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6年初三一模语文试卷记叙文汇总

上海2016年初三一模语文试卷记叙文汇总
上海2016年初三一模语文试卷记叙文汇总

奉贤(16-1):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19分)

最美的对视

(1)她久久凝视着,凝视着。

(2)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16岁的男孩。与所有这个年龄的男孩子一样,他有着清澈、纯净、稚气未脱的眼睛。他也深情地凝视着她,凝视着她,然后,向她深深地鞠了一gong__。

(3)几个月前,他的眼前还一片漆黑。4岁那年,因为一场大病,他失明了,从此,他的世界就漆黑一团。直到三个月前,他获得了一位刚刚去世的老人无偿捐助的一只眼角膜,才得以重见光明。

(4)那位老人,就是她的母亲。

(5)她的母亲,被社区追评为?最美的人?。她代表已经去世的母亲,上台领奖。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为母亲颁奖的,正是受捐的男孩。

(6)早在6年前,年已八旬的老母亲,就向子女表达了最后的心愿,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一双儿女都表示赞成,并和老母亲同时做了捐献登记,一家三口身后捐献眼角膜登记表的编号连在了一起,分别是?351、352、353"。这组温暖的数字,就像小时候妈妈牵着她和弟弟的两只小手一样,齐步向前走着,温情、坚定而有力。

(7)随着年龄增长,老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是她的眼睛,因为白内障而使视力严重下降,看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她说服母亲去做白内障手术,这是个小手术,可以恢复不少的视力。可是,老母亲却死活不肯答应。老人说,自己身上的器官都老化了,没啥用了,只有这眼角膜还行,将来还能够捐给别人,万一做了手术,损坏了眼角膜,那可怎么办而且,自己也活不了几年了,看不清楚也没什么关系,但保住眼角膜,就可以让别人一辈子都看得见。老人固执己见。最后,还是眼科医生说服了老人,做白内障手术,对眼角膜不会有任何损伤,老母亲这才放心地接受了眼角膜手术。

(8)老母亲又生病住院了,这一次,病情凶险。自知时日不多,老母亲心里惦记着的,仍然是捐献眼角膜的事,这可是她这一生最后的愿望。担心自己临终时,可能无法再清晰地表达捐献的意愿;也害怕自己一旦撒手走了,子女悲痛之中也许会忘了这重要的一茬,老人将那张?自愿捐献眼角膜登记卡?,放在了自己的病历本中,好让子女或者医生,在最后时刻,也不忘她的心愿。

(9)一个静悄悄的凌晨,老母亲安静地走完了一生,溘然长逝。

(10)她强忍悲痛,第一时间通知了有关部门。眼科医生小心翼翼地取走了老人的眼角膜,那?O.5克的挚爱?。

(11)老母亲的眼角膜,很快就被移植给了受捐人,为他人点亮了光明。

(12)在母亲节那天,她发了一条微信:?我知道,有些人正用您的眼睛看着这个从未谋面的世界。说不定哪天,我们的目光在茫茫人海中再相视,我知道,那是您爱的目光。?这是老母亲离开之后的第一个母亲节,她再也不能喊一声?妈妈?了,但她知道,母亲仍在注视着这个世界。

(13)她没有想到,会在这个场合,再一次看到母亲的眼睛。她凝视着,凝视着,热泪盈眶。

(14)男孩也惊喜而羞怯地凝视着她。

(15)两个人的目光,就这样对视,凝视。那是思念的目光,那是充满柔情的爱的交汇,那是我们所见过的最美最亲的对视。

19、看拼音写汉字:鞠了一个gong_______(2分)

【2.1能正确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

【2.5能读懂文章的内容,能提取并解释文章中的信息。】

【2.6能概括文章要点和主旨。】

分析: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含义,在文中能提取概括相关的答案

21、第(6)段画线句具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作简要的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2.13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常见写作手法及语言表现力,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分析:对重点句子把握分析以及表达的效果

【2.7 能把握句子在文中的含义,能分析句子和段落的作用。】

分析:理解句子的含义以及所蕴含的的情感和作用

23、对本文的题目“最美的对视”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4分)

A.她和受捐男孩的对视像亲人间的对视。

B.因为对视,她母亲的生命在受捐男孩身上得到了延续。

C.她和男孩的对视背后承载着老母亲的一份朴素的爱心。

D.对视中受捐男孩流露出对她的思念之情

【2.3能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2.5能读懂文章的内容,能提取并解释文章中的信息。】

分析:对文章标题的含义的理解

浦东(16-1):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1分)

心守一事

①人生在世,能够结识几个隐藏民间的高手,是福气,也是运气。

②三月份的时候,我随朋友去普洱澜沧,专程采访做了一辈子茶的茶妈妈。第一眼见到茶妈妈,觉得她真年轻,完全看不出她已经六十多岁了。茶妈妈穿戴着布朗族的传统服饰,站在茶树林小路旁的一棵树下,双手交叠在身前,面带笑容,欢迎每一个前来参加茶祖祭祀的客人。

③祭茶祖仪式那一整天,茶妈妈都很忙,我只有短暂的机会与她面对面聊天。从十六岁开始,她就在景迈山上学习制茶,一做就是四十多年,从一个小小的学徒做到古茶公司的老总。她把这片高原深山上的古茶园当成自己的孩子,也当成家,浑然不觉劳累寂寞。她清楚地记得景迈山有多少棵古茶树,也清楚地知道,熟茶发酵时,应该洒多少水、开多大窗、盖多厚的被子。直至现在,她年纪大了,依旧会亲自去茶园采摘茶叶、制茶。她不是茶商,而是茶人。我问她:?茶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梦想?毕生追求??她看着我,笑着摆了摆手:?没有那么伟大,我只是喜欢茶。?

④我还认识几个一辈子坚守一件事的人,他们都鲜为人知。

⑤老鲁,他在街上摆一个水果摊,就养活了全家老少,儿子还是研究生毕业。平时,像老鲁这样的人,挤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你根本不会发现他这人有啥不平凡的地方,更不知道他有绝技在身。正月里的一天,老鲁邀我上山,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开始模仿马在奔跑,受惊、疲惫时的不同叫声,简直惟妙惟肖,让我叫绝。老鲁说他还会模仿虎xiào猿tí、

虫鸣鸟叫、雨打风吹等各种声音,这是他从小开始独自一人在山上练成的。我问老鲁:?你的口技这么好,为啥不去《星光大道》表演??他嘿嘿一笑说:?没啥意思没啥意思,我也就是找个乐。?

⑥老朱个能在在米粒上刻字的人。他用一把小钳子夹住一粒大米,用一支缝衣针大小的特制刻字笔,几分钟就能把?粒粒皆辛苦?五个字刻在了米粒上,当然,要用放大镜看。老朱是十多年前练就这个绝活的,我建议他用这门绝活去挣点钱,他笑着说:?我这活,是用来养心的。?我曾经想找他学学,老朱摆摆手对我说:?这活可不容易练,要耐得住寂寞。?

⑦老柏是一个诗人,早年写了很多诗,但名声不大。过了六十岁,他开始惜墨如金,一年也就写十多首,读他诗的人更少。有一年秋天,他一个人在巫峡,满山红叶如霞,他在诗里写道:?黄昏时分热烈的峡谷,像为人布置的新房,而我只在幽暗处,静静守望……?他的诗句,仿佛在沸水里滚煮过,拎出来却又平和冷静,像是自言自语。我看见平时的老柏,大多是紧闭嘴唇,有时刚一张开嘴巴,又迅速合上了,让你感觉是早期无声黑白电影里的一个人物。在这个崇尚物质的时代,像他这样追求精神享受的诗人是稀缺的,也注定是寂寞的。

⑧还有我认识的纺棉花的吴大爷、做传统老秤的张胡子、在屋顶上顶一锅盖唱京剧的宋二宝……我偶尔与这样的寂寞高手相处,感觉自己平淡的日子,也涌动着热烈的人间烟火。

⑨心守一事,一生专注。当一件事情成为你生命中心甘情愿的必须时,你就能忍受寂寞和艰辛;有了这样的态度,在任何领域,不管做什么事,都可能成为高手。

19、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虎xiào()猿tí()。(2分)

20、第③段加点词“茶人”的意思是。(3分)

21、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表。(8分)

22

A、能够结识几个隐藏民间的高手,是福气也是运气。

B、不必追求梦想,只要自己喜欢,人生就有意义。

C、一生只需做一件事,不要因贪多而事事无成。

D、专注一事,甘于忍受寂寞艰辛,才能成为高手。

23、请从语言表现力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⑦段画线句的妙处。(5分)

(二)心守一事(21分)

19.(2分,各1分)啸啼20.(3分)茶妈妈一辈子做茶(2分),不求名利(1分),喜欢茶(把古茶园当成自己的孩子,也当成家)(1分)。评分提示:在答到第一点的基础上,后两点答到任意一点即可得满分,如第一点只答“制茶的人”,得1分)21.(8分,各2分)?微雕,或能在米粒上刻字(答“雕刻”得1分)?写诗?也就是找个乐?用来养心 22.D(3分),A(1分)

23.例一:诗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满山红叶的峡谷,比作“为人准备的新房”(1分),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望(2分),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对自我精神世界的坚守(2分)。例二:“热烈”和“幽暗”形成对比(1分),既写出老柏对生活的热爱(2分),又写出他内心寂寞和对精神生活的坚守(2分)

普陀(16-1):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0分)

母亲的文化

迟子建

①母亲血压居高不下,我劝她来哈尔滨住上一段,换换水土,她来了。白天,我看书的时候,母亲也会看书。受父亲影响,她不止一次读过《红楼梦》,熟知哪个丫鬟是哪一府的,哪个小厮的主子又是谁。母亲说《红楼梦》好看的还是前两卷,写的都是吃呀喝呀玩呀的事情,耐看。而且,宝玉和黛玉那时天真着,哥哥妹妹斗嘴斗气是讨人喜欢的。母亲对高鹗的续文尤其不能容忍,说他不懂趣味,硬写,把人都搞得那么惨,读来冷飕飕的。她对《红楼梦》的理解令我吃惊,起码,她强调了小说趣味性的重要。

②?刘老根大舞台?在哈尔滨每晚都有演出,场面很火爆。我约母亲一同去看,她说她受不了这个。不过她没有拗过我,有一天,我还是把她拉到剧场。演出一开始,演员就朝观众要掌声,有的还蹦下台,在观众席中怂恿观众鼓掌。高分贝的音乐震耳欲聋,母亲堵起了耳朵,一副痛苦状。演出只到半程,当又一位演员出场后耸着肩膀xīpíxiào liǎn地要掌声时,母亲终于忍不住了,她几乎是用命令的口气大声对我说:?咱走吧!?出了剧场,她长吁了一口气,对我说:?怎么样?我说就是个‘耍’嘛。再坐下去,我都要犯心脏病了!?

③有一天,我和母亲黄昏散步时路过文化宫,看见《图雅的婚事》在上映,立刻买了两张票。我知道这部电影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拿了奖。按照票上的时间,它应该开演5分钟了,我正为不能看到开头而懊恼呢,谁知到了小放映厅门口却吃了闭门羹。原来,这场电影只卖出这两张票,放映厅还没开呢。放映员打开门,为我和母亲放了专场电影。故事很简单,但背后透视出的是草原缺水的严峻现实。影片拍得朴素、自然、苍凉而又温暖,我和母亲被吸引住了,完整地把它看完了。出了影厅,只见大剧场里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正在高潮,演员在台上热闹地和观众做着互动,掌声如潮。

④我和母亲有些怅然地在夜色中归家。快到家的时候,母亲忽然叹息了一声对我说:?我明白了,你写的那些书,就跟咱俩看的电影似的,没多少人看啊。那些花里胡哨的书,就跟那个刘老根大舞台一样,看的人多啊。?

⑤母亲的话,让我感动,又让我难过。我没有想到,这场两个人的电影,会给她那么大的触动。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母亲在,我生命中的电影,就永远不会是一个人的啊。

20、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xī pí xiào liǎn ( )

21、文章叙述了母亲的三个生活片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1)母亲读《红楼梦》,强调小说趣味性的重要;

(2);

(3)。

22、联系上下文,第⑤段母亲的话“让我感动”是因为

“让我难过”是因为(4分)

23、文中划线句能否删去,为什么?(6分)

24、下列看法与“母亲的文化”相符的一项是()(4分)

A、写吃喝玩乐、斗嘴斗气的都是好小说。

B、那些哗众取宠的作品,让人难以接受。

C、只要关注严峻现实,就一定是好作品。

D、好作品只能是朴实的,是曲高和寡的。

20、嬉皮笑脸

21、(2)母亲看刘老根大舞台,拒绝哗众取宠的演出(2分);(3)母亲观赏获奖电影,感悟好的艺术作品却少人问津(2分)。

22、在“我”创作的道路上,母亲会成为“我”永远的知音(2分);大众更愿意接受“花里胡哨”的东西,质朴自然的作品却曲高和寡(2分)。

23、不能删去(1分),画线句写了刘老根大舞台演出的热闹,体现其广受欢迎(2分),与上文两个人电影的冷清形成对比(1分),引出下文母亲的怅然与叹息(1分),从而体现母亲对一些艺术作品处境的理解(1分)。

24、B

松江(16-1):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20分)

唱歌的人

沈家禄

①去报社旁边的小店吃面,门外的风紧吹着,街上几乎是漆黑一片,一切都是冷冰冰的,我要了一碗辣酱面。吃到一半,门被大大地推开了,寒冷的西北风乘机往我衣领里钻。三个小伙子,一个背着吉他,一个背着萨克斯,一个双手甩着沙球就唱起了歌。他们是对着一张坐满了客人的桌子唱的,那桌子人在吆五喝六地喝着酒,菜盘子叠床架屋,一个火锅蹿着热气。但是这拨客人挥挥手,像赶苍蝇似的叫他们走。他们又来到一张小方桌前,那是四个小青年在喝酒,喝啤酒。?快走吧。?他们的声音显出更加不耐烦。唱歌的三个人来到角落里,两个中年客人在吃馄饨,他们说:?你们唱也是白唱,我们没有钱给你们。?这三个小伙子只得怏怏地走了。

②我叫住了他们。?你们吃晚饭了没有??他们愣了一下,就来到我面前准备开口。我没让他们唱,给三位每人要了一碗排骨面。店主有点纳闷,但还是吩咐手下人去做了。他们三个穿着相似的衣服,浅米色的粗呢西装,起皱的地方看样子是熨不平了,外套里面穿得不多,但他们情绪还不错,说话干脆利索,时不时地看看同伴,笑一下。他们皮肤黝黑,很瘦,从辽宁来到上海看看,顺便赚点钱。我问他们会唱什么歌,他们说老歌新歌都会,太多了。

③面上来了,但他们不动筷。说:?你吃这个,叫我们怎么咽得下。?我说我有胆囊炎,不能吃大肉。于是他们说了声?不客气了?就吃起来了。我不再问他们更多的问题,怕产生误会,好像我请他们吃面就有了询问他们的权利。他们好像没怎么嚼就吃完了,犹豫了一下把汤也喝下去了,站起来问我想听哪支歌。我一手按住吉他的弦,说我还要上班。

④结了账,店主却嘀咕一声:?你做了好人,他们明天就还会再来。?我说让他们来吧,给他们吃面,账算在我头上。那桌客人中传来切切的笑声:?天下饿肚子的人多了,一碗排骨面就能做慈善家了??我没理他们。三个辽宁小伙子听不懂上海话,但觉出味道不对,就问我要不要揍他们一顿。我把他们推出门外。

⑤没想到我走在前面,他们就紧跟着我唱起来。我挥手阻止他们,吉他手说:?我们喜欢唱,有时候憋在心里发堵,还是唱出来痛快。?一个弹吉他,一个吹萨克斯,一个手甩沙球,就在夜色沉沉的街上边走边唱起来。我在脚下加了点力,一转身进了报社大门。回身一看,三个小伙子就站在不远的路灯下,声音更加响亮,也很高兴的样子。风吹起了他们的衣角。我心里感激着他们,后来这种情绪慢慢地变成了羞愧。我真是羞愧极了。

18、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4分)

19、第②段划线句的言下之意是

。(3分)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门被大大地推开”,表现了小伙子们性格的豪爽。

B.第①段描写客人对三个小伙子的态度,体现了人情的冷漠。

C.第③段小伙们喝汤前犹豫,是因为不忍辜负“我”的盛情。

D.第段“我”没有理会客人的嘲讽,表现了对他们的不屑。

21、阅④读文章第②-⑤段,完成下表内容的填写。(6分)

22、请简要分析文题“唱歌的人”的含义。(4分)

(二)(20分)

18、(4分)写出了天气的寒冷,为下文表现顾客对小伙子们的冷漠态度做铺垫。

19、(3分)三个小伙子来上海的主要目的不是卖唱赚钱。

20、(3分)C

21、(6分)(1)同情(2)我不再问他们更多的问题(3)感激和敬重

22、(4分)既指文中那三个唱歌的小伙子;也指乐观阳光、热爱生活的人。

徐汇(16-1):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2分)

转场的哈萨克

(1)十月,乌尔达拉克决定辞职了。

(2)父亲三天前的电话,告诉他要转场到冬季牧场去。上百只牲畜,是他们家的全部财产,需要一起完成迁徙,这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父亲已经年mài(),需要人去帮他。乌尔达拉克是长子,下面只有一个还在读高中的妹妹,他必须回去。哈萨克族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马背民族。他们为了牲畜的生长,要在春夏秋冬辗转于四个牧场。这些年牧场退化,他们转场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只能夏季一个牧场,冬天迁到一个暖和一点的过冬处。

(3)乌尔达拉克今年七月从乌鲁木齐的大学毕业,好不容易在一家经营医疗器材的公司找到了工作。这已经让很多不得已而回到家乡的同学艳羡了。大学时每到转场,乌尔达拉克都请假回家,帮家里打理异常辛苦的转场。可现在刚刚找到工作,马上请那么长时间的假,领导很难理解,更难同意。

(4)乌尔达拉克和父亲在电话中发生了争吵,他觉得现在转场可以租用汽车,不用像以前那样骑马赶着羊群和骆驼。他说很多同学的家里已经用汽车运输物资和牲畜转场了。可是当父亲听到这些时变得异常生气。老人觉得,一个哈萨克人必须尊重传统,乌尔达拉克作为长子必须继承这些。

(5)回到家已经是三天以后的夜晚,乌尔达拉克只跟母亲和妹妹打了招呼,并没有跟父亲说话。为了转场,工作丢了。父亲那晚安排着第二天的工作,要求乌尔达拉克独自完成拆卸毡房、查看病兽的事。乌尔达拉克回答:?以前都是跟着你做,我自己不会干。?父亲大

怒:?哪个哈萨克男人不会做这些就是度物!?乌尔达拉克也不示弱:?我不需要靠做这些来生活。?话音刚落,父亲的马鞭就扫过来。乌尔达拉克流着泪,拿起强光手电,走出了毡房。

(6)第二天清晨,父亲宰了生病的羊煮了肉。乌尔达拉克在母亲的协助下拆卸了毡房。

(7)迁徙开始了,女人负责孩子和家当,男人要驱赶并追回跑丢的牲畜。当有大卡车拉着其他转场的人家从他们的身边开过时,父亲则用嘲讽的口气问候车上的族人。乌尔达拉克不多言语,只是在父亲的指挥下扬鞭策马。

(8)五天的迁徙终于完成了。父亲搭建毡房,母亲煮奶茶准备吃食。乌尔达拉克准备宰杀体弱不能过冬的牲畜,用于狂欢聚会。转场完成,人们都会聚在一起喝酒庆祝。

(9)狂欢那晚,乌尔达拉克独自走出了毡房。刚才他听到父亲跟族人讲,他不想让女儿高中毕业就回家出嫁,他希望女儿也考上大学到城市里去。乌尔达拉克嘴角嘲讽地抽了一下,心想:考上大学又有什么用,找到工作不是还得回来转场吗?

(10)秋夜,乌尔达拉克感觉到孤独、无助。工作已经辞了,父亲难道是真要让他回家放羊吗?

(11)?你知道我为什么给你取名乌尔达拉克吗??父亲突然出现在他的身后,扔给他一件羊皮背心。?乌尔达拉克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就是孤独的人。哈萨克在草原上已经越来越孤独,牧场快养不活我们了。?

(12)父亲坐在一块石头上,示意乌尔达拉克也坐下。?这是我们家最后一次转场,明年春天,我和你母亲就要去定居点了。政府在县城旁边修了很多房子,免费给我们住。你明天就回城做个城里人吧,你妹妹要是考上大学,让她也去。?父亲说着话,点了根烟。寒冷的空气中,白烟缭绕着特别显眼。

(13)他并没有看到乌尔达拉克脸上的意外,继续说道:?我只是想你回来跟我学会如何转场,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我老了,草场一年不如一年,在马背上的日子要结束了。我只想我唯一的儿子,虽然进了城,但还是哈萨克,他应该知道怎么在马背上过日子。?(14)那晚,乌尔达拉克喝了很多酒,第二天独自回城了。回城的路上,他看到了很多定居点的房子星罗棋布在城市的边缘。他想,那里真的是哈萨克的归宿吗?

20.根据拼音正确书写汉字。(2 分)年 mài()

21.分别概括乌尔达拉克和父亲产生的两次冲突。(4分)

第②—④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节:

22.文中第⑨节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描写,其表达作用是

___ ___

文中表现乌尔达拉克类似心理的动作描写是“_____________”。(6分)

23.阅读文章,理解文中的“孤独”一词。(6分)

(1)第⑩节中“乌尔达拉克感觉到孤独、无助”,乌尔达拉克“孤独”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文章内容揣摩父亲为何给乌尔达拉克取名“孤独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4.以下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

A、文章结尾预示着哈萨克人即将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

B、乌尔达拉克回城的举动表现了他对于父辈生活状态的不满。

C、乌尔达拉克看到“定居点”时产生了对“马背生活”结束的遗憾。

D、文章通过对哈萨克民族转场的叙写引发读者思考是否应坚守传统。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2分)

20.(2分) 迈21.(4分,每空2分)父子俩为乌尔达拉克是否要放弃城里工作回家帮忙转场而争吵,父子俩因乌尔达拉克是否应独立完成一部分转场工作而争执、

22.(6分,1+1+2+2分)肖像心理细腻生动地写出了乌尔达拉克对于父亲硬是要求他回家转场的行为十分不满的心理。(生动地体现了乌尔达拉克对父亲的讽刺,嘲讽父亲说一套做一套,说是要让孩子到城里去,现在又硬要孩子放弃城里的工作回来转场)乌尔达拉克流着泪,拿起强光手电,走出了毡房)

23.(6分,每空3分)(1)自己辞了城里的工作,又不想在草原上放羊,对未来十分渺茫;自己想在城里发展的想法得不到父亲的理解,还引起矛盾,感到苦闷;自己不理解父亲等哈萨克人转场的行为,无法认同、融入。(2)牧场快养不活哈萨克人了,哈萨克人无法再依附草原生活,他们的传统正逐渐消逝 (只抄原文语句给1分);父亲坚守哈萨克人的传统,希望乌尔达拉克也能坚守,而这种坚守将会是孤单的。

24.(4分)D(2分)C

杨浦(16-1):

(二)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20分)

快乐的蒲公英

朱成玉

1那天阳光明媚。路边一大片一大片的蒲公英开着黄灿灿的花朵,给我沉重的心情带来一丝安慰。在进入村子的前20多公里是不通车的,只能步行,路越走越难,先前那蒲公英带来的安慰也如同杯水车

xīn ,失去了功效。

2得知自己被分配到大后部落做小学教师后。我觉得完全有必要先去考察一下。这可是关系到我一辈子前途的大事,于是,便有了此次的出行。

3总算走到村子了,眼里看到的都是低矮破旧的房子。鼻子闻到的都是火烧粪便的味道,偶尔传来几声犬吠,算是给这个死寂的世界敲敲门提个醒儿:我们还活着。

4这一派萧条荒凉的景象让我顿时傻了眼。我在心里暗暗发誓:哪怕动用所有关系,也要远离这个苦海。

5我向一个小姑娘询问学校的位置,她先是楞了一下,然后放下手里的猪食桶,在袜子上抹了抹手,说她领我去,这是个大概有十来岁的孩子吧,扎着两个活泼的小辫子,脏兮兮的小脸上缀满了灿烂的微笑,一双大眼睛写满了好奇。她欢快的走在我的前边,热情的问我为什么来这里。我嗫嚅着说:?哦,没啥事,我就想到处走走看看。??哦。?不知道为什么她忽然间显得有些失望。

6到学校了,与其说那是学校,不如干脆说就是稍微大一点的房子和一个稍微大一点可以勉强当操场的院子。一根旗杆和一面有些破旧的国旗证明着这里的与众不同。

7教室里,黑板干干净净,座椅整整齐齐,窗户纤尘不染。但就是没有一个人,我问她怎么没人上课呢??没有老师啊,大概有两个月了。老师们一个个的来了又走了。大人们说,没人愿意来我们这里当老师。?小姑娘说

8?那这里怎么会这么干净呢???我和我那几个好友说好了的,每天都要有一个人来这里打扫卫生,我们要把这里打扫的干干净净,这样老师来了,就不会嫌弃这里脏,就会留下来了。?

9孩子的话,好似在我心里头猛的扎了一针。

10?好几次,几个淘小子在黑板上乱写乱画,我们和他们吵了很久呢,最后,到底是我们赢了。现在他们也经常来帮我们呢。?她一脸骄傲地说着,?正好今天轮到我了,您先坐着歇会儿,我要开始打扫卫生了。?

11我看她拿着一块抹布,开始忙碌起来,那小小的身影,在阳光下闪着动人的光芒……

12从学校回来,小姑娘在路边小心翼翼地折下一朵蒲公英送给我,她说:?吹蒲公英的时候,先许一个愿,然后一口气吹下去,要把蒲公英吹得一丝不剩,愿望就会实现的。?我看她自己也折了一朵,然后很虔诚的闭上眼睛,把蒲公英缓缓地送到自己的唇边,然后?呼?地一下吹散。?您吹啊,快,赶紧许个愿。?她催促着我。

13我闭上眼睛,心里默念了很久,然后真的就很认真的一口气吹过去,那蒲公英的种子漫天飞舞,像轻盈的雪花霎时间丝丝缕缕荡漾开去,小姑娘灿烂地笑着,好像每个人许下的愿望,都可以实现一样。

14她微笑着问我:?您许下的是什么愿望呢??我微笑地反问她:?你呢??她说她的愿望是来一位好老师,她想回学校上课。

15她不知道我许下的愿望是什么,其实,我许下的愿望和她有关,和这里的每个孩子都有关。我的愿望是希望这里的每个孩子都能像她一样快乐。我决定留下来,因为我喜欢这里一大片一大片的蒲公英,荒废之地,但依然可以很快乐。

16?你还没告诉我你的愿望呢??小姑娘刨根问底儿

17?我的愿望就是……?我故意卖着关子,?你能实现你的愿望。?

18小姑娘把我送得很远,一直到我坐上通往县城的客车。我向她挥手,大声的向她喊道:?明天,学校见,不见不散。?

19远处,大片大片的蒲公英正开得灿烂……

20、在第1 段的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杯水车xīn ______

21、第3 段运用________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22、文中第9 段语言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简述以“快乐的蒲公英为题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列对“我”决定留在大后部落教书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以小女孩为代表的孩子们的真诚执着感动了“我”

B.以小女孩为代表的孩子们的勤劳淳朴感动了“我”

C.以小女孩为代表的孩子们的乐观懂事感动了“我”

D.以小女孩为代表的孩子们对学习的渴盼感动了“我”

20.薪(2分)21.环境渲染了小山村荒凉冷清破落的景象,衬托了“我”失落的心境,与下文“我”愿留下任教形成鲜明反差,从而更好地突出孩子们的影响力,凸显文章主旨。(描写方法1分,作用4分)

22.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小女孩的话(描述的孩子们对老师的渴盼)带给我的震惊,巧妙地为下文“我”的转变做了铺垫。或动词“扎”用得好。传神地表现了小女孩的话(描述的孩子们对老师的渴盼)带给我的震惊,巧妙地为下文“我”的转变做了铺垫。“分)23.以物喻人,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孩子们尽管生活在贫穷落后的地方,却始终乐观向上,热情执着,渴求知识,揭示了“我”最终留下当老师的原因。蒲公英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以物为题,制造悬念,吸引读者。(6分)24.B(3分)

闸北(16-1):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2分)

放烟花

李娟①

①阿克哈拉②只有我们一家汉族人,所以汉族的旧历年却似乎很多年都不曾正经过过。但今年却决定认认真真过个年。于是我从城里买了几个大大的烟花,决定大年三十也热闹一下。五百多公里的路,倒了三回车。

②回想一下,长这么大,还从来不曾放过炮仗烟火这些的玩意儿。小的时候看邻居家孩子玩,并不特别向往。长大后,更没啥感觉了,反正我们家又从来不过年的。再说了,花那么多钱买回来,点燃后?砰砰?几下就烟消云散、一地碎纸――实在不划算。

③但这一次却不知想到了什么。从来都没过过年,却突然那么想过年……莫非,年岁不饶人?

④吃过饭,还兴致勃勃看了春晚——很多年来这也是第一次。然而电视屏幕上噪音与雪花点势均力敌,看这样的电视,除了视力外,还得运用非凡的想象力。看到后来实在忍受不了了,索性关了电视,决定开始放烟花。

⑤没有月亮,外面漆黑一团。但星空华丽,在世界上半部分兀自狂欢。星空的明亮与大地的黑暗断然分割。站在院门口,一点也看不到村子里的其它房屋。没有一点灯火,这时候村子里的人都睡下吗?

⑥我妈打着手电筒照着我,看着我踩着墙角垛的柴禾把烟花小心放到黑乎乎的屋顶,插在积雪里。又递上来几块石头,让我抵住烟花,怕它喷燃的时候会震动翻倒。四周那么安静,我没穿外套,冻得有些发抖,牙齿咬得紧紧的,但却非常兴奋。

⑦接下来我们开始商量由谁来点燃。因为都没干过这种事,都还有些害怕。讨论完毕,我们都冻得抖抖索索的了,加之害怕,打火机都没法瞄准导线。

⑧烟花一点问题也没有。和曾经看到过的一样,一串串缤纷闪亮的火球从那里迸出,高高地冲向漆黑的空中然后喷爆出一道道金波银浪。四周寂静无声,白雪皑皑。这幕强烈的情景不但没有撕破四周的寂静,更令这寂静瞬间深不见底。不远处的荒野在烟花的照耀下忽明忽暗,更远的地方,沙漠的轮廓在夜色中脉动了两三下。

⑨时间非常短暂,我赶紧进房子去拉外婆。外婆走得太慢,等拄着拐一步一步挪出门,都已经结束了,只看到残落的星星点点碎花最后飞溅了两三下。尽管这样,她也很高兴,惊叹了好几声,然后赶紧躲回屋子。外面太冷。

⑩我开始点燃第二个烟花筒。这回这个是喷花,彩色的火花像喷泉一样滋啦啦地四面乱溅,还甩得噼里啪啦直响,特别热闹。我和妈妈并排站在雪地里仰着头,看着烟花什么也不

顾地挥霍着有限的激情。这烟花之外,四面八方茫茫无际的荒野沙漠……我们是在戈壁腹心,在大地深处深深的深深的一处角落里,面对着这虚渺美好的事物……若有眼睛从高远的上方看到这幅情景,那么这一切将会令他感到多么寂寞啊!

?同上回一样,外婆好容易走到大门外,又只看到了点尾巴。于是我不许外婆回去,让她在雪地里等着,当着她的面点燃第三个烟花。火光中,才看清院墙外黑暗中的高处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了两三个人,正静静地仰头凝视着这幕绚烂的――对阿克哈拉来说根本就是?奇迹?般的情景。我认出其中一个女人是我们的邻居,她穿着破烂的长裙,裹着鲜艳的头巾,笔直单薄地站在那里,我在瞬间看到她宁静冷淡的大眼睛在烟花的照耀下是那样年轻。

?远处有一两幢房子的灯亮了,有人正披着衣服往这里走。但这一次同样很快就结束了。我只买了三个。于是再也没有了。他们又站了一会儿,低声说了几句,才安静地消失在黑暗中。

?谁知到了第二天,从荒野散步回来,遇见的人都会yóu zhōng地赞美一声:?昨天晚上,你们房子,好漂亮啊!?

?真让人纳闷,深更半夜的,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看到呢?甚至,连住在河对岸的老乡套着马爬犁子来这个村里买东西时也这么说:?昨天晚上你们那里真漂亮啊!你们过年了吗???真让人纳闷,深更半夜的,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看到呢?甚至,连住在河对岸的老乡套着马爬犁子来我们村里买东西时也这么说:?昨天晚上你们那里真漂亮啊!你们过年了吗??⒃别说,这还真是阿克哈拉第一次有人放烟花呢!明年我再也不买这种小小的便宜货了,一定要买那种最高最大的,可以看好长时间的。一定要买好多好多,让所有人好好看个够。

(选自李娟《我的阿勒泰》,文章有改动)

【注释】①李娟:女,作家,籍贯四川,长期生活于新疆阿勒泰地区。②阿克拉哈: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一个小村子,居民主要为哈萨克人,说哈萨克语,他们信仰伊斯兰教,有自己的宗教节日,而汉族的旧历年(春节)并非他们的节日。

19、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yóu zhōng ( )

20、文章第一句“阿克哈拉只有我们一家汉族人”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特定的背景。结合文章和相关注释,对这一背景理解错误的两项是(4分)

A.这里愚昧落后、野蛮不开化

B.这里贫穷偏远、荒凉寂静

C.“我们”远离故乡和亲人

D.“我们”与村民们文化背景不同

E.“我们”无法适应周围的环境

21、文中写到了三次“第一次”,分别是:

(1)

(2)

(3)

文章反复强调“第一次”这个词语,其作用是

。(5分)

22、在放三个烟花的过程中,除了烟花本身的美,“我”每次都有不同寻常的发现,请阅读第⑧—?段并概括这些发现。(6分)

第一个:

第二个:

第三个:

23、文章第二段说“我”小时候对放烟花并不向往,长大了更没感觉,而且觉得实在不划算,最后一段却说明年一定要买“好多好多”“最高最大的烟花”,“让所有人好好看个够”。你觉得这两者矛盾吗?请简述理由。(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2分)

19、由衷〔2分,每字1分)、 20、A(4分,错一个扣2分)

21.(1)第一次决定认真过年(2)第一次看春晚(3)第一次放烟花〔3分,每空1分,不分顺序)写出“我家”的贫穷,强调这个春节对“我”有特殊意义,同时暗含“我”想要改变生活现状的愿望。(2分)

22、第一个:放烟花那短暂而强烈的情景令四周的寂静更深不见底,但沙漠为之脉动,外婆为之欣喜。第二个:在戈壁深处,烟花这虚渺而美好的事物带给人激情,也让人感到寂寞。第三个:如奇迹一般的烟花,吸引了不少邻居和村人静静仰视和观赏。 ^6分,每空2分)23、不矛盾。第②段这样写为最终“我”的改变埋下了伏笔,起初“我们”因为贫穷、与村民文化背景不同,才不过年、不放烟花,但这一次放烟花却让“我”感受到一种孤寂中的美好,也明白即使身处贫穷偏远之地,人们对美的追求是相通的、不会泯灭,所以“我”才有了最后的决定。〈5分)

长宁(16-1):

(六)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22分)

失母

席慕蓉

①八岁还是九岁的那年,住在香港,有一回在最热闹的中环街上和姐姐走散了。

②在努力地左奔右跑试了一阵子之后,终于明白自己是回不去了,吓得魂飞魄散,一个人站在马路旁边大哭起来,一面哭一面还向聚过来看热闹的路人哀求:?请你带我回家好吗??后来还真是有好心的路人替我找来警察,高大的警察把我带回办公室再通知父亲来领我回去。见到父亲时大哭了一场,回到家里,又害怕母亲会责怪我,就踌躇着不敢向前了.母亲微笑着什么话也没说,倒是姐姐们在旁边一直问我,问我真的好意思一个人站在马路上哭给大家看?

③而在今年五月三日的这一天,在台中一个专科学校的礼堂里,在千百人面前,在初闻噩耗的那一刻,我也和多少年前一样,魂飞魄散,不得不失声痛哭起来。只是因为一切来得实在太突然,我好像站在生命的十字路口,忽然发现自己再也回不了原来的家。

④在前一天下午和母亲道别的时候,还没有任何预兆,一切如常,母亲仍然是那个安静平稳在努力做着保健运动的母亲,我仍然是那个匆忙急躁有着一切理由要跑出门去的女儿,是一个星期六下午,一切如常。我一面急着往外跑一面又回头高声向她说再见,我说我去台中领个奖章回来送她好不好?母亲正在护士的扶持下做一个困难的动作,没有回答我,而我也没有耐心停下来等她回答。

⑤我没有领到那个奖章。

⑥清晨就赶到台中的丈夫,在颁奖会场入口签名的地方伸手拦住了我,把我牵到旁边,返疑又迟疑之后,用他所能用的最和缓的语气向我宣告:?妈妈过去了。?而在那个时候我脸上竟然还带着微笑,正惊喜于他的出现,正奇怪他为什么不让我签名,正疑惑他为什么不让我和我身旁的朋友打招呼。要在思索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明白那五个字的意思,要在挣扎抗拒了之后才在热泪滂沱中接受了命运的宣判。

⑦我站在生命的十字路口失声痛哭,忽然明白自己从此是个失母的人了,和许多年前的那一天完全不一样的是我从此再也没有可以回头的路,再也没有可以重新获得的机会了。

⑧五月终于过去了,此刻的母亲已经长眠在一处有着许多阳光的山坡上,山坡周围有野生的松树和台湾的相思,远处可以望到北海岸灰蓝色的海洋?父亲忽然回头问我:?妈妈这墓是朝北的吗??我一时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北方,北方是那里?是哪一个方向呢?是妈妈用七十年的时间慢慢走过来的那个最初的地方吗?是妈妈在离开的时候并不知道从此

就不能再回去的故乡吗?

⑨母亲的故乡在蒙古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一个遥远的她的孩子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地方,只听说春天来时草原上会开满花朵,而夏日风过时草香直漫到天际。乡关路远,归梦难圆。而此刻;要经过生死的界限,要在终于长眠在温热的南国岛屿上之后,我们的母亲才能重新再回到她的土地上去了吧。

⑩而那是多远多远的一条路呢?

【注】席慕容:女,蒙古族,台湾著名诗人和作家。

20、第⑥段划线句采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 (4分)

考纲要求;能识别和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6种修辞方法,能在具

体语言环境中理解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排比。加强语气,生动写出我看到丈夫出现时的一系列行为而感到惊喜和疑惑,照应了上文丈夫告诉我母亲去世消息时的迟疑又迟疑,也表现了我面对噩耗时的挣扎与艰难,更表现了得知母亲去世时的悲痛和遗憾。

21、从记叙的顺序看,第④段是________,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4分)

考纲要求:能梳理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记叙文(顺叙、倒叙、插叙)

参考答案:插叙。插入了我临行前没有耐心向母亲好好道别的场景,为下文母亲去世我再

也没有机会和母亲相处作了铺垫,突出我对母亲的悔恨、愧疚之情。同时也是我得知噩耗

时悲痛欲绝的原因。

22、本文记叙了三件事,请你概括。(4分)

(1)八岁还是九岁,我迷路后在别人的帮助下回到家。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纲要求:能读懂文章的内容,能概括文章要点和主旨。

参考答案:(1)今年的五月三日,我再礼堂领奖时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

(2)五月过去了,我在母亲的墓地感受母亲对家乡的思念。

24、文章第⑩段极富语言表现力,请做简要分析。(6分)

考纲要求: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常见写作手法及语言表现力,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参考答案:疑问句式,引起读者思考,问而不答,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两个“多远”反

复使用,强调了对母亲来说,回到故乡的曲折和困难,故乡是母亲的精神寄托,而母亲至

死也没有回去,暗示母亲对故乡的怀念,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思乡之情的感慨和理解;同时,这条路又是指自己和母亲再也不能回到从前,再也不能获得和母亲重新在一起的机会,表

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愧疚和遗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宝山(16-1):

(二)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22分)

放学

①安安上小学了。半年之后,妈妈觉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毕竟只是十五分钟、拐三个弯的路程。

②十五分钟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十五分钟。妈妈开始不安。

③一个小时零十分之后,妈妈拎起汽车钥匙,准备出门找安安。门铃响了,安安进门,看见妈妈生气的面孔,惊讶地问:?怎么啦??妈妈生气地说:?怎么啦?还问怎么啦!你过来给我坐下!?安安卸下背上的书包,嘟着嘴在妈妈指定的沙发角坐下。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你到哪里去了??审问开始。?没有呀。?安安睁大眼睛。?只要十五分钟、拐三个弯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你做什么了???真的没有呀!?安安渐渐生气起来,声音开始急促,?我跟米夏儿、克利斯、史提方一起走,就这样一路走回家,哪里都没去,什么都没做呀!?他气愤地站了起来。看样子孩子没说谎。?安安,妈妈只是担心,怕你被车子撞了,被坏人拐了,懂吗??安安点点头:?我知道,可是我真的哪里都没有去。?

④以后的日子里,妈妈又紧张过好几次,用电话追踪来追踪去,然后安安又一脸无辜地出现在门口。

⑤妈妈决定亲眼看看孩子怎么走那十五分钟、拐三个弯的路程。

⑥11点半,放学了。孩子们像满天麻雀似的冲出来,叽叽喳喳吵得像一锅滚水。孩子往千百个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跃,坐在长凳上的妈妈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还有安安的?死党?。四个小男生在前头走,妈妈在后头跟着,隔着一段距离。

⑦经过一截短墙,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11点45分。

⑧经过一个大铁门,里头传出威武的狼狗叫声。米夏儿已经转弯,现在只有三个男生了。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喜尖叫着撤退。妈妈看看手腕,12点整。

⑨克利斯转弯,这已到了板栗街。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并肩,头颅依着头颅在研究地面上的什么东西。他们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书包,像乌龟背着硬壳。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死苍蝇的体积比蚂蚁起码大上20倍,蚂蚁工作得非常辛苦。妈妈很辛苦地等着。 12点15分。

⑩史提方转弯。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吹着不成调子的口哨。差不多了吧!妈妈想,再转弯就是咱们的麦河街。安安停下来。他看见了一片美好的远景:一块工地。他奔跑了去。妈妈心一沉。工地上乱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铁钉、扫把、刷子……安安用脚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他终于看中了什么——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他握住木条中段,继续往前走。12点25分。

11在离家还有三个门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树下,仰头往上张望。这一回,妈妈知道等什么。松树上住着两只红毛松鼠,它们经常在树干上来来去去地追逐。有时候,它们一动也不动的,就贴在那树干上,瞪着晶亮的圆眼看来来往往的路人。现在,两只松鼠就这么定在树干上,安安仰首立在树下,他们彼此用晶亮滚圆的眼睛瞅着对方,安静得好像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

12在距离放学时间一个小时零五分之后,七岁半的安安抵达了家门口。他把一根两米来长的木条搁在地上,腾出手来按了门铃。

20.第①段—第⑤段中,“十五分钟、拐三个弯”反复出现。下列各项中,对其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交代安安放学回家应花时间很短。B.为引发母子间的矛盾冲突做铺垫。

C.引发了下文母亲想要探寻真相的行为。 D. 表现了安安珍惜同学之间深厚的友情。21.第③段画线句的作是

(2分)22.第⑨段画线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其表达效果是

(2分)

23.第⑦段——第11段,写了安安和其“死党”在放学路上做的五件事,它们依次是跳短墙、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这一系列的事,反映了孩子们一

的特点。(10分)

24.第⑥段——第11段中,有关时间的画线部分内容可否删去?请简述理由。(5分)

20、(3分)D 21、(2分)写出了安安脏兮兮的样子,为下文描写安安放学路上的经历做了铺垫。

22、(2分)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安安和他的伙伴们专注研究蚂蚁的样子

23、(10分)逗狼狗观蚂蚁捡木条望松鼠爱冒险寻刺激、有童真童趣〔活泼好动、充满好奇等〉

24、(5分)不能这些语言都是表示时间的,时间是故事情节展开的线索;时间中隐含着妈

妈对孩子的关切。

崇明(16-1):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0分)

母亲的血压

宋跃辉

1在牙痛的不断折磨下,母亲决定还是去牙防所拔牙。可是,每当要手术时,牙医量了血压后,都说她血压太高,无法手术。

2牙防所离我家并不算太远,但是对于年迈的母亲来说,跑一趟来回还是颇费些心力的。现在又经过这样几番折腾,她更怕再去了。

3平时母亲虽然有点高血压,可是并不严重,怎么一到牙防所,就高得这样吓人呢?母亲自己也不信,就去楼下一个诊所量血压,结果真的还比较理想,并不影响手术。

4上个礼拜,母亲说她又去了一次牙防所,说为了能够手术还特意服了镇静药,说医生还是很耐心,当时确实也没感到有多少紧张……但是血压还是像前几次一样高。那位好脾气的牙医还拿了一个新的血压计又给母亲量了一遍,结果还是摇着头说:你的血压确实高。

5不能手术,就不能消除牙痛,严重影响了母亲的生活质量。我有些替她急起来,可是,又没有办法让母亲的血压马上降下来。

6一位朋友向我建议:你不妨陪你母亲一起去牙防所看看,可能你母亲的血压就不会这样高,就能手术呢。

7事情不会这样简单吧,我陪母亲去就能使她的血压降下来?曾经我也想过陪母亲去牙防所,可母亲说我工作忙,不用这么麻烦,再说牙痛也不是什么大病,没有必要特地请假。我想想也是,就是拔牙、镶牙,确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不陪母亲去了。但是,看来现在真有必要陪着去一趟了。

8那位牙医的脾气果然好,反复跟我们解释:你母亲血压一直太高,手术风险大,所以这次要是再不行,只能再等,这是一定要有耐心的。

9——如果真的还是这样,可就苦了母亲喽!我盯着血压计里的水银柱,希望会看到一个小小的奇迹。

10一会儿,牙医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对母亲说:这次你的血压比较正常,可以手术。

11母亲躺在治疗椅上,很安详地拔了牙。医生说,后续手术要两周后再进行。

12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想着这个问题,这次母亲连镇静药都没有服,血压怎么一下子

就变得正常了呢?

13朋友在电话里呵呵地笑着说:怎么样,我说得没错吧,你稍微想想就会明白,你母

亲的血压为什么会降下来。下次的后续治疗,我建议还是你陪你母亲去!

14我一下子好像都明白了——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我怎么就一直没有感悟呢?!

20、分析第4段中加点字透漏的信息。(6分)

(1)

(2)

(3)

21、阅读第7段,完成下列各题。(7题)

(1)划线句属于句式,作用是

(3分)

(2)我不陪母亲去牙防所的原因,。(4分)

22、从文中第9、 12段两处划线句中分析儿子的形象。(4分)

23、对于文中主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亲情的陪伴能驱走疾痛

B、想爱而不会爱不如不爱

C、年迈的母亲离不开孩子

D、真正的朋友能排忧解难

20、 (1)母亲去牙防所不止一次;(2)母亲去牙防所之前准备充分;(3)医生是好医生,不会引起母亲的紧张;(4)去拔牙母亲很紧张;(5)牙痛确实厉害,需要治疗。(写出

任意3点即可)(每格2分,共6分) 21、(1)疑问句写出了“我”内

心的疑惑,引出下文“我”陪母亲去牙防所的情节(1 +2)

(2)母亲觉得没必要,我认为拔牙镶牙不是大事(每格2分,共4分)

22、一个“盯”字写出儿子看血压计时的紧张、担忧,可看出他是个孝顺的儿子;(2分)

而回家路上“一直在想”,表明儿子还没弄明白母亲血压正常的真正原因,又表明他是个粗心的儿子。(2分)

23、A(3分)

嘉定(16-1):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20分)

父亲

①二十年前,我到县城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寒冬,天黑漆漆的,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和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测试费,父亲又摸黑砍了一担柴。

②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禾和我上路了。

③?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叨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寒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甩

手一模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这时,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路静谧空旷。

④不知不觉,县城到了。

⑤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地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老乡,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父亲一眼。?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实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实。?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道远路滑,您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⑥我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钱,然后把那沓毛票从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钱往地上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⑦风裹着雪吹过来,5元钱落到父亲的脚边。父亲愣愣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捡地上的钱,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钱捡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零度角,头几乎触到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了一声?多谢了!?然后拉着我默默地离开。

⑧?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出门时父亲穿得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⑨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测试。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可能保送上大学。?眼看就要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测试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真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18、文章写了父亲的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1)父亲摸黑上山砍柴

(2)

(3)

19、第③段划线句中的“冰凉的酸”既写出了雪花落在鼻尖上的感觉,也表现了“我”

感情。(4分)

20、第⑦段“父亲愣愣地站着,……缓缓地把那张钱捡起来,揣在怀里”。请说说加点词的语言表现力。(4分)

21、第⑨段划线句“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一片银白色”是环境描写,其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寄情于景,以“银装素裹”描写家乡县城冬天壮丽的美。

B.表现父亲卖柴路上的艰辛、送我念书考大学的决心之大。

C.渲染父亲既沉重也轻松的心情;象征父亲对我的爱。

D.与开头写到故事发生时间“二十年前”、“寒冬”相照应。

22、本文与《背影》都是写父爱的,两篇文章在刻画父亲形象时有共同之处。请就其中一处作点分析。(5分)

18.(4分)(2)父亲卖柴为我筹测试费(3)父亲叮嘱我读书考大学

19.(4分)对家境贫困、父亲操劳的忧伤与辛酸

20.(4分)“愣愣”生动地写出了父亲受辱后惊呆而生气的神情。“缓缓”生动地写出了父亲气愤又无可奈何的动作。 21.(3 分)A

22.(5分)答案示例:《背影》中父亲吃力地跨过月台为我买来橘子后故作轻松的情景,《父亲的嘱托》中父亲忍辱捡起买家的五元钱的镜头,都是以细节描写揭示了不一般的父爱情深。

闵行(16-1):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0分)

在树上看自己的村庄

(1)我照例走进我的小树林,爬上了那棵高高的老榆树。但计划中,我今天不是去小树林看书的,而是想看看自己生活的那个村庄,看看在树上看村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我挑选了一个粗壮牢固的枝桠,爬上去,骑在上面,让繁密的枝叶包围自己——别人看不见我,我却能透过枝叶看到别人,看到树下,看到不远处的整个村庄——(3)我就这么在繁密的枝叶里静静地呆呆地看着,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4)不一会儿,我看到母亲扛着锄头远远地走过来。她是在棉花地里锄草,现在收工了,要赶回家做晚饭。母亲走过自家自留地时,顺便弯进去拔了一把大蒜,又摘了几个番茄。我顿时流出了口水,知道今天晚饭的菜,肯定有大蒜炒鸡蛋和番茄土豆榨菜汤。

(5)小林根和罗铭思也走过来了。这两个家伙裤腿卷得高高,浑身都是泥浆,就像两条黑泥鳅!小林根提着一只铅桶乐滋滋地走在前面,罗铭思则提着拷斗和面盆,傻乎乎地紧随其后。他们肯定又去拷浜头捉鱼虾了,看他们喜笑颜开的样子,大概收获不小吧?

(6)随着扁担?咯吱咯吱?响,堂叔挑着两筐青菜,也从树下走过。堂叔在上海市区小菜场有个摊位,所以每天下午挑菜,晚上洗菜,隔天天蒙蒙亮到市区小菜场卖菜,是他的必修课。

(7)就像看电影,我津津有味地看着这一幕幕从我的树下出现,表演,然后谢幕消失……

(8)他们都是我的亲人、邻居,是我最熟悉最亲密的伙伴,可是从树上看下去却变得那样陌生、新鲜,那样奇异,就像不认识似的。

(9)真是奇怪,把自己藏在老榆树的繁密枝叶里,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

(10)这时,突然一道红光照进小树林,我知道已到傍晚,夕阳驾到了!我的心情不由得兴奋起来,因为每逢夕阳驾到,村庄就会兴奋起来。你看,天空红了,房子红了,房子前面的场地红了,场地边上的河浜红了,河浜两岸的树木、柴垛也红了,门口摇着尾巴的狗和等待归宿的鸡鸭也红了,就连人们的脸也是红的,整个村庄都笼罩在红光里。而这红光,就像幕布拉开后骤然出现的舞台灯光,把村庄照得格外温柔鲜艳,甚至有点朦胧浪漫。我看见,村里的人们,尤其是我的那些小伙伴们,都不约而同地来到了场地。那个场地是村里的娱乐中心,聚会,唱戏,婚丧喜事,都离不开这个场地。它更是我们孩子的游戏场所,冬天晒太阳挤墙角跳绳踢毽子……夏天乘凉讲故事玩金龟子萤火虫……每天都会有精彩节目吸引你。而此刻,小伙伴们正在红红的夕阳里,嘻嘻哈哈地玩着?老鹰捉小鸡?。一些不屑于玩?老鹰捉小鸡?的大男孩,则在一边玩斗鸡、打弹子……小林根和罗铭思他们真是精力充沛,拷浜捉鱼累了一天,这会儿又拉了几个大男孩,精神抖擞地打起了弹子!我家的西门正对着这个场地,所以场地上发生了什么,玩什么游戏,我总是最先知道;当然,我也必定是其中的一员;我跨出门就可以加入各种游戏的行列。

(11)让人觉得滑稽的是,我现在却高高地骑在老榆树的枝桠上,远远地看他们?老鹰捉小鸡?,看他们斗鸡、打弹子,就像看一个美丽的童话,我的那些小伙伴变成了童话世界里的小矮人!

(12)这个童话是看不够的,它不断地更换着内容,让你永远也不会觉得厌倦。

(13)再过了一会儿,夕阳谢绝了炊烟的盛情邀请,慢慢落山回家了。天,渐渐暗了下来。家家户户厨房的烟囱里冒出了炊烟。炊烟慢慢悠悠地飘向天空,不知是在送别夕阳回家呢,还是想盛情邀请夕阳吃晚饭?

14)又过了一会儿,各种各样的香味,从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飘出来,有韭菜大蒜的香味,有辣椒炒豆腐干的香味,有红烧肉的香味,有煎鱼的香味……我想,母亲大概已经做好了大蒜炒鸡蛋,小林根捉到的鱼虾,也可能已经被他母亲端上了餐桌……

(15)大人们开始喊叫各自的孩子回家吃饭,场地上的人越来越稀少。

(16)于是我从老榆树上爬下来,慢慢地走回家,心里却还在兴奋地幻想:太神奇太有趣了!把自己藏在老榆树的枝叶里看自己的村庄,怎么就看到了那么多以前看不到的美丽呢?……

(17)我chénjìn在幻想里,几乎是漂浮着回家的。

20、根据拼咅写汉字:chénjìn_________(2分)

21、第(7)段加点词“谢幕”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3、第(10)段画线句“夕阳驾到了”富有语言表现力。请分析。(4分)

24、对第(16)段画线句中的“美丽”理解不正确的是()

A.母亲、小伙伴、堂叔一一从榆树下走过,仿怫一幕幕电影在眼前播放。

B.整个村庄掩映在夕阳的红光中,显得格外温柔鲜艳,甚至有点朦胧浪漫。

C.不论冬大还是夏天,村里的场地上每天都会有精彩的节目吸引着我们。

D.我的小伙伴们玩着“老鹰捉小鸡”,仿佛都成了童话世界里的小矮人。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0分)

20、(2分)沉浸

21、(1分)演出结束,向观众告别;(1分)我”的亲人、伙伴们劳动归来,从大榆树下路过,然后就离开、回去了

22、(1)(2分)“我”的亲人、伙伴们劳动归来(2)(2分)看不够,永不厌倦(3)(2分)夕阳落山(4)(2分)家家户户炊烟袅袅,人们回家吃饭

23、(1分)“夕阳驾到了!”一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描绘了夕阳给整个村庄带来的温柔鲜艳、朦胧浪漫的神圣感和神秘感。(1分)表达了作者对夕阳充满了期待和憧憬的情感。

24、C(4分)

虹口(16-1):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3题(22分)

爱是一朵无声花

①十三年前,我在乡里邮局工作。

②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邮局外,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整个世界都是白色的。风,更是一刀一刀地呼啸而过,寒意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而邮局里,我和几个同

事也被冻得脚不停跺着地。雪太大,来办业务的人寥寥无几。我一个人呆在办业务的窗口,无所事事,索性就看起了报纸。

③近四点的时候,外面突然挟风裹雪地刮进来一个?雪人?,一进门便噼里啪啦地拍打着身上的雪花。我被响声惊动,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年龄在六十上下的老妇人。如此寒冷的天气,老妇人的衣着颇显单薄,一边不断搓着双手,一边哈着气。

④她走近窗口,轻声问:?拍电报是这里吗??我点点头。?多少钱??她弱弱地问。?一毛五一个字。?我说,然后看她一身颇为寒碜的衣服,又追问了一句,?你要发电报??

⑤要知道,在那个年代里,若非太紧急的事情,一般老百姓是舍不得花钱拍电报的。

⑥?嗯。?老妇人点点头,听了我报的价格,短暂的一愕。接着,摩挲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包,慢慢地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纸,才露出里面躺着的平整的毛票子,说:?我儿子在东北当兵,好久没联系了哩。现在这里都这么冷,东北怕是更冷了。我想发个电报,给他提个醒儿。?

⑦我心里一暖,放下了报纸,便细细端xiáng起眼前的这个老妇人。她满脸的皱褶,像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过无数次……我突然想起家中的老母,和眼前的她竟是如此相像。

⑧?大娘,您要发什么内容??我问她,?字数越少,越省钱。?我提醒了她一句。老妇人思索了一阵子才说:?你就告诉他,天气变冷了,要记得多穿衣服。还要告诉他,我很想他。?老妇人说完,自己在心底核算了一下,补充说,?十六七个字,是吧??

⑨我按照她要表达的意思,在心底默算一下,还真是。就觉得语言不够简洁,便对她说:?大娘,您看‘天冷,多加衣’这几个字可以不?简洁,意思又表达了出来,而且省钱。?⑩老妇人一听,显得很高兴,刚准备点头之际,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说:?你得告诉他,我这个当妈的很想他。在后面加四个字——妈很想你。?

11 我笑了:?看您说的,这世上哪有母亲不想儿女的呢。您哪,不说这四个字,您儿子也知道您想他,何必浪费这四个字的钱呢,六毛呢。?我特意把?六毛?两个字加重了语气。

12 老妇人稍微犹豫了一下,显然她被我说的?六毛钱?给打动了。但转瞬间,她改变了主意。?不!?老妇人坚持要加上这四个字,还说,?我就怕他不知道我想他呢。?老妇人一边说,一边把钱数好了,颤巍巍地从窗口递给我,在我接钱的那一瞬间,老妇人忽然轻轻握住我的手,说:?同志,我真的好想我儿呢!?

13 我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好像蓦然没了踪迹。只觉得,老妇人那略微冰凉的手掌间,传来的是一阵又一阵的鸟语花香。温暖,瞬间就在我心头铺展开来。

14原来,我们一直都觉得父母对我们的思念,是理所当然的。却很久都没有明白,母亲对我们的思念,一直在我们的理解之外,像是一朵潜滋暗长的花儿,一直在无声中惊艳,于沉默中盛放。

18、根据第⑦段的拼音写出汉字(2分)细细端xiáng ( )

19、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是:

(3分)

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三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8年湖北省武汉中考语文三模试卷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运筹繁琐.(suǒ)狡黠.(xiá)手不释卷 B.陶冶慰藉.(jiè)冗.杂(rǒng)挖心搜胆 C.浩瀚丘壑.(hè)蓦.然(mù)精血成聚 D.揣摩亢.奋(kàng)晦.暗(huì)重峦叠嶂 2.(3分)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关公崇拜起源于荆州,也寄寓着荆州人民对关羽的特殊感情。关公是“义”的化身,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守土报国的,也看到了治军安民的;看到了扶危济困的,也看到了同生共死的。 A.仁义侠义情义忠义 B.忠义仁义侠义情义 C.情义忠义仁义侠义 D.侠义情义忠义仁义 3.(3分)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典咏流传》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带着一种文化的修复感和使命感而来,为传承找到了一条宽广而新颖的途径。 B.中国高铁迅速发展,不仅带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让中国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实实在在地获得了享有世界领先的幸福感。 C.针对春季传染病频发的客观实际,湖北省药监局、教育厅联合召开全省学校食品安全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 D.《红海行动》通过表现国力强盛和大国威严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看来能否点燃人们的爱国热情取决于电影的质量。 4.(3分)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苏轼的《水调歌头》纵览古今变迁,横贯天地流转,是一篇久负盛名的浪漫主义杰作。宋人曾称赞:“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B.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各种特色美食更加丰富多样。土耳其的无花果干、越南的咖啡都进了中国消费者的购物车;沿线国家的美食料理,出现在了我们的日常菜单上。 C.希望你能铭记母校三年的美好时光,记住这里的一花一草,记住这菁菁校园里,发生过的那些触动你、温暖你的故事、细节、片段,让“外校情结”在你的内心生根发芽。 D.今天春节期间,武汉市向全体市民奉上了“免费旅游大餐”:在大年初一对市民免费开放了11家景区,据不完全统计,持身份证入园的游客超过15万人次。 二、(共9分,每小题9分) 5.(9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微博粉丝”的兴起与媒体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受“粉丝”自身心理因素的驱动。美国社会学家卡茨认

2016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2016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 2016年4月 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 (一)默写(15分) 1、辛苦遭逢起一经,。(《过零丁洋》) 2、,回车叱牛牵向北。(《卖炭翁》) 3、孤村落日残 霞,。(《天净沙·秋》)4、,前人之述备 矣。(《岳阳楼记》) 5、稍出近之,,。(《黔之驴》) (二)阅读【甲】【乙】两首词,完成第6---7题(4分) 【甲】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乙】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请指出【甲】【乙】两首词的一个相同之处(不涉及内容方面)。(2分) 7、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词以“时间”为线索,用语虽平易浅显,表达的情感却深沉蕴藉。 B、乙词将梦境和现实对比,表达作者无限的感慨,悲愤之情跃然纸上。 C、两词均以秋季为背景,营造萧瑟的氛围,烘托词人愁苦悲愤的心境。 D、两词题材不同,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同,因而词人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三)阅读【甲】【乙】两选文,完成第8-----10题(9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秦王纳谏》) 【乙】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něi )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王顾左右而言他》)

三模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

2015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 1.本试题卷共6页,22小题,全卷共150分(含3分卷面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所有试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积累·运用(30分) 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0分) (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论语》) (2)造化钟神秀,。(杜甫《望岳》) (3),带月荷锄归。(陶渊明《》) (4)爱惜芳心莫轻吐,。(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5)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6),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7)了却君王天下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8),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进中举》选自明代小说家吴敬梓的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集《儒林外史》。该文主人公范进在乡试考试中获得举人身份却喜极而疯,有力的批评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戕害。 B. 戏剧是和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创作体裁。按内容性质,戏剧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和《哈姆雷特》分别是喜剧和悲剧的代表作品。 C.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录了其在晚年回忆人生不同时期人和事的10篇文章。长妈妈、范爱农、藤野先生、寿镜吾、双喜均是在他人生不同阶段对他产生深刻影响的人。 D.古代官员任免或调动有其专有说法。如《岳阳楼记》中“谪守巴陵”的“谪”意为降职或远调;《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意为官员提拔。 3.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一届政府决心以无所不为 ....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完善法制、振兴经济,实现中国人的强国梦。 B.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让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 ....。 C.2015年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聚集了世界各地近千家汽车生产厂家的新 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 ....,应有尽有。 D.今年空军将首次面向初中毕业生招收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全国共有16所高中定为 承办校。此消息在我市发布后,立刻吸引了众多莘莘学子 ....纷纷前来咨询和报名。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2018初三语文各区一模卷诗歌汇总及答案

2018年初三语文各区一模卷诗歌赏析汇总及答案 宝山区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7题(4分)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本诗作者是_____________ 。(人名)(2分)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作者运用比较,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B.作者运用描写,写出了泰山的耸立险峻。C.作者运用设问,表达了自己的好奇疑惑。 D.作者登临山顶,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6.(2分)杜甫 7.(2分)B 崇明县 (二)古诗理解(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词中“ _________ ”字贯穿全文,统摄全词。(2分)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 “老夫”一句意在表现词人虽然已年迈体衰,但雄心犹在。 B. “千骑卷平冈”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 C. “酒酣”一句承接上文,引出词人想抗敌戍边的豪情壮志。 D. “何日遣冯唐”写出词人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立功疆场。 6. 狂(2分) 7. A(2分) 奉贤区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6.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2分) A. 两首词都回顾了词人驰骋疆场的军旅生涯。 B. 两首词都在对比中突出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 C. 前者为“觅封侯”,后者为“赢得生前身后名”,全是为个人博取功名。 D. 两首词都借用一定的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7.两首词都抒发了词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情感。(2分)

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斗折蛇行,。(柳宗元《小石潭记》) 2.锦帽貂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4.试问卷帘人,。(李淸照《如梦令》) 5. ,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2分) 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 A. “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 “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 “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三)阅读下文,宪成第8一10题(9分) 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岱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蹬几不可登 10.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和。(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

高三三模语文试卷(有答案)

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列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B ) 从屈辱到崛起、从到独立富强,经过67年的风雨前行,如今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中国。从温饱不足、欺凌到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全球治理的主要参与者,经过67年的,如今铺陈在世界面前的,是一幅瑰丽无比的中国画卷。 A.积重难返倍受栉风沐雨 B.积贫积弱备受栉风沐雨 C.积重难返备受风雨飘摇 D.积贫积弱倍受风雨飘摇 【解析】 积贫积弱:长期积累的贫困衰弱。 积重难返: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难以解决。 备受、倍受:备,完全、周遍,是从“范围”角度着眼的; 倍受,加倍,是从“程度”角度着眼的。 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文中有艰苦奋斗之意。 风雨飘摇: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与语境不合 2.填在横线处,与语段含意最为吻合的一项是(3分)(C ) ,。古今有识之士治学都很注重“博观而约取”。观而有选,取而有择,有的放矢。韩愈在《原道》中批评有些人读书作文“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袁枚在解释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时说:“盖破其卷,取其神,

非囫囵用其糟粕也。”爱因斯坦则说:“在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并将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这些真知灼见,发人深思。 A.去糟粕,辨真伪 B.博览群书,多多益善 C.知贵精,不贵多 D.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解析】 本题属于理解一段话的内容,前面没有考过。语段中有一些干扰内容,考生需要明确重点在哪里,这考验他们全面解读文本的能力。 3.在下面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D ) 人们逐渐意识到,,,。,。。 ①说到底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创新能力 ②除了用一组指标来评价其发展水平 ③观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 ④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现在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⑤这种“社会动力”决定了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 ⑥更重要的是看其是否具有持续推动发展的“社会动力” A.⑤①⑥②③④ B.⑤⑥④③②① C.③ ①④⑤②⑥ D.③②⑥⑤①④

南京各区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文学作品阅读

初三复习专题训练:文学作品阅读(1)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18题。(22分) “走”与“走” ——小说内部的逻辑与反逻辑 毕飞宇 我没有能力谈大的问题,今天只想和老师、同学们交流一点小事,那就是走路。大家都会走路,可以说,走路是日常生活里最常见的一个动态。那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个最常见的动态在小说的内部是如何被描述的,它是如何被用来塑造人物并呈现小说逻辑的。 我们先来谈林冲。用金圣叹的说法,“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但林冲在本质上是一个怕事的人,作为一个出色的技术干部,他后来的一切都是被社会环境所逼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那个“逼上梁山”。我所关心的问题是,从一个技术干部变成一个土匪骨干,他一路是怎么“走”的?施耐庵又是如何去描写他的这个“走”的?我想告诉你们的是,施耐庵在林冲的身上体现出了一位一流小说家强大的逻辑能力。这个逻辑能力就是生活的必然性。如果说,在林冲的落草之路上有一样东西是偶然的,那么,我们马上就可以宣布,林冲这个人被写坏了。 林冲的噩运从他太太一出场实际上就已经降临了,这个噩运就是社会性,就是权贵,就是利益集团——高太尉、高衙内、富安、陆虞候。应当说,在经历了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等一系列的欺压之后,林冲的人生已彻底崩溃,这个在座的每个人都知道。我要指出的是,即使林冲的人生崩溃了,这个怕事的男人依然没有落草的打算。他唯一的愿望是什么?是做一个好囚犯,积极改造,重新回到主流社会。可林冲怎么就“走”上梁山了呢?两样东西出现了,一个是风,一个是雪。 我们先来说雪。从逻辑上说,雪的作用有两个:第一,正因为有雪,林冲才会烤火,林冲才会生火,林冲在离开房间之前才会仔细地处理火。施耐庵在这个地方的描写是细致入微的,这样细致的描写给我们证明了两件事:A,林冲早就接受了他的噩运,他是一个好犯人,一直在积极地、配合地改造他自己;B,这同时也证明了另一件事情,草料场的大火和林冲一点关系都没有,有人想陷害林冲,严格地说,不是陷害他,是一定要他死。第二,正因为有雪,雪把房子压塌了,林冲才无处藏身,林冲才能离开草料场。某种意义上说,雪在刁难林冲,雪也在挽救林冲,没有雪,林冲的故事将戛然而止。这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再来谈风。风的作用要更大一些。第一,如果没有风,草料场的大火也许就有救,只要大火被扑灭了,林冲也许就还有生路。但是,这不是关键,关键的是第二,如果没有风,林冲在山神庙里关门的动作就不一样了。对林冲来说,如何关门才是重中之重。我们先来看小说里头是如何描写林冲关门的: 入得庙门,(林冲)再把门掩上,旁边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林冲其实已经将门掩上了,但是,不行,风太大了,关不严实。怎么办?正好旁边有一块大石头,林冲的力气又大,几乎都不用思索,林冲就把那块大石头搬过来了,靠在了门后。不要小看了这一“靠”,这一靠,小说精彩了,一块大石头突然将小说引向了高潮。为什么?因为陆虞候、富安是不可以和林冲见面的,如果见了,陆虞候他们就不会说那样的话,林冲就不可能了解到真相。换句话说,小说顿时就会失去它的张力,更会失去它的爆发力。是什么阻挡他们见面的呢?毫无疑问,是门。门为什么打不开呢?门后有一块大石头。门后面为什么要有一块大石头呢?因为有风。你看看,其实是风把陆虞候与林冲隔离开来了。 现在,这块大石头不再是石头,它是麦克风,它向林冲现场直播了陆虞候和富安的惊天阴谋。这块大石头不只是将庙外的世界和庙内的世界阻挡开来了,同时,这块大石头也将庙

上海市2016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6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 蜂蝶纷纷过墙去,。(《雨晴》) 2. ,若出其里。(《观沧海》) 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 5. ,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2分) 7.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捕蛇者说(节选)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8. 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2分)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太医以王命聚之。 9. 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 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第①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②段讲述了蒋氏单带捕蛇的悲惨遭遇。 D.第三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④,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节选自《雪涛小说》) 【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②砉(huā)然:象声词。③阍(hūn):守门的人。④良:很。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不胜.惊错 (2)鼠何名.老虫

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汇编——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长宁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0分) 父亲的日记本 ①父亲的日记本,锁在抽屉里,更像是一本隐秘的家族史,我每次偷偷打开抽屉翻阅,重温父辈艰辛劳作艰难求生的历史,总是唏嘘不已。 ②高中时,父亲成绩优良,尤爱文字,吹拉弹唱,样样都行。但爷爷的没落地主成分,使他逃不掉回乡务农的命运。那时的父亲也许心有不甘,所以他的日记本里,一边很务实地记录着如何栽培倭瓜的技术,一边激情昂扬地写着标语口号似的《论人生理想》。对此,奶奶很是忧虑,一把大火,烧掉了父亲的书籍和藏品,只留下他钟爱的口琴,这就将父亲向往着外面世界的心,给彻底地烧为huī jìn。 ③于是,父亲只能在乡村寻找自己的出路。他在日记本里不只是记录庄稼的种植,还有编织柳条筐的技术,治病救人的药方。这样三个不同的谋生技能,贯穿了父亲的一生。在我们兄妹三个相继出生以后,他需要做一些别的小生意,才能供我们读书。同时,他依然尽职尽责地做着一个农民,在应该上交公粮的时候,带上我去交公粮。我整个的年少时光,似乎都植满了坐在板车上由父亲拉着去粮库的记忆。那时的父亲,相比起结婚前,已经慢慢沉淀下来,开始接纳自己成为农民的事实。 ④父亲的日记本里,还记录着一些讨债者,和他被人欠下的柳筐的费用。我能够记得起一个与父亲一样痩弱的男人,每逢过年,便携了铺盖卷来到我家,不声不响地等父亲给钱。他从来不跟父母吵闹,自顾自地在我们做好了饭时,拿来凳子和碗筷闷头吃饭,而在夜晚来临时,又在厢房里打好地铺,倒头睡觉。而我的父亲,也与他一样,在年关到来时,卷了铺盖去别家讨债,常常这个讨债的男人熬不住走了,父亲还奔波在一家家讨债的路上。讨来的钱,除了归还欠款,父亲也一笔一笔地存钱,无论多寡都是银行定期,一年两年三年五年,那是一个农民对安全感的存储,他用这样的方式,与生活讲和。 ⑤几年后,父亲进城帮人疏通下水道挣钱。全家住在一个每月40元租金的破旧小院里。记得刚刚搬进去时,母亲看着裂了一条大缝的墙壁,伤心地哭了。父亲买来石灰水泥,将那些破败的地方,一点点地修补起来,又在泥泞的院子里铺了一条红砖小路,还换了一个好看的铁门,让这个收破烂的人都不想租住的院子,现出一点朴实的生机。我们在这个县城的角落里,一住便是五年,而父亲的日记本里,也记录了五年来每一笔疏通下水道的收入,二十,三十,五十,一百,二百……它们水滴一样,汇成一桶一桶带着房檐上泥沙的水,并最终积攒到购买一套产权房的首付款,让我们一家,自此真正地在县城里可以挺直了腰杆生活。 ⑥那个时候的父亲,几乎不再看书,也不写日记了。偶尔,他闲下来,会打开一些收购来的废书报纸,看到一些心灵鸡汤类的人生格言,就摘抄几句;或者是拿出口琴,吹着我们谁也没有听过的老歌。窗外的雨沿着长了青苔的房檐滴滴答答地落下,父亲在寂寞中吹口琴、记账、写下一些零碎的只言片语。没有人与他交流,即便是母亲,也不曾真正地理解过他。生活从那些关于国家、革命的激情思考,彻底地成为简单的数字和账簿。 ⑦而父亲依然将他的口琴和日记本,像存折一样紧紧地锁在抽屉里,就像锁住一个家中所有人都不会告知的秘密。 (选自2018年9月《文汇笔会》,作者安宁,有删改)20、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huī jìn()() 21、第④段写瘦弱男人到我家讨债的目的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四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5年初中学业考试 语文学科模拟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区县、学校、姓名、考试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相应位置,并核对监考教师粘贴的考号条形码是否与本人信息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4.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4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拖累.(lèi) 忧戚.(qī)一抔.黄土(póu)越俎.代庖(zǔ) B. 癖.好(pǐ)倔.强(jué)侃侃 ..而谈(kǎn)强聒.不舍(ɡuō) C.泥淖.(nào)肱.骨(ɡōnɡ)鲜.为人知(xiǎn)相形见绌.(chù) D. 字帖.(tiè)慰藉.(jiè)熠.熠生辉(yì)翘.足而待(qiáo) 2. 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 A. 剽悍崛起卷帙浩繁心无旁骛 B. 天籁诀别因地制宜瓜熟蒂落 C. 妥协膜拜粗制滥造苍海桑田 D. 云霄健步具体而微源远流长

3.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近年来,中国学生留学出现明显低龄化的趋势,在这种需求的刺激下,一些以精细化培训为特色的中小培训机构也纷纷开展相关业务。 B. 水利专家表示,如果人们再不建立节水意识及不合理配置水资源的话,到本世纪中叶,“水危机”在浙江上演不是危言耸听。 C. 根据《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国家要求车主对达到一定行驶里程的机动车作报废处理,其中小型非营运载客汽车的行驶里程上限最高为60万公里。 D. 目前,美素奶粉造假事件曝光后,宝宝们的口粮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妈妈为宝宝们挑选奶粉成了难上加难的事情。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 B. 面对这个问题,他很快陷入了沉思,因为他真的不知道有关部门会不会及时处理,会不会还像以前那样互相推诿? C. 《春蕾杯》是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主办,由首都师范大学《作文导报》承办的一个面向全国中小及各职高、中专学生的作文赛事。 D. 我特别喜欢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因为它形象地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5.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入则无法家拂.士”中加点词不同的是() A.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C.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指各地的歌谣。

2018年杭州市西湖区一模语文试卷及标准答案

2018年杭州市西湖区高中招生文化模拟考试一(附标准答案) 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科目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指定区域内填涂校名、姓名、考号、座位号等有关信息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卷 试题卷 一、(3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夜间滥用远光灯是人们深恶.(è)痛绝的违法行为之一,极易引发恶性交通事故。 B.很难想像他看上去一副儒雅书生的模.(mú)样,竟然是一位驰聘警界的风云人物。 C.“中国好字帖.(tiě)”大赛起动以来,便有许多书法爱好者踊跃访问网站参与互动。 D.徘徊(huái)在古镇的街头巷口,游客们仿佛置身于岁月的繁华、沧桑中,感慨万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朗读时必需 ..真正理解文句的意思,否则音质再好、语言再流畅也是枉然无功,甚至还会产生歧义。 B.“一带一路”构想传承和延续了古丝绸之路的精神,被赋予了时代的新内涵,为地区和全球 可持续增长开辟 ..了新空间。 C.一位退休女护士跪地30分钟救人的举动被热心人拍了下来,并发送到了朋友圈,很快成为 了人们道听途说 ....的热门话题。 D.清晨,在高大茂盛的树林里,我边走边学着噪鹃的叫声,很快就听见它们鳞次栉比 ....的应和声,美妙极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两小题。 ①随着五水共治工作的不断推进,西湖区将开展新一轮污水“零直排”小区创建工作,以改善污水入河情况。所谓“零直排”,指的是将原先的雨水立管进行顶部割接后作为废水管纳入污水管网,同时新增一根雨水立管,接入城市雨水管网.②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废水里的氮、磷成分引发河水富营恭化,进而造成水体污染为目的。 ③去年,莲花东村通过这种方式,彻底实现了小区内部的雨污分流;解决了困已久的阳台水治理,成果明显。2018年西湖区将在去年的工作经验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最终确认了四个小区“零直排”整治。它们分别是翠苑街道的学院路99号、保亭东二村,古荡街道的嘉禾花苑,三墩镇的港湾家园。④治理模式与去年莲花东村的治理模式一致,经过些次整治,使这4个小区的“零直排”得以实现。 (1)画线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① B.② C.③ D.④ (2)画线句子中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① B.② C.③ D.④ 4.古诗文名句填空。(6分)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传》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上海市2017嘉定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2016学年嘉定区九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挥手自兹去,。(李白《送友人》) 2.,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 3.昨夜江边春水生,。(朱熹《观书有感》) 4.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满目萧然,。(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强乐”的意思是_______ _______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黯黯生天际”是因“春天的愁绪”而引起的。 B.“危楼”、“草色”、“烟光”、“残照”衬托了“春愁”。 C.诗人感到无奈,只能借酒浇愁却更添“春愁”。 D.诗人所谓的“春愁”不外乎是“相思”二字。 (三)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第8-9题(4分) 【甲】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甲文作者是______(人名),【乙】文作者是____(朝代) 9.(1)文中描写“夕阳’和“树林”的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甲乙两文作者均遭贬谪,但内心感受不同,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 石季服药 会稽之东,有石氏者,其季女①病痞②。迎良医治之,久而不除,谢医使.去。其父思之,以为:“是,良医也。奈何疗之而不病除?”他日,窃.窥之,见其药不饮而覆于床下也。乃复迎医,进而前 药,三饮之而疾已。 【注释】①季女:小女儿②痞:腹中的肿块 1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谢医使.去()(2)窃.窥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什么治疗她的病不是彻底根除呢? B.为什么好医生治常见病也不见效果呢? C.怎么会看病好久了病症还不消除呢? D.什么治疗方法能让女儿的病快好呢? 12.石家小女的病“久而不除”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2017-2018学年度中考语文三模试卷及答案

2017——2018第二学期 九年级三模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 ....6.句.) ①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②,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征蓬出汉塞,。(王维《使至塞上》) ④,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⑤以中有足乐者,。(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⑥,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⑦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⑧,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默写杜甫《望岳》的后四句。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立春之美,是一种淡雅的静静等待着的含蓄美。积雪虽然还未消尽,但是早梅已经在山坳.中疏影横斜,占尽了风情。水仙花尽情享受着即将被替换的阳光,枝条摇yè,金盏族拥。从不争春的春兰,依然静静地只甘居墙角架上一隅,如一首隽永的诗。与梅或水仙比,它绝不怒放,默默地yùn育良久,才偷开半朵,只为自由之赏。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山坳.()摇yè() yùn()育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2分) (3)“隽永”在文中的意思是。“甘居墙角架上一隅”中“隅”的意思是。(2分)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_________的作品。它叙述了贝多芬、_________ 、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朝花夕拾》中鲁迅揭露一些徒有虚名、草菅人命的“名医”的文章是_____;表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压制的文章是______ 和《五猖会》。

2018届北京各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学生版

2018届北京各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学生版 2018西城一模 一、基础·运用(共16分) 暮春时节,学校举办“春光作伴好读诗”系列活动。九年级的同学开展了“美丽《诗经》”专题活动。 有同学查阅资料后,写出关于《诗经》的一段文字,请你参与完善,完成1-3题。 中国是一个爱诗的国度,中国人是一个爱诗的民族。我们从祖先三千多年前留下来的《诗经》里,依然可以找到我们今天所渴望的生活的样子。 三千年前的《诗经》不曾离开过我们。“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孟德在《短歌行》中对《诗经·郑风·子衿》的化用显得如此自然真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太白表达离愁别xù()的神来之笔,也语出《诗经·小雅·车攻》。 ○1。 三千年前的《诗经》不曾离开过我们。探讨研究学问,我们会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赞美崇高品德,我们会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达思念之情,我们会说“一日不见,如三秋兮”。○2。 三千年前的《诗经》不曾离开过我们。“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的名字yuán()自《诗经·小雅·鹿鸣》;“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讲话的用典出自《诗经·大雅·荡》。○3。 历经三千年沧桑岁月而沉淀下来,《诗经》无需唤醒,它一直在。那些蕴藉.风流的句子,道尽我们无法言说的情愫,早已了我们的血脉,着我们的容貌,着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在《诗经》中追寻民族的文化基因,拥抱那最美的诗和远方。 1.文中括号内应填写的汉字和加点词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离愁别(序)(缘)自蕴藉(jiè) B.离愁别(绪)(源)自蕴藉(jí) C. 离愁别(序)(缘)自蕴藉(jí) D. 离愁别(绪)(源)自蕴藉(jiè) 2.为更加明确地表达文意,将下列各句放在文中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 【甲】《诗经》,它本存在于我们的诗书传承中 【乙】《诗经》,它本烙印在我们的家国文化里 【丙】《诗经》,它本活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2017年中考语文 记叙文阅读试题汇编

2017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记叙文阅读 【2017·北京卷】 (二)阅读《沙枣》完成18-20题(共11分) 沙枣 梁衡 记得我刚从北京来到河套时就对沙枣这种树感到奇怪。1968年冬,我大学毕业后分到内蒙古临河县,头一年在大队劳动锻炼。我们住的房子旁是一条公路,路边长着两排很密的灌木丛,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第二年春天,柳树开始透出了绿色,接着杨树也发出了新叶,但这两排灌木却没有一点表示。我想大概早已干死了,也不去管它。 后来不知不觉中这灌木丛发绿了,叶很小,灰绿色,较厚,有刺,并不显眼,我想大概就是这么一种树吧,也并不十分注意。只是在每天上井台担水时,注意别让它的刺钩着我的袖子。 6月初,我们劳动回来,天气很热,大家就在门前空场上吃饭,这时隐隐约约飘来一种花香。我一下就想起在香山脚下夹道的丁香,清香醉人。但我知道这里是没有丁香树的。到晚上,月照窗纸,更是香浸草屋满地霜。当时很不解其因。 第二天傍晚我又去担水,照旧注意别让枣刺刮着胳膊,这才发现,原来香味是从这里发出的。真想不到这么不起眼的树丛能发出这么醉人的香味。从此,我开始注意沙枣。 认识的深化还是第二年春天。那是4月下旬,我参加了县里的一期党校学习班。党校院里有很大的一片沙枣林,房前屋后也都是沙枣树。学习直到6月9

日才结束。这段时间正是沙枣发芽抽叶、开花吐香的时期,我仔细地观察了全过程。 沙枣的外表极不惹人注意,叶虽绿但不是葱绿,而是灰绿;花虽黄,但不是深黄、金黄,而是淡黄;个头很小,连一般梅花的一个花瓣大都没有。它的幼枝在冬天时为灰色,发干,春天灰绿,其粗干却无论冬夏都是古铜色。总之,色彩是极不鲜艳引人的,但是它却有极浓的香味。我一下想到鲁迅说过的,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它就这样悄悄地为人送着暗香。当时曾写了一首小词记录了自己的感受: 干枝有刺, 叶小花开迟。 沙埋根,风打枝, 却将暗香袭人急。 1972年秋天,我已调到报社,到杭锦后旗的太荣大队去采访,又一次见识了沙枣的壮观。 这个大队紧靠乌兰布和大沙漠,为了防止风沙的侵蚀,大队专门成立了一个林业队,造林围沙。十几年来,他们沿着沙漠的边缘造起了一条20多里长的沙枣林带,沙枣林带的后面又是柳、杨、榆等其他树的林带,再后才是果木和农田。我去时已是秋后,阴历十月了。沙枣已经开始落叶,只有那些没有被风刮落的果实还稀疏地缀在树上,有的鲜红鲜红,有的没有变过来,还是原来的青绿,形状也有滚圆的和椭圆的两种。我们摘着吃了一些,面而涩,倒也有它自己的味道,小孩子们是不会放过它的。当地人把它打下来当饲料喂猪。在这里,我才第一次感觉到了它的实用价值。

九年级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昌平区—第二学期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 语文试卷(150分钟)2009.5 第Ⅰ卷(共60分) 一、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 ..是符合题意的。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共8分,1、2小题各2分,3-6小题各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字帖.(tiě) 比较.(jiào) 前赴.后继(pū) B.胆怯.(qiè) 联袂.(mèi) 断壁残垣.(yuán) C.强.迫(qiáng) 氛.围(fēn) 情不自禁.(jīn) D.刊载.(zǎi) 刹.那(shà) 记忆犹.新(yóu)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怠慢元霄不可救要其貌不扬 B.踊跃吵作任劳任怨妄自菲薄 C.笼罩蓬勃异口同声层峦叠嶂 D.阴晦涣散各行其事心驰神往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学习和复习,是用以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B.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构思新颖,别具匠心 ....,值得一读。 C.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 ....,全方位地汲取营养。 D.我急需在本专业上有所作为,首当其冲 ....的是要出版一批劳伦斯作品的译文。 4.对下列病句的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A.三位导演虽然都是中国新生代导演,但他们的电影对法国观众并不陌生。 修改:将“法国观众”和“他们的电影”调换位置。 B.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修改:将“通过”或“使”去掉。

C.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 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修改:将句尾“美好世界”改为“美好愿望”。 D.由北京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昌平区民政局等多家单位联合开展、策划的“纪念抗 震救灾一周年,昌平区福彩义卖活动”,得到了全区人民的积极响应。 修改:将“开展”和“策划”互换位置。 5.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前年,在新疆,我看到了大片大片夏季的白桦林。在宽阔因而显得壮丽无比的额尔齐斯河的两岸,将那冷冷的河水覆盖着。 A.无数的白桦生长着,浓阴蔽日,如同一道绿色的云 B.生长着无数的白桦,如同一道绿色的云,浓阴蔽日 C.无数的白桦生长着,如同一道绿色的云,浓阴蔽日 D.生长着无数的白桦,浓阴蔽日,如同一道绿色的云 6.下列作家不在同一时代的一项是 A.老舍朱自清郭沫若 B.李白陶渊明白居易 C.王维刘禹锡杜甫 D.苏轼王安石范仲淹 二、填空、简答(共8分) 7.古诗文默写(5分) ⑴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 ⑵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⑶,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⑷《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出沙场激战场面的句子:“,。” 8.《西游记》最后一回(第100回)的题目是“径回东土五圣成真”。(3分) ⑴这里面的“五圣”分别是:、、、、。 ⑵“五圣”中你最喜欢谁?结合你所喜欢人物的一个故事来说明喜欢的理由。 三、综合性学习(共8分) 手机作为现代通讯的重要手段,日益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渐渐成为了人们联络感情、互通信息的必需品。中学生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机也悄然走进校园,成为了中学生的喜爱品。据调查,目前有60—70%的中学生佩带了手机,80%多的中学生主张带手机。那么,中学生究竟应不应该带手机进入校园,成为我们青少年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某中学初三(1)班召开了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9.为了让同学们对能否将手机带入校园有个清醒的认识,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用一句话概述你提取的信息。(2分) 【材料一】

(全国版)2019中考语文考前增分练记叙文阅读20篇

记叙文阅读20篇 人物风采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和青年在一起 林贤治 ①鲁迅变得越来越孤独。他简直不愿意接触任何陌生的客人,尤其是青年。他存在戒心。几年来,与他缠斗不已的,不是全是青年么?然而,就在他深居简出的时候,又有两个年轻人前来缠斗他了。他命中注定要同青年厮混在一起,无论是好是坏。因为对于一个死气沉沉的世界,青年是唯一的生机。 ②这是一对青年男女:一个叫萧军,一个叫萧红。1933年10月,他们合印了第一个小说散文集《跋涉》,署名悄吟。然而集子问世之初,却立即遭到了禁止的厄运。接着两人不得不像众多的东北流亡青年一样,漂流到关内来。青岛是第一个停泊点。 ③他们具备了作为作家的最可贵的素质,对于命运的痛苦的皈依。但对于创作的前途,却缺乏足够的自信:《八月的乡村》《生死场》这样的题材是合适的么?所表现的主题是否有积极的意义?……恰好萧军从书店得到了鲁迅的通讯地址,便鼓足勇气,以个人名义给倾慕已久的导师发出第一封信。 ④鲁迅在收信的当天作了回复,针对信中提及的两个问题给予了简要的回答。恍如一只孤舟,在茫茫夜海上寻见了灯塔的光芒!两个青年贪婪地读着来信,一遍又一遍,显得那么兴奋。萧军写了信,并把《生死场》文稿和《跋涉》一起给鲁迅寄出。这时,萧军所在报社所有的工作即将结束。萧军闻讯,马上给鲁迅发了一封信,然后同萧红一起来到上海。 ⑤刚刚安顿下来,他们就迫切地想见到鲁迅。这里固然有着一种感情的牵系,也有着文稿的悬挂,但同严峻的生活本身是不无关系的。茫然之际,唯觉鲁迅是唯一的依靠。萧军直接提出了见面的要求。 ⑥但是,收到的复信却使他们陷于深深的困惑。“见面的事,我以为可以从缓,因为布置约会的种种事,颇为麻烦,待到有必要时再说罢。”这种拖延,会不会是委婉的拒绝? ⑦又过了两天,来信重提了见面的事,说:“你们如在上海日子多,就想我们是有看见的机会的。”在这举目无亲的冰原般的世界,现在,可以取暖了。信里还提醒说:“上海有一批‘文学家’,阴险得很,非小心不可。”只是这种用心,他们暂时还不可能理解。青年毕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