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选 第五节 硫化矿浮选

合集下载

选矿讲稿(5)-浮选

选矿讲稿(5)-浮选

第六章浮选第一节浮选概述一、浮选定义及基本方法1.定义:浮选,亦称泡沫浮选,是根据各种矿物的表面性质的差异,从矿浆中借助气泡浮力,分选矿物的过程。

2.方法:一定浓度的矿浆并加入各种浮选药剂,在浮选机内产生大量的弥散气泡,于是,呈悬浮状态的矿粒与气泡碰撞。

下一步选择性分离。

二、浮选过程:矿物的浮选过程是在固(矿物)、液(水)和气(气泡)三相界面上进行的,进行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矿物表面性质(润湿性)差异,从矿浆中析出足够量的稳定而细小的气泡;有用矿物(欲浮矿物)有充分的机会与气泡群碰撞,并牢固地粘附在气泡上被浮到矿浆的表面,脉石矿物虽有机会与气泡碰撞,但不粘附,遗留在矿浆中,在这里气泡是分选的媒介,同时又是运载工具。

浮选过程一般包括下列工序:1)矿石原料的准备,包括磨矿和分级,使入选矿物单体分离负荷浮选要求。

2)矿浆的调整并加入浮选药剂。

3)搅拌并造成大量气泡。

向浮选机中引入空气并形成气泡,使矿粒在矿浆中悬浮,造成矿粒与气泡接触的机会。

4)气泡的矿化。

即矿粒向气泡附着。

5)矿化泡沫的形成和刮出。

图选矿过程示意图◆正浮选:上浮的泡沫产品为目的矿物的浮选过程。

◆反浮选:上浮的泡沫产品为脉石矿物的浮选过程。

◆优先浮选:将多种有用矿物依次分选为单一的精矿。

◆混合浮选:将有用矿物共同分选出来,组成混合精矿,然后将混合精矿加以分选。

三、浮选发展的三个阶段1 全油浮选:1860年由英国人Willian Haynis首先取得专利权。

分选作用主要在油-水界面发生,疏水矿粒进入油相,亲水矿粒进入水相。

1898年这种工艺用于工业生产。

2 表层浮选:1907年由马克魁斯通(Macquiston)首先取得专利权。

分选作用主要在水-气界面发生,疏水矿粒浮在水面上,亲水矿粒沉入水中。

•以上两种浮选因其是在两相界面发生,因此又称为界面浮选。

3 泡沫浮选:1902年由Potter首先取得专利权。

分选作用主要在气-水-固三相界面发生,疏水矿粒念附气泡上浮,亲水矿粒留于水中。

硫化矿石的浮选提取方法

硫化矿石的浮选提取方法
硫化矿石的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和物 理性质差异较大,对浮选过程产生一 定影响。
浮选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在浮选过程中,硫化矿石与浮选药剂发生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酸碱反应等,改变矿物表面的性质,使其满足浮选要求 。
常用的浮选药剂包括捕收剂、起泡剂和调整剂等,它们在浮选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PART 02
硫化矿石浮选药剂
硫化矿石浮选常用的药剂包括捕收剂、抑制剂、活化剂等,这些药剂的选择和使用对浮 选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硫化矿石浮选工艺流程
硫化矿石浮选工艺流程包括破碎、磨矿、调浆、浮选等环节,每个环节的操作参数对最 终的浮选效果都有影响。
硫化矿石浮选案例分析
某铁矿硫化矿石浮选案例
该铁矿的硫化矿物主要是磁黄铁矿和黄铁矿,通过采用适宜的药剂和工艺流程 ,实现了高品位铁精矿的提取。
常见的抑制剂
常见的抑制剂包括石灰、硫酸、 水玻璃等,这些药剂可以根据非 目的矿物的性质选择使用。
抑制剂的添加方式
抑制剂的添加方式对硫化矿石浮 选效果有很大影响,通常采用局 部添加方式,以更好地抑制非目 的矿物。
其他药剂
01
02
03
起泡剂
起泡剂主要用于增强气泡 的稳定性,提高浮选机的 处理能力和精矿品位。
2023-2026
ONE
KEEP VIEW
WENKU
WENKU
硫化矿石的浮选提取 方法
WENKU
WENKU
WENKU
汇报人:可编辑
REPORTING
2024-01-05
CATALOGUE
目 录
• 硫化矿石浮选原理 • 硫化矿石浮选工艺 • 硫化矿石浮选药剂 • 硫化矿石浮选实践与案例分析
PART 01

硫化矿浮选

硫化矿浮选
然后根据主要的使用性能指标来选择较为合适的材料. 有时还需要进行 一定的模拟试验来最后确定零件的材料. 对于一般的机械零件. 则主要以 其力学性能作为选材依据.对于用非金属材料制成的零件(或构件). 还应 注意工作环境对其性能的影响. 因为非金属材料对温度、光、水、油等 的敏感程度比金属材料大得多.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 硫化矿矿物分析
Fe、In、Ge、Cd 等杂质在硫化锌晶格中置换锌, 形成异质同 形物或乳浊状的侵染体, 甚至形成固溶体。 这些成分的相互共生, 使 闪锌矿的可浮性产生多样化。 所以, 虽然闪锌矿是浮选常用的矿物, 但至今未能确定它的可浮性。
1. 2. 3 矿物的氧化、溶解与可浮性 矿物的氧化和溶解对浮选过程有重要影响, 尤其是氧与重金属Cu、P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 硫化矿矿物分析
(2) 矿物表面不饱和键力的类型及其与水分子的作用。 浮选工作者最关 心的是矿物表面被水润湿的性质。 此性质与矿物表面不饱和键力的类型 有关。
通常将具有离子键或极性共价键、金属键的矿物称为极性矿物。 其表面 为极性表面。 具有较弱分子键的矿物被称为非极性矿物。 其表面为非 极性表面。 浮选中常见的矿物介于上述两类极端情况间的过渡状态。 天然矿物与水的键合性质以亲水性和疏水性表示。 疏水意为不易被水润 湿, 表示可浮性好。 这种未加浮选药剂处理的矿物可浮性, 被称为天 然可浮性。 一些代表性矿物的天然可浮性如表2 -1 -1 所示。
b、Zn、Fe、Ni 等硫化物的作用, 影响特别显著。 在浮选条件 下, 氧对矿物与水及药剂的相互作用影响很大。矿浆中氧的含量能调整 并控制浮选, 改善或恶化硫化矿物的浮选效果。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 硫化矿矿物分析

选矿生产管理仿真实训教学课件:硫化铅锌矿浮选介绍

选矿生产管理仿真实训教学课件:硫化铅锌矿浮选介绍
序比将石灰加入磨矿机更有效。锌浮选时,用石灰抑制毒砂, 石灰和硫酸铜都应加人充气器,充气10~15min,闪锌矿被活化,
毒砂受抑制。当不能完全抑制毒砂以提高锌品位时,可用反 浮选毒砂的方法。此时,可用氧化锌和加热至70~ 85C,在 pH3.5~4.5的介质中抑制闪锌矿,用黄药类浮毒砂。或用活性 炭与硫酸调整锌精矿,矿浆加热至85C再冷却至65C加硫酸锌, 用硫氨酯类浮毒砂。
该选厂投产后,工艺流程和条件经过多次演变。1980年以来,选厂由 原来的一段磨矿(70%一0.074 mm)中矿再磨和苏打-硫酸锌法分离工艺,改 为两段连续磨矿(82% - 0.074 mm),粗精矿再磨(85% ~90% - 0.044 mm)和铅 循环高碱度的优先浮选流程(原则流程如图5-7所示)。采用该工艺后,使铅 精矿品位由原来43.79%提高至52%以上,回收率由75.79%提高到80%以 上, 锌指标亦有所提高。
四、锌硫常用的的抑制方案
1、石灰或石灰+少量氰化物法。这是最常用的抑硫药剂方案, 石灰的用量按原矿或混合精矿中硫化铁矿物的含量和可浮性 来调节。有的选厂矿石含硫高,易浮,为了避免石灰用量过大 而引起操作不稳定,补加少量(5~ 10 g/t)氰化物,抑硫效果得 以显著改善,而锌的回收率不受影响。
2、加温法。将锌硫混合精矿充蒸汽汽加温至45- 60C, 同时 充气搅拌,黄铁矿表面氧化可浮性下降,而闪锌矿在此条件 下仍保持其可浮性,不加任何药剂,可以分离锌硫。如果在 加温时,补加一定量的石灰,分离效果更好。此法对浮游活 性大的黄铁矿的抑制作用比石灰法强。
(4)毒砂的抑制也是较困难的,特别是矿石中存在重金属 离子时,更是如此。国外实践经验表明,联合运用石灰-二氧 化硫-锌氰络合物能较有效抑制闪锌矿和毒砂,进行铅锌分离 或铜-锌分离。如果往矿浆中充气则更加有效。运用这些药剂

硫化矿浮选捕收剂黄药及其酯类捕收剂

硫化矿浮选捕收剂黄药及其酯类捕收剂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硫化矿浮选捕收剂黄药及其酯类捕收剂广泛,成本较低。

5 个碳及以上的高级黄药如戊基黄药、己基黄药和幸基黄药捕收力强,比较适用于难选矿的浮选,对提高金属回收率具有良好作用。

同碳数的黄药同分异构体,如正丁基黄药、异丁基黄药和仲丁基黄药,其浮选性能基本相同。

就矿物可浮性与黄药捕收剂的关系而言,矿物可浮性一般取决于该矿物的金属离子与黄原酸生成盐类的溶解度大小,溶解度愈大,可浮性愈差。

例如,铜、铅、锌的黄原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 Zn2+Pb2+Cu+,因此,以黄药为捕收剂,斑铜矿和方铅矿的可浮性要好于闪锌矿。

斑铜矿和方铅矿采用乙基黄药就能浮选,而闪锌矿则需采用碳数较长的高级黄药才能浮选。

在金属硫化矿浮选中,黄药通常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0%的溶液使用,用量一般为50~ 100g/t,浮选pH 值一般为8 ~ 11。

黄药的消耗主要取决于三方面因素: 一是在浮游矿物表面吸附形成疏水层,二是与矿浆中金属离子发生化学反应,三是脉石矿物特别是矿泥对黄药产生的吸附。

因此,对于氧化率高、矿浆中杂质金属离子多、矿泥含量大的矿石,黄药的用量要明显增大,有时会达到200~300g/t。

在氧化矿的浮选中,黄药的用量可以高达1kg/t 以上。

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日趋贫、细、杂化以及对资源利用率的要求的提高,长碳链高级黄药的研究深受重视,不仅戊基黄药、己基黄药等黄药产品在我国有色金属矿山得到愈来愈普遍的应用,一些更高碳数的长链黄药如C8 ~C10、C10~C12 的黄药也相继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在长碳链黄药的应用中,混合黄药产品占据了重要地位,包括戊基与丁基混合黄药、己基与丁基混合黄药等等。

与丁基与乙基混合黄药相类似,长碳链混合黄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不同碳链黄药捕收剂的协同作用,同时也更有利于降低其销售价格,。

巧用硫化钠浮选硫化矿

巧用硫化钠浮选硫化矿

30
国 外 金 属 矿 选 矿 2007. 2
行有捕收剂浮选的指标相当 。当原矿含硫 12164 %
时 ,两者对比探索试验的粗选指标见表 1 。
表 1 有 、无捕收剂存在时硫铁矿的浮选粗选指标/ %
条件对比
粗精矿 产率/ %
有捕收剂 :丁基黄药 + 丁基醚醇 34150
关键词 硫化钠 硫化矿 浮选 无捕收剂浮选 。
20 世纪 60 年代初胡为柏教授在讲授《浮选》课 时就指出 :巧妙使用硫化钠是浮选的一种艺术 。20 世纪 80 年代初作者在研究铜硫矿石无捕收剂浮选 时发现 ,不用 Na2S 时硫化铜矿能无捕收剂浮选 ;加 入适量 Na2S 时 ,硫化铁可以无捕收剂浮选 ,铜 、硫 连生体也同时上浮 ,提高了铜的回收率 。李泊淡等 人进一步研究指出 :黄铁矿和砷黄铁矿可通过 Na2 S 诱导无捕收剂浮选 ,方铅矿和黄铜矿能自诱导无捕 收剂浮选 。20 世纪 90 年代初 ,我们巧用 Na2 S ,打破 了传统的 Mo (硫化钼) - Bi (硫化铋) - S(硫化铁) 可 浮性顺序 。在 Na2 S 作用下让 S 与 Mo 同时上浮 ,Bi 被抑制 。而后又用 Na2 S 抑制 S ,进行 Mo/ S 分离 , 已被抑制的 Bi 经活化再用捕收剂浮选 。仅用 8 个 浮选作业 ,即可获得 Mo 、Bi 、S 三个最终精矿 ,流程 和药方都很简单 。
2 Na2S 诱导硫铁矿无捕收剂浮选
对某硫铁矿石仅用 Na2 S 和丁基醚醇起泡进行 无捕收剂浮选 ,其结果与用丁基黄药和丁基醚醇进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矿物浮选第5章浮选剂(作用原理(2)

矿物浮选第5章浮选剂(作用原理(2)
硫化矿表面氧化产生亲水物S2O32-、SO42- 、M(OH)2等,浮选受到抑制。
2 硫化矿物浮选体系的基本性质 2.2 硫化矿物的氧化还原性
硫化矿物的自然氧化速率
采用腐蚀电流定量来测定,硫化矿物的氧化速率取决于
反应的表面积、氧的分压、硫化矿物的种类、溶液的组成和
温度等。按电极电位确立氧化速度大小,硫化矿物的顺序如 下:黄铁矿>铜兰>黄铜矿>毒砂>斑铜矿>闪锌矿。
2 硫化矿物浮选体系的基本性质
碱性体系(pH=9),从热力学角度,方铅矿的氧化反应(5)最容易:
2PbS+6H2O PbO+SO42-+10H++8e
实际上,方铅矿在上述条件下,电极电位在-0.258V的条件下,反应 (5)的反应速率很小,只有当电极电位在>0.75V的条件下,反应(5)的 才发生。 因此对于方铅矿而言,在碱性体系,表面的氧化反应是以反应 (2)\(3)\(4)为主。下表是电化学测量的方铅矿表面氧化时,不同电极电位条 件下表面产物的量之比。 极化电位(V) S2O32-/S0(重量比,%)
(1)弱酸性
ROCSSNa---ROCSS-+Na+ ROCSS-+H2O—ROCSSH+OHROCSSH—ROCSS-+H+ (2)不稳定性 ROCSSH—CS2+ROH ROCSSNa+1/2H2SO4—ROCSSH+1/2Na2SO4
ROCSSH—ROH+CS2
2 硫化矿物浮选体系的基本性质 2.3 硫化矿浮选捕收剂
3 捕收剂-硫化矿物的电化学反应
3.2 捕收剂在硫化矿物表面作用的电化学原理
E10 RT RT 2.88 RT 0 1n[ X ] E E 2 1n[ S 2 O32 ] pH 2F 8F F

浮选 第五节 硫化矿浮选

浮选 第五节  硫化矿浮选

• (2)解吸法。一种是硫化钠解吸法,另一种是活 性炭解吸法。 • 硫化钠能解吸硫化矿混合精矿的捕收剂膜,脱 药比较彻底,但因硫化钠用量大,脱药后必须浓 缩过滤,除去剩余的硫化钠,否则,硫化矿会受 到硫化钠的抑制。 • 活性炭解吸法可以吸附矿浆中的过剩药剂,并 促使药剂从矿物表面解吸。此法不如硫化钠法彻 底,但使用方便。 • (3)加温法及焙烧法。加温法在混合精矿的分 离中已经广泛采用,在铜钼混合精矿的 分离中曾采用焙烧法。这两种方法成本 较高。
11.在使用硫化钠作为硫化剂时应该注意什么?
• 使用硫化钠作为硫化剂时,要严格控制用量、矿浆pH 值、矿浆温度及搅拌时间。 • (1)用量要适当。用量少,矿物硫化不充分;用量过大, 被硫化的矿物又会被过剩的硫化钠所抑制。 • (2)各种矿物进行硫化最佳的矿浆pH值范围是不同的。 实践证明,白铅矿在pH=9~10硫化速度最快,孔雀石 在pH=8.5~9.5硫化效果最好。 • (3)矿浆温度对硫化反应有明显的影响,硫化速度通常 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 (4)搅拌时间要适当。搅拌时间长,矿物表面形成的硫 化物薄膜厚,对浮选有利。但如搅拌时间过长,则硫 化钠及矿物表面的硫化膜会被氧化,降低硫化效果。 强烈的搅拌会造成硫化膜脱落,应尽量避免。为了避 免局部质量分数过高及搅拌时间过长,常常采用分段 分批加入硫化钠的方法。
10.硫化钠在浮选中起何作用?
• 硫化钠(Na2S)在硫化矿的浮选中是经常使用的一种药剂, 它的作用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 (1)是大多数硫化矿的抑制剂。当用量大时,它可以 抑制绝大多数的硫化矿。它抑制硫化矿的递减顺序大致 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斑铜矿、铜兰、黄铁矿、 辉铜矿。由于辉钼矿的天然可浮性很好,所以硫化钠不 能抑制它。利用这一点,当浮选辉钼矿时,可以用 Na2S来抑制其他的硫化矿。 • (2)是有色金属氧化矿的硫化剂。有色金属氧化矿不 能直接被黄药捕收。但如果用黄药浮选前先加入硫化钠 与有色金属氧化矿作用,则可以在矿物的表面产生一层 硫化矿的薄膜。黄药就可以对其捕收了。 硫化钠的这种作用称为硫化作用,即它可以 作为有色金属氧化矿的硫化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如何进行精矿脱杂?
• 在多金属硫化矿的浮选中,由于原矿性质复 杂,最后获得的精矿可能存在“互含”过高 的现象。例如,进行铅锌矿的浮选时,铅精 矿中可能含锌过高,锌精矿中可能含铅过高。 这不仅影响精矿的质量,而且也降低回收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行精矿脱杂,降 低杂质含量。脱杂时一般采用反浮选,例如, 含锌过高的铅精矿,则采取 浮锌抑铅的办法来脱除锌杂质。 • 精矿脱杂常常用于铅精矿脱锌、 锌精矿,分离效果不好, 不宜采用此法。(4)羧甲基纤维素(CMC)+水玻璃 (或焦磷酸钠)法。某矿采用羧甲基纤维素与水玻 璃按质量比1:100的混合剂或羧甲基纤维素与焦 磷酸钠按质量比l:10的混合剂分选铜铅混合精矿, 抑铅浮铜取得了较好的指标。具体的药剂比例, 可根据具体情况通过试验来确定。 • (5)加温法。这种方法是先用蒸气把铜铅混合精 矿加温到60℃左右,在酸性或中性矿浆中,方铅 矿表面的捕收剂,解吸下来,表面氧化亲水,而 黄铜矿仍然上浮。采用这种方法不必另加其他药 剂,所得的铜精矿品位高,含铅、锌低。另外, 由于不需加入其他药剂,可以减少污染。
4.什么情况下采用等可浮流程?

等可浮流程不是完全按矿物的种类来划分浮 选顺序的。它是按矿物可浮性的等同性或相 似性将欲回收的矿物分成易浮和难浮的两部分,按先易 后难的顺序浮出后再分离。即使是同一种矿物,如果可 浮性存在较大差异,也应分批浮出。这种流程适合于处 理同一种矿物,包括易浮和难浮两部分的复杂多金属硫 化矿石。 • 例如,某硫化矿石,有用矿物如方铅矿、闪锌矿、黄 铁矿。其中,闪锌矿中有较易浮的和较难浮的两种,这 种矿石则可采用等可浮流程,流程如图74所示。易浮的 闪锌矿与方铅矿一起浮,难浮的闪锌矿与黄铁矿一起浮, 然后再分离。等可浮流程与混合浮选相比,优点是可降 低药剂用量,消除过剩药剂对浮选的影响,有利于提高 选别指标。缺点是比混合浮选多用设备。
1.铜硫矿石一般分为几种类型?

所谓铜硫矿即既含有硫化铜矿物又含有 硫化铁矿物的硫化矿。它一般分为以下 两种类型: • (1)致密块状含铜黄铁矿,矿石中脉石矿物很少。 对这种矿石经常采用优先浮选硫化铜矿物,由于 矿石中脉石含量少,浮铜以后的尾矿即硫精矿。 • (2)浸染状含铜黄铁矿。它的特点是硫化铜矿物 和硫化铁矿物含量较低,以浸染状分布于脉石中, 脉石含量较高。对这种矿石常采用混合浮选流程, 先把硫化铜、硫化铁矿物混合浮出,抛弃尾矿, 对混合精矿再磨后分离。
6.铜铅分离的方法有哪些?
铜铅分离有两种方案:一是浮铜抑铅,二是浮铅抑铜, (1)重铬酸盐法。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方法,用重铬酸 盐抑制方铅矿,实现抑铅浮铜。这种方法对被铜离子活 化过的方铅矿抑制力差,当矿石中含有易氧化的次生硫 化铜矿物时,不宜使用此法。这种方法对于受过氧化的 方铅矿抑制效果更好,但由于此法对环境有污染,采用 这种方法的选厂日趋减少。(2)氰化物法。氰化物对黄 铜矿抑制力较强,但对方铅矿几乎不产生抑制作用,因 此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抑铜浮铅,并得到较好的效果。当 矿石中次生铜矿物多时,因氰化物对次生铜矿物抑制作 用弱,且消耗氰化物多,故常采用氰化物加硫酸锌法加 强对铜矿物的抑制作用。 (3)氧硫法。这种方法是用二 氧化硫或亚硫酸盐组合其他抑制剂来抑制方铅矿浮选黄 铜矿。氧硫法常用的组合有:二氧化硫(或亚硫酸)+淀 粉;亚硫酸+硫化钠;硫代硫酸钠十三氯化铁。采用这 种方法时,由于亚硫酸盐类也抑制闪锌矿和黄铁矿,所 以混杂在}昆合精矿中的锌、铁硫化物会进入铅精矿, 使铅精矿质量较差,但铜精矿质量较高。
2.铜硫铁矿有何特点?
• 这类矿石除了含有硫化铜、硫化铁矿物外,还含有可 以回收的磁铁矿。它的特点是:一般储量较小,品位 不高。铜矿物以黄铜矿为主,含有黄铁矿、磁黄铁矿、 磁铁矿。 • 这种矿石浮选的方案有两种,一是先磁后浮,二是先 浮后磁。生产实践证明,先磁后浮问题较多(主要是磁 选时,磁黄铁矿会进入磁铁矿精矿),因此常常采用先 浮后磁的方案。先把硫化矿浮出,再在尾矿中磁选磁 铁矿。应该注意的是,浮硫化矿时,一定要强化对硫 化铁矿的浮选,尽量将磁黄铁矿浮净,否则,在磁选 磁铁矿时,磁黄铁矿会混入铁精矿,影响了 铁精矿的质量。如磁黄铁矿混入了铁精矿, 必要时对铁精矿要进行脱硫处理(用反浮选 法浮除磁黄铁矿)。
选择铜铅混合精矿分离的方法,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考虑:(1)矿物组成。铜铅混合精矿中的矿物组成是选 择分离方法的主要依据。例如,如果方铅矿表面受到氧 化且未被铜离子活化,则可采取重铬酸盐法或氧硫法; 如方铅矿与次生硫化铜矿物(如斑铜矿及砷黝铜矿)的分 离,可选用氰化物法或氰化物加硫酸锌法。(2)混合精 矿中的铜铅比。从生产实践来看,当混合精矿中的铜与 铅质量比较大时,多采用抑铜浮铅韵方法;当铜与铅质 量比较小时,则多采用抑铅浮铜的方法。这是因为“抑 多浮少”泡沫量少,可以减少泡沫产品的夹杂, 提高精矿质量。 (3)从工艺指标、环境保护、经济成本等多方面 综合考虑,进行方案的选择。

图74等可浮流程
5.铜锌分离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 在复杂硫化矿的浮选中,铜锌分离是比较困难的,分离 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铜锌矿物往往致密共生。 有些矿床(如高温型矿床),黄铜矿常常呈细粒(有时在 5μm以下)浸染状存在于闪锌矿中,难以单体解离,像 这样由于矿床成因方面引起的难以分离的问题,目前尚 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二是,如果闪锌矿的表面被铜离子 活化,则其可浮性与铜矿物相似,造成分离困难。 • 为了改善铜锌分离,可采取如下几种措施: (1)沉淀矿浆中的铜离子,防止其对闪锌矿的活化。可以 采用硫化钠,硫化钠可以沉淀矿浆中的铜离子,阻止铜 离子对闪锌矿的活化。除了硫化钠外,还可以采用阳离 子交换树脂,把其加入球磨机中,它可以吸附矿浆中的 铜离子,达到阻止铜离子活化闪锌矿的目的。(2)脱除 已吸附在闪锌矿表面的铜离子。可采用氰化钠、硫酸作 为脱活剂。(3)混合精矿脱药。在铜锌混合精矿分离前 进行脱药,脱除矿粒表面的捕收剂,以利于分离。脱药 剂可以采用活性炭或硫化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