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化学中国化学家张青莲的故事

合集下载

中国化学发展史

中国化学发展史

浅谈中国化学发展史武瞳兰州城市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化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

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化学的发展史,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利用化学。

化学的历史渊源非常古老,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钻木取火,用火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青铜器和铁器等等。

当时只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化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而它的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

关键词:萌芽炼丹燃素定量化学化学史化学家侯德榜张青莲侯氏制碱法化学史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时期:(一)化学的萌芽时期:从远古到公元前1500年,人类学会在熊熊的烈火中由黏土制出陶器、由矿石烧出金属,学会从谷物酿造出酒、给丝麻等织物染上颜色,等等。

这些都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长期摸索而来的最早的化学工艺,但还没有形成化学知识,只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二)炼丹和医药化学时期:约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化学被炼丹术、炼金术所控制。

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或象征富贵的黄金,炼丹家和炼金术士们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虽然他们都以失败告终,但在炼制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在探索“点石成金”的方法中实现了物质间用人工方法进行的相互转变,积累了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和现象,为化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耕,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

英语的chemistry起源于alchemy,即炼金术。

chemist 至今还保留昔两个相关的含义:化学家和药剂师。

但随着炼丹术、炼金术的衰落,人们更多地看到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正当发挥,中、外药物学和冶金学的发展为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准备了丰富的素材。

(三)燃素化学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是近代化学的孕育时期。

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进行化学变化的理论研究,使化学成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

江苏省昆山市、太仓市、常熟市、张家港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昆山市、太仓市、常熟市、张家港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业水平阳光测评初三化学试题(满分100分,时长10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Li-7 C-12 N-14 O-16选择题(共40分)单项选择题(包括20题,每题2分,共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法造纸工艺。

下列造纸步骤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斩竹漂塘B.煮徨足火C.荡料入帘D.覆帘压纸2.使用灭火器时,先要拔掉保险销,一只手握住提把,另一只手握紧喷管,迅速前往着火点1.5米左右距离,用力按下压把开关,由远及近向前推进将火扑灭。

喷射时灭火剂对准的位置是A.火源上部B.火源中部C.火源根部D.火源四周3.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B.铁C.高锰酸钾D.氯化钠4.我国化学家张青莲精确测定了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铟属于非金属元素B.铟的元素符号为InC.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gD.铟离子核外有49个电子5.下列有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B.装入药品C.加热固体D.收集氧气6.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你认为下列生活中的一-些说法缺乏科学依据的是A.水直接变汽油(CxHy)B.夏天不宜将自行车轮胎充气太足C.每天吃菠菜不能预防缺铁性贫血D.细镁条和棉线编成的烛芯可用于制作吹不灭的蜡烛7.某净水装置使用膜处理技术,其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微滤膜能滤去大分子和蛋白质,而超滤膜不能B.超滤膜的孔隙直径小于微滤膜C.经膜处理净化后得到的水样是纯净物D.实验室通过过滤也可滤去悬浮颗粒和细菌8.下列生活中的“水”属于溶液的是A.盐水B.冰水C.油水D.泥水9.汽车尾气转化装置中,常用铂、钯作为催化剂,将有毒的NO 、CO 等转化为无毒的气体。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CO=N 2+CO 2B.CO 和CO 2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似C.反应前后铂和钯的性质和质量均保持不变D.催化剂作成蜂窝状可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10.磷酸奧司他韦胶囊是治疗流感的特效药,奥司他韦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 16H 28N 2O 4。

安徽省太和一中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练习卷(答案解析)

安徽省太和一中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练习卷(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原子簇是若干原子的聚集体,有望开发成新材料,某铝原子簇由13个铝原子构成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40时相对稳定,下图为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该稳定铝原子簇的微粒符号是A.Al3+B.13Al3+C.13Al-D.Al13-2.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类似的实验,实验如图,关于这两个实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都可测定出氧气的含量约为空气中的五分之一B.波义耳加热后质量增加是因为火炉中的火元素进入到汞中C.拉瓦锡的实验反应后得到的红色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D.拉瓦锡的实验,玻璃钟罩内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如图所示的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该元素的符号是COB.该元素原子的质量为58.93gC.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7D.该元素原子核带27个单位负电荷4.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水银温度计测体温的原理,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间隔增大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C.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D.1L大豆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隙5.下列关于物质构成描述正确的是()A.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B.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电子层都有8个电子C.Na+和CH4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都相同D.通常条件下N2和O2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发生改变6.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

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气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注入酒精的过程中能闻到刺激性气味,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B.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C.燃烧过程中,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D.受热气化过程中,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7.分别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三种物质,都可以制得氧气。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______________(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在空气中加热汞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汞为________色粉末)。

2、空气(一种重要的_______资源)的成分和组成空气成分O2N2稀有气体CO2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_______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__________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__________,可支持燃烧;N2约占____________,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_______溶于水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于1/5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不能用铁、铝代替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否用碳、硫代替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_______,_________破坏和_______等保护:加强_______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________能源,工厂的废气经________过后才能排放,积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________、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_______、CH4等)酸雨(_______、_______等)白色污染(________垃圾等)3.氧气(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溶于水,液氧和固氧都是________色的。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题(培优)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题(培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A.铁B.硅C.氯化钠D.二氧化碳2.下列课本中的实验均作了一定的改动,改动后仍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验证蜡烛燃烧有水生成B.证明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证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3.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大写字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镁、锰、锌B.铝、银、汞C.氖、钠、硅D.氯、钙、铜4.亚硒酸钠可用于提升人体免疫力。

下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硒原子易得电子B.硒是一种金属元素C.硒原子的质量为78.96g D.硒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45.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微粒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B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成新分子C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微粒在不断运动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而氧气比较活泼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A.A B.B C.C D.D6.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只含一种元素的不一定是单质C.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D.催化剂在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变,则在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变的一定是催化剂7.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准确读出液体体积B.探究分子运动C.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D.氧气的验满8.从下图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A.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B.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D.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9.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冰,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

九年级化学下册 张青莲的成长经历和贡献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张青莲的成长经历和贡献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张青莲的成长经历和贡献素材人教新课标版张青莲(1908-2020),无机化学家、教育家。

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对同位素化学造诣尤深,是中国稳定同位素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他对中国重水和锂同位素的开发和生产起过重要作用。

晚年从事同位素质谱法测定原子量的研究,1991年测得的铟原子量114.818士0.003,已被国际采用为新标准。

1、经历张青莲于1908年7月31日出生于常熟县的一个小康家庭。

14岁时考入桃坞中学,即圣约翰大学附中,曾在校内中、竞赛中名列榜首。

1926年高中毕业时因成绩优异,原可免费直升该大学,但由于1925年该校美籍校长侮辱,爱国师生纷纷愤而离校并组建私立光华大学。

这一爱国行动得到张青莲的支持,他放弃免费入学的机会而考入光华大学。

他考虑到化学系毕业后除可在中学谋职外,还可以搞小型化学工业,因而选择了化学。

在光华大学他只用三年半的时间,就读完了所需的学分,毕业时以第一名获得银杯奖。

大学毕业后,张青莲曾在常熟孝友中学任教一年。

1931年考取清华大学。

当时,他看到中国无机化学人才缺乏,遂选择了无机化学专业,在教授指导下完成了研究稀有元素领域的论文三篇,分别为无机合成、分析鉴定和物化测量三个方面。

最后以优异成绩获得庚款公费出国留学。

鉴于早期的化学家中不少曾留学于德国,所以他决定到深造。

1934年秋进入物理化学系。

由于他在国内大学已经读过13个学期的课程,按德国的规定只需注册学习3个学期。

他师从无机化学家李张青莲森。

当时美国金获得者尤发现并制得重水,引起国际化学界很大震动。

李森菲尔特根据张青莲已有的科研基础,建议他以重水的研究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

他在购得生产的第一批重水商品后,立即开始了重水临界温度的测定研究。

当时用的是微量法,石英玻璃毛细管内径0.3毫米,恒温器温度要达645K,管内压力达20兆帕以上。

封管时常会炸裂,实验难度较大。

他在导师的指导下,夜以继日的奋力工作,于短期内完成了重水的临界温度的测定。

张青莲先生的原子量新值测定

张青莲先生的原子量新值测定

张青莲先生的原子量新值测定赵匡华;倪葆龄【摘要】@@1 九旬豪情再创辉煌rn2000年3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一册)向全国高中生介绍了我国两位杰出化学家以及他们建树的足以使国人自豪的科学成就.其中之一是我国同位素化学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张青莲先生.展示……【期刊名称】《大学化学》【年(卷),期】2003(018)003【总页数】6页(P7-12)【关键词】张青莲;原子量;新值;测定;质谱法;校准法【作者】赵匡华;倪葆龄【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0411 九旬豪情再创辉煌2000年3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一册)向全国高中生介绍了我国两位杰出化学家以及他们建树的足以使国人自豪的科学成就。

其中之一是我国同位素化学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张青莲先生。

展示的业绩是张青莲先生于90高龄之际在原子量新值测定方面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果。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张青莲先生主持了一个科研小组,实施了测定10项原子量新值的长期计划。

现在这项在张先生82岁高龄时正式启动的研究课题经过历时12年的研究已经胜利完成。

截至2001年7月,已经有9个原子量新值被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原子量与同位素丰度委员会(CAWIA)正式确定为原子量的国际新标准;另有一个钐原子量新值已测出并提出了研究报告,有待CAWIA确定。

有关这些原子量新值测定的情况见表1。

表1 张青莲主持测定的原子量新值元素原子量新值被取代的旧值论文发表年代CAWIA确认年代注In114.818(3)114.82(1)1991[1]1991首次采用我国测值,非校准法Ir192.217(3)192.22(1)1992[2]1993与Heumann并列,非校准法Sb121.760(1)121.757(3)1993[3]1993校准法Eu151.964(1)151.965(9)1994[4]1995校准法Ce140.116(1)140.115(4)1995[5]1995校准法Er167.259(3)167.26(3)1998[6]1999校准法Ge72.64(1)72.61(2)1999[7]1999校准法Dy162.500(1)162.498(2)2001[8]2001校准法Zn65.409(4)65.39(2)2001[9]2001校准法Sm150.363(8)150.36(3)2002[10]校准法表中括号内为末位数的误差范围。

2024-2025学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706

2024-2025学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706

2024-2025学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70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如图所示,下面对混凝土中“钢”的描述错误的是()A. 金属材料B. 是一种合金C. 是纯净物D. 在潮湿条件下容易生锈2、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关于其描述正确的是()A. 二氧化硫的摩尔质量为64g/molB. 1mol SO2中约含有6.02×1023个原子C. 2mol SO2的质量为64 gD. 3mol SO2中含有3mol氧原子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胆矾固体B.稀释浓硫酸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滴加液体试剂4、下列物质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A. 冰-OH2B. 生石灰-CaCO3C. 石灰水-CaOD. 干冰-CO25、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 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慢慢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B. 酒精灯使用完毕,用灯帽盖灭C. 用滴管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撒落,故应将滴管伸入试管中D. 不慎将硫酸洒在皮肤上,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6、下列物质中加入稀盐酸,有二氧化碳生成的是()A. 碳酸钠B. 碳酸钙C. 氯化钠D. 硫酸钠7、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搅拌,冷却,置镁条于其中探究Mg的活泼性B. 金属镁燃烧,用干冰灭火器灭火C. 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可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D. 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8、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一组是()B. BC. CD. D9、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新物质D.若增加10 g 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gB. 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gC. 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D. 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210、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rm{(}<][rm{)}<]A. [rm{3}<]个硫酸根离子:[rm{3SO_{4}^{2-}}<]B. [rm{2}<]个镁原子:[rm{Mg_{2}}<]C. 五氧化二磷分子:[rm{O_{2}P_{5}}<]D. 标出氯化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rm{Ca overset{-1}{Cl_{2}}}<]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rm{(}<][rm{)}<]A. 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B. 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含带电的微粒C. 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D. 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12、下列仪器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A. 蒸发皿B. 量筒C. 烧杯D. 燃烧匙13、“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彻底阻止化学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原料的绿色化”“化学反应的绿色化”“产物的绿色化”等内容.其中“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符合“化学反应绿色化”的是()A. 2C2H4+O22C2H4OB. 实验室制取CO2C. 2M+N=2P+2Q 2P+M=Q(M、N为原料,Q为期望产品)D. 用铁屑、氧化铜、稀硫酸为原料制取铜:CuO+H2SO4═CuSO4+H2O Fe+CuSO4═FeSO4+Cu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4、小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了稀盐酸,发现没有明显现象,为了判断两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他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后观察到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呈中性,小明的判(填“合理”或“不合理”);小红向反应后的溶液滴加溶液,看到有气泡产生,说明反应后的溶液呈酸性.15、下列四个图象表示四种对应的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B、把相同质量的铝和镁放入足量的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中C、把铁棒放入硫酸铜溶液中D、一定温度下向10%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16、将一瓶80克10%的NaCl溶液分为2等份,每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若将其中的一份溶质质量分数减少一半,应加水 g;若将另一份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加入NaCl g.17、(2011•黔南州)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①铜②熟石灰③干冰④氧气⑤稀硫酸(1)供急救病人呼吸的是;(2)用于制作导线的是;(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4)用作制冷剂的是;(5)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18、现有①、②、③、④、⑤五个容器,分别盛有下列不同物质:①氧气和液氧、②氧气和臭氧、③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④冰水混合物、⑤过氧化氢溶液和水.其中所盛物质为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为纯净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19、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这是为了防止,同时也避免.20、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l52,则该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是,中子数是.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3题,共9分)2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参照教科书内容,在学校实验室里完成了以下两个实验:实验一: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50g,按如下步骤进行操作: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实验二:称取5.0g粗盐进行提纯.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以及泥沙等杂质.为了有效将粗盐提纯,实验的各步操作流程如图所示: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述问题:(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需NaCl g,水 mL.(2)NaCl溶解过程用到了玻璃棒,它的作用是.(3)粗盐提纯时,操作I的名称为.(4)某同学所得精盐比其他同学明显要少,原因可能是.A、溶解时将5.0g粗盐一次全部倒入水中,立即过滤B、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C、提纯后所得精盐尚未完全干燥.22、实验室常用石蕊试纸检验物质的酸碱性;已知:酸性物质使蓝色的石蕊试纸变红,碱性物质使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某学生想要通过碳酸氢铵分解产生的氨气来探究氨水具有碱性,而氨气不具有碱性,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已知NH4HCO3NH3↑+H2O+CO2↑、2NH3+H2SO4=(NH4)2 SO4]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①向A烧杯中加浓硫酸的作用是,B管的作用是.②若氨气不具有碱性,则C瓶中石蕊试纸(填:变蓝色、不变色下同),氨水具有碱性,则D瓶中石蕊试纸.③E烧杯中稀硫酸的作用是.23、为研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小明选取成分相同的大理石碎屑、块状大理石两种样品各6克,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每2分钟读取一次电子天平的示数,据此计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并记录前18分钟数据如下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时间/分0 2 4 6 8 10 12 14 16 18大理石碎屑生成的CO2质量/克0 1.45 1.75 1.98 2.18 2.30 2.36 2.40 2.40 2.40块状大理石生成的CO2质量/克0 0.45 0.80 1.10 1.36 1.60 1.81 1.98 2.11 2.20(1)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如图装置中的哪一现象可判断反应结束?.(2)结合表格分析,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最多能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简要说明判断的理由:.(3)当反应进行到18分钟时,块状大理石中有多少克碳酸钙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写出计算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化学家张青莲的故事
张青莲于1908年7月31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支塘镇的一个小康家庭。

14岁时考入苏州桃坞中学,即圣约翰大学附中,曾在校内中、英文竞赛中名列榜首。

1926年高中毕业时因成绩优异,原可免费直升该大学,但由于1925年该校美籍校长侮辱我国国旗,爱国师生纷纷愤而离校并组建私立光华大学。

这一爱国行动得到张青莲的支持,他放弃圣约翰免费入学的机会而考入光华大学。

他考虑到化学系毕业后除可在中学谋职外,还可以搞小型化学工业,因而选择了化学。

在光华大学他只用三年半的时间,就读完了所需的学分,毕业时以第一名获得银杯奖。

大学毕业后,张青莲曾在常熟孝友中学任教一年。

1931年考取清华大学研究生院。

当时,他看到我国无机化学人才缺乏,遂选择了无机化学专业,在高崇熙教授指导下完成了研究稀有元素领域的论文三篇,分别为无机合成、分析鉴定和物化测量三个方面。

最后以优异成绩获得庚款公费出国留学。

鉴于美国早期的化学家中不少曾留学于德国,所以他决定到德国深造。

1934年秋进入柏林大学物理化学系。

由于他在国内大学已经读过13个学期的课程,按德国的规定只需注册学习3个学期。

他师从无机化学家李森菲尔特(E.H.Riesenfeld)。

当时美国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尤莱(H.C.Urey)因发现重氢并制得重水,引起国际化学界很大震动。

李森菲尔特根据张青莲已有的科研基础,建议他以重水的研究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

他在购得挪威生产的第一批重水商品后,立即开始了重水临界温度的测定研究。

当时用的是微量法,石英玻璃毛细管内径0.3毫米,恒温器温度要达645K,管内压力达20兆帕以上。

封管时常会炸裂,实验难度较大。

他在导师的指导下,夜以继日的奋力工作,于短期内完成了重水的临界温度的测定。

但重水的凝固点和沸点都高于轻水,而所测得的重水临界温度却比轻水低2.7℃,这似乎是一种反常现象。

这个结果于1935年春发表在德国物理化学杂志上,4年后为德国另一学者用精密的常量法所验证。

张青莲所完成的轻水、重水全温程的两相密度状态图发表后,被苏联布洛茨基《同位素化学》(1957)一书所引用。

他曾精心设计了一个通过比较轻水、重水蒸气压差的实验,观察到蒸气压差有一个位于498K的转折点,并揭示了这反常现象的本质。

这篇论文与美国实验室独立进行的类似研究工作同时发表,得到了相互验证。

要测量半重水和重氧水的蒸气压,须先建立同时分析这两种取代水的方法。

他采用硫化
氢使氘正常化,并用测量密度微差的浮沉子法,以测定正常化前后的密度值。

这样测得的半重水和重氧水在100℃以下的数据,和重水蒸气压数据一起,后来为用蒸镏法生产重水时的重要科学依据。

1935年冬,张青莲收集了柏林和瑞典的雪水样品,首次测出其中半重水及重氧水的含量,观察到均低于普通水中的含量,且雪中的含量差大于雨中的含量差。

在此基础上,通过查阅同位素取代水在河湖、海洋、动植矿物中的含量数据,他首次提出了氢氧同位素在地球各界中的分布理论,对后来的实验及理论研究,有着深刻的影响。

张青莲在两年的重水研究中,共发表论文达10篇,与美国实验室同行的工作构成了早期重水性质研究的经典文献。

在发表文章时,李森菲尔特与张青莲都表现出谦让作风,争着把对方的姓名放在自已的前面,体现了师生间在学术上的互相尊重。

1936年,李森菲尔特受到纳粹迫害,教职被撤销,但张青莲仍坚持跟他从事研究工作。

那年6月,张青莲考得博士学位。

李森菲尔特被迫离开德国到瑞典皇家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工作,张青莲随同去瑞典作访问学者,又共同工作了一年。

他用气体混合物作为同位素混合气体的模拟物,通过膜壁进行扩散分离的研究。

在留学西欧的三年中,张青莲在做研究工作的同时,还从许多权威科学家,如化学动力学创始人博登斯坦(M.Bodesntein)、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哈恩(O.Hahn)等的讲学中得到不少教益。

他在柏林聆听了来访的第一流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学术报告,并在瑞典听取获奖报告;还参观了赫尔兹(G.Hertz)、斯维德贝格(T.Svedberg)、西格班(K.M.Siegbahn)三位获奖者的实验室以及著名的剑桥卡文迪什实验室和巴黎的居里镭学研究所。

这些学术活动,对张青莲献身于科学事业不断做出成绩而成为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有着重要的影响。

张青莲在瑞典时收到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所长庄长恭的电报,被聘为副研究员。

这个聘任是庄长恭从杂志上看到他的文章后决定的,对于一个素昧平生的青年人来说,在当时是很罕见的。

由此可见,张青莲在早期的科研工作中已充分显露出他作为科学家的素质和才华。

1937年7月,张青莲取道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辗转回到上海,时值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化学所被迫停止工作。

张青莲遂借用位于租界的光华大学的实验室,进行多种络合物合成的研究。

次年应光华大学之聘而为该校教授。

他指导两名四年级学生的毕业论文,一个做络合物合成,一个为用半微量法测定25℃下氯化钠在轻水、重水混合液中的溶解度,两个论文都得到很好的结果。

1939年,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的化学系由于两位教授先后离校,补聘张青莲为教授。

他取道越南赴昆明就职。

当时西南联大虽集中了国内众多知名学者,但条件却十分艰苦,科研工作难以开展。

然而张青莲和化学系主任杨石先分配给他的两名中英庚款研究助理一起,用从国外带回的110克重水和一些石英玻璃仪器,完成了两篇重水性质的论文,其一是首次将测定重水密度时的温度提高到50℃,纠正了当时文献中靠近此温度之下密度有一最大值的假设。

同时还完成了有关重水动力学效应的论文两篇。

在采用乙醇铝水解法制取纯净的重乙醇时,因昆明海拔高而要测定其正常沸点,自制了一套恒压器。

但当时纯试液只有1毫升,要在标准温度计读数恒定的一刹那间读取数据,要求熟练的技巧和有条不紊的操作步骤。

他亲自完成了这一测定,首次精确地测得重乙醇的沸点和密度,此结果已被收入拜尔斯妲《有机化学手册》中。

1943年,在战争所造成的艰难困苦条件下,西南联大化学系的所有科研工作被迫停止。

当负责中美学术交流的吴有训向张青莲征集论文时,他立即应允在三个月内交出一篇论文。

他考虑到,25℃时碘在四氯化碳和水中的分配常数是教科书中引用的一项经典数据;若用重水代替轻水,研究此分配常数的同位素效应,该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于是自装一套恒温槽,每两天做一次碘浓度的实验。

其中一天准备器材,翌晨自煮一壶开水提到实验室,注入恒温槽中,使水温迅速达到所要求的温度。

恒温后转动封管使达平衡,然后取出重水相2毫升,有机相1毫升,用标定过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测定两相中各自的碘浓度,得到轻水重水中分配常数的变异为85:103的结果,如期完成了他自已的许诺。

张青莲在西南联大工作期间,还指导光华大学一名助教,首次测定了重水摩尔凝固点降低常数;指导中央大学一名助教完成络合物合成一文。

他综合了国内外所发表的重水论文撰写成《重水之研究》论文集一书,该书于1943年获得国民政府教育部学术二等奖。

同时得此等级奖励的联大教授,还有王竹溪、闻一多等4人。

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北平复校,校内化学馆已被日本侵略军洗劫一空。

张青莲在此情况下,仍然坚持科研工作。

他和助教首次将重水密度的测量温程提高到95℃,并外延至100℃,所得到精密数据的论文,原按通讯稿投寄英国自然杂志,但编辑部却把它转入正文栏,表明这一工作的重要性。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张青莲的教学、科研活动得到了重视和支持,成果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