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
分析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分析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护理体会【摘要】结肠息肉是下消化道常见的疾病,临床治疗多采用内镜下结肠息肉电凝切除术,但是术后患者极易出现出血的并发症,对其康复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根据笔者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内镜下结肠息肉切术后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旨在为临床防治术后出血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结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出血;护理结肠息肉是造成患者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腺瘤性息肉属于结肠癌(colon cancer)的癌前病变,因此临床工作中早发现、早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患者治疗多采用经电子内镜高频电凝切除术进行治疗,但是术后有10.98%~24%的患者会出现出血的并发症,对其康复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对这类患者要加强护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1]。
1.结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诱因结肠息肉使用电凝切除术治疗后残端会有焦痂形成,焦痂过早脱落后会形成溃疡,引起患者出血,此外术后快步行走,使用自行车、摩托车等不当的交通工具会增加负压,改变腹腔内的血流动力学,容易造成焦痂脱落;其次患者过早进食生硬、粗糙食物会进一步损伤创面造成出血;患者大便干结,用力排便因粪便摩擦创面促使焦痂脱落造成出血;再者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血管的弹性减弱,脆性增加,高血压等疾病造成血流穿透受损血管造成出血[2]。
2.结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护理干预2.1健康宣教在手术前要对患者做好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和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教育,使患者在术后尽可能的避免诱发因素的影响,告知患者内镜下电凝切除息肉后焦痂自然脱落的时间为1~2周,这段时间之前是患者重点防范的时间,同时要告知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要注意原发疾病的治疗,以减少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3]。
2.2病情观察在手术后要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注意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体征的变化情况,观察患者是否有活动性出血、便血,是否有腹痛、腹泻等刺激症状,如果患者有便血、腹痛的症状,提示可能并发肠出血、肠穿孔,应立即告知主治医师,并配合相应的处理,一般情况下可帮助患者取平卧位,给予吸氧、心电监护,遵医嘱补液、止血、输血等处理,如果患者仍然便血,可急诊内镜下使用金属钛夹进行止血处理,如果患者再未出现活动性出血,患者血压恢复正常一周后出院[4]。
结肠息肉高频电切术后迟发性肠穿孔危险因素分析

我院于2001年开始行内镜下结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多采用热活检钳或圈套器高频电切除术,部分病例采用EMR或ESD术。文献[1]报道结肠镜检查肠穿孔的总发生率为0. 08 %~0. 12 %,其中诊断性结肠镜肠穿孔的发生率为0. 03 %~0. 65 % ,治疗性结肠镜肠穿孔的发生率是0. 02 %~2. 14 %。2001年11月至2014年7月来共行1039例次结肠息肉切除,共发生2例迟发性穿孔,发生率0.19%,与文献报道一致。现报道如下:
病例2男,44岁,因结肠息肉入住我科拟行结肠镜下结肠隆起性病灶切除术。参照卫生部结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进行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入院时查体脐周及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辅检: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空腹血糖提示:6.74mmol/L,,腹部CT提示:1.两肺渗出性病变,双侧胸腔少量积液;2.肝、胆、胰、脾、肾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建议结合临床病史进一步检查。.行肠道准备后行结肠镜下结肠隆起性病灶切除术。行普通肠镜,反复检查于乙状结肠发现病灶,大小约0.3*0.4cm,扁平型,以热活检钳高频电切术,过程顺利,切除物送病检,病理检查提示增生性息肉。术后患者,患者诉左下腹有疼痛,但较术前无明显加重,生命体征平稳,考虑为肠镜检查中肠腔内注气所致。经抗炎、止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术后嘱患者禁食8小时并卧床休息。次日患者诉无明显不适,开始进食流质软食并继续抗炎、止血治疗。术后24小时后晚餐时进食量较大,有米饭、黄瓜等。术后38小时后突然发生左侧下腹疼痛加重,查体有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减弱。腹部平片未见膈下游离气体。不完全排除迟发性肠穿孔;继续行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并禁食,注意卧床休息并严密观察腹痛情况。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腹痛略有缓解。次日再次复查腹部平片见双侧膈下游离气体,CT提示迟发性肠穿孔并腹膜炎,血常规WBC正常,遂继续保守治疗,嘱患者暂禁食水、卧床休息,并立即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奥曲肽抑制肠道分泌、加强抗炎对症支持治疗等。保守治疗48小时后患者腹痛缓解不明显,复查血常规WBC升高,请胃肠外科会诊后转外科行腹腔镜下肠穿孔修补术并横结肠造瘘术,术中见乙状结肠约7mm穿孔。术后10天患者出院,3月后行造瘘口回纳术。
结肠息肉内镜黏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原因分析及对策

•1374•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November2020,Vol.32,No.11结肠息肉内镜黏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原因分析及对策王玲玲【摘要】目的探讨结肠息肉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后迟发性出血的原因及对策。
方法行结肠息肉EMR术354例,发生迟发性出血5例(1.4%),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5例原发疾病分别为结肠多发息肉2例,升结肠单发息肉2例,结肠巨大长蒂息肉1例;术后出血发生时间为息肉切除术后48h至7d,其中术后48hl例,术后72〜96h3例,术后7dl例。
经肠镜下止血治疗后均成功止血,未再发活动性出血。
结论为避免结肠息肉EMR术后出血的发生,应注意术前、术中和术后环节,出血后应及时处理。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迟发性出血;原因doi:10.3969^.issn,1671-0800.2020.11.034【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0800(2020)11-1374-02结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系统疾病,对于小息肉或微小息肉,可在内镜下采用钳夹活检术、息肉圈套切除术、氫离子凝固术(APC)、热电极治疗法及微波凝除法等治疗;对于大息肉或巨大息肉,可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疗效和安全性均得到肯定但是术后出血仍时有发生m°EMR术后出血分为即时出血和延迟出血(通常术后在1周内,也可能3〜4周),其中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低,但危害较大。
本文拟探讨结肠息肉EMR术后迟发性出血原因及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宁波市中医院共行结肠息肉EMR术354例,发生迟发性出血5例(1.4%)。
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32〜63岁,平均(40.5±102)岁;原发疾病为结肠多发息肉2例,升结肠单发息肉2例,结肠巨大长蒂息肉1例(63岁老年男性患者,有高血压病及糖耐量异常病史);息肉直径0.5〜2.5cm;病理分型均为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痔疮术后出血处理.

进临床后,在科室单独值班了,心里难免有些紧张,对于肛肠科的医生来说,夜班最经常遇见的估计就是术后的出血了,大部分是继发性的出血,一般就是结扎线脱落之后的出血,对于我们这些新手而言,难免在刚遇到的时候会心里紧张,本人也遇到过几个,特在此将我的经验与大分享:1.在值夜班时,患者出血往往是护士急匆匆的来告诉你,病人出血了,首先不要紧张,应详细询问患者的出血量,因为很多是在大便时候发现有很多血,因此,必须要去患者的马桶里看看出血量到底有多少,做到心里有数,因为有时候患者或者是患者家属很容易为了引起医生的重视而夸大出血量的,迷惑我们的判断、2.不管再急,也要看一下患者的手术记录,知道患者的手术方式及部位,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就看患者的一些检查指标,如肝肾功能,血糖,血凝时间等等指标,做到心中有数;3.考虑患者出血量多的话,先将补液挂上,然后止血酶等药物同时加上;4,将患者引入换药室,取出患者肛门内填塞的辅料,托盘接着,看看有多少出血;5,将吸痰管插入患者肛门,观察引出量,然后生理盐水冲洗,将里面的血稀释后引流出来,看是否还有新鲜的血流出来6.如果患者仍有新鲜血液流出,这时候千万不要慌张,以免引起患者紧张而导致血压等生理指证的不平衡;7,插入肛门镜,仔细探查创面出血点,患者疼痛难忍时予以局麻,减轻痛苦,8,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清洁肛管,观就要缝扎了,9,患者不能耐受的话,就要急诊手术室察出血点,如果是小的渗出的话,肾上腺素棉球湿覆,然后可以填塞纱布压迫止血;如果是搏动性出血,腰麻下探查了,这样虽然会麻烦很多,但是为了患者的生命以及自己的医生前途着想,还是必须的;10,补液一定要跟上,因为很多时候患者引流出的血量不是很多,但是由于体位的原因,很多血液是向上逆流进入结肠袋中储存起来了,对于这样的患者很难判断,还是保守为好,以防万一;11,还有很多情况下是即便在手术室中探查,但除了引流出来一些液体外,再没有发现新的出血点,这时,为保险起见,最好是冰生理盐水+肾上腺素或者是止血酶保留灌肠,以防万一;12,术后一定要时时检测患者血液指标,肝肾功能,血糖,出凝血时间,电解质等一定要连续检测几天,因为很多患者前几天的话因为机体的应激反映,不会表现出来,到后期的话,血容量一旦补上,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一定要防范与未然。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
响因素分析
王婷婷;吴天勤;朱晓轩
【期刊名称】《中外医药研究》
【年(卷),期】2024(3)8
【摘要】目的:探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一〇〇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12例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因素。
结果:112例结肠息肉患者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39%。
合并高血压、病理类型、结肠息肉直径>1.0 cm、息肉形态、息肉位置、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为结肠息肉患者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显著,但部分患者术后仍存在出血,其中合并高血压、病理类型、结肠息肉直径>1.0 cm、息肉形态、息肉位置、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因素。
【总页数】3页(P26-28)
【作者】王婷婷;吴天勤;朱晓轩
【作者单位】苏州一〇〇医院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6.9
【相关文献】
1.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2.内镜下直肠黏膜下肿瘤切除术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及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4.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止血效果及危险因素分析
5.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镜下高频电切除联合残端套扎治疗带蒂息肉临床研究

DOI:10.19368/ki.2096-1782.2023.12.099内镜下高频电切除联合残端套扎治疗带蒂息肉临床研究姜平,黄秀江,杨红静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556000[摘要]目的研究内镜下高频电切除联合残端套扎治疗带蒂息肉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住院患者80例,以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采用高频电圈套切除,予钛夹夹闭创面或尼龙绳预先结扎息肉根部,观察组采用高频电圈套切除,予橡皮圈套扎息肉残端。
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随访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止血时长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P<0.05)。
术后随访,观察组创面瘢痕形成,未见复发,对照组有2例创面黏膜增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结直肠息肉带蒂直径10 ~35 mm,内镜下高频电圈套切除后息肉残端用橡皮圈套扎治疗,可快速简便地切除息肉病变,并有效阻断息肉残端的血管,避免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穿孔、电凝综合征和感染等不良事件。
[关键词]带蒂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残端套扎;术中术后不良事件[中图分类号]R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3)06(b)-0099-04Clinical Research on Endoscopic High-frequency Electric Resection Com⁃bined with Stump Lig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edunculated PolypsJIANG Ping, HUANG Xiujiang, YANG HongjingEndoscopy Center, Qiandongnan Miao and Do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People's Hospital, Qiandongnan Miao and Do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Guizhou Province, 556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ndoscopic high-frequency electrical resection combined with stump lig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edunculated polyps.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Qiandongnan Miao and Do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2 to January 2023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40 case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excised with high-frequency electric snare, and the wound was closed with titanium clip or the root of polyp was lapped with nylon rop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excised with high-frequency electric snare, and the stump of polyp was lapped with rubber band. The perioperative indexe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follow-up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and intraoperative hemostatic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control group, and the blood loss was less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00% (2/40),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5.00% (10/4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6.275, P<0.05). Post⁃operative follow-up showed that scar formation and no recurrence were observ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le there were 2 cases of wound mucosal hyperplasia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For colorectal polyp pedicle (10~35 mm in diameter), rubber band lapping treatment of polyp stump after endoscopic high-frequency electric snare resection can quickly and easily remove polyp lesions, effectively block the[基金项目]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基金项目(gzwkj2022-054)。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冷圈套息肉切除术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临床研究·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3月第21卷第8期作者简介:李利娟(1983.10-),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消化道出血及消化道早癌的诊治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冷圈套息肉切除术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李利娟.吴贵荣(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甘肃 平凉 744000)【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冷圈套息肉切除术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为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试验组患者接受冷圈套息肉切除术,对比分析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完整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率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
两组患者术中穿孔、术后迟发性出血、术后迟发性穿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试验组单个息肉切除时间更短(P <0.05。
)试验组黏膜下注射率更低、术中止血夹使用率更低(P <0.05。
)两组患者病理标本回收率组间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患者手术费用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与冷圈套息肉切除术疗效相当,均可获得较高的完整切除率,但冷圈套息肉切除术切除时间更短、黏膜下注射率更低、术中止血夹使用率更低,简便性方面更优,低于小直径结直肠息肉推荐应用冷圈套息肉切除术。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冷圈套息肉切除术;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656.8.R65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3)8-0030-04结直肠癌多由息肉演变而来,实施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后实施完整切除可有效阻断息肉演变进程,从而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1]。
研究指出,结直肠息肉直径越大,进展为腺瘤的可能性越大[2]。
结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出血临床分析(附16例报告)

结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出血临床分析(附16例报告)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逐渐上升,2007年9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开展了经内镜高频电凝电切术摘除结肠息肉近458例,术后发生出血16例,本文对16例术后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法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47~74岁,平均53岁,其中腹泻腹痛 8例,便血或脓血便 3例,腹部不适3例,便秘2例。
单发4例,多发12例。
无蒂息肉2例,有蒂息肉14例。
镜下息肉直径约0.5-2.5cm。
术前口服阿司匹林1例,伴肠道感染1例,伴高血压2例,伴糖尿病3例。
1.2治疗方法治疗前行血、尿、便常规、传染病筛查、出凝血时间、心电图检查,对于便秘患者,提前三日口服通便药物保持大便通畅。
高血压患者,术前服药控制血压。
治疗前日晚进流质饮食,按常规肠镜术前准备(蓖麻油清洁肠道,禁用甘露醇),所有病例在息肉处取活检,病理报告为非恶性肿瘤后,使用设备为OLYMPUS PCF-0260AZI结肠镜,SONY LMD-210C内镜显示系统,OLYMPUS PSD-20高频电灼器,圈套器,息肉回收器。
常规进镜至远端息肉部位,多发性息肉分次由高位到低位切除,扁平无蒂息肉在基底部粘膜下层分点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盐水,每点注射0.5~1ml,致病变隆起后,即圈套切除,既可预防出血和穿孔,又达到了治疗的目的;小于0.5cm的息肉,直接用活检钳钳取。
电凝指数30~40范围,套扎处冒白烟或粘膜变白为准、反复凝切并逐渐收紧套圈,将息肉割断;息肉断离后,复查残基发白,观察10min无活动出血退镜。
切下的息肉全部收回,并送病理检查。
2结果本组16例结肠息肉,病理检查提示,炎性息肉1例,腺瘤性息肉14例,增生性息肉1例。
经内镜高频电凝电切术后出血中,术后24小时内出血5例,术后3-10天内出血10例,术后20天出血1例。
伴休克3例,伴腹痛10例,其中术后高血压血压控制不佳2例,术前服用阿司匹林1例(术前已停用阿司匹林1周),术前肠道感染1例(控制肠道感染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R = 1.152, 95%CI: 1.137-1.167, P = 0.049), and inadequate endoscopic experience of endoscopist (OR = 1.307, 95%CI: 1.288-1.326, P = 0.046) were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for DPPB. Right-sided polypectomy by an inexperienced endoscopist (OR = 1.992, 95%CI: 1.975-2.009, P = 0.000)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risk for DPPB.
RESULTS: Delayed bleeding occurred in 20 (1.4%) cases.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polyp size > 10 mm [odds ratio (OR) = 1.22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205-1.239, P = 0.003], location in the right hemicolon
® wcjd@
临床经验 CLINICAL PRACTICE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5年1月28日; 23(3): 486-490 ISSN 1009-3079 (print) ISSN 2219-2859 (online)
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
谢华平, 侯 伟, 赵 秋
Key Words: Polypectomy; Delayed postpolypectomy bleeding; Risk factors
Xie HP, Hou W, Zhao Q. Risk factors for delayed postpolypectomy bleeding. Shijie Huaren Xiaohua Zazhi 2015; 23(3): 486-490 URL: http://www.wjgnet. com/1009-3079/23/486.asp DOI: http://dx.doi. org/10.11569/wcjd.v23.i3.486
关键词: 息肉切除; 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 危险 因素
核心提示: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08-11/2014-04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426例 2292枚结直肠息肉电切术, 查找与息肉以及操作 相关的可能危险因素, 发现息肉电切术后迟发性 出血发生率1.4%. 息肉>10 mm、位于右半结肠, 内镜医师经验欠缺是息肉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 有统计学意义危险因素. 经验欠缺内镜医师进行 右半结肠息肉切除增加迟发性出血风险.
Hua-Ping Xie, Qiu Zhao,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Tongji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30, Hubei Province, China Hua-Ping Xie, Wei Hou, Qiu Zhao, Digestive Endoscopic Center, Tongji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30, Hubei Province, China Correspondence to: Qiu Zhao, Professor, Chief Physician,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Tongji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095 Jiefang Avenue, Wuhan 430030, Hubei Province, China. zhaoqiu@ Received: 2014-10-26 Revised: 2014-12-01 Accepted: 2014-12-15 Published online: 2015-01-28
■背景资料 肠镜结直肠息肉 切除能降低结直 肠癌发生率及致 死率, 但肠镜息 肉切除可产生出 血、穿孔以及息 肉电凝切除术后 综合症, 结直肠 息肉电切术后迟 发性出血, 极大 影响患者医疗处 理过程, 分析引 起迟发性出血的 危险因素有利于 规范结直肠息肉 电切治疗.
谢华平, 赵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消化 内科 湖北省武汉市 430030 谢华平, 侯伟, 赵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 院消化内镜中心 湖北省武汉市 430030 谢华平, 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消化系早癌的诊治及研究. 作者贡献分布: 此课题由谢华平与赵秋设计; 研究过程由谢华平 与侯伟操作完成; 数据分析由谢华平完成; 本论文写作由赵秋指 导, 谢华平完成. 通讯作者: 赵秋, 教授, 主任医师, 430030, 湖北省武汉市解放 大道1095号,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 zhaoqiu@medmail.com.cn 电话: 027-83663333 收稿日期: 2014-10-26 修回日期: 2014-12-01 接受日期: 2014-12-15 在线出版日期: 2015-01-28
CONCLUSION: Polyp size, right hemicolon location andinadequate endoscopic experience of endoscopist were identified as potential risk factors for DPPB.
摘要 目的: 明确迟发性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 危险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迟发性出血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11/2014-04华中科技大 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426例2292枚结 直肠息肉切除中与息肉以及操作相关的可能 危险因素.
结果: 息肉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于20 例患者(发生率1.4%). 多因素分析发现息肉 >10 mm[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 OR) = 1.222, 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 95%CI): 1.205-1.239, P = 0.003], 位于右半 结肠(OR = 1.152; 95%CI: 1.137-1.167, P = 0.049), 内镜医师经验欠缺(OR = 1.307, 95%CI: 1.288-1.326, P = 0.046)是息肉电切 术后迟发性出血 有统计学意义危险因素. 经 验欠缺内镜医师进行右半结肠息肉切除(OR = 1.992, 95%CI: 1.975-2.009, P = 0.000)增加 迟发性出血风险.
0 引言 结直肠癌是目前全球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 之一[1]. 很大一部分结直肠癌由致癌性分子改变 导致腺瘤性息肉恶变而来[2]. 长期随访资料表明, 肠镜结直肠息肉切除能降低结直肠癌发生率及 致死率[3-5]. 但肠镜息肉切除可产生出血、穿孔 以及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症[6,7]. 最常见的并 发症是出血, 包括即时及早期出血、迟发性息 肉切除术后出血. 即时及早期出血, 常常能及时 发现行内镜下治疗, 罕见情况下需要介入治疗 或者外科手术治疗. 息肉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 (delayed postpolypectomy bleeding, DPPB)是指 息肉切除术后12 h-14 d发生肠道出血, 只能通过 出血临床表现来加以最先辨认, 极大影响患者 医疗处理过程[6]. 本文搜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 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08-11/2014-04结直肠息肉 内镜切除1426例进行分析, 以期确认相关危险 因素, 减少DPPB风险.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收集2008-11/2014-04华中科技大学 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所有肠道息肉电切 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肠道息肉<3 mm并仅 用氩例子凝固术处理的患者排除在外. 1482例 完成肠道息肉电切, 56例因资料不完整而排除
在外. 1426例共2292例息肉电切纳入研究. 有 服用阿司匹林或者其他抗凝、抗血小板聚集 等药物的患者术前停用上述药物1 wk以上再 接受治疗. 所有患者治疗前进行清肠准备, 术 后观察数天, 无肠道出血等方可离院, 如有出 血则及时处理. 1.2 方法 1.2.1 肠道息肉电切除: 肠道息肉电切方法分为 3种: (1)高频电凝切除术. 直接圈套息肉基底部 高频电凝切除(图1A, B); (2)内镜下黏膜切除 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术. 基 底注射美兰标记的1∶10000肾上腺素生理盐 水抬举后高频电凝切除(图1C, D, F, G); (3)尼 龙绳圈套切除术. 带蒂息肉, 尼龙绳套扎根部 后高频电凝切除(图1C, D). 息肉大小根据贴近 病灶时活检钳张开时大小(5 mm)进行计算. 息 肉形态根据日本结直肠肿瘤研究学会定义的 标准进行分类, 非隆起型(宽基或者扁平隆起) 和隆起型(蒂或亚蒂)[8]. 息肉部位分为左半结 肠(横结肠中段以远、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 肠)和右半结肠(横结肠中段以近、升结肠及回 盲部)[6]. 操作者分为两组: 一组为长期进行肠 镜操作及肠道息肉电切、肠道息肉电切>400 例者, 包括7名医师, 为经验丰富组; 另一组为 2008年前后进行肠镜操作、无肠道息肉切除 经验或者肠道息肉切除<100例者, 包括10名医 师, 为经验欠缺组. 1.2.2 疗效指标: 术后观察有无腹痛及出血情况. 术后腹痛持续不能缓解者腹部放射学检查排查 有无穿孔, 便血者肠镜检查明确有无出血及出 血部位并行内镜下止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