此说法正确。细管中饿水面越高,底部水的压强越大,致使水桶破裂。 B.图乙对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抽气减压,水再次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此说法正确。液体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小液体沸点越低,故抽气减压后水可达到新的沸点。 C.图丙高压锅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此说法错误。高压锅是利用封闭后其内部压强增大,沸点增大,达到快速煮饭的目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压强》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金戈铁骑制作 金戈铁骑制作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八章《压强》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一个人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1.6×104P a ,其中一只脚对地面的压强为P A ;若这个人抬起一只脚后,这个人对地面的压强为P B ,则P A ,P B 分别为( ) A.1.6×104P a ;1.6×104P a B.3.2×104P a ;3.2×104P a C.1.6×104P a ;3.2×104P a D.0.8×104P a ;3.2×104P a 2.一未装满橙汁的密闭杯子,如图所示,先倒立放在桌面上(如 图A ),然后反过来正立在桌面上(如图B ),则橙汁对容器底部的 压强p 1以及杯子对桌面的压强p 2的变化情况是( ) A.p 1增大,p 2增大 B.p 1减小,p 2减小 C.p 1增大,p 2减小 D.p 1减小,p 2增大 3.如图所示,有五块完全相同的砖以三种形式摆放在水平地面上.(a )是两块迭放;(b )是单块砖平放;(c )是两块砖并排平放.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a 、P b 、和P c ,则有( ) A.P a >P b >P c B.P a =P c =2P b C.P a =P b =P c D.P b =P c =P a 4.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事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 茶壶 B. 船闸 C. 活塞式抽水机 D. 下水道存水管 5.如图所示A 、B 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两 物体的边长之比是L A :L B =2:1,重力之比为G A :G B =3: 2,则A 地面压强与B 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A.3:8 B.3:1 C.2:3 D.3:4 6.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 书包背带做得较宽 B. 压路机的碾子非常重

八年级上学期科学1月月考试卷

八年级上学期科学1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 小李喝完水转身就走,老师看见水龙头没关好,于是告诉小李地球上的水资源很缺乏,要节约用水。小李感到羞耻,因为地球上我们直接利用水只有() A . 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B . 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C . 河流水、固体冰川、湖泊淡水 D .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较浅的地下淡水 2. 20℃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 B . 20℃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 C . 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 . 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3. 如图,甲和乙两个泡沫塑料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甲带正电,乙不带电。当两个小球相互靠近时,会出现的情形是 A . B . C . D . 4. 如图所示,一船在某水域作业时,将装满金属工具的大铁箱用绳子悬放入水。第一次放,因水太深,铁箱没触碰到水底,此时船的吃水线在A处。换个地方第二次再放,铁箱才接触到水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铁箱在船上时,船的吃水线在A处下方 B . 铁箱接触到水底时,船的吃水线仍在A处 C . 铁箱接触到水底时,船的吃水线在A处之下 D . 铁箱接触到水底时,船的吃水线在A处之上 5. 北半球国家气象站台的百叶箱正门的朝向应该为 A . 朝北 B . 朝南 C . 朝东 D . 朝西 6. 小芳安静地在教室里听课,主要产热的部分是() A . 内脏 B . 内脏和肌肉、皮肤一起产热 C . 肌肉、皮肤 D . 内脏和肌肉、皮肤都没有产热 7. 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主要原因是 A . 西南地区地处低纬度 B . 茂密的森林对气候具有决定性的调节作用 C . 这里离印度洋较近,深受印度洋的影响 D . 山高谷深,地面起伏较大 8. 连接如图所示电路,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实验时电流表甲和乙的示数分别为0.18安和0.16安,造成两个电流表示数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A . 电流表的缘故 B . 灯泡L1和L2的电阻不同 C . 导线有电阻 D . 灯泡L1和L2在电路中的位置 9. 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应采用的办法是() A . 增加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B . 降低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C . 缩

初中物理压强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物理压强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压强 1.连通器在生活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A .过路涵洞 B .拦河大坝 C .下水管中“存水弯” D .船闸 【答案】B 【解析】 【分析】 连通器的特点: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 【详解】 A .壶嘴和壶身构成了连通器; B .拦河大坝是根据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特点修建成上窄下宽的形状,不属于连通器; C .下水管成U 形,水不流动时,U 形管里的水相平,可以防止下水道里的气味散发出来,属于连通器; D .船闸上端开口,底部相连,构成了一个连通器; 2.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的质量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并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此时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甲和'm 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m 甲可能小于'm 乙 B .'m 甲一定小于'm 乙 C .'m 甲可能大于'm 乙 D .'m 甲一定大于'm 乙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的质量相等,由m=ρV=ρL 3可得:ρ甲L 甲3=ρ乙L 乙3, 由图可知,L 甲>L 乙,则ρ甲L 甲2<ρ乙L 乙2,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h 的部分时,截取部分的质量分别为:△m 甲=ρ甲△V 甲=ρ甲L 甲2h ,△m 乙=ρ乙△V 乙=ρ乙L 乙2h ,因△m 甲-△m 乙=(ρ甲L 甲2-ρ乙L 乙2)h <0,所以,△m 甲<△m 乙,即甲截取的质量小、剩余的质量大,乙截取的质量大、剩余的质量小,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后,甲的质量大,乙的质量小,即m′甲一定大于m′乙。 故选D 。 3.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密闭圆台形容器一正一反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甲、乙容器内装有质量不相等的同种液体,且两容器内液体的液面相平,如图所示。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 1和p 2,容器底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分别为F 甲和F 乙。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p 1<p 2 F 甲=F 乙 B .p 1=p 2 F 甲>F 乙 C .p 1=p 2 F 甲<F 乙 D .p 1>p 2 F 甲=F 乙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液体压强P gh ρ=液得同种液体同一深度的压强相等,再根据F Ps =得当压强一样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越小,故选B 。 4.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图所示的现象进行讨论,其中错误的是 A .图(甲)帕斯卡裂桶实验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