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态的演变规律..

合集下载

中国零售业态发展历程

中国零售业态发展历程

中国零售业态发展历程
1.封建社会:封建时期,中国零售业态以商铺、市集为主。

封建时期
的零售业态以私营企业为主,以“贩卖”、“收购”为主要方式,大多为
小规模的商店或小型买卖市场,主要面向当地居民,产品种类较少,定价
灵活,营销范围较小,消费者权益保护较弱。

2.民国时期:民国时期,中国零售业态以百货商店和超市为主。

随着
教育水平的提高,消费形态的改变,以及政策的变化,民国时期的零售业
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居民开始重视品牌、质量和物流等因素,企业开始涉
足品牌营销、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建设,百货商店和超市的数量大大增加,城市消费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开放:开放以来,中国零售业态迎来了质的飞跃。

以苏宁、麦德龙
为代表的大型百货超市和购物中心已经成为重要的零售业态,且门店数量
以及全国范围内的分布越来越密集。

关于零售业态演变规律以及趋势的研究

关于零售业态演变规律以及趋势的研究

关于零售业态演变规律以及趋势的研究关于零售业态演变规律以及趋势的研究作者:洪国内容摘要:本文从顾客需求发展变化的角度研究零售业态的演变规律以及发展趋势,希望通过全新的视角试图揭开零售业态演变研究新的篇章。

关键词:零售业态、顾客需求、环境理论、循环理论、冲突理论随着零售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零售业对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不断加强,国内外众多学者对零售业的研究也在不断的加深。

关于零售业态的演变规律以及趋势一直是众多国人以及学者所热衷的论题之一,但是“大师们”的种种理论却依然无法全面解释复杂的零售业经营方式不断变迁、发展的原因以及规律,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还是得从回顾零售业态的几次革命开始。

一、零售业态的演变历史回顾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几次“零售业态的革命”产生的历史环境及其原因。

在19世纪60年代,零售业态出现了“第一次革命”,即“百货店”应运而生。

它具备商品品种齐备、分类经营与布局、明码标价、店堂环境豪华、设施先进、统一管理等经营特点。

很明显,当时的百货店在经营方式上明显优于其主要竞争对手杂货店,因而百货店得到消费者的喜爱,它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而得到不断的发展。

“百货店”的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原因是与当时的经济进步与收入增长的社会环境联系在一起的,这也与当时消费者的核心需求价格、环境、品种等因素密不可分。

20世纪30年代超级市场的产生被称为零售业态的“第二次革命”。

它以店堂环境等设施简单实用、顾客自我服务,大幅度降低了物业和人工费用,并采用“薄利多销”的策略,提高了商品购销规模和商品周转率。

超级市场更好地实现了规模经营,因而综合竞争优势突出,对百货店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很显然,价格是当时超级市场的主要竞争优势。

这与当时萧条的社会经济环境是密切关联的。

当时消费者的核心需求体现在价格上,因而新兴的超级市场业态被广大消费者迅速接受,并随着连锁超市的发展涌现了一批世界500强的零售企业。

论述零售组织演化规律及四次重大变革

论述零售组织演化规律及四次重大变革

论述零售组织演化规律及四次重大变革一、引言零售业是指商品和服务最终交付给消费者的过程,是商品流通的最后一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零售业也在不断演化和变革。

本文将从零售组织演化规律及四次重大变革的角度进行论述。

二、零售组织演化规律1. 个体经营阶段在早期,零售业主要以个体经营形式存在。

这种形式下,商家通常由个人或家庭经营,规模较小,产品种类有限。

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市场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大。

2. 合作社阶段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合作社开始出现。

合作社是由多个小商户联合组成的组织形式,通过共同采购和销售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这一阶段也是零售业规模扩大的时期。

3. 连锁经营阶段连锁经营是零售组织演化的重要里程碑。

连锁经营通过统一管理、集中采购和统一品牌等手段实现了规模效益,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给消费者。

这一阶段也是零售业快速发展的时期。

4. 电子商务阶段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传统零售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电子商务通过在线购物、物流配送等方式改变了消费者购物行为,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给零售企业。

三、四次重大变革1. 技术革命技术革命是零售业演化中的第一次重大变革。

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同时也改变了商品生产和流通方式。

机械化生产使得商品供应量大幅增加,需要更高效的销售渠道来满足消费需求。

这促使了零售组织从个体经营向合作社和连锁经营转变。

2.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是零售业演化中的第二次重大变革。

随着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商品和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这促使零售组织不断扩大规模,提供更多选择给消费者,并通过统一管理和采购来降低成本。

3. 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是零售业演化中的第三次重大变革。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零售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分析消费者数据,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电子商务的兴起也为零售企业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同时也改变了消费者购物行为。

4. 消费升级消费升级是零售业演化中的第四次重大变革。

世界零售业态纵览:演变与发展

世界零售业态纵览:演变与发展

世界零售业态纵览:演变与发展自19世纪中期以来,零售业所经历的几次重大变革,堪称行业内翻天覆地的革命。

百货商店、连锁商店、超级市场、购物中心、电子商务,经过这五次革命,现代零售业的经营有了新的定位,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世界零售业也随着这每一次的变革除旧迎新,开启新的篇章。

第一次革命:百货商店横空出世19 世纪前,零售商基本上由各种作坊式小型店铺组成,商品都是以讨价还价的方式销售。

随着西方经济由封建主义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的转变,工业革命爆发,带来了机器文明,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生产的日益集中化,带来人口向城市的集中,现代城市由此形成,以往分散在广阔区域的购买力逐渐集中,为城市建立大规模的销售机构创造了条件。

因此,在19世纪中叶,百货商店这种零售业态横空出世,作为城市商业化集中的产物,它的出现被称作是零售业的“第一次革命”。

世界上最早的百货商店诞生于1852年的法国巴黎,这个被称为“邦?马尔谢”百货商店的出现,使得零售业实现了从作坊式小店向百货商店的飞跃。

“邦?马尔谢”商店建立后立刻获得了成功,紧接着法国、美国、英国和德国涌现出一批效仿者,一时间百货商店风靡全世界。

百货商店率先出现在欧洲并非偶然,这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密不可分:由于当时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人们对于商品价格、购物环境、商品品种的要求提高;同时,工业革命后,欧洲大量生产和销售需要有大型化和规模化的零售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的不断扩大,以百货商店为中心的城市零售业态在西方各大城市迅速兴起。

与过去的小商店相比,百货商店的经营规模大、商品种类多、辐射范围广,具有大流通的功能,成为一种城市现代化、社会化的商业组织形式。

而百货商店作为西方发达国家零售业态的第一次革命,对传统店铺做出了很多革新:如商品明码标价、敞开陈列,价格低廉、经营品类增多、服务质量好等,把零售业推向了规模化的发展道路。

百货商店商品集中,节约了消费者的时间,其经营方式上也明显优于其主要竞争对手杂货店,因而,百货店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不断的发展壮大。

零售业演变主要理论及发展趋势概述

零售业演变主要理论及发展趋势概述

零售业演变主要理论及发展趋势概述1.1.1零售业演变的主要理论1.1.1.1零售轮转理论1.1.1.2商品攀升理论1.1.1.3零售业生命周期理论1.1.1.4手风琴理论1.1.1.5辩证发展理论1.1.2零售业的发展趋势1.1.2.1零售的工业化和集中化1.1.2.2永恒的主题:竞争、创新、效率●典型案例●小结●复习思考题零售业演变主要理论及发展趋势概述一、零售业演变的主要理论1. 零售轮转理论(The Wheel of Retailing Theory )❖ 零售轮转零售创新者通常首先以低价位经营者的形态出现,随时间流逝,这些创新者增加经营品质更好的商品,到租金更高的位置开店,承诺退货退款,提供信用和送货上门等,随之商品价位上升。

当创新者发展成熟时,他们也开始遇到新的成本更低的折扣价经营者的挑战,这就是零售的轮转。

❖ 零售轮转战略➢➢ 战略基本前提零售轮转理论建立在以下4个基本前提下:(1)存在许多对价格敏感的购物者,他们愿意舍弃顾客服务,广泛的备选商品和方便的店址,追求最低的销售价格。

(2)价格敏感型顾客通常不存在对商店的忠诚、随时乐于转向售价更低的零售商。

另一方面,威望敏感型顾客倾向于在采用高端战略的商店购物。

(3)新型零售通常比现行零售形态运营成本更低。

(4)随着零售商沿轮转攀升,通常能带来销售增长,目标市场扩大和商店形象改善。

➢ 零售战略选择图1 零售轮转战略图2 零售战略选择图2显示了零售商在考虑战略组合时的选择,说明在高端和低端两种极端间的差异。

零售轮转理论还认为,现有零售商在增加服务和从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进行战略转移时应谨慎,因为价格敏感型的购物者通常不存在对商家的忠诚,他们很可能会转向价格定位更低的公司。

而且,该零售商可能正因此而失去曾使其盈利的竞争优势。

这一点我们在目录展示屋的例子中可看到。

正因为犯了这种错误,目录展示屋在今日美国已衰亡。

2. 商品攀升理论(Scrambled Merchandising Theory )说明零售商增加其商品组合宽度的规律(即经营不同产品线的数量)。

零售业态演化规律的理论探讨_庄华强

零售业态演化规律的理论探讨_庄华强

零售业态演化规律的理论探讨庄 华 强(上海财经大学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00083)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主要的五种零售业态演化的理论,然后指出有关理论的两点不足:一是它们只研究了零售业态的单体问题,而对零售业态群体问题没有进行研究,二是零售业态的生命周期理论解释得并不完整。

同时,对由此产生的一些错误的说法和判断进行纠正。

关键词:零售业态理论;零售业态单体;零售业态的生命周期中图分类号:F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02)07-0032-03收稿日期:2002-04-03作者简介:庄华强(1978—),男,江苏杨州人,上海财经大学硕士生。

随着零售业态在西方国家的不断涌现和蓬勃发展,零售学的专家和学者们很早就开始研究对零售业态演化规律,并先后提出了很多这一方面的理论,试图对零售业态演化规律进行解释。

最近几年来,国内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在试图用这些理论来解释零售业态在我国的演化规律,却没有认识到这些理论的不足之处,从而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说法或判断。

本文将分析这些理论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对由此产生的一些错误的说法或判断进行纠正。

一、五种零售理论的简单回顾零售轮回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零售学专家M ·麦克尔教授在1952年提出,他将单体业态的发展变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进入期、维持期和弱势期。

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业态创新者在单体业态的进入期,均会以低价格、低利润和低地位的身份进入市场;在取得较大的成功之后,引来了众多的仿效者,于是竞争加剧,零售商不得不提高服务质量、改进店堂设施,从而增加成本、提高价格、减少周转和提高毛利,进入了维持期;当新的创新者以新一轮低价格、低利润和低地位的身份进入市场时,这种业态开始暴露出种种弱点,从而进入弱势期。

手风琴理论早在1943年就有人提出了,1960年又有人对其进行完善。

该理论的总的要旨就是在经营宽而浅和窄而深的商品组合的零售店之间有一个交替统治,说明商品组合的变化比价格更能说明业态的演化,而百货店、专业店、购物中心的出现都符合了该理论。

我国零售业态变迁因素与发展

我国零售业态变迁因素与发展

我国零售业态变迁因素与发展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与消费倾向均明显的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特征。

零售企业对利润的追逐促使零售业态不断发展创新。

关键词:零售业态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连锁业百货商店超级市场综合百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品流通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变化最快的是零售业。

基于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零售企业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赢得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必须不断地调整经营策略,包括业态调整和重新选择业态。

我国零售业态的现状: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呈现出以大型百货店、超市、便民连锁店、专卖店为主业态的多样化、多业态共存的竞争新格局。

虽然大型百货商店仍占一定的份额,公有制仍起主导作用,但新业态的发展快于传统业态,非公有制的发展快于公有制的发展,我国的零售业态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百货商店趋于饱和,风光不在。

百货商店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趋于饱和,销售额、利润增速趋缓,有的甚至负增长。

新业态“百花齐放”,连锁各业态蓬勃发展。

在外资零售业的影响下,超级市场、专卖店、购物中心等新业态互相角逐,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一些大城市中迅速扩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便利店、仓储式商场、大型综合超市、电子商务等业态也相继登场,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并不断蚕食传统零售业态的领地,其中连锁超市发展最为迅猛。

连锁经营在零售市场的主导地位更加显著。

推动中国零售业态变迁的因素:零售业态的发展与变化存在着一个条件和两个动力。

所谓一个条件是指外部环境条件,它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政治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人口环境;家庭环境。

以上七方面的内容共同构成了零售业态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条件,制约并影响着零售业态的发展变化。

零售业态的发展变化的两个动力源,是企业动力和消费者动力。

前者是社会效益的标准,任何一种业态之所以存在和发展,必须有利于社会交易成本的节约;后者是企业效益的评价,没有自身效益,那么企业就没有存在的基础,更无发展的条件。

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及原因

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及原因

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及原因第一篇: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及原因第一章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1.1多元化一方面,我国地域跨度较大,人口众多,各地区差异很大,经济发展不平衡,消费者需求差异很大,这决定了我国零售业态多元化的趋势将长期存在。

因此,我国零售企业要找到适合自身的业态。

资金雄厚、规模较大、管理先进的企业可以考虑多种零售业态并举,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

例如沃尔玛既有综合性超市,也有便民的邻居店。

另一方面,顾客消费需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这就要求零售企业综合性很强,那些本来就具有综合性特征的百货店或大型超市应继续强化其综合性的定位,增加产品品种,为顾客提供更多的服务。

比如说百货店可以增加餐饮、超市、休闲娱乐等功能,增强其具竞争力。

1.2专业化现阶段的消费者对专业化有非常高的要求。

专卖店有利于提升企业与品牌形象,并可以迅速占领市场,取得较高利润,产品与服务都非常专业化,更能做到顾客满意。

超市的专业化是零售企业的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例如屈臣氏、国美、苏宁等这样的专业化超市只提供一种或相关种类的产品,但品牌多样化,满足了顾客专业化要求,又让顾客有更多的选择。

1.3差异化1.定位产异化消费者去零售商购物关心的价值基本集中在:价格,品种,服务和时间。

这样,零售企业的定位也将集中在:廉价,丰富,便利和快捷。

沃尔玛“天天平价”的低成本战略,定位非常成功。

我国大多零售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定位雷同。

根据美国著名管家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不单有成本领先战略,还有差异化与集中化战略等。

针对我国零售企业定位上的问题,差异化是企业选择的重要战略。

因此,我国的零售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建立自己的优势。

各业态应准确定位、错位经营,避免恶性竞争。

2.地区差异化我国各地区自然、社会文化环境差异很大。

它决定了我国消费者需求与消费习惯呈现地区性的特征。

连锁零售企业一定要依据当地的环境特征去选择合适的零售业态,并适当改变经营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国内学者的看法
零售业经营的形态,或形状
以人为中心、以服务为手段的销售方法 为满足一个特定的目标市场需求而形成的零售
形式 2.国内贸易部下的官方定义
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
同的经营形态。(国内贸易局《零售业态分类 规范意见》1998年)
3.国外的定义
日本的定义。业态一词本身来自日本
自我服 务,连 锁 经营 , 日常生 活用品 一次购 齐 长时间 营业, 多为特 许经营
自我服 务,连 锁 经营 , 日常生 活用品 一次购 齐
仓 储 商店
城乡结合 部的交通 要道
辐射半径 5公里以 上,目标 顾客为中 小商人和 机关团体 目标顾客 以有目的 选择某类 商品的流 动顾客为 主 辐射半径 5公里以 上,目标 顾客为有 目的选择 某类商品 的流动顾 客 目标顾客 以中高档 消费者和 追求时尚 的年轻人 为主
2.按照企业竞争战略划分 按商品分类 专门店。包括玩具城、电路城等 百货店。如彭尼、五月百货等 按商品定价策略分类 折扣零售。如沃尔玛、凯马特等 超级商场零售。包括大型超级中心(Supercenters)、超 大型自助商场( Hypermarket,又称大卖场或大型综合超 市) 特价零售。包括商家减价店、清货店、单价店如8元店等 按时间、地点方便程度分类 A食品零售。包括超市、便利店。 B摊贩零售。包括固定与移动两种。
三、国内零售业态的基本条件与特征
业态 基 本 条 件
选址 商圈、目 标顾客 规模 商品(经营)结 构 经营方式 服务功能 革新性
超市
地区中心、 居住区或郊 外
经营服务 辐射半径 0.5公里, 目标顾客 为家庭主 妇 目 以 单 年 主 标 居 身 男 顾 民 、 女 客 、 青 为
营 业 面 积 500平 米 以 上 营 业 面 积 100平 米 左 右
营业 面积 1000 0 平 米左 右 营业 面积 根据 商品 特点 而定 营业 面积 3000 平米 以上
综合性 ,包括衣、食 、家庭用品、 体育用品、文 具、电器等
采取自选销 售方式,出 入口分设, 结算在集中 的收银处统 一进行 采取柜台销 售或开架面 售方式
设相当于 营业面积 的停车场
仓 式 列 实 会 制
采取柜台销 售或开架面 售方式
百 货 店
市 级中 心 ,地 区中心, 新 城以 及 历史 形 成的 商 业集 聚地
目标顾 客初期 为女士, 中期为 所有人, 后期为 白领女 士
营 业 面 积 500 0平 米 以 上 营 业 面 积 1 0 万 平 米 以 上
初中期为综 合性,后期 为专业性
采取柜台 销售和开 架面售相 结合方式
零售业态的概念、类型 与演变规律
报告人: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 深圳)
副主任研究员 周林


、零售业态的不同定义 、零售业态的主要类型 、国内零售业态的基本条件与特征 、零售业态演变的理论法则 、零售业态演变的外部诱因 、零售业态的结构特点 、中国零售业业态结构的现状与发展态势
一、零售业态的不同定义
以食品、生鲜食 品、日用品为主
采取自选销 售方式,出 入口分设, 结算在集中 的收银处统 一进行 开架自选为 主,结算在 收银处统一 进行
营业时间 12小时以 上
便利店
住宅区、干 道旁、主要 公路边
综合性日常必需 品,有即时消费 性、应急性、少 量多品种的特点
大型综 合超市
城郊结合部、 交通要道和 符合城市规 划的大型居 住区附近
库 陈 , 行 员
专 业 店
市级中心, 地区中心, 商业街或 购物中心 内 地区中心、 城郊结合 部、交通 要道和符 合城市规 划的大型 居住区附 近 市级中心, 地区中心, 商业街或 购物中心 内
销售某类商品 为主,体现专 业性、深度性, 品种丰富,选 择余地大 以销售某一大 类或几个大类 商品为主,品 种齐全,选择 余地大
注重服 务,设 导购、 餐饮、 娱乐场 所等服 务项目 和设施, 功能齐 全 设不低 于营业 面 积 40%的 停车场, 功能齐 全,集 购物、 休闲、 娱乐、 餐饮为 一体
自由 进入, 明码 标价, 可以 退货
大 型 购 物 中心
市 级中 心 、城 乡 结合 部 的交 通 枢纽 交汇点
辐射半 径10公 里以上, 目标顾 客以流 动顾客 为主
从业人员 专业知识 丰富
专 业 化 经 营
大 型 专 业 店
采取自选销 售和开架面 售相结合方 式
设不低于 营业面积 50%的停 车场,提 供相关技 术和服务 注重品牌 声誉,从 业人员专 业知识丰 富,并提 供专业性 知识服务
专 业 化 经 营
专 卖 店
营业 面积 根据 商品 特点 而定
销售某一品牌 系列商品为主, 销售量少、质 优、高毛利
内部结构由 百货店或大 型综合超市 作为核心店, 以及各类专 业店、专卖 店等零售业 态和餐饮、 娱乐设施构 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发起企 业有计划 的开设, 统一规划 布局运营 管理,店 铺分散承 租,独立 经营
辐射半径3 公里以上, 目标顾客 以居民、 流动顾客 为主
营 业 面 积 5000 平 米 以上
大众化衣、食、 用品齐全,满足 一次性购全,注 重本企业品牌开 发
采取自选销 售方式,出 入口分设, 结算在集中 的收银处统 一进行
营业时间 16小时以 上,提供 即时性食 品的辅助 设施,开 设多项商 品 设性 不服 低务 于 项目 营 业面积 50%的停 车场
美 国 的 定 义 。 业 态 英 语 翻 译 为 “ type of
operation”,但在美国常常使用的是 retail
format。
4.业种与业态的区别
业种是以商品为标志为划分,业态是以消费对
象为标志为划分。前者主要强调卖什么,后者 强调怎么卖。
二、零售业态的主要类型
1.按照国内业态定义划分 划分的依据 目标顾客:服务对象 商品结构:所售商品品种的组合 服务方式:销售方式、服务项目 店铺设施:装修、陈设等 选址:店铺位置,如商业中心、社区、交通要道等 特征 规模:通常指营业面积 类型 超市、便利店、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商店、专业店、 大型专业店、专卖店、百货店、购物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