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最苦与最乐 练习 (2)

合集下载

《最苦与最乐》 练习(后附答案 2022年部编版

《最苦与最乐》 练习(后附答案 2022年部编版

15 最苦与最乐练习基础练习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恩惠()如释重负()契约()揽()悲天悯人()卸却()监督()凡属()恩惠(huì)如释重负(shì)契约(qì)揽(lǎn)悲天悯人(mǐn)卸却(xiè)监督(dū)凡属(fán)2.解释下列词语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达观:契约: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仁人志士:心安理得:海阔天空:①失意:不得志。

②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③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④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⑤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6)契约:旧社会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合同、文书、字据等。

(7)任重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

(8)死而后已: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

(9)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10)心安理得:事情做得合理,对己对人都是很坦然。

(11)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3.请把下列语句和出处连接起来古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俗语无入而自得孔子任重而道远孟子如释重负曾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

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

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最苦与最乐 》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最苦与最乐 》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16 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安分.(fèn) 赔.礼(péi) 监督.(dū)B.卸.却(yù) 循.环(xún) 悯.人(mǐn)C.契.约(qiè) 排解.(jiě) 孟轲.(kē)D.中庸.(yōng) 恩惠.(huì) 离娄.(lòu)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失意主意苦痛如是重负B.达观责任圣贤海阔天空C.毫杰趣味责备悲天悯人D.得罪解除坟暮任重道远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华灯初上,沂河湖心岛上的“蒙山沂水”大型水上实景演出令人叹为观止....。

B.进入七年级,妈妈对小明生活上的照顾越来越具体而微....。

C.莫言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精心钻研,持之以恒....,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D.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4.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A.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

(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B.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

(缺主语,删掉“使”字)C.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

(主谓不搭配,“改革”换为“提高”)D.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

(前后矛盾,将“整整”改为“足足”)5.下面关于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反问)B.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比喻)C.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比喻、夸张)D.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反复)6.下列对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书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2024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修身正己15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题新人教版

2024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修身正己15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题新人教版

15 最苦与最乐1.走近作者梁启超(1873—1929),字 ,号 ,别名 ,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 、学者。

1895年赴北京参与会试,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

主要著作有《 》。

2.文体学问争论文争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看法、提出主见的文体。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论证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见。

争论文应当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练,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说法或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感受等,都属于争论文的范畴。

争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3.字词汇总(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契.约( ) 监督.( ) 卸.却( ) 赔.礼( ) 恩惠.( ) 悲天悯.人( ) 如释.重负( ) 循.环( ) 观⎩⎪⎨⎪⎧( )观看( )道观 佛⎩⎪⎨⎪⎧( )佛寺( )仿佛 分⎩⎪⎨⎪⎧( )分别( )格外(2)【辨清字形】 依据拼音写汉字。

得zu ì( ) z òn ɡ( )然 海ku ò( )天空⎩⎪⎨⎪⎧包l ǎn ( )l ǎn ( )绳 ⎩⎪⎨⎪⎧xi è( )去抵y ù( ) ⎩⎪⎨⎪⎧q ì( )约qi è( )而不舍(3)【理解词义】 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①卸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监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原是佛教用语,后来泛指很困苦的环境。

④ :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⑤ :形容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⑥ :似乎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15课 最苦与最乐 重点练习课后习题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15课 最苦与最乐 重点练习课后习题课件
本文前半部分在论证背负了未来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时主要采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后半部分在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时主要采用了摆事实的论证方法
15 最苦与最乐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恩惠(hu•ì) B.监督(dū•) C.悲悯•(mǐn)
D.诸位•(zhù)
纵然(•zòng) 循环(•xún) 推卸(qu•è) 排解(jiě•)
契约(•qiè) 包揽(lǎ•n) 赔礼(•péi) 大抵(dǐ•)
【解析】 A项“契”应读qì;C项“卸”应读xiè;D项
“诸”应读zhū。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高考结束了,十考生都有一种如• 释•重• 负•的感觉。 B.杜甫悲• 天•悯• 人•,有一颗古仁人之心,所以他的诗大多反映
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本文开头连续提问,连续否定,加强了语言的气势, 起到了吸引读者注意和启发读者思考的作用。
B.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 们勇于负责,直面人生。
C.本文前半部分在论证“背负了未来的责任是人生最大 的痛苦”时主要采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后半部分在
( 设问 )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引用 ) (3)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反问 ) (4)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
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
( 引用、设问 )
4.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许多学业上有
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C.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是任• 重•道• 远•的责任,我们青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最苦与最乐》练习 新人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最苦与最乐》练习 新人教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最苦与最乐》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给下面加粗的字词注音。

恩惠() 如释()重负契()约卸( )却悲天悯( )人监督( )2。

下列选项中有错字的是( )。

A、恩惠如释重负B、锲约达观C、卸却悲天悯人D、监督失意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不苦的原因是,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4. 文学常识填空.本文作者是(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 )、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著有( )。

5. 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A.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 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B.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

(缺主语,删掉“使”字)C.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

(主谓不搭配,“改革”换为“提高")D.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

(前后矛盾,将“整整”改为“足足”)6。

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七年级下册语文 16.最苦与最乐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 16.最苦与最乐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 16.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读《最苦与最乐》回答: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课文第1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B.课文第5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C.课文第5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用作论据,曾子的话用作论点。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答案】C【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解析】【分析】A.正确;B.正确;C.孟子和曾子的话都用作论据;D.正确。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期指出,大部分加湿器抽检样品虽无安全问题,而且标志和说明问题较多。

B.我市文明办开展和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研究国学经典。

C.在旅游旺季,相关部门应该做出预警,避免人流聚集可能导致的踩踏现象不要发生。

D.圣贤豪杰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他们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所以说“君子有终身之忧”。

【答案】D【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关联词使用不当【解析】【分析】A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而且”改为“但是”;B项,语序不当,应将“开展”和“策划”互换位置;C项,否定不当,应删去“不要”。

D.正确。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

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苦与最乐》精品练习(解析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苦与最乐》精品练习(解析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苦与最乐》精品练习(解析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5.最苦与最乐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qì(____)约悲天mǐn(____)人如shì(____)重负死而后yǐ(____)rén(____)人志士【答案】(1).契(2).悯(3).释(4).已(5).仁2.下面语句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走进人生的春天,固然要以浓烈的深情抒写壮志,畅快的豪情________锐气,但更需要以清醒的头脑________躁动,以厚道的心地________偏激,以沉稳的步履________沉醉。

A.激荡沉淀稳住踏破B.踏破稳住沉淀激荡C.激荡稳住踏破沉淀D.踏破沉淀激荡稳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词语。

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注意近义词的辨析,要学会结合语境仔细辨析,选择合适的词语。

整体阅读掌握大意,抓住最有把握的空排除其他选项。

第②句关注前后文意,“清醒的头脑”“躁动”用“稳住”不是“沉淀”,“沉淀”是凝聚,积累,与语意不符,排除A、D选项。

第④句中“沉稳的步履”“沉醉”用“激荡”,排除C选项。

故选B。

3.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____)(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____)(3)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____)(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____)【答案】(1).(1)设问(2).(2)引用(3).(3)反问(4).(4)对比【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

第(1)句中“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是自问自答,所以判断出修辞应该为设问。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最苦与最乐 习题测试题及答案》最新精品优秀完美实用完整打印版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最苦与最乐 习题测试题及答案》最新精品优秀完美实用完整打印版

前言:该习题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针对当前最新的热点、考点、重点、难点、知识点,精心编辑而成。

以高质量的习题助力考生查漏补缺,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最新精品习题)15 最苦与最乐01积累运用【课前预习】1.字词积累——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契.约(qì) 重担.(dàn) 循.环(xún) 排解.(jiě)失yì(意) lǎn(揽)责达.观(dá) 悲天悯.人(mǐn)2.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基础提升】3.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B)A.恩惠.(huì) 解除任重.道远(chóng) 循环B.修葺.(qì) 卸下死而后已.(yǐ) 排解C.大抵.(dǐ) 纵然如释.重负(shì) 坟募D.缠.着(chán) 坚督海阔.天空(kuò) 豪杰(解析:A.“重”应读为“zhònɡ”;C.“募”应写为“墓”;D.“坚”应写为“监”。

)4.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C)A.建设共产主义的事业,是任重道远....的责任,我们青年要立志为此奋斗终身。

B.卖油翁在陈康肃公的院子前观看陈康肃公射箭而将自己盛油的担子放下,真是如释重负....。

C.这个人海阔天空....谈了半天,主题内容至今令人摸不着边。

D.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安理得....。

(解析:A.“任重道远”是肩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的意思,本身包含“责任”的意思,与后面的“责任”重复;B.“如释重负”常用来形容紧张心情过后的轻松、愉快,这里是望文生义;D.“心安理得”指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最苦与最乐练习
基础练习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恩惠()如释重负()契约()揽()
悲天悯人()卸却()监督()凡属()恩惠(huì)如释重负(shì)契约(qì)揽(lǎn)
悲天悯人(mǐn)卸却(xiè)监督(dū)凡属(fán)2.解释下列词语
失意:
如释重负:
无入而不自得:
悲天悯人:
达观:
契约: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仁人志士:
心安理得:
实用文档
海阔天空:
①失意:不得志。

②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③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④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⑤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6)契约:旧社会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合同、文书、字据等。

(7)任重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

(8)死而后已: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

(9)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10)心安理得:事情做得合理,对己对人都是很坦然。

(11)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3.请把下列语句和出处连接起来
古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俗语无入而自得
孔子任重而道远
孟子如释重负
曾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实用文档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
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

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

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实用文档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

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7.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最苦
实用文档
8.理解“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的含义。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9.“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排比,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象,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

同时,这里用了三个“凡属”说明无所不包,表示强调。

拓展练习
自信,顾名思义就是自己相信自己、人们常说,人要有主见,才会办好事、唐代韩愈初次考举人时,文章并未受到主考官的赏识、结果落第了、三年后,他再次去考,主考官还是此人,实用文档
连文章题目也未变,韩愈不假思索,毫不犹豫地将上次所写的文章原封不动地写了一遍、出乎意料的是,这次主考官对他的文章大为欣赏,结果当然中了举、初看这则故事,觉得韩愈有点“狂妾”,可仔细一想,他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自信”、如果他惶惶惑惑,另外重写一篇,也许又是名落孙山、
自信,是坚持正确的意见,面对困难不灰心,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目标、爱迪生一生中进行了大量的发明创造工作,但他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如果他当时认为“我不行”,就自暴自弃,那么他还会至今被人们所称道吗?周总理也对共青团干部说过,要吸收各方面的意见,但又不能六神无主,无所适从,要善于吸取好的建议,坚持正确的,也就是要有自信的精神、
但是,盲目的自信则是骄傲、西楚霸王项羽在泰末时势力最强,由于刚愎自用,过分自信,听不进劝告,一意孤行,结果“无颜见江东父老”。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但并非靠自信就能成功,成功必须靠汗水和勤奋才能换来,爱迪生的发明创造,正说明了这点、所以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但不是惟一的秘诀、1.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A.点明中心论点B.提出中心论点的论据
C.提出本文论述的问题
2.西楚霸王的事例论证了()
实用文档
A.不自信就不能成功B.盲目自信也不能成功
C.只有自信才能成功D.只要有自信就能成功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事实论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第一段列举了韩愈考举人的例子,这可以看做是事实论据。

但是从它在全文的作用来看,第一段以此为引子,提出了全文论述的问题,即有关自信的问题。

在第一段,作者并未表明自己的观点,所以这一段是提出了论题,而不是论点。

2.B。

西楚霸王的事例说明盲目的自信则是骄傲,它会导致失败的结局。

3.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但不是惟一的秘诀。

注意本文既论证了拥有自信才能成功的道理,也从反面论证了盲目自信导致失败的道理。

所以总结论点时,一定要全面。

4.韩愈考举人的故事;爱迪生发明创造的事实;西楚霸王失败的事例。

实用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