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拍子的指挥的方法

合集下载

[全]指挥图-学会音乐指挥手势详解

[全]指挥图-学会音乐指挥手势详解

指挥图-学会常用音乐指挥手势指挥图式今天的乐队和合唱队均离不开指挥。

指挥的任务之一就是“打拍子”,目的是使演奏者或演唱者按照击拍手势演奏或演唱出统一而又明确的节奏和速度。

学习音乐的人,不能不了解指挥的知识。

虽然大多数指挥家都有各自独特的指挥手势,但万变不离其宗,他们都遵循了以下的基本原则:1.每一小节的第一拍(即强拍)向下击拍。

2.每一小节的最后一拍向上击拍。

3.在次强拍上改变击拍方向(向左或向右)。

以下是常见拍子的指挥图式:初学者在练习视唱时,可结合指挥图式进行练习,这有助于学习者建立节奏感和增强对节拍运动的理解。

指挥史话指导合唱团和乐队合唱或合奏的人叫做指挥。

指挥的任务主要是控制演奏的速度和节奏,最终的目的是正确地表达乐曲的精神和作者的意图。

指挥时,右手负责击拍,左手辅助右手击拍或做表情提示。

指挥艺术发源于欧洲。

据记载,古希腊时代就已经有了指挥行为。

那时,有的人用手指挥,有的人甩头指挥,有的人用一卷谱纸指挥,还有的人用系着手帕的木棍指挥。

17世纪曾发生过有关指挥的不幸事件:法国音乐家呂利平时喜欢用手权指挥,1687年在一次为庆祝法国国王身体康复而举行的音乐会上,呂利失手用手杖击伤自己的足背,最后竟不治身亡。

在巴洛克时期,一般由古钢琴手向小提琴手颌首示意,然后小提琴手用弓子引导乐队演奏。

这种指挥者,只能给乐队提示出强拍和节拍速度。

到了19世纪中叶之后,各地成立的交响乐团越来越多,乐队作品的旋律、节奏及和声也越来越复杂,指挥的作用也就越来越重要,于是,指挥便发展成一门艺术,成为一种专业。

近代指挥法开始于柏辽茲和瓦格纳等人的时代,经过他们的改革之后,指挥法更加完善、更加受重视,而且从那时候起,用指挥棒指挥就成为规范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

指挥手势图解

指挥手势图解

指挥手势图解在团体歌唱或乐器合奏时,由指挥者用指挥棒或者徒手来打拍,叫做“拍节法”。

指挥者要以适当的速度在空间中画出图形,暗示出强弱缓急;通常双手是以强拍的周期性往复循环而相应的作出对称动作,强拍是由上向下,弱拍是由下向上。

(1)指挥的姿态要求:躯干稳直、泰然。

不能弯腰曲背,前弓后仰,不要耸肩,防止不必要的移动和转向,可以适度地含胸拔背。

头部做到自然仰面,便于看见全体演唱演奏者,也便于演唱演奏者看清指挥。

随时用目光提挈大家注意,辅助手的动作预示某个重要转折或某个关键瞬间的到来,并能启示声部的进入。

脚是站立的根基,身体重心交替置于双脚或转移于左右脚之间,双脚基本平或稍有前后,如"稍息"的位置。

重心的转移随着音乐的需要自然地进行,但不宜太多,更不能随意走动、下蹲。

当然不是绝对的,一切都要符合指挥任务的需要。

双肩坦然而松弛,大臂微张,千万不要夹紧,肩关节随时都是放松的,双手完全得到解放,可以随意往任何方向自如挥动。

腕,掌,指是最灵巧而富于表现力的部位,也是音乐指挥最得力的工具和武器,小臂、大臂,甚至肩和身体的活动往往也是为了这个"终端"而配合活动的。

一般的基本姿势是手掌向下,不握拳,腕关节不下垂,不松劲,稍稍向前而不高仰,手指不强制地呈弧形微弯,如握小皮球状,能够随意地做任何动作。

双手抬举的高度,伸出的远近,根据所指挥的作品风格及演出的规模、场合等各方面因素而调整。

初学时取略低于胸肋的位置,便于松弛地学习基本动作。

(2)指挥法图解:2拍(2/2、2/4、2/8),强拍,弱拍:基本走向是第一拍从上向下,略由里向外进行,第二拍返回。

在指挥实践的时候,除了动作要明确,精神要集中和饱满以外,通常因为要照顾到演唱时的流畅,划拍过程往往也是比较圆顺和线条化的。

3拍(3/2、3/4、3/8),强拍,弱拍,弱拍:第一拍强拍的击拍动作向下进行后,反弹动作由里侧向上弹起,以便于连接第二拍指挥动作,但注意不要让手掌或前臂产生交叉。

指挥手势图解

指挥手势图解

指挥手势图解之袁州冬雪创作在团体歌唱或乐器合奏时,由指挥者用指挥棒或者徒手来打拍,叫做“拍节法”.指挥者要以适当的速度在空间中画出图形,暗示出强弱缓急;通常双手是以强拍的周期性往复循环而相应的作出对称动作,强拍是由上向下,弱拍是由下向上.(1)指挥的姿态要求:躯干稳直、泰然.不克不及弯腰曲背,前弓后仰,不要耸肩,防止不需要的移动和转向,可以适度地含胸拔背.头部做到自然仰面,便于看见全体演唱演奏者,也便于演唱演奏者看清指挥.随时用眼光提挈大家注意,辅助手的动作预示某个重要转折或某个关键瞬间的到来,并能启示声部的进入.脚是站立的根基,身体重心交替置于双脚或转移于左右脚之间,双脚基本平或稍有前后,如"稍息"的位置.重心的转移随着音乐的需要自然地停止,但不宜太多,更不克不及随意走动、下蹲.当然不是相对的,一切都要符合指挥任务的需要.双肩坦然而松弛,大臂微张,千万不要夹紧,肩关节随时都是放松的,双手完全得到束缚,可以随意往任何方向自如挥动.腕,掌,指是最工致而富于表示力的部位,也是音乐指挥最得力的工具和武器,小臂、大臂,甚至肩和身体的活动往往也是为了这个"终端"而配合活动的.一般的基本姿势是手掌向下,不握拳,腕关节不下垂,不松劲,稍稍向前而不高仰,手指不强制地呈弧形微弯,如握小皮球状,可以随意地做任何动作.双手抬举的高度,伸出的远近,根据所指挥的作品风格及演出的规模、场合等各方面因素而调整.初学时取略低于胸肋的位置,便于松弛地学习基本动作.(2)指挥法图解:2拍(2/2、2/4、2/8),强拍,弱拍:基本走向是第一拍从上向下,略由里向外停止,第二拍返回.在指挥实践的时候,除了动作要明白,精力要集中和丰满以外,通常因为要照顾到演唱时的流利,划拍过程往往也是比较圆顺和线条化的.3拍(3/2、3/4、3/8),强拍,弱拍,弱拍:第一拍强拍的击拍动作向下停止后,反弹动作由里侧向上弹起,以便于毗连第二拍指挥动作,但注意不要让手掌或前臂发生交叉.第二拍弱拍的击拍动作向外侧停止(略斜向下),幅度不宜过大,反射动作顺势向上弹起.第三拍弱拍顺着第二拍反射动作自然回落之势,向下方作第三拍击拍动作,第三拍反射动作由里向上弹起.4拍(4/2、4/4、4/8),是一种复拍子,它的强弱周期性规律是:强拍,弱拍,次强拍,弱拍.第一拍强拍,两手应坚持适当间隔,向下作击拍动作,反射动作沿击拍动作自然向上弹起,注意不要过分斜向外侧.第一拍的反射动作实际上也成为指挥第二拍的准备动作了.第二拍弱拍,指挥动作在第一拍指挥动作的里侧,击拍动作幅度相应收小,反射时两手不克不及发生交叉,至多两手掌部稍有重叠.第三拍是次强拍,击拍动作向外侧停止(略斜向下),反射动作顺势向上弹起.第四拍是弱拍,顺着第三拍反射动作自然回落之势,向下方作第四四拍击拍动作,反射动作由里侧向上弹起.6拍(6/2、6/4、6/8),强拍,弱拍,弱拍,次强拍,弱拍,弱拍:第一拍强拍,反射动作向上弹起,不要过分斜向外侧.第二、第三弱拍,指挥动作都在第一拍指挥动作里侧,动作幅度显著收小,注意不要让双手发生交叉.第四拍是次强拍,击拍动作向外侧停止(略斜向下,并注意节制动作幅度),反射动作弹起时回向里侧.第五拍弱拍,动作幅度显著收小,击拍动作略斜向外侧,反射动作顺势向上弹起.第六拍弱拍,顺着第五拍反射动作自然回落之势,向下方作第六拍击拍动作,反射动作由里侧向上弹起.特殊拍子:五拍子是一种混合拍子,它有两种组合方式.二拍+三拍,为强拍、弱拍、次强拍、弱拍、弱拍:三拍+二拍,为强拍、弱拍、弱拍、次强拍、弱拍:七拍子也是一种混合拍子,它有三种组合方式.二拍+二拍+三拍,为强拍、弱拍、次强拍、弱拍、次强拍、弱拍、弱拍:三拍+二拍+二拍,为强拍、弱拍、弱拍、次强拍、弱拍、次强拍、弱拍:二拍+三拍+二拍,为强拍、弱拍、次强拍、弱拍、弱拍、次强拍、弱拍:一个拍子是一段行程,完成一鼓掌要返回来准备走下一个拍子或者说为了划到下一拍子开端,这个动作即“反射”或者叫“弹回”,也就是图上那末多圈圈的缘故.反射动作首先是为了顺畅的到达节奏点而服务的.如果您的手腕足够放松,当然,熟记节奏点——动作将是圆滑和自然的;例如在欢快的歌曲里,这个行程真的是用“弹跳”过去的.最后别忘了鞠躬,指挥应该面向观众鞠躬,然后下台.。

常用拍子与指挥图示

常用拍子与指挥图示

精选版ppt
2
二、各种拍子的强弱规律
二拍子 在二拍子的乐曲中,强弱规律是一强一
弱交替地出现。 二拍子的特点就是单一、对称和方整。
我们在演奏、演唱二拍子的音乐时,要 准确地把握住它的基本强弱规律,要突 出它的第一拍强拍,并要注意第二拍的 弱拍,让这两拍有明显的对比。
精选版ppt
3
1、二拍
上图(1)(2)适用于较慢速度的抒情歌曲; (3)适用于较快速度的跳性歌曲。
四拍子的强弱的层次更加丰富和细腻,当速 度较快、力度较大时有很明显的二拍子特点; 而演奏舒缓的乐曲时又显露出它的抒情性特 征。
精选版ppt
7
3、四拍
(1)适用于较慢速度的庄严的或抒情性的歌曲; (2)适用于雄壮有力的歌曲; (3)适用于活泼、轻快的歌曲。
精选版ppt
8
六拍子
在六拍子的乐曲中,其强弱规律是强、弱、 弱、次强、弱、弱。
但同时它又是两个三拍子的相加,于是六拍 子的律动又具备了三拍子的特点,当六拍子 乐曲速度较快时,就更富有圆舞曲的特点,
精选版ppt
9
4、六拍
上图一般适用于较慢速度的抒情性歌曲。
精选版ppt
10
开心一刻
指挥
那天儿子一回家,我就特激动地问: “你进合唱队了吗?” 儿子点头但没说 话。
我笑着问儿子:“你都进合唱队了, 怎么还不高兴呀?”儿子气愤地说: “老师不让我唱歌,让我当指挥。
我们在演奏演唱二拍子的音乐时要准确地把握住它的基本强弱规律要突出它的第一拍强拍并要注意第二拍的弱拍让这两拍有明显的对上图12适用于较慢速度的抒情歌曲
常用拍子与指挥图示
精选版ppt
1
一、拍号和拍号的画法
拍号是用分数的形式来标画的,分母表示拍子 的时值也就是说用几分音符来当一拍,分子表示 每一小节里有几拍。 2/4拍就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2拍, 3/4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 读法是先读分母,再读分子, 比如2/4叫四二拍,3/4叫四三拍,6/8叫八六拍。

音乐指挥手势图解

音乐指挥手势图解

音乐指挥手势图解在团体歌唱或乐器合奏时,由指挥者用指挥棒或者徒手来打拍,叫做“拍节法”。

指挥者要以适当的速度在空间中画出图形,暗示出强弱缓急;通常双手是以强拍的周期性往复循环而相应的作出对称动作,强拍是由上向下,弱拍是由下向上。

一、指挥的姿态要求:躯干稳直、泰然。

不能弯腰曲背,前弓后仰,不要耸肩,防止不必要的移动和转向,可以适度地含胸拔背。

头部做到自然仰面,便于看见全体演唱演奏者,也便于演唱演奏者看清指挥。

随时用目光提挈大家注意,辅助手的动作预示某个重要转折或某个关键瞬间的到来,并能启示声部的进入。

脚是站立的根基,身体重心交替置于双脚或转移于左右脚之间,双脚基本平或稍有前后,如"稍息"的位置。

重心的转移随着音乐的需要自然地进行,但不宜太多,更不能随意走动、下蹲。

当然不是绝对的,一切都要符合指挥任务的需要。

双肩坦然而松弛,大臂微张,千万不要夹紧,肩关节随时都是放松的,双手完全得到解放,可以随意往任何方向自如挥动。

腕,掌,指是最灵巧而富于表现力的部位,也是音乐指挥最得力的工具和武器,小臂、大臂,甚至肩和身体的活动往往也是为了这个"终端"而配合活动的。

一般的基本姿势是手掌向下,不握拳,腕关节不下垂,不松劲,稍稍向前而不高仰,手指不强制地呈弧形微弯,如握小皮球状,能够随意地做任何动作。

双手抬举的高度,伸出的远近,根据所指挥的作品风格及演出的规模、场合等各方面因素而调整。

初学时取略低于胸肋的位置,便于松弛地学习基本动作。

二、指挥法图解:(一)、2拍(2/2、2/4、2/8),强拍,弱拍基本走向是第一拍从上向下,略由里向外进行,第二拍返回。

在指挥实践的时候,除了动作要明确,精神要集中和饱满以外,通常因为要照顾到演唱时的流畅,划拍过程往往也是比较圆顺和线条化的。

(二)、3拍(3/2、3/4、3/8),强拍,弱拍,弱拍:第一拍强拍的击拍动作向下进行后,反弹动作由里侧向上弹起,以便于连接第二拍指挥动作,但注意不要让手掌或前臂产生交叉。

常用拍子的指挥的方法

常用拍子的指挥的方法

常用拍子的指挥的方法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常用拍子的指挥图式乐曲的拍子有三种:1、单拍子:每小节只有一个强拍的二拍子、三拍子。

2、复拍子:每小节不止一个强拍同类型单拍子的序列。

3、混合拍子:每小节不止一个强拍不同类型单拍子的序列。

常用基本拍子的指挥图式是: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其它拍子的图式都由这三种图式演变而成。

图式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击拍线(实线)、拍点(位于击拍线末端,击拍线与反射线的交汇点)、反射线(虚线)。

1、单拍子a、二拍子二拍子的乐曲最为常见,指挥图式也是最基本的。

常见的拍号有:四二拍、二二拍。

图式中,第一拍的拍点在腰带处,第二拍的拍点可稍高。

图式均表示右手图式,练习时,可用双手同向对称进行。

b、三拍子常见的拍号有:四三拍、八三拍、2、复拍子复拍子的图式不能用重复的单拍子的图式来表示,如:四拍子图式并不是两个二拍子图式的重复。

因为,复拍子的每一小节中只有一个强拍,如果用两个二拍子的图式来表示,就出现了两个强拍的情况,会影响作品表现上的平稳、连贯,甚至会使人弄不清拍子的具体位置,而使演唱出现混乱。

a、四拍子由(2+2)组合而成。

每小节有四拍,第一拍为强拍,第三拍为次强拍,其它为为弱拍。

常见的拍号有:四、四拍。

b、六拍子由(3+3)组合而成。

每小节有六拍,第一拍为强拍,第四拍为次强拍,其它为弱拍。

常见的拍号有:八六拍、四六拍。

c、九拍子由(3+3+3)组合而成。

每小节有九拍。

第一拍为强拍,第四拍、第七拍为次强拍,其它为弱拍。

常见的拍号有:八、九拍。

d、十二拍子由(3+3+3+3)组合而成。

每小节有十二拍,第一拍为强拍,第四拍、第七拍、第十拍为次强拍,其它为弱拍。

常见的拍号有:八、十二拍复拍子中的六拍子、九拍子、十二拍子等,由于强拍出现的周期较长,前进的动力受到缓冲,所以乐曲多为较慢的速度,常表现平静、柔和、抒情的情绪,指挥线条也要平稳、连贯。

指挥技巧

指挥技巧

指挥技巧总解3拍(3/2、3/4、3/8),强拍,弱拍,弱拍:第一拍强拍的击拍动作向下进行后,反弹动作由里侧向上弹起,以便于连接第二拍指挥动作,但注意不要让手掌或前臂产生交叉。

第二拍弱拍的击拍动作向外侧进行(略斜向下),幅度不宜过大,反射动作顺势向上弹起。

第三拍弱拍顺着第二拍反射动作自然回落之势,向下方作第三拍击拍动作,第三拍反射动作由里向上弹起。

一,指挥者拍子的打法1,常规打法。

在团体歌唱或乐器合奏时,由指挥者用指挥棒或者徒手来打拍,叫做“拍节法”。

指挥者要以适当的速度在空间中画出图形,暗示出强弱缓急;通常双手是以强拍的周期性往复循环而相应的作出对称动作,强拍是由上向下,弱拍是由下向上。

①、为什么需要指挥?对于活动需要,临时点将的“指挥”,合唱组织责任比摆花瓶义务重要。

这首先需要你比较熟悉曲谱(至少听记熟练),需要团队反复练习。

把你理解的,正确的情绪传达给大家;用你的头脑和大家一起唱、用你的手控制住节奏和提醒。

经过反复的指导和练习,大家熟了这首曲子,指挥台上的你才是真正的指挥。

只要几个主要的、认真的队员注意你的指挥,你就能驾驭节奏;当你和队列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了默契,你将驾驭一切。

即使各种原因,没有这些条件。

只能要求大家唱齐、唱出气势则可,你也可以当大家的花瓶,手势既然正确,谁也挑不了什么。

②、指挥的姿态要求:静:首先请您放松心态,站正站稳、昂然挺胸。

在没有动作的时候,把自己变成一棵松。

通常来说,您个子不高,站在合唱队前面。

自然仰面,便于看见全体演唱者,也便于演唱者看清指挥。

表情或温柔美好或刚毅冷峻随情况需要,恰当的时候请用恰当的目光给予大家恰当的暗示,如果的确不知道该往哪里看,请注意合唱队第二排中间那个人的衣服扣子。

脚是站立的根基,您可以微微张开也可以略有前后,只要站稳、站得好看。

不可以走来走去晃来晃去,缩脖子整衣襟等等也不合适。

动:指挥当中主要是手的功夫,双肩请坦然而松弛,需要时只要将肘轻松端起,臂略微前伸使手抬到正确的位置就好,大臂不要夹紧或者随意伸展——放松,如果还找不到感觉请幻想擦玻璃。

常用拍子的种类及指挥说课稿

常用拍子的种类及指挥说课稿

常用拍子的种类及指挥说课稿
四、讲授新课
(一)常见拍子的种类
1、单拍子
分析複习题中2、3拍子强弱规律,引导学生总结出:每小节只有一个强拍,每小节只有二拍或三拍等规律,教师板书单拍子的定义及特点。

另外常见的单拍子还有2,2,3等。

2、複拍子
板书一条6拍的节奏并和複习题中4拍的节奏一起分析强弱规律和特点,得出:每小节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型别的单拍子,特点:每小节有强拍和次强拍并有规律的出现。

教师板书複拍子的定义及特点。

另外常见的複拍子还有4,6,9等。

3、混合拍子
讲述混合拍子的定义及特点并列举5(2+3, 3+2)的节奏,让学生写出强弱规律。

另外常见的混合拍子还有7,11等。

引导并说明常见拍子的指挥在儿童歌曲中的应用,板书。

(二)常见拍子的指挥
教师板书常见拍子: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指挥图示,师生互动练习,达到让学生熟练掌握的目的。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常见拍子的种类及指挥,掌握这些为同学们以后的工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后一定要经常练习。

六、布置作业
1、课本p63,5、6、7题;
2、熟练掌握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指挥。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拍子的指挥图式乐曲的拍子有三种:1、单拍子:每小节只有一个强拍的二拍子、三拍子。

2、复拍子:每小节不止一个强拍同类型单拍子的序列。

3、混合拍子:每小节不止一个强拍不同类型单拍子的序列。

常用基本拍子的指挥图式是: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其它拍子的图式都由这三种图式演变而成。

图式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击拍线(实线)、拍点(位于击拍线末端,击拍线与反射线的交汇点)、反射线(虚线)。

1、单拍子a、二拍子二拍子的乐曲最为常见,指挥图式也是最基本的。

常见的拍号有:四二拍、二二拍。

图式中,第一拍的拍点在腰带处,第二拍的拍点可稍高。

图式均表示右手图式,练习时,可用双手同向对称进行。

b、三拍子常见的拍号有:四三拍、八三拍、2、复拍子复拍子的图式不能用重复的单拍子的图式来表示,如:四拍子图式并不是两个二拍子图式的重复。

因为,复拍子的每一小节中只有一个强拍,如果用两个二拍子的图式来表示,就出现了两个强拍的情况,会影响作品表现上的平稳、连贯,甚至会使人弄不清拍子的具体位置,而使演唱出现混乱。

a、四拍子由(2+2)组合而成。

每小节有四拍,第一拍为强拍,第三拍为次强拍,其它为为弱拍。

常见的拍号有:四、四拍。

b、六拍子由(3+3)组合而成。

每小节有六拍,第一拍为强拍,第四拍为次强拍,其它为弱拍。

常见的拍号有:八六拍、四六拍。

c、九拍子由(3+3+3)组合而成。

每小节有九拍。

第一拍为强拍,第四拍、第七拍为次强拍,其它为弱拍。

常见的拍号有:八、九拍。

d、十二拍子由(3+3+3+3)组合而成。

每小节有十二拍,第一拍为强拍,第四拍、第七拍、第十拍为次强拍,其它为弱拍。

常见的拍号有:八、十二拍复拍子中的六拍子、九拍子、十二拍子等,由于强拍出现的周期较长,前进的动力受到缓冲,所以乐曲多为较慢的速度,常表现平静、柔和、抒情的情绪,指挥线条也要平稳、连贯。

如果乐曲的速度较快,指挥图式则要简化。

图式的简化将在以后的内容中介绍。

3、、混合拍子a、五拍子由(2+3)或(3+2)组合而成。

每小节第一拍为强拍,下一个重音为次强拍,其它为弱拍。

常见的拍号有:四、五拍。

b、七拍子由(2+2+3)或(2+3+2)或(3+2+2)组合而成。

从混合拍子的定义来看,七拍子不会是(3+4)或(4+3)的结构,明确了七拍子的拍子结构,才能正确的设计出七拍子的指挥图式。

每小节有一个强拍,两个次强拍,其它为弱拍。

常见的拍号有:四、七拍。

七、起拍起拍是指挥的第一个动作,是指示伴奏或合唱团从预备至开始的指挥过程。

在起拍动作中,要暗示合唱歌曲开始时的速度、力度和基本情感。

因此,起拍是指挥的一个重要步骤。

起拍动作包含三个部分:1、预备眼睛首先环视合唱团,以集中合唱团员的注意力,面部表情坚定而自信,眼睛里充满着合唱作品中的情感和对合唱团成功演唱的期待。

双手缓缓抬起并回落,回落后要保持相对稳定、静止状态。

右手稍高,双手距离约二十公分,高度在胸部以下。

肩部和手臂放松、自然。

如果合唱有前奏,伴奏是钢琴一件乐器,可只用右手做预备动作,左手则在引进合唱时加入指挥动作。

如果伴奏是一个较大的乐队,则需要双手做预备动作。

指挥在排练时,不要养成在预备动作中讲话的不良习惯。

因为,指挥在做了预备动作后,合唱团员注意力都处在高度集中的状态,随时准备吸气演唱,预备时间过长就会使大家松懈。

久而久之,预备动作会失去集中注意力的作用。

2、吸气吸气是起拍过程中关键的动作。

它的动作要领是:吸气前的预备动作双手必须是静止状态,位置在起拍前一拍的拍点上。

然后明确、果断地做出吸气动作,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吸气动作实际上就是已经练习过的反射动作。

指挥在做吸气动作的同时,自己也要和合唱团一起吸气。

吸气是合唱作品的一部分。

因此,吸气的速度应和歌曲的速度、律动一致。

吸气动作开始于起唱前一拍的拍点并与起拍动作相连,吸气动作的方向一定要准确。

否则,就不能正确联结到指挥图式中起唱的第一拍而导致混乱,吸气与起拍是一个连续动作的两个部分。

3、起拍吸气之后击出的第一拍称起拍,并从这一拍开始进入指挥图式,合唱团在拍点上进入演唱。

由于歌曲开始拍可以处在小节内的不同位置,所以,又有正规节奏起拍和非正规节奏起拍之分。

正规节奏起拍:即在小节线后第一拍、强拍处起拍;非正规节奏起拍:是指在非强拍处起拍。

无论哪种起拍,预备动作总是在图式前一拍的拍点后,吸气动作则是在这一拍反射线上。

起拍就是合唱作品的第一拍,第一个音符要在拍点上唱出。

下面说明几种常见的起拍图式:强拍起拍进行曲、欢快情绪的起拍:动作要干脆、有力。

拍点清晰,反射动作轻快。

抒情曲、委婉情绪的起拍:动作要柔和、连贯。

拍点清楚,反射动作缓慢。

b、弱拍起拍c、分割拍起拍:即单位拍的后半拍。

分割拍起拍的指挥图式与以上图式并无不同。

所不同的是:整拍起拍时,吸气在指挥吸气动作的同时进行,起唱在击拍点上;分割拍的起拍时,吸气在拍点后的前半拍进行,起唱则在后半拍。

指挥要特别注意的是:分割拍起拍的吸气动作,要分成两个部分进行:1、把原来的吸气动作做为吸气的预备动作;2、把原来的击拍动作想像成吸气动作。

起拍时,吸气预备动作的范围和力度一定要小于吸气动作。

八、收拍收拍是指挥一首合唱作品的最后一个动作,与起拍有着同样的重要作用。

有时,合唱作品的结束给人留下的印象,比开始还要深刻,它表现了音乐形象的完整性。

指挥的收拍动作,一定要把合唱作品的意境演绎得尽善尽美,切不可草率从亊。

收拍动作包括两个部分:1、预备这个动作与起拍的吸气动作相同,在歌曲最后一拍的反射线上,只是稍快、稍高于正常的反射线。

预备动作的大小,要根据作品结束时的意境、情感、速度、力度而定。

预备与收拍同样是一个连续动作的两个部分。

2、收拍这个动作指示着合唱团声音的停止,收拍动作的设计也要根据作品结束时的意境、情感、速度、力度而定,并无像“标准件”一样的统一规定。

收拍点理论上总是在结束拍下一拍开始的地方,这样才能准确表达作曲者作品结束时的意图。

收拍点要清晰。

由于歌曲结束拍的时值、速度、力度和情感表现不同,收拍动作也有所不同。

强而有力的收拍,可以在收拍点上有力的握拳,从指挥正常手形到握拳至收拍点,要有一个自上而下、小而有力的回落过程,来表示合唱作品的力量。

短促而跳跃的收拍,可单用右手,预备动作后由外上向内里再向外划一小圈,收拍点只需用拇指与食指轻轻一捏。

渐强、延长的收拍,右手在延长拍上做保持动作,左手上举暗示渐强,延长结束前双手做较大的预备和握拳收拍动作。

关于延长记号的时值,很多人主张延长原音符时值的一倍,并严格按拍进行的观点我是不赞成的。

音乐理论这样定义延长记号:可按作品风格、演唱者的意愿任意延长。

因此,我认为:1、只延长原音符时值的一倍是不妥的;2、延长中不应有以拍为单位的节奏感。

如果规定时值并带有节奏感,就与“任意延长”相悖了。

渐弱、延长的收拍,右手在延长拍上做保持动作,左手下拉暗示渐弱,延长结束前双手做较小的预备划圈后拇指与食指相捏收拍。

收拍动作,不是几个模式可以概括的,要靠指挥者在指挥实践中细心体会并精心设计。

以上是我个人的理解,仅供参考。

收拍不同于起拍。

起拍是从无声到有声,情感从自然到投入;收拍所停止的音乐,虽然是声音停了、但合唱团员的表情、指挥的姿势、合唱作品的意境不要变化,而使听众的思绪继续遐想。

收拍后指挥要保持静止状态片刻,再慢慢放松,从作品的意境中出来。

九、长音、切分、附点节奏的指挥方法长时值或带有延长记号的音,左手通常以保持动作表示,右手长音时正常击拍,延长音则与左手共同保持。

保持动作:是指手停在击拍点上。

这时手部肌肉稍感紧张,在所保持音最后一拍的反射动作突然放松,预示下一拍的进入。

1、长音保持动作适用于长音。

2、切分节奏切分节奏的击拍,也可以采用保持动作,这里的保持是瞬间的。

在切分音上保持时,小臂和手在反射动作中,有瞬间的保持并使肌肉紧张,这时的反射线比正常的长些。

3、附点节奏附点节奏的击拍,也可以采用保持动作。

这里的保持是短暂的、瞬间的。

十、呼吸与休止指挥方法呼吸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它不仅仅只是歌唱中的换气,还起着音乐的分句和感情表达的重要作用。

作曲者并非都把它明确的标记在乐谱上,需要指挥来设计和安排。

休止是音乐进行当中的停顿,有长有短,是节奏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音乐的表现手段之一。

作曲者大都在乐谱上明显标记,指挥要用动作传达给合唱团员。

休止时,往往可以安排呼吸,但呼吸并非都在休止时进行,常常需要指挥在动作上明确提示呼吸,但也不是每次呼吸都在指挥提示下进行。

1、呼吸合唱的呼吸,犹如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对于文章的重要性一样,是指挥不可忽视的。

音乐中如果没有恰如其分的呼吸(分句),不仅给演唱者带来演唱上的困难,也会影响音乐形象的刻划而使听众感觉不完美。

指挥提示吸气的动作与起拍动作中的吸气相同,只是在乐句间进行。

在合唱的声部进出时,吸气动作也可包含“连收兼吸”的用意,它是指挥常用的一种方法。

2、休止音乐中的休止符,表示声音到这里有节奏地中断。

休止符是组织节奏的一种手段,此时虽然歌声有短暂的停顿,但音乐实际上还在进行,所以指挥也要准确地予以提示。

a、一拍以上的休止这时要在休止处收拍,可连吸带收。

b、一拍及一拍以下的休止如果休止符恰在分句处,指挥要在休止符上提示吸气;休止符不在分句处,击拍正常进行。

十一、合拍与分拍的指挥方法前面已知的指挥图式,是在适中的速度下应用的。

根据音乐速度的变化,在很快或很慢的作品中,指挥图式可以进行简化或细分。

1、合拍合拍是指对基本指挥图式的简化。

合拍的原则是:每小节只击出强拍、次强拍。

如此,二拍子、三拍子就简化成一拍子,四拍子、六拍子可以简化成二拍子,九拍子则简化成三拍子,拍子简化后避免了繁琐的图式和复杂的击拍动作。

重要的是合拍指挥动作更有利于合唱作品的表现,尤其是单位拍小于四分音符、较快速的作品。

也可以把每两小节视为二拍子,用二拍子指挥图式。

并不是每个作品从头至尾都可以单一组合,需要指挥从语句和旋律结构上精心设计,做出正确组合。

2、分拍分拍是指将基本图式中的基本拍细分。

细分的原则是:在保持原指挥图式的前提下,将一拍分为两拍进行。

通常在慢速的作品中应用。

有时歌曲速度较大幅度渐慢时,也可灵活使用分拍的指挥法。

很多作品终止时,往往渐慢结束,也可局部采用拍细分的指挥法。

合拍与分拍的指挥方法,可以独立、综合、整体、局部使用,指挥者可根据具体作品精心设计、灵活运用。

十二、力度与速度的指挥方法1、力度的对比力度的变化是合唱艺术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力度的对比,可以使作品的风格、意境、情感、色彩更好地演绎。

指挥对力度变化的提示,主要靠动作的大小和手臂肌肉的紧张度来实现。

a、指挥动作的范围一般的规律是:弱时,手臂动作幅度小、位置低;强时,手臂动作幅度大、位置高。

指挥动作的范围:高至眉,低至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