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五言绝句《相思》

唐诗:五言绝句《相思》
唐诗:五言绝句《相思》

唐诗:五言绝句《相思》

相思

唐代: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

鲜红浑圆的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开的季节,不知又生出多少?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集,小小红豆引人相思。

注释

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采撷(xié):采摘。

相思:想念。

赏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

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

绝句的上乘佳品。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

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

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

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

“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

分外亲切。不过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

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

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

“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

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

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

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

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

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像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

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

而读者从话中能够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

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

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

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

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创作背景

此诗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为怀念友人之作。据载,天宝

末年安史之乱时,李龟年流落江南曾演唱此诗,可证此诗为天宝年间

所作。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古典诗歌的种类,按照体裁分,有古体诗(包括乐府歌行)和近体诗(或称今体诗)。唐人吧前代所产生的诗体称为古体诗,把唐代所产生的新体诗称为近(今)体诗。如按每句言数(一字为一言)分,则有五言、七言和杂言是。把言数同体裁结合起来分,则又有五言古体,七言古体;五言近体,七言近体。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两种,即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一般是八句,绝句是四句。 如:魏——曹植的《七步诗》就属于古体五言六句诗。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如:唐——孟浩然的《春晓》就属于五言近体诗,诗五言绝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如:唐——王昌龄的《从军行》属于七言近体诗,诗七言绝句。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如:唐——杜甫的《春夜喜雨》是近体五言律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如:唐——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近体七言律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次北固山下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注释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乡书:家信。 王湾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赏析 从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放舟于绿水之上,联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全诗和谐而优美。此诗载于《全

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霍松林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首《次北固山下》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王湾是洛阳人,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

五言绝句古诗大全

五言绝句古诗大全 以下是关于五言绝句古诗大全,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1、《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8、《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9、《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0、《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1、《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2、《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3、《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4、《山中》 ·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5、《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6、《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7、《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18、《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9、《杂诗》 唐·王维 ·

古诗词中的离别意象解读

古诗词中的离别意象解读 古代的离别诗词,往往涉及一些特定的风物,如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或者吹笳弹琴,吟诗高歌。总体说来,这些有关离别的意象常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离别的时间。如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等等。春天是个特殊的季节,万物复苏,本来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但离人却要就此远去,带走了一年的希望。所以作为离别的双方,怎不倍加伤感?当然,离别诗更多的场景摹写是在秋季。如“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孟郊《古怨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等等。当然,从小的时间范围来讲,许多诗人更喜欢把离别与落日、夕阳、暮色联系在一起,用以表达浓浓的别情。离别的伤感与落日的苍茫正相协调,悲凉的环境正好可以烘托凄凉的离别之情。如“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等等。 再者,离别地点的安排,诗人也有讲究。古代的作品,常常写到灞桥,写到劳劳亭、长亭、南浦等。灞桥,建于汉代,位于今西安城东12公里,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对送行人而言,这

是终点;对远行人来说,这是始点。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所有的文学作品中,灞桥是最富有离别气息的经典意象。 劳劳亭,位于南京城南,是著名的送别之地。在古汉语中,劳劳表示非常忧伤,如成语中就有“劳燕分飞”之说。 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此送别。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句子便取其离别之意。 南浦,即古南浦郡,其水滨常为古人送别之处。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如屈原《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另外,在离别的景物上,古人常常描写柳枝、春草、月亮,由于长期大量使用,这些诗歌意象如今已成了离别的代称。“柳”谐“留”音,折柳相赠表示留念、挽留之意,一为不忍分别,二为永不忘怀。再者,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其特点是“随地可活”,这正可以拿来祝愿远别的人,到了异地后,随遇而安,一切顺遂。杨巨源“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刘禹锡“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等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 “春草”也是这样一种意象,它经常被用在表达送别、相思主题的作品中,成为抒发离愁别恨的一个载体。李煜《清平乐》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王维《山中送别》中“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等句均有对“春草”这一意象的涉及。

唐诗三百首汉语拼音版

【导读】 蘅塘退士选编 题辞 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七言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邪。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请以是编验之。 乾隆癸未年春日蘅塘退士原题 卷一、五言古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01 乐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36 卷二、七言古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46 乐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74 卷三、五言律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90 卷四、七言律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0 乐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3 卷五、五言绝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4 乐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3 卷六、七言绝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1 乐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2 001zhānɡ 张 jiǔ 九 línɡ 龄: ɡǎn 感 yù 遇 sì 四 shǒu 首 zhī 之 yī 一 ɡū孤hónɡ 鸿 hǎi 海 shànɡ 上 lái 来, chí 池 huánɡ 潢 bù 不 ɡǎn 敢 ɡù 顾。 cè侧jiàn 见 shuānɡ 双 cuì 翠 niǎo 鸟, cháo 巢 zài 在 sān 三 zhū 珠 shù 树。 jiǎo 矫jiǎo 矫 zhēn 珍 mù 木 diān 巅, dé 得 wú 无 jīn 金 wán 丸 jù 惧。 měi 美fú 服 huàn 患 rén 人 zhǐ 指, ɡāo 高 mínɡ 明 bī 逼 shén 神 è 恶。 jīn 今wǒ 我 yóu 游 mínɡ 冥 mínɡ 冥, yì 弋 zhě 者 hé 何 suǒ 所 mù 慕。

唐诗300首之五言律诗讲课教案

唐诗300首之五言律 诗

唐诗300首之五言律诗(80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代: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梓州李使君 唐代: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汉江临眺 唐代: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终南别业 唐代: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山 唐代: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酬张少府 唐代: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过香积寺 唐代: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代: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馀一作余)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归嵩山作 唐代: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唐代: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古诗词意象大全_古诗词中的离别意象

古诗词意象大全_古诗词中的离别意象 古诗词中的离别意象 古诗词中的离别意象 在古代诗词作品中,离别,总是被当作反复歌咏的主题。“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是唐玄宗的凄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柳三变的缠绵;“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是朱淑真的幽怨;“怕人寻问,咽泪装欢”,是唐婉的酸辛。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古代的离别诗词,往往涉及一些特定的风物,如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或者吹笳弹琴,吟诗高歌。总体说来,这些有关离别的意象常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离别的时间。如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等等。春天是个特殊的季节,万物复苏,本来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但离人却要就此远去,带走了一年的希望。所以作为离别的双方,怎不倍加伤感?当然,离别诗更多的场景摹写是在秋季。如“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孟郊《古怨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等等。当然,从小的时间范围来讲,许多诗人更喜欢把离别与落日、夕阳、暮色联系在一起,用以表达浓浓的别情。离别的伤感与落日的苍茫正相协调,悲凉的环境正好可以烘托凄凉的离别之情。如“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等等。 再者,离别地点的安排,诗人也有讲究。古代的作品,常常写到灞桥,写到劳劳亭、长亭、南浦等。灞桥,建于汉代,位于今西安城东12公里,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对送行人而言,这是终点;对远行人来说,这是始点。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所有的文学作品中,灞桥是最富有离别气息的经典意象。 劳劳亭,位于南京城南,是著名的送别之地。在古汉语中,劳劳表示非常忧伤,如成语中就有“劳燕分飞”之说。 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此送别。柳永“寒蝉凄切,

五言绝句大全100首_诗词

五言绝句大全100首_诗词五言绝句大全100首 五言绝句大全(一): 1、《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6、《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0、《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1、《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2、《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3、《暮秋山行》 唐·岑参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14、《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5、《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6、《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17、《前出塞》 唐·杜甫

唐诗中的经典五言律诗

唐诗中的经典五言律诗1、《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5、《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唐诗300首之五言绝句

唐诗300首之五言绝句(共29首) 行宫 唐代: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新嫁娘词 唐代: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相思 唐代: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三首·其二 唐代: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鹿柴 唐代: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 山中送别/ 送友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问刘十九唐代: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哥舒歌 唐代: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怨情 唐代: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乐游原/ 登乐游原 唐代: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听筝 唐代: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渡汉江 唐代: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八阵图 唐代: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名成一作:名高)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春晓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怨/ 伊州歌 唐代: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秋夜寄邱员外/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唐代: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终南望余雪 唐代: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宫词·故国三千里 唐代: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寻隐者不遇/ 孙革访羊尊师诗 唐代: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送崔九 唐代: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送灵澈上人 唐代: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听弹琴 唐代: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送方外上人/ 送上人 唐代: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玉台体 唐代: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李白唐诗五言绝句

李太白的 题峰顶寺 夜宿峰顶寺。 举手扪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相逢行 相逢红尘内。 高揖黄金鞭。 万户垂杨里。 君家阿那边。 高句骊 金花折风帽。 白马小迟回。 翩翩舞广袖。 似鸟海东来。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明一作看)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渌水曲 渌水明秋日。( 日一作月) 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 愁杀荡舟人。 估客行( 行一作乐) 海客乘天风。 将船远行役。 譬如云中鸟。 一去无踪迹。 秋浦歌 其三 秋浦锦驼鸟。

人间天上稀。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其七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其八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 绿字锦苔生。 十一 逻人横鸟道。( 人一作叉) 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 舟一作行) 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 水如一匹练。 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 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 渌水净素月。 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 一道夜歌归。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 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 结□映深竹。【上四下且】

其十七 祧波一步地。( 波一作陂) 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门中音】低头礼白云。 摘自《李太白全集》 杜工部的 即事 百宝装腰带 真珠络臂鞲 笑时花近眼 舞罢锦缠头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百年已过半 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 何时救急难 绝句 江边踏青罢 回首见旌旗 风起春城暮 高楼鼓角悲 王录事许修草堂资不到聊小诘 为嗔王录事 不寄草堂资 昨属愁春雨 能忘欲漏时 绝句二首

浅谈古诗词中表达相思离别的常见手段

浅谈古诗词中表达相思离别的常见手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由于古代种种条件的限制,古人的离愁别绪更显得惨淡黯然。离别后的愁苦与相思更是寂寞难耐。古代离人别后表达相思之苦的常见手段有如下几种。 一、从日常生活细节侧面反映离愁 日常生活细节的变化,是对情感变化最好的侧面反映。 例如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叨叨令》:“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和《朝天子》:“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两首曲词直抒胸臆,重要的人远去了,相思渐浓,缠绵悱恻,无法释怀,于是不想起床,只想昏睡,更没心思吃饭。将离别的痛苦和苦苦的相思之情和盘托出,淋漓尽致。 又如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俗话说:女为悦己者容。可爱人已走,寂寞懒梳妆,无心“对镜贴花黄”。丈夫离家远游,词人在委婉的寄寓着浓浓的相思之愁,我们可以从人物的慵态中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深切相思之情。其实最早《诗经·卫风·伯兮》中也有类似的描述:“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这是从懒于梳妆打扮着笔来写女子的相思之苦。 二、借助特定的时刻进行表达 悲凉的感情,只有在特定的时刻,配合那个时刻特有的特点,才能将苦闷的心情进行合理的放大。 古人有着伤春悲秋的情结,说的就是这个人有一颗敏感的心,看到春天的花儿落了,就知道春天就要过去了,便想到青春易逝而感到伤心;秋天到了,看到万木凋零,使引发对人生的悲叹。作家总是易感的,一花,一草,一鸟,一虫,一山,一石,都可能激起作家的思想火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通过花和鸟来描写春天,写出了睹物思人,表达出;离别之苦。“泪眼问花花不语,乱

经典的五言绝句诗词赏析

经典的五言绝句诗词赏析 【篇一】经典的五言绝句诗词赏析:蝉 唐代诗人: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首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因古人常以“冠缨”指代达官贵人。显宦的身份和地位在一般老百姓心目中,和“清客”是有矛盾甚至是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了。这“贵(人)”与“清(客)”的统一,正是为三、四句的“清”无须借“贵”做反铺垫,用笔巧妙。 次句描写蝉声之传播。梧桐是高树,用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清高挺拔,且与末句的“秋风”相呼应。“流响”

二字状蝉声的抑扬顿挫和长鸣不已;“出”字则把蝉声远播的意态形象化了,让人感受到蝉鸣的响度与力度。全句虽只写蝉声,但却从中想象到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句对蝉声传播的生动描写,后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三、四两句是全诗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一、二两句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议论。蝉声远播,一般人往往认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作者却别有慧心,强调这是出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一个真理:修身而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扬。它突出强调一种人格的美,强调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和“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作者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作者以蝉自许,雍容不迫的风度和气韵。 实际上,咏蝉这首诗包含着诗人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篇二】经典的五言绝句诗词赏析:鸟鸣涧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月夜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月夜 月夜 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 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 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注释 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内室。看,读平声kān。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

的形象。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赏析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

古代送别诗知识梳理解读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古代送别诗知识梳理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送别在古人的生活中无疑是一件大事,离情别绪也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送别诗占据了相当的篇幅,是我们学习古代诗歌时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现对其有关知识粗略梳理如下: 一、思想内容 并不是送别诗表达的思想感情都是千篇一律地抒写惜别伤感之情。下面对送别诗歌思想内容作一较为具体的概括,大致可分为以下七种情况: 1、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如:王勃的《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中第二句“风烟望无津”一句,用“风烟”、“望”两个词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雨所遮,间接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2、体贴入微的宽慰 还以上面那首诗为例。诗人在第二句中流露伤感之意后,在后面三联中感情基调立即有了变化,作者宽慰朋友,这次离别只是客中之别,只要彼此心相连,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不就好像近邻一样吗?这首诗极尽宽慰之意,成为温暧孤独的心灵鸡汤。 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同样有一般送别的惜别之情,但因朋友“西出阳关”是壮举,所以诗中不见伤感之意,只是在“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想象中包含了诗人的友人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4、前途艰险的担忧 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一诗的第三句撇景入情,朋友刚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春江渺茫,征帆一叶该停泊在哪里呢?在依依惜别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艰险前途的担忧。 5、坦陈心志的告白

有的送别诗往往借别明心志。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的最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则在送别感伤之外另辟蹊径,表达自己高洁的品格,孤介傲岸的坚强性格,借送别而言心志,可谓一箭双雕。 6、积极奋发的勉励 鉴赏诗歌,一定要能知人论世,初盛唐的诗人在诗歌中总是充满一种积极乐观精神。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一诗写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这种情绪只是轻轻带过,诗人随即把这种怅惘化为为国效力的责任。全诗以“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二句作结,作者勉励友人建功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下汉将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全诗一气呵成,充满积极奋发向上的豪情。 7、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 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与一般送别诗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向潇湘,自己则北向长安。诗的末句“君向潇湘我向秦”看起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实际上在朴直的话语中,表现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可见,送别诗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它在表达惜别留恋之情外往往还会寄托诗人的个人身世遭遇之感,表现诗人的性情品质,或凸现时代风貌。在分析诗歌思想情感时,我们一定要学会多角度多层面思考,切勿挂一漏万。 二、常见意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送别诗中也有一些常用的意象: (一)习俗类意象: 1、柳(折柳送别)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三则,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唐诗三百首-竹里馆·江南冰不闭-五言绝句

唐诗三百首-竹里馆·江南冰不闭-五言绝句 作者:卢象朝代:唐代 江南冰不闭,山泽气潜通。腊月闻山鸟,寒崖见蛰熊。 柳林春半合,荻笋乱无丛。回首金陵岸,依依向北风。 《竹里馆》译文及注释译文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吹口哨。 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注释 ⑴此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对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 解人意,偏来相照。《竹里馆》赏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 情趣的,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这首小诗总共 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 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 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不过它的 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 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 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 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 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

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 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 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 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 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 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 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 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 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 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 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 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 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 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 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不过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 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 也理应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来说,它不但 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 使人感到,这个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 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 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 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能够想见,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 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 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 所以,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能够如司空图《诗品·自

唐诗三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言律诗

唐诗三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言律诗 作者:王勃朝代:唐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创作背景《送杜少府之 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 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 这首送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二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 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喻了 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但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个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 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颔(hàn)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 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 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 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 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 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 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 诚挚的友谊能够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 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 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这首诗四

最全的古诗之五言绝句

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歌 唐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怨情 唐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劳劳亭 唐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前出塞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 王孙归不归。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 栾家濑 唐王维 飒飒秋雨中, 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 白鹭惊复下。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洛中访袁拾遗 唐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 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 何如北地春。 送朱大入秦 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 宝剑值千金。 分手相脱赠, 平生一片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