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毕业论文选题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毕业论文选题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学院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表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日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毕业论文选题

本团队专业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仿真编程、数据统计、图表绘制以及相关理论分析等。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毕业论文选题:

基于多学科的飞行器并行工程支撑技术的研究

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和表面瞬态温度计算研究

高超声速滑翔式飞行器气动性能分析与评估

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影响部件的热分析

复合材料层合结构减重优化与瞬态传热分析方法

飞机多学科设计协同优化及近似技术研究

联接翼结构特性研究

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加热及热响应分析

浮空器飞控系统的多学科设计优化

工况模态分析在时变航天器结构中的应用

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加热与热防护系统性能的仿真与试验研究

面向飞行器设计的分布并行算法的研究

飞行器设计中的稳健设计方法研究

MDO在空空导弹设计中的应用

飞行器协同设计中的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研究与应用

飞行器并行工程中的产品数据交换机制

基于SAGE的分布式高性能优化设计平台

飞行器集成设计框架软件研究

有翼导弹概念设计中的气动/隐身一体化建模研究

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加热特性及其计算方法研究

高超声速飞行器中圆柱类贮箱液固耦合动力学研究

飞行器数字化装配建模与序列规划研究

基于自适应结构与智能蒙皮技术的流场主动控制仿真研究新型超压翼伞特性分析与控制系统初步设计

发射系统仿真计算方法和平台建设研究

水下滑翔机垂直面运动研究

高超声速火箭气动加热数值计算方法研究

多阶频率与振型约束下的结构动力学优化设计

空腔流动的机理模拟和控制

大气风场模型研究及应用

高精度空间飞行器动力学集成建模方法研究

热冲击作用下含缺陷超高温陶瓷结构的损伤行为数值模拟靶弹飞行器纵向通道控制器设计研究

数字化设计技术在自转旋翼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强扰动下飞翼飞机着陆控制技术研究

带大惯量负载的空间驱动机构运动特性分析

无尾布局微型飞行器的设计

CFD不确定度的初步研究

翼型俯仰浮沉耦合振动问题的数值计算研究

物理风洞与虚拟风洞的多源数据融合与管理

基于材料塑性行为的随动强化模型的有限元分析

典型机翼盒段静力破坏过程的数值仿真

高速乘波飞行器气动布局设计研究

飞行器气动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一体化性能数值模拟

基于非定常涡的结构非线性气动伺服弹性研究

基于图像的微扑翼飞行器运动检测研究

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一体化数值模拟

鱼类游动的N-S方程数值模拟与推进机理探索

微型飞行器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山融3号小麦耐盐相关过氧化物酶基因及植物抗砷基因工程初步研究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工程设计框架结构(八)

第十二章独立基础设计 本设计采用柱下独立阶梯基础,下面对③轴线边柱的基础进行设计。 12.1基础设计资料 房屋震害调查统计资料表明,建造于一般土质天然地基上的房屋,遭遇地震时。极少 有因地基承载力不足或较大沉陷导致上部结构破坏。因此,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下述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①砌体房屋; ②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的一般厂房、单层空旷房屋和8层、高 度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以及与其基础荷载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 ③规范中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 本设计为5层框架结构,建筑高度为19.5m,属于第二中类别,故不进行基础抗震承 载力验算. 基础混凝土为C30,f16.7 c 2 N/mm, 2 f1.57N/mm;垫层混凝土为C15,100 t 厚,两侧各伸出100mm;钢筋采用HRB335级, 2 f300N/mm,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为 y 50mm厚。 12.2基础设计 12.2.1确定基础埋深 基础埋置深度是指设计室外地坪至基础底面的距离,且基础埋置深度应在冰冻线以下200mm。本设计所在的场地的土层条件,地下水位在自然地面以下9.55-11m,土壤冻结深 度在室外地坪以下1.3m。综上所述,则基础埋置深度d=1.75m。 12.2.2确定地基承载力和基础尺寸 一.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选取边柱计算柱底一组最不利内力组合: M16.266.0322.29kNm k N1718.27373.232091.5kN k V k (16.266.0332.5112.06)4.913.64kN 基础梁尺寸:bh300mm400mm 则,纵向传给基础的竖向力为: N 纵 0.30.49.00.6259.00.64.90.680.42.72.422.35

信息安全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参考课题

经验是由痛苦中粹取出来的。 少为失败找理由 多为成功找方法 大多数人想要改革这个世界 却不晓得即时从小事做起 网络、信息安全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参考课题 课题类型 序 号 参考题目 设计要求 网 站 建 设 类 1 **学校计算机系 设计一个B/S(浏览器/服务器)交互式动态 要求不要脱离数据库而独立存在 要体现出交互性 比如说要有用户注册、登录、不同的用户授予不同的权限、聊天室、留言板、论坛、搜索引擎等其中的几项容 并能够在网络上发布 要求结构合理 具有LOGO、Banner的设计 主题鲜明 导航和超清晰 形式与容统一 页面布局合理美观 风格统一 首页主题明确 要有二级网页 2 **精品专业宣传 3 **旅游

**示院校宣传 5 **精品课程宣传 6 **公司或企事业单位的宣传 7 **学校学生档案管理 8 **企业网上留言管理 9 **学校网上查分 10 **学校教育论坛 11 **学校同学录管理 12 **网上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3 **网上考试系统的论坛实现 14 **企业合同管理 网

管 理 类 1 **企业无线网络设计与实现 应用网络连接技术及管理功能 开发设计、构建出技术先进、实用性强的网络连接系统、网络应用服务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相关设计作品可在真机、仿真软件或虚拟机中实现 也可用视频记录整个过程 2 **学校DHCP服务器规划与实现 3 **学校**服务器规划与实现(要用性) 4 **企业**服务器规划与实现(要用性) 5 防火墙技术在**企业网络中的应用 6 病毒查杀在**企业网络中的设计与实现 7 常见网络故障诊断与解决方案 网 络 工 程 类 1 **会议室无线局域网系统部署; 根据网络设备不同的特点设计出校园网、企业网的整体方案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61164

现浇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护措施。 目录 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2) (1)混凝土原材料 (2) (2)混凝土的搅拌 (2) (3)混凝土的运输 (2) (4)混凝土的浇筑 (3) (5)混凝土的养护 (3) (6)加强施工管理 (3) 三、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4) (1)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4) (2)露筋 (4) (3)混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 (4) (4)混凝土表面不平整 (5) (5)混凝土裂缝 (5) (6)混凝土夹芯 (5) (7)外形尺寸偏差 (5) 四、论文结语 (6)

引言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日趋成熟,城市中不断涌现出大规模、节能环保、形态迥异的高层建筑,而这些建筑普遍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由此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钢筋混凝土,其施工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质量安全,因此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本文对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简要阐述,就施工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探讨。钢筋混凝土工程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工种之一。 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以钢筋混凝土作为主导施工过程的当代建筑工程中,现浇混凝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耐久与整体性,我们必须确保工程的质量,就得控制好混凝土的质量。 首先,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抓好每一施工环节。现浇混凝土工程包原材料料、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五个施工过程,每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如下: 混凝土原材料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后方可应用。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各级石子超逊径颗粒含量的变化,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如果黏土、淤泥在砂中超过3%,在碎石、卵石中超过2%,则这些极细粒材料在集料表面形成包裹层,妨碍集料与水泥石的粘结。它们或者以松散的颗粒出现,大大地增加了需水量。如使用有机杂质的沼泽水、海水等拌制混凝土,则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盐霜。对混凝土集料来说,影响配合比组成变异而导致混凝土强度过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含水率,含泥量的变化和石子含粉量的影响。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如砂石的含泥量超出标准要求时,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及时筛选并采取能保证混凝土的其他有效措施。砂子含水率,通过干炒法,及时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实际用水量和集料用量。对于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变异,是通过胶砂强度试验的快速测定,根据水泥活性结果予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砂、石子各性能指标必须达到规范要求。混凝土的搅拌 混凝土的搅拌,目的是使混凝土中的各组成骨料混合成一种各物料颗粒相互分散、均匀分布的混合物。搅拌过程的控制有以下几方面:首先,选择机械搅拌代替人工搅拌,搅拌时间适中,若搅拌时间过短,混凝土还不均匀,强度及和易性将下降;若搅拌时间过长,不但会降低搅拌的生产效率,同时会使不坚硬的粗骨料,在大容量搅拌机中因脱角、破碎等影响混凝土质量。其中如果用自落式搅拌机,时间搅拌在90~250s以内,如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时间控制在60~200s以内,采用搅拌机容量越大,则搅拌时间较长的原则。其次,采用二次投料法代替一次投料法,强度可提高约15%,可省水泥15%~20%。其中预拌水泥浆法是先将水泥和水充分搅拌成均匀的水泥净浆后,再加入砂和石子搅拌成混凝土;或用预拌水泥砂浆法:先将水泥、砂、水加入搅拌筒内进行充分搅拌,成为均匀的水泥砂浆后,再加入石子搅拌成为均匀的混凝土。第三,进料容量控制为出料容量的倍左右,且是搅拌机械的倍。因为进料容量超过规定容量的10%以上,就会使材料在搅拌筒内无充分的空间进行掺合,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反之,装料过少,则又不能充分发挥搅拌机的效能。 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要求做到运输过程保持良好的均匀性,不离析、不漏浆,即要保证运输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设计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设计目录 1 绪论 (1) 1.1 论文背景及目的 (1) 1.2 论文研究方法 (1) 1.3 供电设计的主要容 (1) 2 负荷计算与无功功率补偿 (2) 2.1 负荷计算 (2) 2.1.1 负荷计算的意义 (2) 2.1.2 按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 (2) 2.1.3 6kV负荷计算 (3) 2.1.4 NO.1~NO.5变电所380V负荷计算 (3) 2.2 无功补偿计算 (4) 2.2.1 确定补偿容量 (4) 2.2.2 补偿后的功率因素 (6) 3 变压器选择与主接线方案的设计 (8) 3.1 选择降压变压器 (8) 3.1.1 35kV/6kV变压器的选择 (8) 3.1.2 6kV/380V变压器的选择 (9) 3.2 工厂主接线方案的比较 (10) 3.2.1 工厂总降压变电所高压侧主接线方式比较 (10) 3.2.2 工厂总降压变电所低压侧主接线方式比较 (10)

3.2.3 工厂总降压变电所供配电电压的选择 (11) 3.3 总降压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 (11) 3.4 高低压配电柜选择 (11) 4 短路电流计算 (13) 4.1 短路计算的意义 (13) 4.2 短路计算 (13) 5 电气设备选择 (15) 5.1 电气设备选择与校验的条件与项目 (15) 5.2 设备选择 (15) 5.2.1 断路器的选择 (15) 5.2.2 隔离开关的选择 (17) 5.2.3 高压熔断器选择 (18) 5.2.4 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19) 5.2.5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20) 5.3 母线与各电压等级出线选择 (23) 5.3.1 6kV母线的选择 (23) 5.3.2 选择35kV线路导线 (25) 5.3.3 6kV出线的选择 (26) 6 继电保护选择与整定 (32) 6.1 35kV侧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方案与继电保护的整定 (32) 6.1.1 35kV主变压器保护 (32) 6.1.2 6kV变压器保护 (35)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选题列表1

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类: 1、泵体无夹具工艺设计论文 2、连接座课程设计 设计类: 1、斗式提升机的设计 2、建筑卷扬机的设计 3、船用挖掘机起升机构的设计 4、15KN船用柴油机绞车的设计 5、3T悬臂起重机的设计 6、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的设计 7、12T桥式起重机起升机构的设计 8、8T桥式起重机主起升机构的设计 9、SGB-620-40T型刮板输送机的设计 10、钢筋弯曲机的设计 11、单轨抓斗起重机设计 12、5T电动单梁桥式起重机的设计 13、矿用提升机构的设计 14、胶带式输送机的设计 15、数控龙门三枪H型钢自动火焰切割机 16、双梁起重机毕业设计

17、螺旋输送机的设计 18、船用锚机的设计(起重) 19、船用柴油机绞车的设计 20、机械手设计 21、电动(液压)锚机的设计(起重) 22、12.5T单卷筒绞缆车设计(起重) 23、柴油机绞车的设计(起重) 24、-WY型滚动轴承压装机设计 25、带式输送机 26、设计-“包装机对切部件”设计 27、数控回转工作台 28、无摩擦球阀设计 29、旋风除尘器设计 30、液压控制阀的理论研究与设计 31、起毛机主传动结构设计 32、球面蜗杆加工专用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设计 33、发动机余热发电系统设计 34、射流抛光实验装置中抛光槽系统的研制 35、基于MATLAB的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36、减速机设计 39、1.8T慢速卷扬机设计 40、愕式破碎机

PLC设计: 1、自动装卸料气动机械手PLC控制设计 2、自动售货机的PLC系统设计 3、机械手控制PLC设计 4、机舱环境检测系统设计(单片机) 5、乘客电梯的PLC控制 6、电梯的PLC控制 7、卧式双面钻孔机床PLC 8、自动钻床与机械手的配合运用PLC控制设计 9、污水处理系统的PLC设计 10、单片机: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11、基于UC3842开关电源的设计 12、PLC在X53K铣床改造中的应用 工艺夹具类: 1、中间泵壳工艺与两套工装夹具的设计 2、空气管工艺与两套工装夹具的设计 3、排气管工艺与两套工装夹具的设计 4、钻床立柱工艺与两套工装夹具的设计 5、涡轮箱工艺与两套工装夹具的设计 6、摇臂工艺与两套工装夹具的设计 7、前刹车调整臂外壳

工程测量毕业论文设计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学生姓名:孙文磊 年级:2011 专业:工程测量技术 指导教师:高润喜 完成日期:2014年5月1日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工程测量的测量仪器 第三章隧洞地面和地下高程控制网略图 第四章隧洞地面和地下平面控制测量设计说明 4.1 确定遂洞地面和地下平面控制网的等级进行遂洞横向贯通误差的预计4.2 地面和地下平面控制测量等级的各种技术要求 4.2.1 地面控制测量的等级标志形状和尺寸的设计 4.2.2 平面控制测量所用的仪器

第五章隧洞地面和地下高程控制测量设计说明 5.1 地上高程控制测量误差引起的竖向贯通误差≤15mm 5.1.1 竖向贯通误差的预算 5.2 地面和地下高程控制测量的等级的各种技术要求 5.2.1 高程控制点的标志设计 5.2.2 确定所使用的仪器和工具 5.2.3 高程控制测量的外业观测方法、各项限差及内业计算的计算要求5.2.4 外业成果的整理与平差计算 第六章隧洞施工放样方法、精度的设计说明 6.1 洞外中心线的测设方法及要求的设计 6.2 隧洞中心控制桩外的设计 6.3 洞内施工导线、基本导线、主要导线的精度、测量方法设计6.4 隧洞内高程控制点测量方法、精度要求 6.5 隧洞进出口点的设计高程、个100 整数桩的设计高程 6.6 隧洞施工面的放样方法

6.7 纵、横和竖向贯通误差的测定方法 第七章总结 第一章 东山隧洞施工测量工程位于维州市东山镇西南方向,其东南方向是东山小学,离东山镇约2km ,离东山小学约1.5km ,距其不远有一条穿过东山镇的南北公路。公路对隧洞的施工提供了比较方便的交通路线。 隧洞全长为3156m ,穿过东山山头,东山山头的高程H=198.236m 。隧洞进口的设计高程HA=78.000m ,隧洞的设计坡降为0.3% 。 第二章本工程测量单位所拥有的测量仪器为 (1)全站仪,测程3km ,测距精度:±(2mm +2ppm · D ) 测角精度:± 2 ″ (2)DS3 水准仪 (3)30m 钢尺 根据所拥有的仪器及遂洞的地形图采用光电测距导线网作为平面控制网。由东山地形图可知道该地形比较陡,通视条件差,不宜布设多边形的平面控制网,测角网测量的角数比较多降低测量的速度,随着全站仪测距精度的提高,采用边角网的平面控制网可以提高测量的速度同时也可以保证测量的精度。由表 2.1.1 可知道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可能为三等或四等,而且三、四、五等平面控制网,可以用相应等级的导线网来代替。所以本工程的控制网采用了光电测距导线网。平面控制网见东山地形图。 表 2.1.1 洞外控制网等级选择

安全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安全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论文金老师特别提醒】以下题目均为示例题目,供大家写作参考使用。因为已经在互联网公开,为了避免重复和抄袭,写作时最好能稍加改动,比如换个写作方向或者换个研究对象,都是可行的。论文中遇到什么问题也可以与我一起交流探讨(见尾部)。 二、论文参考题目 试谈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 如何让从业人员更乐于接受安全管理 精细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探讨 新形势下安全管理的新挑战与对策思考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浅析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在煤矿采矿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控制 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对策分析 加油站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房建施工中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研究 手术室安全管理中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应用分析 探讨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魏家峁煤矿工程基建期的安全管理 强化校园综治安全管理 做好基层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谈采油厂安全管理文化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探究责任心和执行力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试论企业安全管理及主要对策 英国建筑安全管理实践之研究与借鉴 采油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之我见 浅谈企业安全管理及主要对策 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 以人的安全健康为核心的安全管理新体系的探讨安全管理“八法”的探索与研究 浅析我国煤矿的安全管理 LGD危险品安全管理专家系统的研究 房地产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分析 标准化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探讨 浅谈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 试论化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安全管理重在提升安全素质 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与实践应用 加强新生儿科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 刍议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要点 高职院校学生安全管理思考 安全管理对现代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产生的影响分析浅议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 浅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 浅谈安全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的应用 新时期构建校园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探讨 热电厂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

(完整版)安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

太原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生姓名: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所属系(部): 二〇一五年十月

前言 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运用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联系矿井生产实际进行矿井开采设计,并就本专业范围的某一课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能力训练,也是对一个采矿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训练。 本次设计的内容是麦地掌煤矿通风系统设计。是在麦地掌煤矿井田概况和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搜集到的其它相关原始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参考《煤矿开采学》、《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矿井开采设计手册》等参考资料,在辅导老师深入浅出的精心指导下独立完成。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受益非浅。此次毕业设计是根据国家煤炭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结合设计矿井的实际情况,遵照采矿专业毕业设计大纲的要求,在收集、整理、查阅大量资料的前提下,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独立完成设计的。 通过本次设计,我看到了许多以往自己欠缺的地方,提高了综合能力,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本人的初次设计,错误难免,恳请各位老师指正。 本次设计的指导老师为老师,同时还得到了田取珍、曲民强、丰建荣、王开等老师的悉心指导,他们在许多方面给予了宝贵意见,为了帮助我们顺利、正确地完成毕业设计,经常加班加点,牺牲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设计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恳请各位老师不吝指正。 学生:

摘要 本次设计是开采麦地掌煤矿02、6、8#煤层,煤层厚度分别为 3.3m、1.86m、2.14m,煤层间距分别为60m、40m。据井田外围资料调查该井田为高瓦斯矿井,上组煤瓦斯涌出量平均为14.24m3/t,下组煤为35.22 m3/t。煤层均有爆炸危险性。煤的自然倾向等级为不易自燃。根据矿井涌水量预测,该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255m3/d,涌水量最大时为1600 m3/d。 本井田位于清徐县城北约10km处,其间有清徐~古交公路相通。清徐县城距太原市约40km,其间有307国道相通。井田内地形虽较复杂,但村与村之间均有简易公路相联,可通行卡车。所以工业广场的位置位于陈家坪附近,采用立井开拓,主、副立井及风井的断面分别为33.2m2、19.625 m2、19.625 m2。开拓方案一为从陈家平附近向北开掘东运输、轨道、回风大巷至北部井田边界,然后再从陈家坪向西开拓南运输、轨道大巷,再向北掘进西运输、轨道、回风大巷。方案二是在陈家坪的南侧掘进运输、轨道和回风大巷,然后在井田西侧掘进西运输、轨道、回风大巷至北部边界。方案一、二的工业广场都位于陈家坪附近。根据比较开拓工程量可视为相同,但在技术上方案二出现反向运输,且工作面推进方向太长,设备要求高,所以选择开拓方案一。开拓方案一划分为四个盘区,整个井田划分为38个条带,首采区定为中央一盘区,盘区储量为20.4Mt 。 矿井达产时的首采工作面位于一号盘区,该盘区划分为11个条带,工作面长度为180m,推进长度为1950m,回采工艺采用后退式、综采一次性采全高机械化采煤法,采用“三八制”作业制度。采空区采用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矿井通风采用抽出式通风,矿井总风量为102m3/s困难时期和容易时期的风阻分别为1277P a、2413 P a。通风机的型号为FBCDZ-10-NO30D,其风量范围为54-184m3/s,风压范围为1200-3690 P a。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摘要 混凝土因其取材广泛、价格低廉、抗压强度高、可浇筑成各种形状,并耐火性好、不易风化、养护费用低,成为当今世界建筑结构中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但是混凝土抗拉能力差、脆性大、容易开裂。一般对结构的使用无大的危害,可允许其存在;但是这些裂缝在使用荷载或外界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下,不断产生和扩展,引起混凝土碳化、保护层剥落、钢筋腐蚀,使混凝土的强度和刚度受到削弱,耐久性降低,严重时甚至发生垮塌事故,危害结构的正常使用,必须加以控制。 关键词:混凝土 ;裂缝; 成因 ;控制措施

目录 第一章前言 (2) 第二章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3) 混凝土施工造成的裂缝 (3) 混凝土浇筑时模板洒水造成的裂缝 (3) (3) (3) (3) (3) (4) 混凝土本身原因造成的裂缝 (4) (4) (5) (5) (5) (5) (6) (6) 混凝土外界因素造成的裂缝 (7) 第三章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7) 混凝土结构设计方面的控制措施 (7) 施工方面的控制措施 (9) 混凝土施工温度方面的控制 (12) 原材料及施工配合比方面的控制措施 (12) 第四章混凝土裂缝控制案例 (13)

工程概况 (13) 裂缝的出现部位和表现形式 (14) 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14) 此实例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措施 (15) 以后混凝土施工裂缝的防治措施 (15) 结束语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第一章前言 混凝土结构裂缝在我们施工过程中都要产生,为了避免砼有害裂缝的出现,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在工程施工中应尽可能采取必要的技术和施工措施来控制裂缝的出现,使我们所施工的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尽量减少到国家规范要求以内。 混凝土裂缝也是社会各界可以接受的一种现象,只是我们如何将有害程度控制在规范要求以内。正因为混凝土是多种材料组成的一种混合体,它又是一种脆性材料,它在受到不同压力、温度和外力的作用下,都有可能出现裂缝。 混凝土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由于混凝土裂缝的存在和发展往往会使其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造成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降低,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很多工程结构的失事都是由于混凝土裂缝造成的。混凝土规范也明确规定:结构构件在所处的不同条件下,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但是在施工中应尽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产生,使其结构尽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尤其要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本文结合的现场施工经验,并大量资料,分析了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和控制措施。 第二章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有多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大致可分为混凝土施工、本身特性、外界因素等三大类。在此,我们就按此分类来谈谈混凝土裂缝形成的成因。 混凝土施工造成的裂缝 混凝土浇筑时施工模板洒水不当,过于干燥,或因模板本身吸水量过大,造成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变形产生裂缝。 混凝土振捣施工造成的裂缝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优秀

毕业设计(论 文) G RADUATE D ESIGN (T HESIS ) 基于STC89C52的无线抄表系统——硬件系统设计 学 生 学习中心 奥鹏学习中心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 2015年 9 月 1 日 东北大 学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 院教 务 处

目录 1. 绪论 0 1.1无线抄表系统研究的意义 0 1.2无线抄表系统的现状 0 2.设计方案的确定 (2) 2.1设计功能要求 (2) 2.2 系统的基本方案 (2) 3.硬件系统 (4) 3.1.1总电源方案概况 (4) 3.1.2总电源方案设计 (4) 3.2 采样电路模块 (4) 3.2.1采样电路模块概况 (4) 3.2.2采样电路模块方案设计 (5) 3.3收发模块 (8) 3.4 CPU模块 (9) 3.4.1 89C52主要功能 (10) 3.4.2管脚说明 (11) 3.4.3 振荡器特性 (13) 3.4.4 芯片擦除 (14) 3.5 显示模块 (14)

4.硬件电路板制作与调试 (16) 4.1 电路版设计的先期工作 (16) 4.1.1利用原理图设计工具绘制原理图 (16) 4.1.2手工更改网络表 (16) 4.3 设置PCB环境 (17) 4.4 布置零件封装的位置 (18) 4.5 元器件的锁定 (18) 4.6布线规则设置 (19) 4.6.1安全间距(Routing标签的Clearance Constraint) 19 4.6.2走线层面和方向(Routing标签的Routing Layers)19 4.6.3过孔形状(Routing标签的Routing Via Style). 20 4.6.4走线线宽(Routing标签的Width Constraint).. 20 4.6.5敷铜连接形状的设置(Manufacturing标签的Polygon Connect Style) (20) 4.7 手动布线和布完调整 (20) 4.7.1 手动布线 (21) 4.7.3对所有焊盘补泪滴 (21) 4.8 放置覆铜区 (21) 4.9 打印PCB电路板 (22) 4.10制作电路板 (22)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建筑设计的多样化,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对保证工程安全和控制工程造价至关重要。在选择基础形式时与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上部结构类型、地质情况、抗震性能、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及施工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为节约投资应该对地基基础多方案比较进行优化设计。 本设计的题目是焦作三维国贸中心4#住宅楼桩基础设计,主要思路是根据地质勘察资料、施工条件和工程要求,确定桩基础的桩型、桩的断面尺寸和长度、单桩容许承载力、桩的数量和平面布置以及承台的尺寸和构造,再根据承受的荷载验算桩基承载力,估算沉降量并验算桩和桩承台的强度。 通过设计桩基础要达到掌握桩基设计计算的具体原理及主要设计步骤,更深入地理解桩基工程特性。通过本次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使作者对桩的受力特点、制作工艺、设计过程和施工方法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做到了把作者大学四年所学的力学知识和基础课程与具体工程紧密结合,真正实现了理论应用于实践,增强了动手能力,对今后解决实际问题大有帮助。 关键词:地基;桩基础;钻孔灌注桩;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architecturaldesign, foundation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is very important to guaranteeonstruction safety and control the project cost. In choosing base form buildings withhe use of the properties, the upper structure type, geological conditions, seismicperformance and influence on surrounding buildings and the construction conditions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To save investment should optimize the foundation schemes designed. the main idea of this design is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data,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and engineering requirements, determine the pile foundation pile type, pile section size and length, the number of allowable bearing capacity of single pile, pile and plane arrangement and the size and structure of the cofferdam, again according to withstand the load calculation of pile foundation bearing capacity, estimating and calculating the pile settlement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pile caps. Through the design to achieve mastery of pile foundation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concrete pile foundation principle and main design step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pil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drill hole filling pile foundation design, the author of pile bearing characteristics, production technology, design process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has a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did the author at the university four years learning knowledge of mechanics and basic course and combining concrete engineering, truly achieve the theories into practice, enhance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the future. Key words:the foundation; Pile foundation;Bored piles; Design; The construction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姓名: 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系: 专业:土木工程 年级:2013级 学号: 指导教师(校内):职称: 指导教师(校外):职称:

2015年3月26日

摘要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规模工程建设的进行,建筑行业规模日益扩大,安全管理已成为了现代施工企业必须重视的课题,要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管理的工程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以及目前施工企业安全风险意识差的状况,从而论证了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及意义,接着就如何识别安全风险,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对其特点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具体论述,最后,就如何应对安全风险,对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安全管理体系的计划和建立、实施和行动、检查和评价、优化和改进作了具体的论述,论证了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并坚持地执行,才能保证安全管理体系的良性循环状态,从而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 关键词: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安全管理

ABSTRACT Now, 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large-scal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expanding the scale, safety management has become the moder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subject, to prevent the accidents, we must improve their security management level.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safety risk and influence, as well as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afety risk consciousness difference of conditions, so as to prove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and then how to identify safety risk,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safety risk point a concret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auses of the concrete discusses, finally, how to deal with security risk for the whole process of safety management,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and action,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optimize and improve the detailed,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only constant and improve th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adhere to the enforcement, to ensure th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the virtuous cycle of state, so as to realize the goal of safety management. Keywords:project construction safety risk safety management

煤矿安全工程毕业论文

煤矿安全工程毕业论文 煤矿安全工程毕业论文 题目:煤矿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摘要 煤矿事故频繁发生是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为了探求煤矿事故的发生机理,分析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预防对策,以指导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从而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保障广大煤矿职工的人身安全。 煤矿事故原因及其预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包括工程技术问题,也涉及到相关的政策、管理。根据专业特点,本文研究重点集中在工程技术方面,同时兼顾相关的政策与管理。本文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找出了煤矿五大灾害事故的发生规律、发生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预防对策。第二部分,在全面总结我国煤矿灾害及其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得出了煤矿灾害事故频发的宏观原因和深层次原因,提出了煤矿灾害防治的国家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煤矿事故, 原因, 预防对策,安全监管

目录 摘要 (1) 一、绪论 (4) (一)研究背景 (4)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5) (三)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6) 二、煤矿瓦斯事故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6) (一)瓦斯爆炸原因分析 (6) (二)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技术措施 (7) (三)煤(岩)与瓦斯突出及其预防 (9) (四)瓦斯喷出及其预防 (11) (五)小结 (12) 三、煤尘爆炸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12) (一)煤尘爆炸条件 (122) (二)煤尘爆炸的过程 (13) (三)煤尘爆炸的特征 (13) (四)煤尘爆炸的危害性 (13) (五)采取的防范措施 (14) (六)小结 (15) 四、煤矿火灾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技术 (15) 4.1煤矿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 (15) 4.2矿井火灾防治技术 (16) 4.3小结 (17) 五、煤矿水灾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17) (一)煤矿水灾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 (17) (二)煤矿水灾事故类型 (18) (三)煤矿水灾事故原因 (18) (四)矿井水灾防治对策 (200) 六、煤矿顶板事故的原因和防治 (21) (一)煤矿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 (21) (二)顶板事故的预防措施 (22) (三)小结 (23) 七、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24) (一)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宏观原因 (24) (二)煤矿事故多发的深层次原因 (27) (三)政策和措施建议 (31) 致谢 (35)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 例如房屋、道路、铁路、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一: 摘要:建筑土木工程项目不仅要保证工程质量,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工程项目成本也同样是建筑工程管理中一项重要课题,成本控制与土木工程效益有直接的联系,合理的成本控制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工程开支,创造更大的工程价值。 关键词:建筑土木工程;成本控制 一、引言 项目成本控制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在保证项目有效和按时实施的前提下,运用有效的管理,技术和经济措施对项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进行计算和监督的过程。一项工程的开展,尤其是土木工程项目,其所创造的价值更多为无形价值。建筑设施等需要保证质量,但是成本支出也不能毫无限制。通过成本的控制来降低费用支出,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不仅为整个工程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同时保证了公司的持续发展。因此,成本控制对于土木工程建筑而言,更加具有实际管控意义。 二、当前建筑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1、建筑项目成本意识缺乏 在当前施工过程中,许多施工项目开工前缺少编制项目成本计划,再生产过程中也缺乏相应的组织设计。项目经理关心利润却对成本开支状况较少过问,缺乏成本意识,不利于建筑成本的控制;其次,施工人员缺乏成本意识。节约在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但是有 些施工人员缺乏成本意识,在施工过程中不注意节约,造成了很多原材料的浪费,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2.2、建筑项目成本控制方法不完善 在当前建筑工程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还是沿用以往传统的项目成本控制,工程质量、进度以及成本都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把建筑工程项目进展过程中成本的预算值与实际值进行相应的比较。这种办法在重点项目进程应用时,很显然是正确的。但是,工程项目控

(完整版)建筑电气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任务书

摘要 主要对其进行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综合布线系统等弱电设计,总建筑面积7558.94平方米,为学校标志性建筑。按照建筑设计要求,所有教室均按多媒体教室设计。 该工程首先对供配电系统进行设计,在供电系统中涉及到建筑供配电的负荷分级和智能建筑对供电的要求以及如何减少电能损耗。在低压配电系统设计中主要考虑配电系统的原则,配电系统配电方式以及配电设计的质量。最后利用需用系数法对系统的负荷进行计算。 照明系统的设计是在照度要素和要求的基础上,满足照度均匀度,亮度均匀度,眩光的限制与利用,颜色对比,阴影的处理,照度的稳定性等的要求,利用单位容量法对光源和灯具

进行选择和布置。然后根据各回路的计算电流来选择使用的开关,插座,导线,断路器等器件。 弱电部分的设计主要是消防和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综合布线是采取标准化的统一材料、统一设计、统一布线、统一安装施工做到结构清晰,使用方便,便于集中管理和维护。 关键词:供配电系统 , 照明系统, 弱电系统 , 建筑物防雷系统,弱电系统 外文翻译 Electrical design of integrated building Its main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s, lighting systems, and other strong electrical socket system design , such as weak cabling systems designed to meet all the requirements of a modern intelligent building . The project first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design,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construction related to the classification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 load power requirements of the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the design of low-voltage distribution system mainly consider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 distribution method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distribution design. Finally, the required system load factor method of calculation . The design of the lighting system i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llumination elements and meet the illumination uniformity , brightness uniformity, requires the use of restrictions and glare , color contrast , processing, stability of the shadow of illumination , the method of using th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