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26】认识论(含答案)

2019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26】认识论(含答案)
2019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26】认识论(含答案)

专题 26 认识论

【2018高考突破】

近年来高考的

1)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的理论依据是规律的客观性,是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实现上述目标既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条件出发,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体现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3)我们党和国家在执政中更加关注民生,注重维护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都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在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也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4)以自然科学发展成果考查哲理,是这两年的高考特色。可能涉及认识的发展、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等。

【难点突破】

难点一主观能动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①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所说的“想”。

②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

③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2)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

②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人们也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创造条件,才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方式,使规律发生的作用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

③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这就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需要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

(3)怎样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①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以规律为指导,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

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谋福利。

②客观条件为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要分析条件,利用有利条件,限制或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创造新的有利条件。

③要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端正主观动机,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知识拓展】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除了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外,还应包括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即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有一定的精神状态等。做主观题时一定要看清题中的设问是“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还是“怎样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例1、有人把市场经济形象地称为“候鸟经济”,资本总是“飞向”成本低、收益高的地区。毗邻广东的江西某地,在调查中发现:本地的工业电价低于珠三角地区30%、水价至少低0.5元/m3,具有综合成本优势。当地政府通过对企业迁移现象的分析,预见到广东企业会向周边地区辐射。于是,该地有计划地出台一系列措施,比如以“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很多广东企业到本地安家落户。

分析上述材料,说明江西是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经济的。

【变式】由于污染物排放严重,几年前,W市发生了湖泊藻类疯长导致居民供水危机事件。事件发生后,市委积极组织各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调研,在全市开展科学发展的思想解放大讨论,逐步认识到,按照现有环境和资源状况,如果继续原有发展方式,本市的经济发展将是不可持续的,最终受损的是该市人民的长远利益。结合当地实际,该市市委围绕“构筑科学发展新优势”的新思路,确定了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五个一体化”战略和人才、科技、生态、民生、文化“五个互动”的转型路径,改变了干部实绩考评方法,以减排、节能、节地、科技创新、富民“五类指标”取代了原先GDP指标在发展中的核心导向地位。目前,该市环境状况已有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度”居全省前列。

运用所学哲学常识,说明该市市委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点评:近年来,对主观能动性的考查一般是四种设问:①如何体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②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如何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④用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的知识分析材料。在这几个问题上,学生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知识掌握不准确、不牢固,表述原理出错。第二,知识掌握不全面导致分析片面,例如发挥主观能动性只谈客观因素,不谈主观因素。第三,知识掌握不深刻,对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了解不够,不能对材料进行准确分析与结合。因此对这些类似的题在平时复习时就应该进行多角度思考,做到发散思维,对同一背景试着多换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难点二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实践的能动性的比较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还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人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

规律。人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总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例2、下列选项中最能表现主观能动性的是( )

①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由命非由他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③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难点三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点评:近三年文综试卷政治部分选择题中,排除错误选项就能得出正确选项的占一半以上。因此,弄清这些常见错误点和易混知识点对于提高高考解题速度和得分率十分有益。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归纳常见的易错题型和自己容易丢分的题型,留心一些关键词语,如主体、主导、关键、归根到底、决定、基础、、只要……就、只有……才、都、不可能、已经等等,并找出基本的解题规律,培养思维的全面性、严谨性、深刻性和辩证性。如本题中的①③明显就是错误的。

难点四理性认识

认识的发展过程表现为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人的认识受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2)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例4、科学家指出,“当黑洞或坍缩星等大型天体在太空加速时,会产生引力波。但由于它非常微弱,我们一直无法探测到”。科学家拟实施“激光干涉仪太空天线”实验,以探测这种引力波。科学家断言尚未探测到的引力波的存在,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其依据是( )

A.尚未探测到的事物迟早要为实践证实其存在

B.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具有预测功能

D.建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的理性推测是可靠的

难点五假象与错觉

例5、哲学源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哲学。生活中我们发现,当一个人穿上竖条衣服时,给人收缩感,显得稍瘦;穿上横条衣服时,给人扩张感,显得稍胖。不同纹路的衣饰产生不同视觉效果表明( )

A.错觉实际上是一种假象

B.感性认识是易变、不可靠的

C.感性认识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

D.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难点六实践的特点

对于实践的基本特点,我们可以通过材料所强调的内容的指向性加以判断。如当强调构成实践的要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或实践受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时,体现的是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当强调实践离不开人的意识的指导时,体现的是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当强调实践要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时,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当强调实践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中时,体现的是实践的历史性;当强调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在一起时,体现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例6、庄子在《齐物论》中说,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惬意地飞来飞去,可是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是庄周。究竟是庄周做梦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为庄周?庄周认为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庄周之所以认为这个问题无法解决,是因为他不承认( )

①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②客观存在的事物具有确定性③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具有客观性④人的认识结论具有不确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难点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但对一个人来说,既可以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直接经验,也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间接经验。对你来说是间接经验的东西,对别人来说仍是实践的产物,两者并不矛盾。

(2)正确区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强调的是认识从无到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已有的认识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已有的主观认识是否符合客观现实;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指导实

践、为实践服务。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科学理论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例7、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难点八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因此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可以划分到认识论中。同时,这三种基本形式又涉及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又可以划到历史唯物主义中。

例8、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 )

①医生治病②法官办案③文艺演出④调节分配结构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难点九如何用认识论的知识解答问题

认识论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的最终目的、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时,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作用。

(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条件出发,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3)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由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4)科学的思维方法,包括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

例9、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9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9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

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结合材料,用哲学中有关认识的观点,说明世博会为什么能“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

【易错点点睛】

易错点1 从认识的根本任务等角度进行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但实践中往往是“眼见不一定为实”。据此回答1—2题。

1.“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意是强调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直接经验的重要性理论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眼见不一定为实”主要是因为

A.感性认识有待上升到理性认识。

B.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C.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

D.认识受主体价值取向的制约

3.水有三态:液态、气态和固态,但都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的,其分子式都是H2O。这一自然科学常识包含的哲理是

A.现象与本质是统一的

B.现象与本质是没有丝毫区别的

C.认识现象不等于认识本质

D.现象与本质是不同的,又是互相联系的

【特别提醒】

正确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含义及关系对于正确把握辩证法与认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有重要作用;正确区分认识的根本任务与认识的目的,在于分析题目就能抓住题目的中心主旨。

【变式探究】

1 高校不再受年龄和婚否的限制,这不仅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已在向大众化发展,而且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说明我国正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活到老、学到老,已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种变化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正确认识只有在同错误认识的不断斗争中获得

B.认识的任务是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C.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改造客观世界

2“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易错点2从实践及其特征、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角度进行

1.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一论述包含的哲理是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C.认识于社会实践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2.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显出来。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要树立人类的资源危机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并从认识论角度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

【特别提醒】

正确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是解答认识论题目:的最基础的知识点,也是高考的

【变式探究】

1 之所以说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是因为

A.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B.实践的主体、手段、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C.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D.实践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

2下列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的科研人员对SARS病毒进行科学实验

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C.某同学认真思考并解答一道物理试题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的观点 B.辩证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群众的观点

【2018高考突破】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的最终目的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据此回答1— 4题。

1实践是认识的,表现在

①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②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发展的③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④认识正确与否是在实践中接受检验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表现在

①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②实践的发展不断为认识提供新的评判标准

③实践的发展使人们物质生产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④实践的发展不断为认识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它要求我们

A.必须占有大量的可靠的感性材料

B.必须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C.必须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

D.必须把获得的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

A.实践是变革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C.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5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新的经济模式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原则,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提出了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统一的经

济体制,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八大又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上述材料表明的哲学观点是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D.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的

6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段话表明

A.科学技术在实验室里的发展不如直接在社会实践中发展得快

B.发展科学主要的不是有文化的人,而是人民群众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认识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7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包括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是认识的

③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④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曲辕犁的发明,珍妮机的出现,蒸汽机的改进,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制造了这些物质工具,还直接使用它们,从事实实在在的劳动,源源不断地创造出财富。据此回答8~9题。

8上述材料说明

A.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B.一切物质财富都是体力劳动的产物

C.知识分子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

D.知识经济时代强调脑力劳动的作用

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②人民群众是改造自然的基本力量和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③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劳动群众直接创造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国际歌中有这样一段歌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和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据此回答 10~11题。

10这段歌词主要是强调

A.实践第一的观点

B.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D.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1 这段歌词对我们青年人成长的主要启示是

A.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社会的一切

B.创造人类幸福完全靠个人奋斗

C.人民群众是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D.要走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12整个认识的起点是

A.感性认识

B.形成概念

C.理性认识

D.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印象

13认识的根本任务之所以在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是因为

①现象只是表面的东西,本质才是事物的根本性质

②对本质的认识即理性认识是更高级的认识

③正确的理性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④抓住了本质,就从根本—亡抓住了可靠的东西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质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B.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理性认识是可靠的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终点

D.感性认识是实践经验,理性认识是科学理论

15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下列说法中既坚持唯物论,又坚持辩证法的有

A.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C.只有经过理性认识,才能达到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和源泉

16“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

A.感觉反映活生生的现象是可靠的;理解是抽象的、不可靠的

B.理解反映了现象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是稳定的、可靠的;感觉是多变的、不可靠的

C.理解比感觉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

D.人们不必追求感觉,理解可以代替感觉

17对认识、理性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凡理性认识都是真理

②凡真理都是认识

③凡真理都是科学理论

④凡科学理论都是理性认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因为

①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

②感性认识具体、生动、形象;理性认识抽象、间接

③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④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要深刻得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1)“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什么道理?

(2)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观点,说明为什么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20、随着文明的发展,阅读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塑造个人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是他本人的阅读史。

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辨析: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是他本人的阅读史。

高考政治_易错点归纳

高考政治——易错点归纳 所谓热点知识就是近三年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近三年文综试卷政治部分选择题中,排除错误选项就能得出正确选项的占52.7%,因此。弄清这些常见错误点和易混知识点对于提高高考解题速度和得分率十分有益。要归纳常见的易错题型和自己容易丢分的题型,找出基本的解题规律,培养思维的全面性、严谨性、深刻性和辩证性。 高考政治热点知识归纳 1.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价格及其影响因素 3.价值规律(容、形式、作用) 4.我国基本经济制度(what、why、how) 5.我国的分配制度、分配原则(what、why) 6.资源优化配置、市场经济(涵义、市场机制、市场经济的特征及其缺陷)和宏观调控(why、what、how、财政、税收、银行等经济手段) 7.经济效益(why、what、how);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关键;兼并联合是优化企业结构、完善市场经济的有力杠杆 8.企业信誉和形象、反对不正当竞争(why、what、how) 9.农业(why、how、农民增收的途径和意义) 10.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why、how、支柱工业及其作用) 11.第三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1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和意义 1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why、what、how) 14.积累与消费(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15.市场交易的四原则、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why、what、how) 16.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7.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必然性、汇率的变化、关税作用、进出口关系18.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和原则。 19.以人为本的全面的协调的科学的发展观、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20.哲学原理(略,按照考试大纲复习)

高中政治易错点(政治篇)

高中政治易错点 (政治篇) 1.法律要代表公民的意志。 [纠错]法律要代表人民意志,公民与人民不是一个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 2.社会主义民主是人人享有的广泛民主。 [纠错]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的民主,并非人人都属于“人民”范畴。 3.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纠错]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纠错]广泛性和真实性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人民民主专政包括民主与专政两方面内容。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公民的任何权利都应当受到国家保护。 [纠错]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6.撰写“提案”反映了中学生积极履行公民的政治义务。 [纠错]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是公民的权利,而非义务。 7.听取社区群众的意见,有利于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 [纠错]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不会随意增减。 8.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纠错]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9.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好。 [纠错]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不能笼统地说哪种选举方式更好。 10.扩大直接选举范围,能够保障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纠错]扩大直接选举范围是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体现。公民通过选举人大代表,间接行使国家权力。 11.我国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产生实行间接选举的方式。 [纠错]我国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产生实行直接选举的方式,县级以上实行间接选举。 12.等额选举是正式候选人与应选名额相等,选举徒有形式,与差额选举相比没有任何优点。 [纠错]等额选举是正式候选人与应选名额相等,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选民的选择。但它也有自己的优点,即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13.凡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由人民群众进行决策。 [纠错]人民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凡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人民群众可以参与民主决策,但没有直接决策权,我国的决策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14.公民可以通过信访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等参与民主决策。 [纠错]信访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是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途径。 15.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提高公民决策科学性的重要前提。 [纠错]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16.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纠错]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17.居民委员会是政府的基层政权机关。 [纠错]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而不是政府的基层政权机关。 18.把村级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最新高三政治易错知识点整理

最新高三政治易错知识点整理 高三政治易错知识点整理 经济学: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混同 2、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3、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应与价值相一致 4、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5、高新技术能够使用权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 6、国有资产等同于公有资产 7、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8、国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9、国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干预经济 10、政府要减少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11、微观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宏观经济总是对立的 12、股票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1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降低失业率 14、国民收入与财政收入混同 15、税收可以由税务机关随意加以调整 16、国债可以无限制发行 17、消费决定生产 哲学部分 1、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实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 3、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6、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7、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8、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9、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10、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11、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12、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变化就是发展。 13、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是永恒不变的。 14、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15、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16、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就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17、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18、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目的。 19、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20、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1、事物的本质是稳定的东西,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也是稳

2019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28】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含答案)

专题 28 我国是人民主专政的社会【2018高考预测】 本专题包括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国家职能、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这些内容是政治常识中的主干知识,也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主观题所占比重较大。 【难点突破】 难点一民主、专制、专政的关系比较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表现为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国家是利用强制力量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国家也有社会管理职能,但根本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例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到处推销其民主,但事实上这种民主内含着一系列矛盾,如( ) ①理论上国家代表全社会利益与实际上国家保护资本特殊利益的矛盾 ②政治法律形式上的平等与社会经济事实上的不平等的矛盾 ③民主主体的多样性与民主表达机制单一性的矛盾 ④代议制下局部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点二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1)含义: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这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即国体。 (2)经济基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3)领导力量:工人阶级。 (4)阶级基础:工农联盟。 (5)社会基础: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 (6)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7)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优点和特点: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绝大多数人的民主,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统一,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思维拓展】分析我国政治问题原因和决定因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我国的国家性质去寻找答案。复习时应以我国的国家性质为中心进行发散思维,找出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如下图所示。

201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练习:港珠澳大桥附答案

2018.10.24港珠澳大桥通车政治试题 1.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建设将加强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打造成为世界第四大湾区经济带。对港珠澳大桥建设的直接作用理解正确的有 ①粤港澳地区将可以实现经济互联互通同步发展②粤港澳地区能够更好地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③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经济要素流动更加便捷④为大湾区参与全球滨海 经济竞争提供关键设施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狗年除夕夜,由无人车、无人船、无人机组成的全球首个 2. 无人系统联合展演在世界 " 陆海空 " -- 最长的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上演,由百度 Apollo 无人车组成的百余辆车,成为首批跑上港珠澳大桥的车队。人们在为人工智能迅猛发展而欢呼的同时,也开始担忧自己的就业前景。面对这种情况 ①劳动者要努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②企业可借助人工智能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社会失业率 ③政府应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④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较低,可避免人工智能的挑战 B. ①② A. ①③ C. D. ②④ ③④

日,广东省在珠海召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车辆通行收费标准听证会,就21月12年3. 2017参与民主决策。 ____定价方案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这是公民通过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D. 社会听证制度C. 专家咨询制度B. 舆论监督制度A. 4、为了实现抗风能力16级、抗震能力8级、使用寿命120年,港珠澳大桥设计施工团队为之创新研发了31项工法、31套海洋装备、13项软件、454项专利。这些重大科技成果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这表明( ) ①我国已成为科技全面领先世界的国家 ②科技已成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将为三地联动发展注入新动力,给旅游、金融、贸易、商业和物流等各主要行业带来新机遇。这说明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促进事物的发展 ②离开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三地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③树立创新意识,改变物质的本质属性 ④把握新时代的发展,建立新的联系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伶仃洋天堑变通途,使港珠澳之间的交通往来更加快捷。这说明 A.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创造联系 B. 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C. 人们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联系 D.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019年高考政治生活易混易错点集锦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易混易错 1.全面理解国家的属性 (1)主权属性。每个国家都拥有主权。从国家的构成要素看,国家都是由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等要素构成的。其中,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 (2)阶级属性。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属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3)社会管理属性。国家负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这一职能从属于阶级统治和阶级利益。国家的社会管理属性和阶级属性既不能相互对立、相互取代,也不能并列。 2.区分民主与专政 民主专政 区别 含义 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 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适用范围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力量特征 以政治权利的平等实现和少数服从多数为基本特征以国家力量的强制实施为基本 特征 功能 为了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要求,更加有效地管理国家为了巩固特定的国家政权,以 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 联系 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①民主是专政的基础。只有在统治阶级内部充分实现民主,才能使国家政权获得有效的 政治支持和必要的政治力量,才能有效地实施对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力量的专政。 ②专政是民主的保障。只有实施对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力量的专政,才能巩固特定的国家 政权和统治阶级的政治地位,保障社会政治稳定,才能使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获得必要 的保障 3.正确区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区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它们各自的表现。 (1)广泛性的表现:主要指向“多”,人民享有的权利广泛,享有民主的主体广泛。 (2)真实性的表现:主要指向“实”,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 己管理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度,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201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习题集锦:三创

2019年时政热点好题集萃 (9)三创 1、《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_____,惩戒学术不端,力戒浮躁之风。 A.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 B.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 C.科学精神和诚信建设 D.科考成绩和道德建设 2、2018年5月科沃斯集团以“服务机器人第一股”成功登陆上交所。在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是科沃斯机器人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科沃斯创始人表示,创新就是技术和人性的完美结合,就是尽可能的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这表明( ) 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创新价值的重要体现 ②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 ③科技创新以思想观念的创新为先导 ④科技创新总是通过吸收、改造传统技术而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互联网+”行动推动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各行各业的结合,“互联网+”给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带来很多机会。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大于二。其中关键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 这表明( ) ①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的过程就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就是否定过去肯定现在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科技改变生活。只需将一个小小的电子传感卡片带在身上,无论你身在何方,远在诊室的医生就能通过实时传送过来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一旦身体健康指数出现异常即可自动报警,医生会根据数据作出响应,采取相应的治疗监控手段,这就是未来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医疗。智能医疗在给人们提供医疗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产业价值。

高中政治易错点(附解析)

经济生活一 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价值才是) 2.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 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6.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一定的) 7.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 (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不变) 8.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9.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一定变化。(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lO.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11.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是观念中的货币) 12.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未必会引起通货膨胀) 13.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4.商品供应量与需求量互相制约。(供求与价格相互制约) , 15.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 16.价值决定供求,供求影响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17.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不一定每次都一致,而是经常不一致) 18.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 19.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1.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货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2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取代一说错误) 23.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便不由自主地加入,仿效和重复人家的行为,所以从众心理不可有。 (盲目从众才不可取)

高三政治易错知识点整理

高三政治易错知识点整理 政治学科在高考中难度可以说是算的一号人物的,不过只要经过合理系统的学习,坚持不懈的研究期中所蕴含的规律,再结合政治所特有的特点,就可以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方法,简单实用的复习策略。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经济学: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混同 2、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3、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应与价值相一致 4、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5、高新技术能够使用权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 6、国有资产等同于公有资产 7、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8、国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9、国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干预经济 10、政府要减少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11、微观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宏观经济总是对立的 12、股票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1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降低失业率 14、国民收入与财政收入混同 15、税收可以由税务机关随意加以调整 16、国债可以无限制发行 17、消费决定生产 哲学部分 1、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实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 3、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6、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7、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8、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9、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10、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11、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12、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变化就是发展。 13、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是永恒不变的。 14、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15、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16、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就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17、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18、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目的。 19、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高考政治常考易错点归纳总结.doc

高考政治常考易错点归纳总结 高考文综频道为大家提供高考政治常考易错点归纳总结,一起来复习一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政治常考易错点归纳总结 经济生活 1.货币的本质是商品。(×) 分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货币具有商品的基本属性,但货币主要是以自身价值表现、衡量其他商品价值,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2.使用价值大的商品价格高。(×) 分析:使用价值无所谓大小,它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不决定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到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3.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分析:物价上涨的因素除通货膨胀外,还有商品供不应求、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国家的宏观调控等。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重要特征,但并非物价上涨都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 4.人民币汇率升高,国际购买力增强,是好事。(×) 应一分为二地分析: (1)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单位外币可以兑换较少的人民币,从一定意义上看,有利于我国进口,但不利于我国出口和经济的稳定。 (2)人民币小幅升值,适应宏观经济形势,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效果,缓解过高的外汇储备,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3)人民币汇率改革只能稳妥地进行,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没有影响。(×) 分析: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影响比较小,但不是没有。 6.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对既定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易混。(×) 分析: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变化方向相反);两种互补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变化方向相同)。 7.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 分析: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还受供求关系、宏观调控、货币发行量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不一定发生变化。 8.物价水平越低,消费水平越高。(×) 分析: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收入水平和物价总体水平,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物价水平较低,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根本上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并不取决于物价水平,不能说物价水平越低,居民的消费水平就越高。物价持续下跌,会影响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最终影响消费水平的提高。 9.预期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分析:预期消费不等同于超前消费,二者虽然都具有超越现阶段支付能力进行消费的特点,但是二者却有本质的区别。预期消费坚持量入为出,讲求消费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这种消费本质上还是适度消费、合理消费。超前消费则意味着消费严重脱离预期收入,是一种盲目攀比、不顾实际的消费行为。 10.凡是消费都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大全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大全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一:经济生活 1.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 2.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需要交换的原因) (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 3.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4.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不变) 5.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价值下降,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6.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7.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商品经济) 8.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 9.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经常不一致) 10.价格由购买力决定。(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 1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

12.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 1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资产,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1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5.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16.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 (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17.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应该是政府债券) 18.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商业保险) 19.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0.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21.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易错知识点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易错知识点 1、商品的基本属性的易错观点(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注意: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2)商品的质量越好,价格越高。(注意: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关系)(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注意: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注意:不同商品能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具有价值)(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注意:前一句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只有在商品中二者才是不可割的) 2、商品价值量的易错观点(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注意: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一定的)(2)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注意: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不变)(3)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注意:商品价格下降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4)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注意: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宏观调控、货币发行量等因素的影响) 3、货币的易错观点(1)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注意: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注意:应该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3)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注意:金银天然不是货币)(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注意:执行价值尺度是观念中的货币)(5)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注意:物价上涨不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 4、价值规律的易错观点(1)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注意: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2)商品供应量与需求量互相制约。(注意:应该是供求与价格相互制约)(3)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注意: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4)价值决定供求, 供求影响价值。(注意: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5)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与价值相一致。(注意:不一定每次都一致,而是经常不一致)(6)价格由购买力决定。(注意: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5、生产与消费及消费类型(1)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注意: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2)消费决定生产(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3)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注意:是按消费的交易方式不同分的)(4)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的消费所取代(注意:取代的说法错误)(5)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便不由自主的加入,仿效和重复人家的行为,所以从众心理不可有。(注

2020届高考政治四本书易错点汇总

高中政治必修一易错知识点归纳 1.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 2.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需要交换的原因) (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 3.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4.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不变) 5.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价值下降,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6.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未必) 7.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商品经济) 8.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 9.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经常不一致) 10.价格由购买力决定。(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 1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消费,……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 12.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 1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资产,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1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5.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16.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 (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17.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应该是政府债券) 18.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商业保险) 19.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0.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性) 21.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关键是发展经济,调整分配政策,增加财政收入) 22.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23.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直接负有) 2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决定性作用) 25.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 (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26.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跨国公司来实现的) 27.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 (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高考政治复习中的易错易混知识点大全

高中政治复习策略 一、掌握基础知识。(这是最基本的,假期多少掌握几个知识点, 开学上课时记忆就能轻松点。) 二、重点:掌握高频考点中绝大多数考生容易出错、容易混淆 的知识点: (一)经济生活 1.判定一个物品是否是商品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劳动产品; 用于交换。 2.比较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和其他三个职能。 3.明确判断一国汇率的升高和跌落,以及带来的利弊影响。 4.掌握价格、价值、价值量、价值总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5.消费的分类标准及种类。 6.明确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中:谁起决定作用,谁起反作用。 7.准确区分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经济与 非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8.熟记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区分公有资产和国有资产。 9.熟记两种法定公司形式及二者的最大区别。 10.掌握商业银行的三大主要业务并区分。 11.明确投资股票获得的收益组成。

12.掌握三种债券的风险大小及收益大小的比较。 13.区分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 14.明确我国目前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 分配;区分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区分劳动收入和合法非劳动收入;明确工资收入有几种分配方式等。 15.明确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与公平没 有谁先谁后之分。 16.明确掌握财政的三大作用及准确区分。 17.准确掌握扩张性、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8.明确掌握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19.明确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计划和市场,也就是宏观调控和 市场调节,也就是有形手和无形手。 20.区分市场调节的三个固有弊端及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 21.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围绕一个主题:科学发展观;抓住 一条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政治生活 1.区分人民和公民;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和人民民主的特 点;民主与专政。 2.明确在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及如何处理二者关系。 3.明确我国目前采用的选举方式及适用范围。 4.掌握并区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方式。 5.明确基层民主中村委会和居委会的性质。

2020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辩证法部分

2020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辩证法部分 【辩证法部分】 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注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有条件的,联系的普遍性并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注意: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P56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注意: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P55 4、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注意:联系是有条件的) 5、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改变条件是无条件的。 (注意: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P57 6、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无条件的。 (该说法正确)P57 7、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注意:“一定意义上”才是。两对关系具有共性方面,即都强调整体性、相互依赖性,但系统更强调层次性、有序性。系统和要素关系中讲的层次性原则等,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就没有)P58 8、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注意:不一定。只有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9、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注意:必须在一定条件下)P58 10、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注意: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性的、进步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P63 11、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 (注意:前对后错。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只有前进性的量变引起质变才是发展) 1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注意:前两句对后一句错。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P66 13、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注意: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P66 14、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 (注意: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15、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注意: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 16、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方向是前进的,每一步的发展方向是前进的。 (注意: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P65

2020年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分析与总结之经济部分

2020 年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分析与总结 经济部分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货币与商品是同时产生的。(× ) 点拨:货币与商品并不是同时产生的,商品的产生早于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黄金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 点拨:注意区分货币与黄金,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获得商品的价值,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对商品生产者无实际意义。(× ) 点拨: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获得商品的价值,但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必须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4、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有权决定纸币的发行量,也有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点拨:当今,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因此,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也有权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但国家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纸币的实际购买力取决于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比例关系,取决于它所代表的货币的价值。 5、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 点拨: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但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还有商品供不应求、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国家的宏观调控等。因此,可以说通货膨胀引起了物价上涨,但不能说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6、使用银行信用卡既非常方便又十分安全。(× ) 点拨:使用银行信用卡能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但“十分安全”的说法不妥,使用信用卡也会有一定的风险。 7、外汇就是外国的货币。(× ) 点拨: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外汇包括外币,但不仅仅只有外币。外汇除了包括外国货币外,还包括:①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等);②外币有价证券(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③特别提款权;④其他外汇资产等。 8、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 点拨: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同样多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外币,有利于商品进口;人民币升值,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不利于商品出口。 9、人民币与美元、日元、澳大利亚元等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结算,有利于提高(或稳定)人民币汇率。(× ) 点拨:人民币与美元、日元、澳大利亚元等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结算,有利于降低企业金融交易成本;有利于降低企业汇率波动的风险,促进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自由流通,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但人民币与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与人民币汇率变动无直接关系。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因此,商品的价格是由其使用价值决定的。(× ) 点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会有价值,但使用价值并不 决定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格是由其价值决定的。对同一种商品来说,质量好的商品耗费的社

2018高考政治易混易错点

第一单元 1. 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提醒: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 3. 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 4. 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5.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6.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提醒: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7.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提醒:二者不能等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8.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 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提醒: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 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提醒: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 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提醒:实践的观点才是。) 13.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醒: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 第二单元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最新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

《文化生活》最新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提醒: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后天努力培养的。)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提醒:不是永久不变,而是深远持久的影响。) 3、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提醒: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但是文化又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4、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因此,文化与经济发展始终亦步亦趋。 (提醒:经济决定文化,但是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附属品和派生物。) 5、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提醒: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6、优秀的文化创造时代的未来,决定时代的走向。(提醒:优秀文化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7、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提醒: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也可能相同。) 8、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醒: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9、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提醒: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优秀文化促进经济发展,落后文化阻碍经济发展) 10、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提醒: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11、“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提醒:不管是“浅阅读”还是深阅读,都可能会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12、优秀的文化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提醒:优秀文化反映时代的潮流但不能决定时代的走向) 1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只要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

2019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 2019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1. 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提醒: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 3. 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 4. 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5.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6.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提醒: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7.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提醒:二者不能等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

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8.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 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提醒: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 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提醒: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 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提醒:实践的观点才是。) 13.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醒: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 2019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 14. 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提醒: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15. 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提醒:防灾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