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量子点的制备方法综述及展望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841358895.html,

1.前言

在最近的几十年里,量子点(QDs)即半导体纳米晶体(NCs)由于具有独特的电子和发光性质以及量子点在生物标记,发光二极管,激光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应用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中国硕士论文网提供大量免费英语论文。

量子点尺寸大约为1-10 纳米,它的尺寸和形状可以精确的通过反应时间、温度、配体来控制。当量子点尺寸小于它的波尔半径的时候,量子点的连续能级开始分离,它的值最终由它的尺寸决定。随着量子点的尺寸变小,它的能隙增加,导致发射峰位置蓝移。由于这种量子限域效应,我们称它为“量子点”。1998 年 , Alivisatos和 Nie 两个研究小组首次解决了量子点作为生物探针的生物相容性问题, 他们利用MPA 将量子点从氯仿转移到水溶液,标志着量子点的生物应用的时代的到来。目前,量子点最引人瞩目的的应用领域之一就是在生物体系中做荧光探针。

与传统的有机染料相比,量子点具有无法比拟的发光性能,比如尺寸可调的荧光发射,窄且对称的发射光谱宽且连续的吸收光谱,极好的光稳定性。通过调节不同的尺寸,可以获得不同发射波长的量子点。窄且对称的荧光发射使量子点成为一种理想的多色标记的材料。

由于宽且连续的吸收光谱,用一个激光源就可以同时激发一系列波长不同荧光量子点量子点良好的光稳定性使它能够很好的应用于组织成像等。硕士网为你提供计算机硕士论文。

量子点集中以上诸多优点是十分难得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制备出宽吸收带,窄且对称的发射峰,高的量子产率稳定和良好生物兼容性的稳定量子点。

现在用作荧光探针的量子点主要有单核量子点(CdSe,CdTe,CdS)和核壳式量子点(CdSe/ZnS[39], CdSe/ZnSe[40])。量子点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在水相体系中合成和在有机相体系中合成。

本文主要以制备量子点的结构及合成方法为主线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综述了近十几年量子点在有机相中的制备方法的演变历程,重点包括前体的选择,操作条件和合成量子点结构。第二部分介绍了近十几年量子点在水相中制备方法的改进历程,重点包括保护剂的选择及水热法及微波辅助法合成方法。

2.在有机体系中制备在有机相中制备量子点主要采用有机金属法,有机金属法是在高沸点的有机溶剂中利用前躯体热解制备量子点的方法,即将有机金属前躯体溶液注射进250~300℃的配体溶液中,前躯体在高温条件下迅速热解并成核,晶核缓慢生长成为纳米晶粒。通过配体的吸附作用阻滞晶核生长,并稳定存在于溶剂中。配体所采用的前躯体主要为烷基金属(如二甲基隔)和烷基非金属(如二-三甲基硅烷基硒)化合物,主配体为三辛基氧化膦(TOPO),溶剂兼次配体为三辛基膦(TOP)。这种方法制备量子点,具有

可制备量子点的种类多、改进纳米颗粒性能的方法多及所量子点的量子产率高等优点,其粒径分布可用多种手段控制,因而成为目前制备量子点的主要方法。

2.1 单核量子点的制备1993 年,Murray 等采用有机金属试剂作为反应前驱物,在高温有机溶剂中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合成了量子产率约为10%、单分散(± 5%)的CdSe 量子点。他们采用TOPO 作为有机配位溶剂,用Cd(CH3)2 和TOP-Se 作为反应前驱物,依次将其注入到剧烈搅拌的350℃TOPO 溶液中,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的CdSe 纳米颗粒晶核,然后迅速降温至240℃以阻止CdSe 纳米颗粒继续成核,随后升温到260~280℃并维持一段时间,根据其吸收光谱监测晶体的生长,当晶体生长到所需要的尺寸时,将反应液冷却至60℃。加入丁醇防止TOPO 凝固,随后加入过量的甲醇,由于CdSe 纳米颗粒不溶于甲醇,通过离心便可得到CdSe 纳米颗粒。通过改变温度,可以将粒径控制在2.4~13nm 之间,且表面的TOPO 可以用吡啶、呋喃等代替。此后,Peng 等又通过进一步优化工艺条件 ,将两组体积不同,配比一定的Cd (CH3) 2、 Se、 TOP 的混合溶液先后快速注入高温 TOPO 中的方法制得了棒状的 CdSe量子点,从而扩展了该合成方法对量子点纳米晶粒形状的控制。利用这种方法合成的量子点受到杂质和晶格缺陷的影响,因此量子产率较低。由于Te 更容易被氧化,所以制备高质量的CdTe 要比制备CdSe,CdS 难得多。2001 年,Dmitri.V 等用DDA(十二胺)代替TOPO作反应溶剂合成高质量的CdTe 量子点,量子产率可达65%,且窄的发射光谱覆盖红色和绿色光区。为了更好的理解CdTe 量子点的成长机理,2002 年,Sanser[17]报导了同样用DDA(十二胺)和TOP 的混合溶液作前体,分别在145℃,165℃,和180℃下制备的CdTe 的尺寸依次为2.4nm,2.7nm,2.9nm。实验中发现,反应温度越高,量子点成长速度越快,量子产率越高,量子点发光寿命越长。因为有机隔,有机锌等试剂本身剧毒,在常温下不稳定,易燃易爆,所以整个制备过程必须严格控制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而且当把有机隔注入高温TOPO 时,会产生金属沉淀,还有就是有机隔的价格昂贵,这些缺点限制了有机金属法的应用和进展,需要找到有机隔的替代品。

2001 年,Peng[18]等对传统方法进行改进,选用CdO 代替Cd(CH3)2 作为Cd 的前体,选用 HPA(己基膦酸)和 TDPA(十四烷基膦酸)作为强配体,在纯度为90 %的 TOPO 中一步合成出了高质量的 CdS、 CdSe、CdTe 量子点。由于不采用有机镉作为原料,反应不需要在严格的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而且反应温度较低(250~300℃),反应温和,成核速度慢(几十秒),增强了实验的再现性,大大地简化了制备工艺,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随后,Qu[19]等继续用CdO 代替有机隔加入到TOPO-HAD(十六胺)中混合体系中制备CdSe,实验表明,量子产率和荧光强度等和反应初加入Cd 前体和Se 前体的摩尔质量比密切相关,当Se 前体过量Cd 前体5~10 倍时,所得量子点的量子产率在室温下可达85%,对应半峰宽仅23nm,并可稳定保存数月。接着,Qu 等[20]在上述实验研究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前体/溶剂/配体组合对制备量子点的影响,合成出粒径1.5~25nm 的CdSe 量子点。研究表明选用Cd(Ac)2 与脂肪酸这一前体/溶剂组合,因其反应速度快,适合合成粒径大的CdSe 量子点。

后来,量子点的合成工艺又有了新的改进,一些价格低廉,绿色环保的试剂逐渐被采用,代替常用的TOPO,TOP 等有机试剂。例如油酸作配体,ODE(十八碳烯)代替TOPO 作高温反应溶剂。2002 年,Yu 等首次用油酸和ODE(十八碳烯)分别作配体和非配位溶剂,合成高质量的CdS 量子点。同样这种方法也应用到合成其它量子点上,包括ZnSe。

2004 年,Li 等利用 Zn 的脂肪酸盐硬脂酸锌作为 Zn 前体在ODE 中制得了高度单分散的 ZnS 和ZnSe 量子点,量子产率高到50%,半峰宽只有14nm。但是试验中,仍然用到TOPO溶解Se 粉,没有真正实现替代有机溶剂。

近年来,又出现了另外一种长烷基链烷烃-液体石蜡,橄榄油作溶剂的报道,与TOPO及ODE 等有机溶剂相比,液体石蜡和橄榄油价格更低廉。2006 年,Sapra 等利用橄榄油同时作为溶剂和配体 ,制得了高度单分散的 CdSe 纳米晶粒,合成量子点尺寸在2.3~6.0nm,所对应的光谱范围485~640 nm,但是量子产率偏低,只有10 %~15 %。2007 年,Dai等同样用橄榄油同时作为溶剂和配体合成高度分散的ZnSe 纳米晶体和纳米花,整个操作过程简单,不需除氧操作,所用试剂绿色环保,重现性好,他们不仅报导了一种新颖的ZnSe纳米花合成方法并且提出了纳米花合成的机理。2005 年,唐等采用液体石蜡作为 Se 的溶剂,油酸作为配体,溶解 CdO 形成 Cd 前体溶液。在剧烈搅拌的条件下,Se 可溶于高温液体石蜡( > 220℃)中形成 Se 前体溶液,将 Cd 前体溶液快速注入到 Se 前体溶液中反应 ,制得了 CdSe 量子点,量子产率可以达到60%。利用这种合成方法,邢等[26]合成了高质量的 CdTe 量子点,利用这种方法制得的 CdTe 量子点均为立方闪锌矿结构, 粒径范围为3~7 nm,最大发射波长在 570~720 nm 范围内连续可调,荧光量子产率最高达到65%,重要的是发现量子点在15~6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有利于生物领域中的应用。同年他们成功地将这种油溶性 CdSe 量子点通过溶胀的方法包入多孔聚苯乙烯微球中形成性能优异的水溶性荧光微球[27]。此外,2007 年,Liao 等采用液体石蜡作溶剂,油酸作反应媒介在较低温度170℃时制得高度单分散的CdSe 量子点,但是量子产率较低。

2.2 核壳式量子点量子点荧光的产生,是由于吸收激发光以后,产生电荷载体的重组。如果制备的量子点有大量的缺陷,就会发生电荷载体的无辐射重组,严重影响量子产率;如果缺陷仅位于粒子的表面,可以通过化学方法来改善这些缺陷。因此人们想到用长链烷烃作表面活化剂,提高量子产率,但是有机配体很难同时钝化量子点表面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对无机材料来说,不仅可消除表面阴阳离子,而且产生新的纳米晶体[29]。实验结果表明,量子点的荧光性质确实可以通过表面修饰,特别是在在半导体量子点核上外延生长另一种晶格匹配、宽带隙的壳材料对于半导体量子点的稳定性和可加工性有很大的改善作用。这样,当光作用到量子点时形成的电子和空穴就会被限域于核材料内部,从而减少了非辐射复合,提高半导体材料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性能,同时抗光氧化能力、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都得到显着提高。1995 年,Hines 等[38]以Zn (CH3 ) 2 (二甲基锌)和 (TMS) 2S(六甲基二硅硫烷)作为 Zn前体和 S 前体,用有机金属法制备出了CdSe/ZnS 核壳结构的量子点。包覆层ZnS 消除了原子表面的悬挂键,减小了量子点发生团聚的可能,使其在室温下的量子产率有了显着的提高,可以达到50%。1996 年,Bawendi 等[39]又利用 ZnEt2 (二乙基锌)和(TMS) 2S 作为 Zn 前体和 S 前体,在 CdSe 的表面包覆了 ZnS,有效的限制了载流子,可以将 CdSe 在室温下的量子产率提高到 40~50%左右。尽管当时大家的研究集中在ZnS 包裹的CdSe 量子点上,由于CdSe 与ZnS 晶格失配度较大(≈12%),因此造成在量子点表面形成新的缺陷,使调高量子产率程度有限。但是壳材料CdS (≈

3.9%),ZnSe (≈6.3%)与CdSe 核的晶格失配度相对较小,而且ZnSe 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光谱范围在从蓝光到紫外光的短波范围,因此它在电子行业应用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不少科研人员的注意。在有机金属法合成技术改进后,2002 年,Reissue 等首先用 CdO 作前体,用 HAD-TOPO 作

配体一锅法制备了CdSe 量子点,后以硬脂酸锌作Se 源,在CdSe 量子点表面包覆了一层ZnSe,合成了CdSe/ZnSe。

量子产率提高至60~85%。2003 年 ,Mekis 等[41]以Cd (Ac) 2 为Cd 前体,首先在HAD-TOPO-TDPA 混合体系中合成出CdSe 量子点,然后在140℃下,利用在 CdSe 量子点溶液的上方通入 H2S 气体的方法,合成出 CdSe/CdS 核壳结构的量子点。表面包覆了 CdS和 ZnSe 层后的 CdSe 量子点具有窄的半峰宽(fwhm ≈27~35 nm) 量子产率高达50~85%。由于壳核材料之间带宽差异较小,量子点稳定性不强,容易被氧化。2004 年,alapin等合成壳核式量子点稳定性有所提高。但是用到有机锌作为包壳原料 ,因此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

2.3 多元混晶量子点的制备在 2003-2004 年间,Bailey 等以 Se-TOP 和 Te-TOP 作为 Se、Te 前体,将一定比例的 Se、Te 混合前体溶液在300℃下注入到 CdO 在高温下溶解在 TOPO-HDA 混合体系中形成的 Cd 前体溶液中的方法合成了CdSeTe 三元量子点,通过调节Se 与Te 的比例合成获得 CdSeTe 三元量子点的最大发射波长可以达到850nm,量子产率为 20~60 %,使得Ⅱ-Ⅵ族量子点的荧光发射波长不再局限于可见光的范围内,而达到了近红外区,这种量子点更有利于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三元量子点不再需要通过尺寸来调整发光光谱范围了,只需要调节前体浓度即可。这样使操作更容易控制,更加人性化。然而所得CdSeTe 量子点的分散性较差,半峰宽较大。2006 年,Jiang 等[44]在 TOPO 中合成的 CdSeTe 量子点的表面包覆了 CdS 层,克服了表面氧化,合成的核壳结构三元量子点的不仅实现了发射光谱在600~850nm 而且半峰宽都小于50nm ,量子产率则提高到30%以上。由于制备原料中用到剧毒二甲基镉作隔前体,操作复杂。2009 年,Thmas 等[45]用改进后的高温热解法,即采用CdO 和ZnO 代替有机有毒前体,在TOPO-ODE-Oleic oil 混合体系中合成高质量的CdTeSe/CdZnS 壳核式混晶量子点,发光光谱范围在700~800nm,量子产率提高到50%,丰富了近红外荧光量子点家族。

多元量子点的另一个分支即掺入式量子点也在不断发展中,和普通发光材料,如有机荧光染料和无机磷粉等相比,量子点具有明显的优点:窄且对称的发射光谱,具有可调谐的宽的吸收光谱,零扩散,抗光漂白性等,掺入式量子点不仅保留了以上优点,而且具有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解决了普通量子点自猝灭的问题。这种较宽的斯托克斯位移是由于在类似原子发射的状态下,和母体量子点的吸收带隙相比掺杂物的发射带隙较窄所致。当然,掺入式量子点的研究也不是新鲜话题了,自1994 年以来有不少报道。1994 年,Bhargava等首次报道了在有机体系中合成掺入Mn 的ZnS 量子点,所制备量子点的尺寸从3.5~7.5nm 可调,量子产率为18 %。实验还发现,量子产率随量子点尺寸减小而增大。1996 年,Kelly 等[48]继续研究了掺入Mn 的ZnS 量子点,发现Mn 的掺入位置与量子点的光学性质有关。1998 年,Join 等用有机金属法合成掺入Er 的纳米硅材料。1999 年,Fredericv 等在有机体系中合成掺入Mn 的CdSe。2000 年,Norris 等合成掺杂Mn 的ZnSe,常温下量子产率达22%,而且证实了Mn 存在于ZnSe 内部。之后又有一些此类研究,以上掺入式量子点都是通过传统方法合成的,基于掺入离子和母体离子竞争反应所得,不易控制及优化量子点性质。通过观察以上合成的掺入式量子点的荧光发光光谱发现,混有一部分未掺入的离子发光。2005 年,Yang 等报道了一种新式合成方法制备了掺入Mn 的CdS/ZnS 核壳量子点,合成步骤如下:

(1)核结构CdS 的合成

(2)MnS 在CdS 表面生长

(3)ZnS 的生长。

这种方法使得Mn 的掺入位置和掺入浓度得到精确控制,并且实验表明发光性质和Mn 的掺入位置密切相关,当Mn 掺入在ZnS 壳中,量子产量最高,在常温下可达56%,是之前合成最好记录的2 倍。2006 年,Narayan 等采用上述方法合成掺入Mn 的ZnSe 量子点,发光光谱范围在565~610 nm,最终量子产率50%。更重要的是所合成量子点不含Cd 等有毒离子而且在300℃的高温下依然稳定。2007 年,他们[59]将所合成的掺入Mn 的ZnSe 量子点应用于生物领域。经过MPA 的表面离子交换,MPA 中的巯基和羧基使量子点具有水溶性和生物兼容性,在外界大气相通连续光照的情况下,亦可稳定存在25 天。和生物大分子结合后量子产率为达40%。这种无镉,稳定,高量子产率及小尺寸的水溶性量子点是目前比较理想的生物荧光探针。2008 年,Yang[60]又对掺入Mn 的CdS/ZnS 核壳量子点的机理进行研究。发现掺杂物Mn 的量子产率和量子点的尺寸,形状和核晶形无关,而和三个动态过程有关:(1)掺入物的吸附;(2)掺入物的替换; (3)核晶格的生长有关。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反应温度,掺杂物的化学组成和核生长的前体来控制掺入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量子点有机制备的两个发展趋势:其一是合成方法上的改革,使用一些低成本,低污染的绿色环保型试剂代替高毒,昂贵的试剂。例如油酸,液体石蜡的使用代替TOPO,TOP 等。其二是合成量子点结构上的变化。从最初的单核结构量子点,到核壳式结构量子点,再到近来合成比较热门的混晶多元量子点。混晶多元量子点的具有更加优异的光学性能,通过改变组成比例不用改变量子点尺寸来实现发光光谱的调节获得覆盖近红外以及整个可见光区光谱,这是二元量子点无法实现的。在操作过程中,改变前体的组成比例往往比调节尺寸更容易控制而且精确度更高。

3 在水相体系中合成虽然有机相中制备的量子点具有尺寸分布范围窄,荧光量子产率高等优点,但是因为其是油溶性的,与生物环境不相容,不能直接用于生物体系,经过水溶性基团修饰转移到水相中,量子产率降低,甚至发生完全荧光猝灭现象。这是因为水是强极性溶剂,能够诱导量子点相关的各种平衡,使量子点表面很难在水相体系中钝化;水相合成量子点操作简便、重复性高、成本低、表面电荷和表面性质可控,很容易引入各种官能团分子,因而近年来水溶性量子点的制备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3.1 水溶液中利用各种稳定剂直接合成量子点水溶性量子点有望成为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生物荧光探针。目前,多利用水溶性巯基化合物、柠檬酸等作为稳定剂直接在水相中合成量子点。巯基化合物、柠檬酸等对量子点的稳定性及功能化起重要作用,不同稳定剂使量子点具有不同表面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的发光效率。选择带有适当官能团的稳定剂,对于控制量子点的表面电荷及其他表面特征极为重要,尤其当需要水溶性量子点作荧光标记时,稳定剂的选择就尤为重要。

3.1.1 巯基类稳定剂自从 1993 年Tijana Rajh 第一次报道在水溶液中直接合成巯基甘油包覆的CdTe 纳米晶以来,人们在设计合成用巯基小分子作稳定剂的水溶性量子点的技术水平逐步完善,所得量子点的光学稳定性有了很大提高。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描述如下:选用离子型前驱体,阳离子为 Zn2+、Cd2+

或 Hg2+;阴离子为 Se2-或 Te2-;配体选用多官能团巯基小分子,如巯基乙醇、TGA(巯基乙酸)、巯基乙胺、GSH(谷胱甘肽)、半胱氨酸等;介质为水。

通过回流前驱体混合溶液使纳米晶逐渐成核并生长。巯基水相合成有诸多优点,以水为介质,以普通盐为反应前体,既绿色环保又成本低廉;实验操作过程简单,一般实验室都能制备,而且可以进行放大反应;无需进一步的表面亲水修饰即可应用于生物荧光探针研究;量子点表面的多官能团配体也有利于进一步的复合与组装。但该方法也有明显缺点,如发光效率较低;荧光半峰宽(60~100 nm)较宽;制备红色荧光纳米晶的消耗时间过长,形成量子点稳定性不够等。针对以上一些问题,人们在合成过程中进行优化,量子产率有所提高,稳定性有所加强。

2004 年, Guo 等[66]人用改进的方法合成TGA 包裹的高质量CdTe 量子点。通过优化了配体与镉比例,改变了镉单体存在形式,当TGA/Cd2+的比例为1.2 时,将TGA 稳定的 CdTe 纳米晶量子效率提高到50%。A. Eychmüller 等[67]通过计算证明单巯基镉形式的单体对纳米晶的发光最有利。利用类似方法,A. L. Rogach 等[97]人不仅使巯基甘油稳定的 CdTe纳米晶量子效率提高到 25%,而且合成TGA 包覆的CdTe 最高量子产率可达60%。2004 年,Li 等[68]人系统的研究了巯基丙酸(MPA)包覆的CdTe 量子点反应条件,实验中得到,Cd前体溶液的PH 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PH 值等于8.0 时,量子产率达到40~67%。XPS和 XRD 的表征结果说明量子点表面形成的Cd-MPA 复合物,不仅减少了表面缺陷而且形成了空间障碍阻止量子点生长。Zhao 等[69]人研究了前驱体中 Cd/Te 比例对 CdTe 纳米晶发光的影响,发现 Cd/Te 比例越高纳米晶的表面修饰越好。2007 年,Chen 等[70]人直接在水相中合成半胱氨稳定的CdTe 量子点,不同之处在于,用半胱胺作保护剂的量子点合成后无需加热即可发出较强荧光。同年,Jiang 等[71]用GSH 作稳定剂合成CdS 量子点,通过提高反应温度,使得反应时间大大缩短,量子产率提高至36 %。近来,Yang 等[72]用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GSH : Cysteine =1:3)作保护剂合成高质量的CdTe 量子点,这是首次使用混合保护剂在水相中合成量子点,一方面,两者都含有氨基和羧基,水溶性好;其次两者之间亦能形成氢键,能够阻止量子点表面巯基的扩散;再者就是半胱氨酸链长较短,反应速度快,能够更好的钝化表面缺陷。最终使合成量子点的量子产率达70%以上,这是目前不经后处理的水相合成量子点的最高量子产率。

除了优化量子点制备过程中反应条件外,研究者们还发展了很多制备量子点的新技术。

其中包括水热法和辅助微波法等。水热法是无机合成和晶体制备相结合的方法。它是指在特制的密闭反应器(如高压反应釜)中,以水作为反应体系,通过将水加热到超临界温度或接近超临界温度,在反应体系内产生高压,从而进行无机合成与材料制备的一种方法[73]。水热法继承和发展了水相法的全部优点,克服了水相法的高温回流温度不能超过100℃的缺点。由于合成温度的提高,使得量子点的制备周期明显缩短,因成核与生长过程的分开,量子点表面缺陷有了明显的改善,显着提高了量子点的荧光量子产率。所以,目前水热法己经成为直接用做生物荧光探针的量子点的主要合成方法。

水热法制备量子点是将水相合成量子点的原溶液,再放入密闭的聚四氟乙烯硝化罐中,加热量子点溶液到160℃或180℃,可有效地减少量子点表面缺陷,提高发光效率。水热法制备巯基乙酸包覆的CdTe 量子点,不经任何后处理,其发光效率可超过30%。最近,杨等人提出一种以水热合成巯基乙胺稳定的CdTe 量

子点的路线,在最优条件下将量子产率提高到19.7%。由于巯基乙胺能与大多数蛋白质结合,所以有良好的生物应用前景。Zhao等人选用N-乙酰基-L-半胱氨酸作保护剂,水热法制备了核壳结构CdSe/CdS 量子点,发光光谱在近红外光区,量子产率可达45~62%。和其他巯基类保护剂相比,N-乙酰基-L-半胱氨酸具有无毒无臭,价格便宜而且水溶性好等优点,是目前水相合成量子点用到的最理想的巯基类保护剂。

另外,微波辐射加热的方法是利用微波从分子内部加热且升温速度快,这种加热方式避免了普通水浴或油浴局部过热以及量子点生长速度缓慢等问题,得到的量子点具有尺寸分布均匀,半峰宽较窄和量子产率较高等特点。2005 年,Qian 等[77]用微波辐射加热的方法合成了3-巯基丙酸(MPA)包覆的ZnSe 量子点,在优化条件下使量子产率提高到17%。陈等用半胱胺作为稳定剂,采用微波辐射加热的方法快速合成了高质量水溶性的CdTe 量子点。

3.1.2 羧基类稳定剂N. A. Kotov 等人在2000 年发展了一种制备CdSe 纳米晶的独特方法。选用高氯酸镉为阳离子前驱体,硒脲为阴离子来源;配体选用柠檬酸钠;介质为水。他们将前驱体混合溶液在微波炉中加热,硒脲缓慢分解出的硒离子就和镉离子生成了CdSe 纳米晶。该方法还可以用来制备 CdSe/CdS 核壳纳米晶,量子效率可以达到 0.5~2%。在此工作基础上,该小组又在 2003 年通过光刻蚀的方法将CdSe/CdS 核壳纳米晶的量子效率提高到 25~45%。但是该方法Se 的制备采用了试剂 N , N - 二甲基硒脲, 通过微波分解, 不仅试剂有毒,而且制备过程复杂。最近,邓等[81]人在低于100℃的低温条件下,用柠檬酸作为稳定剂合成了尺寸分布集中、荧光性质良好的水溶性 CdSe 量子点。量子点平均尺寸的变化范围为2.

0~3.2nm,相应的荧光发射峰的范围为 500~570nm。进一步制备了 CdSe /CdS 核壳量子点,其荧光量子产率比 CdSe 增加了5~10 倍。3.2 提高量子产率方法水相合成量子点发光效率也可以通过后处理办法进行改进。M. Y. Gao 等人通过表面修饰提高了 CdTe 量子点的量子效率。具体做法是在新制备的 CdTe 纳米晶水溶液中加入巯基金属复合物,并调节溶液的 pH 值,使纳米晶的表面形成一层巯基金属复合物的壳,这样处理过的纳米晶溶液量子效率可以达到18%。Yang 等用 L-半胱氨酸盐(Cys)作为稳定剂, 合成了水溶性的双壳结构的 CdSe /CdS/ZnS 半导体量子点,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 双壳结构的CdSe /CdS/ZnS 纳米微粒比单一的CdSe 核纳米粒子和单核壳结构的CdSe/CdS 纳米粒子具有更优异的发光特性。Tang 等人将制备好的CdTe 纳米晶进行离心分级(选择性沉淀),分级后不同样品的量子效率差异很大,某些纳米晶的量子效率可以达到 30%。

如果选择量子效率最高的样品,经过表面修饰,可以将量子效率提高到 40%。

选择性光刻蚀是提高纳米晶质量的另一种后处理方法,Gaponik 等人将CdTe 量子点在有氧条件下用特定波长的紫外光源刻蚀后,有效的消除了纳米晶中碲的缺陷态,并提高了巯基镉复合物壳层的覆盖度,量子效率可以达到30%。Bao HB 等[86]人则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光照,使CdTe 表面部分巯基配体分解形成CdS 壳层,将纳米晶的量子效率提高到85%。

无论是选用不同的稳定剂,对QDs 进行各种表面修饰,将其制成核/壳结构,或者采用尺寸选择沉淀技术,都只能将其荧光产率提高到一定水平。近年来,有很多研究报道,光照对许多Ⅱ-Ⅵ族QDs 的荧光有明显的增强作用[87-90]。由于无机纳米晶体的光化学复杂性,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对荧光增强作用的解释方面。2004 年,Gao 等[91]报道,在室温下对TGA稳定的水溶性CdTe QDs 进行照射,可将其荧光产率提高到 85%,这是迄今为止通过水相方法获得的Ⅱ-Ⅵ族QDs 的最高量子产率,且照射后纳米晶在水溶液中仍很稳定。此外,他们通过系统研究证明,稳定剂 TGA 而非QDs 自身的光降解是其荧光增强的主要原因,且提出了 TGA 的光解反应机理,为高荧光产率 CdTe/CdS 核/壳结构纳米晶体的制备提供了有价值的合成路线。2006 年,李等[92]在水相中以巯基乙酸( TGA) 为稳定剂,通过 Zn 离子和 NaHSe 反应合成了ZnSe 量子点( ZnSe QDs ).新合成的 ZnSeQDs 几乎无荧光,经紫外光照处理后呈现强的带边发射,量子产率显着提高。反应机理同上,实验进一步研究了光诱导增敏的pH 效应,发现在碱性条件下( pH=8~12),光诱导增敏效率随着溶液 pH 值的提高而增强,同时 ZnSe QD s 对光的稳定性也随之增强。

3.3 多元混晶量子点和在有机体系中制备多元混晶量子点一样,在水相中制备同样成为目前一大亮点,2006年,Zheng 等人首次在水相中制备出发蓝光的ZnxCd1-xSe 混晶量子点。实验分两步进行,首先在95℃温度下合成谷胱甘肽(GSH)包覆的ZnSe 量子点,不经任何后处理量子产率达22%;第二步,在95℃温度下加热ZnSe 量子点30min 后,加入一定比例的CdCl2 和GSH搅拌。持续加热2h 后形成稳定的ZnxCd1-xSe 混晶量子点。量子产率高达50%,对应半峰宽在19-32nm. 操作略显复杂,反应消耗时间较长。2007 年,Liu 等[94]人在水相体系中采用半胱氨酸作保护剂一步合成发光光谱在蓝绿光区的ZnCdSe 混晶量子点。实验中,选用Cd(ClO4)2 和 Zn(ClO4)2和作Cd和Zn的前体,在水溶液中和NaHSe 反应。通过控制Zn2+/Cd2+摩尔比调节 ZnCdSe 的组成和发射波长。在Zn2+:Cd2+为35:1,pH 为6.5 的情况下,量子产率最高13%,经光照处理后导致量子点表面结构重组,从而使量子产率提高至26.5%。不足之处是混晶量子产率较低。2008 年,Deng 等[95]人选用三种不同稳定剂(MPA,TGA,GSH)在水相中合成ZnSe 和Cd-doped ZnSe 进行比较。试验中用到N2H4 作除氧剂,简化了操作流程,直接在和大气相通的环境中进行反应,提高了再现性。发射光谱可覆盖从紫外到蓝光光区,量子点尺寸分布均匀,量子产率达到40%。

综上所述,过去的十几年里,科研工作者通过不断优化反应条件(保护剂,pH 值,反应温度,前驱体浓度等)和改进现有合成技术(水热法和微波辅助法)以及创新量子点结构(壳核式和混晶量子点),大幅度提高了量子点的光学性能。

4 展望目前,量子点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吸引了不少相关学科的科学家投入到这一领域中。

量子点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应用研究的开展和研究成果的优劣,因此如何解决在有机体系合成的量子点的水溶性问题以及在水相体系中合成的量子点的光氧化导致光学性能不稳定等问题显得尤其重要。从合成角度看,进一步研究高性能的量子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尽量选用绿色无毒,低成本的化学试剂作原料,简化操作流程;(2)提高已有量子点的光谱性能,改进核-壳结构中的外壳材料和包覆工艺等;(3)研制更多新型量子点,包括尽量扩充其荧光发射光谱范围,制备量子产率更高、光稳定性更好的量子点。尽管从现在到量子点的商业化生产和大规模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随着对量

子点研究的深入展开以及检测技术的发展,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看到量子产量高,光学性能稳定,特异性强,生物兼容性好的环保型量子点的问世。

半导体超晶格

半导体超晶格 材料的制造、设计是以固体能带结构的量子力学理论为基础的,也 就是说,人为地改变晶体的周期势,做出具有新功能的人工超晶格 结构材料。半导体超晶格材料具有一般半导体材料不能实现的许 多新现象,可以说是超薄膜晶体制备技术,量子物理和材料设计理 论相结合而出现的第三种类的半导体材料。利用这种材料,不仅可 以显著提高场效应晶体管和半导体激光器等的性能,也可以制备 至今还没有的功能更优异的新器件和发现更多的新物理现象,使 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和制造由原来的“杂质工程”发展到“能带工 程”。因此,半导体超晶格是属于高科技范畴的新型功能材料。 电子亲和势是指元素的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时放出的能量,叫做电子亲和势。(曾用名:电子亲和能EA)单位是kJ/mol或eV。电子亲和势的常用符号恰好同热力学惯用符号相反。热力学上把放出能量取为负值,例如,氟原子F(g)+e→F-(g),△H=-322kJ/mol。而氟的电子亲和势(EA)被定义为322kJ/mol。为此,有人建议元素的电子亲和势是指从它的气态阴离子分离出一个电子所吸收的能量。于是,氟离子F-(g)-e→F(g),△H=322kJ/mol。两者所用符号就趋于统一。可以认为,原子的电子亲和势在数值上跟它的阴离子的电离能相同。根据电子亲和势数据可以判断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非金属元素一般具有较大的电子亲合势,它比金属元素容易得到电子。电子亲和势由实验测定,但目前还不能精确地测得大多数元素的电子亲和势。元素的电子亲和势变化的一般规律是:在同一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电子亲和势一般趋于增大,即原子结合电子的倾向增强,或它的阴离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减弱。在同一族中,元素的电子亲合势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当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呈现稳定的s2、p3、p6构型时,EA值趋于减小,甚至ⅡA族和零族元素的EA都是负值,这表明它们结合电子十分困难。在常见氧化物和硫化物中含有-2价阴离子。从O-(g)或S-(g)结合第二个电子而变成O2-(g)或S2-(g)时,要受到明显的斥力,所以这类变化是吸热的。即O-(g)+e→O2-(g),△H=780kJ/mol;S-(g)+e→S2-(g),△H=590kJ/mol。这些能量能从形成氧化物或硫化物晶体时放出的晶格能得到补偿。 电子亲和势与原子失去电子需消耗一定的能量正好相反,电子亲和势是指原子获得电子所放出的能量。 元素的一个气态原子在基态时获得一个电子成为气态的负一价离子所放出的能量,称为该元素的第一电子亲和势(First electron affinity)。与此类推,也可得到第二、第三电子亲和 势。第一电子亲和势用符号“E”表示,单位为kJ·mol·L,如: Cl(g) +e → Cl(g)E= +348.7 kJ·mol·L 大多数元素的第一电子亲和势都是正值(放出能量),也有的元素为负值(吸收能量)。这说明这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成为负离子时比较困难,如: O(g) +e → O(g)E= +141 kJ·mol·L O(g) +e → O(g)E= -780 kJ·mol·L 这是因为,负离子获得电子是一个强制过程,很困难须消耗很大能量。

量子点总结

1.前言 在最近的几十年里,量子点(QDs)即半导体纳米晶体(NCs)由于具有独特的电子和发光性质以及量子点在生物标记,发光二极管,激光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应用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量子点尺寸大约为1-10 纳米,它的尺寸和形状可以精确的通过反应时间、温度、配体来控制。当量子点尺寸小于它的波尔半径的时候,量子点的连续能级开始分离,它的值最终由它的尺寸决定。随着量子点的尺寸变小,它的能隙增加,导致发射峰位置蓝移。由于这种量子限域效应,我们称它为“量子点”。1998 年, Alivisatos和Nie 两个研究小组首次解决了量子点作为生物探针的生物相容性问题, 他们利用MPA 将量子点从氯仿转移到水溶液,标志着量子点的生物应用的时代的到来。目前,量子点最引人瞩目的的应用领域之一就是在生物体系中做荧光探针。 与传统的有机染料相比,量子点具有无法比拟的发光性能,比如尺寸可调的荧光发射,窄且对称的发射光谱宽且连续的吸收光谱,极好的光稳定性。通过调节不同的尺寸,可以获得不同发射波长的量子点。窄且对称的荧光发射使量子点成为一种理想的多色标记的材料。 由于宽且连续的吸收光谱,用一个激光源就可以同时激发一系列波长不同荧光量子点量子点良好的光稳定性使它能够很好的应用于组织成像等。量子点集中以上诸多优点是十分难得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制备出宽吸收带,窄且对称的发射峰,高的量子产率稳定和良好生物兼容性的稳定量子点。 现在用作荧光探针的量子点主要有单核量子点(CdSe,CdTe,CdS)和核壳式量子点(CdSe/ZnS[39], CdSe/ZnSe[40])。量子点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在水相体系中合成和在有机相体系中合成。本文主要以制备量子点的结构及合成方法为主线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综述了近十几年量子点在有机相中的制备方法的演变历程,重点包括前体的选择,操作条件和合成量子点结构。第二部分介绍了近十几年量子点在水相中制备方法的改进历程,重点包括保护剂的选择及水热法及微波辅助法合成方法。 2.在有机体系中制备在有机相中制备量子点主要采用有机金属法,有机金属法是在高沸点的有机溶剂中利用前躯体热解制备量子点的方法,即将有机金属前躯体溶液注射进250~300℃的配体溶液中,前躯体在高温条件下迅速热解并成核,晶核缓慢生长成为纳米晶粒。通过配体的吸附作用阻滞晶核生长,并稳定存在于溶剂中。配体所采用的前躯体主要为烷基金属(如二甲基隔)和烷基非金属(如二-三甲基硅烷基硒)化合物,主配体为三辛基氧化膦(TOPO),溶剂兼次配体为三辛基膦(TOP)。这种方法制备量子点,具有可制备量子点的种类多、改进纳米颗粒性能的方法多及所量子点的量子产率高等优点,其粒径分布可用多种手段控制,因而成为目前制备量子点的主要方法。 2.1 单核量子点的制备1993 年,Murray 等采用有机金属试剂作为反应前驱物,在高温有机溶剂中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合成了量子产率约为10%、单分散(±5%)的CdSe 量子点。他们采用TOPO 作为有机配位溶剂,用Cd(CH3)2 和TOP-Se 作为反应前驱物,依次将其注入到剧烈搅拌的350℃TOPO 溶液中,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的CdSe 纳米颗粒晶核,然后迅速降温至240℃以阻止CdSe 纳米颗粒继续成核,随后升温到260~280℃并维持一段时间,根据其吸收光谱监测晶体的生长,当晶体生长到所需要的尺寸时,将反应液冷却至60℃。加入丁醇防止TOPO 凝固,随后加入过量的甲醇,由于CdSe 纳米颗粒不溶于甲醇,通过离心便可得到CdSe 纳米颗粒。通过改变温度,可以将粒径控制在2.4~13nm 之间,且表面的TOPO 可以用吡啶、呋喃等代替。此后,Peng 等又通过进一步优化工艺条件,将两组体积不同,配比一定的Cd (CH3) 2、Se、TOP 的混合溶液先后快速注入高温TOPO 中的方法制得了棒状的CdSe量子点,从而扩展了该合成方法对量子点纳米晶粒形状的控制。利用这种

量子点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41358895.html, 量子点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作者:于潇张雪萍王才富倪柳松等 来源:《科技视界》2013年第29期 【摘要】本文分别从量子点的概念、特性、制备方法、表面修饰等方面对量子点进行了 描述及讨论,在此基础上,对量子点在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最后分析了量子点生物传感器的存在的问题,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量子点;光学;生物传感器 量子点主要是由Ⅱ-Ⅵ族和Ⅲ-Ⅴ族元素组成的均一或核壳结构纳米颗粒,又称半导体纳米晶体。由于发生结构和性质发生宏观到微观的转变,其拥有独特的光、电、声、磁、催化效应,因此成为一类比较特殊的纳米材料。国内外关于量子点传感器的研究非常广泛,例如在生命科学领域,可以用于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原理的荧光探针检测,可以用于荧光成像,生物芯片等;在半导体器件领域,量子点可以用于激光器,发光二极管、LED等。本文对量子点 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及前景进行了初步讨论。 1 量子点的基本特性及其制备方法 1.1 量子点的特性及优势 量子点的基本特性有: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限域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除此之外,量子点具有一些独特的光学效应,这使得量子点较传统的荧光染料用来标记生物探针具有以下优势: (1)量子点具有宽的激发光谱范围,可以用波长短于发射光的光激发,产生窄而对称的发射光谱,避免了相邻探测通道之间的干扰。 (2)量子点可以“调色”,即通过调节同一组分粒径的大小或改变量子点的组成,使其荧光发射波长覆盖整个可见光区。尺寸越小,发射光的波长越小。 (3)量子点的稳定性好,抗漂白能力强,荧光强度强,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半导体量子点的表面上包覆一层其他的无机材料,可以对核心进行保护和提高发光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光稳定性。正是由于量子点具有以上特性使其在生物识别及检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一类新型的生化探针和传感器的能量供体,因此备受关注。 1.2 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根据原料的不同分为无机合成路线和金属-有机物合成路线,两种合成方法各有利弊。

超晶格(GaAs)_n(InAs)_1(001)的光学性质

第20卷第10期半 导 体 学 报V o l.20,N o.10  1999年10月CH I N ESE JOU RNAL O F SE M I CONDU CTOR S O ct.,1999超晶格(GaA s)n (I nA s)1(001)的光学性质3 李开航 黄美纯 张志鹏 朱梓忠 (厦门大学物理系 厦门 361005) 摘要 采用L inearized2M uffin2T in2O rb ital(LM TO)能带方法对应变超晶格(GaA s)n (InA s)1 (001)进行自洽计算.在得到较准确能带结构和本征波函数的基础上,计算该超晶格的光学介电 函数虚部Ε2(Ξ)、折射率和吸收系数.结果表明,该超晶格表现出的光学性质和GaA s体材料不 相同,在115~215eV能量范围的吸收系数增大,且该超晶格在较宽的能量范围内有较好的光谱 响应. PACC:7865,7360,7125T 1 引言 近年来人们对嵌入InA s单分子层的超晶格(GaA s)n (InA s)1的研究兴趣日趋浓厚,并且随着各种外延生长技术的不断发展,生长具有突变界面的高质量超晶格(GaA s)n (InA s)1(001)成为可能[1~3].嵌入的InA s单分子层能够有效地限制量子阱中电子和空穴的运动.从实验上能够观察到2K温度下超晶格产生很强且尖锐的光致发光(PL)谱峰,PL谱峰能量位置比GaA s体材料低40m eV,并且谱峰的强度比GaA s体材料的谱峰强度高[1~3].超晶格(GaA s)n (InA s)1(001)属于 型异质结系统,有利于其在高速和光电器件中的开发应用.因此从理论和实验上探索该超晶格的各种物理特性具有实际意义,特别是了解和掌握半导体材料的折射率和吸收系数对于设计和分析异质结量子阱激光器及光波导器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文从第一原理出发,用LM TO2A SA能带方法[4]计算超晶格(GaA s)n (InA s)1(001)的能带结构,在得到能量本征值和本征波函数的基础上计算该超晶格的光学介电函数Ε(Ξ),折射率n和吸收系数,为该超晶格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参数. 2 计算方法 在计算超晶格(GaA s)n (InA s)1(001)能带结构之前,我们先要确定其原胞结构.在GaA s衬底上外延生长(GaA s)n (InA s)1(001)短周期超晶格时,由于InA s和GaA s的晶格  3国家高技术(863)新材料领域(8632715210)课题资助 李开航 男,1967年出生,博士,现任讲师,目前主要从事半导体超晶格材料的光学性质研究工作 黄美纯 男,1937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低维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的教学与研究1998205203收到,1998211224定稿

(完整word版)量子点LED

量子点LED专题报告 一、什么是量子点LED? 量子点LED是把有机材料或者LED芯片和高效发光无机纳米晶体结合在一起而产生的具有新型结构的量子点有机发光器件。相对于传统的有机荧光粉,量子点具有发光波长可调(可覆盖可见和近红外波段)、荧光量子效率高(可大于90%)、颗粒尺寸小、色彩饱和度高、可 低价溶液加工、稳定性高等优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高色纯度的发光使得其色域已经可以超过HDTV标准色三角。因此基于量子点的发 光二极管,有望应用于下一代平板显示和照明。

表征量子点的光电参数: 1、光致发光谱(PL谱):光致发光谱反映的是发射光波长与发光强度的关系。从PL谱上可以得到发光颜色的单色性、复合发光的机制、量子点的颗粒尺寸大小及分布均匀性、本征发射峰波长等基本光学信息。量子点光致发光谱的半高宽越窄,说明量子点的发光单色性越好,器件的缺陷和杂质复合发光越少。 2、紫外可见吸收谱:量子点的紫外可见吸收谱反映的是量子点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从谱中吸收峰的位置可计算出量子点的禁带宽度。量子点吸收谱的第一吸收峰与光致发光谱的发射峰的偏移是斯托

克斯位移,斯托克斯位移越大,量子点的自吸收越弱,量子点的荧光强度越高。 3、光致发光量子产率:量子点溶液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是通过与标准荧光物质(一般用罗丹明6G)的荧光强度对比而测出。量子点高的量子产率能有效提升器件的发光效率,但纯核量子点沉积成薄膜后量子产率将比在溶液中的量子产率下降1到2个数量级。量子点也存在荧光自淬灭现象,这是由存在于不均匀尺寸分布的量子点中的激子通过福斯特能量转移到非发光点进行非辐射复合所引起。 二、量子点LED在照明显示中的应用方案 量子点的发射峰窄、发光波长可调、荧光效率高、色彩饱和度好,非常适合用于显示器件的发光材料。量子点LED在照明显示领域中的应用方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a、基于量子点光致发光特性的量子点背光源技术(QD-BLU,即光致量子点白光LED);b、基于量子点电致发光特性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技术(QLED)。

量子点的制备及特性分析

班级:物理1201班 姓名:吴为伟 学号:20121800121 时间:2014年7月1日 ——量子点的制备及特性分析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课题意义: 量子点是一种准零维半导体纳米晶体,其三个维度的尺寸都在几到几十纳米,外观恰似一极小的点状物,其内部电子在各方向的运动都受到限制,可以产生类似于原子的分立能级。量子点具有量子尺寸效应、量子限域效应以及表面效应等特殊效应。量子尺寸效应是指半导体量子点的带隙相对于体材料发生蓝移,并且随着量子点尺寸的减小,蓝移量增大,在光学性质方面引起吸收和发射光谱的蓝移现象:而且,相对于体材料,量子点还具有吸收和发光效率高的优点。量子点的这些有益光学特性使其在生物荧光标记、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激光器、探测器、量子计算机等新型光电子器件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成为各国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并在多个学科中引起很大的反响。 实验目的: 本课题实验要求通过有机液相法制备CdS量子点、以及对其吸收和荧光光谱的测量,了解量子点的生长过程、吸收和荧光光谱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量子尺寸效应的基础知识。 实验器材: 实验仪器:量子点制备设备一套、分析天平、离心机、吸收谱仪和荧光谱仪等。 化学试剂:硫粉(S)、氧化镉(CdO)、油酸(OA)、十八碳烯(ODE)、甲醇、正己烷、高纯氩气(Ar)等。 实验原理: 有机液相法 即以有机溶液为介质,以具有某些特殊性质的无机物和有机物作为反应原料,在适当的化学反应条件下合成纳米晶材料的方法。通常这些反应物、中间产物、生成物都是对水、空气敏感,在水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最常用的方式是在无水无氧条件下的有机溶剂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通过改变反应温度、时间、反应物浓度、配体种类、含量等参数,可以制备出具有不同尺寸的纳米晶体。该方法制备的纳米晶体在尺寸和形貌上通常具有很好的单分散性,纳米晶质量高;而且,由于反应是在有机介质中进行,生成的纳米晶在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非常有利于实际应用。 液相法生长纳米晶一般包括三个阶段:成核过程、生长过程和熟化过程。当溶质的量高于溶解度时,溶液过饱和,晶体就会从液体中析出,形成晶核,这就是成核过程。晶核的数量和成核速度是由溶液的过饱和度决定的。溶质从饱和溶液中运输到晶体表面,并按照晶体的结构重排,这就是生长过程。该过程主要是

量子点发光材料综述

量子点发光材料综述 1.量子点简介 1.1量子点的概述 量子点(quantum dot, QD)是一种细化的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指某一个维度上的尺寸小于100nm的材料,而量子点则是要求材料的尺寸在3个维度都要小于100nm[1]。更进一步的规定指出,量子点的半径必须要小于其对应体材料的激子波尔半径,其尺寸通常在1-10nm左右[2]。由于量子点半径小于对应体材料的激子波尔半径,量子点能表现出明显的量子点限域效应,此时载流子在三个方向上的运动受势垒约束,这种约束主要是由静电势、材料界面、半导体表面的作用或是三者的综合作用造成的。量子点中的电子和空穴被限域,使得连续的能带变成具有分子特性的分离能级结构[1]。这种分离结构使得量子点有了异于体材料的多种特性以及在多个领域里的特殊应用。 1.2量子点的特性 由于量子点中载流子运动受限,使得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变成了具有分子原子特性的分离能级结构,表现出与对应体材料完全不同的光电特性。 1.2.1 量子尺寸效应 纳米粒子中的载流子运动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能量发生量子化,连续能带变为分立的能级结构,带隙展宽,从而导致纳米颗粒的吸收和荧光光谱发生变化[3]。这种现象就是典型的量子尺寸效应。研究表明,随着量子点尺寸的缩小,其荧光将会发生蓝移,且尺寸越小效果越显著[4]。 1.2.2 表面效应 纳米颗粒的比表面积为A m=S V =4πR2 4 3 πR3 =3 R ,也就是说量子点比表面积随着颗 粒半径的减小而增大。量子点尺寸很小,拥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其性质很大程度上由其表面原子决定。当其表面拥有很大悬挂键或缺陷时,会对量子点的光学性质产生极大影响[5]。 1.2.3 量子隧道效应 量子隧道效应是基本的量子现象之一。简单来说,即当微观粒子(例如电子等)能量小于势垒高度时,该微观粒子仍然能越过势垒。当多个量子点形成有序阵列,载流子共同越过多个势垒时,在宏观上表现为导通状态。因此这种现象又

半导体量子点及其应用概述_李世国答辩

科技信息2011年第29期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0引言 近年来半导体材料科学主要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是不断探索扩展新的半导体材料,即所谓材料工程;另一方面是逐步从高维到低维深入研究己知半导体材料体系,这就是能带工程。半导体量子点就是通过改变其尺寸实现能级的改变,达到应用的目的,这就是半导体量子点能带工程。半导体量子点是由少量原子组成的准零维纳米量子结构,原子数目通常在几个到几百个之间,三个维度的尺寸都小于100纳米。载流子在量子点的三个维度上运动受尺寸效应限制,量子效应非常显著。在量子点中,由于量子限制效应作用,其载流子的能级类似原子有不连续的能级结构,所以量子点又叫人造原子。由于特殊能级结构,使得量子点表现出独特的物理性质,如量子尺寸效应、量子遂穿效应、库仑阻塞效应、表面量子效应、量子干涉效应、多体相关和非线性光学效应等,它对于基础物理研究和新型电子和光电器件都有很重要的意义,量子点材料生长和器件应用研究一直是科学界的热点之一[1]。 1量子点制备方法 目前对量子点的制备有很多方法,主要有外延技术生长法、溶胶-凝胶法(Sol-gel 和化学腐蚀法等,下面简单介绍这几种制备方法: 1.1外延技术法 外延技术法制备半导体量子点,主要是利用当前先进的分子束外延(MBE、金属有机物分子束外延(MOCVD和化学束外延(CBE等技术通过自组装生长机理,在特定的生长条件下,在晶格失配的半导体衬底上通过异质外延来实现半导体量子点的生长,在异质外延外延中,当外延材料的生长达到一定厚度后,为了释放外延材料晶格失配产生的应力能,外延材料就会形成半导体量子点,其大小跟材料的晶格失配度、外延过程中的条件控制有很大的关系,外延技术这是目前获得高质量半导体量子点比较普遍的方法,缺点是对半导体量子点的生长都是在高真空或超高真空下进行,使得材料生长成本非常高。1.2胶体法

量子点的制备方法综述及展望

量子点的制备方法综述及展望 1.前言 在最近的几十年里,量子点(QDs)即半导体纳米晶体(NCs)由于具有独特的电子和发光性质以及量子点在生物标记,发光二极管,激光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应用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英语论文。 量子点尺寸大约为1-10 纳米,它的尺寸和形状可以精确的通过反应时间、温度、配体来控制。当量子点尺寸小于它的波尔半径的时候,量子点的连续能级开始分离,它的值最终由它的尺寸决定。随着量子点的尺寸变小,它的能隙增加,导致发射峰位置蓝移。由于这种量子限域效应,我们称它为“量子点” 。1998 年 , Alivisatos和 Nie 两个研究小组首次解决了量子点作为生物探针的生物相容性问题, 他们利用MPA 将量子点从氯仿转移到水溶液,标志着量子点的生物应用的时代的到来。目前,量子点最引人瞩目的的应用领域之一就是在生物体系中做荧光探针。 与传统的有机染料相比,量子点具有无法比拟的发光性能,比如尺寸可调的荧光发射,窄且对称的发射光谱宽且连续的吸收光谱,极好的光稳定性。通过调节不同的尺寸,可以获得不同发射波长的量子点。窄且对称的荧光发射使量子点成为一种理想的多色标记的材料。 由于宽且连续的吸收光谱,用一个激光源就可以同时激发一系列波长不同荧光量子点量子点良好的光稳定性使它能够很好的应用于组织成像等。硕士网为你提供计算机硕士论文。 量子点集中以上诸多优点是十分难得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制备出宽吸收带,窄且对称的发射峰,高的量子产率稳定和良好生物兼容性的稳定量子点。 现在用作荧光探针的量子点主要有单核量子点(CdSe,CdTe,CdS)和核壳式量子点(CdSe/ZnS[39], CdSe/ZnSe[40])。量子点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在水相体系中合成和在有机相体系中合成。 本文主要以制备量子点的结构及合成方法为主线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综述了近十几年量子点在有机相中的制备方法的演变历程,重点包括前体的选择,操作条件和合成量子点结构。第二部分介绍了近十几年量子点在水相中制备方法的改进历程,重点包括保护剂的选择及水热法及微波辅助法合成方法。 2.在有机体系中制备在有机相中制备量子点主要采用有机金属法,有机金属法是在高沸点的有机溶剂中利用前躯体热解制备量子点的方法,即将有机金属前躯体溶液注射进250~300℃的配体溶液中,前躯体在高温条件下迅速热解并成核,晶核缓慢生长成为纳米晶粒。通过配体的吸附作用阻滞晶核生长,并稳定存在于溶剂中。配体所采用的前躯体主要为烷基金属(如二甲基隔)和烷基非金属(如二-三甲基硅烷基硒)化合物,主配体为三辛基氧化膦(TOPO),溶剂兼次配体为三辛基膦(TOP)。这种方法制备量子点,具有可制备量子点的种类多、改进纳米颗粒性能的方法多及所量子点的量子产率高等优点,其粒径分布可用多种手段控制,因而成为目前制备量子点的主要方法。 2.1 单核量子点的制备1993 年,Murray 等采用有机金属试剂作为反应前驱物,在高温有机溶剂中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合成了量子产率约为10%、单分散(± 5%)的CdSe 量子点。他们采用TOPO 作为有机配位溶剂,用Cd(CH3)2 和TOP-Se 作为反应前驱物,依次将其注入到剧烈搅拌 的350℃TOPO 溶液中,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的CdSe 纳米颗粒晶核,然后迅速降温至240℃以阻止CdSe 纳米颗粒继续成核,随后升温 到260~280℃并维持一段时间,根据其吸收光谱监测晶体的生长,当晶体生长到所需要的尺寸时,将反应液冷却至60℃。加入丁醇防止TOPO 凝固,随后加入过量的甲醇,由于CdSe 纳米颗粒不溶于甲醇,通过离心便可得到CdSe 纳米颗粒。通过改变温度,可以将粒径控制在2.4~13nm 之间,且表面的TOPO 可以用吡啶、呋喃等代替。此后,Peng 等又通过进一步优化工艺条件 ,将两组体积不同,配比一定的Cd (CH3) 2、 Se、TOP 的混合溶液先后快速注入高温 TOPO 中的方法制得了棒状的 CdSe量子点,从而扩展了该合成方法对量子点纳米晶粒形状的控制。利用这种方法合成的量子点受到杂质和晶格缺陷的影响,因此量子产率较低。由于Te 更容易被氧化,所以制备高质量的CdTe 要比制备CdSe,CdS 难得多。2001 年,Dmitri.V 等用DDA(十二胺)代替TOPO作反应溶剂合成高质量的CdTe 量子点,量子产率可达65%,且窄的发射光谱覆盖红色和绿色

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量子点的制备方法综述及展望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841358895.html, 1.前言 在最近的几十年里,量子点(QDs)即半导体纳米晶体(NCs)由于具有独特的电子和发光性质以及量子点在生物标记,发光二极管,激光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应用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中国硕士论文网提供大量免费英语论文。 量子点尺寸大约为1-10 纳米,它的尺寸和形状可以精确的通过反应时间、温度、配体来控制。当量子点尺寸小于它的波尔半径的时候,量子点的连续能级开始分离,它的值最终由它的尺寸决定。随着量子点的尺寸变小,它的能隙增加,导致发射峰位置蓝移。由于这种量子限域效应,我们称它为“量子点”。1998 年 , Alivisatos和 Nie 两个研究小组首次解决了量子点作为生物探针的生物相容性问题, 他们利用MPA 将量子点从氯仿转移到水溶液,标志着量子点的生物应用的时代的到来。目前,量子点最引人瞩目的的应用领域之一就是在生物体系中做荧光探针。 与传统的有机染料相比,量子点具有无法比拟的发光性能,比如尺寸可调的荧光发射,窄且对称的发射光谱宽且连续的吸收光谱,极好的光稳定性。通过调节不同的尺寸,可以获得不同发射波长的量子点。窄且对称的荧光发射使量子点成为一种理想的多色标记的材料。 由于宽且连续的吸收光谱,用一个激光源就可以同时激发一系列波长不同荧光量子点量子点良好的光稳定性使它能够很好的应用于组织成像等。硕士网为你提供计算机硕士论文。 量子点集中以上诸多优点是十分难得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制备出宽吸收带,窄且对称的发射峰,高的量子产率稳定和良好生物兼容性的稳定量子点。 现在用作荧光探针的量子点主要有单核量子点(CdSe,CdTe,CdS)和核壳式量子点(CdSe/ZnS[39], CdSe/ZnSe[40])。量子点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在水相体系中合成和在有机相体系中合成。 本文主要以制备量子点的结构及合成方法为主线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综述了近十几年量子点在有机相中的制备方法的演变历程,重点包括前体的选择,操作条件和合成量子点结构。第二部分介绍了近十几年量子点在水相中制备方法的改进历程,重点包括保护剂的选择及水热法及微波辅助法合成方法。 2.在有机体系中制备在有机相中制备量子点主要采用有机金属法,有机金属法是在高沸点的有机溶剂中利用前躯体热解制备量子点的方法,即将有机金属前躯体溶液注射进250~300℃的配体溶液中,前躯体在高温条件下迅速热解并成核,晶核缓慢生长成为纳米晶粒。通过配体的吸附作用阻滞晶核生长,并稳定存在于溶剂中。配体所采用的前躯体主要为烷基金属(如二甲基隔)和烷基非金属(如二-三甲基硅烷基硒)化合物,主配体为三辛基氧化膦(TOPO),溶剂兼次配体为三辛基膦(TOP)。这种方法制备量子点,具有

半导体超晶格能带结构2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册 学院汇华学院 专业物理学 班级2007级 学生侯敏娟 指导教师李玉现

河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编号: 论文(设计)题目:半导体超晶格的隧穿特性 学院:专业:物理学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2 指导教师:职称: 1、论文(设计)研究目标及主要任务 研究目标:提高学生个人的调研能力,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培养对物理学的研究兴趣,了解物理学的发展进程,在实践中达到物理思想的熏陶。 主要任务:简单介绍半导体的概念、分类、应用,重点解释半导体的隧道效应(势垒贯穿),提高对其的认识和了解,明白怎样总结出其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及传播过程,激发研究热情并加快其研究进度。 2、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早在19世纪三十年代,英国巴拉迪首先发现了半导体之后,半导体行业就开始不断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半导体是如何被发现的并且有怎样的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了半导体的物理结构,随后提出了超晶格概念,超晶格概念的提出使得量子物理的研究量级从埃扩大到纳米,这一现象的发现为量子物理的进程做出了伟大的贡献,随后发现隧道效应,本文主要就隧道效应的推导过程作了详细的计算,并计算出透射系数,透射系数随着势垒的加宽或电压的增大而迅速减小,得出结论:宏观条件下观察不到隧道效应。 3、论文(设计)的基础条件及研究路线 基础条件:已经搜集了大量的相关材料,学习了其中与论文题目相关的内容并加以理解。认真整理材料和个人的学习体会,对论文相关内容有了统筹的把握。 研究路线:需在原有材料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介绍其研究方法并适时加入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有关原理进行必要理论分析,并揭示其研究应用前景,突出研究半导体重要意义。 4、主要参考文献 1、周世勋.量子力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4-44 2、杨福家.原子物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6-110. 3、黄昆.固体物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25-351. 5 指导教师: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年月日

量子点知识

量子点的基本知识 量子点是继超晶格和量子阱之后,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量子线同时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低维量子结构。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作为光催化剂的半导体胶体【】。当时为了提高光催化性而减小粒子的尺寸时,就发现随着粒子尺寸的减小,粒子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例如体相呈橙色的Cds随粒径的减小而逐渐变成黄色、浅黄色甚至白色,但当时并未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1962年,日本理论物理学家Kubo提出了金属颗粒的量子尺寸效应【】,使人们从理论上对这个效应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开始对包括半导体在内的一些材料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但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对半导体量子点材料的研究还形成规模。促使人们开始大规模对半导体量子点材料进行研究的起因,源于1983年美国Hughes研究所的R.K.Jain和R.C.Lind发表的一篇论文【】。它们在市售的CdS1-x Se x 半导体微晶掺杂的光学滤波玻璃上观测到了很高的三次非线性光学效应和快速的光响应(皮秒量级),可望在超高速的光运算、全光开关和光通信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正是以这篇文章为契机,科学工作者们开始积极投身到这一研究领域中来。 量子点的定义 量子点通常是指由人工制造的尺寸为10nm-1μm的微小晶体结构,其中含有1~1000个可被控制的电子。顾名思义,量子点即是将材料的尺寸在三维空间进行约束,并达到一定的临界尺寸(抽象成一个点)后,材料的材料的行为具有了量子特性,结构和性质也随之发生从宏观到微观的转变。其典型特征是电子波函数的完全局域化和电子能谱的量子化。量子点材料的研究是一个涉及多科学的交叉领域研究,因而其名称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材料科学家称之为超细颗粒;晶体学家称之为微晶、纳米晶粒;原子分子物理学家称之为量子点。不同学科在量子点领域的交汇,一方面丰富了研究思想和方法,另一方面也开拓了应用领域和潜在的市场。 量子点的分类 量子点有很多种分类方法:按其集合形状可以分为箱形量子点、圆盘形量子点、球形量子点、四面体形量子点、圆柱形量子点、透镜形量子点和外场诱导量子点等;按其材料组成,可分为元素半导体量子点、化合物半导体量子点、半导

量子点的制备实验报告

量子点的制备实验报告 篇一:碳量子点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申请表 申请级别:□国家□北京市■学校项目名称:碳量子点的制备及性能表征负责人:所在学院: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填表时间: XX-10-26 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制表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注意事项 1. 2. 3. 填写申请级别时,将“□”替换为“■”,或手写打“√”;项目负责人应为本科生,鼓励跨年级、跨学科组成项目组;项目成员(含负责人)不超过5人,成员中至少有一名非四年级的学生,每名学生原则上不允许同时参加多个项目; 4. 申报国家级、北京市级项目应明确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每位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项目原则上不能超过两项; 5. 经费预算严格按照通知要求进行申请,最终以专家委员会批准的额度执行; 6.

项目周期统一为一年。 负责人情况 项目基本信息 -1- -2- -3- 篇二:量子点总结 1.前言 在最近的几十年里,量子点(QDs)即半导体纳米晶体(NCs)由于具有独特的电子和发光性质以及量子点在生物标记,发光二极管,激光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应用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量子点尺寸大约为1-10 纳米,它的尺寸和形状可以精确的通过反应时间、温度、配体来控制。当量子点尺寸小于它的波尔半径的时候,量子点的连续能级开始分离,它的值最终由它的尺寸决定。随着量子点的尺寸变小,它的能隙增加,导致发射峰位置蓝移。由于这种量子限域效应,我们称它为“量子点”。1998 年 , Alivisatos和 Nie 两个研究小组首次解决了量子点作为生物探针的生物相容性问题, 他们利用MPA 将量子点从氯仿转移到水溶液,标志

碳量子点的制备与应用

Journal of Advances in Physical Chemistry 物理化学进展, 2017, 6(3), 128-136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7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841358895.html,/journal/japc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841358895.html,/10.12677/japc.2017.63016 文章引用: 叶明富, 陈丙才, 方超, 吴延红, 陈国昌, 孔祥荣. 碳量子点的制备与应用[J]. 物理化学进展, 2017, 6(3):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of Carbon Quantum Dots Mingfu Ye 1*, Bingcai Chen 1, Chao Fang 1, Yanhong Wu 2, Guochang Chen 1, Xiangrong Kong 3 1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Hexian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anshan Anhui 2Shandong Huay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ezhou Shandong 3Beijing Building Materials Sciences Research Academy, Beijing Received: Jul. 10th , 2017; accepted: Jul. 23rd , 2017; published: Jul. 26th , 2017 Abstract Carbon quantum dots (CQDs), a novel class of carbon nanomaterials, have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due to their strong quantum confinement effect and stable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y. This ar- ticle reviews the different synthetic methodologies to achieve good performance of CQDs. At the same time, the applications of CQDs are also reviewed in the article. Keywords Carbon Quantum Dots, Nanomaterials, Preparation Methods, Applications 碳量子点的制备与应用 叶明富1*,陈丙才1,方 超1,吴延红2,陈国昌1,孔祥荣3 1 安徽工业大学和县化工产业发展研究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安徽 马鞍山 2山东华宇工学院,山东 德州 3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 收稿日期:2017年7月10日;录用日期:2017年7月23日;发布日期:2017年7月26日 摘 要 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 CQDs)是一种新型的碳纳米材料,因其强的量子限域效应和稳定的荧*通讯作者。

8.3 异质结量子阱及超晶格结构

第八讲 8.3半导体异质结量子阱及超晶格结构

量子阱:能够对电子(空穴)的运动产生某种约束,使其能量量子化的势场。如量子力学中的一维方势阱、有限势阱。 量子阱中的电子在垂直异质结界面方向上其能量是量子化的,而在与异质结界面平行的二维平面内作自由电子运动。因此,把量子阱中的电子称为二维电子气(2DEG)。 (a)双异质结单量子阱 (a) i-GaAs n-Al X Ga3-X As 2--DEG E2 E F E1 △E C (b)调制掺杂异质结界面量子阱 E GA E GB

(一)双异质结间的单量子阱结构 双异质结结构: Al x Ga 1-x As/GaAs /Al x Ga 1-x As,要求GaAs层足够薄。 1、导带量子阱中的电子能态 设势阱的宽度为l ,取垂直于界面的方向为z 轴,势阱中间点为原点,求解薛定谔方程,可得到如下结论:

(一)双异质结间的单量子阱结构 (1)势阱中电子沿 z 轴方向运动受限,在平行于结面的运动是自由的,形成了二维电子气; (2)势阱中电子态的能值分裂为一些分立能级E1,E2…,E i…,对应于电子的束缚态,如图3所示; 图3 双异质结单量子阱中的能级分布

(3)E z<ΔE c 时,电子的波函数在势阱内为 z 的正弦或余弦函数,如图 4 所示;(4)不管 ΔE c 值的大小,至少有一个解存在; (5)势阱深度 ΔE c 越大,阱内的束缚态越多; (6)势阱中的状态密度变为台阶状分布,如图 5 所示。 图 4 束缚态能级与波函数图 5 电子态密度分布

2、价带量子阱中的空穴能态 在Al x Ga1-x As/GaAs/Al x Ga1-x As 双异质结量子阱中,空穴处于价带量子阱中,也在与结面平行的面内形成二维空穴气。 势阱中空穴态的能值分裂为一些分立能级,形成空穴的束缚态能级。由于轻、重空穴有效质量的不同,形成轻重空穴能级混合交叉的分立束缚态能级。 如图 6 所示。

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Q:简述制备量子点的主要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物理化学方法 A:量子点是指半径小于或接近于激子玻尔半径的半导体纳米晶粒,量子点发射荧光的可调节性强,通过改变粒子半径的大小可获得从紫外到近红外范围内任意点的光谱。 (一)物理法 1、金属蒸发法 气相蒸发法制备超微金属粉末的过程中,粉末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即金属蒸发产生蒸气阶段、金属蒸气在惰性气体中扩散并凝聚形核阶段和晶核长大阶段。在蒸发过程中金属蒸气离开蒸发液面后迅速冷却,达到过饱和状态,发生均匀形核,晶核尺寸一般在1nm以下,形成的超微粒子在5nm左右。 2、AFM操纵法 原子力显微镜的出现无疑为纳米科技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以原子力显微镜为代表的扫描探针显微镜是利用一种小探针在样品表面上扫描,从而提供高放大倍率观察的一系列显微镜的总称。原子力显微镜扫描能提供各种类型样品的表面状态信息。与常规显微镜比较,原子力显微镜的优点是在大气条件下,以高倍率观察样品表面,可用于几乎所有样品(对表面光洁度有一定要求),而不需要进行其他制样处理,就可以得到样品表面的三维形貌图象。并可对扫描所得的三维形貌图象进行粗糙度计算、厚度、步宽、方框图或颗粒度分析。 3、模板法 根据模板性质的不同,又分为软模板法和硬模板法。其中,软模板法,又称

为表面活性剂模板法,即以预先未形成所需结构的有机分子为模板来制备材料;而硬模板法,又称为浇铸法,是以预先已经具有所需结构的固体物质为模板来制备所需要的材料。 30 (二)化学法 1、沉淀法 沉淀法是指在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形成过饱和态,生成新相的核(即成核),随后新相从核成长成粒子,最终生成一定尺度的沉淀物的方法。沉淀法分为直接沉淀法、共沉淀法和均匀沉淀法。根据量子点的定义,量子点的尺寸约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对于尺寸要求较高。直接沉淀法反应速度快,难以控制产物颗粒的尺寸。共沉淀法的反应条件过于苛刻,需要选择溶度积差别不大的沉淀剂和性能相似的金属离子,才能避免分布沉淀,产物成分大小不均。与前两种方法相比,与前两种方法相比,均匀沉淀法不使用外加沉淀剂的方法,而是在反应过程中溶液内部缓慢均匀生成,可以有效的消除产部的不均匀性,产品粒度均匀,尺寸可控。当然,均匀沉淀法当中也应注意将成核和生长的步骤分开,成核速率尽可能的块,成长适当放慢,这样产物才会比较理想,应避免二次成核。 2、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的整体的流程大概包括溶胶的制备、溶胶的凝胶化、凝胶的干燥和热处理。溶胶凝胶法利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原料是在分子或原子水平上混合,可以实现材料化学组成的精确控制,尤其对于量子点这种极小的粒子,也使得微

量子点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第29卷,第11期红外l文章编号:1672-8785(2008)11?0001—07 量子点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王忆锋 (昆明物理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3) 摘要:量子点以其类似于原子的性质近年来受到很大关注.通过Stranski—Krastanow (SK)生长模式外延自组织生长的量子点具有诸多有利于红外应用的性质,例如工作温 度较高、信噪比较大、暗电流较低、波段较宽以及垂直入射光响应等。对于新型红外探 测器的研发而言,它们是一类很有潜力的候选者.本文主要对近期国外文献报道的量 子点制备方法的部分研究进展做了总结和评述. 关键词:量子点;量子点红外光子探测器;红外探测器;制备方法 中图分类号:0471.1文献标识码:A DevelopmentStatusofQuantumDotFabricationTechniques WANGYi.feng (KunmingInstituteofPhysics,Kunming650223,China) Abstract:Quantumdotshaveattractedconsiderableinterestfortheiratomic-likepropertiesinrecent years.Thequantumdotsgrownbyepitaxialself-assemblyvia Stranski—Krastanowgrowthmodehavemanyfavorablepropertiesforinfraredapplication,suchashigheroperationaltemperature,increased signal-to-noiseratio,reduceddarkcurrent,widerspectralrangeandsensitivitytonormalincidentr扣 diation.Theyarepotentialcandidatesfordevelopinganewclassofinfrareddetectors.Someofthe latestpublisheddevelopmentsinthefabricationtechniquesofquantumdotsabroadaresummarizedand reviewedinthispaper. Keywords:quantumdot;quantum-dotinfraredphotodetector;infrareddetector;fabricationtechnique 1引言 量子点又称为半导体纳米晶体,其体积小于相应半导体玻尔半径所定义的体积.量子点红外光子探测器(QDIP)具有垂直入射光响应、暗电流低,光电导增益大、响应率和探测率高等优点,已成功应用于单元探测器、焦平面器件等各种结构中.量子点的制备是QDIP发展的基础.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国外在与红外有关的量子点制备研究方面的进展。 2胶体量子点 胶体量子点由化学反应合成,典型地是通过某种有机金属反应路径,不需要超高压设备或者有毒气体.对于Ⅱ一Ⅵ族半导体,其量子点的制备过程是,将反应物分子迅速注入热溶剂中,使其发生成核和生长过程。如图1所示,溶剂中所含的有机分子(配体,ligand)阻止成核中心变大,并在成核粒子表面生成一层包裹,从而形成胶体量子点。 胶体量子点悬浮在有机溶剂中,可以通过旋涂(spincoating)等方式定型在各种衬底上,不需要考虑晶格匹配的问题.反应化学物的浓度、 收稿日期?2008--05--08 作者简介?王忆锋(1963——),男,湖南零陵人,高级7-程师,目前主要从事器件仿真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