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论法用于供水管网水力计算

合集下载

第9章 管网水力计算的计算机方法

第9章 管网水力计算的计算机方法
d
5
11SqV Δp K2( ) l
2
9.2.2
节点流量平衡方程
管网实际流动情况应服从克契霍夫第 一定律,就是通常所说的节点方程或连续 方程:与任何节点关联的所有分支流量, 其代数和等于该节点的流量。节点流量平 衡方程可写成 b q =q
n j 1 ij j
用矩阵形式表示可写成为 BkQ=q
各管段沿线流量总和乘以折算系数α得到的结果。
【例9-6】如图9-8所示的某城市小区的低压 燃气输送管网,由调压站供气,燃气对空气 相对密度为0.55。小区内居民用户的日用气 量为4m3/户,高峰途泄流量为0.4m3/(h* 户)。公建用气量如图中所示。计算各节点 流量。
图9-8
低压燃气管网负荷图
9.1.2
图的矩阵表示
9.1.2.1 图的邻接矩阵 一个图G的结构,可以完全由结点之 间的邻接关系来描述,这种关系可以通过 一个矩阵来给出。
图 9-3

9-4
图9-5
有权图与多重图
9.1.2.2
图的关联矩阵
一个图G=(V,E)的邻接矩阵A(G), 通过给出结点间邻接关系的信息,描述了 图G的结构。如果给出了有向图G的结点与 弧间的关联关系,图G也完全被确定。
图9-10 低压燃气管网计算图
图9-11 管网分支流量和压力损失
9.2.3
回路压力平衡方程
管网实际流动按照契霍夫第二定律, 即回路压力平衡方程:沿任一独立回路 各管段压力降的代数和为零。回路压力 c h 平衡方程可写成 =0
N j 1 ij j
9.2.4
泵与风机性能曲线的代数方程
为了应用计算机处理泵与风机性能参 数,绘制性能曲线,需要确定泵与风机性 能参数的代数方程,以便将代数方程引入 管网方程中进行管网计算。性能曲线方程 主要包括泵与风机的流量与扬程(风压) 特性曲线、效率特性曲线、转速变换曲线 等。

3给水管网系统水力计算

3给水管网系统水力计算

W~De
3.5 水头损失计算
流量和水头损失的关系 • 沿程水头损失:
h沿 = alq2 = sq2
a=λ 8 1 π 2g D5
s = al
• 局部水头损失:h局=(15~25)%h沿
13
水头损失公式的指数形式
有利于管网理论分析,便于计算机程序设计。 1.沿程水头损失公式的指数形式为:
hf hf
= kq n l Dm
• 流量符号规定:
离开节点的管段流量为正,流向节点的为负
• 管网节点方程数=J-1
3.2.2 压降方程
hij = [H i − H j ] =〔sij qinj〕ij
• Hi、Hj-管段两端节点i、j的水压高程,m • hij-管段水头损失,m • sij-管段摩阻 • qij-管段流量,m3/s。 • n=1.852~2 • 管网的压降方程数=管段数P
= aq n l
式中
k、n、m——指数公式参数;
a——比阻,即单位管长的摩
阻系数,a
=
k Dm
;
hf = s f qn
sf
——摩阻系数,s f
= al =
kl 。 Dm
2.局部水头损失公式的指数形式为: hm = sm q n
式中 Sm——局部阻力系数;
3.沿程水头损失与局部水头损失之和
hg
= hm
k (qt
+
l
− l
x
ql )n
dx
=
k
(qt
+
ql )n+1

qtn +1
l
0
dm
(n + 1)d m ql
根据水力等效原则

给水管网水力计算基础

给水管网水力计算基础

为了向更多的用户供水,在给水工程上往往将许多管路组成管网。

管网按其形状可分为枝状[图1(a)]和环状[图1(b)]两种。

管网内各管段的管径是根据流量Q 和速度v 来决定的,由于v d Av Q )4/(2π==所以管径v Q v Q d /13.1/4==π。

但是,仅依靠这个公式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为在流量Q 一定的条件下,管径还随着流速v 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所选择的流速大,则对应的管径就可以小,工程的造价可以降低;但是,由于管道内的流速大,会导致水头损失增大,使水塔高度以及水泵扬程增大,这就会引起经常性费用的增加。

反之,若采用较大的管径,则会使流速减小,降低经常性费用,但反过来,却要求管材增加,使工程造价增大。

图 1管网的形状(a)枝状管网;(b)环状管网因此,在确定管径时,应该作综合评价。

在选用某个流速时应使得给水工程的总成本(包括铺设水管的建筑费、泵站建筑费、水塔建筑费及经常抽水的运转费之总和)最小,那么,这个流速就称为经济流速。

应该说,影响经济流速的因素很多,而且在不同经济时期其经济流速也有变化。

但综合实际的设计经验及技术经济资料,对于一般的中、小直径的管路,其经济流速大致为:——当直径d =100~400mm ,经济流速v =-1.0ms ; ——当直径d>400mm ,经济流速v=~1.4m/s 。

一、枝状管网枝状管网是由多条管段而成的干管和与干管相连的多条支管所组成。

它的特点是管网内任一点只能由一个方向供水。

若在管网内某一点断流,则该点之后的各管段供水就有问题。

因此供水可靠性差是其缺点,而节省管料,降低造价是其优点。

技状管网的水力计算.可分为新建给水系统的设计和扩建原有给水系统的设计两种情况。

1.新建给水系统的设计对于已知管网沿线的地形资料、各管段长度、管材、各供水点的流量和要求的自由水头(备用水器具要求的最小工作压强水头),要求确定各管段管径和水塔水面高度及水泵扬程的计算,属于新建给水系统的设计。

给水管网水力分析计算

给水管网水力分析计算

第5章 给水管网水力分析计算 (4h)5.1 给水管网水力特性分析管段水力特性: ei n ii i i T Fi i h q q s H H h -=-=-1,s i = s fi + s mi + s pi ,h ei : 静扬程 ei nii i T i F i h q s H H h -±=-=)( (流量方向与管段方向一致时+号)ni i f i T i F i q s H H h )(±=-= (管段上无泵站和局部阻力)( 用海曾-威廉公式 87.4852.1852.167.10DC l q h wi f =)管网恒定流方程组求解条件:节点流量或压力必须有一个已知(定流节点和定压节点) 管网中必须有一个定压节点管网恒定流方程组求解方法:树状管网(管段流量可唯一确定,一次计算完成)环状管网(解环方程组,或解节点方程组,多次计算才能完成)5.2 树状管网水力分析求管段流量:从末端开始逆推法 求节点压头:从定压节点开始顺推法例题:某给水管网如图所示,节点(1) 为清水池,管段[1]上泵站特性为h p =42.6-311.1q p 1.852,节点(1)水头7.80m ,各节点流量、管段参数见图,管道Cw=100。

试进行水力分析,计算各管段流量、各节点水头与自由水头。

节点号(1) (2) (3) (4) (5) (6) (7) (8) (9) (10) 地面标高m 9.80 11.50 11.80 15.20 17.40 13.30 12.80 13.70 12.50 15.00解:第一步:从节点(10)开始逆推法求管段流量计算各管段压降第二步:从定压节点(1)开始顺推法求节点水头。

求节点自由水头5.3 环状管网水力分析基本环能量方程虚环 2哈代-克洛斯法管网平差计算步骤:(1) 根据供水情况拟定环状网管段方向,由连续性方程并考虑可靠供水要求分配各管段初始流量q ij ;(2) 求个管段的磨阻系数s (海曾-威廉87.4852.167.10D Cw l s ⋅⋅=,曼宁333.5229.10Dl n s ⋅⋅=),然后求水头损失n q s h ⋅=(海曾-威廉n=1.852, 曼宁n=2);(3) 假定顺时针方向管段水头损失为正,计算环内各管段水头损失代数和Σh ij ,如果Σh ij 不为零,以Δh i 表示,称为闭合差。

《管网水力计算》课件

《管网水力计算》课件
《管网水力计算》 PPT课件
目 录
• 管网水力计算概述 • 管网模型建立 • 水力计算原理 • 水力计算实例 • 结果分析与应用
01
CATALOGUE
管网水力计算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管网水力计算是对给定管网系统中的 水流运动进行模拟和分析的过程。
目的
确定管网中各管段的流量、水头损失 、节点水压等参数,为管网的规划、 设计、运行和管理提供依据。
详细描述
该实例为一个由多个独立水源分散供应的管网,管道无环状结构,水流从各个水源经由管网分别输送到用户。计 算时需要考虑各个水源的供水能力和管网的阻力损失,以实现水压和流量的合理分配,满足用户需求。
05
CATALOGUE
结果分析与应用
结果分析
计算结果准确性
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对误差来源进行详细分析,并采取措施 减小误差。
近似法
基于经验公式和简化假设,对管 网水力计算进行简化处理,得到 近似的解。适用于快速估算和初 步设计。
02
CATALOGUE
管网模型建立
模型选择
确定模型类型
根据管网的规模、复杂性和计算精度要求,选择 适合的模型类型,如一维、二维或三维模型。
确定模型范围
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模型的计算范围,包括管网 的起止点、分支点和边界条件等。
数据对比分析
将计算结果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差异原因,以提高计算精 度。
结果可视化
使用图表、图像等形式展示计算结果,便于理解和分析。
结果应用
工程设计优化
根据计算结果优化管网设计,提高工程的安全 性和经济性。
运行调度优化
根据计算结果优化管网的运行调度,提高供水 效率。
应急预案制定

图算法在建筑给排水水力计算中的应用

图算法在建筑给排水水力计算中的应用
势 ,能 满 足 工 程 精 度 要 求 。
关 键 词 :给 排 水 ;水 力 计 算 ; 图算 法 ;流 量 ;水 头 损 失 中图 分 类 号 :T U 9 9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6 — 7 9 7 3( 2 0 1 4 )1 1 — 0 3 7 9 — 0 2
这种方法 比较麻烦而且工作量较大 。图算法 是基于现有的公式、方程及表格数据 ,通过绘制成有标尺 的图形 ,在 图 上画线求解 ,从而达到迅速求解而又不失精度 的 目的。文 中基于 图算法计算普通 钢管和铸铁管的流量和水头损失 ,
通 过 与 现 有 公 式 计 算 的结 果 进 行 对 比和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图 算 法 计 算 结 果 与 公 式 法 相 差 不 大 ,且 具 有 快 速 准 确 的 优
图尺 为 :0 . 5 5 1 6 n1 l g / - = 2 0 ,得 图尺 系 数 1 2 1 = 1 4 . 9 5 ;
式 中: 为 流 速 ,m / s ; 为 计 算 管 段 的管 径 ,m ; 为 单 位 长 度 的沿 程 水 头 损 失 ,k P a / m。 依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 第 二 版 )第 1 册 中 的修 正 系数
1 . 2 — 3 . 0
m/ s ,图尺 与 间距 为 1 5 c m ,纵 向高 度 为 2 0 c m 。代 入 ( 5 )式和 ( 4 )式 中 ,得 0= 9 . 4x 1 0 。 一 9 . 4 m。 / s ,/ - = 0 . 6
X 1 0一 1. 6X 1 0~m 。
较 大 ,专 业性 较 强 ,不利 于 普 通 工 程 技 术 人 员核 验 和 使 用 _ 1 】 。
- o o ㈣ s

图论法研究多水源管网供水分区

图论法研究多水源管网供水分区

图论法研究多水源管网供水分区阎立华;刘丽英;马婷婷【期刊名称】《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7(023)001【摘要】目的为了从整体上把握供水管网各水源供水区域的范围,对多水源管网进行供水分区,使得各水源的供水区域可视化.方法从供水管网是一种图的观点出发,基于管网水力计算的平差结果,根据图论原理,生成供水管网流向图的邻接矩阵;在邻接矩阵的基础上搜索水源点的供水情况,形成判断出水源的供水分界点矩阵,进而确定了各水源的供水区域;利用Visual Basic和MapInfo联合编程技术将该方法进行程序编制.结果通过调用复杂多水源管网进行算例分析,实现了多水源管网供水分区的可视化显示.可以从管网总体上获得各个供水区域的范围、大小和分区的具体位置.结论对运行管理人员进行管网水量调配和设计人员进行管网改造具有指导作用.有效解决了多水源管网供水分区的问题,而且该方法具有算法简单可靠、程序编制简单、适用范围广、集成化程度高等特点.【总页数】4页(P113-116)【作者】阎立华;刘丽英;马婷婷【作者单位】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68;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68;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21.3【相关文献】1.城市供水管网分区供水技术研究 [J], 林英姿;赵学敏;赵泽明2.爆管事故对多水源管网供水分区的影响 [J], 戴成林;吕谋;董深;李璞3.城市供水管网分区供水技术研究 [J], 郭维剑4.城市供水管网分区供水技术研究 [J], 马彪5.多水源管网供水分区的可视化研究 [J], 刘丽英;阎立华;宋占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4章管网模型_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第4章管网模型_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4)有向图
在管网图G(V,E)中, 管段ek=(vi,vj)∈E的两个节点vi∈V和vj∈V有序, 即ek= (vi,vj) = (vi→vj) ≠(vj,vi), 图G为有向图,节点vi称为起点,节点vj称为终点。图 4.5中: V={1,2,3,4,5,6,7,8,9,10,11,12}; E={(1→2),(2→3),(3→4),(4→5),(5→6),(6→7) , (8→3) ,(9→10) ,(10→5) ,(11→12) ,(12→10)}。 起点集合,记为F:F={1,2,3,4,5,6,8,9,10,11,12}; 终点集合,记为T:T={2,3,4,5,6,7,3,10,5,12,10}。
管段能量(压降)方程组
H1 1 0 0 0 0⎤ ⎡− 1 1 0 0 ⎢ 0 −1 1 0 0 H2 1 0 0 0⎥ ⎥ ⎢ h3 ⎢ 0 0 −1 −1 0 0 H3 1 0 0⎥ h4 ⎥ ⎢ H4 1 0⎥ ⎢ 0 0 0 0 −1 0 0 • = h5 ⎢ 0 0 0 0 0 − 1 0 − 1 1⎥ H5 h6 ⎥ ⎢ H6 ⎢ 0 0 0 0 0 0 − 1 0 − 1⎥ h7 ⎢ 1 0 0 0 0 0 0 0 0⎥ H7 ⎥ ⎢ h8 H8 1 0 0 0 0 0⎥ ⎢ 0 0 0 ⎦ ⎣ h9
3)图的矩阵表达-关联矩阵
设管网图G(V,E)有N个节点和M条管段,令:
若管段j与节点i关联,且节点i为管段j的起点 ⎧1 ⎪ aij = ⎨− 1 若管段j与节点i关联,且节点i为管段j的终点 ⎪0 若管段j与节点i不关联 ⎩
(1) ( 2) (3) A = ( 4) (5) ( 6) (7) (8) [1] [2] [3] [4] ⎡− 1 1 0 0 ⎢ 0 −1 1 0 ⎢ ⎢ 0 0 −1 −1 ⎢ ⎢0 0 0 0 ⎢0 0 0 0 ⎢ ⎢0 0 0 0 ⎢1 0 0 0 ⎢ ⎢0 0 0 1 ⎣ [5] [6] [7] [8] [9] 1 0 0 0 0⎤ 0 1 0 0 0⎥ ⎥ 0 0 1 0 0⎥ ⎥ −1 0 0 1 0 ⎥ 0 −1 0 −1 1 ⎥ ⎥ 0 0 − 1 0 − 1⎥ 0 0 0 0 0⎥ ⎥ 0 0 0 0 0⎥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崛为您服务:戴先生 13739056275
图论法用于供水管网水力计算
摘要:图论理论是网络分析的主要工具,现用于管网的水力平衡计算 ,既充 分发挥了图论理论的优势,使计算变得简便、迅捷,又可将管网附件加入计算, 使结果更准确、更符合实际。文中采用峰阵输入管网结构,使输入数据的工作量 大大减少,易于编制程序,计算大型的复杂管网。
其中,a 表示管段中过水断面的高度,d 表示管段直径,a/d 表示阀门开关。 当开度为0时,阀门完全关闭,没有流量通过;当开度为1时,阀门完全打开,对 水流不产生影响。
将阀门水头损失公式用流量表示为:hf=ξ×v2/2g=ξ×2q2/π2gD2 则阻尼系数 R 为:R=2ξq/π2gD2;传导系数为:Y=π2gD2/2ξ×q-1 计算时只需将闸板式阀门的 R 或 Y 值加入,即可计算。 蝶阀的计算方法与闸板式阀门类似 3.2逆止阀 逆止阀是管网中最常见的设备之一,是水流方向控制设备,只允许水 流单向通过。
中崛为您服务:戴先生 13739056275
图2
图1中有一水库 A,三个给水点 B、C、D,Q1表示水库节点供水量,Q2\,Q3\,Q4 分别表示 B、C、D 节点的用水量。管段视为网络图中的对应边,管段的直径、管 长、管道流量、摩损系数等作为管段对应边的权。至此,与管网同构的网络图生 成了。图中箭头表示各条边的方向,即管段中水流方向。
中崛为您服务:戴先生 13739056275
割集 K:
割阵: Af= [ 枝1 2 4 弦3 5 ]
(5)
K1=(e1,e3,e5)
1 0 0 1 -1
K2=(e2,e3,e5)
0 1 0 -1 1
K3=(e4,e5)
0 010 1
割阵 Af 中,每一行表示一个割集。图中有3根枝,所以就有3个割集。割阵中,“+1” 表示该管段在此割集内,且管段流向与此割集内的枝中的流向相同,“-1”表示 流向相反,“0”表示该管段不在此割集内。式(5)的割阵 Af 和割集 K 一一对应。 割阵 Af 可用一个矩阵 A 和一个单位阵 U 表示为:
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数值摆动现象,在第三次迭代时,用前两次迭代结果的 流量平均值作为初始流量值[2],即:
q=q(1)+q(2)2
(20)
中崛为您服务:戴先生 13739056275
中崛为您服务:戴先生 13739056275
求得 q(3),……,这样收敛速度加快。 3管网附件
实际管网中,有许多控制、安全、量测设施,如加压泵、控制阀、逆止阀、 减压阀等附件,对管网运行产生重要影响。传统计算方法都未涉及到管网附件问 题,不仅使计算准确性受损,而且其计算程序无法用于日常管理工作。
图论法处理管网附件时,将附件所在管段视为特殊管段,这些管段的摩损式 要根据其附件的水力学特征计算摩损值,再加入到管网中进行水力平衡计算。本 文给出几种较常见管网附件的处理方法。对于其它附件,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在 此就不一一详述了。 3.1普通阀门 闸板式阀门是用得最多的一种阀门,在一 般的水力计算过程中, 闸板式阀门的水头损失计算一般引用公式 hf=ξ×v2/2g,ξ值见文献[3]。
将供水管网中的管段概化成一条线段(即图中的边),将有附件的管段看成图 中的特殊管段,边与边由节点相连。这样,一个供水系统的管网图就转化为图论 中的网络图。而且管道中的水流是有方向的,所以管网图是有向图。
根据以上所述原则,可将图1所示管网系统,转化为图2所示的网络图。
图1
中崛为您服务:戴先生 13739056275
1 -1 Af=阵与流量列向量可构成割方程。
根据图论理论,割阵的行向量与环阵的行向量正交,这种关系可用式(6)表 示。
[B|U]·[U|A]T=0或者[U|A]·[B|U]T=0
(6)
所以有 B=-AT 或者 A=-BT。这样,环阵可以由割阵求出,反之亦然。
[U A]×[ Y 0 ] × [
h] =Q (16)
0 Y′
-Bh

h×[Y-AY′B]=Q
(17)
根据正交定理得:
h×[Y+AY′AT]=Q
(18)
这就是图论法的求枝摩损式计算公式。h 即为枝管段的摩损向量。解得枝摩 损值 h 后,其余变量可由相应的公式求出。由环方程可得 h′=-B×h,即可求出 弦摩损向量 h′,q、q′向量可以由式(14)求得。
1 0
01]
(2)
中崛为您服务:戴先生 13739056275
中崛为您服务:戴先生 13739056275
式中每一行表示一个基本回路(环)。环的方向以该环对应弦的方向为准。“-1” 表示管段中的流向与环中弦的方向相反,“1”表示相同,“0”表示该管段不在此 环内。Bf 可用矩阵 B 和单位阵 U 表示为式(3)。
任何管道的水力计算都可以用管段流量 q\,水头损失 h\,管径 D\,管长 L 和 管壁条件 C 等5个因素来描述。一般 D、L 和 C 为已知条件,只有 q 和 h 未知。因 此,求解一个管网的水力平衡问题,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利用 q 和 h 的关系, 消去 h,以 q 为未知量计算,求出 q 后,反求 h;二是首先消去 q,以 h 为未知 量计算;解出 h 之后,再反求。图论法也可从这两方面入手,即求弦流量式和求 枝摩损式。前者只适用于环状网,而后者则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管网,所以本文着 重介绍后者。
网络图的生成树(全涉及树)可以有很多种,在计算时可以任选一种。在本例 中,选1、2、4这3条边为图的生成树,则补树(余树)的各边(弦)为3、5.各弦将 与枝构成基本回路,一个基本回路中有且仅有1条弦。用基本回路矩阵 Bf 表示则 如式(2)所示。
枝1 Bf= [
2 4 弦3 5
-1 1 0 1 -1 -1
式(11)中 C1.852×D4.87/10.68×L 对某一管段来说是个常数,可用 W 表示。则传导 系数 Y 可以表示为:
Y=W×|q|-0.852
(19)
在迭代计算时,第一次可以直接用 W 代替 Y 进行计算,求出 h\,q 后计算 Y, 再求新的 q 值,如此反复计算,直至前后两次的 q 值符合给定的误差标准为止。
-1 1 0 Bf=[B|U],其中 B= [ 1 -1 -1 ] (3)
环阵与管段摩损列向量 hf 构成环方程如式(4)所示。摩损向量的元素顺序与 Bf 中每行元素所对应的管段顺序相同。
Bf×hf=0。其中 (4)
hf=(h1,h2,h4,h3,h5)T
图论理论中,连续方程用割方程代替。每个割方程只含一根枝,并和相关的 弦构成割集,将图2分割成互不连通的脱离体。这样,图中就有3个割集。割集和 割集阵 Af 如式(5)所示:
(9) (10) (11)
用 h 向量表示管段摩损:h 表示枝摩损,h′表示弦摩损;
用 q 向量表示管段流量:q 枝管段流量,q′表示弦管段流量。
割方程的右端项 Q 为脱离体所含节点流量之和。
方环程: Bf×h=0,即 [B U]×
[ h]
=0 (12)
中崛为您服务:戴先生 13739056275
中崛为您服务:戴先生 13739056275
设一管网有 J 个节点,P 条管段,L 个环,则三者满足 L=P-J+1的关系。管 网的每一管段都有 q 和 h 两个未知量,因而未知量的个数为2P。但管网环方程有 L 个,线性无关的连续性方程有 J-1个,总数为 L+J-1=P 个,不能求解2P 个未知 量[1]。因此,必须借助 P 个管段摩损方程式。管段摩损方程式线性化后的通式 如(7)和(8)所示。系数 R 称为阻尼系数,Y 称为传导系数。R 和 Y 的具体形式与 所选用的摩损公式有关,是 D、C、L 的函数。摩损公式线性化后,R 还是 q 的函 数,Y 还是 h 的函数。不过,在求解过程中,总是把 R 和 Y 当作已知量来对待。
关联矩阵通过选主元初等行变换即可得到割阵:先选关联阵第一行中一非零
中崛为您服务:戴先生 13739056275
中崛为您服务:戴先生 13739056275
枝元素为主元,并使其为+1,消去其它各行中此主元;再选第二行、第三行、… 的主元,最后即得割阵 Af。因此,可以由关联矩阵导出割阵和环阵。2图论法模 型
网络图中节点与边的关联函数可以用完全关联矩阵 I4×5表示如式(1)所示。
顶点
边的编号
(1)
式中:Iij= { 1,表示 j 管段与 i 节点相连,且管内水流流离该节点; 0,表示此管段不与该节点关联;
-1,表示 j 管段与 i 节点相连,且管内水流流入该节点。
完全关联矩阵与管段流量列向量 q 以及节点流量列向量 Q 可组成管网节点方 程(即连续方程)Iij×q+Q=0,q=(q1,q2,q3,q4,q5)T,Q=(Q1,Q2,Q3,Q4)T。
关键词:供水管网 水力计算 图论法
前言 供水管网的水力平衡计算是供水系统规划设计、经济评价和运行管理的基
础。水力平衡计算的目的就是在确定管径的情况下求出满足连续方程和能量方程 的各节点压力水头和各管段流量。目前常用的水力平衡计算方法有哈代-克罗斯 法(Hardy-Cross),牛顿-莱福逊法(New ton-Raphson),线性理论法 (Linear-Theory),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等等。所有这些方法各有所长, 适用范围各不相同,有的还需人工假设管段流量,使输入数据工作量增大,且未 考虑管网附件的影响。本文介绍的图论法将复杂的管网处理为相应的“网络图”, 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用峰阵输入原始数据来描述管网结构,输入的数据量最 少,不易出错,易于计算大型的复杂管网。其计算过程可同时考虑管网附件,如 控制阀、加压泵、逆止阀、减压阀等,使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 1图论原理
阻尼 h=R×
式:
q
(7)
传导 q=Y
式:
×h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