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秦协同发展下我市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1900字

合集下载

协同发展视角下京津冀高等教育一体化研究

协同发展视角下京津冀高等教育一体化研究

现代商贸工业协同发展视角下京津冀高等教育一体化研究韩庚君(天津城建大学,天津300384)摘要:京津冀高等教育一体化既是贯彻落实国家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内生诉求。

其先后经历了初步萌芽、自发合作、全面发展和快速推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阶段,目前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存在着体制性和结构性障碍和矛盾,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优化资源配置、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利用和区域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通过系统梳理京津冀高等教育发展的详细历程,搭建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治理架构,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顶层设计、进行制度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与产业的协同,为推进区域创新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21.13.007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在高等教育方面也具有投入有力、资源集中、类型多样等优势,有着坚实的发展与合作基础,为区域建设进程中的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现实可能性。

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1月三地教委(教育厅)联合发布了《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指出要优化高等教育协同育人体系、构建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体系、提升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水平。

尽管京津冀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具有多维优势,但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在推进与实施过程中可谓步履维艰,因此未来在改革与发展中,深入剖析京津冀高等教育一体化的演进历程、现实困境,可为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目标的战略行动提供决策参考。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从顶层设计开启了三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协同共进的新征程,其中,京津冀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体化协同是促进高等教育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加速京津冀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

区域国别研究背景下的韩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区域国别研究背景下的韩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区域国别研究背景下的韩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一、区域国别研究的背景区域国别研究是指以跨学科的、综合性的视角,研究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状况。

这种研究方法能够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有助于推动跨国合作和文化交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国别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和社会系统,促进和平发展。

韩语作为韩国的官方语言,也在韩国以及周边地区被广泛使用。

随着韩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对韩国的了解和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进行区域国别研究时,培养韩语专业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韩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1.促进国际交流和合作韩语是一种重要的国际语言,在韩国以及周边地区有着广泛的使用范围。

培养韩语专业人才可以帮助更多人了解韩国的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情况,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韩语专业人才具备翻译、口译、写作等技能,能够为国际交流和合作提供重要的支持。

2.增进对韩国的了解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国际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了解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对于深化国际间的了解和合作至关重要。

培养韩语专业人才可以帮助更多人掌握韩国的情况,促进国际社会对韩国的了解和关注。

3.为跨文化交流和交际提供支持韩语专业人才具备跨文化交流和交际的能力,能够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重要的支持。

他们能够帮助他人更好地了解韩国文化和社会,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三、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目前韩语专业人才培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韩国的快速发展,对韩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但相关的高校和培训机构的教育资源不足,导致人才供给跟不上需求。

一些学校的韩语专业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市场对高素质韩语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些学生对韩语专业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韩语专业就是单纯的语言学习,忽视了韩语专业的多元性和实用性,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鸿沟。

基于推拉理论视角下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基于推拉理论视角下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基于推拉理论视角下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研究【摘要】这篇文章通过基于推拉理论视角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进行研究。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探讨了推拉理论在产业协同发展中的应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路径探索和政策建议。

在总结研究结论,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指出本研究的局限性。

通过这篇研究,可以为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京津冀, 产业协同发展, 推拉理论, 研究, 政策建议, 现状分析, 问题, 路径探索, 结论, 展望, 局限性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协同发展的重要方向。

当前,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水平与京津冀的一体化发展不相适应。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资源配置不均衡、产业跨界融合不足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进程与实质。

研究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问题,对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有必要开展基于推拉理论视角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研究,探索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本文的核心,通过对基于推拉理论视角下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产业集聚区,其产业协同发展对于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京津冀地区面临着产业布局不均衡、产业协同不够紧密、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和政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促进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新文科视野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与实施路径

新文科视野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与实施路径

新文科视野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与实施路径作者:王星来源:《高教学刊》2024年第23期摘要:新文科建设为外语专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外语专业应充分理解新时期外语教育的内涵,把握新需求、新导向、新方法,培养符合国家建设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青岛理工大学外语专业以“需求引领,产学协同,跨界融合”为理念,积极推行育人模式改革,逐渐形成“外语+α”的特色发展方向。

该方向以需求和产出为导向,构建文理交叉的课程与实践双融合体系,充分发挥校企联合育人优势,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扎实的外语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育人;专业建设;外语专业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3-0080-05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has posed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Foreign Language Specialty in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center on the new situation, new guidance, and new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so as to cultivate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required for the further nation build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model in QUT(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hich takes "demand-driven innovation,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cross-border integration" as its conception, actively carries out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mode thus progressively building up its characteristic di rec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α". Motivated by demand and output, a dual integration system of curriculum and practice is constructe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educating students for the purpose of nurturing compound application talents who have devotiontohome and country, international vision, solid basic skills of foreign language as well as strong data management ability.Keywords: new liberal arts;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reform; school-enterprise joint education; specialty construction; Foreign Language Specialty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围绕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等作出新的全面部署,要求“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引进京津人才工作总结5篇

引进京津人才工作总结5篇
00 single thing that unites to us all : a passion to create something special
34 and a determination to be the best in whatever we do . We’ve been
35 producing high-quality foods for over than a century , and we travel to the
41 Food Technology plus at least four years’ industrial experience . We
42 need people with a high level of their team spirit who show themselves
43 be capable of explaining technical concepts to non-technical people.
43As for the future , her firm has close up for its summer break ; as soon as
44they will open again , there is a pay rise waiting for her . But Garrard is
34 are using conference facilities on the offer at airports . Busy executives are also
35 staying there overnight to avoid the difficulty of getting there for take an early morning

【承德市委、市政府文件】中共承德市委、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承德市委、市政府文件】中共承德市委、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承德市委、市政府文件】中共承德市委、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承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8.26•【字号】承发〔2016〕23号•【施行日期】2016.08.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正文【承德市委、市政府文件】中共承德市委、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共承德市委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2016年8月26日)承发〔2016〕23号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冀发〔2016〕28号)精神,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和科学人才观,突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主线,大力实施“双引双育”工程,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生产力,充分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动力活力,为全面创新改革、建设经济强市提供坚实人才智力支撑。

二、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一)建立人才管理服务清单制度。

推动人才管理部门简政放权,规范人才招聘、评价、流动等环节中的行政审批和收费事项。

推进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建设,支持高层次人才服务企业向创投、孵化等环节延伸。

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促进全社会创新创业蓬勃发展。

(市人社局、市科技局)(二)全面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

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编制管理方式。

对符合条件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在财政保障政策不变的基础上,自主确定编制控制数、自主选人用人,实行备案制管理;用人单位对优秀人才可特设岗位,实行协议工资等分配形式,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

科研院所可在核定机构编制限额内自主设置内设机构和下属单位,调剂使用编制,实行高层次人才周转编制制度。

雄安新区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对河北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的调研分析

雄安新区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对河北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的调研分析

区域经济摘要:高等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著,所以基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等人才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价值。

雄安新区的建设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不过要实现新区发展,需要强调人才的培养和应用。

河北高等教育水平相比于京津有明显的弱势,但是其自身的教育实力不容小觑,而且雄安新区的持续性发展必然会对人才的需求量有所增加,而河北高校也会成为新区建设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

基于此,对新环境下的河北高校人才培养要求做调查和分析,对于改善教育,提升教育实力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雄安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高校;人才培养杨学智 苏永军◆雄安新区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对河北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的调研分析高校人才培养是目前高校发展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而就现阶段的资料分析来看,我国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不过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偏差,比如培养的人才不符合市场需求,或者是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不足,这些问题的出现均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还会导致人才培养周期的延长,对于社会进步而言是不利的,所以基于社会大环境发展做好市场调查,分析市场人才应用结构,并针对性的培养人才,这样人才培养才会更具高效性和高质量效果。

一、研究现状评述对目前的河北高校人才培养做调查发现其现状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不足。

所谓的全面性不足指的是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基础强调存在着问题,比如学生的外语水平、语文核心素养等,这些内容虽然与学生的专业技能等相关性不大,但是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生活扩展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河北的高校在这方面存在着忽视。

其二是人才培养在专业性存在问题。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在人才培养实践中,不仅要为学生指明专业的发展,还要对专业的未来发展做出指导,这样,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会更加深入,其在专业理论和实践强调中也会更加用心。

目前的河北高校在专业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是照本宣科,学生无法真正理解专业价值,对专业的认知深入度也不够,所以很多学生的专业学习浅尝辄止,这影响了精英人才的具体培养。

跨学科视域下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与实践

跨学科视域下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与实践

跨学科视域下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与实践目录一、内容综述 (2)二、跨学科视域下的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3)1. 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4)1.1 新工科领域技术发展现状 (6)1.2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7)1.3 市场需求分析 (8)2. 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9)2.1 知识与技能需求 (10)2.2 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 (11)2.3 创新型人才培养 (12)三、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13)1. 跨学科教育理念及价值 (14)1.1 跨学科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16)1.2 跨学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7)2. 国内外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比较与借鉴 (18)2.1 国内外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20)2.2 典型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介绍 (21)2.3 经验借鉴与启示 (22)四、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 (23)1. 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 (24)1.1 课程内容与结构设置原则 (25)1.2 跨学科课程设置方案 (26)1.3 实践环节设计与实施 (27)2.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28)2.1 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 (30)2.2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与推广 (31)2.3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的实践案例 (33)五、评价与反馈机制建设及完善路径研究与应用实例分析 (34)一、内容综述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跨学科知识融合日益成为趋势的背景下,“跨学科视域下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与实践”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

本综述旨在探讨跨学科视域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分析当前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并概括性地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崛起,传统工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跨学科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新时代工程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跨学科人才的培养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融合,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工科人才,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市场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津秦协同发展下我市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1900字
摘要:京津秦协同发展为秦皇岛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具有外语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髙素质复合型人才。

本文结合这一大背景,对秦皇岛市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
目标和策略进行了研究。

毕业
关键词:京津秦协同发展;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
一、我市外语人才培养现状
京津秦协同发展为秦皇岛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那么驻秦髙校的外语人才培养能否满足协同发展下企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呢?笔者之前对部分驻秦髙校外语专业进行走访和调研,发现我市外语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一)培养目标相对陈旧。

目前,驻秦髙校外语教学所制左的目标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与秦皇岛区域经济发展相脱巧,忽略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符合创新型外
语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

(二)课程体系缺乏弹性。

各髙校制立的外语课程体系与时代相脱右,教学模式陈旧。

多数院校外语教学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使得我市的大专院校很难培养出适应京津秦协同发展的创新型外语人才。

(三)教学方法比较死板。

通过走访调研,笔者发现驻秦高校外语专业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既不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也使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

这一死板
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只掌握理论知识,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应用和创新能力,无法满足企业对
既懂英语又懂国际贸易及商务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京津秦协同发展现状
近年来,秦皇岛市实施对接京津的“八个盯紧”策略,主动承接首都行政功能、公共服务资源、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方而的转移,重点发展高端旅游、休闲养老、康体健身等产业,打造首都行政医疗文化教冇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区,国家髙新技术产业及成果转化基地,京津冀滨海高端商务区。

三、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我市髙校外语教学注重的是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并未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给予足够的关注,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的创新能力欠缺。

为了适应京津秦协同发展和我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各高校外语教学应该把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作为新时期外语教学的首要目标。

秦皇岛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节点城市,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苴未来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所以驻秦高校应该以此为契机,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各高校专业特色,把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开设经贸、旅游、现代服务、文秘、装备制造等方面的专业英语,培养具有日常英语交际能力、英美文化常识、计算机操作能力、实用英语写作能力、实用口译笔译能力、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商务英语阅读能力、电子商务平台操作能力的人才。

四、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策略
(-)优化教材建设。

为了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各髙校应该对现行外语专业教材进行优化,使教材的教学内容和语言具有时代特色,便于与专业衔接,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同时教材最好可使学生利用不同终端可以自主浏览学习。

(二)推进教学改革。

现行外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对创新型外语人才的要求,这就需要各髙校调整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

各高校除了开设外语专业的相关课程外,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开设一些专业知识的选修课程。

也可以以企业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

(三)加强师资培训。

单纯掌握外语知识,而欠缺一泄专业知识的外语教师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外语教学的需求了。

这就需要学校鼓励外语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同时,学校还可以聘请相关专业的教师开设课程和讲座,帮助学生拓宽知识。

(四)开展产学合作。

产学合作是现行职业教弃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外语专业应该采用"工学交替”"的形式进行教学。

这不仅为高校外语人才培养走岀一条校企合作办学之路,而且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和土壤。

(五)推行"双证书"制。

外语专业应该把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融合到教学过程中,突岀"职业+外语"的复合型培养特色。

这有利于强化技能和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结语: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左和策略的执行是驻秦高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科教兴市的战略,是京津秦协同发展的必经阶段。

参考文献:
[1]穆雷,杨冬敏.从翻译企事业员工的现状和市场需求看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年
[2]李慧芳,石芸,刘俐•廊坊市经济发展对外语人才需求与培养的研究[J].职业时空;201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