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三第22、23课学案.doc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3全册教案

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3全册教案

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3全册教案第1 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等思想家的基本观点;“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第2 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汉武帝使儒学成为正统的措施;新儒学的思想主张及对后世的影响第3 讲宋明理学汉代以来至唐朝的儒学状况;复兴儒学运动和“理学”的形成;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宋明理学的评价第4 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的进步思想及评价;黄宗羲的政治主张及对后世的影响;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及对学风的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形成的原因及评价时空定位【P 111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将儒学发展,儒家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西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从而奠定了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

魏晋隋唐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大师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明清之际,进步的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宋明理学,开创了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演变是与中国各个时期的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第1 讲讲“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夯实基础【P 111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基础梳理】背景条件经济:铁农具、牛耕出现,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出现。

政治:分封制瓦解,王室衰微,诸侯崛起争霸,竞争人才,开放言论。

社会:贵族没落,士阶层日益活跃和受重用,平民日趋崛起。

思想文化:由“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概念诸子百家:社会上形成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思想流派。

百家争鸣:各学派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影响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大变革。

2013版高考历史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2.1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必修三)

2013版高考历史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2.1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必修三)

第二十二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高考目标定位】【基础知识梳理】一、三民主义思想1.背景:(1)民族危机:《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良救国方案屡屡失败。

“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

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

”诗中描绘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中国?(2)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革命团体建立。

(3)理论基础: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特别深受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启迪。

(4)个人因素:上书李鸿章失败后,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

2.代表人物及阶级: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资产阶级。

3.主张:(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就是推翻满洲贵族封建专制统治,重建汉族人当权的政府。

(2)民权主义,即“建立民国”。

就是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也就是政治革命。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就是用核定地价的办法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不均问题。

4.活动:(1)革命派与立宪派的论战。

(2)发动武装斗争:如辛亥革命。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5.民族、民权、民生之间的关系: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6.评价:(1)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在思想上达到了当时最高水平,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主张,也没有提出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方案,这是其局限性。

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新三民主义思想1.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过程:(1)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都失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了尽头,孙中山开始寻找救国道路。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必修三第22、23课学案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必修三第22、23课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__必修三第22、23课学案一高考大纲及考点分布1、从时间(19世纪以来)、空间(欧美、苏联、亚非拉)、重要流派、代表作家等方面梳理世界近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要重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不同文学流派的特征,结合主要代表作品的内容认识其文学价值和影响。

2、围绕流派——画家——作品这一主要线索,梳理基础知识,并结合各美术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解各流派的特点,并注意与同时期的文学流派加以比较。

关注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艺术价值:注意对比各种流派的不同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艺术价值和与社会现实的关系等。

3、运用比较法、归纳法、图表法等方法,对19世纪上半叶、19世纪中叶、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四个历史时期的文学、美术、音乐出现的历史背景、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进行概括和归纳,从整体上把握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的发展历程。

三重难点解析1、17世纪到20世纪初的文学和艺术(美术、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①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经济上的进步导致技术的进步;政治上大多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量推翻统治阶级,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而国王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并推行重商主义扶持资产阶级,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彩。

欧洲文学艺术流行的是古典主义潮流,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②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正在加紧进行,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起来;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代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时期的结束。

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激进运动相对应的是文学艺术领域的浪漫主义运动发展起来。

③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开始取代浪漫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第3课 宋明理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第3课 宋明理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2017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3课宋明理学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3课宋明理学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3课宋明理学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3课宋明理学》导学案【课标要求】: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考点落实】一、宋明理学的概念宋代出现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它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是儒学从道、佛之中吸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

二、宋明理学的流派1.程朱理学:(1)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南宋的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2)主张:①核心思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之源在于天理。

②政治思想:天理和伦理道德相联系,提出“存天理,灭人欲”.③认识论:格物致知,即求“理”的方法.(3)影响:①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备受推崇,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②《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依据。

③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

2.陆王心学:(1)代表:南宋的陆九渊,明朝的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

(2)主张:①核心思想:心是宇宙万物本原,“心即理也”“心外无物”。

②认识论: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1.积极:(1)作为当时儒学主流,对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产生深远影响。

(2)重视主观意志力量,讲求自我克制,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积极作用。

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学案必修三第22课三民主义(4页)

学案必修三第22课三民主义(4页)

第22课三民主义一、复习默写:1、2、二、本课课标: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三、重点: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四、本课知识结构A 三民主义(一)背景1905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了中国同盟会(性质:),提出“”的十六字纲领,后又系统的阐发为三民主义。

(二)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孙中山的思想,指革命。

两层意思:一是推翻统治,废除其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二是主张独立,推翻“洋人的朝廷”,暗寓反帝的意愿。

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性,他们的反帝旗帜不够鲜明,只是将对帝国主义的仇视集中于清政府的身上,而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创立民国”即孙中山的思想,指革命。

两层意思:一是要推翻制,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二是批驳保皇君主立宪的谬论,推翻清王朝后,决不建立汉人的君主政体国家。

“平均地权”即孙中山的思想。

指革命。

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三)评价1、三民主义特点其一,孙中山把反对清朝统治同反对帝国主义瓜分的斗争进一步结合起来,指出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

”其二,孙中山把“驱除鞑虏”的民族斗争同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政治斗争进一步结合起来,民族主义反对的不是整个满族,而是以皇帝为中心的满族统治者。

其三、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2、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积极作用:它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纲领。

成为的指导思想。

是近代中国重大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集中代表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府,制定颁发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第21、22课学案-精选教育文档

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第21、22课学案-精选教育文档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1课新文化运动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型:复习课课时:第一课时【课标要求】1.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

【考纲要求】1.新文化运动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习目标】通过复习,掌握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兴起、内容、评价,明确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掌握新旧三民主义各自提出的背景、提出的时间、内容和作用,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

导入辛亥革命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产生了巨大的落差。

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内容一熟练掌握以下所列举的1—6个问答题目。

要求以下问题结合课本和提纲找到答案并理解记忆。

自己理解不好或者不会的问同学或老师。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思想核心)、影响(评价) ?2.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时间、标志、思想阵地、活动基地、代表人物、指导思想、口号?“兼容并包”的实质?3.新文化运动将斗争锋芒指向儒家思想的原因? “打倒孔家店”的实质、评价?4.三民主义的背景、提出、与纲领的对应、内容(核心)、主张、评价?5.新三民主义的背景、提出、内容、评价、新三民主义“新”的体现(最主要的体现)6.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及根本原因?内容二下面所列举的本单元的重难点突破和易混易错点的题目。

要求掌握重难点突破和易混易错点的问题。

2. 新文化运动的新特点?(新在何处)①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激进派。

②新基础: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③新内容: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以民主和科学为主要内容,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第 1 页④新战线: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氛围。

高中历史必修3优质学案9: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高中历史必修3优质学案9: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第22课文学的繁荣A:梳理双基一、浪漫主义文学1.背景:启蒙思想幻灭、大革命后法国社会的动荡、人们对现实的不满。

2.创作特点:深入发掘人类感情世界,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戏剧情节跌宕起伏为主要特点。

3.主要成就: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

二、现实主义文学1.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2.创作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主要成就: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英国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箫伯纳的《苹果车》;俄国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丹麦安徒生、挪威易卜生、美国马克·吐温的作品和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

三、现代主义文学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2.主要特点:作品内容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反传统。

3.代表作品: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四、苏联和亚非拉美文学1.苏联文学:高尔基的《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亚非拉文学(1)特点:表现反殖民压迫和爱国主义精神。

(2)代表作家:印度的泰戈尔、中国的鲁迅、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尼日利亚的索卡因等。

B . 精讲例题[例1] 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和雪莱的《西风颂》是18世纪后半期至l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反映了()A.对人性解放的歌颂B.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C.对社会制度的歌颂D.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例2] 荒诞派戏剧不用合乎逻辑的结构和明智的理性去阐明人的生存处境的不合理性、荒诞性,而是直接用形象表现对理性的怀疑和否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全册)人民版必修3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全册)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第1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基础知识】1.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学术流派如、、、、名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小说家、杂家等自陈其说、相互交锋,游士游说以政。

2.历史背景:经济: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和的确立政治:周王室衰微、大国间争霸直接导致维护周代政治的制度崩坏文化:没落、兴起,掌握文化技艺的从贵族中分离出来,推动了文化兴盛3.各家要旨:孔子(前551-前479),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思想:①仁者爱人:以作为崇高的道德准则②克己复礼为仁:以来规范人们的言行③为政以德、使民以时:以来要求执政者④重人事、远鬼神:、闻道济世、敬远鬼神德行:儒学开山,私学首创;有教无类,首重德行;闻道济世,终不见用;整理典籍,君子至圣。

孟子(约前372-前289),儒家学派,战国中期邹国人。

思想:①仁义为本:以作为道德规范②学说:继承孔子德治思想,提倡施政以仁③民本思想:提出、保民而王④价值观念:提出“舍生而取义”的价值观念⑤人性为善:开始探讨人性问题,倡导性善论荀子(约前313-前238),儒家学派,战国后期赵国人。

思想:①自然观念:天行有常,的自然观②礼法并用:、礼法并用的礼法思想③君民关系:、君舟民水的政治思想④人性本恶:人之性恶、化性起伪的人性观念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把“”作为世界的根本,提出“”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主张“”和小国寡民庄子:道家学派,把“道”作为最高原则,宣传天道和自然无为;“齐物论”和“逍遥游”是其思想主旨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提出 (爱无等差)、非攻(反对战争)、尚贤(任用贤能)、尚同(尚同于义)、非乐、节用、节葬(反对儒家的繁文缛节)、非命(反对命定) 等一系列主张韩非:建立法术势结合的法家思想体系,提出加强,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和的主张4.历史影响:①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和的解放②缔造了华夏民族的,是文化瑰宝1.“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第22、23课学案一高考大纲及考点分布
高考大纲考点分布
文学的主要成就①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特征和成就②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特征和成就③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特征和成就④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和亚非拉文学的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①19世纪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各流派产生的背景
②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
二复习指导
1、从时间(19世纪以来)、空间(欧美、苏联、亚非拉)、重要流派、代表作家等方面梳理世界近现代文学的发展
脉络。

要重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不同文学流派的特征,结合主要代表作品的内容认识其文学价值和影响。

2、围绕流派——画家——作品这一主要线索,梳理基础知识,并结合各美术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解各流派
的特点,并注意与同时期的文学流派加以比较。

关注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艺术价值:注意对比各种流派的不同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艺术价值和与社会现实的关系等。

3、运用比较法、归纳法、图表法等方法,对19世纪上半叶、19世纪中叶、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四个历史时期的文学、美术、音乐出现的历史背景、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进行概括和归纳,从整体上把握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的发展历程。

三重难点解析
1、17世纪到20世纪初的文学和艺术(美术、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
①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经济上的进步导致技术的进步;政治上大多
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量推翻统治阶级,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而国王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
并推行重商主义扶持资产阶级,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彩。

欧洲文学艺术流行的是
古典主义潮流,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②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正在加紧进行,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起来;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代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时期的结束。

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激进运动相对应的是文学艺术
领域的浪漫主义运动发展起来。

③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开始取代浪漫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

2、新古典主义美术和浪漫主义美术产生的时代背景有什么不同?它们的表现方式有什么重要差异?
①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产生了新古典主义美
术;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启蒙思想宣传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开始寻找新的寄托。

这种社会情绪反
映在美术创作的领域,就是浪漫主义美术的出现。

②新古典主义美术主张绘画要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在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中寻找创作题材;在表现形式上,强调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

浪漫主义画家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注重感情表现;注重画面整体的完整
和统一,却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

四典题解析
例1、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其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D.理性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材料解读能力。

根据时间信息“18世纪末19世纪”和关键信息“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可以判断是浪漫主义文学,故选A项。

注意B项应为19世纪中期。

例2、“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

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

”下列与这一美术风格相近的文学作品是( )
A.《老人与海》B.《巴黎圣母院》C.《人间喜剧》D.《大卫·科波菲尔》
解析:根据“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的描述分析,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特点。

B项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属于浪漫主义作品,它将美与丑融为一体,抨击阴险与邪恶,歌颂美好心灵。

五课堂检测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__
1.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

他强调作
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华兹华斯的作品风格应属于( )B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2.“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
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这—特点属于()B
A.古典主义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C.现实主义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
3.罗素指出“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里发了
财的人(在他们认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

”可见,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C A.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B.商业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
C.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D.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4.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曾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
精神和风俗概况。

要理解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我们应了解的重大历史事件是()C
A.文艺复兴B.法国大革命C.工业革命D.宗教改革
5.《红与黑》、《人间喜剧》、《双城记》和《战争与和平》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这一文学流派及
其代表作诞生的社会背景之一是()B
A.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盛行B.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日趋尖锐
C.科学技术发展推动光学理论和实践D.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的猛烈冲击
6.《西方文明史》载:“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智力和文化的历史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其
“重大的变化”主要包括()C
①文艺复兴运动兴起②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发展③启蒙运动兴起④浪漫主义文学兴起与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20世纪初,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获奖理由是:“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
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评语中的“他”是指()A
A.泰戈尔B.巴尔扎克C.雪莱D.狄更斯
8.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
术主张。

……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韵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
的印象。

”这种文学流派是()B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现代主义D.印象画派
9.《尤利西斯》用大量篇幅表达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不分段落,没有标点,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充分体现了
人物意识的自然流动。

这部小说体现了哪一文学流派的创作特征()D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10.恩格斯说:“巴尔扎克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他对注定要灭亡的那个阶级寄予了全部的同情。

但是,尽管如此,
当他让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贵族男女行动的时候,……他的嘲笑空前尖刻,他的讽刺空前辛辣。

而他经常毫不掩饰地赞赏的人物……这些人物在那时(1830—1836年)的确是人民群众的代表。

”可见巴尔扎克从事文学创作的最主要目的是( D )
A.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 B.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
C.号召人民起来推翻七月王朝 D.唤醒“要灭亡的那个阶级”起来挽救自身的危机
11.德国著名画家弗里德里希(1774—1840)认为:“美术家不仅应当描绘眼前所见
之物,而且应描绘心中所见之物”,他迷恋于那些所谓“诗意盎然的景象”,如
荒原、古寺、落日、月夜、森林等,这一切构成了他笔下具有象征意味和感情色
彩的绘画世界。

右图为其作品《孤独的树》。

结合材料信息及作品风格,可知该
作品属于(B)
A.新古典主义美术 B.浪漫主义美术 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美术
12.“大量使用了光与色的组合,使画面上的旭日、河水、晨雾、小舟、远方的景物,
随着光色的变化而交相辉映,给人以特有的整体感”。

这里描述的作品是(C)
A.《向日葵》B.《埃斯泰克的海湾》C.《日出·印象》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