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4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成长训练新人教版选修3_3

高中物理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4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成长训练新人教版选修3_3
高中物理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4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成长训练新人教版选修3_3

4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主动成长

夯基达标

1.水的凝固点是0℃,如果把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则()

A.冰一定会熔化

B.冰一定不会熔化

C.冰可能熔化,也可能不熔化

D.冰将全部熔化

解析:冰是晶体,它的熔化需满足两个条件,温度达到熔点0℃,还要继续吸收热量.0℃的冰不能从0℃的环境里吸收热量,不能熔化.

答案:B

2.在如图9-4-2所示的四个图象中,属于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图9-4-2

解析:首先分清晶体与非晶体的图象.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凝固温度,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温度,故A、B图象是非晶体的图象;再次分清熔化是固体→液体,达到熔点前是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的,而凝固过程则恰好相反,故C对.

答案:C

3.100℃的水完全变成100℃的水蒸气的过程中()

A.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B.水分子的势能增加

C.水所增加的内能小于所吸收的热量

D.水所增加的内能等于所吸收的热量

解析:温度不变水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故A错.吸收热量使水分子的势能增加.故B正确.吸收的热量一部分增加水的内能,另一部分克服外界气体做功,故C正确,D错误.

答案:BC

4.冰的融化热λ=3.4×105J/kg,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每千克冰熔化需要3.4×105 J的能量.

5.利用等质量的0℃的冰冷却食品通常比用0℃的水效果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于0℃的冰熔化时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所有的冰完全都变成0℃的水;再吸热温度才升高,所以用等质量0℃的冰比0℃的水冷却食品效果好.

答案:0℃的冰熔化成0℃的水还要吸收大量的热量.

6.在压强为1.01×105 Pa时,使20℃的10 kg水全部汽化,需要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解析:查表知在压强为1.01×105Pa时,水在达到沸点时的汽化热为2 260 kJ/kg.要使20℃的水汽化,应先使水温度上升为100℃,则需吸收的热量总共为

Q=cmΔt+m·L

=4.2×103×10×(100-20)J+10×2 260×103 J

=2.6×107 J

答案:2.6×107 J

7.如图9-4-3所示,试说明晶体从开始加热到全部熔化为液体的过程中能的转化情况(分熔化前、熔化时、熔化后三个阶段说明).

图9-4-3

解析:(1)熔化前,晶体从外界吸收能量,主要用来增加组成点阵结构的微粒的平均动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其体积一般也有所增大,也有小部分能量用来增加微粒的势能.

(2)熔化时,当温度升高到熔点时,点阵结构中的一部分微粒已有足够的动能,能够克服其他微粒的束缚离开平衡位置,破坏点阵结构,开始熔化.继续加热,微粒所吸收的热量不再用来增加其平均动能,而完全消耗在破坏点阵结构所需的能量上,即用来增加微粒的势能,所以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3)熔化后,晶体变成液体,点阵结构已破坏,继续加热,微粒的平均动能又得到增加,因此温度升高,同时微粒的势能也有所增加,相互间的距离增大,出现液体的热膨胀现象.答案:见解析

走近高考

8.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B.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解析:物质在熔化和汽化过程中都是吸收热量的.

答案:B

9.绝热容器里盛有少量温度是0℃的水,从容器里迅速往外抽气的时候,部分水急剧地蒸发,而其余的水都结成0℃的冰,则结成冰的质量是原有水质量的多少?已知0℃时水的汽化热L=2.49×106 J/kg,冰的熔化热λ=3.34×105 J/kg.

解析:水蒸发时需要的汽化热,题中条件下,这些热量只能由其余的水结成冰所减少的内能所提供.

设蒸发的水的质量是m1,结成冰的质量是m2.

蒸发所需吸收的热量 Q1=m1L,

水结成冰所放出热量 Q2=m2λ.

由于容器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由Q1=Q2,即m1L=m2λ,

即.

所以结成冰的质量与原有水质量之比:

即 m冰=88%m水.

答案:88%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 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现象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面列举一些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析,以期抛砖引玉。 ●用手直接拿刚出锅的鸡蛋时,感觉到烫,但当蛋壳表面的水蒸发完后再摸时,则更烫了,以致无法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解析:因为刚捞上来的蛋壳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由鸡蛋内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这和把手沾湿了去拿更出锅的热馒头感觉不太烫一个道理。 ●蒸馒头时总是上面的先熟,这是为什么? 解析:蒸馒头是利用高温的水蒸气将热传递给馒头使其变熟。刚从沸水中蒸发出来的高温水蒸气密度较小,能迅速升至蒸笼的顶端,所以蒸笼的最上层温度最高,馒头先熟。 ●牙医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常把一个带把的金属小平面镜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一烤,然后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解析:用酒精灯火焰烤过的平面镜温度高于口腔内的温度,可有效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导致医生看不清牙齿,影响诊断。

●为什么夏天游泳的人刚从河水中上岸,就感到比在水中冷,蹲下身子抱成团时,则觉得比站着暖和些? 解析:夏季的气温较高,而河中的水由于不断地蒸发吸热,因此水温比气温要低。人刚从水中上岸时,身体表面沾有许多水,这些水会不断蒸发,从人的身体上不断吸热,人就会感到冷。当人蹲下身子抱成团时,人体表面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比站立时减小,水的蒸发速度就减慢了,水从身体上吸热的速度也随之减小,故人就会感觉比站立时暖和些了。 ●为什么,夏天吃冰棒时,若是刚从冰柜中取出的,很容易和嘴唇粘在一起? 解析:刚出冰柜的冰棒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远低于嘴唇的温度,当其与嘴唇接触时,使嘴唇上的少量水分很快放热结冰,与冰棒凝固在一起,便粘住了嘴唇。 ●为什么,寒冷的冬天经常看见玻璃窗的内壁结有漂亮的冰花,而外壁却没有? 解析:寒冷的冬天,室内外温差很大。当户外空气低于0℃时,室内玻璃窗附近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将会放热,直接凝华成冰花,附着在玻璃内壁上。虽然户外空气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水蒸气,但它的温度跟玻璃的温度相等,不具备凝华的条件,因此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壁。 ●北方人冬天吃冻柿子时,先放在凉水中泡一会,发现柿

高二物理选修3-3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高二物理选修3-3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知识要点】 1.熔化热: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即熔化)要吸收热量,而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即凝固)要释放热量。晶体物质吸收热量而熔解,但其温度不变,直至全部晶体都变成液体时为止。晶体熔解时对应的温度,称为熔点。 (2)某种晶体熔化过程中所需的能量与其质量之比,称作这种晶体的熔化热。一定质量的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与凝固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如果用λ表示某晶体的熔化热,m表示物质的质量,Q表示熔化时所需要吸收的热量,则 Q=λm熔化热λ的单位是J/kg。 2.汽化热: (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即汽化)要吸收热量,而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即液化)要释放热量。 (2)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液态转变为气态时所吸收的热量,也等于同种物质的单位质量在相同条件下由气态转变为液态所释放的热量。不同的液体汽化热不同。同种液体在不同的温度时其汽化热亦不同。当温度升高时其汽化热减小。这是由于温度升高,液态与气态间的差别逐渐减少的缘故。例如,1摩尔的水,在50℃汽化,汽化热为42780J,而在100℃汽化,汽化热为40680J。在国际单位制中,汽化热的单位是J/kg。 【典型例题】 例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将主要用于() A.增加分子的动能 B.增加分子的势能 C.既增加分子的动能,也增加分子的势能 D.既不增加分子的动能,也不增加分子的势能 例2.某人在做测定水的汽化热实验时,得到的数据如下:铜制量热器小筒的质量M1=200g,通入水蒸气前筒内水的质量M2=350g,温度t1=14℃;通入t2=100℃的水蒸气后水的温度为 t3=36℃,水的质量变为M3=364g,他测得的水的汽化热L是多少?[铜的比热C铜=3.9×102J /(Kg.K)]

9.4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第四节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熔化热、汽化热等概念。 2、掌握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初中所学的吸放热知识的回顾,理解熔化热、汽化热等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的学习,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重点: 了解熔化热、汽化热等概念 教学难点: 物态变化时的能量交换 教学方法: 阅读归纳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我们知道,物质的三种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转变的过程中会发生能量的交换。在初中就学过,“蒸发吸热”,“液化放热”,“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大家考虑过,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能量交换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1、熔化热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 (2)为什么在熔化的过程中会吸热? (3)什么是熔化热?为什么不同晶体的熔化热不同? (4)非晶体有没有确定的熔化热?为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熔化指的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而凝固指的是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态物质的分子受到周围其他分子的强大作用,被束缚在一定的位置,只能在这一位置附近振动。对固体加热,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一部分分子的能量足以摆脱其他分子的束缚,从而可以在其他分子之间移动,于是固体开始熔化。 (3)某种晶体熔化过程中所需的能量与其质量之比,称做这种晶体的熔化热。一定质量的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与凝固时放出的热量相等。不同的晶体有不同的结构,要破坏不同物质的结构,所需的能量也就不同。因此不同晶体的熔化热也不相同。 (4)非晶体液化过程中温度会不断改变,而不同温度下物质由固态变变为液态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所以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热。 说明:一定质量的物质,熔化时吸收的热量与凝固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表9.4-1,了解几种常见物质的熔化热。 2、汽化热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汽化?什么是液化? (2)液体汽化时为什么会吸热? (3)什么是汽化热?汽化热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汽化指的是物质从液态变成汽态的过程,液化指的是物质从汽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分析高中物理专题.docx

第 10 课时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分析 一、知识内容: 1、分析:棒的运动过程→ 运动性质→ 遵从规律; 2、掌握能量的转化方向:哪些能量减少,哪些能量增加; 3、电能→内能 Q:I 恒定→Q I 2 Rt ;I变化:用有效值求,或能量守恒; 4、常用知识点:动能定理、能量守恒、W 、P、Q、等。 二、例题分析: 【例 1】如图所示, PQ 、MN 为足够长的两平行金属导轨,它们之间连接一个阻值为R=8 Ω的电阻,导轨间距为 L=1m ,一质量 m=0.1kg,电阻 r=2 Ω的均匀金属杆水平放在 导轨上,它与导轨的滑动摩擦因数 3 / 5 ,导轨平面倾角300,在垂直导轨平面方向有匀强磁场, B=0.5T ,今让金属杆由静止开始下滑,从杆静止开始到杆 AB恰好匀速运动的过程中经过杆的电量q 1C ,求: (1)当 AB 下滑速度为2m/ s时加速度的大小 (2)AB 下滑的最大速度 (3)从静止开始到 AB 匀速运动过程R 上产生的热量? 【例2】如图所示,两根间距为l 的光滑金属导轨(不计电阻),由 一段圆弧部分与一段无限长的水平段部分组成,其水平段加 有竖直向下方向的匀强磁场,其磁感应强度为B,导轨水平段 上静止放置一金属棒cd,质量为2m,电阻为2r,另一质量为 m,电阻为 r 的金属棒ab,从圆弧段M 处由静止释放下滑至 N 处进入水平段,圆弧段 MN 半径为 R,所对圆心角为 60°,求: (1) ab 棒在 N 处进入磁场区速度多大?此时棒中电流是多少? (2) cd 棒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大? (3) cd 棒由静止到达最大速度过程中,系统所能释放的热量是多少? 【例 3】用质量为m、总电阻为R 的导线做成边长为l 的正方形线框MNPQ ,并将其放在倾 光磁静角为θ的平行绝缘导轨上,平行导轨的间距也为l,如图所示。线框与导轨之间是滑的,在导轨的下端有一宽度为l(即 ab=l)、磁感应强度为 B 的有界匀强磁场,场的边界aa′、bb′垂直于导轨,磁场的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某一次,把线框从 止状态释放,线框恰好能够匀速地穿过磁场区域。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求:(1)线框通过磁场时的运动速度; (2)开始释放时, MN 与 bb′之间的距离; (3)线框在通过磁场的过程中所生的焦耳热。

20个与物态变化、声有关的生活中物理问题

20个与物态变化、声有关的生活中物理问题 【问题1】.如果铁块内分子之间没有空隙,那么单位体积的铁质量是多少? 【问题2】.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来烘托效果,但过一会白雾消失了.这是为什么?. 答:固态的干冰撒在舞台上后,会迅速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使舞台上的气温降低,这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即白雾;过一会后,液态的小水滴会汽化(或蒸发)为水蒸气,故白雾消失. 【问题3】.2011年1月8日,在寒冷的吉林,天空出现了“三个太阳”的罕见“幻日”奇观.这是为什么? 答:寒冷的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直接变成小冰晶,发生凝华现象;当太阳光从空气射向小冰晶时,在冰晶的表面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形成幻日的奇观. 【问题4】.在卫生间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会,镜子面又变得清晰起来,这是为什么? 答: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镜面上发生了液化现象,变成水,附着在玻璃镜面上;过了一段时间,玻璃镜面上的水又变为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也就是镜面上发生了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先液化后汽化. 【问题5】.火柴盒上放着一支香烟,这支香烟从两端冒出烟来.但是,从烟嘴冒出烟是向下沉的,另外一端就是燃着的那一端的烟却是向上冒的,为什么呢?难道同一支烟的两端,冒出的烟不一样么? 答:两端冒出的烟是一样的,但是在燃着的那端,烧热的空气造成了上升气流,是它把烟带着上升的;至于从烟嘴出来的烟和空气,已经冷却了,因此就不会上升,而烟粒本身要比空气重,因此就沉下去了。 【问题6】.为什么玻璃杯忽冷忽热时会裂开? 答: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且易碎。当玻璃杯内外的温差较大时,内外的膨胀就不一致。例如,在冷杯内注入热开水,则杯内的圆周就要增大,但杯外的玻璃温度仍未升到和杯内相同,故杯外圆周还未来得及增大,于是就被杯内的玻璃挤裂了。 【问题7】.怎样旋开玻璃瓶上拧的太紧的铁盖? 答:铁的热胀冷缩现象比玻璃明显,当铁盖和玻璃瓶口升高相等的温度时,铁盖的直径增加值比瓶口要大。如果把玻璃瓶倒置,用开水泡铁盖一会儿,趁瓶口的玻璃仍未来的及膨胀时,就容易把瓶盖拧开了。 【问题8】.3.为什么用湿布抹冰箱的冰格时会被黏着? 答:冰箱最上部是冷冻格,温度约为-18℃左右,用来储存结冻食品及制冰。冰格常用铝制的。当以湿布接触冰格时,由于冰格温度低,又是热的良导体,故湿布中的微量水分就会很快放热结冰,也就与冰格凝固在一起,于是就黏着了。 【问题9】. 为什么粥烧开了会溢出来?

高中物理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

高中物理固体、液体与物态变化知识点 一、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的微观结构特点 ①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依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整齐地排列。 ②晶体中物质的微粒相互作用很强,微粒的热运动不足以它们的相 互作用而远离。 ③微粒的热运动表现为在一定的平衡位置附近不停地做微小的振动。 晶体与非晶体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固定熔点。 二、液体 1、液体的微观结构 液体中的分子跟固体一样就是密集在一起的,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也就是表现为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但液体分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有规则的排列,这种区域就是暂时形成的,边界与大小随时改变,有时瓦解有时重新形成。 2、液体的宏观特性:具有一定的体积、流动性、各向同性与扩散的特

点。 3、液体表面张力 ①分子分布特点:由于蒸发现象,液体表面层分子分布比内部分子稀疏。 ②分子力特点:液体内部分子间引力、斥力基本上相等,而液体表面层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合力指向液体内部。 ③表面特性:表面层分子之间的引力使液面产生了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好像一层绷紧的膜。如果在液体表面任意画一条线MN,线两侧的液体之间的作用力就是引力,它的作用就是使液体表面绷紧,所以叫做液体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使液体面积趋于最小,而在相同的体积下,球形的表面积最小。所以我们瞧到的液滴都就是球面形的。液滴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往往程扁球形,在失重条件下才呈球形。 三、浸润与不浸润 1、附着层:液体与固体接触就是,接触的位置形成一个液体薄层。

现象由于液体对固体浸润造成液 面在器壁附近上升,液面弯曲, 形成凹形的弯月面。 由于液体对固体不浸润造成液 面在器壁附近下降,液面弯曲, 形成凸形的弯月面。 微观 解释 如果附着层的液体分子比液 体内的分子密集,附着层内液 体分子间距离小于分子间的 平衡距离r,附着层内分子间 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附着层 有扩张的趋势,这样表现为液 体浸润固体。 如果附着层的液体分子比液体 内的分子稀疏,附着层内液体分 子间距离大于分子间的平衡距 离r,附着层内分子间的作用力 表现为引力,附着层有收缩的趋 势,这样表现为液体不浸润固 体。 说明一种液体就是否浸润某种固体,与这两种物质的性质都有关。例如:水可以浸润玻璃,但不能浸润蜂蜡;水银可以浸润铅与锌,但 不能浸润玻璃。 四、毛细现象 1、毛细现象指: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

高中物理 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问题

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问题 能的转化与守恒,是贯穿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之一。从能量的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既是学习物理的基本功,也是一种能力。 电磁感应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在磁场中必定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因此,要维持感应电流的存在,必须有“外力”克服安培力做功。此过程中,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当感应电流通过用电器时,电能又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外力”克服安培力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同理,安培力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安培力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认真分析电磁感应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熟练地应用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是求解较复杂的电磁感应问题的常用方法,下面就几道题目来加以说明。 一、安培力做功的微观本质 1、安培力做功的微观本质 设有一段长度为L、矩形截面积为S的通电导体,单位体积中含有的自由电荷数为n,每个自由电荷的电荷量为q,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如图所示。 所加外磁场B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电流方向沿导体水平向右,这个电流是由于自由电子水平向左定向运动形成的,外加磁场对形成电流的运动电荷(自由电子)的洛伦兹力使自由电子横向偏转,在导体两侧分别聚集正、负电荷,产生霍尔效应,出现了霍尔电势差,即在导体内部出现方向竖直向上的横向电场。因而对在该电场中运动的电子有电场力f e的作用,反之自由电子对横向电场也有反作用力-f e作用。场强和电势差随着导体两侧聚集正、负电荷的增多而增大,横向电场对自由电子的电场力f e也随之增大。当对自由电子的横向电场力f e增大到与洛伦兹力f L相平衡时,自由电子没有横向位移,只沿纵向运动。导体内还有静止不动的正电荷,不受洛伦兹力的作用,但它要受到横向电场的电场力f H的作用,因而对横向电场也有一个反作用力-f H。由于正电荷与自由电子的电量相等,故正电荷对横向电场的反作用-f H和自由电子对横向电场的反作用力-f e相互抵消,此时洛伦兹力f L与横向电场力f H相等。正电荷是导体晶格骨架正离子,它是导体的主要部分,整个导体所受的安培力正是横向电场作用在导体内所有正电荷的力的宏观表现,即F=(nLS)f H=(nLS)f L。 由此可见,安培力的微观本质应是正电荷所受的横向电场力,而正电荷所受的横向电场力正是通过外磁场对自由电子有洛伦兹力出现霍尔效应而实现的。

生活中常见的51例物态变化现象

一、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 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 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5、下雪不冷,化雪冷 6、霜前冷雪后寒 二、厨房中的热现象 1、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怎么样形成的? 2、冬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 3、用锡焊的铁壶烧水为什么壶烧不坏,而不装水时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变烧坏了? 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怎么烫手? 5、饺子放在水中无论怎么煮也不会变黄变焦,为什么放在油中炸会变黄变焦? 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 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 8、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 9、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为什么? 10、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滴入发热的锅里和滴入热得发红的锅里,结果发现

滴入温度较低的发热的锅里,水反而先干,为什么? 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三、诗词中的物态变化 1、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烟"的形成。 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 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1.雨 2.露 3.雾 4.雹 5.冰 6.雪 7.霜 8.窗花(发生在窗户的表面) 9.雾淞 五、解释下列现象中"白气"形成原因。 1.天冷时人嘴里呼出的"白气" 2.水壶嘴上冒出的"白气" 3.打开啤酒瓶时,酒瓶口部出现的"白气" 4.打开冰箱门时,冰箱门附近出现的"白气" 5.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糕周围的"白气" 六、你身边的热现象 1、冰冻的衣服放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能变干 2、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格外冷 3、冬天,戴眼睛的同学从温暖的室走到寒冷的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4、夏天游泳时,在水里并不觉得凉,而上岸后觉得冷

高三物理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

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 原平市第一中学朱东平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把一段直导线平行地放在小磁针的上方,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小磁针就会发生偏转,这说明不仅磁铁能产生磁场,电流也能产生磁场,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电流的磁效应发现以后,人们很自然地想到:利用磁场是不是也能产生电流呢?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重大突破,在1983年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由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在这里我就这两类问题中的能量转化情况谈谈我的看法: 一、在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中: 无论是通电直导线产生磁场的现象,还是通电线圈产生磁场的现象,都是原来空间没有磁场,现在有了磁场,这个过程中必然有了磁场能量的增加。磁场的能量显然是来源于给导线或线圈提供电流的电源。 二、在电磁感应现象中: 原来电路中没有电流,现在发生电磁感应产生了电流,电流通过有电阻的导体转化成了焦耳热;或者电流通过化学电源给其充电;总之,消耗了电能,那么这个电能从哪里来呢?是来源于磁场能量吗?在电磁感应中一部分情况感应电流的电能是来源于磁场能量;而还有一部分感应电流的电能不是消耗了磁场能量,而是以磁场为桥梁实现的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电能的相互转化或者转移。我们分情况来讨论: 1、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线(或线圈)与磁场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中(切割类)的情况下,显然电能是来源于磁铁、导线、导线框的机械能或者控制它们运动的人的内能或者其他物体的能量。 例1、在含有电阻的水平光滑导轨上有一导 体棒AB,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 导体棒开始具有初速度v,试分析AB运动中的 能量转化情况? 分析:导体棒向右运动时由于切割磁感线 而产生了感应电流,而导体棒就会受到向左的 安培力;导体棒就做向右的减速运动;导体棒克服安培力做功动能减少转化成了回路中的电能。如果要保持导体棒匀速运动人或者其他物体必须对导体棒做正功,而导体棒对人或者物体做负功,从而消耗人或者其他物体的能量转化成回路中的电能。在这里磁场只是个载体,磁场能量没有变化。 例2、右下图(甲)和(乙)中,线圈和磁铁之 间有相对运动时;试分析能量转化情况? 分析:(甲)图中线圈不动,磁铁向下运动时, 在线圈中产生了感应电流,线圈就对磁铁产生了向 上的磁场力,阻碍磁铁向下运动,磁铁克服磁场力 做功其机械能减少转化成了线圈中的电能,线圈不 是超导体时电能就转化成了焦尔热能。而在(乙) 图中磁铁不动,线圈向下运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 流,从而受到磁铁对它向上的磁场力;线圈克服磁场力做功,机械能减少

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探究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态变化在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应用,会解释自然界一些水的循环现象. 2.过程与方法体会物理与社会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调查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水的重要性,树立保护水环境和节水意识. 探究指导 物理宫殿 1.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变化形成的 露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于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雾和云的情况相同,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称为云.因此雾和云都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不是冰的升华现象. 霜和雪都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而不是液体的凝固. 霜是地表面的水蒸气在摄氏零度以下的温度条件下直接凝华为固体. 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空气中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气在空中凝华成固态,为六角形的冰晶(或叫雪花),在飘降时相互结合形成雪片或雪团. 雹是冰球,它的形成较复杂,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结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相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凝结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 2.地球上水的循环 示意图如图1.6-1. 地球上水的循环示意图 【例1】天气预报说北方有一股弱冷空气南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将会有一场小雨.气象台这样说的理由是() A.徘徊在本地的暖湿气流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空气迅速液化,形成降雨 B.冷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遇到徘徊在本地的暖湿气流,迅速液化,形成降雨 C.冷空气把北方的降雨云团吹到了南方 D.珠江三角洲本来就是要下雨的,与冷空气的到来无关 3.水资源与水资源保护 (1)淡水资源:地球是一个水球,如图1.6-2所示,其中97.2%以上是海洋的咸水,人类

高考物理专题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和能量综合问题及参考复习资料

高考专题: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和能量综合问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3为单选题,4—6为多选题) 1.如图所示,“U ”形金属框架固定在水平面上,处于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棒以水平初速度v 0向右运动,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棒做匀减速运动 B.回路中电流均匀减小 点电势比b 点电势低 棒受到水平向左的安培力 2.如图,一载流长直导线和一矩形导线框固定在同一平面内,线框在长直导线右侧,且其长边与长直导线平行。已知在0到1的时间间隔内,直导线中电流i 发生某种变化,而线框中感应电流总是沿顺时针方向;线框受到的安培力的合力先水平向左、后水平向右。设电流i 正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则i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可能是( ) 3.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边长为L 、电阻为R 的正方形导线框;在导线框右侧有一宽度为d(d>L)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边界 与导线框的一边平行,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导线框以某一初速度向右运动=0时导线框的右边恰与磁场的左边界重合,随后导线框进入并通过磁场区域.下列v -t 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上述过程的是( ) A B C D 4.如图1所示,两根足够长、电阻不计且相距L =0.2 m 的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倾角θ=37°的绝缘斜面上,顶端接有一盏额定电压U =4 V 的小灯泡,两导轨间有一磁感应强度大小B =5 T 、方向垂直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今将一根长为L 、质量为m =0.2 、电阻r =1.0 Ω的金属棒垂直于导轨放置在顶端附近无初速度释放,金属棒与导轨接触良好,金属棒 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已知金属棒下滑到速度稳定时,小灯泡恰能正常发光,重力加速度g 取10 2, 37°=0.6, 37°=0.8,则( ) 班级 姓名 出题者 徐利兵 审题者 得分 密 封 线

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一、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 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 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5、下雪不冷,化雪冷 6、霜前冷雪后寒 二、厨房中的热现象 1、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怎么样形成的? 2、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 3、用锡焊的铁壶烧水为什么壶烧不坏,而不装水时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变烧坏了? 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怎么烫手? 5、饺子放在水中无论怎么煮也不会变黄变焦,为什么放在油中炸会变黄变焦? 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 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 8、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 9、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为什么? 10、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滴入发热的锅里和滴入热得发红的锅里,结果发现滴入温度较低的发热的锅里,水反而先干,为什么? 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三、诗词中的物态变化 1、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烟”的形成。 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 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雨 露 雾 雹 冰 雪 霜 窗花(发生在窗户的表面) 雾淞 五、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中的“白气”的形成原因。 天冷时人嘴里呼出的“白气” 水壶嘴上冒出的“白气” 打开啤酒瓶时,酒瓶口部出现的“白气” 打开冰箱门时,冰箱门附近出现的“白气” 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糕周围的“白气”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固体的分类 自然界中的固态物质可以分为两种: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像石英、云母、明矶等具有确定的几何形状的固体叫晶体。常见的晶体还有:食盐、硫酸铜、蔗糖、味精、石膏晶体、方解石等。 晶体又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 单晶体:整个物体是一个晶体的叫做单晶体,如雪花、食盐小颗粒、单晶硅等。多晶体:如果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地排列着的小晶体组成的,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多晶体,如大块的食盐、粘在一起的蔗糖、各种金属材料等。 (2)非晶体:像玻璃、蜂蜡、松香等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的固体叫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还有:沥青、橡胶等。 2. 3. 单晶体和多晶体的比较 4. 晶体的微观结构 晶体的形状和物理性质与非晶体不同是因为在各种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都是按照各自的规则排列的,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5. 对比液态、气态、固态研究液体的性质 (1)液体和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是流动的。 (2)液体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而气体的体积可以变化千万倍; (3)液体和固体都很难被压缩;而气体可以很容易的被压缩; 6. 液体的微观结构 跟固体一样,液体分子间的排列也很紧密,分子间的作用力也比较强,在这种分子力的作用下,液体分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做有规则的排列,这种区域是不稳定的:边界、大小随时改变,液体就是由这种不稳定的小区域构成,而这些小区域又杂乱无章的排布着,使得液体表现出各向同性。非晶体的微观结构跟液体非常类似,可以看作是粘滞性极大的液体,所以严格说来,只有晶体才能叫做真正的固体。 7. 液体的表面张力 (1)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 (2)表面层里的分子要比液体内部稀疏些,分子间距要比液体内部大 (3)液体表面各部分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这种力叫表面张力

1.5物态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白湾子中学八年级物理导学案执笔人:王廷运审核人:王廷运、邢凤霄时间:201 . . 姓名班级 1.5物态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预习案 知识准备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物态变化在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应用。 2.会解释自然界一些水的循环现象。 二、重难点: 1、重点:升华和凝华 2、难点: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三、知识回顾: 1、升华是物质由态变化成态; 2、凝华是物质由态变化成态; 3、常见的升华有,,常见的凝华现象有。 4、升华需要热,凝华需要热。 探究案 物理宫殿 1.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变化形成的 露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于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雾和云的情况相同,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称为云.因此雾和云都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不是冰的升华现象. 霜和雪都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而不是液体的凝固. 霜是地表面的水蒸气在摄氏零度以下的温度条件下直接凝华为固体. 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空气中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气在空中凝华成固态,为六角形的冰晶(或叫雪花),在飘降时相互结合形成雪片或雪团. 雹是冰球,它的形成较复杂,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结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相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凝结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 2. 家庭中的物态变化 (1)高压锅(如图1.6-5). ①高压锅使食物易熟的原因:因蒸发的水蒸气留在锅内,增大了液面上方的气压,水的沸点高于100℃,食物的温度在100℃以上易熟; ②高压锅的安全装置:一是安全阀.当锅内气压超过规定气压值时,气压顶起安全阀,使锅内气压维持在某一定值;二是易熔片.它是由熔点低的合金材料制成,一旦安全阀失效,锅内温度达到易熔片的熔点时,锅内气体从易熔片处喷出,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2)电冰箱电冰箱的工作循环 【例】空调和电冰箱已走进我们的家庭,请问:(1)空调与电冰箱降温的原理一样吗?(2)安装空调时,为什么将空调安装在窗户的上方? 思路与技巧空调与电冰箱都是制冷设备,它们工作时将内部的热通过工作物质带到外面.所不同的是空调将室内热送到室外,冰箱是将箱内热送到箱外,但仍在室内.空调与冰箱能将相应范围的热送到另一地方,利用了空气对流传热,而发生对流的条件之一是上方温度低于下方,所以制冷器均在上方. 答案(1)两者制冷原理一样.空调将室内的热送到室外,冰箱将箱内的热送到箱外 (2)这样会形成上方温度低于下方,有利于利用空气的对流使室内温度降低. 3.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高中物理专题练习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

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2) 例1.如图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方有两个方向相反的水平方向匀强磁场,竖直虚线为其边界,磁场范围足够大,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分别为B1=B,B2=3B.竖直放置的正方形金属线框边长为l,电阻为R,质量为m.线框通过一绝缘细线与套在光滑竖直杆上的质量为M的物块相连,滑轮左侧细线水平.开始时,线框与物块静止在图中虚线位置且细线水平伸直.将物块由图中虚线位置由静止释放,当物块下滑h时速度大小为v0,此时细线与水平夹角θ=30°,线框刚好有一半处于右侧磁场中.(已知重力加速度g,不计一切摩擦)求: (1)此过程中通过线框截面的电荷量q (2)此时安培力的功率 (3)此过程在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Q. 例2.(多选)如图甲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单匝正方形线圈和一垂直于竖直平面向里的有界匀强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磁场上、下边界AB和CD均水平,线圈的ab边水平且与AB间有一定的距离.现在让线圈无初速自由释放,图乙为线圈从自由释放到cd边恰好离开CD边界过程中的速度一 时间关系图象.已知线圈的电阻为r, 且线圈平面在线圈运动过程中始终处在 竖直平面内,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 度为g,则根据图中的数据和题中所给 物理量可得() A.在0~t3时间内,线圈中产生的热量为 B.在t2~t3时间内,线圈中cd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为零 C.在t3~t4时间内,线圈中ab边电流的方向为从b流向a D.在0~t3时间内,通过线圈回路的电荷量为 例3.利用超导体可以实现磁悬浮,如图是超导磁悬浮的示意图。在水平桌面 上有一个周长为L的超导圆环,将一块质量为m的永磁铁从圆环的正上方缓 慢下移,由于超导圆环跟磁铁之间有排斥力,结果永磁铁悬浮在超导圆环的 正上方h1高处平衡。 (1)若测得圆环a点磁场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为B1,方向与水平方向成 θ1角,问此时超导圆环中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2)在接下的几周时间内,人们发现永磁铁在缓慢下移。经过较长时间T 后,永磁铁的平衡位置在离桌面h2高处。有一种观点认为超导体也有很微小 的电阻,只是现在一般仪器无法直接测得,超导圆环内电流的变化造成了永 磁铁下移,并设想超导电流随时间缓慢变化的I2-t图,你认为哪张图相对合 理,为什么? (3)若测得此时a点的磁感应强度变为B2,夹角变为θ2,利用上面你认为 相对正确的电流变化图,求出该超导圆环的电阻? 同步练习: 1.用两根足够长的粗糙金属条折成“「”型导轨,右端水平,左端竖直,与导轨 等宽的粗糙金属细杆ab,cd和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已知ab,cd杆的质 量,电阻值均相等,导轨电阻不计,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 中.当ab杆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导轨向右匀速运动时,cd杆沿轨道向下 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cd杆一定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B.cd杆一定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F做的功等于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与ab杆克服 摩擦做功之和 D.F的功率等于ab杆上的焦耳热功率与摩擦热功率之和 2.如图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一矩形线圈冲入一匀强磁场,线圈全部 进入磁场区域时,其动能恰好等于它在磁场外面时的一半,设磁场宽度大于 线圈宽度,那么()

生活中有趣地物态变化

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 河南省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徐建强 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现象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面列举一些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析,以期抛砖引玉。 ●用手直接拿刚出锅的鸡蛋时,感觉到烫,但当蛋壳表面的水蒸发完后再摸时,则更烫了,以致无法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解析:因为刚捞上来的蛋壳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由鸡蛋内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这和把手沾湿了去拿更出锅的热馒头感觉不太烫一个道理。 ●蒸馒头时总是上面的先熟,这是为什么? 解析:蒸馒头是利用高温的水蒸气将热传递给馒头使其变熟。刚从沸水中蒸发出来的高温水蒸气密度较小,能迅速升至蒸笼的顶端,所以蒸笼的最上层温度最高,馒头先熟。 ●牙医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常把一个带把的金属小平面镜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一烤,然后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解析:用酒精灯火焰烤过的平面镜温度高于口腔内的温度,可有效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导致医生看不清牙齿,影响诊断。 ●为什么夏天游泳的人刚从河水中上岸,就感到比在水中冷,蹲下身子抱成团时,则觉得比站着暖和些? 解析:夏季的气温较高,而河中的水由于不断地蒸发吸热,因此水温比气温要低。人刚从水中上岸时,身体表面沾有许多水,这些水会不断蒸发,从人的身体上不断吸热,人就会感到冷。当人蹲下身子抱成团时,人体表面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比站立时减小,水的蒸发速度就减慢了,水从身体上吸热的速度也随之减小,故人就会感觉比站立时暖和些了。 ●为什么,夏天吃冰棒时,若是刚从冰柜中取出的,很容易和嘴唇粘在一起? 解析:刚出冰柜的冰棒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远低于嘴唇的温度,当其与嘴唇接触时,使嘴唇上的少量水分很快放热结冰,与冰棒凝固在一起,便粘住了嘴唇。 ●为什么,寒冷的冬天经常看见玻璃窗的内壁结有漂亮的冰花,而外壁却没有? 解析:寒冷的冬天,室内外温差很大。当户外空气低于0℃时,室内玻璃窗附近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将会放热,直接凝华成冰花,附着在玻璃内壁上。虽然户外空气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水蒸气,但它的温度跟玻璃的温度相等,不具备凝华的条件,因此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壁。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转换同步测试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转换同步测试 【知识梳理】 1.熔化热 (1)熔化热:某种晶体熔化过程中所需的_______________之比,称做熔化热。 (2)不同晶体熔化热一般_______不同,非晶体_______________熔化热。 2.汽化热 (1)汽化热:某种液体汽化成同温度气体时所需______________之比,称做这种物质在这个温度下的汽化热。 (2)汽化热与物质种类、温度和压强都_______关系。 3.进行物质吸放热的运算时,若无物态变化,只有温度改变,使用公式Q=Cm△t;若有物态变化,还须考虑运用熔化热或汽化热的相关知识进行运算。 【基础达标】 1、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 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作用,这是因为() 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B.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2、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烧的木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扬场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D.“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3、在通常情况,已知液态氧的沸点是-183°C,液态氮的沸点是-196°C,液态氦的沸点是-268°C,利用液态空气提取这些气体,随温度升高而先后分离出来的次序是()A.氧、氦、氮B.氧、氮、氦 C.氦、氧、氮D.氦、氮、氧 4、深秋的早晨起床时可看到房间玻璃窗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水珠在() A.窗玻璃朝房内的一面 B.窗玻璃朝房外的一面 C.窗玻璃的里外两面 D.不能断定在哪一面 5、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 物态变化过程: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冰吸热熔化。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d.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A.a、c B.a、d、f C.b、c D.e 6、我国研制一种聚乙烯材料,可在15°C-40°C范围内熔化和凝固。把这种材料制成小 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板,来调节室温,其道理是什么?

物态和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

一、晶体和非晶体 ⒈晶体:石英、云母、食盐、硫酸铜、味精、蔗糖等。 ⑴单晶体:Ⅰ有天然形成的的几何外形;Ⅱ在物理性质上,晶体具有性;Ⅲ如果一个 物体就是一个完整的晶体,这样的晶体叫单晶体。 ⑵多晶体:Ⅰ多晶体是许多单晶体杂乱无章地组合而成的;Ⅱ在物理性质上表现为性;Ⅲ无 规则的几何外形。 ⑶单晶体和多晶体都的熔点。 ⒉晶体各向异性:指的是晶体在不同方向上性质不同。有些晶体沿不同方向的导热(例如: 云母)或导电性能不同;有些晶体沿不同方向的光学性质不同。而非晶体和多晶体沿各个方向的物理性质都是一样的,这叫做各向同性。(液体也表现为性) ⒊非晶体:玻璃、蜂腊、松香、橡胶、沥青等。 ⑴无规则的几何外形; ⑵在物理性质上表现为性; ⑶无确定的熔点。 ⒋同一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有些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转化为晶 体。 ⒌晶体的微观结构 ⑴组成晶体的微粒按一定的规律在空间整齐地排列,所以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⑵有的物质的微粒能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例如:碳原子按不同的结构排列可形成石墨和金钢石。 ⒍固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要看其是否有确定的;区分单晶体和多晶体要看其物理性质是 还是性。 例题:一块密度和厚度都均匀分布的矩形被测样品,长AB是宽AC的 两倍,如图所示。若用多用电表沿两对称轴O1O1ˊ和O2O2ˊ测其电 阻阻值均为R,则这块样品可能是() A.单晶体B.多晶体C.非晶体D.金属 二、液体的表面层 ⒈定义: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 ⒉特点:分子间距要比液体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力。 ⒊表面张力 ⑴定义:液体表面各部分之间相互吸引的力。 ⑵作用效果: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液体表面有收缩到最的趋势。 说明:在体积相等的各种形状的物体中,球形表面积最小,故液滴成球形。 三、液体的附着层 ⒈定义:当液体和固体接触处形成一个液体薄层叫做附着层。 ⒉浸润和不浸润 ⑴定义:一种液体会润湿某种固体并附在固体的表面上,这种现象叫做浸润。 一种液体不会润湿某种固体,也就不会附在这种固体的表面,这种现象叫做不浸润。 ⑵分析:附着层里的分子既受到固体分子的吸引,又受到液体内部分子的吸引 Ⅰ当固体分子的吸引较弱时,附着层里的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力表现为引力,附着层有收缩的趋势,这样的液体和固体表现为不浸润,在毛细管中液体下降呈凸形; Ⅱ当受到固体分子的吸引相当强时,附着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密,分子间力表现为斥力,附着层有扩展的趋势,这样的液体和固体表现为浸润,在毛细管中液体上升呈凹形

高中物理各种能量关系 .

高中物理各种能量关系 高中物理重要的能量关系 二。重要能量关系 1动能定理2重力做功与重力变化3摩擦热计算4汽车恒功率启动能量关系 5抛体能量关系6圆周能量关系7电场力功能关系8电路能量关系9电源输出功率规律 10电动机能量关系11电磁感应能量关系12热力学第一定律13热力学第二定律14理想气体能量关系

例1 一小孩站在船上,分别两次用同样大小的力拉足够长的水平轻绳一端,图甲中 绳另一端接在岸上,图乙中绳另一端接在另一条船上,经过相同时间小孩所做的功分 别为W甲和W乙,则() A W甲>W乙, B W甲=W乙, C W甲<W乙, D 无法判断。 例2.倾角为θ=30o的斜面体上有一个质量为m=1kg的物块,使斜面体在水平面上以速度v=2m/s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与斜面体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物块前进S=10m的过程中。(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1)物体一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每个力的大小是多少?与位移的夹角是多少? 例3静止水平传送带AB左端有一质量为1kg小物快如图所示,A、B相距8m,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传送带以加速度a=3m/s2做匀加速运动,则物体从A沿传送带运动到B的过程中: (g=10m/s2) (1)到达B端时物块的位移是多少?摩擦力对物快做功是多少? (2)到达B端时皮带的路程是多少?摩擦力对皮带做功是多少? (3)滑痕多长?摩擦热是多少? (4)到达B端的时间是多少?

例4、将一质量为m=10 kg的物体,自水平地面由静止开始用一竖直向上的拉力F将其以a=0.5 m/s2的加速度向上拉起.求: (1)在向上拉动的10s内,拉力F做功的功率; (2)上拉至10 s末,拉力的功率. 例5。汽车的质量为4000kg,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80kW,它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所受的阻力是4000N,从静止开始受到恒定牵引力是8000N启动,达到额定功率后再横功率启动。试求: 1。转折速度 2。收尾速度 3。恒力阶段加速度 4。恒力阶段维持多长时间? 5。恒力阶段的位移。 6.运动时间为1s时,功率是多少? 7。速度等于5m/s时,加速度是多少 8.速度等于12m/s时,加速度是多少 9。加速度等于0.25m/s2时,速度是多少 10. 启动总距离若为280m,求启动总时间是多少 11。画出物体的功率----时间图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