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高产养鱼技术
鲤鱼优质高产养殖技术

鲤鱼优质高产养殖技术鲤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其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性水产养殖品种之一。
为了提高鲤鱼的产量和质量,优质高产养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鲤鱼优质高产养殖技术。
一、选种选种是鲤鱼优质高产养殖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选种过程中,应该选择生长快、耐病、强抗压力的鲤鱼。
一般而言,选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鱼的个体性状、繁殖性能、细胞免疫功能和生长性能。
选种时还应注意家长鱼的品质、健康情况和饲养经验等。
二、池塘建设进行鲤鱼养殖时,池塘建设至关重要。
池塘建设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流通水面积、水深、堤坝等级和透水性等。
流通水面积应足够大,以保证水体对鲤鱼的供氧和提供养分。
水深虽然没有固定数值,但建议约为1.2-1.8米,以保持水温变化缓慢、水质稳定。
堤坝等级要优先选择三级防护以上的堤坝,以保证水体的安全。
透水性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池塘地面透水性较强,则水体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质可以迅速渗透土壤,并降低水质。
三、饲料饲料对于鱼类的生长、抗病、免疫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选择优质饲料,好的饲料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还可以促进鱼的生长。
其次,要进行营养均衡饲喂,这样才能保证鱼体饱满,具有强健的体质、免疫能力和足够的能量储备。
四、水质管理水质是影响鲤鱼养殖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保持水质的稳定和优化至关重要。
在水质管理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充分利用生物群落,利用水生植物对水质进行吸收、保护水体。
其次,要及时清理水面残留物,防止有害物质沉淀到水底,造成水质的污染和变差。
最后,要注意水体的消毒和保健,定期添加药物,促进鲤鱼免疫力的提高。
五、养殖管理在鲤鱼的养殖过程中,养殖管理也是非常关键的。
具体而言,首先要做好池塘的日常清理和养护工作,保证水体的稳定和充氧。
其次,要定期监测鲤鱼的身体健康情况和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最后,要根据鲤鱼的生长情况、品质等情况,量化管理,调整饲料组成和饲养密度等参数,以最大化提高鲤鱼的产量和质量。
农村池塘养鱼方法

农村池塘养鱼方法
农村池塘养鱼是一种传统而实用的养殖方式,逐渐被更多的农民
采用。
下面是一些农村池塘养鱼的方法:
1. 按照池塘适宜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建设池塘。
通常情况下,一亩
池塘可养鱼500斤左右,一般选择鲤鱼、草鱼、鳜鱼等常见的淡水鱼类。
2. 净化水质。
进行初次放水时,池塘最好放一些草、树枝等易腐
物质促进水质多菌群的形成,有助于净化水质。
之后要保持良好的水质,每天打草就可以保持清洁。
3. 饲料合理。
饲料选择尽量选用当地特色农产品饲养,例如小麦、稻谷、蚯蚓和虫子等,以减轻成本。
也可以添加一些其它饲料,以养
鱼品质和产量。
4. 做好管理。
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日常管理维护,比如及时加药预
防疫病、定期换水、清理污水等操作,同时也要定期修整池塘边坡。
总之,农村池塘养鱼需要综合考虑养殖方式、水质控制和管理方
法等多方面因素,每项工作都需要做足做好,才能够取得理想的养殖
效果。
赤眼鳟的池塘高产养殖技术

. 立 方 米 消 毒; 2克/ 9月 2 日用 1 聚 维 种 3 0 % 0 6 0元 . 白 鲢 夏 花 6 0元 ,鳙 鱼 3 0 0 6 0尾 .规 格 7 0 5克/ : 养 白 鲢 夏 花 0 尾 套
60 0 0尾 .规 格 为 8克/ : 养 鳙鱼 鱼 种 酮 碘 0 尾 套 . 立方米消 毒 ) 5克/ 。整个养 殖期 间 元 ,饲 料 6 8 7 2元 , 电 费 5 6元 ,塘 租 7
3 鱼 种 放 养 、
笔者采 用 2 0 0 8年水车养殖基 地 自繁
有机肥施后 约一周 .池水呈茶褐色 , 鱼种放 养前用 1%含量 的聚维 酮碘 2毫 0 克/ 升进 行体 表消 毒 5分 钟 。1 试验 池 号 共放养赤眼鳟 2 0 4 0尾 。亩放 80尾 .鱼 0 种规格 7 5克/ 套养 白鲢 夏花 6 0 尾; 0 0尾 。
全 池 泼 洒 。 以 杀 灭 野 杂 鱼 和 病 原 体 ,改
贵 的野生 经济鱼 类 ,全 国各水 系均有 分
布 。该鱼 病害少且可 自然越冬 ,口味佳 , 试验在梅州 市水产研究所水 车基地进 行 , 良底质和水质 。 市场价格 高 ,可主养或 与四大家鱼 混养 、 池 塘 2口 ( 为 1 池 和 2号 池 ) 分 号 ,每 口
两 口塘投 喂量均 等 。从 5月 开始 日投 饵 而 使鳞 片脱落 受伤 ,故养 殖环 境尽 量保 抢 食 凶 .故 搭 配 部 分 滤 食 性 鱼类 如 白 鲢
2次 ,上 午 9 0和 下 午 1 :0 :0 6 0, 1 3投 持 安静 。
较合理 。
2 、及 时 起 捕
.
混 养 品 种 :采 用 优 质 对 V 的 配 合 饲 料 , 二 、技 术措 施 I
“八字精养”法促池塘养殖成鱼夺取高产

鲫鱼年度可长 0.15~0.25千克。总 季高温或水质过肥时,要增加注水 15~20天全池撒施,防治细菌性鱼
之,鱼种规格大的要少放,规格小或 次数,若发现鱼患病,应及时采取换 病发生,同时调节水质。
适当的可多放。
水、消毒、投喂药饵等措施。
④用桉树叶或大蒜防鱼肠炎。
%&'( 放养的鱼种要求体
=>?@ 池塘养鱼,除利用 每年 5~9月,采摘鲜桉树叶(大叶
养殖天地
!"#$%&'($)*+,-./
一般成鱼阶段,溶氧量达 3毫克 / 水 7~10天后,待毒气消失,再放鱼
升以上,pH值 6~9。
种入池。
④面积和水深。池塘面积以
3~7亩和 10~25亩为好,最大不超 '"()*+
过 30亩。水深以 2~3米为宜。
鱼种放养的原则是:规格大,数
⑤土质。土质以壤土为佳,其次 量足,体质好,品种多。
要早,一般在春节前后,最迟不过 2 决定。投喂应遵循“四看”、 “四定”原 天停喂草料,对防治草鱼肠炎效果
月份。应选择晴天进行,下雨下雪、 则。“四看”,即看季节、看水色、看天 显著。其他鱼可用大蒜防治鱼肠炎,
刮大风或冰冻天气不宜放养。 % & + , - . / 池塘放养
鱼种的搭配应根据池塘水质、饵料
的有效措施,简而言之包括水、种、 水塘接通水源改为活水塘;瘦水塘 鱼、鲫鱼和罗非鱼,适当配养草鱼、团
饵、密、混、轮、防、管 8个方面。其中 施肥改为肥水塘;用石灰调节酸碱 头鲂等。田边村外的池塘,水质清新,
水(水源、水深、水活),种(良种、体 度 (干池 150千克 /亩),pH值控制 自然肥少,青饲料来源较多,应以草
浅水池塘的养鱼技术

浅水池塘的养鱼技术水深2米以下的浅水塘,不符合养鱼高产标准,要全部改造成深水塘又非一朝一夕能办到。
经过监利县渔场养鱼户多年探索,总结出一套浅水塘养鱼获得高产的经验。
现介绍如下供养鱼户参考:1.投放大规格鱼种。
平均规格为每尾重6克~7克,亩投放量为1400尾。
四大家鱼混养,比例是鲢、鳙鱼占60%,草鱼占30%,鲤鱼、鲫鱼占10%。
鱼种投放前,要用食盐、漂白粉等消毒。
⒉施肥要少量多次。
根据不同季节,水温、水色来决定施肥的时间和数量。
农家肥要充分腐熟,化肥必须氮、磷、钾配合使用。
⒊投喂颗粒饲料。
根据气温,水温的高低和鱼类吃食情况来确定增减数量,一般平均每天35公斤~40公斤。
投喂时间为上午9点~10点,下午4点~5点,并在每天下午6点左右,每亩投喂青饲料200公斤左右。
⒋要及时调节水质,增加水中溶氧。
水质要保持肥、活、嫩、爽,既保证适合草鱼生产的水质,还要促进鲢、鳙鱼生长所需要的浮游生物。
⒌每天测定水中PH值。
果PH值降低到6.4以下时,要及时泼洒生石灰浆,每月生石灰的使用为20公斤~30公斤,使池水PH值达到6.8~7.0。
⒍开机增氧。
3亩~4亩的池塘可设置增氧机1台。
增氧机的使用要做到早晚不开,鱼浮头时提前开,傍晚严禁开机。
⒎重视鱼病防治。
要抓好池塘、鱼种消毒,药物一般有生石灰、食盐、漂白粉、孔雀石绿、硫酸铜及五倍子等。
饲养过程中,应定期向池塘泼洒生石灰浆及漂白粉溶液等。
加强管理,坚持巡塘,及时捞出残渣剩饵。
水源好的池塘,要定期注入新水。
发现鱼病,要及时诊断,对症治疗。
池塘养殖鱼的技巧与方法

池塘养殖鱼的技巧与方法池塘养殖鱼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其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鲜活鱼类的需求,还能够带来丰收的经济效益。
以下是池塘养殖鱼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1. 池塘选址:选择适合养殖鱼类的池塘十分重要。
首先,池塘应该位于阳光充足的地方,以利于养殖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其次,池塘的底部应为泥质或粘土质的土壤,以便于蓄水。
池塘的大小要根据养殖鱼的品种和养殖数量而定,一般建议每亩可养殖2000-3000斤鱼。
2. 池塘清理:在养殖鱼之前,首先要对池塘进行彻底清理。
清理池塘时,可以使用红树枝、广玉兰等植物,将水探入浅而明亮的池塘,使水中的杂质顺流而出。
此外,还可以使用细砂、两块石块等工具清理池塘底部的杂质,确保养殖环境良好。
3. 池塘养殖种类选择:根据鱼的生长环境和需求,选择适合池塘养殖的鱼类品种。
常见的池塘养殖鱼类有草鱼、鳙鱼、鲤鱼、鲈鱼等。
其中,草鱼和鳙鱼是较为常见的养殖鱼类,适应性强,养殖过程相对简单。
4. 建造养殖池:在池塘养殖前,需要合理规划和建造养殖池。
一般情况下,养殖池可以使用钢筋水泥和砖石结构进行建造,确保养殖池的稳定性和密闭性。
养殖池的深度一般为1-2米,养殖密度为10-15公斤/立方米,避免鱼类之间的相互压迫,影响生长。
5. 排水养殖池:在池塘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排水。
池塘水的排水周期一般为7-10天一次,每次排水比例为20-30%。
排水时,可以将池塘水直接注入其他养殖池或田地灌溉,起到循环利用的作用。
6. 饲料投喂:合理的饲料投喂是池塘养殖鱼类的一项重要工作。
首先,选择适合鱼类生长需求和营养需要的饲料。
市场上常见的饲料有粉料、颗粒料和颗粒料三种。
饲料的投喂要根据鱼的生长状态和鱼类本身的需要进行调整,避免过量或不足的投喂。
7. 水质调节:池塘养殖中,定期检测和调节水质是保证鱼类健康生长的关键。
水质指标包括水温、溶氧量、pH值等。
合理的调节水质可以通过增氧设备、增加水源、调节水位和施用调节剂等方式进行。
鱼塘养鱼技术

3、饵料。养鱼要高产,饵料是保证。“只放不喂,等于白养”。因此,鱼种下塘后,首先要根据各种鱼的不同食性选择饵料,使之吃饱吃好。如青、鲤鱼爱吃螺蚬等贝类,草、鲂喜食水草陆草,花白鲢靠施肥培养浮游生物生长,鲫、鲴是以其它鱼类的残饵和水底腐植质等为食料;但所有的鱼几乎都吃各种油饼、米糠、麦麸、水糟等精料。投饲方法,高产鱼池一般都是以粗(天然饵料)为主,精粗结合,水陆(水、陆草)、荤素(贝、草类)、饵肥三个并举。一般情况下,各种鱼每长一斤肉,要各种精饲料3-6斤,青、鲤鱼要吃45斤贝类,草、鲂鱼要吃80斤水草(陆草减半)。肥水鱼的施肥量,除净增一斤吃食鱼所排泄的粪便可带养0.65斤左右肥水鱼外,每产一斤约需施肥水200-300斤。因此,高产鱼池必须根据当地饵肥料的来源,订出产量指标,设法满足需要,但目前普遍存在饵肥供应不足的情况,解决的办法是:大搞积肥造肥,在塘边大办三舍(猪舍、牛舍、家禽舍),两坊(豆腐坊、粉坊),广开饵肥来源,培养活饵料,种植高产饵料,积极发展混合颗粒饵料和饵料加工,施肥中应用锌、锰、铁等微量元素,提高饵肥料的利用率。
三、鱼病防治
鱼病存在于整个饲养过程中,尤其在养殖密度高、水质肥的池塘里,水体环境比较复杂,鱼类经常受到病毒、细菌、寄生虫的侵袭。发病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如鱼的体质不健壮,抗病能力弱,放养密度搭配品种不当,拉网过池操作使鱼体受伤后病菌感染,投喂变质的饲料,施用未发酵的肥料,池塘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等,都可使鱼得病。
定质:鱼对香、甜、苦、咸、酸等味道都能感觉,所以对各种饵料要求基本要做到鲜、嫩、活、适(适口)。
定量:俗话讲,“鱼一天不吃,三天勿长”。这就要根据鱼体大小,养殖密度,不同季节有节制的投喂,每天投饵量可以按照分月投饵比例和估算吃食鱼存塘量的多少,具体确定日投饵量。精料投喂量为:水温在15℃-20℃日投量为吃食鱼总体重的0.8%-1.6%。水温在20℃-28℃日投喂量为吃食鱼总体重的1.6%-3.5%,水温在低于15℃或高于28℃时都要减少投喂量,因为此温度不是鱼类的最适生长温度,粗料投喂量以吃完不剩为准。
高温季节鱼塘高产的技术措施

响 ,一旦 吃 了营养 成 分遭 受过 破坏 、 损 失的饲料 ,或是 已经发生霉变 的饲
料 后 , 鱼 类 的 代 谢 负 担 会 加 重 、 甚 至
会 出现 生长 减 缓 、机体 病 变等 现象 。
因此 , 建 议 饲 料 开 袋 后 , 一 定 要 注 意
生产 日期和保质 期 ,在 高温 、梅 雨季 节尽 量缩短保存 时间 。过期饲料 维生
素 效 价 损 失 、脂 肪 氧 化 , 甚 至 蛋 白质
类浮头需要外 ,尽量不 开增氧机 。 3 高温 季 节适 时补 施磷 肥 , 以促 进 池塘 水质 中 . 氮 、磷元素 的平衡 ,可 以有效预防蓝藻的发生 。磷肥 用量 以 3 千 克/ 、种类 以水溶 性较好 的磷酸 二氢 ~5 亩
鲢 、鲫 鱼 易 发 生 出血 病 ;黄 颡 鱼 易发 生 “ 点 红 ” 一 等 。一旦鱼病发生广大养殖户便束手 无策或 病急乱投 医 。每年都有养殖户 因为没有提前预 防鱼病 意识、或 发现 病鱼 不及 时 、送 检病鱼 方 法不 正确 、用 药不 当 等 ,造成 了很大 的经济损 失。今年 ,养殖 的黄颡鱼 前 期大面积发生赤皮病 ,后期大面积暴发 “ 点红 ”现 一
象 就 是 一 个 很 好 的例 子 。提 前 进 行 鱼 病 预 防过 的养 殖
要做 到科 学投 饵 ,首 先应 从饲 料 的选 择 开始 做 起 。因养殖户采用的几乎是高密度精养模式 ,或是 因 为前期的投喂,鱼塘的载鱼量也在不 断增加 、鱼 的采 食 量或是摄食欲 望也在增加 ,投饲量也相应增加 。吃 食 性鱼类 基本靠 配合饲料长成 ,有些养殖户为 了降低 养殖成本 或控 制鱼病,往往选用廉价 的低质饲料进行 饲养 。殊 不知这 样极易造成鱼类营养不平衡 、生长性 能和抗病 力下降,养殖 水质也极易变差 。因此 ,在鱼 类 快速生长 而天气变化 无常 、疾 病 多发 的生产 旺季 , 应选择投 喂质量较好 的鱼饲料 ,既可有效增强鱼体 的 抗病能力 ,也可减少鱼病 的发生和促进鱼体生长 。 另一方面 ,投饵量 的灵活控制 是科学投 饵最重要 也是最难做 的一项工作 。广大养殖户 要密切根据吃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深2-3米的鱼池,每亩用90%晶体敌百虫3两左右,或2.5%敌百虫粉4-5斤,加水调匀,鱼池泼洒7-8次,敌百虫泼洒后能保持药效20天左右,副作用小对鱼的吃食影响不大,另外用大蒜头、韭菜等捣烂拌精料等土办法预防,也能收到良好效果。研制颗粒饵料配方中,掺入土霉素等,既当饵料又作药饵,一举两得。
(二)常见鱼病的防治,鱼病主要有细菌、寄生虫、病毒三大类,其中肠炎、烂鳃、粘孢子虫等疾病危害较大。
5、注意搞好环境卫生,要及时捞除池中的草渣残意操作,操作不细心,鱼体受伤后,容易感染细菌而得病。因此,在拉网过塘时,操作必须轻快熟练细心,保持鳞片完整,鱼体无伤。
7、掌握鱼类发病季节,适时用药。在鱼病盛发季节(每年5-9月)里,施用药物预防。遍池泼洒敌百虫农药。
一、
1、鱼池。鱼池本身条件的好坏,是池塘养鱼稳产高产的一个关键。高产鱼池要求水深、水宽、水活。水深一般要达到2-3米,因深水能充分利用立体水域,便于分层养鱼,实行多品种,多规格混养密养。水宽以10米左右为宜,水面经风吹动,能自动增氧,改善水质,同时饲养管理与捕捞也比较方便。水活,就是要求池水能灌能排,达到“肥、爽、活”的标准,解决因放养密度提高,大量投饵,池水易引起缺氧的矛盾。
2、投放大规格鱼种。优良大规格的鱼种不仅可获得较高的成活率,而且由于活力强,生长速度也快,所以须放养大规格的鱼种,是提早到达食用鱼规格和提高产量的有力措施。优良鱼种除符合规格外,还应注意其外部形态和活动情况。凡体质健壮的鱼种,背部肌肉丰厚,尾柄肥状,鳞片完整,体表无伤无充血现象,色泽鲜艳,离水后锶盖紧贴,跳动频繁。冬季进行,此时鱼鳞紧贴鱼体,不易损伤鱼体。
定位:
投喂精粗饵料,要有固定的食台,以便使鱼形成良好的吃食习惯,不至造成饵料浪费,如果池大,鱼多,可以多设些食台。
施肥的方法有两种,即施基肥和追肥。
基肥:
根据鱼池底质和肥料的种类而定,一般每亩使用10担左右发酵分解后的猪粪、羊粪等有机肥料,在鱼种放养前施。
追肥:
追肥的原则:
“少施,勤施,看水施肥”,以保持水有一定的肥度。一般4-6月每亩施4-6担,7-9月可不施(不投饵的池塘应施些),9月以后每亩可施3-4担,所有追肥的有机肥料都要经过发酵分解后才能施用。
要求亩产500斤(净产),放养鱼种为600尾,重量150斤;亩产1000斤的,放养鱼种为900-1200尾,重量为200-220斤;亩产1500斤的放养鱼种为1500-2000尾,重量为300-400斤;(鲫鱼和轮放的夏花鱼种均未算在内)。这里提出的鲫鱼,它有食性广,抗病强,适应肥水的特点,在成鱼池中,每亩搭配放养鱼苗1000尾或越冬小鱼种400尾,每亩可增产100斤左右,是高产鱼塘值得重视的一个鱼种。
鱼生了病,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特殊困难,也难以将病鱼隔开,因而在疗效上常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且在鱼病发生后进行治疗,也只能挽救尚未发病或病轻的鱼免于死亡。一些严重的病鱼,非药物所能治愈。因此,对鱼病的治疗是必要的,更应立足于防,只有抓住防,力求把鱼病消除在危害之前,才能掌握主动权,应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加强饲养管理,努力探索和掌握各种鱼病的发病规律,积极采取防治措施,使鱼类健壮生长。
一般情况下,各种鱼每长一斤肉,要各种精饲料3-6斤,青、鲤鱼要吃45斤贝类,草、鲂鱼要吃80斤水草(陆草减半)。肥水鱼的施肥量,除净增一斤吃食鱼所排泄的粪便可带养0.65斤左右肥水鱼外,每产一斤约需施肥水200-300斤。因此,高产鱼池必须根据当地饵肥料的来源,订出产量指标,设法满足需要,但目前普遍存在饵肥供应不足的情况,解决的办法是:
大搞积肥造肥,在塘边大办三舍(猪舍、牛舍、家禽舍),两坊(豆腐坊、粉坊),广开饵肥来源,培养活饵料,种植高产饵料,积极发展混合颗粒饵料和饵料加工,施肥中应用锌、锰、铁等微量元素,提高饵肥料的利用率。
4、管理。渔民在实践中有这样深切体会,“有收无收在于放,多收少收在于管”。说明加强池塘管理对夺取稳产高产非常重要。饲养管理中的具体工作,要求做到:
常见鱼病防治方法
1、白头白嘴病病状:
活动缓慢,体色稍黑,头顶上和嘴部周围发白,在池中活动的病鱼,其病状容易辨别出来。白色,不久头部即朝下,尾鳍朝上,与水面垂直,很快死亡。
防治方法:
①彻底清塘、消毒,放前鱼种消毒;②1PPM(1立方米水1克漂白粉)漂白粉全池泼洒。
3、赤皮病病状:
病变部位一般在鱼体两侧及腹部,常出现发炎、出血、鳞片脱落、鳍基充血,未端腐烂。
五防:
防鱼病、防浮头、防汛、防破坏、防水污染。
防鱼病:
见常见鱼病防治方法P9。
(2)浮头局限在池塘中间的轻,发展到池塘边的重;
(3)稍一惊动就下沉,稍停又上浮的轻,受惊后也不下沉的重;
(4)只有团头鲂或鳊鱼浮头的为一般轻浮头;鲢、鳙、草鱼都浮头时为重浮头;如果连青、鲤鱼也浮头,则鲂、鳊、鲢、鳙可能已开始死亡;鲫鱼、罗非鱼都浮头了,其它鱼类也就所剩不多。
六勤:
勤巡塘,随时掌握鱼的动态,水质变化,特别在夏季天气多变,更要加勤夜间巡塘。
勤检查,天天检查食场,掌握投喂效果,根据不同水色来确定投喂数量和饵料种类。
勤做清洁卫生工作,及时捞清池中残渣草茎、得病死鱼等污物,保持池水清新。
勤xx,对各种渔具勤保养管理。
勤记录,认真做鱼池的各种原始数据记录,便于总结对比。
5、打印病病状:
防治方法:
①漂白粉1PPM(1立方米水1克漂白粉)全池泼洒;②五倍子3PPM(1立方米水3克五倍子)煎汁全池泼洒。
4、疖疮病病状:
病鱼皮肤及肌肉组织发炎,有脓疮,手摸有浮肿的感觉,脓疮内充满脓汁,鱼鳍基部充血,鳍条开裂,严重时肠也充血。
防治方法:
①漂白粉1PPM(1立方米水1克漂白粉)全池泼洒;②五倍子3PPM(1立方米水3克五倍子)煎汁全池泼洒。
3、饵料。养鱼要高产,饵料是保证。“只放不喂,等于白养”。因此,鱼种下塘后,首先要根据各种鱼的不同食性选择饵料,使之吃饱吃好。如青、鲤鱼爱吃螺蚬等贝类,草、鲂喜食水草陆草,花白鲢靠施肥培养浮游生物生长,鲫、鲴是以其它鱼类的残饵和水底腐植质等为食料;但所有的鱼几乎都吃各种油饼、米糠、麦麸、水糟等精料。投饲方法,高产鱼池一般都是以粗(天然饵料)为主,精粗结合,水陆(水、陆草)、荤素(贝、草类)、饵肥三个并举。
2、鱼种。大规格、多品种的优良鱼种,是池塘养鱼稳产高产的物质基础。现在,一般高产鱼池,要求做到品种齐全(多达七、八个品种),规格合理。放养技术,已把主养草鱼,配养鲤、鲫、鳊,带动链、鳙鱼的养殖方法,改变为吃食鱼(草、青、鲤、鲂等)和肥水鱼(鲢、鳙、鲫等)并重放养,注意巩固提高吃食鱼,侧重挖潜发展肥水鱼的新的养殖技术。放养鱼种的规格要做到“三代同塘”,也称“宝塔式”放养,就是同品种不同年龄的大、中、小鱼同时混养在一个塘里,重点抓住二龄的大鱼种(甚至有放三龄鱼种),如花白鲢有放半斤以上和二、三两的二龄鱼种,套养一两左右的一龄鱼种;鲤、鲫、鳊鱼采用大规格的冬片鱼种和夏花鱼种相结合的放养方式。这样,既保证当年能有一定数量的大鱼起捕上市,而且可为翌年放养提供50%左右的大鱼种。根据外地高产经验,单产要求提高,放养鱼种的重量和尾数也要相应增加,大体标准是:
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
定质:
鱼对香、甜、苦、咸、酸等味道都能感觉,所以对各种饵料要求基本要做到鲜、嫩、活、适(适口)。
定量:
俗话讲,“鱼一天不吃,三天勿长”。这就要根据鱼体大小,养殖密度,不同季节有节制的投喂,每天投饵量可以按照分月投饵比例和估算吃食鱼存塘量的多少,具体确定日投饵量。精料投喂量为:
合理投饵、施肥,并根据水质变化和鱼的浮头情况,适时注水增氧。改进轮捕轮放技术,提高夏养指数,搞好鱼病防治,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做好鱼池原始记录,摸索规律,总结经验,把科学养鱼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怎样提高农村xx养鱼的产量
1、鱼塘的清理和消毒。鱼塘在未放鱼之前,要排去池水进行彻底清理,挖去过多的淤泥,修整塘埂,铲除杂草,进出水口要设拦鱼设施。并用生石灰清塘,即水深1米的,每亩水面用生石灰250-300斤,将生石灰敲碎后,调成浆液,趁热向鱼池泼洒,有条件的还可施些基肥,再注入新水,半月后投放鱼种。
看天气:
天气晴朗应多投喂,阴雨天少投些。闷热无风下阵雨前,停止投喂,雾天气压低,需待雾散后投喂。
看季节:
注意不同鱼类的旺食生长期,抓住季节,重点饲养,5-9月是草鱼、团头鲂鱼的旺食生长期。7-10月是青、鲤鱼的旺食生长期,5-9月也是水草、旱草,各种青饲料大量生长时期,就要集中力量采集收割,投喂好草鱼、团头鲂鱼。入秋以后,青料茎粗叶老,质量低,数量少,水质也趋肥浓,草鱼生长就变慢。故在夏秋轮捕时,把符合商品规格的大草鱼起捕上市。当7月以后,尤其过白露,青鱼进入旺食期,亦到螺蚬的时令,应集中力量多捞些贝类,多喂些饼类或颗粒饲料,喂养青鱼,带好鲤鱼。
四看:
即看鱼、看水色、看天气、看季节,根据四看可机动灵活地调整每天投饵施肥的数量、种类、投喂方式。
看鱼:
鱼吃食正常,一般投饵后六七小时内都能吃光,可适当增加投饵量,如投喂后吃不完,说明鱼食欲不旺,及时分析原因后,应减少或停止投喂。
看水色:
肥水可以正常投饵,如水色清淡,应增加投饵量,水色过浓,适当减少投饵量。
3、抓好饵料质量,投喂天然饵料,一定要鲜、嫩、活、适(适口)。一些精料,进行粗加工后投喂,使鱼食后易于消化吸收,投饵一定要遵循四定(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方针。
4、改良水质,减少鱼病,水质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疾病的发生,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必须认真地观察水色,控制水质变化,尽量保持水质肥爽清新,使鱼类在良好的水体环境中健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