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面临反倾销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DOC
我国工业遭遇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工业遭遇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反倾销是指一国向另一国出口商品时,受到进口国对该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或采取其他限制措施的情况。
我国工业遭遇反倾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政策的抬头增加了我国工业遭遇反倾销的风险。
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对我国出口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和采取限制措施,保护本国工业和市场。
2.中国工业产能过剩: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工业产能过剩是导致我国工业遭遇反倾销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剩的产能导致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竞争力下降,进而引发贸易伙伴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行为。
3.中国产品质量问题:一些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存在质量问题,如假冒伪劣、违反环境标准等。
这些问题引发了一些贸易伙伴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行动,以保护本国消费者权益和本国工业的发展。
4.中国市场准入门槛高:我国市场准入门槛高,对外国企业而言较难进入中国市场。
一些国家可能会以同样的方式对我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行动,以反制我国对其市场的限制。
针对我国工业遭遇反倾销的问题,我国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应对:1.外交斡旋:在遭遇反倾销行动时,我国可以通过外交斡旋的方式与贸易伙伴进行对话,寻求解决方案。
这包括通过多边机构如WTO来解决争端,或与相关国家进行双边谈判,以保护我国工业利益。
2.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为了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们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
加强质量监管,严打假冒伪劣产品,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降低遭遇反倾销的可能性。
3.加强市场准入:为了降低我国工业遭遇反倾销的风险,我们应加强市场准入,降低国内市场的门槛,提高开放度。
减少对外国产品的限制,同时加强对国内市场的品牌和知识产权保护,以提升我国工业的竞争力。
4.多边合作与自主发展并重:我国应积极参与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推动形成公平、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环境。
同时,要注重自主发展,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力度,提高我国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面临反倾销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出口贸易遭受反倾销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第一章绪论 (2)1.1倾销与反倾销 (2)1.2对华反倾销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3国内对反倾销原因分析和应对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3)第二章我国遭遇反倾销的现状 (3)2.1遭受反倾销的次数居高不下,中国已成为国际反倾销最大受害国 (4)2.2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的国家以发达国家为主,但发展中国家不容忽视 (4)2.3中国遭到反倾销调查涉及的商品类别日益增多且向高科技产品转移 (5)2.4外国对我国的反倾销税普遍较高,涉案金额和规模不断增长 (5)2.5国内企业与政府应对反倾销的力度与态度欠缺,但正在逐步改善 (6)第三章国外对我国反倾销的成因分析 (6)3.1从中国自身的角度来看: (6)3.1.1生产出口的产品资深科技含量较低、价格低贱。
(6)3.1.2我国出口企业长期恶性竞争 (7)3.1.3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消极态度 (7)3.1.4中国的法律不够完善 (7)3.2从国际的角度来看: (8)3.2.1市场经济地位的认知差异 (8)3.2.2金融危机引起的世界经济低迷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9)3.2.3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导致中外经贸领域摩擦加剧 (9)第四章应对国外对反倾销的思考及建议 (9)4.1从企业自身来说: (9)4.1.1规范出口竞争秩序,提高企业产品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9)4.1.2企业应该改变应诉心态,积极面对以摆脱不利局面 (10)4.1.3充分发挥进出口商会和行业协会的中介协调服务职能 (10)4.2从政府角度来看 (10)4.2.1政府应扩大对外宣传使我国尽快摆脱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形象..104.2.2增强宏观调控政策,有效规范市场。
(11)4.2.3完善我国反倾销立法和反倾销预警机制 (11)第五章案例:以光伏行业为例 (11)5.1案例回放 (11)5.2案例分析 (12)5.2.1光伏产业遇到的问题 (12)5.2.2建议 (13)结论 (13)致谢 (14)参考文献 (15)附录(无) (16)附件(外文文献及翻译) (16)究第一章绪论1.1倾销与反倾销倾销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的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的案件逐渐增多,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了严重损失。
这不仅影响了我国的外贸发展,也对我国出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的原因之一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一些发达国家出于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关税壁垒等。
这些保护主义措施往往针对我国出口的钢铁、纺织品、电子产品等行业,使得我国的出口产品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其次,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的原因还包括我国企业自身的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容易成为贸易救济的对象。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存在价格倾销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触发了反倾销调查。
这些问题导致我国出口产品容易成为反倾销的目标。
针对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
首先,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公正、透明和非歧视性的国际贸易规则。
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贸易协议的谈判和制定,争取在贸易规则的制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
其次,我国企业应加强自身的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质,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从而减少反倾销的风险。
再次,加强对出口市场的调研和风险评估,提前预判可能面临的反倾销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通过提前了解目标市场的贸易保护政策和法规,了解国际市场的贸易状况等,避免冒险行为,减少反倾销的风险。
此外,还需要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形成合力。
通过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参与和支持,进行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共同应对反倾销的挑战。
最后,我国政府可以加大对受到反倾销调查的企业的支持力度。
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与对策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其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
反倾销是指进口国政府或产业代表对进口商品的价格进行调查,并且对一国出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或加以限制,以保护本国产业不受外国商品的影响。
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产品质量不达标、价格竞争不利、产能过剩等因素。
本文将围绕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产品质量不达标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产品质量不达标。
中国制造产品在过去以低成本、大规模生产而著称,但在产品的设计与质量上往往存在不足。
这使得中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难以获得认可,也容易导致贸易摩擦。
2.价格竞争不利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另一个原因是价格竞争不利。
由于中国生产企业往往采用低成本的生产方式,导致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不足。
一些国家或地区对中国出口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使得中国产品价格受到人为干预。
3.产能过剩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产能过剩,也是中国出口商品遭遇反倾销的原因之一。
过剩的产能使得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采取“倾销”策略,以求稳定市场份额,而这往往成为进口国政府对中国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的理由。
二、对策分析1.提高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为了解决中国出口商品质量不达标的问题,中国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检测标准,确保出口商品的质量达到国际标准。
2.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在面对价格竞争不利的情况下,中国出口商品应该加强对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与品牌建设。
通过提高产品的设计创新和技术含量,改善产品的档次和品质,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溢价能力。
企业应该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优化产业结构,化解产能过剩为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中国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淘汰力度,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浅谈当前我国屡遭反倾销的原因及其对策

浅谈当前我国屡遭反倾销的原因及其对策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出口企业屡屡遭遇反倾销措施,导致企业出口困难,进而影响到我国的对外贸易。
据统计,2019年,我国面临反倾销的案件总数达到35起,涉及金额逾130亿美元。
这些案件中,绝大部分针对的是我国出口的产品,特别是钢铁、铝合金、化工、轮胎等行业。
为了协助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挑战,本文对当前我国屡遭反倾销的原因及其对策进行浅谈。
二、我国屡遭反倾销的原因2.1 产能过剩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对外投资和技术引进逐步增多,进口产品的质量和品种也有所提高,形成了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
但我国在加入WTO后,由于过分追求GDP和工业化进程,以及推行投资拉动式增长模式,导致了一些领域的产能过剩,尤其是钢铁、铝合金和化工等行业的供给过剩,市场竞争加剧。
2.2 技术含量低近年来,尽管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和互联网科技无人能及,但在一些传统的加工制造业领域,如钢铁、铝合金和五金制品等,我国技术含量相对较低。
不同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我国在很长时间内,一直使用的是低端加工制造业的模式,缺乏自主创新和技术创新,所以无法生产出高科技含量的核心产品或材料,进而导致出口产品质量难以达到国际标准,受到贸易壁垒的打击。
2.3 企业规模小我国出口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相对较小。
这些企业对外贸易经验较为匮乏,缺乏全面的海外市场调查和分析。
同时,由于人员和资金等资源匮乏,这些企业在生产、质量控制和产品创新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那些规模较大、技术含量较高和专业化程度更高的外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更大。
三、对策分析3.1 发展高端制造业要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就需要在技术创新和科技含量上有所提升。
发展高端制造业是提升技术含量的重要手段。
高科技含量的核心技术产品市场需求强烈,合理的市场规模和产能布局能够为企业赢得较大的持续利润,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行业地位。
同时,高端制造业产品也更容易逃避贸易保护措施。
浅谈当前我国屡遭反倾销的原因及其对策

浅谈当前我国屡遭反倾销的原因及其对策概述反倾销是国际贸易中一个重要的保护主义手段,旨在限制国外产品对本国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产业。
然而,近年来我国频繁遭受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措施的打击,对我国的产业发展和国际贸易带来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我国屡遭反倾销的原因及其对策。
原因分析1. 国际贸易摩擦全球化使得国际贸易日益频繁,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日益加剧。
由于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出口商品种类繁多,各国制造业都可能受到我国产品的冲击。
为了保护本国的产业利益,各国纷纷采取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措施来限制我国商品的进入。
2. 产能过剩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导致一些传统行业产能严重过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出口产品。
然而,由于国内市场需求不足,这些产品往往以低价出售,从而引发了反倾销调查。
3. 价格倾销争端价格倾销是指企业将产品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售,以争夺市场份额。
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往往以低价销售,从而引来其他国家的反倾销调查。
而一旦被认定存在价格倾销行为,我国产品就要面临高额的反倾销税,对出口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对策建议1. 加强国际贸易谈判与合作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谈判,争取更好的贸易条件。
与此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通过坚守自由贸易原则,推动国际贸易规则的完善和公正性的提升。
2. 提高产品质量与附加值我国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通过技术创新和差异化经营,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以提升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减少被反倾销调查的可能性。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提高我国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的关键。
各级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侵权行为,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声誉和竞争力。
4. 多元化市场拓展我国应积极拓展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
应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寻找新的出口市场,降低对特定国家市场的依赖程度,从而减少被反倾销调查的风险。
当前我国反倾销面临的形势及对策

当前我国反倾销面临的形势及对策(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经济正逐步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二十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与此同时,与改革开放的历史相伴相长的国际反倾销浪潮却给我国外贸出口前景投下了阴影。
现在对我国反倾销的立案已达320起,涉及的产品达4000余种,使我国每年至少损失100-200亿美元的出口。
国际社会频繁的反倾销调查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反倾销面临的形势首先,进口产品冲击国内产业的趋势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3年我国关税总水平由2002年的12.7%降至约11.5%,其中工业品由11.7%降至约10.6%,农产品由18.5%降至约17.4%;在非关税措施方面,将取消部分商品的进口配额与许可证,提高进口配额增长率和非国营贸易配额量。
因此,在世界市场供求失衡、技术进步等因素导致的国际市场产品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进口产品冲击国内产业的趋势将进一步发展,我国进口宏观调控仍将面临较大的压力。
其次,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给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随着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跨国公司重新调整全球生产布局,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步伐将明显加快。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利用外资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一些新的产业领域也将逐步向外资开放。
但由于受到企业规模、专业化分工和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短期内我国的国际分工格局中,仍将处于低附加值和低水平加工中心的地位,仍将保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产业结构,这必将诱发更多的国外反倾销调查。
同时,美国、欧盟、日本等世贸成员根据我国在入世议定书中的有关承诺,还在纷纷制定针对我国的过渡性保障措施和“非市场经济”的反倾销法案,这使我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工作面临的国际法律环境更为复杂,必将对扩大我国的对外贸易构成新的威胁。
中国钢铁遭到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国钢铁遭到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中国钢铁产业现状中国钢铁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
中国钢铁产业规模巨大,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据统计,在2019年,中国钢铁产量占据全球总产量的近一半。
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就业、基建和工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中国钢铁产业在过去几十年里持续快速增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过剩产能、资源环境约束、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
全球钢铁行业经历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中国钢铁行业受到了来自国际市场的巨大竞争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钢铁产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市场拓展,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保持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反倾销调查的背景中国钢铁产业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全球钢铁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国钢铁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反倾销调查的背景: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际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钢铁行业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焦点之一。
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钢铁产品发起了反倾销调查,指责中国钢铁产品存在倾销行为,损害了它们的本国产业利益。
这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反倾销调查,采取了一系列惩罚性措施,包括加征关税、限制进口数量等,给中国钢铁出口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钢铁企业面临着出口受阻、市场份额下降等问题,需要寻找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对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2. 正文2.1 中国钢铁遭到反倾销调查的原因一、产能过剩中国钢铁行业长期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导致钢铁价格持续低迷,给国际市场带来竞争压力。
这种产能过剩不仅影响了国内市场的正常竞争,也导致中国钢铁产品大量出口到国际市场,引发贸易摩擦。
二、补贴政策中国政府长期以来通过各种形式的补贴支持钢铁行业,包括税收优惠、土地补贴、电力价格优惠等,这使得中国钢铁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给国际竞争对手造成不公平竞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出口贸易遭受反倾销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第一章绪论 (2)1.1 倾销与反倾销 (2)1.2 对华反倾销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3国内对反倾销原因分析和应对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3)第二章我国遭遇反倾销的现状 (4)2.1遭受反倾销的次数居高不下,中国已成为国际反倾销最大受害国 (4)2.2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的国家以发达国家为主,但发展中国家不容忽视 (4)2.3中国遭到反倾销调查涉及的商品类别日益增多且向高科技产品转移 (5)2.4外国对我国的反倾销税普遍较高,涉案金额和规模不断增长 (5)2.5国内企业与政府应对反倾销的力度与态度欠缺,但正在逐步改善 (6)第三章国外对我国反倾销的成因分析 (7)3.1从中国自身的角度来看: (7)3.1.1生产出口的产品资深科技含量较低、价格低贱。
(7)3.1.2我国出口企业长期恶性竞争 (7)3.1.3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消极态度 (8)3.1.4 中国的法律不够完善 (8)3.2从国际的角度来看: (9)3.2.1市场经济地位的认知差异 (9)3.2.2金融危机引起的世界经济低迷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9)3.2.3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导致中外经贸领域摩擦加剧 (10)第四章应对国外对反倾销的思考及建议 (11)4.1从企业自身来说: (11)4.1.1规范出口竞争秩序,提高企业产品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11)4.1.2企业应该改变应诉心态,积极面对以摆脱不利局面 (11)4.1.3充分发挥进出口商会和行业协会的中介协调服务职能 (12)4.2从政府角度来看 (12)4.2.1政府应扩大对外宣传使我国尽快摆脱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形象.. 124.2.2增强宏观调控政策,有效规范市场。
(12)4.2.3完善我国反倾销立法和反倾销预警机制 (12)第五章案例:以光伏行业为例 (14)5.1案例回放 (14)5.2案例分析 (15)5.2.1光伏产业遇到的问题 (15)5.2.2建议 (15)结论 (16)致谢 (17)参考文献 (18)附录(无) (18)附件(外文文献及翻译)..............................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出口贸易遭受反倾销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第一章绪论1.1 倾销与反倾销倾销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的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根据这一定义,构成倾销就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l)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
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通常是指出口国或原产地国际的国内市场销售价格,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是该国向第三国出口的市场销售价格或结构价格等;(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了损害。
这里的损害包括实质性损害、实质性威胁和实质性障碍,是指对进口国相同产品的整个产业所造成的损害,而不是指对进口国的某个或某几个生产厂商的不利影响;(3)损害与倾销之间存在内在的因果关系。
满足了以上所有条件,进口国可以提起反倾销控诉。
所谓反倾销也称反倾销措施,是指反倾销调查当局依法对给进口国产业造成了损害的倾销行为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以抵消损害后果的行为。
在进行反倾销措施中,反倾销立法成为关键。
一部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反倾销法是反倾销措施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反倾销立法的宗旨是保护本国(进口国)经济及其生产者的利益、维护正常(或公平)的国际贸易秩序及其出口国市场的竞争秩序,它是自由贸易条件下公平竞争的法律保护。
1947年关贸总协定(GATT)第6条的规定,认为倾销是指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出口价格输入到另一国家的行为;反倾销是WTO允许的世界各国均可采用的维护公平贸易秩序,抵制不正当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1.2 对华反倾销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近20年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之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深我国的经济和出口贸易获得了飞速的增长,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4.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超过2.21万亿美元,进口额达到1.95万亿美元,贸易顺差为2597.5亿美元。
作为发展中国家,有着自身的经济优势和良好的竞争力。
但是,由于国际经济总体形势的不景气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抬头,我国商品被诉倾销的案件日益增多,自1979年欧盟首次对原产于我国的糖精和闹钟发起反倾销调查以来,据2013年上半年世界贸易组织的反倾销报告显示,中国已经连续18年成为反倾销最大受害国,仅2013上半年年,中国遭受35起反倾销调查。
各国对我出口产品的频频反倾销已经构成了对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实质性障碍。
2009年9月美国我国出口贸易遭受反倾销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宣布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对从中国进口轮胎实施的惩罚性关税税率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
中国生产的轮胎中有40%出口,而其中三分之一出口美国。
最高征收高达35%的关税,这意味着第一年中国的轮胎产品将很难出口到美国市场。
据初步测算,这将影响到十万左右工人的就业,损失约十多亿美元出口额。
经济学家威尔.马丁认为,鉴于世贸组织对反倾销行为比较软弱,今后10到15年内中国可能面临着更为严重的反倾销,中国应该利用反倾销措施进行反击或者选择推动世贸组织制定和实施更为严格的反倾销规则,以减少诸多保护贸易措施的滥用。
面对如此繁多的反倾销和贸易摩擦,我国该如何应对?认清国外对我国产品反倾销的严峻形势,采取相应对策,己成为我国企业进一步发展国际市场的当务之急。
1.3国内对反倾销原因分析和应对策略研究文献综述郭媛源提出建立有效的跨国经营战略是根本措施。
反倾销问题暴露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层次不高的问题,它呼唤真正的中国跨国公司的出现,俗话说要使自己变成“狼”才能有效规避国外反倾销制裁。
这并不是说跨国公司不存在被诉倾销的问题,而是因为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后,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网络化生产、研发、销售体系,这样不仅提高竞争档次,而且可以通过海外投资、以及内部转移价格方式规避反倾销问题。
另外,还可以利用与投资国政府的良好关系,在万一遭到反倾销诉讼时,使得损失最小。
李朝良指出在企业内部建立反倾销机制是重中之重。
企业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快速反应机制的关键是培养熟悉国际反倾销法律的人才。
另外,企业内部要配置应对反倾销的高效信息沟通体系。
其中,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管理规范的会计管理基础将有利于及时向外方提供“正常价值”资料,有利于保持主动。
上海宝钢在最近几年应对国外反倾销案件中积累了很多重要的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它们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一套符合国际标准的信息沟通系统,能够使企业在遭受反倾销时,迅速调用有关产品生产、营销的信息,以便于正确决策、迅速制定正确的应对措施。
张军指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出口竞争力的不断加强是遭反倾销的主要原因。
提出外经贸部、国家统计局同行业协会要加强对出口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调研工作,要了解并掌握中国产品进口国经济增长变化、国际上相关产品的生产能力、市场销量和价格水平等情况,建立一个包括出口产品价格、数量发展变化的数据监测分析系统。
在此基础上,还应建立一个覆盖面广、传递及时的信息扩散机制,随时向企业预报各国反倾销动向及中国可能受到反倾销指控的产品。
我国出口贸易遭受反倾销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第二章 我国遭遇反倾销的现状自入世以来,从温州打火机在欧盟遇阻事件,到号称“入世第一战”的钢铁临时保障措施的出台,再到2011年欧盟对中国光伏行业的反倾销案,都表现出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新成员国的对外贸易,受到反倾销的挑战越来越严重。
世界各国的反倾销法旨在维护本国经济利益,WTO 主要是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的。
在这样一个游戏规则下,作为发展中的国家,我国反倾销案件相当多,尤其是以美国、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对华反倾销活动甚嚣尘上,对出口贸易造成严重阻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我们必须认清中国受到反倾销的现状。
2.1遭受反倾销的次数居高不下,中国已成为国际反倾销最大受害国自21世纪开始,世界平均每4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案件中,就有一起针对中国产品,中国已成为被外国提起反倾销指控最多的国家。
根据WTO 公布的统计数据,从2000年到2013年上半年期间,世界范围内共计3106起反倾销案件,而我国受到的反倾销案件为784 起,占总数的25.2%。
(见表一)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 合计全球数量 296 372 311 234 220 200 203 166 218 217 173 165 209 122 3106中国43 55505349537362787844516035784比率14.5%14.8%16.1%22.6%22.3%26.5%40.0%37.3%35.8%35.9%25.4%30.9%28.7%28.7%25.2%2.2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的国家以发达国家为主,但发展中国家不我国出口贸易遭受反倾销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容忽视迄今为止,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国际上绝大多数反倾销案是由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发起的。
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秘鲁、南非等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呈增长趋势。
根据WTO 公布的数据,从1995年到2010年上半年期间,我国受到反倾销案件为784起,其中美国对我国发起101起,欧盟96起。
新兴发展中国家对我国的反倾销也不容忽视,从1995年到2010年上半年期间,印度对我国发起137起反倾销案件,巴西对我国发起41起反倾销案件(见图)数据20406080100120140160美国欧盟巴西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南非韩国印度2.3中国遭到反倾销调查涉及的商品类别日益增多且向高科技产品转移本世纪之前,涉案的产品多为服装、鞋类、罐头、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进入 21世纪后,各国对华反倾销产品扩大到了机械、家电、工艺品、钢铁等高端行业。
涉案品种达4000多种,尤其是美国的特别301条款和超级301条款相继把保护的范围由一般产品扩展到劳务、投资和知识产权等方面。
例如,2005年1月20日,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公司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由将深圳东进公司诉至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索赔额高达796万美元。
引发2005年中美知识产权第一案。
2011年,美国对我国新能源行业—光伏行业发起反倾销调查,等等这些都说明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的范围越来越广。
2.4外国对我国的反倾销税普遍较高,涉案金额和规模不断增长我国出口贸易遭受反倾销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西方一些国家对我国征收的反倾销税税率非常高,低则百分之十几,高则达百分之百甚至上千。