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阿霉素脂质体的研究进展之特点篇

阿霉素脂质体的研究进展之特点篇

阿霉素脂质体的研究进展之特点篇前言阿霉素作为临床常用的蒽环类恶性肿瘤药物,其心脏毒性、骨髓抑制及消化道不良反应限制了临床应用。

自从脂质体被发现,并作为抗肿瘤药物的有效载体后,取得了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并降低毒副作用。

文章对阿霉素脂质体的应用优势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阿霉素;脂质体;靶向治疗;肿瘤概况阿霉素(doxorubicin,DOX)是临床常用的蒽环类抗恶性肿瘤的药物,抗瘤谱较广,可广泛用于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的化疗。

但对消化道、心脏的不良反应及骨髓抑制等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自从1965 年,英国学者Bangham 将磷脂分散在水中,用电镜观察,发现磷脂自发形成多层囊泡,每层均为类似生物膜结构的脂质双分子层。

囊泡中央和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双分子层厚度约为4nm,将这种小囊泡称为脂质体。

1971 年Gregoriadis 和Rymen 首次报道将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20 世纪70 年代末脂质体开始作为蒽环类抗肿瘤药物的有效载体。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具有使药物靶向网状内皮系统、延长药效、降低药物毒性、提高疗效、避免耐受性、改变给药途径等优点。

以下将重点介绍阿霉素脂质体研究进展与开发的品种。

应用脂质体特点阿霉素作用机制主要是阿霉素分子嵌入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DNA)而抑制核酸的合成,广泛分布于肝、脾、肾、肺和心脏中,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心脏毒性、骨髓抑制以及消化系统反应,这些都严重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和长期使用。

为了克服以上各种不良反应,多年来各国医药工作者致力采用新的药物传递系统,以期实现药物的靶向传递,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拓宽现有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

现研究的抗癌靶向给药制剂主要有:脂质体、微球、毫微球、纳米粒、微囊等。

阿霉素各种控释、靶向制剂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1]:①增加阿霉素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作用;②减少阿霉素对正常组织的毒性,特别是对骨髓和心肌的毒性;③防止阿霉素在体内运转过程中过早地失活;④阿霉素能从载体上缓慢释放下来在作用部位潴留;⑤改进治疗方案,如减少阿霉素给药剂量等。

温敏脂质体作为肿瘤靶向递药载体的研究进展

温敏脂质体作为肿瘤靶向递药载体的研究进展

温敏脂质体作为肿瘤靶向递药载体的研究进展温敏脂质体是一种新型靶向药物载体。

以温敏脂质体为载体包裹抗肿瘤药物,可利用肿瘤组织的滞留增强(EPR)效应将抗肿瘤药物载体靶向分布于肿瘤组织,然后结合局部外加热触发载体中的药物在肿瘤组织释放,可提高药物的靶向性,降低全身毒副作用,并可实现肿瘤的热化疗联合治疗。

本研究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温敏脂质体作为肿瘤靶向递药载体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为一种肿瘤靶向药物载体,温敏脂质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Abstract] Thermosensitive liposome is a new targeted drug carrier. The thermosensitive liposome is used as a carrier to encapsulate an anti-tumor drug,which can be distributed to tumor tissues on targeting by utilizing an 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 of the tumor tissue. After that,the drugs in the carrier will be released into tumor tissues once triggered by local external heating,which can improve the drug targeting,reduce systemic side effects,and achieve combined therapy of tumor thermochemotherapy. In this research,the related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studies of thermosensitive liposomes as tumor-targeted drug delivery carriers were reviewed. As a tumor-targeted drug carrier,thermosensitive liposome has a good prospect.[Key words] Thermosensitive liposome;Tumor targeting;Drug delivery carrier脂质体(liposomes)作为一种抗肿瘤药物载体,具有制备简单、安全性高、靶向性强等优点,在临床上已逐渐开展应用。

脂质体在抗肿瘤研究中的发展

脂质体在抗肿瘤研究中的发展

脂质体在抗肿瘤研究中的发展肿瘤是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的重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因此,研究和发展新的抗肿瘤药物和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在抗肿瘤研究中逐渐受到。

本文将围绕脂质体在抗肿瘤研究中的发展展开讨论,介绍其基本概念、在抗肿瘤研究中的应用、制备技术、临床应用前景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脂质体,抗肿瘤,药物载体,基因治疗,制备技术脂质体作为一种药物载体,具有靶向性和高效性的特点,在抗肿瘤研究中广泛应用。

其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药物运输: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可以包裹抗肿瘤药物,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疗效。

同时,脂质体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延长药物的半衰期,降低药物代谢的速度,使药物在肿瘤部位持续释放。

基因治疗:脂质体具有较好的细胞通透性,能够将抗肿瘤基因准确地输送到肿瘤细胞内,提高基因的转染效率。

目前,基于脂质体的基因治疗已成为抗肿瘤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脂质体的制备技术主要包括薄膜制备法和注入法。

薄膜制备法是通过将磷脂分子溶于有机溶剂中,然后蒸发除去有机溶剂,使磷脂分子自组装成膜,进而形成脂质体。

注入法是通过将磷脂分子溶于有机溶剂中,然后通过高压或高速搅拌将有机溶剂注入水相中,进而通过控制搅拌速度和时间来控制脂质体的粒径和包封率。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无毒、无污染,同时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和包封率。

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在抗肿瘤临床研究中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于脂质体的抗肿瘤药物已经进入了多项临床试验阶段,其中一些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同时,基于脂质体的基因治疗在临床研究中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未来,随着脂质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其在抗肿瘤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脂质体在抗肿瘤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脂质体具有靶向性、高效性、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能够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并为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

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

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紫杉醇是一种常用的抗癌药物,但它的溶解度较低,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为了克服这一障碍,科研人员开始研究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

这项研究对于药物递送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紫杉醇的特点在探讨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紫杉醇的特点。

紫杉醇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但由于其溶解度较低,给药量大,使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注射部位疼痛、输液反应等。

2. 脂质体的作用脂质体是由一个或多个脂质双分子层组成的微粒,能够包裹药物,并且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长循环脂质体则是对脂质体进行修饰,使其在体内停留时间更长。

3. 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方法研究者通过一系列方法,包括超声乳化法、薄膜分散法等,成功制备了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

4. 研究结果和临床应用前景研究结果显示,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生物利用度较传统给药方式有显著提高,且对肿瘤组织有更好的靶向效果,减少了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

这为其在临床应用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 结语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为药物递送系统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其在不同类型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如何改进其制备方法,以提高其稳定性和药效学特性。

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从紫杉醇的特点到脂质体的作用,再到制备方法和研究结果,全面地介绍了这一课题。

我个人认为,这种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对于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和减轻毒副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能够取得更加突出的成果。

总结回顾:本文主要介绍了紫杉醇棕榈酸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着重介绍了其制备方法和临床应用前景,并分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紫杉醇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然而其溶解度较低,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脂质体研究进展.

脂质体研究进展.

脂质体研究进展脂质体是一种人工制备的磷脂类生化物质,属携有双层包膜的脂质小囊。

它作为药物的人工膜和赋形剂,可将治疗药剂准确地命中病变部位、组织和细胞。

脂质体包裹药物可用于肿瘤、免疫等方面的治疗。

关键词脂质体、膜、人工、赋形剂脂质体是一种人工制备的携有双层包膜的磷脂质小囊,可作为各类治疗药剂的人工膜和赋形剂。

通过各种给药途径,它可使所包裹的药物具有打靶作用,准确地击中病变部位、组织和细胞,从而增强药物的疗效。

1 脂质体的主用途主用途有:作为疫苗的包膜;作为NDA片段的输送赋形剂以治疗各种皮肤病;以含脂质体的药物治疗哮喘所致支气管缩窄;脂质体包裹的药物可用于缓解或预防手术后伤口粘连;这类药用化合物可应用于肿瘤治疗;此类药物在用于基因治疗时免用病毒载体;作为化妆品软膏可促进皮肤神经酰胺生长等。

脂质体抗肿瘤药可准确击中靶器官胰腺[1],亦可用来治疗头颈部鳞癌[2]。

脂质体药物具有对体内硬肿瘤打靶的功能[3],用于治疗胃或结直肠癌的肝转移或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4,5]。

脂质体及其包裹的药物可在体内外渗,进入硬瘤组织[6]。

投给脂质体进行体内动力疗法时,可观察到大鼠RR1022肿瘤模型的荧光变化[7]。

这类药物可用于治疗艾滋病并发的Kaposi肉瘤[8]。

脂质体能促进药物输入人白血病细胞[9]。

脂质体复合物可用于人树突状细胞的基因转移和介导DNA接种[10,11]。

它还被用于对肺泡巨噬细胞的药物打靶和白喉毒素A基因的介导[12,13]。

有关脂质体药物使激活的单核细胞凋亡的问题曾展开过争论[14,15]。

据报道,以脂质体包裹HBsAg经淋巴结传送可获致免疫性[16]。

此外,脂质体还可用作加速伤口愈合药物的包膜及基因疗法的佐料。

2 所使用的药物和脂质体类型2.1抗肿瘤药剂2.1.1各类脂质体包裹阿霉素(ADR)Sadzuka等报道了聚乙烯甘醇阿霉素脂质体(PEC-LADR)的抗肿瘤活性和副作用[1]。

脂质体组合可使ADR活性增强。

靶向载药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靶向载药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靶向载药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彭佩纯1,潘姿蕗2,邓鑫21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医疗保险办公室,南宁530200;2 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摘要:脂质体是最早被批准应用于临床的肿瘤治疗纳米载药系统,具有易于制备、高生物相容性、低不良反应、高度靶向性等优势。

脂质体能够作为载体通过被动及主动靶向机制将药物通过全身或局部给药选择性地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从而发挥对肿瘤的治疗作用。

深入探讨靶向载药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或可为靶向载药脂质体的临床应用提供进一步参考。

关键词:脂质体;纳米载药系统;主动靶向;被动靶向;肿瘤治疗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17.023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17-0091-06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目标是在不影响正常细胞的情况下,特异性地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活动。

化疗、放疗及手术等传统的抗肿瘤治疗方法均存在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的问题。

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药物载体因为能够解决上述问题而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纳米药物载体包括纳米颗粒、聚合胶束、脂质体等,其中脂质体因具有易于制备、生物相容性好、能够包封亲水/疏水性药物、不良反应少以及具有高度靶向性等优势,成为了最早被批准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的纳米载药系统[1]。

脂质体能够作为载体通过被动及主动靶向机制,将药物通过全身或局部给药的方式选择性地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从而发挥其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现就靶向载药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综述如下,以期为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应用提供进一步的参考。

1 被动靶向载药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载药脂质体进入体内即被巨噬细胞作为异物吞噬,可形成天然倾向的富集,即为被动靶向。

被动靶向的作用机制主要依靠肿瘤组织的高通透性和滞留(EPR)效应。

肿瘤组织的特点是血管生长丰富、血管通透性增加、淋巴管损伤致淋巴回流减少,因此,与健康组织比较,一定大小(直径50~200 nm)的载药颗粒更容易透过血管壁在肿瘤组织中聚集,从而增加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浓度,减少全身不良反应,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纳米抗肿瘤药物及其研究进展

纳米抗肿瘤药物及其研究进展

纳米抗肿瘤药物及其研究进展纳米抗肿瘤药物是指以纳米技术为基础,将药物粒径控制在纳米尺度的药物制剂。

相较于传统的药物制剂,纳米抗肿瘤药物具有更高的药物负荷量、优良的药物释放动力学特性以及更好的针对性。

这些特点使得纳米抗肿瘤药物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下是一些纳米抗肿瘤药物及其研究进展的例子。

1. 纳米脂质体药物载体:纳米脂质体是一种由人工合成的磷脂双层包裹的药物载体,具有较小的粒度和良好的稳定性,可用于输送肿瘤治疗药物。

文献报道了一种利用纳米脂质体输送顺铂(一种常用的抗肿瘤药物)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调节脂质体的成分和药物的包封率,实现了顺铂的高负荷量输送和减少了非肿瘤组织的毒性。

2. 纳米金属颗粒药物载体:纳米金属颗粒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纳米药物载体。

纳米金属颗粒可以作为基于光热效应的抗肿瘤治疗药物载体。

研究者们利用纳米金颗粒在近红外光下的光热转换特性,将其用于肿瘤热疗。

在此方法中,纳米金颗粒被注入到肿瘤细胞中,然后通过激发近红外光,使颗粒发热,并破坏肿瘤细胞。

该方法具有高效和可控性的特点。

3. 肽类纳米药物载体:肽类纳米药物载体是利用肽分子的特异性靶向性质,来改善肿瘤药物的输送效果。

一种名为Arg-Gly-Asp(RGD)的短肽被发现可以高度特异性地结合于肿瘤细胞表面的整合素受体,这为研究人员设计并合成了一类RGD修饰的纳米载体。

这些载体在输送抗肿瘤药物时,可以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的整合素受体结合,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高度针对性。

纳米抗肿瘤药物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纳米技术,研究人员可以精确地控制药物的释放动力学特性,并提高药物的载荷量。

通过利用纳米载体的靶向性质,可以提高药物的针对性。

尽管在药物设计和合成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纳米抗肿瘤药物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生产工艺复杂、价格昂贵以及未来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证明其效果和安全性。

对纳米抗肿瘤药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脂质体在肿瘤治疗和示踪研究中的新进展

脂质体在肿瘤治疗和示踪研究中的新进展

脂质体在肿瘤治疗和示踪研究中的新进展丁杰;胡立江;康星;曹科;管文贤【摘要】Liposome is an artificially prepared spherical vesicle that has a phospholipid bilayer. Given that the basic structure of its biological membrane is also a lipid bilayer membrane, liposome shares similar structures with body cells Therefore, liposome has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advantages such as biodegradability, low immunogenicity, and subtle toxicity. Liposome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as an effective drug carrier. Studies on liposome-encapsulated fluorescent dye on tumor tracing have been reported in recent years. Liposome can become a more advantageous transport carrier with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materials and prepa-ration methods. The long cycle, targeted liposome-encapsulated drugs, and fluorescent dye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interest for several researchers.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and progress of long cycle and targeted liposome in cancer research.%脂质体(liposome,LP)是一种人工制备的球形磷脂双分子层囊泡,由于生物体质膜的基本结构也是磷脂双分子层膜,脂质体具有与生物体细胞相似的结构,因此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也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免疫原性小及无明显毒性等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肿瘤药物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张晓燕高永良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
癌症是目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第二大杀手,仅次于心脏疾病。

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1],全球2007年大约有760万人死于各类癌症。

癌症的高发生率和复发率令抗肿瘤药物的研发领域成为热点。

美国药物研究与制造商协会(PhRMA)的数据显示[2],截至2008年3月31日,共有750种癌症治疗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等待FDA的批准。

但是大多数抗肿瘤药物对肿瘤靶向性不明显,对人体正常组织造成不可逆损伤,不利于癌症的治疗。

1974年,Gregoriadis 等首次提出脂质体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用于肿瘤的化学治疗[3]。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高效低毒的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抗肿瘤药物脂质体(anti-tumor agent liposomes)更是其中研究和开发热点,为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将各种手段修饰后的脂质体载药系统应用于抗肿瘤药物的文献报道很多,本文仅对已经上市和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一些抗肿瘤药物脂质体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1.阿霉素脂质体(liposomal Doxorubicin)
阿霉素脂质体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抗肿瘤药物脂质体制剂。

传统的阿霉素制剂能有效地对抗多种类型的肿瘤,但是其潜在的疗效受不良反应的限制,包括严重的心脏毒性、骨髓抑制、口腔炎、粘膜炎、恶心呕吐和脱发等。

最早上市的阿霉素脂质体是美国Sequus公司开发的“Doxil®(多喜)”,主要用于治疗复发性卵巢癌和人体免疫缺乏病毒(HIV)引起的难以医治的卡巴氏肉瘤(Kaposi’s,KS)。

多喜采用STEALTH®技术将阿霉素包裹于PEG化的隐形脂质体,由于PEG修饰对脂质体的立体稳定化作用,多喜可在体内的循环数日,从而提高了阿霉素的抗肿瘤活性,同时大大降低了阿霉素的心脏毒性[4],显著地提高了患者的顺应性。

除多喜外,阿尔扎/先灵葆雅公司开发的PEG修饰的阿霉素脂质体-Caelyx®(楷莱)于2003年被批准上市,效果显著[5]。

阿霉素脂质体如楷莱与传统脂质体相比,能够显著降低阿霉素心脏毒性,同时可明显减少骨髓抑制,脱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见表1);具有优越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其血浆半衰期长,清除率降低,循环时间延长(见表2);可在肿瘤组织中聚集,提高阿霉素在靶组织中的浓度,从而具有肿瘤靶向的作用(见图1)等。

Table 1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raditional doxorubicin and liposomal doxorubicin
(Caelyx®) on adverse reaction.
Adverse reaction (%) Doxorubicin injection Caelyx®
Cardiotoxicity 17% 4%
Hematologic toxicity
Anemia
Leukopenia
Neutropenia Thrombocytopenia 7%
11%
10%
1%
5%
2%
4%
1%
Alopecia 54% 7%
Nausea 53% 37%
Emesis 31% 19%
Table 2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raditional doxorubicin and liposomal doxorubicin
(Caelyx®) on adverse reaction.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Doxorubicin injection Caelyx®
Cmax(mg/mL) 17.6 233.0
T1/2(h) 1.4 12.0
CL(mL/h) 25 80
AUC(mg﹒h/mL) 5.5 3981.0
Fig.1 The targetting after application of Caelyx® between KS skin and normal skin.
liposome company被Elan 公司合并之后[6],脂质体药物的研发工作也成为Elan 公司的重要发展方向。

目前Elan 公司已经上市了阿霉素柠檬酸盐脂质体注
射液Myocet®,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

表3中列出了目前上市的和部分正处于临床阶段的阿霉素脂质体。

Table 3 The products of liposomal doxorubicin on the market or in advanced
clinical studies before 2008.
No. Product Status Company
1 Doxil®On the market Sequus
2 Myocet®On the market Elan
3 Caelyx®On the market Pharmacia &Upjohn
4 ThermoDox. phaseⅠCels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