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振动爆破施工技术

合集下载

临近高速铁路既有线大断面隧道爆破关键技术

临近高速铁路既有线大断面隧道爆破关键技术

临近高速铁路既有线大断面隧道爆破关键技术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突飞猛进和勘探、设计、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隧道已经成为交通工程中重要的单体组成部分,隧道形式、断面尺寸、施工方法等也多种多样,其中钻爆法依旧是隧道开挖的主要手段,尤其光面爆破向标准化、数字化、定量化等方向有很大发展空间。

本文以威海市九华路隧道工程为背景,结合现场地形、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对大断面隧道在临近高速铁路既有线爆破施工的参数设计、安全防护方法、爆破振动控制等施工关键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公路隧道光面爆破数值计算爆破安全临建既有线中图分类号: U455.6 文献标识码:AKey Technologies for Blasting Technology of Large Section Tunnel Adjacent to the Existing Line of High-speed RailwayYOU Chong-chong(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4th Engineering Co. , Ltd. ,Qingdao, Shandong 266061, 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the refinement of explorati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levels in China, tunnel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single component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tunnel form, section siz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are also perse, among which drill-blasting method is still an important method of tunnel excavation, especially smooth blasting has great development space in thedirection of standardization, digitiz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Basedon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situation of Jiuhua Road Tunnel in Weihai City, combined with the site topography, geological condition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arameters and methods of blasting construction of a large section tunnel near the existing line of high-speed railway.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thispaper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Keywords: Highway tunnel;smooth blasting;numerical calculation;blasting safety;temporary existing line0 引言隧道施工过程中即使通过地质勘探能基本确定地质、水文条件、地层岩性、裂隙发育、破碎带等情况,划分不同围岩等级,但是由于地层结构复杂性,在实际施工中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隧道光面爆破及微振动爆破技术(21页)

隧道光面爆破及微振动爆破技术(21页)

隧道光面爆破及微振动爆破技术一、隧道光面爆破技术1、光面爆破技术概述从上个世纪末,西安安康铁路工程建设开始,光面爆破就成为一项强制性考核指标,被写进各条新线铁路工程的招标文件中,成为隧道工程诸多技术要求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到目前为止,在各种地质条件下,用不同方法施工建成的新线隧道工程,绝大多数施工单位都能较好地应用光面爆破技术施工。

但是光面爆破技术的发展却是十分缓慢的。

通常所说的光面爆破,从技术上说也包括了预裂爆破技术。

光面爆破技术的在1950年发源于瑞典,1952年在加拿大首次应用。

1965年起在我国包括铁路工程中获得推广。

预裂爆破是由光面爆破演变而来的。

1958年加拿大工业有限公司在11月出版的一本小册子里,介绍了一项水利工程取得光面岩壁的“光面爆破”一书。

在这本书里第一次记载有由缓冲爆破演变出的预裂爆破技术。

半个世纪以来,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

在各种地质条件下开挖的各种用途的、露天和地下建筑施工中,都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国内外对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技术有过繁多而不一致的名称和分类。

如控制爆破、周边爆破、缓冲爆破等等。

但就其技术内容的实质来看,都是防止开挖边界以外围岩超挖和控制爆破对保留岩体破坏程度的爆破技术。

直到1970年前后,人们才比较趋于一致地认为可以用“光面爆破”一词,作为以前所说的所有这类方法及其变化的总称。

我国一度曾将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列入控制爆破技术。

但由于“控制爆破”含义甚广,如爆破振动控制,光面爆破块度和抛掷方向的控制等等。

而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无论其原理,应用范围、技术内容等都和一般的控制爆破有明显区别。

最终,我国在工程实践中,包括相关的规范,规则中均把所有这类有实用价值的技术统称为光面爆破。

传统的爆破方法,爆破轮廓不平整,产生许多一直伸入岩体内部的裂隙,有时还会造成相当大的超挖。

而这样不合理的状况,长期以来在岩石爆破技术中,却理所当然地为人们所默许。

地下铁道桩基托换及微振动控制爆破施工技术

地下铁道桩基托换及微振动控制爆破施工技术

线结 构 间保 留不小 于 05m的隔离 层 。而 托换 工 作 隧 .
道顶 已到达地铁 一 号线 底 板 , 因此 开 挖 采 用 了微 振 动
50 0m 混凝 土 均 为 C 0 0 m, 3 。根 据 既 有 建 筑 物 为 多 层 框架结 构 的变 形要求 , 采用 主动 托换方 式 : 即先行 开挖 工作 隧道 , 施工 托换 梁 ; 在 托 换 梁 施 工 完 毕 、 线 隧 并 右
的动栽桩基托换。文章结合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广州东站及站后折返 线土建工程施 工, 论述 了动载
桩基托 换 的施 工技 术 , 以及 托换 开挖 工 作 中采 取 的微振 动控 制爆破 施 工技 术 。 关键 词 : 基托换 桩 微 振动 控 制爆 破 施 工技 术 中圈分类 号 : 2 1 3 文献标 识 码 : U 3 . B
杨 俊 泉
( 中铁十 四局集 团有 限公司 , 济南 2O O ) 5O 2
摘要 : 基础托换是城市地铁穿越既有建筑物时为保护建筑物所采取 的最经济、 快捷和安全的施工方法。 我 国地铁 的建设起 步不久 , 础托 换 施 工在 我 国还 属 于较为前 端 的一 种施 工技 术 , 基 尤其是 正在 运并
I r a
钻 眼 深度 , m 08 .
掏檀眼 掘 进眼 周边 眼
10 . 09 . 09 .
底眼
09 .
装 药 量/g 0 1 0 2 0 1 0O —0 1 .5—02 k .5— .0 .5 .8 .001 .0 孔 间距 / m 钻 眼 深度 / m 07 . 07 . 07 . 06 . 04 . 06 . 07 . 06 .
号 线侵入 三号 线 右 线 隧道 的 4根桩 基础 进 行 托 换 。

高速公路隧道掘进爆破施工技术

高速公路隧道掘进爆破施工技术

高速公路隧道掘进爆破施工技术1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分析1.1钻爆施工技术。

公路工程完成初期勘察、图纸设计以及机械设备的准备后,需按照隧道现场具体状况,利用钻爆技术实现开挖前期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利用硝铵炸药完成爆破后通过机器进行开挖。

因其具有巨大的安全风险,因此,需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对项目具体状况给予综合的探讨,制定出作为科学的施工方案,通过专业人员完成操作,并由安全防护人员给予全面的监督与防护,最大限度的避免碎石等对施工人员带来安全威胁。

1.2混凝土喷射技术。

为了保证隧道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对公路隧道施工材料层层把关,选择具有耐潮湿、抗压能力强、环保的材料作为施工材料。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喷射混凝土配合比及速凝剂用量,保证混凝土后期强度。

在初次喷射混凝土之前,应首先对隧道开挖完成后的基岩表面进行排险清除,对松动不稳定的危岩进行机械清除。

然后用高压风(水)管来清理基岩表面遗留的淤泥和砾石,避免对混凝土的附着性产生影响。

1.3隧道明洞施工技术。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施工过程中,需在拱部设置自进式锚杆,避免开挖时顶部出现塌落。

通常而言,明洞施工大部分采用明挖对墙体以及拱部完成施工。

但对内墙进行施工时需利用暗挖的形式进行作业,同时利用混凝土对其完成加固。

明洞施工完成后,需及时插入钢筋,并利用混凝土完成浇筑。

1.4锚杆施工技术。

由于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具有难度大、工艺复杂、工序众多等特征,所以,在施工前期需加强模拟施工,并在图纸上标注基础定位点。

在此环节,需利用锚杆钻孔技术给予实现。

为了更好的确保施工质量,在利用锚杆施工时,需提升清理,避免杂质以及污渍等钻孔带来影响,产生误差。

1.5防排水技術。

洞体塌方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当中问题尤为严重,究其原因,主要因隧道坐在地质繁琐,山体极易受到周边水系或地下水等环境因素的制约,导致其内部壁体发生渗漏,更甚者会导致塌方问题的发生。

所以,在加强防排水施工技术的运用。

爆破工艺_精品文档

爆破工艺_精品文档

4.2.2.2爆破开挖开挖采用多功能作业台架配合气腿式风钻(孔径42mm)钻孔, 采用斜眼楔形掏槽, 周边眼采用不耦合空气柱装药结构。

坚持以“弱爆破、短进尺”保证施工安全, 并根据监测数据, 可适当调整爆破参数及爆破进尺。

暗挖施工流程图4.2.2.2.1爆破参数的设计爆破参数设计分析如下:隧道掘进采用台阶法微振动光面爆破。

用Φ32mm防水的乳化炸药, 周边眼则采用Φ32mm的药卷, 并采用导爆索绑小药卷的空气间隔装药结构, 使用非电导爆管雷管。

采用“楔形”掏槽眼和“中空直孔”掏槽眼。

(1)爆破器材的选择用Φ32mm防水的乳化炸药。

周边眼则采用Φ32mm的药卷, 并采用导爆索绑小药卷的空气间隔装药结构。

(2)确定炮眼深度:根据循环进尺长度。

除掏槽眼外, 其余眼均采用循环进尺长度即1.5m, 掏槽眼约为循环进尺的110%~120%采用1.7m。

(3)炮眼数目:单位面积钻眼数为1.5~4.5个/㎡。

具体根据下式计算:N=K*S*L/L*n*r,式中N——炮眼数目, 个;K——单位炸药消耗量, Kg/m3,;L——炮眼深度, m, 本隧掏槽眼采用1.7m, 周边眼和辅助眼采用1.5m;n——炮眼装药系数, 一般为0.5-0.7, 本隧一律采用0.6;r——炸药的线装药密度, kg/m, Ф32乳化炸药采用0.78;S——开挖断面积;依据上式, 可计算出结果如下:上断面: N=87个下断面: N=30个本数据仅为理论计算数据实际布置时可适当调整。

(4)、一次爆破总装药量的计算: 依据下式Q=K*S*L(Kg)式中K——单位炸药消耗量, Kg/m3, 根据经验数据本隧采用上断面0.85, 下断面0.8;S——开挖断面积;L——炮眼深度, m, 本隧掏槽眼采用1.7m, 周边眼和辅助眼采用1.5m;Q——一次爆破总装药量, Kg;根据上式可计算出上断面总装药量为43.6Kg, 下断面15.5Kg。

以上仅为理论计算值, 实际布置时可根据炮眼装药量适当调整。

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技术

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技术

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技术隧道减震爆破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施工技术,可以将隧道修建中出现的振动及震动降至最低,可以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也可以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目前,隧道减震爆破技术已应用于大型隧道、地下综合管廊、地下市政道路等领域。

而在隧道减震爆破技术中,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技术是其技术中的重要内容。

在隧道施工中,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技术是指将隧道内的土石材料挖掘出来形成隧道,而非依靠机械设备或人工开凿。

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师需要采用爆破技术将隧道内的石头和土壤挖掘出来,这就需要考虑震动和振动的影响了。

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技术是一种通过减小爆破冲击波产生的振动和震动来保证隧道修建的安全的技术。

震动和振动会有两种影响。

其一是会致使隧道内结构或构件受到损坏,增大施工风险。

其二便是会给附近的居民以及建筑物造成影响。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隧道减震爆破技术需要通过优化爆破参数、选择高效稳定的爆炸剂、采用振动-冲击波阻尼材料等方式,有效降低施工中的振动和震动。

首先需要对爆炸的冲击力以及爆炸波的传播特点进行预估和分析,然后再根据地形、工程特点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进行选择和安排。

在爆破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合适的爆炸剂的选择可以减小冲击温度和一次爆破能量,避免产生过强的爆破能量。

此外,对于振动和震动的控制还需要采取其他的措施,通过增加隧道周围的垫层材料,减少爆破药量,增加固体材料等手段,为隧道减震减振提供更多的保障措施。

在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技术实施中,还需要选择带有车辆地铁的线路进行爆破等措施,以使得隧道爆炸波的扩展更加稳定、均匀,减少爆炸冲击波对隧道内部的影响。

除此之外,隧道减震爆破技术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设置防护及安全设施,如监控摄像机、瓶颈隔离、揭露等,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总之,隧道减震爆破技术在暗挖矿山法隧道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隧道修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可以控制隧道爆炸波的传播,减少震动和振动的发生,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和效率。

矿山爆破振动与控制技术和降震措施

矿山爆破振动与控制技术和降震措施

矿山爆破振动与控制技术和降震措施矿山爆破是现代采矿业中一项必要的技术手段,可以快速开采矿石、提高采矿效率。

但是,爆破会产生很强的振动和噪声,给周边环境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如矿山坍塌、土地沉降、建筑物受损、居民生活受干扰等。

因此,矿山爆破振动与控制技术和降震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矿山爆破振动与控制技术1、振动传播规律的研究矿山爆破振动传播主要依靠波动形式,其传播规律是非常复杂的。

因此,需要对振动传播规律进行研究。

通过分析振幅、频率、波速、能量等参数,确定了振动传播规律,从而指导矿山爆破的实际操作。

2、预测与监测技术矿山爆破前,需要预测振动波及范围、预测产生的噪声等,从而采取相应的降震措施。

监测则是在爆破后进行的,通过监测振动和噪声的强度和分布,从而判断矿山爆破是否对周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降震。

3、降低爆破振动的能量降低爆破振动的能量是一种有效的降震措施。

可以通过改变炮孔的布置和深度、采用低密度炸药、增强岩石的耐热性等方法来降低爆破的振动能量,从而减小爆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二、矿山爆破降震措施1、埋深炸法埋深炸法是将炸药埋深到矿体深处,从而减少振动能量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将振源埋深,使振动能量会在地下损失一部分,从而减少了运动传递到地表的振动能量。

2、缓冲层降震法在矿山爆破前设置缓冲层,层间填充有一定数量的水或泥浆,从而减少爆破振动功率,从而达到降低振动的目的。

3、水质降震法在矿山爆破前将炸药包裹在水中,在水下点燃,通过水的吸收和折射来减弱冲击波的能量,从而达到减少振动的效果。

总结矿山爆破对周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和降震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因此,需要对矿山爆破振动与控制技术和降震措施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进。

爆破工程施工的技术与安全措施要求

爆破工程施工的技术与安全措施要求

爆破工程施工的技术与安全措施要求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工程日益复杂化,爆破工程在工程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爆破工程涉及到的安全风险较高,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技术与安全措施要求,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进行。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论述爆破工程施工的技术与安全措施要求。

1. 爆破工程的前期准备爆破工程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施工单位应在进行爆破工程前进行概念设计,并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

这包括确定爆破方案、爆破器材的选择和使用等。

在选择爆破器材时,施工单位应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并且需要具备实验室的认证。

此外,爆破工程施工前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确保施工场地和周围环境符合爆破工程的要求。

2. 施工人员的资质要求爆破工程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资质对施工工程的安全进行至关重要。

施工单位应确保全体从业人员持有相关工程技术资格证书,并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

只有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员才能进行爆破工程的施工操作,有效地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

3. 爆破工程的现场安全控制在爆破工程施工中,现场安全控制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限制相关人员的进入。

施工单位还应设立安全隔离区,确保非施工人员无法接近施工区域。

同时,在进行爆破操作时,需要进行严格的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检查,确保没有安全隐患。

此外,施工人员需要佩戴符合标准的防护装备,以减少工伤的发生。

4. 爆破工程的监测与控制在爆破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进行全面的监测与控制,以确保施工工程的安全进行。

监测可以通过现场视频监控、声波和振动传感器等设备来进行。

通过监测设备,可以实时了解施工现场的情况,以及爆破操作对周围环境和结构的影响。

如果监测结果超出安全范围,施工单位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

5. 废弃物处理与环境保护在爆破工程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需要负责废弃物的处理与环境保护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震爆破(控制爆破)施工技术
1、概述
控制爆破振动的隧道爆破通常也称为微振动爆破;在城市隧道开挖时为保证安全,除了控制地表沉降,围岩变形稳定外,另外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控制由于爆破地震动效应所产生的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有时则主要是为了控制施工爆破不破坏各种地下建筑物或建筑物基础、地下管线等;经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在弱震动爆破技术中必须采用综合技术措施,才能得到较理想的效果,如:合理的开挖分部、掏槽技术、使用低爆速炸药、毫秒雷管微差爆破、改善装药结构、控制爆破规模以及每循环进尺。

弱震动爆破通常不对一次爆破的总装药量进行控制,而是对同时起爆的同段药量加以控制;对于爆破振动速度的全程监控是进行弱震动爆破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依据工程对象的爆破振动速度安全指标,计算和设计最大共同作用装药量是弱震动爆破的重要环节。

2、爆破技术
2.1计算允许的单段最大共同作用装药量
我国《爆破安全规程》中,对各类建筑物所允许的安全振动速度的规定如下:
(1)土坯房,毛石房屋: 1.0-1.5cm/s
(2)一般砖房,非抗震的大型砌块建筑物:2.0-3.0 cm/s
(3)钢筋砼结构房屋: 3.0-5.0 cm/s
(4)水工隧道:7-15 cm/s
(5)交通隧道:10-20 cm/s
实际应用时,每个工程都要结合其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安全规定。

建筑物的质点峰值振动速度安全控制标准如下:
(1)较坚固的建筑<2.5 cm/s
(2)一般建筑物<1.5 cm/s
(3)陈旧房屋<0.8cm/s
(4)隧道:Ⅲ类围岩<3cm/s;Ⅳ类围岩<5-6cm/s
对于居民稠密的浅埋隧道,为了避免爆破振动及噪音对居民产生不安和恐惧,一般振动速度应控制在1.5cm/s以下,而且尽量在白天进行爆破;由以上允许的安全振动速度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最大一段允许装药量:
Q m=R3(V kp/K)3/a
式中Q m—最大一段允许用药量;
V kp—振动速度控制标准;
R—爆源中心至振速控制点距离;
K—与爆破技术、地形有关的系数;通过爆破试验及振动检测得出,一般取150;
a—爆破振动衰减指数;通过爆破试验及振动检测得出,一般取1.8;
由于隧道与既有建筑物/构筑物的距离是变化的,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同段最大用药量表,见表1;
表1 距离与爆破同段用药量关系表
2.2开挖方案的确定
软弱围岩地段采用半断面微台阶法开挖,每循环进尺以1m为宜;硬岩隧道依据断面大小、埋深及环境情况采用分部分台阶法开挖,循环进尺控制在1-2m,;分部爆破要仔细计算每次爆破的允许一段最大装药量;
2.3爆破器材的选择
无水的隧道选用二号岩石硝铵炸药或乳化炸药;有水隧道选用乳化炸药、水胶炸药或其他防水炸药;此外,应采用低爆速炸药,如爆速2000m/s的品种,或小直径药卷,如直径20mm,或25mm的光面爆破专用炸药。

雷管选用多段非电毫秒雷管。

2.4选择合理的起爆段时差
为满足减轻爆破振动的要求,应选用有足够段数的非电毫秒雷管;有条件及要求较高的工地加选100毫秒或200毫秒或半秒级的等差雷管,以进一步改善爆破效果,降低爆破振动速度。

根据已经施工的多个工地实测数据资料,软弱围岩中爆破振动频率比较低,一般多在100Hz一下;振动持续时间大多为100-200ms;为了避免段间振动叠加,段间隔时间应大于100ms,。

硬岩隧道的爆破振动频率较高,通常仅几十赫兹,振动持续时间较短,因此一般选用段间隔时间不小于50ms的雷管;
2.5掏槽形式的选定
从已有的隧道开挖爆破振动速度观察资料来看,一般情况下,掏槽爆破的地震动强度比其他部位炮眼爆破时的都要大;因此,从减少掏槽爆破的地震动强度出发,一般选用楔形掏槽;有足够多段数雷管时,掏槽采用分层分次起爆,以最大限度使掏槽
区炮眼最大共同用药量减少,降低振动强度;浅埋隧道的掏槽眼尽量布置在隧道底部,以尽量增大震源至地面的距离。

2.6确定整个爆破设计
隧道其他部位的炮眼应尽量按照浅、密原则布置;一次爆破的深度不宜过大;炸药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布置较密的炮眼中,这样可以避免装药过于集中。

周边眼要按照光面爆破设计,炮眼间距E=50cm、最小抵抗线W=60cm,周边眼装药集中度小于0.15kg/m;必要时在两个装药孔间打空眼以减震;周边眼还应采用小直径药卷不耦合装药或间隔装药结构;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预留光面层的光面爆破技术。

所有炮眼均应在炮眼口堵塞不少于20cm长的炮泥。

2.7爆破技术措施
爆破震动强度主要与爆破器材、岩石波阻抗、地形地貌条件、爆破方式及爆心与震动测点的间距等因素有关,因此,降低爆破震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选择合理的炸药品种。

炸药品种与炸药的爆破震动速度有直接影响,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施工中采用在掏槽眼和辅助眼部位尽量选用防水效果好的乳化炸药,在周边眼部位选用小直径低爆速的光爆炸药。

(2)选择合理的雷管起爆时差。

设计爆破网络为孔内微差,孔外同段的非电微差起爆技术。

导爆管一般跳段使用,使段间间隔时间大于50ms,防止地震波相叠加而产生较大的震动。

(3)选择合理的掏槽形式。

掏槽是隧道爆破成败的关键,也是产生最大爆破震动速度的主要震源。

为了达到减震的目的,选用楔形+密排监控眼混合掏槽法,即充分利用楔形掏槽的易抛掷和减震作用与贯通掏槽的贯通临空面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
动。

(4)选择合理的钻爆参数。

根据开挖断面的大小、部位、工程地质情况、周边环境条件等,选择合理的炮眼深度、间距、掏槽形式、装药量、起爆顺序等钻爆参数,炮眼采用线形布孔、线形起爆,注意提高装药质量和炮口堵塞质量,达到减震、提效的预期目的。

2.8减震爆破作业方法
减震爆破施工工艺流程:放样布眼→定位凿眼→钻眼→连接起爆网络→装药→清孔→瞎炮处理→检查。

(1)根据测量的中线、标高按照设计断面划出开挖轮廊线,并根据钻爆设计标出炮眼位置,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钻眼。

(2)炮眼间距偏差要求掏槽眼不大于2cm,周边眼与内圈眼不大于3cm,周边眼眼底不得超出外轮廓5cm,其他眼不大于5cm。

(3)爆破作业装药前应将炮眼内泥浆、石粉吹洗干净,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装药。

方法如下:
a.周边眼采用不耦合装药,使爆力均匀分散炮孔壁,有利于保护围岩;其余炮眼采用集中装药。

b.起爆药包位置确定:置于孔底,雷管穴能穴朝孔口,即采用底部反向起爆。

若岩体渗水或湿度大,孔底先置乳化炸药,倒数第二个药卷作为起爆药包。

c.堵塞长度:装药完毕炮眼堵塞长度不宜小于200mm,采用预裂爆破时,应从药包顶端起堵塞,不得只堵塞眼口。

堵塞物为1:3配比的粘土与砂子混合而成的炮泥。

(4)起爆网络按钻爆设计的形式连接,主爆网络采用双管双索,以确保可靠起爆。

3、爆破震动监测
施工中爆破震动监测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加强监测和信息反馈,不断调整优化爆破参数,控制单段总装药量不超过限值,保证爆破最大振速在允许的范围内,确保地表及地下结构物的安全。

爆破振动监测是检验设计爆破参数与实际施工正确与否。

控制爆破振动危害的有效手段。

监测系统见图2。

图2 爆破振动监测系统框图
(1)测点布置。

研究爆破震动波传播通常是沿爆破区径向或环向布置1条或几条地表侧线,径向测点按对数曲线布置,测点应放在同一地层或基础上。

观测爆破振动对建筑物影响的测点则应布置在被测地表建筑物附近的地表、基础或建筑物上。

(2)量测数据的处理。

应用公式Q max= R max3(V安全/K)3/α及一元回归法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与介质、地形有关的系数K、α,从而得到质点振速V的衰减规律,然后根据上式、允许最大振速、爆心距R,反算出允许的一次起爆药量Q max。

将得到的振速与安全振速(有关规程所规定的允许振动速度值)相比较,可以判断建筑物、构筑物是否安全。

若所测得的振动速度值大于允许值时,则应采取减震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